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大满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E, 38.8555N,海拔1556m。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5m、10m、15m、20m、30m、40m处,共7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西侧约8m处,架高2.5m;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12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12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其中两块(Gs_2、Gs_3)埋设在棵间,一块(Gs_1)埋设在植株下面;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12m处,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上;另有四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和冠层内,冠层上方安装在12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冠层内安装在0.3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高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3m、WS_5m、WS_10m、WS_15m、WS_20m、WS_30m、WS_40m)(单位:米/秒)、风向(WD_3m、WD_5m、WD_10m、WD_15m、WD_20m、WD_30m、WD_40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3m、Ta_5m、Ta_10m、Ta_15m、Ta_20m、Ta_30m、Ta_40m和RH_3m、RH_5m、RH_10m、RH_15m、RH_20m、RH_30m、RH_4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 、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冠层上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和冠层下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D_up、PAR_D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018.9.17-11.7由于采集器的问题,气象梯度部分的数据缺失;由于采集器通道问题,平均土壤温度TCAV数据在11月7日后数据不正确。(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在2012年中游试验期间,委托张掖观象台开展基于L波段探空系统的常规探空加密观测,同时收集1天2次的观测数据,从而获取8:00、14:00和20:00一天3次的探空观测资料。该数据用于支持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影像的大气校正工作,同时也可以支持气象分析。 观测地点: 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张掖城西20km沙井镇,观测点坐标为:39°5'15.68"N,100°16'39.11"E。 测量仪器: 国家气象局业务L波段探空系统。 测量时间: 2012年6月1日至8月31日共计92天连续观测,观测时间为7:00-8:00、13:00-14:00和19:00-20:00。2012年5月1日-31日和9月1日之30日观测时间为7:00-8:00和19:00-20:00。 数据内容: 风、温、湿、压等要素的大气廓线数据,观测频率为2秒钟1次,观测高度30000米左右。
马明国
在2012年中游试验期间,利用Vaisala和长丰两种GPS探空仪开展CASI/SASI、TASI、WIDAS等航空飞行前后的探空观测,获取风温湿压等特征大气廓线数据。该数据用于支持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影像的大气校正工作,同时也可以支持气象分析。 观测地点: 黑河中游五星村、高崖水文站,上游阿柔超级站。 五星村释放点坐标为:38°51′11.9″N,100°21′48.8″E,海拔,1563米。 高崖水文站释放点坐标为:39°8′7.2″N,100°23′59.0″E,海拔,1418米 阿柔超级站释放点坐标为:38°03′17.9″N,100°27′28.1″E,海拔,2991米。 测量仪器: Vaisala无线探空仪RS92-SGP和北京长峰声表面波公司GPS探空仪。 测量时间: 2012年6月29日至8月2日航空飞行同步时观测。详见数据集中的表1. 数据内容: 风、温、湿、压等要素的大气廓线数据,观测频率为2秒钟1次,观测高度10000-30000米。详见数据集中的表1。
谭俊磊, 马明国, 韩辉邦, 于文凭, 胡荣海, 赵静, 汪艳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0日至9月26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超级站气象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3E, 38.85551N,海拔1556.06m。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米、5米、10米、15米、20米、30米、40米处,共7层,朝向正北;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米、5米、10米、15米、20米、30米、40米处,共7层,朝向正北;CO2廓线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米、5米、10米、15米、20米、30米、40米处,共7层,朝向正北;大气压力传感器安装在2米处,自计式雨量计安装在塔西侧约8米处,架高2.5m;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12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12米处,朝向正南,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12米处,朝向正南;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米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 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米处; 土壤温度传感器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 cm和16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 cm和16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3m、WS_5m、WS_10m、WS_15m、WS_20m、WS_30m、WS_40m)(单位:米/秒)、风向(WD_3m、WD_5m、WD_10m 、WD_15m、WD_20m、WD_30m、WD_40m)(单位:度)、空气温湿观测(Ta_3m、Ta_5m、Ta_10m、Ta_15m、Ta_20m、Ta_30m、Ta_40m和RH_3m、RH_5m、RH_10m、RH_15m、RH_20m、RH_30m、RH_4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大气压观测(Press)(单位:百帕)、降水观测(Rain)(单位:毫米)、CO2浓度和水汽密度观测(CO2_3m、CO2_5m、CO2_10m、CO2_15m、CO2_20m、CO2_30m、CO2_40m和H2O_3m、H2O_5m、H2O_10m、H2O_15m、H2O_20m、H2O_30m、H2O_40m)(单位:微摩尔/摩尔、毫摩尔/摩尔)、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红外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瓦/平方米)、平均土壤温度(TCAV_2cm)(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 、Ts_16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0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2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631E, 38.86515N,海拔1559.2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6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4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310E, 38.85867N,海拔1570.2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5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 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5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5.5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25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1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湿地站,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0E, 38.97514N,海拔1460.0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架设在5m、10m处,风向 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 NR01辐射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3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3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634E, 38.89053N,海拔1543.0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Rain)(单位:百帕)、风速(WS_10m)(单位:米/秒)、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9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6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970E, 38.87116N,海拔1562.97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塔顶2米、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米、10米,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5_m、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3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8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戈壁站,下垫面是戈壁。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0420E, 38.91496N,海拔1562.0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CNR1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0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4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下垫面是村庄。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753E, 38.87752N,海拔1561.87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3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406E, 38.88695N,海拔1559.0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和10米处,朝向为正北;气压安装在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两层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米和10米处,风向传感器架高为10米,朝向为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为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湿度探头埋设在气象塔正南方2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深度为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土壤热流板(3块)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2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1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4197E, 38.86991N,海拔1575.6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分别在2m和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0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9572E, 38.87567N,海拔1534.7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9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神沙窝站,下垫面是沙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9330E, 38.78917N,海拔1594.0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与风向 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4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8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649E, 38.87254N,海拔1550.06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10米处;风速与风向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28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7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521E, 38.87676N,海拔1556.3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塔顶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CNR4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为垂直向下,在 8月6日后有一个(IRT_2)红外倾角调整为天顶角50°。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2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7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果园。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972E, 38.84510N,海拔1559.6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为垂直向下,在 8月6日后有一个(IRT_2)红外倾角调整为天顶角50°。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6日至9月20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3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852E, 38.86074N,海拔1550.7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4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5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068E, 38.87574N,海拔1567.6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10米)与风向传感器(10米)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