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大满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E, 38.8555N,海拔1556m。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5m、10m、15m、20m、30m、40m处,共7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西侧约8m处,架高2.5m;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12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12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其中两块(Gs_2、Gs_3)埋设在棵间,一块(Gs_1)埋设在植株下面;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12m处,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上;另有四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和冠层内,冠层上方安装在12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冠层内安装在0.3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高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3m、WS_5m、WS_10m、WS_15m、WS_20m、WS_30m、WS_40m)(单位:米/秒)、风向(WD_3m、WD_5m、WD_10m、WD_15m、WD_20m、WD_30m、WD_40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3m、Ta_5m、Ta_10m、Ta_15m、Ta_20m、Ta_30m、Ta_40m和RH_3m、RH_5m、RH_10m、RH_15m、RH_20m、RH_30m、RH_4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 、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冠层上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和冠层下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D_up、PAR_D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018.9.17-11.7由于采集器的问题,气象梯度部分的数据缺失;由于采集器通道问题,平均土壤温度TCAV数据在11月7日后数据不正确。(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在2012年中游试验期间,委托张掖观象台开展基于L波段探空系统的常规探空加密观测,同时收集1天2次的观测数据,从而获取8:00、14:00和20:00一天3次的探空观测资料。该数据用于支持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影像的大气校正工作,同时也可以支持气象分析。 观测地点: 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张掖城西20km沙井镇,观测点坐标为:39°5'15.68"N,100°16'39.11"E。 测量仪器: 国家气象局业务L波段探空系统。 测量时间: 2012年6月1日至8月31日共计92天连续观测,观测时间为7:00-8:00、13:00-14:00和19:00-20:00。2012年5月1日-31日和9月1日之30日观测时间为7:00-8:00和19:00-20:00。 数据内容: 风、温、湿、压等要素的大气廓线数据,观测频率为2秒钟1次,观测高度30000米左右。
马明国
在2012年中游试验期间,利用Vaisala和长丰两种GPS探空仪开展CASI/SASI、TASI、WIDAS等航空飞行前后的探空观测,获取风温湿压等特征大气廓线数据。该数据用于支持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影像的大气校正工作,同时也可以支持气象分析。 观测地点: 黑河中游五星村、高崖水文站,上游阿柔超级站。 五星村释放点坐标为:38°51′11.9″N,100°21′48.8″E,海拔,1563米。 高崖水文站释放点坐标为:39°8′7.2″N,100°23′59.0″E,海拔,1418米 阿柔超级站释放点坐标为:38°03′17.9″N,100°27′28.1″E,海拔,2991米。 测量仪器: Vaisala无线探空仪RS92-SGP和北京长峰声表面波公司GPS探空仪。 测量时间: 2012年6月29日至8月2日航空飞行同步时观测。详见数据集中的表1. 数据内容: 风、温、湿、压等要素的大气廓线数据,观测频率为2秒钟1次,观测高度10000-30000米。详见数据集中的表1。
谭俊磊, 马明国, 韩辉邦, 于文凭, 胡荣海, 赵静, 汪艳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0日至9月26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超级站气象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3E, 38.85551N,海拔1556.06m。风速与风向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米、5米、10米、15米、20米、30米、40米处,共7层,朝向正北;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米、5米、10米、15米、20米、30米、40米处,共7层,朝向正北;CO2廓线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米、5米、10米、15米、20米、30米、40米处,共7层,朝向正北;大气压力传感器安装在2米处,自计式雨量计安装在塔西侧约8米处,架高2.5m;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12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12米处,朝向正南,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在12米处,朝向正南;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米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 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米处; 土壤温度传感器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 cm和16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 cm和16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3m、WS_5m、WS_10m、WS_15m、WS_20m、WS_30m、WS_40m)(单位:米/秒)、风向(WD_3m、WD_5m、WD_10m 、WD_15m、WD_20m、WD_30m、WD_40m)(单位:度)、空气温湿观测(Ta_3m、Ta_5m、Ta_10m、Ta_15m、Ta_20m、Ta_30m、Ta_40m和RH_3m、RH_5m、RH_10m、RH_15m、RH_20m、RH_30m、RH_4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大气压观测(Press)(单位:百帕)、降水观测(Rain)(单位:毫米)、CO2浓度和水汽密度观测(CO2_3m、CO2_5m、CO2_10m、CO2_15m、CO2_20m、CO2_30m、CO2_40m和H2O_3m、H2O_5m、H2O_10m、H2O_15m、H2O_20m、H2O_30m、H2O_40m)(单位:微摩尔/摩尔、毫摩尔/摩尔)、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红外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瓦/平方米)、平均土壤温度(TCAV_2cm)(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 、Ts_16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0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2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631E, 38.86515N,海拔1559.2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6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4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310E, 38.85867N,海拔1570.2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5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 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5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5.5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25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1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湿地站,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0E, 38.97514N,海拔1460.0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架设在5m、10m处,风向 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 NR01辐射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3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3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634E, 38.89053N,海拔1543.0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Rain)(单位:百帕)、风速(WS_10m)(单位:米/秒)、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9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6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970E, 38.87116N,海拔1562.97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塔顶2米、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米、10米,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5_m、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3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8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戈壁站,下垫面是戈壁。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0420E, 38.91496N,海拔1562.0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CNR1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0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4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下垫面是村庄。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753E, 38.87752N,海拔1561.87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3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406E, 38.88695N,海拔1559.0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和10米处,朝向为正北;气压安装在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两层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米和10米处,风向传感器架高为10米,朝向为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为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湿度探头埋设在气象塔正南方2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深度为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土壤热流板(3块)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2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1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4197E, 38.86991N,海拔1575.6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分别在2m和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0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9572E, 38.87567N,海拔1534.7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9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神沙窝站,下垫面是沙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9330E, 38.78917N,海拔1594.0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与风向 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4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8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649E, 38.87254N,海拔1550.06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10米处;风速与风向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28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7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521E, 38.87676N,海拔1556.3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塔顶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CNR4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为垂直向下,在 8月6日后有一个(IRT_2)红外倾角调整为天顶角50°。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2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7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果园。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972E, 38.84510N,海拔1559.6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为垂直向下,在 8月6日后有一个(IRT_2)红外倾角调整为天顶角50°。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6日至9月20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3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852E, 38.86074N,海拔1550.7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4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5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068E, 38.87574N,海拔1567.6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10米)与风向传感器(10米)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4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9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8546E, 38.87239N,海拔1543.34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0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蔬菜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82E, 38.8932N,海拔1552.7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为垂直向下,在 8月6日后有一个(IRT_2)红外倾角调整为天顶角50°。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6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411E, 38.84931N,海拔1564.31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 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辐射仪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 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 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 、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2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0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花寨子站,下垫面是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1860E, 38.76519N,海拔1731.00m。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2.65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 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 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本站数据集存放在两个表格中,其中北师大观测数据集时间间隔为10分钟平均,中科院寒旱所的观测数据集时间间隔为30分钟平均,具体观测要素分别如下: (1)观测项目有: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百分比)、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单位:摄氏度)。 (2)花寨子中科院寒旱所观测项目有:风速(WS_0.48m、WS_0.98m、WS_1.99m、WS_2.99m)(单位:米/秒)、风向(WD_4m)(单位:度)、沙尘浓度(Funjin_mgm3_Avg)、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空气温湿观测(Ta_1m 、Ta_1.99m、Ta_2.99m、RH_1m、RH_1.99m、RH_2.99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18cm Ts_26cm、Ts_34cm、Ts_42cm、Ts_50cm)(单位:摄氏度)、多层土壤水分百分比(Ms_2cm Ms_2cm Ms_2cm Ms_10cm Ms_18cm Ms_26cm Ms_34cm Ms_42cm Ms_50cm Ms_58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水分体积(ADR_2cm、ADR_2cm、ADR_2cm、ADR_2cm、ADR_10cm、ADR_18cm、ADR_26cm、ADR_34cm、ADR_42cm、ADR_50cm)(单位:立方米/立方米)、沙尘动量(KE_Tot)(单位:计数)和沙粒子量(PC_Tot)(单位:计数)。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1)北师大观测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确保(2)中科院寒旱所站每天48个数据(每3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花寨子中科院寒旱所观测项目的记录时间为世界时间,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尺度气象梯度数据(2011年9月底安装)。VG1000梯度观测系统通过对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和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监测,结合高精度、高扫描频率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分析。 2.数据内容: 主要观测要素包括四层气温、湿度和二维超声风,雨雪量计,八层地温、土壤含水量等。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陈仁升,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0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日尺度气象梯度数据(2011年9月底安装)。VG1000梯度观测系统观测始于2011年10月1日,每30mins记录一次数据,最终生成日尺度数据。通过对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和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监测,结合高精度、高扫描频率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分析。 2.数据内容: 主要观测要素包括四层气温、湿度和二维超声风,雨雪量计,八层地温、土壤含水量等。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韩春坛, 陈仁升
本数据集包含了2012~2013年在巴丹吉林沙漠苏木吉林小流域进行综合监测的数据资料。苏木吉林小流域由2个湖构成,即苏木吉林北湖和南湖,经纬度范围是:北纬39°46'18.24"至39°49'17.25",东经102°23'40.53" 至102°26' 59.27"。观测仪器主要围绕苏木吉林南湖布设,包括闪烁仪(BLS450)、自动气象站(净辐射、雨量、风速、风向、空气湿度、气压、E601型蒸发皿)、土壤监测站(土壤温度、含水率和张力pF-meter)以及地下水监测孔1个。本次发布的数据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监测结果。后期监测数据将在2.0版本发布。 仪器布置情况、坐标、型号等见小流域监测系统布置图.pdf、监测点坐标.xls和监测点位置和设备.tif。
胡晓农, 王旭升
数据集是黑河上游葫芦沟灌丛试验区气象及观测数据,包括:气象、反照率、灌丛林下蒸散发数据。 1、气象数据:祁连站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尺度气象数据。观测项目有:温度、湿度、水汽压、净辐射、四分量辐射等。数据为日尺度数据,计算时间段为0:00-24:00. 2、反照率:为2012年1月1日-2014年7月3日日尺度地表反照率数据,包括积雪和非积雪期。测量仪器为葫芦沟流域十米梯度塔上的辐射仪器。其中2012年8月4日-10月2日由于仪器电路问题,数据缺失,其余数据质量较好 3、蒸散发:为葫芦沟流域4种典型灌丛群落林下地表蒸散数据。观测时段为2014年7月18日-8月5日,为日尺度数据。数据内容包括降水数据、及lysimeter观测到的蒸发、下渗数据。该数据集可用来分析高寒灌丛及森林的蒸散数据。 试验选择小型蒸渗仪尺寸为内径25 cm、深度30 cm的小型蒸渗仪进行冠层下草地蒸散量。灌丛林下蒸散每个灌丛样地内布设两个Lysimeter,移栽试验每种灌丛各一个Lysimeter。在布设时将内桶中放置与桶等高的未被扰动的原状土柱,将外桶埋入到土壤中,在埋设时保证外桶高出地面0.5-1.0 cm,内桶外沿设计宽约2.0 cm的挡雨板,以防止地表径流进入Lysimeter蒸渗仪。在附近气象站点内同时布设有Lysimeter测量草地蒸散量,在青海云杉林样地也布设内径25 cm、深度30 cm的小型蒸渗仪测量其林下蒸发量。所有Lysimeter每天20:00时准时进行称重(电子天平感量1.0 g,约相当于0.013 mm蒸发量),观测时做好防风处理,保证测量的精度。 数据加工方法:蒸渗仪方法主要通过质量守恒来计算蒸散发量,依据Lysimeter蒸渗仪设计原理,蒸散量主要是通过连续两天内质量差别确定,由于每天都对其称重,通过水量平衡进行计算。
宋耀选, 刘章文
SPAC系统是观测植物蒸腾耗水及环境因子的综合平台,本项目在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设置SPAC系统1套,主要观测数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降水、光合有效辐射等,采样频率为1小时,该数据为植物蒸腾耗水的环境响应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司建华
该气象场位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2700m草地,数据记录日期为2013年5月至2013年9月,包括1.5m处空气湿度、3.0m处气温、2.8m处大气压、1.3m处降水量、2.2m处风速、3.1m太阳总辐射量等,单位分别为%、℃、Pa、m、m/s、W•m-2。
何志斌
此数据集包含了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2008-2009年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经纬度分别为100°17′E,39°05′N,海拔高度为1456m。 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cm、4cm、10cm、20m和30m)、风向、气压、光合作用有效辐射、降水、辐射四分量、地表温度、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15cm、20cm和40cm)、土壤水分(10cm、20cm、50cm、100cm和180cm)及土壤热通量(5cm、10cm和15cm)。 具体的表头等信息请参见随数据一起发布的说明文档。
张掖市气象局
该数据集包含了天老池小流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经纬度为38.43N,99.93E,海拔高度为3100m。 观测项目有时间、平均风速(m/s)、最大风速(m/s)、40-60cm土壤水分、0-20土壤水分、20-40土壤水分、气压、PAR、气温、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太阳辐射、总降水、20-40土壤温度、0-20土壤温度、40-60土壤温度。 观测时段为2011年5月25日至2012年9月11日,各参数数据均整理为日尺度上。
赵传燕, 马文瑛
本数据集包含了甘肃和青海省气象局提供的黑河流域常规气象观测数据。数据内容包含: 1)马鬃山、玉门镇、鼎新、金塔、酒泉、高台、临泽、肃南、张掖、民乐、山丹和永昌(甘肃省境内)的逐日降雨、日照、蒸发和风温湿观测(2、8、14和20时); 2)酒泉、 张掖、 民勤(甘肃省)和 格尔木 、都兰、 西宁(青海省)的高空风向 风速、温度、 高度和 温度露点差数据(时间:8时、20时;气压:850、 700、 600、 500、 400、 300、 250、 200、 150、 100和 50百帕)。 3)酒泉、肃南 、金塔、丁新、民乐、张掖、高台、山丹、临泽、永昌、民勤(甘肃省)和托勒、野牛沟、祁连、门源、西宁、刚察、湟源的地面温度、露点、气压、变压(3小时和24小时)、天气现象(现在和过去)、变温、 能见度、云量、风向、 风速、 6小时降水及特殊天气。
甘肃省气象局, 青海省气象局
此数据集包含了野牛沟寒区水文站自动气象站2008-2009年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经纬度为99°33'E,38°28'N,海拔高度为3320m。 观测项目有:大气温湿观测(1.5m和2.5m)、风速风向、气压、降水、总辐射、净辐射、多层土壤温度(20cm、40cm、60cm、80cm、120cm和160cm)、土壤水分(20cm、40cm、60cm、80cm、120cm和160cm)及土壤热通量。 具体的表头请参见随数据一起发布的数据使用说明。
陈仁升, 阳勇, 王维真, 李新
本数据集包含了2008年3月上游寒区水文试验和2008年5至7月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期间观测的无线探空观测数据。观测仪器为GPS 无线电探空系统(Vaisala Inc.)。采样频率为2秒一次。观测项目有: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露点温度、水汽混合比、经向风速、纬向风速、风速和风向。每次释放探空仪的时间和卫星或者飞机过境时间基本对应,上游试验期间,释放探空仪的日期和对应的地点分别为:3月14日,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3月15日,阿柔加密观测区;3月15日,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3月17日,扁都口加密观测区;3月22日,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 3月29日,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4月1日,阿柔加密观测区。中游试验期间,释放探空仪的日期和对应的地点分别为:5月30日,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6月1日,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6月4日,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6月5日,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6月6日,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6月16日,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6月29日,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7月5日,扁都口加密观测区;7月7日,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7月11日,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7月14日0时、4时10分、8时9分、12时9分,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
谷良雷, 胡泽勇, 李茂善, 马伟强, 孙方林
河西走廊内流区生态安全评价与景观规划预案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肖笃宁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2.1-2004.12。 该项目汇交数据为河西走廊内流区生态资料:包括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和河流径流量四个文件夹。 黑河诶流域额济纳旗调查分析数据 1.土壤水分TDR数据 该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包括管式和井式两种2002年的土壤水分调查数据。 管式TDR数据 包括二道桥、戈壁、林场、七道桥和梭梭林的2002年6月1日、6月11日、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7月31日、8月11日和8月21日的地下1.8米间隔为0.2米的管式土壤水分调查数据。 井式TDR数据 包括怪柳、戈壁、胡杨和杂草的2002年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7月31日、8月11日和8月21日的地下5米多间隔为0.2米的井式土壤水分调查数据。 地下水GPS数据 为Excel格式,对TDR观测点进行GPS测定,包括经度、纬度和高程等基本信息,外加水位高程、测井类型和备注等信息。 2.土壤养分盐分数据 为Excel格式,42个样点包含"全氧 N%"、"全磷 P%"、"有机质%"、"水解氮N mg/kg"、"速效磷P mg/kg"、"速效钾K mg/kg"、"碳酸钙 %"、"PH值"、"全盐 %"和"全钾 K%"等变量的养分调查分析数据,42个样点包含"电导计算全盐值(%)"、CO3、HCO3、CI、SO4 、Ca、Mg、Na+K等变量的盐分调查分析数据。 3.土壤机械组成 为Excel格式,42个样点包含深度(cm)、各级颗粒含量百分数(筛析法)(>2mm、2—1mm、1—0.5mm、0.5—0.25mm和0.25—0.1mm)和〈0.1mm各级颗粒含量百分数(吸管法)(<0.1mm、0.1-0.05mm、0.05-0.02mm、0.02-0.002mm 和<0.002mm)等变量的土壤颗粒组成信息分析表。 4.额旗站气象数据 为Excel表,包括1957年-1998年月降雨数据、1957年-1998年月蒸发量数据、1957年-1991年月温度数据、1972年-1992年月风速数据、1972年-1992年月最高温度数据、1972年-1992年月最低温度数据、1972年-1992年月日照数据和1972年-1992年月相对湿度数据。 酒泉地区扫描件 酒泉市1:30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概图扫描件、酒泉市1:300000耕地后备资源分布评价图扫描件和酒泉市1:300000行政区区划图扫描件 张掖水保资料 包含对张掖地区甘州区、高台、临泽县、民乐县、山丹县、肃南县和张掖市的分区水土保持统计表(以Excel格式存储)以及各分区的规划报告(以Word格式存储)。 石羊河流域 金昌水资源调查资料 包括金昌市1997年的1:500000的水资源分布图扫描件、金昌市清河和金川灌区地下水水位81年到2000年平均下降程度以及地下水1986年、1995年和2001年的年补给量统计表、金昌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民勤水资源调查资料 包括详细的民勤县井灌区典型井作物现状亩均灌溉用水量调查表、灌区工农业用水调查表、乡镇播种面积调查表、地下水矿化度调查资料、民勤县地表径流及径流组成变化情况报告、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评估报告、民勤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汇报和民调工程运行灌溉情况汇报等。 武威地区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 为武威市水土保持规划图扫描件、武威市灌区位置图扫描件、武威市行政图扫描件、武威市水源及水利工程建设图扫描件、武威三北二期防护林工程规划图扫描件和凉州区行政图扫描件等jpeg图。 永昌县水保资料 为永昌县1:200000的1994年水土保持监督预防与治理规划图扫描件。 疏勒河流域 玉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布图 有4幅jpeg图组成,一张1:250000的2002年玉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扫描总图,三张更高分辨率的分图。 河流径流量 本数据集以Excel格式存储,主要内容为三个流域1949年-2002年总流量、各个流域支流的年径流量、详细调查地区如酒泉的年径流量和鸳鸯池水库上游来水量等数据。 流域总量 为1949年-2002年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年径流量数据。 黑河年径流量 为1949年-2002年的黑河、梨园河、讨赖河、洪水河、清水河、丰乐河和红沙河等支流的年径流量数据。 石羊河年径流量 为1949年-2002年的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和大景河等支流的年径流量数据。 疏勒河年径流量 为1950年-2002年的党河、疏勒河和哈尔腾河等支流的年径流量数据。 酒泉地区河流年径流量 为酒泉地区1950年-2002年的疏勒河的昌马峡、党河的党城湾、石油河的君庙、白杨河、讨赖河的冰沟、讨赖河的鸳鸯池、洪水河的新地、丰乐河、马营河的红沙河和榆林河的踏实河等支流的年经流量数据。 鸳鸯池水库上游来水量统计表 为1959年-2001年鸳鸯池水库上游来水量数据。
肖笃宁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