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0.01°空间分辨率近地表气温数据集(1979-2018)通过对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中空间分辨率为0.1°的气温数据进行降尺度得到。它包含日均气温和三小时分辨率的瞬时气温。其空间分辨率为0.01°(约1km)。时间范围为1979年到2018年。空间范围为73°E-106°E, 23°N-40°N。该数据集可以为地表辐射与能量平衡、气候变化、水文气象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较高空间分辨率的近地表气温数据。
丁利荣, 周纪, 王伟, 马晋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大满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E, 38.8555N,海拔1556m。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5m、10m、15m、20m、30m、40m处,共7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西侧约8m处,架高2.5m;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12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12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其中两块(Gs_2、Gs_3)埋设在棵间,一块(Gs_1)埋设在植株下面;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12m处,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上;另有四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和冠层内,冠层上方安装在12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冠层内安装在0.3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高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3m、WS_5m、WS_10m、WS_15m、WS_20m、WS_30m、WS_40m)(单位:米/秒)、风向(WD_3m、WD_5m、WD_10m、WD_15m、WD_20m、WD_30m、WD_40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3m、Ta_5m、Ta_10m、Ta_15m、Ta_20m、Ta_30m、Ta_40m和RH_3m、RH_5m、RH_10m、RH_15m、RH_20m、RH_30m、RH_4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 、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冠层上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和冠层下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D_up、PAR_D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018.9.17-11.7由于采集器的问题,气象梯度部分的数据缺失;由于采集器通道问题,平均土壤温度TCAV数据在11月7日后数据不正确。(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在2012年中游试验期间,委托张掖观象台开展基于L波段探空系统的常规探空加密观测,同时收集1天2次的观测数据,从而获取8:00、14:00和20:00一天3次的探空观测资料。该数据用于支持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影像的大气校正工作,同时也可以支持气象分析。 观测地点: 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张掖城西20km沙井镇,观测点坐标为:39°5'15.68"N,100°16'39.11"E。 测量仪器: 国家气象局业务L波段探空系统。 测量时间: 2012年6月1日至8月31日共计92天连续观测,观测时间为7:00-8:00、13:00-14:00和19:00-20:00。2012年5月1日-31日和9月1日之30日观测时间为7:00-8:00和19:00-20:00。 数据内容: 风、温、湿、压等要素的大气廓线数据,观测频率为2秒钟1次,观测高度30000米左右。
马明国
EC-EARTH-Heihe是采用EC-EARTH全球模式输出结果作为驱动场模拟1980-2005年和RCP4.5情景下2006-2080黑河流域6小时数据。空间范围:模拟区域的网格中心位于(40.30N,99.50E), 水平分辨率为3 km,模式的模拟网格点数为161(经向)X 201(纬向)。 投影方式:LAMBERT正形投影,两个标准纬度为30N 和60N。 时间范围:198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时间间隔为6小时。 文件内容说明:采用grads无格式月存储。除最高、最低温度为日尺度以外,其他变量都是6小时数据。 可以采用MATLAB进行读取,可见tmax_erain_xiong_heihe.m文件说明。 黑河流域数据说明: 1) Anemometer west wind(m/s) 简称usurf 2) Anemometer south wind(m/s) 简称vsurf 3) Anemometer temperature (deg K) 简称tsurf 4)maximal temperature (deg K) 简称tmax 5) minimal temperature (deg K) 简称tmin 6) Anemom specific humidity (g/kg) 简称qsurf 7)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mm/hr) 简称precip 8) Accumulated evaporation (mm/hr) 简称evap 9) Accumulated sensible heat (watts/m**2/hr) 简称sensible 10) Accumulated net infrared radiation (watts/m**2/hr) 简称netrad 文件名定义: 简称-ec-earth-6hour.年月 例如:precip-ec-earth-6hour.198001 为1980年1月6小时降水资料 (1) 采用EC-EARTH全球气候模式1980-2005年驱动模拟的历史6小时一次数据。 (2) 2006-2080年为EC-EARTH全球气候模式在RCP 4.5情景下生产黑河流域6小时一次数据资料。
熊喆
2008年全国遥感年平均地表温度和冻结指数是冉有华等(2015)基于MODIS Aqua/Terra逐日四次的5公里瞬时地表温度数据产品,发展了新的年平均地表温度和冻结指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上下午LST观测的平均获取日平均地表温度,方法的核心是如何恢复LST产品的缺失数据,该方法有两个特点:(1)将遥感观测到的日地表温度变幅进行了空间插值,利用插值获取的空间连续的日地表温度变幅,使一天只有一次的卫星观测数据得到应用;(2)利用了一个新的缺失数据时间序列滤波方法,即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惩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验证表明,年平均地表温度与冻结指数的精度只与原始MODIS LST的精度有关,即保持了MODIS LST产品的精度。可用于冻土制图及相关资源环境应用。
冉有华, 李新
本数据为黑河中游盈科绿洲与湿地、戈壁、沙漠观测的典型地物比辐射率数据集。数据观测从2012年5月25日至2012年7月18日。 仪器:北京师范大学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波谱仪(102F)、手持式红外温度计 测量方法:利用102F分别测量冷黑体、暖黑体、观测目标、金版的辐射值。利用冷暖黑体的辐射值,对102F进行定标,消除仪器自身发射的影响。利用基于平滑度的迭代反演算法,反演出比辐射率和物体温度。比辐射率波段范围为8-14μm,分辨率4cm-1。 本数据集包含102F获取的冷黑体、暖黑体、被测目标和金板的原始辐射曲线(ASCII格式)和记录文件。处理后的数据为8-14μm比辐射率曲线(ASCII格式).部分数据配套有被测目标的热像仪照片,数码相机拍摄的场景和被测物体图像。
马明国
在2012年中游试验期间,利用Vaisala和长丰两种GPS探空仪开展CASI/SASI、TASI、WIDAS等航空飞行前后的探空观测,获取风温湿压等特征大气廓线数据。该数据用于支持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影像的大气校正工作,同时也可以支持气象分析。 观测地点: 黑河中游五星村、高崖水文站,上游阿柔超级站。 五星村释放点坐标为:38°51′11.9″N,100°21′48.8″E,海拔,1563米。 高崖水文站释放点坐标为:39°8′7.2″N,100°23′59.0″E,海拔,1418米 阿柔超级站释放点坐标为:38°03′17.9″N,100°27′28.1″E,海拔,2991米。 测量仪器: Vaisala无线探空仪RS92-SGP和北京长峰声表面波公司GPS探空仪。 测量时间: 2012年6月29日至8月2日航空飞行同步时观测。详见数据集中的表1. 数据内容: 风、温、湿、压等要素的大气廓线数据,观测频率为2秒钟1次,观测高度10000-30000米。详见数据集中的表1。
谭俊磊, 马明国, 韩辉邦, 于文凭, 胡荣海, 赵静, 汪艳
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实验区地表温度同步观测的目的在于获取不同地表特征的日变化温度数据和热红外传感器飞行期间大棚薄膜、屋顶、道路、沟渠、水泥地等下垫面的同步地表温度,用于支持航空飞行TASI资料反演地表温度的验证和尺度效应分析。 1、观测时间、内容以及观测方式 2012年6月25日:沟渠和沥青公路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5min一次。 2012年6月26日:沟渠和沥青公路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5min一次;大棚薄膜和水泥地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1s一次。 2012年6月29日:水泥地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在TASI传感器进入观测上空时进行连续观测;大棚薄膜和水泥地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1s一次。 2012年6月30日:沥青公路、沟渠、裸土、西瓜地和田埂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TASI传感器进入观测上空时进行连续观测,其他时间每5min观测一次;大棚薄膜和水泥地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1s一次。 2012年7月10日:沥青公路、沟渠、裸土、西瓜地和田埂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TASI传感器进入观测上空每1min观测一次,其他时间每5min观测一次;水泥地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6s一次。 2012年7月26日:沥青公路、水泥地、裸土和西瓜地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WiDAS传感器进入观测上空进行连续观测,其他时间每5min观测一次;水泥地和大棚薄膜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6s一次。 2012年8月2日:玉米地和水泥地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其中玉米地观测根据WiDAS飞行的航带选择观测点,共选取了12个航带,每个航带下选择一个观测点在WiDAS传感器进入观测上空进行连续观测;水泥地和大棚薄膜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6s一次。 2012年8月3日:玉米地和水泥地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其中玉米地观测根据WiDAS飞行的航带选择观测点,共选取了14个航带,每个航带下选择3个观测点在WiDAS传感器进入观测上空进行连续观测;水泥地和大棚薄膜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6s一次。 2、观测仪器参数及标定 固定自记点温计的视场角约10°, 塑料薄膜架设高度约0.5m,水泥地面的架设高度约1m,均采用垂直观测;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视场角为1°,观测比辐射率设为0.95。所有观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分别于2012年7月6、2012年8月5和2012年9月20进行了3次标定。 3、数据的存储 所有观测数据均用Excel格式存储。
耿丽英, 家淑珍, 王宏伟, 王海波, 吴桂平, 陈书林, 彭莉, 董存辉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0日至9月26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超级站气象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3E, 38.85551N,海拔1556.06m。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米、5米、10米、15米、20米、30米、40米处,共7层,朝向正北;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米、5米、10米、15米、20米、30米、40米处,共7层,朝向正北;CO2廓线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米、5米、10米、15米、20米、30米、40米处,共7层,朝向正北;大气压力传感器安装在2米处,自计式雨量计安装在塔西侧约8米处,架高2.5m;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12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12米处,朝向正南,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12米处,朝向正南;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米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 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米处; 土壤温度传感器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 cm和16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 cm和16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3m、WS_5m、WS_10m、WS_15m、WS_20m、WS_30m、WS_40m)(单位:米/秒)、风向(WD_3m、WD_5m、WD_10m 、WD_15m、WD_20m、WD_30m、WD_40m)(单位:度)、空气温湿观测(Ta_3m、Ta_5m、Ta_10m、Ta_15m、Ta_20m、Ta_30m、Ta_40m和RH_3m、RH_5m、RH_10m、RH_15m、RH_20m、RH_30m、RH_4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大气压观测(Press)(单位:百帕)、降水观测(Rain)(单位:毫米)、CO2浓度和水汽密度观测(CO2_3m、CO2_5m、CO2_10m、CO2_15m、CO2_20m、CO2_30m、CO2_40m和H2O_3m、H2O_5m、H2O_10m、H2O_15m、H2O_20m、H2O_30m、H2O_40m)(单位:微摩尔/摩尔、毫摩尔/摩尔)、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红外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瓦/平方米)、平均土壤温度(TCAV_2cm)(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 、Ts_16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0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2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631E, 38.86515N,海拔1559.2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采用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黑河流域及周边地区21个气象常规观测站及黑河周边13个全国基准站的站点数据信息,对逐日气温进行统计整理,计算逐个站点的1961-2010年多年逐月气温数据,对其进行空间平稳性分析,计算变异系数,若变异系数大于100%,则采用地理加权回归计算站点与地理地形因素关系,得逐月气温分布趋势;若变异系数小于等于100%,则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计算站点气温值与地理地形因素(经纬度、高程)的关系,得逐月气温分布趋势;对去掉趋势后的残差采用HASM(High Accuracy Surface Modeling Method)进行拟合修正。最后将趋势面结果与残差修正结果相加既得1961-2010年黑河流域多年月平均气温分布。时间分辨率:逐日、逐月。空间分辨率:500m。
赵娜, 岳天祥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6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4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310E, 38.85867N,海拔1570.2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5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 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5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5.5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25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1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湿地站,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0E, 38.97514N,海拔1460.0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架设在5m、10m处,风向 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 NR01辐射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3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3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634E, 38.89053N,海拔1543.0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Rain)(单位:百帕)、风速(WS_10m)(单位:米/秒)、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9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6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970E, 38.87116N,海拔1562.97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塔顶2米、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米、10米,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5_m、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3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8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戈壁站,下垫面是戈壁。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0420E, 38.91496N,海拔1562.0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CNR1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0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4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下垫面是村庄。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753E, 38.87752N,海拔1561.87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3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406E, 38.88695N,海拔1559.0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和10米处,朝向为正北;气压安装在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两层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米和10米处,风向传感器架高为10米,朝向为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为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湿度探头埋设在气象塔正南方2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深度为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土壤热流板(3块)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2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1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4197E, 38.86991N,海拔1575.6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分别在2m和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0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9572E, 38.87567N,海拔1534.7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9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神沙窝站,下垫面是沙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9330E, 38.78917N,海拔1594.0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与风向 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4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8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649E, 38.87254N,海拔1550.06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10米处;风速与风向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28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7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521E, 38.87676N,海拔1556.3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塔顶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CNR4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为垂直向下,在 8月6日后有一个(IRT_2)红外倾角调整为天顶角50°。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2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7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果园。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972E, 38.84510N,海拔1559.6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为垂直向下,在 8月6日后有一个(IRT_2)红外倾角调整为天顶角50°。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6日至9月20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3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852E, 38.86074N,海拔1550.7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4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5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068E, 38.87574N,海拔1567.6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10米)与风向传感器(10米)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4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9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8546E, 38.87239N,海拔1543.34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0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蔬菜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82E, 38.8932N,海拔1552.7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为垂直向下,在 8月6日后有一个(IRT_2)红外倾角调整为天顶角50°。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6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411E, 38.84931N,海拔1564.31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 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辐射仪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 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 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 、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2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0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花寨子站,下垫面是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1860E, 38.76519N,海拔1731.00m。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2.65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 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 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本站数据集存放在两个表格中,其中北师大观测数据集时间间隔为10分钟平均,中科院寒旱所的观测数据集时间间隔为30分钟平均,具体观测要素分别如下: (1)观测项目有: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百分比)、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单位:摄氏度)。 (2)花寨子中科院寒旱所观测项目有:风速(WS_0.48m、WS_0.98m、WS_1.99m、WS_2.99m)(单位:米/秒)、风向(WD_4m)(单位:度)、沙尘浓度(Funjin_mgm3_Avg)、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空气温湿观测(Ta_1m 、Ta_1.99m、Ta_2.99m、RH_1m、RH_1.99m、RH_2.99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18cm Ts_26cm、Ts_34cm、Ts_42cm、Ts_50cm)(单位:摄氏度)、多层土壤水分百分比(Ms_2cm Ms_2cm Ms_2cm Ms_10cm Ms_18cm Ms_26cm Ms_34cm Ms_42cm Ms_50cm Ms_58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水分体积(ADR_2cm、ADR_2cm、ADR_2cm、ADR_2cm、ADR_10cm、ADR_18cm、ADR_26cm、ADR_34cm、ADR_42cm、ADR_50cm)(单位:立方米/立方米)、沙尘动量(KE_Tot)(单位:计数)和沙粒子量(PC_Tot)(单位:计数)。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1)北师大观测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确保(2)中科院寒旱所站每天48个数据(每3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花寨子中科院寒旱所观测项目的记录时间为世界时间,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基于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气温历史时期的降尺度结果数据,预测了未来2011-2040年,2041-2070年,2071-2100年三个时段的多年平均气温,在rcp2.6,rcp4.5及rcp8.5情景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与HASM(High Accuracy Surface Modeling Method)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降尺度模拟预测,得到三种情境下2011-2040、2041-2070、2071-2100三个时段的多年平均气温的1km降尺度结果。
岳天祥, 赵娜
1.数据概述:本数据集是根据WRF模型模拟输出后数据加工后形成CLM模型输入数据集,并在CLM模型模拟的输出数据。 2.数据内容:输入数据是大气强迫数据,包括2m气温、地表气压、2m水汽混合比、辐射、风场和降雨等。输出10层土壤温度、潜热、感热、净辐射、土壤热通量等数据。 3.时空范围:输入时间为一小时平均数据,输出为月平均数据。空间范围为青藏高原,包括黑河流域上游区域。
罗立辉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尺度气象梯度数据(2011年9月底安装)。VG1000梯度观测系统通过对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和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监测,结合高精度、高扫描频率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分析。 2.数据内容: 主要观测要素包括四层气温、湿度和二维超声风,雨雪量计,八层地温、土壤含水量等。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陈仁升, 韩春坛
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发展具有独立版权的区域集成环境系统模式RIEMS 2.0为基础,其中RIEMS 2.0区域气候模式是以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和美国滨州大学发展的中尺度模式(MM5)为非静力动力框架,耦合了一些研究气候所需的物理过程方案。这些过程包括生物圈-大气圈输送方案、采用FC80闭合方案的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MRF行星边界条件和修改的CCM3辐射方等,采用黑河流域流域观测和遥感数据对该模式中的重要参数进行重新率定,并植被资料采用黑河流域数据清单中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黑河流域30sec DEM数据,建立的起来适合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区域气候模式。 空间范围:模拟区域的网格中心位于(40.30N,99.50E), 水平分辨率为3 km,模式的模拟网格点数为161(经向)X 201(纬向)。 投影方式:LAMBERT正形投影,两个标准纬度为30N 和60N。 时间范围:198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时间间隔为6小时 文件内容说明:采用grads无格式月存储。除最高、最低温度为日尺度以外,其他变量都是6小时数据。 可以采用MATLAB进行读取,可见tmax_erain_xiong_heihe.m文件说明。 黑河流域数据说明: 1) Anemometer west wind(m/s) 简称usurf 2) Anemometer south wind(m/s) 简称vsurf 3) Anemometer temperature (deg K) 简称tsurf 4)maximal temperature (deg K) 简称tmax 5) minimal temperature (deg K) 简称tmin 6) Anemom specific humidity (g/kg) 简称qsurf 7)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mm/hr) 简称precip 8) Accumulated evaporation (mm/hr) 简称evap 9) Accumulated sensible heat (watts/m**2/hr) 简称sensible 10) Accumulated net infrared radiation (watts/m**2/hr) 简称netrad 文件名定义: 简称-erain-xiong.年月
熊喆
该数据集包含了大野口关滩森林站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南部的大野口关滩。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15′E,38°32′N,海拔高度为2835m。观测场处在黑河上游大野口子流域关滩阴坡的森林内,林内主要是高约15-20m的云杉,地面覆盖有厚约10cm的苔藓,植被生长情况良好。 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雨雪量计、雪深、光合作用有效辐射、两层辐射四分量(1.68m和19.75m)、树干液流、地表温度、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土壤水分(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 数据观测时段为2007年10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马明国, 王维真, 谭俊磊, 黄广辉, 张智慧
此数据集包含了阿柔冻融观测站2007-07-25至2015-4-27间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中东部地区的阿柔乡草大板村瓦王滩牧场。经纬度为100°28′E,38°03′N,海拔高度为3032.8m。试验场建在黑河上游支流八宝河南侧的河谷高地上,周围地势相对平坦开阔,自东南向西北略有倾斜下降,南北两侧约3km外是连绵的山丘和高山,符合大气边界层近地层理论中水平均匀下垫面的要求。瓦王滩牧场是当地牧民的冬季牧场,夏季牧草长势良好,植被高度在20-30cm之间。 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降水、辐射四分量、多层土壤温度(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土壤水分(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 原始的采集器输出数据为0级;初步整理后,没有任何的删除,但是标出疑似有问题的数据为1级;统一整理成30分钟采样周期并经过质量控制的为2级。整理后的将数据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AMS+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用2级以上的数据。 数据观测起始于2007年7月25日,观测至今,之后数据见HiWATER 水文气象网观测数据(http://www.heihedata.org/hiwater/hmon),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胡泽勇, 马明国, 王维真, 晋锐, 黄广辉, 张智慧, 谭俊磊
该数据集包含了花寨子荒漠站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南部的安阳滩,处于黑河中游,是典型的黑河中游荒漠下垫面,东西两侧是连绵的山丘和高山,观测场地周围地势平坦开阔,地表主要生长有稀疏的红砂和珍珠砂,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19'06.9″E,38°45'54.7″N。 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风向、降水、辐射四分量;地表红外温度;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20cm、40cm、80cm和160cm)、土壤水分(5cm、10cm、20cm、40cm、80cm和16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0cm)。 原始的采集器输出数据为0级;初步整理后,没有任何的删除,但是标出疑似有问题的数据为1级;统一整理成30分钟采样周期并经过质量控制的为2级。整理后的将数据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AMS+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用2级以上的数据。 数据观测时段为2008年6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2009年下半年数据缺失较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李新, 徐自为
本数据集主要指临泽草地中日联合观测站的观测数据,此站点设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临泽草地生态试验站周边。周围的景观以湿地、盐碱地为主。观测场的经纬度是100 °04'E,39 °15'N,海拔高度为1394m。观测时间段为2007年10月1号至2008年10月27号,数据质量较高。 观测项目主要有:梯度风速风向和空气温湿度(2m、4m和10m)、气压、降水、辐射四分量、地表温度、土壤温度(5cm、10cm、20cm和40cm)、多层土壤温度(2cm、5cm和10cm)。 原始观测数据经整理后分级发布:对原始数据进行格式等转换后以.csv逐月存储的为Level1级数据;经初步数据分析,错误纠正,质量控制后存档的为Level2级数据。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胡泽勇, 马明国, 王维真, 谭俊磊, 黄广辉, 张智慧
该数据集包含了冰沟寒区水文气象观测站2007年9月25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南部,位于黑河上游冰沟子流域的河谷谷地内,东西两侧是连绵的山丘和高山,场地四周相对较为平坦,地表为稀疏草地和河床碎石的混合。观测点的经纬度为38°04′N,100°13′E。 该站点是典型高山草甸(河滩地),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降水、辐射四分量、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土壤水分(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 原始的采集器输出数据为0级;初步整理后,没有任何的删除,但是标出疑似有问题的数据为1级;统一整理成30分钟采样周期并经过质量控制的为2级。整理后的数据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AMS+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用2级以上的数据。 自动气象站的观测分两个时段:2007年9月25日至2008年3月12号为初步的预观测阶段;2008年3月12号之后为规范化的观测阶段。前一个时段观测的是逐时的气压降雨数据(残缺严重)和土壤温湿度数据。后一个时段观测较详细。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王建, 车涛, 马明国, 王维真, 李弘毅, 郝晓华, 黄广辉, 张智慧, 谭俊磊
2008年5月30日至7月11日期间,分别在临泽草地站院内、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B(盐碱地)、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E(大麦地)、金都宾馆以及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气象站进行了太阳分光光度计的连续观测。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遥感反演地表大气温度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2008年5月30日至6月11日使用的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观测数据;2008年6月15日至7月11日期间使用的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可提供1640nm、1020nm、936nm、870nm、670nm、550nm、440nm、380nm和340nm共9个波段的观测数据。两者采样时间间隔均为1分钟。通过原始观测数据和计算可获得大气柱水汽含量;非水汽通道的大气光学厚度、瑞丽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近地表空气温度及气压,并实时记录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信息。时间为GMT时间。 本数据集包括分光光度计原始数据及预处理数据;数据说明及指南见数据说明文档。
梁继, 王旭峰
该数据集包含了大冬树山垭口积雪观测站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南部地区。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14′E,38°01′N,海拔高度为4101m。观测场建在黑河上游大冬树山垭口东侧的高地上,试验场周围地势相对平坦开阔,自东南向西北略有倾斜下降。大冬树山垭口的地表由高寒草甸和块石构成,秋、冬、春季常被积雪覆盖,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积雪观测站。 该站点是典型高山寒漠景观,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雨雪量计、雪深、辐射四分量、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土壤水分(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 原始的采集器输出数据为0级;初步整理后,没有任何的删除,但是标出疑似有问题的数据为1级;统一整理成30分钟采样周期并经过质量控制的为2级。整理后的数据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AMS+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用2级以上的数据。 数据观测时段为2007年10月29日至2009年10月1号。由于此站点的安全维护问题,数据缺失比较严重。详细信息请请参见[http://westdc.westgis.ac.cn/doc/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pdf 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王建, 车涛, 李弘毅, 郝晓华
该数据集包含了盈科灌区绿洲站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的盈科灌区农田内。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25′E,38°51′N,海拔高度为1519m。试验场位于黑河中游,周围平坦开阔,防风林的间距东西向为500m,南北向为300m,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绿洲农田观测站。 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降水、辐射四分量、地表红外温度加强观测、多层土壤温度(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土壤水分(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 原始的采集器输出数据为0级;初步整理后,没有任何的删除,但是标出疑似有问题的数据为1级;统一整理成30分钟采样周期并经过质量控制的为2级。整理后将数据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AMS+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使用2级以上的数据。 数据观测时段为2007年11月5日至2011年11月30日。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马明国, 王维真, 谭俊磊, 黄广辉, 张智慧
该数据集包含了所有大野口马莲滩草地站自动气象站 2007年11月2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南部的大野口马莲滩。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18′E,38°33′N,海拔高度为2817m。试验场位于黑河上游大野口子流域,试验场周围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地势自东南向西北略有倾斜下降。马莲滩的地表为高山草地,主要生长植物是马莲,植被高度0.2-0.5m。 该站点是典型的草地下垫面,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降水、辐射四分量、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土壤水分(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 原始的采集器输出数据为0级;初步整理后,没有任何的删除,但是标出疑似有问题的数据为1级;统一整理成30分钟采样周期并经过质量控制的为2级。整理后的将数据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AMS+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用2级以上的数据。 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马明国, 王维真, 谭俊磊, 黄广辉, 张智慧
为配合航空遥感试验和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在寒区水文试验加强观测期间(2008年3月至4月),在冰沟、阿柔和扁都口三个加密观测区开展了11次移动气象观测。本移动气象观测系统由气象观测系统和GPS观测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GPS系统记录位置信息,气象观测系统记录气象观测数据。由于两者记录是分别存储的,因此两者之间通过观测时间进行关联。观测数据主要包括:3.03m(车高1.84m+风杯高1.19m)的风速风向;3.04m(车高1.84m+温湿高1.2m)的空气温湿度、地表温度(观测高度:车高1.84m+地表温度高1.06m)和总辐射(观测高度车高1.84m+总辐射高1.39m)。数据的观测时间和地点如下: 2008-3-15,大冬树山垭口—阿柔 2008-3-18,扁都口—祁连县 2008-3-19,阿柔—扁都口 2008-3-20,祁连—民乐 2008-3-21,民乐—张掖 2008-3-22,冰沟—大冬树山垭口 2008-3-24,冰沟—大冬树山垭口 2008-3-29,冰沟—大冬树山垭口 2008-3-30,冰沟—大冬树山垭口 2008-3-31,祁连县—阿柔 2008-4-01,阿柔 数据按日期存储,文件命名规则WATER_Mobile_ AWS_yyyymmdd(yyyymmdd为观测日期)。
胡泽勇, 谷良雷, 孙方林, 高洪春, 马伟强, 李茂善, 周秀云, 候旭红, 任艳霞, 马晓伟
1. 数据概述: 2013年中科院寒旱所祁连站标准气象场人工观测数据集,每日定时8:00、14:00、20:00人工观测各种气象要素。 2. 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包括干球气温、湿球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表温度(0cm)、浅层地温(5cm、10cm、15cm、20cm)、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 3. 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9E;纬度:38.3N;海拔:2980m.
陈仁升,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大本营综合环境观测系统数据集是祁连站在大本营观测点布设1套ENVIS综合环境观测系统(德国,IMKO)。并由ENVIS数采系统自动存储。 2.数据内容 此数据集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日尺度数据。包括气温1.5m、湿度1.5m、气温2.5m、湿度2.5m、土壤水分0cm、降水量、风速1.5m、风速2.5m、风向1.5m、地热通量5cm、总辐射、地表温度、地温20cm、地温40cm、地温60cm、地温80cm、地温120cm、地温160cm、CO2、气压。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0.2m
陈仁升,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0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日尺度气象梯度数据(2011年9月底安装)。VG1000梯度观测系统观测始于2011年10月1日,每30mins记录一次数据,最终生成日尺度数据。通过对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和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监测,结合高精度、高扫描频率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分析。 2.数据内容: 主要观测要素包括四层气温、湿度和二维超声风,雨雪量计,八层地温、土壤含水量等。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韩春坛, 陈仁升
1.数据概述 2011年祁连站标准气象场人工观测数据集,每日定时8:00、14:00、20:00人工观测各种气象要素。 2.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包括干球气温、湿球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表温度(0cm)、浅层地温(5cm、10cm、15cm、20cm)、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9E;纬度:38.3N;海拔:2980m
韩春坛, 陈仁升
1. 数据概述: 2012年寒旱所祁连站标准气象场人工观测数据集,每日定时8:00、14:00、20:00人工观测各种气象要素。 2. 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包括干球气温、湿球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表温度(0cm)、浅层地温(5cm、10cm、15cm、20cm)、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 3. 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9E;纬度:38.3N;海拔:2980m
陈仁升,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大本营综合环境观测系统数据集是祁连站在大本营观测点布设1套ENVIS综合环境观测系统(德国,IMKO)。并由ENVIS数采系统自动存储。 2.数据内容 此数据集为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日尺度数据。主要包括日尺度地上两层温、湿、风,六层土壤含水量、降水量、5cm地热通量、总辐射、七层土壤温度、CO2、气压。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0.2m
陈仁升, 韩春坛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