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开展了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的航空飞行。地面同步观测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微波同步样带L1,样带L2,样带L3,样带L4,样带L5,样带L6展开。主要观测变量为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各条样带垂直于航线方向布置,每条样带上共有25个采样点,各采样点间距为100m。在各条样带的每个采样点,采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冠顶温度和地表温度。 本数据集包括6个样带测量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数据表格,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在一个数据表格中存储。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盖春梅, 盖迎春, 胡晓利, 黄春林, 李红星, 汪洋, 王旭峰, 吴立宗, 吴月茹, 朱仕杰, 余凡, 李笑宇
2008年7月4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针对机载微波辐射计(L&K波段)的地面同步观测。测量内容主要为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 1. 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在扁都口样带1至扁都口样带8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土壤水分采用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扁都口1-8条样带,每条9个点,点间隔200m,长度1.6km,样带之间相距1km 2. 样方调查调查样方:1-5采样规格:50cm×50cm调查内容:样点GPS号、植被类型、植被高度、实际编号、自封袋编号、湿重量+垃圾袋(g)、干重量+信封袋(g)、信封袋重量、照片编号。 数据由Excel格式存储。
曹永攀, 李红星, 刘超, 马明国, 冉有华, 汪洋
本数据集为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的土壤水分数据集。 测量仪器: 环刀和TDR。在荒漠、果园等地挖出1m土壤剖面,测量0cm,20cm,40cm和1m处的土壤水分。遥感所TDR有两个不同长度的探针,分别是12cm以及20cm,因此在每个样方内用12cm以及20cm的探针对玉米样方内的裸土和膜下土,小麦样方内的垄间土以及小麦下土进行了测量。 测量时间与内容: 不连续观测时间为:2008-05-20,2008-05-28,2008-05-30,2008-05-31,2008-06-04,2008-06-16,2008-06-19,2008-06-29,2008-07-07,2008-07-11,2008-7-18。配合各种飞行及卫星过境,同步测量了盈科绿洲样地(另外包括一次在阿柔草场的同步试验)的土壤水分。数据单位:环刀测量的单位为铝盒湿土重-铝盒干土重后重量百分比、POGO测量的为体积百分比。 (1)2008-5-20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有TM过境,配合开展了土壤水分的同步测量,测量了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一号、四号以及五号样地。 (2)2008-5-28为ASTER及MODIS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样地。 (3)2008年5月30日为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地面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样地。 (4)2008年5月31日为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地面同步,测量地点在阿柔草场。 (5)2008年6月4日为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样地。 (6)2008年6月16日为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7)2008年6月19日为ASAR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利用5cm探针TDR和环刀取样称重法测量了土壤水分。 (8)2008年6月29日为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地面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样地。 (9)2008年7月7日为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及TM地面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样地。 (10)2008年7月11日为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地面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样地。 数据内容包括:观测时间、地点、观测人员以及12cm和20cm的土壤水分。
盖迎春, 李丽, 辛晓洲, 张阳, 周梦维, 杨天付, 舒乐乐, 王建华, 徐瑱, 冯磊, 梁文广, 余凡, 李笑宇, 朱小华
冰沟流域径流观测时间段为2008年01月17日至2009年12月31日。观测仪器采用重庆水文仪器厂旋杯式流速仪。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1)其中2008年3月14日前为常规观测,1天观测1次; 2008年3月15日至2008年4月1日为加密观测期,每天观测次数不等,每天约7-8次观测,最密集观测为逐小时观测; 2)2008年5月3日至2008年9月17日,北京时间(BJT)早9时、午14时、晚19时进行观测;2008年9月17日之后都是北京时间(BJT)早9时,晚18时进行观测。水流量采用等间隔法进行测量。根据水文情势大小决定不同的间隔宽度,一般为20cm、40cm、80cm三种方式。 文件命名规则WATER_Runoff_BG_yyyymmdd-yyyymmdd.csv,其中WATER_Runoff_BG代表冰沟流域径流观测数据,yyyymmdd-yyyymmdd为径流观测起止时间。数据为csv格式,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None表示。
白云洁, 李弘毅, 李哲, 辛秉洁
2008年6月11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MODIS同步样方(2km×2km)开展了MODIS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主要测量变量为冠层温度和地表温度。本数据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测量内容为:分别对MODIS样方中的同步样带1(H01-H08)、同步样带2(H09-H16)、同步样带3(H17-H24)、同步样带4(H25-H32)、同步样带5(H33-H40)、同步样带6(H41-H48)、同步样带7(H49-H56)及同步样带8(H57-H64)沿东西向进行了往返两遍测量,各测量点间距离为125m。在各测量点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冠顶温度、半高温度以及地表热辐射温度。 本数据集包括4个样方的植被温度和地表温度测量数据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钞振华, 黄春林, 马明国, 钱金波, 冉有华, 王旭峰, 冯磊, 余凡
本数据来自2008年7月5日在阿柔试验区样方1、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开展的针对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观测项目包括样方调查、地物光谱、BRDF、光合数据、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 获取了2008年7月5日的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14BJT。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Envisat ASAR遥感反演土壤水分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阿柔样方1、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均为4Grid×4Grid,每个Grid为30m×30m。 1. 样方调查: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调查内容:GPS位置、物种、数量、自然高度、物候、盖度、叶绿素。(1)GPS点号,用GARMIN GPS 76记录。(2)物种采用人工识别的方法。(3)数量采用人工数的方法。(4)自然高度用卷尺测量,4-5个重复。(5)物候采样人工估计的方法。(6)盖度采用50cm×50cm的网格,网格大小为5cm×5cm,人工估计的方法。(7)叶绿素含量用SPAD 502 叶绿素仪测量,多个重复。 2. 地物光谱。观测仪器:ASD FieldSpec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20%参考板。观测目标:狼毒和牧草。数据存储:预处理后的冠层光谱数据。 3. BRDF观测仪器:ASD FieldSpec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20%参考板;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4. 光合数据测量仪器:LI-6400。测量对象:狼毒和牧草。操作规范:操作过程请参考联合试验操作规范。处理数据以Excel保存。 5. 土壤水分测量方法: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点数量:25个测量位置:在30 m×30m的格子的角点上测量。记录信息:采样时间、土壤水分(%vol)、Ecp(ms/m)、Tmp Eb、Ecb(ms/m)。 6. 土壤温度测量方法: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点数量:25个测量位置:在30 m×30m的格子的角点上测量。记录信息:采样时间、3次重复的红外温度、地表覆盖类型描述。 数据集包括: (1)7月5日和7月6日的冠层光谱反射率数据; (2)7月5日和7月6日的光合数据; (3)7月5日的BRDF数据 (4)7月5日鱼眼相机拍摄相片 (5)7月5日红外地表温度和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数据 (6)7月5日样地生物量数据 (7)7月6日第三航线样方地表温度数据表
丁松爽, 盖迎春, 李弘毅, 马明国, 钱金波, 汪洋, 余莹洁, 刘思含
本数据集为在阿柔加密观测区山前缓坡上进行的冻土积雪微波辐射计连续观测数据及同步测量的土壤温度/水分数据集。 2008-3-10下午在阿柔加密观测区,选取了较平整的一片被雪覆盖的土地,粗略地确定了辐射计的视场范围,辐射计高度离地面4.5米。以车头为方位角0度,顺时针240度观测冻土,270度观测积雪。其中,冻土以高度角-40度固定角度观测,积雪以高度角-20度至-70度观测。冻土视场为人工取出该区域表面积雪获得,去除得并不是很理想,土壤表层仍残留部分冰雪,至2008-3-11中午,冰雪基本融化完。 主要观测数据包括:表层土壤水分(微波炉烘干法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温度(热敏电阻)及植被状况观测。观测地点的表层有枯萎的干草覆盖,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中草的根系较多。积雪厚度在10cm以下。 土壤温度采用的是热敏电阻,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反应温度变化,电阻值由数据采集仪自动记录。电阻值数据格式为DataTaker 数采仪专用格式,只能有该数采仪的专用软件打开。电阻值计算温度需要用特定热敏电阻的定标系数来计算。本数据所包含的是已经计算出来的土壤温度值。 亮温数据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仪器自带软件可以打开的格式,后缀为.BRT,需要用北京师范大学车载微波辐射计(TMMR:Truck Mounted Microwave Radiometer)自带软件打开,需要使用该软件的用户可以向该数据联系人索取;另外一种是文本文件(ASCII格式),可以用任何一种文本浏览软件打开。这两种文件格式中的数据是完全相同的。文本文件中按列依次为:年、月、日、时、分、秒、6.925GHz(h)、6.925GHz(v)、10.65GHz(h)、10.65GHz(v) 、18.7GHz(h)、18.7GHz(v)、36.5GHz(h)、36.5GHz(v)、高度角、方位角。由于6.925GHz和10.65GHz 的故障问题没有参加试验,故数据中,该四列的值均为0。
常胜, 潘金梅, 彭丹青, 张志玉, 赵少杰, 郑越, 殷小军
2008年3月19日11:20至12:30BJT进行机载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航空飞行试验,微波辐射计的观测角度为垂直地表。地表参数包括地表辐射温度、地表物理温度、土壤剖面0-1cm、1-3cm、3-5cm的重量含水量(烘干称重法),表层土壤冻融状况(以冻融深度表示)。 主要目的是观测土壤含水量、冻融等土壤状态对微波辐射的影响。 1)土壤冻融深度的测量方法是通过用筷子插入地表感觉土壤硬度或者将土壤表层冻结层直接挖出测量冻结层厚度,来判断冻融深度。直尺直接测量,当土壤硬度较大并且有冰晶时,认为土壤冻结;反之,则认为土壤未冻。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2)地表辐射温度和物理温度测量仪器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时采用了近距测量模式。地表物理温度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附带的热电偶温度计(某些样点同时使用了针式铂电阻温度计)。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3)土壤湿度测量方法是:取0-1cm、1-3cm、3-5cm土样,放入自封袋,然后用微波炉烘干,计算其土壤重量含水量。土壤的体积含水量可以通过容重数据计算。 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4)在地面同步测量过程中,对每个测量点地地表状况和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了拍照,可以作为数据分析和使用的参考。文件格式为.jpg。 本数据集:K波段微波辐射计数据、L波段微波辐射计数据、土壤冻融深度数据、土壤湿度数据、地表温度数据、地表状况数据。
常胜, 房倩, 瞿瑛, 梁星涛, 刘志刚, 潘金梅, 彭丹青, 任华忠, 张勇攀, 张志玉, 赵少杰, 赵天杰, 郑越, 周纪, 车涛, 刘晨州, 殷小军, 张志玉
2008年3月7日至3月17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获得了与MODIS和TM同步当天的大气参数和一些常规观测的大气参数数据,为进行各个遥感影像和地面测量数据的大气纠正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本次测量采用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大气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 本数据集包括2008年3月7日、2008年3月14日(MODIS同步)和2008年3月17日(TM同步)的太阳分光光度计数据。处理数据为文本文件格式。 本数据集包括3天的分光光度计处理数据txt文档。
苏高利
2008年5月30日在张掖市区东12公里测量人工林结构参数,测高仪测树高。 2008年6月5日临泽加密观测区人工林样地测量。用LAI-2000测叶面积指数,可以跟临泽人工林的其他数据配合使用。 2008年6月14日在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找人工林样地进行测量,主要在靠近市区的地区。 2008年6月17日同为在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找人工林样地进行测量,主要靠近荒漠地区。 2008年6月28日在张掖市东约12公里九龙江林场进行人工林参数测量。 2008年7月1日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同步时,发现那里的人工林成片而且分布较好,临时加测,只用LAI-2000测量叶面积指数数据。 三、预处理前的文件列表和文件大小总计6个文件:张掖森林公园.xls(5月30日),临泽站.xls(6月4日),盈科1.xls(6月14日),盈科2.xls(6月17日),盈科3.xls(7月1日),九龙江林场.xls(6月28日)文件大小为:31K,16K,21K,21K,16K,22K由于仪器的限制,测高仪测树高仅仅在5月30日用到,另外含水量只是在5月30日森林公园测量与6月14日盈科测量时进行了称重拍照处理。 预处理前的文件列表包括13个文件,除readme.txt文件为说明外,其他为测量的实体数据,包括6个Excel文件及对应的样区说明文件,其文件名及测量日期分别为:张掖森林公园.xls(5月30日),临泽站.xls(6月4日),盈科1.xls(6月14日),盈科2.xls(6月17日),盈科3.xls(7月1日),九龙江林场.xls(6月28日)。
高帅, 覃驭楚, 邬明权, 吴朝阳
2008年7月18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针对PROBA CHRIS卫星的地面同步样方调查。样方数量为21个。主要调查项目包含GPS点号、物种、株数、高度、叶绿素含量、覆盖度、鱼眼照相、生物量。 1. GPS点号用GARMIN GPS 76记录。 2. 物种采用人工识别法。 3. 株数采用人工计数法。 4. 高度用卷尺测量,4-5个重复。 5. 叶绿素含量用SPAD 502 叶绿素仪测量,5个重复。 6. 覆盖度采用人工估计的方法。 7. 鱼眼照相使用的相机为尼康D80,鱼眼镜头为适马 8mm F3.5 EX DG CIRCULAR FISHEYE,照相高度为1.5米,正对地面向下照。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8. 生物量取50cm×50cm样品,称鲜重,杀青后烘干,称干重。数据存储:Excel格式表格。
曹永攀, 李红星, 刘超, 马明国, 冉有华, 汪洋
本数据为排露沟流域典型下垫面的10天一次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采用环刀法取土,烘干法测量土壤水分。 土壤剖面分层为苔枯层、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部分剖面土壤厚度不够。 测量的地表类型包括2600m云杉林、2700m云杉林、2900m云杉、3100m云杉、3300m云杉林、3300m灌丛、3400m灌丛、3500m灌丛、阳坡草地2600m、阳坡草地2700m、阳坡草地2800m、阳坡草地2900m。 测量时间为2007年和2008年5月至9月,10日一次测量,根据天气状况选择具体日期开展测量。 数据格式为Excel表格。 该数据是排露沟流域水文模拟关键的土壤观测资料。
王顺利, 罗龙发, 王荣新, 车宗玺, 敬文茂
2008年3月14日至3月17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测量了3种典型地表类型的18.7GHz和36.5GHz微波亮度温度辐射特征。主要观测的参数和使用的仪器有:18.7GHz和36.5GHz辐射亮温(地基微波辐射计);土壤温度(热敏电阻);土壤重量含水量(微波炉烘干法);地表粗糙度(米格板)。 具体内容如下: 2008年3月14日在扁都口(38°15'44.13"N;100°55'35.34"E)选取了典型地物——麦茬地进行了连续观测,观测入射角为20度至70度,步长为5度。 辐射计的观测时间为2008年3月14日11:00至24:00。 2008年3月16日在扁都口(38°15'23.17"N 100°58'37.84"E)选取了典型地物——油菜茬地进行了连续观测,观测入射角为20度至70度,步长为5度。辐射计的观测时间为10:00至21:30。 2008年3月17日在扁都口(38°18'8.28"N 101° 3'27.22"E)选取了典型地物——深翻地进行了变角度的短时观测,方位角设置为240度至300度(相对于车头方向),步长为10度,入射角设置为40度至70度,步长为5度。辐射计的观测时间为北京时间17:26至19:20。 亮温数据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仪器自带软件可以打开的格式,后缀为.BRT,需要用北京师范大学车载微波辐射计(TMMR:Truck Mounted Microwave Radiometer)自带软件打开,需要使用该软件的用户可以向数据联系人索取;另外一种是文本文件(ASCII格式),可以用任何一种文本浏览软件打开。这两种文件格式中的数据是完全相同的。文本文件中按列依次为:年、月、日、时、分、秒、6.925GHz(h)、6.925GHz(v)、10.65GHz(h)、10.65GHz(v)、18.7GHz(h)、18.7GHz(v)、36.5GHz(h)、36.5GHz(v)、高度角、方位角。由于6.925GHz和10.65GHz的故障问题没有参加试验,故数据中,该四列的值均为0。 同种地表类型地表粗糙度大致相同,所以本数据集中的粗糙度数据可以作为扁都口地区该时期典型地表类型地表粗糙度的参考值。测量工具采用米格板和照相机,通过人工读取照片上的地表起伏剖面,得到1cm间隔的地表起伏高度值,写入记事本文件。然后通过程序计算地表的粗糙度中的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 数据中已经给出了地表粗糙度的结果,可以用记事本或者microsoft office 软件打开。单位为:cm 。 含水量测量方法是:取0-1cm、1-3cm、3-5cm土样,放入自封袋,然后用微波炉烘干,计算其土壤重量含水量。 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2008年3月14日和2008年3月16日还同时采用TDR测量了表层含水量,14日采用的是寒旱所的hydra prob,测量了12:00至17:00的土壤含水量;16日采用了hydra probe和HH2同时测量土壤含水量,其中hydra probe垂直插入土壤,测量的是地表0~5cm的含水量,HH2水平插入地表,这时测量值可能受空气影响,所以比hydra probe的测量值低很多。地表温度采用的是热敏电阻温度计,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 (1)地表辐射亮温数据 (2)地表温度数据 (3)土壤含水量数据 (4)地表粗糙度数据
常胜, 梁星涛, 潘金梅, 彭丹青, 张勇攀, 张志玉, 赵少杰, 赵天杰, 郑越, 殷小军, 张志玉
C波段微波后向散射系数:试验场地为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芦苇地和玉米地。主要观测仪器:C波段地基微波散射计,C-5,LS-C-5 (2)S波段地基微波散射计,S-3,LS-S-3 3)TDR土壤水分测量仪,仪器编号,TDR-200。 主要观测内容:2008年7月8月测量植被数据(中午11:30左右与ASAR同步),极化方式:VV极化、HH水平、裸土、VH交差极化。测量土壤水分。 2008年7月9日测量植被数据,极化方式:HH极化,HV极化,VV极化,VH极化,测量草地的土壤水分。 2008年7月10日-测量横向(玉米地前端是横向,后段是纵向)玉米地,极化方式:VV极化、HH极化、VH极化,HV极化。测量玉米地的土壤水分。 2008年7月11日草地测量(中午11:30左右与ASAR同步测量) 测量方向为南北,以前都为东西向。上午7:30开始,空气湿度大,而且草地的露水也很大——时间上的差异可以导致不同时间同一种测量数据的差异,可以参考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以及该地区露水的变化规律。极化方式:VH、HH、VV、HV。主要测量草地湿度。 详细观测见文件内测量数据说明文档
陈彦, 贾明权, 刘增灿, 徐春亮, 秦伟, 赵紫正
2008年03月12日,在阿柔样方1、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29BJT。阿柔样方2由于靠近河谷温度较低,积雪尚未融化,因此主要开展积雪参数的同步观测试验,而阿柔样方1和阿柔样方3积雪已消融,主要开展土壤冻融状况和土壤水分的同步观测试验。 阿柔样方1、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均为4Grid×4Grid,每个Grid为30m×30m。环刀取土只在每个Grid的中心点开展,其余测量在每个Grid的中心点和角点展开。 在阿柔样方1,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获得土壤体积含水量;PR2土壤剖面水分速测仪获得10cm、20cm、30cm、40cm、60cm及10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剖面;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土壤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在阿柔样方2,开展了与ASAR同步的积雪参数观测,包括卫星过境时同步的雪表面温度观测(采用热红外温度枪测量),分层雪层温度观测(采用针式温度计测量),雪粒径观测(采用手持式显微镜测量),雪密度观测(采用铝盒方式测量),以及雪表面和雪土界面同步温度测量(采用热红外温度枪测量);积雪光谱观测(采用ASD光谱仪测量);积雪反照率观测(采用总辐射表测量)。 在阿柔样方3,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电导率、土壤温度及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针式温度计(#5和#7)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5)获得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土壤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地表粗糙度信息可参见“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地表粗糙度数据集 ”元数据。此外,还在阿柔样方1开展了探地雷达同步观测。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及利用GPR数据反演土壤水分及冻结深度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白艳芬, 曹永攀, 盖春梅, 顾娟, 韩旭军, 晋锐, 李哲, 梁继, 马明国, 舒乐乐, 王建华, 王旭峰, 吴月茹, 徐瑱, 曲伟, 常存, 窦燕, 马忠国, 于梅艳, 赵金, 姜腾龙, 肖鹏峰, 刘燕, 张璞, Patrick Klenk, 袁小龙
本数据集为机载OMIS-II传感器于2008年06月04日获取,地点在张掖-大满-花寨子飞行区。 因为OMIS-II为扫描成像传感器,原始数据受辐射畸变比较明显,且飞机姿态变化的影响,图像内相邻像元空间位置关系不稳定,所以这里发布的是经过辐射校正,辐射定标和几何粗校正后的数据。辐射校正采用矩匹配(moment match)方法,可以消除辐射响应非均匀性、条带噪声和smile现象。辐射定标采用飞行前实验室内测量的定标系数,定标单位是W/(m^2·sr·um)。几何粗校正利用了与图像同步获取的POS数据进行了航带图像的重建,图像目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几何粗校正图像需要利用几何控制点进行几何精校正之后才能与其他带地理坐标的数据配套,这里提供每一条航带的几何控制点,用户可以自己进行几何精校正。作为例子,这里提供盈科绿洲站和花寨子荒漠站周边的几何精校正和大气校正图像。另外,因为OMIS-II传感器扫描总视场达到73°,而飞机的窗口较小,所以扫描线左右两端受到机舱的遮挡,虽然经过辐射校正对图像有所恢复,但还是推荐只使用中部未受遮挡的图像。未经几何粗校正的OMIS-II原始数据和同步获取的短波红外高光谱(SWPHI)原始数据存档,需提交申请并通过审批后才能获得。几何粗校正处理时间为2008年10月,辐射校正和定标处理时间为2010年1月。 本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包括15条航线。各航线的飞行时间如下表: {| ! 序号 ! 航线名称 ! 文件名 ! 开始时间hh:mm:ss ! 纬度 ! 经度 ! 海拔 ! 图像行数 ! 结束时间 ! 纬度 ! 经度 ! 海拔 |- | 1 || 3-15 || 2008-06-04_10-09-09_DATA.BSQ || 10:09:16 || 38.964 || 100.512 || 3315.0 || 6764 || 10:16:47 || 38.713 || 100.351 || 3351.0 |- | 2 || 3-14 || 2008-06-04_10-20-29_DATA.BSQ || 10:21:20 || 38.713 || 100.344 || 3319.1 || 6865 || 10:28:57 || 38.961 || 100.504 || 3311.7 |- | 3 || 3-13 || 2008-06-04_10-33-05_DATA.BSQ || 10:34:27 || 38.974 || 100.505 || 3340.1 || 6934 || 10:42:09 || 38.718 || 100.341 || 3370.7 |- | 4 || 3-12 || 2008-06-04_10-45-51_DATA.BSQ || 10:47:00 || 38.711 || 100.30 || 3331.2 || 6999 || 10:54:47 || 38.966 || 100.494 || 3315.8 |- | 5 || 3-11 || 2008-06-04_10-58-29_DATA.BSQ || 11:00:26 || 38.978 || 100.495 || 3332.3 || 6914 || 11:08:07 || 38.723 || 100.331 || 3356.2 |- | 6 || 3-10 || 2008-06-04_11-11-48_DATA.BSQ || 11:12:43 || 38.716 || 100.320 || 3326.8 || 6969 || 11:20:28 || 38.970 || 100.484 || 3318.1 |- | 7 || 3-9 || 2008-06-04_11-24-09_DATA.BSQ || 11:25:54 || 38.978 || 100.483 || 3337.7 || 6755 || 11:33:25 || 38.727 || 100.321 || 3339.4 |- | 8 || 3-8 || 2008-06-04_11-37-06_DATA.BSQ || 11:38:31 || 38.721 || 100.310 || 3327.3 || 6930 || 11:46:13 || 38.976 || 100.474 || 3326.6 |- | 9 || 3-7 || 2008-06-04_11-49-54_DATA.BSQ || 11:51:37 || 38.984 || 100.473 || 3333.0 || 6730 || 11:59:05 || 38.732 || 100.311 || 3351.4 |- | 10 || 3-6 || 2008-06-04_12-02-47_DATA.BSQ || 12:03:48 || 38.725 || 100.300 || -1.0 || 6790 || 12:11:21 || 38.978 || 100.462 || 3325.8 |- | 11 || 3-5 || 2008-06-04_12-15-02_DATA.BSQ || 12:16:41 || 38.991 || 100.465 || 3357.9 || 6893 || 12:24:21 || 38.734 || 100.300 || 3386.0 |- | 12 || 3-4 || 2008-06-04_12-28-02_DATA.BSQ || 12:28:52 || 38.729 || 100.290 || 3331.3 || 6820 || 12:36:27 || 38.983 || 100.453 || 3327.5 |- | 13 || 3-3 || 2008-06-04_12-40-09_DATA.BSQ || 12:41:59 || 38.994 || 100.454 || 3347.3 || 6934 || 12:49:41 || 38.741 || 100.291 || 3360.4 |- | 14 || 3-2 || 2008-06-04_12-53-23_DATA.BSQ || 12:54:31 || 38.734 || 100.280 || 3328.1 || 7110 || 13:02:25 || 38.990 || 100.445 || 3338.6 |- | 15 || 3-1 || 2008-06-04_13-06-07_DATA.BSQ || 13:07:35 || 39.000 || 100.444 || 3325.9 || 6979 || 13:15:20 || 38.746 || 100.281 || 3334.4 |}
杜奇, 肖功海, 潘明忠, 李正文, 毛闵军, 徐卫明, 杨一德, 刘良云, 张霞, 李新, 马明国
2008年5月24日在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进行了Envisat ASAR与MODIS同步观测,地面数据包括土壤水分与温度,地表辐射温度,地表粗糙度。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34BJT。 试验内容: (1)热像仪ThermaCAM SC2000测量得到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的植被(红砂)与荒漠裸土的辐射温度。仪器获取视场角为24°×18°组分辐射温度数据,并同时拍摄同视场的光学照片。热像仪拍摄高度约为1.2m。 采样方式为沿着样地西北-东南对角线采样。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仪器黑体定标数据。原始数据可利用配套处理软件ThermaCAM Researcher 2001,也可将数据在该软件中转换为其他格式,自行编程读取。仪器黑体定标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2)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测量样地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测量对象为植被(红砂)冠层和荒漠裸土。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为1s。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0.95。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3)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测量仪器为北师大的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采样方式为条带观测。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数据。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4)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测量的有关土壤水分与土壤温度等数据,包括①花寨子荒漠0-40cm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1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粗糙度数据。土壤水分测量利用换刀取样称重法,土壤温度用热电偶测得;粗糙度测量利用自制测量仪器和照相法,沿花寨子荒漠样地1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样地两个对角线每隔30m采样,采样方式为东西向和南北向各一次。②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了0-100cm土壤剖面水分和温度数据。③在盈科绿洲玉米地一果园处测量了0-100cm土壤剖面水分和温度数据。数据以Excel保存。 (5)LI-6400光合仪光合速率数据.测量对象为临泽草地苜蓿和大麦。其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 原始数据以仪器自定义格式保存,可用记事本等常用软件打开。处理数据以Excel保存。数据参数见数据文件。 (6)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测量的ASD光谱仪数据。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光谱仪(350-2500nm),采样方式为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扁都口地表类型为新出油菜苗和裸土。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ASD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7)在临泽草地苜蓿地测量的LAI数据。测量方法为:利用皮尺、卷尺、直尺测量在临泽草地测量苜蓿和大麦每株各叶片的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利用室内扫描真实叶面积与最大长度和最小宽度的转换系数,获得叶面积指数。这天数据没有利用激光叶面积仪测量。本数据以Excel保存。 (8)地表粗糙度采用照相法测量粗糙度。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自制的粗糙度板、数码相机和罗盘。自制的粗糙度板、数码相机和罗盘。当日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沿着样地两条对角线等间隔采样测量,每次测量包括东西向和南北向,每张照片上具有测量标示。该数据现在为记录表和照片
陈玲, 康国婷, 钱永刚, 任华忠, 王颢星, 王锦地, 阎广建, 盖迎春, 舒乐乐, 王建华, 徐瑱, 光洁, 李丽, 辛晓洲, 张阳, 周春艳, 陶欣, 闫彬彦, 姚延娟, 程占慧, 杨天付
2008年5月25日至2008年7月1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测量地物光谱。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6月15日前使用40%参考板,之后改换成20%参考板。多角度观测架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旧多角度观测架一台、北师大2008年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遥感所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观测地点:五里墩农田样方、荒漠过渡带、临泽站内样方。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观测目标:玉米地、荒漠灌丛等地物多角度光谱。数据存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后的数据。原始数据是光谱仪直接产生的二进制文件,用ViewSpecPro软件可以打开,详细观测记录见数据文件每天的观测记录;预处理得到的为反射率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观测时间:五里墩农田样方(2008-05-25、2008-05-28、2008-05-30、2008-06-29、2008-07-11)、荒漠过渡带(2008-05-28、2008-05-30)、临泽站内样方(2008-06-25、2008-06-30、2008-07-09)。
李静, 厉香蕴, 屈永华, 孙青松, 肖志强, 余莹洁, 刘思含, 白艳芬, 汪洋, 陈少辉, 姜浩, 李世华
2008年3月16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的散射计地面同步观测,为进一步理解积雪微波辐射与散射特性提供了基础。 观测内容主要包括: 1)积雪后向散射系数观测(散射计测量); 2)积雪参数观测:雪表面温度(针式温度计)、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雪密度(雪铲)、雪表面和雪土界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该观测在BG-I样地进行。 3)积雪光谱(新疆气象局提供的便携式光谱测量仪测量ASD),观测位置为大冬树山垭口,具体见GPS记录。同时利用筛子对雪层结构粒径的长短轴以及形状进行了观测。 4)积雪反照率(总辐射表测量),地点见GPS记录,观测时间为10:29到15:00,天空晴朗无云。 5)雪特性分析仪观测,观测变量包括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观测位置为大冬树山垭口散射计观测位置附近。 该数据集包含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子文件夹。
刘增灿, 秦伟, 舒乐乐, 王旭峰, 徐瑱, 朱仕杰, 马明国, 常存, 窦燕, 马忠国, 张璞, 姜腾龙
2008年03月14日夜间,在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23:21BJT。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均为4Grid×4Grid,每个Grid为30m×30m。为保证同步效率,仅在每个Grid的角点进行采样测量。 在阿柔样方2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热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在阿柔样方3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获取土壤体积含水量;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热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地表粗糙度信息可参见“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地表粗糙度数据集 ”元数据。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提供基本数据集。
曹永攀, 顾娟, 晋锐, 李新, 李哲, 马明国, 舒乐乐, 王建华, 王旭峰, 吴月茹, 朱仕杰, 常存
2008年5月25日至2008年7月1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测量地物光谱。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6月15日前使用40%参考板,之后改换成20%参考板。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荒漠过渡带、临泽站内样方。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观测目标:玉米地、土壤、含水量已知的土壤、荒漠灌丛等地物光谱。数据存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后的数据。原始数据是光谱仪直接产生的二进制文件,用ViewSpecPro软件可以打开,详细观测记录见数据文件每天的观测记录;预处理得到的为反射率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观测时间:五里墩农田样方(2008-05-28、2008-05-30、2008-06-16、2008-06-29、2008-07-11)、荒漠(2008-05-28、2008-05-30、2008-06-16)、临泽站内样方(2008-05-23,2008-07-09)、临泽站内样方采集的土壤样品(2008-06-24、2008-06-30)。
李静, 厉香蕴, 屈永华, 孙青松, 肖志强, 余莹洁, 刘思含, 白艳芬, 汪洋, 陈少辉, 姜浩, 李世华
2008年7月14日,在阿柔样方1、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地面同步观测试验,观测项目主要包括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31BJT。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Envisat ASAR遥感反演土壤水分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阿柔样方1、阿柔样方2和样方3均为4Grid×4Grid,每个Grid为30m×30m。 1. 土壤水分测量方法:阿柔样方1,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阿柔样方2,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阿柔样方3,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测点数量:25个测量位置:在30 m×30m的格子的角点上测量。测量变量包括: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 2. 土壤温度 测量方法:阿柔样方1,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北师大3#和北师大5#);阿柔样方2,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北师大1#和北师大4#);阿柔样方3,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北师大2#和北师大6#)。测点数量:25个,两组同时测量,一组从1到25,一组从25到1。测量位置:在30 m×30m的格子的角点上测量。记录信息:采样时间、2次重复的红外温度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地表覆盖类型描述。 并针对草地,裸土和狼毒花进行了红外波谱测量,采用仪器为红外波谱仪102F。 本数据集包括: (1)ASAR影像数据文件夹 (2)红外波谱仪102F预处理数据 (3)同步试验地表温度记录表 (4)同步土壤水分(POGO)测量记录表
高洪春, 李红星, 刘超, 冉有华, 任华忠, 余莹洁
本数据集包括激光式雨滴谱仪(PARSIVEL)获取的中游试验区的不同类型降雨的雨滴谱资料,包括降水粒子粒径信息和其下落末速度的信息。此外利用滴谱数据可以计算得到对应X波段的双偏振雷达参数:差分反射率ZDR和差分传播相移常数 KDP。 滴谱仪取样面积:5400mm^2;液体粒子的直径范围:0.2-5mm;固体粒子的直径范围为:0.2-25mm。 观测的地点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38.86°N,100.41°E,1515m),观测时间从2008年5月18日开始到2008年7月5日结束,采样间隔时间为30秒。
楚荣忠, 赵果, 胡泽勇, 张彤, 贾伟
本数据集为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的土壤温度剖面数据集。 测量内容:2008-05-27至2008-07-13通过埋设表层、5cm、10cm、15cm和20cm等五个深度的温度计逐日观测了地温,并附有天气记录。 其中2008-05-27至2008-06-14,在6:00和12:00分别进行记录,地点为度假村5号楼旁裸地;2008-06-15至2008-07-13在10:00左右进行记录,此时移到盈科绿洲玉米地4号样地。 另外,从2008-06-02的6:00至2008-06-03的6:00进行了以一小时为间隔的地温连续观测。
盖迎春, 舒乐乐, 王建华, 徐瑱, 苏高利, 梁文广, 余凡, 王静, 李笑宇
2008年6月16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进行了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同步观测。地面数据包括ASD光谱数据、LAI、光合速率、FPAR、反照率、辐射温度、比辐射率、覆盖度和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 测量内容: (1)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绿洲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以及花寨子荒漠样地2的温度数据。玉米地的测量仪器为北师大的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条带观测、对角线观测。小麦地使用寒旱所的一台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小麦冠层及垄间裸土的条带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2采样方式为冠层东北-西南对角线观测。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数据。 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2) 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为利用法国CIMEL公司生产的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 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 数据结果以Excel格式保存。 (3)热像仪ThermaCAM SC2000测量得到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和花寨子荒漠玉米地内的玉米、小麦和裸土的辐射温度。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仪器为中科院遥感所提供,花寨子荒漠玉米地测量仪器为北京师范大学提供。仪器获取视场角为24°×18°组分辐射温度数据,并同时拍摄同视场的光学照片。热像仪拍摄高度约为1.2m。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仪器黑体定标数据。原始数据可利用配套处理软件ThermaCAM Researcher 2001,也可将数据在该软件中转换为其他格式,自行编程读取。仪器黑体定标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4)ASD光谱仪数据。利用ASD(Analytical Sepctral Devices)光谱仪测量盈科绿洲玉米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2的光谱数据。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仪器为北京大学的光谱仪(350-2500nm),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 花寨子荒漠玉米地与花寨子荒漠样地2测量仪器为中科院遥感所提供的光谱仪(350-2500nm),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导出定标后原始数据,反射率需进一步计算。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 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ASD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5)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样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2。盈科绿洲玉米地有北师大和遥感所仪器各一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样地有一台北师大仪器,连续测量了玉米冠层的辐射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2有2台仪器,测量对象为植被(红砂)冠层和荒漠裸土。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高于1s。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1.0。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6)LI-6400光合仪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玉米和小麦的光合作用等。操作过程请参考联合试验操作规范。其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 原始数据以仪器自定义格式保存,可用记事本等常用软件打开。处理数据以Excel保存。测量参数见数据文件。 (7)土壤水分的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土壤水分数据。土壤水分测量利用土钻取土样,使用遥感所电子天平称重,在105摄氏度温度条件下烘干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重,由两次称重重量差得到土壤水分含量。 数据以Excel保存。 (8)本数据为光合有效辐射比率(FPAR: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内的玉米与小麦。测量仪器为SUNSCAN冠层分析仪、数码相机。分上,下三段测量,并同时测量入射和反射PAR。 FPAR=(到达冠层PAR-地表透射PAR-冠层反射PAR+地表反射PAR)/到达冠层PAR APAR=FPAR×到达冠层PAR。本数据以Word格式的表格保存。 (9)本数据为反照率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行播玉米。测量仪器包含短波表的上表电压值,下表电压值,后经过表的敏感系数转换成反照率数据。下表视场半径R与探头高度H的关系为:R =10H。本数据以Excel存储。
陈玲, 任华忠, 周红敏, 曹永攀, 舒乐乐, 吴月茹, 徐瑱, 李丽, 刘思含, 夏传福, 辛晓洲, 周春艳, 周梦维, 范闻捷, 陶欣, 冯磊, 梁文广, 余凡, 王大成, 杨贵军, 李笑宇, 刘良云
本数据集为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于2008年07月08日获取,地点在临泽飞行区。 其中L波段频率为1.4GHz,后视35度观测,获取双极化(H和V)信息;K波段频率为18.7GHz,天顶角观测,无极化信息。飞机10:00(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3:38降落。10:23-13:10在临泽摄区观测,飞行高度1900m左右,飞行速度230-250km/hr左右。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2:21-12:27低飞临泽水库1-6线,相对高度100m,飞行速度190km/hr。12:56-13:08低飞沙漠定标线两遍(1-7线,先北向南,再南向北)。 原始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和GPS数据。其中微波辐射计L和K波段均属非成像观测,由文本文件记录瞬时观测获得的数码值,GPS数据记录飞行时的经纬度以及飞机姿态参数等。使用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时需要根据定标系数将记录的数码值转换为亮温值(定标系数文件与原始观测数据归档在一起)。同时,通过微波辐射计和GPS各自的时钟记录,可以将微波观测与GPS记录联系起来,给微波观测匹配地理坐标信息。由于微波辐射计观测分辨率较粗,数据处理中一般忽略飞机的航偏、翻滚以及俯仰效应。根据使用目标及飞行相对航高(H),在定标和坐标匹配后,还可以将观测信息栅格化,L和K波段的分辨率(x)与观测足迹(footprint)可以认为一致,参考分辨率为:L波段,x=0.3H;K波段,x=0.24H。经过以上各步处理后,可以获得用户能够直接使用的产品。
王树果, 郝晓华, 车涛, 肖青, 刘强, 赵凯, 金吉南
在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测量地表粗糙度数据。 测量内容: (1)2008年5月24日进行了ASAR与MODIS同步观测,在花寨子荒漠样地2开展了地表粗糙度的测量。 (2)2008年5月30日进行了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飞行同步,在花寨子荒漠样地1测量了地表粗糙度。 地表粗糙度采用照相法测量粗糙度。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自制的粗糙度板、数码相机和罗盘。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1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沿着样地两条对角线等间隔采样测量,每次测量包括东西向和南北向,每张照片上具有测量标示。
徐瑱, 舒乐乐, 王建华
2008年03月16日22:33-17日15:00在阿柔样方3北侧开展多角度地基散射计连续观测,主要观测阿柔草场地表冻融循环引起的后向散射系数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具体包括针式温度计获得的0-5cm平均土壤温度;玻璃管地温计测量的5cm和10cm处土壤温度;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的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以及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的土壤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本数据集包括2个文件,分别为:散射计观测场地面观测数据和散射计观测数据,都以Excel格式存储。
刘增灿, 秦伟, 曹永攀, 韩旭军, 晋锐, 马明国
2008年3月14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的MODIS地面同步观测,主要目的是提供MODIS数据雪盖面积制图和雪面温度反演的验证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积雪参数观测,观测变量包括雪表面和雪土界面同步温度、地表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雪分层温度(针式温度计)、雪深、雪密度(尺子和雪铲)和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以及卫星同步雪表面温度。 2)积雪反照率观测(总辐射表),在BG-A样地进行,观测时间为北京时间(BJT)2008年3月14日11:10到13:24。 3)积雪光谱观测(由新疆气象局ASD野外光谱仪测量),MODIS过境时刻在分别在BG-A、BG-I样地进行。 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白艳芬, 白云洁, 盖春梅, 顾娟, 郝晓华, 李弘毅, 梁继, 舒乐乐, 王旭峰, 徐瑱, 马明国, 常存, 窦燕, 马忠国, 刘艳, 张璞
本数据包括上游寒区水文试验区峨堡加密观测区预试验时峨堡样方1和峨堡样方2中各采样点的粗糙度测量原始照片,及表面高度标准离差(cm)和相关长度(cm)的计算结果。每个采样点均按照南北向和东西向分别测量1次,粗糙度板长110cm,测量点间距1cm。峨堡各样方均为3Grid×3Grid,每个Grid均为30m×30m。 粗糙度数据通过数码照相采集,然后在ArcView软件下,对照片中每根辐条的顶端以及板子的四角做手工数字化采样,获得其图像坐标值,经过几何校正后,计算得到每根辐条的高度,然后按公式计算表面高度标准离差和表面相关长度。其计算公式见《微波遥感》第二卷234-236页。 粗糙度数据中首先是样点名称,之后数据正文包括4列(编号、文件名、标准离差、相关长度)。每一个文件名,即txt文件对应一张采样照片,标准离差(cm)与相关长度(cm)即代表了粗糙度。之后是每张照片中101根辐条的长度,属于中间结果,用以检查校正。
曹永攀, 钞振华, 车涛, 秦春, 吴月茹, 晋锐
2008年5月25日至7月11日之间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C(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样方E(大麦地)、水泥地临时样点利用向上和向下两个短波辐射表(上表编号:071392、下表编号:071389)连续测量了不同下垫面的向上和向下辐照度,从而计算获得地表反照率。该数据集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反照率反演提供验证数据。 2008年6月6日及之前为人工观测方式,探头架设高度1.3m-1.46m不等;之后均为自动观测,探头架设高度为1.20m或1.30m。 每次观测的时间、地点及地表类型如下: 2008年5月25日 样方E(大麦地) 2008年5月26日 样方D(苜蓿地) 2008年5月27日 样方D(苜蓿地) 2008年5月28日 样方E(孜然裸地) 2008年5月30日 样方E(孜然裸地) 2008年6月1日 样方A(芦苇地) 2008年6月2日 样方B(盐碱地) 2008年6月3日 样方A(芦苇地) 2008年6月4日 院内水泥地临时样点 2008年6月6日 样方E附近孜然裸地 2008年6月20日 样方A(芦苇地) 2008年6月22日 样方A(芦苇地) 2008年6月23日 样方D(苜蓿地) 2008年6月24日 样方E(大麦地) 2008年7月11日 样方E(大麦地) 自记观测数据文件包含以下信息: TIMESTAMP:观测时间 SOLAR_UP_AVG:下行短波辐射(由向上辐射表测得) SOLAR_DOWN_AVG:上行短波辐射(由向下辐射表测得) SOLAR_NET_AVG:净辐射 = SOLAR_UP_AVG - SOLAR_DOWN_AVG albedo_Avg:反照率 = SOLAR_DOWN_AVG / SOLAR_UP_AVG batt_volt_Min:电瓶电压 ptemp:CR1000面板温度。 本数据集包括不同日期不同样区下测量的反照率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包括测量点照片文件夹和测量反照率数据Excel表格;表头说明txt文档和数据质量说明txt文档。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钞振华, 盖春梅, 胡晓利, 黄春林, 梁继, 王旭峰, 吴月茹, 王颖, 王静
本数据集为在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和张掖市加密观测区等地进行了2008-05-20至2008-07-14的反照率不连续观测数据。 反照率测量与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以及星载TM、ASTER、Hyperion和CHRIS等进行了同步观测。 测量内容: (1)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前后分别在盈科绿洲站玉米地、小麦样地和花寨子荒漠站样地2进行反照率的测量。①盈科绿洲站玉米地:2008-05-28,2008-05-30,2008-06-03,2008-06-16,2008-06-20,2008-06-27,2008-06-29,2008-07-11,2008-07-14;②盈科小麦地样地:2008-05-20,2008-05-29,2008-06-01,2008-06-04,2008-06-06,2008-06-09,2008-06-15,2008-06-24,2008-07-07,2008-07-14;③花寨子荒漠站样地2:2008-06-14,2008-06-22,2008-06-30;胡麻:2008-06-23; (2)临泽站加密观测区:①临泽玉米:2008-05-25;②荒漠及苜蓿:2008-05-24 (3)扁都口加密观测区: 油菜花草地及大麦:2008-06-24;大麦:2008-07-06; (4)张掖市加密观测区:金都楼顶及市内草地:2008-05-27。 测量仪器: 遥感所1号短波辐射表(CMP3-060580)和遥感所2号短波辐射表(CMP3-060584),电压测量仪器为优利德(UNIT)UT58数字万用表。 数据处理: 计算时用包含短波表的上表电压值,下表电压值,后经过表的敏感系数转换成反照率数据。原始数据为纸质表格,数字化录入为Excel表格。 需特别说明的观测情况:作物生长后期,玉米高度达1.8m以上,观测架高度不够,采取了在附近选择低矮植株的办法,另外后期观测时探头距离作物高度较低。
刘思含, 刘强, 辛晓洲, 苏高利, 夏传福, 周梦维
2008年5月20日在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进行了Landsat TM同步观测,地面数据包括ASD光谱仪数据、LAI、光合速率、反照率、辐射温度、覆盖度和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 测量内容: (1)LAI数据等结构参数,测量样地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方法为:利用皮尺、卷尺、直尺测量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玉米和小麦每株各叶片的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利用室内扫描真实叶面积与最大长度和最小宽度的转换系数,获得叶面积指数。这天数据没有利用激光叶面积仪测量。本数据以Excel保存。 (2)ASD光谱仪数据。利用ASD(Analytical Sepctral Devices)光谱仪测量盈科绿洲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2的光谱数据。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光谱仪(350-2500nm),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花寨子荒漠样地2测量仪器为北京农科院光谱仪(350-1603nm),采样方式为植被(红砂)和裸土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 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ASD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3)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2的温度数据。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仪器为遥感所、北师大、地理所手持辐射计各一台,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花寨子荒漠样地2的测量仪器为三台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采样方式为植被(红砂)和裸土垂直观测(定点)和条带观测。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数据。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4)热像仪ThermaCAM SC2000测量得到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玉米、小麦和裸土的辐射温度。仪器获取视场角为24°×18°组分辐射温度数据,并同时拍摄同视场的光学照片。热像仪拍摄高度约为1.2m。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仪器黑体定标数据。原始数据可利用配套处理软件ThermaCAM Researcher 2001,也可将数据在该软件中转换为其他格式,自行编程读取。仪器黑体定标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5)LI-6400光合仪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玉米和小麦的光合作用等。操作过程请参考联合试验操作规范。其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 原始数据以仪器自定义格式保存,可用记事本等常用软件打开。处理数据以Excel保存。数据参数见数据文件。 (6)反照率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行播玉米。测量仪器包含短波表的上表电压值,下表电压值,后经过表的敏感系数转换成反照率数据。下表视场半径R与探头高度H的关系为:R =10H。本数据以Excel存储。 (7)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利用法国CIMEL公司生产的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数据结果以Excel格式保存。 (8)植被覆盖度数据。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红砂。测量方式:利用自制覆盖度观测仪,相机在距地面2.5m至3.5m高度拍摄地面照片,同时在照片范围内放置长度已知的物体(皮尺、竹竿等)来标定照片的面积大小,利用GPS确定照片拍摄的位置,并记录下与覆盖度、拍摄环境相关的信息。覆盖度原始数据包括覆盖度光学照片与覆盖度数据记录两部分。利用LAS色度空间变换技术,提取光学照片绿色植被覆盖度(参考覆盖度处理数据)。本数据包括经过LAB色度空间变换提取的植被影像和植被覆盖度数据。植被覆盖度数据可由记事本打开。 (9)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测量样地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该样地有2台仪器,测量对象为植被(红砂)冠层和荒漠裸土。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为1min。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0.95。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柴源, 陈玲, 康国婷, 李静, 钱永刚, 任华忠, 王颢星, 王锦地, 肖志强, 阎广建, 舒乐乐, 光洁, 李丽, 刘强, 刘思含, 辛晓洲, 张颢, 周春艳, 陶欣, 闫彬彦, 姚延娟, 田静, 李笑宇
2008年6月10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MODIS同步样方(2km×2km)开展了MODIS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主要测量变量为植被冠层温度和地表温度。本数据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观测内容为:分别对MODIS样方中的同步样带1(H01-H08)、同步样带2(H09-H16)、同步样带3(H17-H24)、同步样带4(H25-H32)、同步样带5(H33-H40)、同步样带6(H41-H48)、同步样带7(H49-H56)及同步样带8(H57-H64)沿东西向进行了往返两遍测量,各测量点间距离为125m。在各测量点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冠顶温度、半高温度以及地表温度。 本数据集包括4个样带的植被冠层温度和地表温度测量数据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盖春梅, 郝晓华, 黄春林, 晋锐, 王旭峰
2008年6月27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和样方E(大麦地)开展了ALOS PAL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 ALOS PALSAR数据为FBD模式,HH/HV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23:41BJT。主要观测变量为土壤水分。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本数据观测在120m×120m,6Grid×6Grid样方内展开。观测内容为:样方A和样方B采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样方D和样方E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并采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 本数据集包括4个样方的土壤水分测量数据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李笑宇, 钞振华, 盖春梅, 胡晓利, 王树果, 王旭峰, 吴月茹, 王静, 曹永攀
2008年5月31日进行了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观测。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地面同步观测数据包括地表辐射温度与土壤水分,分别在5个大小为30 m×30 m、覆盖为稀疏小麦、油菜和裸土的样方内采集数据。飞行航带只覆盖扁都口样方3和扁都口样方4;只获得样方2、3、4和5四个30m×30m样方的25个角点辐射温度。 1. 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地表辐射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辐射温度时,以7.5m为界将30m×30m样方分割为21个角点,在每个角点上测量3次。如果样方内植被和裸土共存,则测量2次裸土和1次植被。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数据。 2. 0-5cm土壤水分:利用TDR测量的0-5cm土壤水分数据,除了扁都口样方1外,其他几个样方均具有该数据。每个样方采样16个7.5m×7.5m小样方中心点,每点测量3次。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3. 红外连续地表辐射温度:利用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红外连续性辐射温度。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为1s。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0.95。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本数据集包括: (1)扁都口样方2、扁都口样方3、扁都口样方4、扁都口样方5的定点温度预处理数据 (2)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 (3)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 (4)连续测量辐射计预处理数据及数据内容说明等文件
柴源, 康国婷, 钱永刚, 任华忠, 王颢星, 刘晓臣, 梁文广, 李笑宇, 黄波, 罗震
2008年7月11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C(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和样方E(大麦地)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26BJT。主要观测变量为土壤水分。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观测在120m×120m,6Grid×6Grid样方内展开。 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样方B和样方C采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冠顶温度和土壤表面温度。样方D和样方E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冠顶温度和土壤表面温度。 本数据集包括5个样方测量的土壤水分数据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曹永攀, 钞振华, 盖春梅, 胡晓利, 黄春林, 刘超, 吴月茹, 沈心一
2008年5月28日至2008年7月1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植物叶片反射率和透射率观测。 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北师大积分球。参考板信息:6月15日前使用40%参考板,之后改换成20%参考板。 样品采集地点:临泽站内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荒漠。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 样本类型:玉米、荒漠绿色/干枯灌丛。 测量原理:已知参考板的定标系数,光源和叶片相对位置的变化可以得到透射率或者反射率;反射率测量:使光源正对着样品口,叶片上表面面向积分球内壁,下表面对着黑体盖;透射率测量:使光源处于样品口同一侧,叶片上表面对着光源,下表面面向积分球内壁。通过测量目标物和参考板的反射DN值,根据二者的DN值之比等于二者的反射率或投射率之比就可以计算出目标物的反射率或透射率;室内利用积分球可得到植物叶片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存储方式: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数据,原始数据由二进制文件和记录表构成,二进制文件可由ViewSpecPro软件读取;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样品采集与观测时间:五里墩农田样方(2008-06-24,2008-06-29,2008-07-11)、临泽站内样方(2008-05-28,2008-05-30,2008-06-19,2008-06-30,2008-07-09)。
李静, 厉香蕴, 屈永华, 孙青松, 肖志强, 余莹洁, 刘思含, 白艳芬, 汪洋, 陈少辉, 姜浩, 李世华
2008年05月30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开展了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试验。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地面同步观测变量主要为地表温度和浅层土壤水分。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地表温度和蒸散发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测量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C(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和样方E(大麦地)开展。同步样方包括120m×120m样方和30m×30m加密小样方两种。地表温度同步测量时,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呈东西向行进中进行连续测量,行进路线见数据表格中示意图。土壤水分同步测量:在样方A、B和C,采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在样方D和E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 本数据集包括5个样方的土壤水分测量数据Excel表格和5个地表温度测量Excel数据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曹永攀, 钞振华, 盖春梅, 韩旭军, 胡晓利, 黄春林, 晋锐, 梁继, 王树果, 吴月茹, 冯磊, 余凡, 王静
2008年5月30日至6月16日期间,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样方E(大麦地)、草地站水泥地临时样点及马郡滩水库,使用ASD光谱仪及20%和40%参考板,测量了水泥地、芦苇、盐碱地、苜蓿、大麦、水体等典型地物的反射率。本数据可为为高光谱遥感数据的验证、定标提供数据。 观测日期及样方如下: 观测日期 样区 2008-05-30 A、B、D、E 2008-06-03 B 2008-06-06 E 2008-06-15 草地站水泥地 2008-06-15 苜蓿地 2008-06-15 马郡滩水体 2008-06-15 马郡滩水泥地 2008-06-16 A、B、 D、 E 本数据集包括5个分别以日期存储的地物波谱文件夹,存储原始二进制文件;一个用于打开光谱二进制文件的软件文件夹;6个数据观测记录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王静, 胡晓利, 蒋熹, 马明国, 王旭峰, 余莹洁, 郝晓华
2008年5月31日在阿柔样方1和阿柔样方3进行了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观测。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地面同步观测变量主要包括地表辐射温度与土壤水分。 地表辐射温度采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连续测量,采样间隔为0.05s,仪器比辐射率设定为1.0。数据以文本文件存储(.dat格式),每个文本文件中的前7行为说明性的头文件,包括,数据采集日期、记录的起始时间、记录时间间隔等.另外,包括Time、TObj、Tint、TBox、Tact等5列数据,其中Time:从开始记录起的时间,换算成实际时间的话需要该值加起始时间;TObj:目标温度;TInt:探头内部温度;TBox:腔体温度;Tact:根据给定的发射率换算出来的实际温度,由于仪器比辐射率设定为1.0,所以该值和TObj是一样的,需要用户根据实际地物发射率进行修正。 利用TDR测量的土壤水分数据,测量深度为0-12cm和0-20cm。在样方内来回采样。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包括土壤温度,土壤介电常数,土壤电导率等数据。
黄春林, 盖春梅, 韩旭军, 晋锐, 李丽, 辛晓洲, 周梦维
2008年7月10-12日,主要针对2008年7月7日的Landsat TM数据,在阿柔加密观测区开展狼毒和棘豆植被覆盖度的加密测量。本数据可为遥感反演毒草覆盖度提供基本的地面验证数据集。 7月10-11日利用鱼眼相机在阿柔样方2和一个自选狼毒样方拍照,测量覆盖度。鱼眼照相:使用的相机为尼康D80,鱼眼镜头为适马 8mm F3.5 EX DG CIRCULAR FISHEYE,照相高度为1.5米,正对地面向下照。 7月12日进行了小样方的植被高度测量。样方为沿路随机选取的样方。样方规格:60m×60m或120m×120m,共计调查了8个大样方,每个大样方内选择5m×5m的格子。每个5 m×5m小样方再分成2.5m×2.5m的格子,调查毒草株数,高度,主要调查的项目有:GPS点号、物种、株数、高度。GPS点号用GARMIN GPS 76记录。 数据集包括如下文件或文件夹: 样方调查坐标 阿柔样方2狼毒调查数据 阿柔狼毒样方调查数据 阿柔TM样方
白艳芬, 钱金波, 高松, 郝晓华, 舒乐乐
本数据集包括临泽草地、盈科绿洲、花寨子荒漠、大野口流域和张掖市几个加密观测区的地类实际调查数据,供包括两组数据。 (1)2008年5月27日知5月31日在临泽草地、盈科绿洲、花寨子荒漠、大野口流域和张掖市几个加密观测区的地表覆盖类型进行了调查。根据遥感影像在各个试验区中随机选择目视判读不确定类别的地块或感兴趣的地块进行实地调查。对这些地块做GPS定位、拍摄照片、描述属性。 (2)2008-7-7,2008-7-8,2008-7-10,2008-7-11,2008-7-12,2008-7-13,2008-7-14,2008-7-15调查盈科绿洲、花寨子荒漠、扁都口加密观测区的地类,做地类详细填图,以及GPS踩点,并完成地类补查。 调查填图结果以shapefile数据格式、数据记录表格及JPGE影像格式按编号存储。
柏延臣, 刘志刚, 付卓, 李波, 林皓波, 宋旦霞, 孙志超, 龚浩, 朱满
2008年6月10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C(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和样方E(大麦地)开展了ALOS PAL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 ALOS PALSAR数据为FBS模式,HH极化方式,过境时间约为23:39BJT。主要观测变量为土壤水分。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本数据观测在120m×120m,6Grid×6Grid样方内展开。观测内容为:样方A、样方B和样方C采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样方D和样方E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 本数据集共包括测量的5个样方的土壤水分数据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白艳芬, 曹永攀, 盖春梅, 胡晓利, 王树果, 王维真, 吴月茹, 朱仕杰, 冯磊
太阳分光光度计的测量数据可以直接用来反演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使用水汽通道936nm处的测量数据)。此外,可以获得550nm处的各种参数,从而在MODTRAN或者6S等软件的辅助下获得水平能见度。 本次测量采用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可测量9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分别为1640nm、1020nm、936nm、870nm、670nm、550nm、440nm、380nm和340nm。 在张掖市区观测日期为2008-03-30、2008-03-31、2008-04-01、2008-04-02,测量点位置为38°56′8.9″N,100°27′8.3″E,海拔1400m。气压:856,所有测量只在白天进行。 影响CE318数据精度的因素:当地大气压、仪器的定标参数和各个转换因子。(1)数据预处理过程中,大气压采用了与高程有关的经验关系获得,大部分与实际不符,要得到精确的反演结果,需要同步的气象站数据;(2)仪器定标参数误差需要进行野外定标或者仪器室内定标。室外定标:在大气参数稳定情况下,获取大气质量数在3-7之间的测量数据,利用Langly原理进行定标。室内定标:标准光源;(3)在反演水汽通道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以水汽含量是需要各个转换因子,转换因子都为经验参数,实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1)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同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2)预处理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仪器采用采用经典的Langley定标法,在冰沟站没有任何大气影响的情况下跟踪太阳可以接收到的太阳直射能量的电压值进行了定标。 该数据集包含了2个子文件夹和3个数据文档。子文件夹分别为: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处理后的数据包括“几何位置与各个通道总的光学厚度”和“各个通道的瑞利散射和气溶胶光学厚度”两小部分。数据文档分别为:数据观测说明;原始数据文档;预处理数据文档。
方莉, 苏高利
2008年5月至2008年7月期间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布设了若干同步观测样方。根据过境传感的空间分辨率在临泽草地站周围2km×2km的范围内布设一个1.8km×1.8km的样方H和5个360m×360m的样方A、B、C、D、E。H样方总共有64个样点,编号为H01至H64,相邻两点之间距离为250m,主要针对MODIS同步。360m×360m的样方A、B、C、D、E分别包含49个样点,样点间距为60m,样点编号为01至49(如A样地为A01至A49),A样方地表类型是芦苇地,B样方地表类型是盐碱地,分布有稀疏的芦苇,C样方地表类型是盐碱地,芦苇相对A样方来说更为稀疏,D样方地表类型是苜蓿地,E样方地表类型是大麦地。在A、B、C、D、E各个样方里面嵌套了120m×120m的小样方,小样方中样点间距为30m(请参见数据文件夹中的“样方分布.pdf”)。样方A、B、C、D、E以及其中的嵌套小样方主要是针对ASAR、PALSAR、ASTER以及机载OMIS、WiDAS同步。此外还有7条微波同步样带,每条样带25个样点,样带间隔200m,样带上的样点间距100m,编号L3-11表示3号样带上的11号样点。PR2样方为3Grid×3Grid的样方,样点间距为30m,编号如PR11。还有2条PR2样带,总共11个样点。所有样点的坐标均在Excel表中。
王旭峰, 吴立宗, 屈永华, 李红星, 周红敏, 黄春林
2008年4月1日,在阿柔加密观测区开展了两次航空遥感飞行,早上针对冻结地表搭载的传感器为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飞行时间8:06~11:17BJT),中午针对融土搭载的传感器为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和热像仪(飞行时间12:48~16:35BJT)。 地面同步观测在阿柔样带2、阿柔样带3、阿柔样带4、阿柔样带5及阿柔样带6展开。每条样带均为南北朝向,各样带上采样点间距约为100m。早上地面同步时自北向南行进,下午同步时自南向北行进。 在阿柔样带2,阿柔样带4及阿柔样带6的每个采样点,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在阿柔样带3,采用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获取土壤体积含水量;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在阿柔样带5,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获得土壤体积含水量、电导率、土壤温度及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此外,还在阿柔样带4开展了手持式热像仪的同步观测。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提供基本地面数据集。 本数据集包括7个文件或文件夹,分别为: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和热像仪、阿柔样带2数据、阿柔样带3数据、阿柔样带4数据、阿柔样带5数据及阿柔样带6数据。
盖春梅, 顾娟, 韩旭军, 郝晓华, 胡泽勇, 黄春林, 晋锐, 李哲, 梁继, 马明国, 舒乐乐, 王维真, 吴月茹, 朱仕杰, 历华, 常存, 窦燕, 马忠国
2008年3月19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试验区开展的MODIS地面同步积雪参数观测,可以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雪温度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积雪参数观测,观测时间为卫星过境时时刻北京时间(BJT)2008年3月19日(12:40-13:00)。该观测在BG-B样地展开,分为4个观测小组,每组测量16个点,共计64个观测点。观测变量包括:雪深(尺子测量,每个点随机观测5个雪深数据);雪表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随机多次观测);分层雪深温度(针式温度计测量,按照10cm分层观测,每个测量点重复观测2次);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测量,按照10cm分层观测,每个测量点重复观测3次)。 2)雪特性分析仪观测,观测变量包括有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该测量在BG-A样地展开,一个自动观测点,配合光谱仪观测。 3)积雪光谱观测(ASD光谱仪),观测点位置见GPS记录文件。 4)积雪反照率观测(便携式反照率表测量),在BG-A样地进行。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白艳芬, 白云洁, 盖春梅, 郝晓华, 梁继, 马明国, 舒乐乐, 王旭峰, 徐瑱, 朱仕杰, 窦燕, 刘艳, 张璞
2008年6月29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开展了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试验。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地面同步观测变量主要为地表温度。本数据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C(盐碱地)和样方E(大麦地)开展利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地表温度测量。同步样方包括120m×120m样方和30m×30m加密小样方两种,测量时沿东北方向行进中连续测量。 本数据集包括4个样方的地表温度测量数据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曹永攀, 盖春梅, 胡晓利, 黄春林, 王树果, 王静
2008年6月7日,2008年6月18号和2008年6月25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测量了不同下垫面的地表粗糙度,该数据可为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土壤水分微波反演和验证提供数据。 本数据包括临泽草地站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及样方C(盐碱地)中各采样点的粗糙度测量原始照片,及表面高度标准离差(cm)和表面相关长度(cm)的计算结果。每个采样点均按照南北向和东西向分别测量1次,粗糙度板长110cm,测量点间距1cm。草地站各样方均为4Grid×4Gid,120m长×120m宽正方形。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微波遥感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粗糙度数据由粗糙度板测量,通过数码照相采集,然后在ArcView软件下,对照片中每根辐条的顶端以及板子的四角做手工数字化采样,获得其图像坐标值,经过几何校正后,计算得到每根辐条的高度,然后按公式计算表面高度标准离差和表面相关长度。其计算公式见《微波遥感》第二卷234-236页。该数据由曹永攀负责处理。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粗糙度数据中首先是样点名称,之后数据正文包括4列(编号、文件名、标准离差、相关长度)。每一个文件名,即txt文件对应一张采样照片,标准离差(cm)与相关长度(cm)即代表了粗糙度。之后是每张照片中101根辐条的长度,属于中间结果,用以检查校正。
曹永攀, 盖春梅, 王树果, 王旭峰, 吴月茹, 冯磊, 余凡, 王静
2008年6月6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成像光谱仪OMIS-II飞机地面同步观测,共进行了土壤水分,地表辐射温度观测。 1.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表层土壤。.观测仪器:环刀(体积50cm^3)。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自东向西第六第七第八航线下LY06,LY07和LY08样方(每个样方内9次观测)。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存储:Excel。 2.地表辐射温度观测。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寒旱所6#,地理所);仪器均经过定标(请参考手持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xls)。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自东向西第六LY06第七LY07样方(每个样方49个观测点,每次飞机过境时每个观测点3次重复,共有3次过境)。预处理数据根据热红外定标数据(标准源为黑体),将各仪器的实测温度与相应黑体温度进行直线拟合,求得拟合方程,再利用上述拟合的方程,对观测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定标处理。数据存储:Excel。 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
高松, 郝晓华, 潘小多, 钱金波, 宋怡, 汪洋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期间,为了监测中游干旱区的地下水位变化与水温的变化,中科院寒旱所在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内的盈科绿洲共布设了6套地下水观测设备。观测点分别为:1)大满镇新庙村(原和平乡新庙村);2)大满水管所;3)小满镇王其闸村;4)明永乡沿河村一社(电五);5)乌江镇小湾村;6)新墩镇流泉村。观测仪器:HOBO压力式水位温度记录仪(型号:U20-001-01;U20-001-01-TI)。观测频率:1小时(2007-12-25~2009-7-6)。观测项目为水位计传感器处的压强(可计算地下水水位)和水的温度。数据集观测日期为:2007年12月25日至2009年7月6日。结合盈科灌区绿洲站观测的大气压强数据,通过计算可以将HOBO水位水温记录仪测得的压强数据转化为水深数据。利用水位计线缆的长度,得到水位埋深。利用差分GPS精确测量的地下水井高程,减去水深埋深,得到水位高程。
谭俊磊, 钱金波, 马明国, 王旭峰
2008年5月25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进行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的航空飞行。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地面同步观测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微波同步样带1,样带2,样带3,样带4,样带5,样带6展开。各条样带垂直于航线方向布置,每条样带上共有25个采样点,各采样点间距为100m。样带7主要地表类型为沙地,土壤水分含量很小,因此于6月2日进行了补测,微波同步样带1、2、3和4,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微波同步样带5和6,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获得土壤体积含水量、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土壤温度;并使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微波同步样带7,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地表辐射温度;以及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 本数据集包括样带1-6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测量数据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钞振华, 盖春梅, 韩旭军, 黄春林, 晋锐, 冉有华, 宋怡
2008年7月4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开展了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的航空飞行。地面同步观测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微波同步新样带newL1-newL12展开。主要观测变量为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各条样带均垂直于航线方向布置,每条样带上共有5个采样点。在newL1-newL12各条样带的每个采样点,采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冠顶温度和地表温度。 本数据集包括4个样带测量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数据表格,一个表格包括4个样带数据,地表温度、冠层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在一个数据表格中存储。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盖春梅, 胡晓利, 黄春林, 李红星, 王旭峰, 朱仕杰, 王静
2008年5月26日至6月29日期间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对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了常规测量,主要观测了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不同地表类型的植被生物量、叶倾角、株高、LAI等。生物量通过采样称重获得,叶倾角用量角器测得,株高用钢卷尺测得,LAI用LAI-2000测得。 观测内容,观测日期及观测样区如下: {| !观测内容 !观测日期 !样区 |- | 叶倾角 || 2008-06-24 || E |- | 叶倾角 || 2008-06-29 || A E |- | 植被生物量 || 2008-06-18 || A D E |- | 植被生物量 || 2008-06-24 || A E |- | 植被生物量 || 2008-06-29 || A E |- | 株高 || 2008-05-26 || A D E |- | 株高 || 2008-06-14 || B |- | LAI || 2008-05-28 || E |- | LAI || 2008-06-05 || E |- | LAI || 2008-06-06 || A |- | LAI || 2008-06-11 || A |- | LAI || 2008-06-18 || D E |- | 覆盖度 || 2008-5-27 || A,D,E 样区中的30m小样方 |- | 覆盖度 || 2008-5-26、27 || D,E样区360m样方 |- | 覆盖度 || 2008-6-14 || B样区360m样方 |- |} 本数据集包括所测量的覆盖度文件夹;叶倾角文件夹;植被生物量文件夹;株高文件夹;LAI测量Excel数据表格及一数据质量说明txt文档。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曹永攀, 钞振华, 盖春梅, 胡晓利, 黄春林, 晋锐, 年雁云, 王树果, 王旭峰, 吴月茹, 王静, 李笑宇
2008年3月14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MODIS的地面同步观测,测量参数包括:地表红外辐射温度、地表物理温度、土壤剖面重量含水量(0-1cm、1-3cm、3-5cm、5-10cm及10-20cm,部分样方只测量到了5cm)、表层土壤冻结深度。目的是反演土壤冻结深度。 该日的地面测量时间范围是12:00-15:00,地面同步测量样方包括扁都口C1样地、扁都口W2样地、扁都口B2样地。 1)土壤冻结深度的测量方法是通过用筷子插入土壤感觉其硬度或者将土壤表层冻结层直接挖出测量冻结层厚度,来判断冻融深度。直尺直接测量,当土壤硬度较大并且有冰晶时,认为土壤冻结;反之,则认为土壤未冻。土壤粗糙度数据可以认为在试验期间没有变化,可以从其它时间的粗糙度数据集中获得。 时间范围是11:37-12:11。 2)含水量测量方法是:取0-1cm、1-3cm、3-5cm5-10cm、10-20cm土样,放入自封袋,然后用微波炉烘干,计算其土壤重量含水量。 3)地表温度测量仪器是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同时测量了辐射温度和物理温度,并记录了测量地点的地表覆盖类型。测量时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采用近距测量模式。地表物理温度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附带的热电偶温度计。 4)土壤粗糙度数据可以认为在试验期间没有变化,可以从其它时间的粗糙度数据集中获得。
常胜, 房倩, 瞿瑛, 梁星涛, 刘志刚, 潘金梅, 彭丹青, 任华忠, 张勇攀, 张志玉, 赵少杰, 赵天杰, 郑越, 周纪, 刘晨州, 殷小军, 张志玉
2008年3月21日运-12飞机搭载L&K波段微波辐射计进行了航空飞行试验,飞行时间为8:25至11:15BJT。地面同步观测主要参数包括地表辐射温度、地表物理温度、土壤剖面0-1cm、1-3cm、3-5cm的重量含水量(烘干称重法),表层土壤冻融状况(以冻结深度表示),积雪深度。 由于晚上扁都口地区降雪,所以地表覆盖大概有10cm左右的新雪。随着时间接近中午,地表积雪有融化的迹象,由于飞行区域内海拔不同,所以积雪融化的时间也不同。但是由于事先没有准备雪分析仪,所以并没有积雪相关参数的测量。 1)微波辐射计观测角度为垂直地表观测,所以,辐射计数据没有极化之分。 2)地表辐射温度和物理温度测量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时采用近距测量模式。地表物理温度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附带的热电偶温度计(某些样点同时使用了针式热敏电阻温度计)。 3)冻融深度测量方法是通过用筷子插入土壤感觉其硬度或者将土壤表层冻结层直接挖出测量冻结层厚度,来判断冻融深度。直尺直接测量,当土壤硬度较大并且有冰晶时,认为土壤冻结;反之,则认为土壤未冻。 4)积雪深度是利用直尺直接测量。 5)土壤水分:取0-1cm、1-3cm、3-5cm土样,放入自封袋,然后用微波炉烘干,计算其土壤重量含水量。土壤的体积含水量可以通过容重数据计算。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本数据集包括各地面同步采样点的地面观测数据和样点坐标数据。
常胜, 房倩, 瞿瑛, 梁星涛, 刘志刚, 潘金梅, 彭丹青, 任华忠, 张勇攀, 张志玉, 赵少杰, 赵天杰, 郑越, 周纪, 车涛, 刘晨州, 殷小军, 张志玉
本数据集为机载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于2008年06月23日获取,覆盖大野口森林飞行区中的超级样地。 飞行传感器为激光雷达和真彩色CCD相机。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发布的产品为激光点云,包含单次回波(“*.LAS”数据文件)和全波形("*.lgc”数据文件和“*.lgc”数据文件)、CCD图像。DSM和正射影像在“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流域飞行区超级样地机载LiDAR数据集(2008年6月23日)”中发布。因为数据集中包含高分辨率影像,用户需提交申请并通过审批后才能获得。数据处理时间为2008年8月。原始数据包括加密飞行的5条航线,航线设计信息如下: {| ! 航线 ! 起点纬度 ! 起点经度 ! 终点纬度 ! 终点经度 ! 绝对航高(米) ! 航线长度(公里) ! 像片(张) |- | 1 || 38°31′59.71″ || 100°14′54.02″ || 38°31′43.04″ || 100°15′44.28″ || 3550 || 1.3 || 7 |- | 2 || 38°32′01.21″ || 100°14′54.82″ || 38°31′44.53″ || 100°15′45.08″ || 3550 || 1.3 || 7 |- | 3 || 38°32′02.70″ || 100°14′55.62″ || 38°31′46.03″ || 100°15′45.88″ || 3550 || 1.3 || 7 |- | 4 || 38°32′04.20″ || 100°14′56.42″ || 38°31′47.52″ || 100°15′46.69″ || 3550 || 1.3 || 7 |- | 5 || 38°32′05.69″ || 100°14′57.23″ || 38°31′49.01″ || 100°15′47.49″ || 3550 || 1.3 || 6 |}
倪文俭, 鲍云飞, 周梦维, 王涛, 池泓, 范凤云, 刘清旺, 庞勇, 李世明, 何祺胜, 刘强, 李新, 马明国
2008年6月2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2km×2km的MODIS同步样方中的H01—H32开展了MODIS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测量的主要地面变量为冠层温度和地表温度,同时测量了浅层土壤水分,各测量点间距离为125m。本数据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和蒸散发的反演与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地表温度同步测量:沿MODIS样方中H01-H08、H09-H16、H17-H24及H25-H32四个东西向样带每隔125m进行了往返两遍观测,包括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冠顶温度、半高温度以及地表热辐射温度,以及针式温度计获得的0-5cm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同步测量:沿MODIS样方中同步样带1(H01-H08)、同步样带2(H09-H16)、同步样带3(H17-H24)及同步样带4(H25-H32)四个东西向样带每隔125m进行了一遍观测。其中在H01-H08、H09-H16、H17-H24三个样带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实部及虚部,以及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在H25-H32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获得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土壤温度;以及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 由于土壤水分测量耗时,2008年6月2日土壤水分没有测量完成。考虑到土壤水分变化不大,在2008年6月3日对剩余样带进行了补测。沿MODIS样方中同步样带H30-H40、H41-H48、H49-H56及H57-H64四个东西向样带每隔125m进行了一遍观测。其中在H41-H48、H49-H56、H57-H64三个样带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以及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在H33-H40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获得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土壤温度;以及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 本数据集包括2个地表温度测量Excel表格;8个土壤水分测量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钞振华, 年雁云, 王旭峰, 梁文广
2007年12月5日至2007年12月16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雪特性分析仪(Snowfork)观测预试验获取的基本数据集。雪特性分析仪主要用来观测积雪参数,预试验目的之一是检验仪器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其二是获取航空卫星遥感同步试验反演验证和其他控制试验所需的积雪参数数据。 雪特性分析仪观测内容包括: 1)直接观测物理量:共振频率、衰减度和3分贝带宽 2)间接观测物理量:积雪密度、积雪复介电常数(包括实部和虚部)、积雪体积含水量、积雪重量含水量。 预试验期包括5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包含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并有相应的数据说明),分别是12月5日的雪特性分析仪观测数据,12月6日及7日BG-A MODIS同步观测数据,12月10日BG-B、BG-C、BG-D、BG-E数据集,12月14日及16日配合微波辐射计在BG-D的观测数据。
郝晓华, 梁继
本数据来自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该超级样地乔木植被为青海云杉纯林,样地大小为100m×100m。 本数据集的数据主要包括:对照的大气降雨, 林内穿透降雨, 树干茎流, 苔藓与枯枝落叶桶的透过雨量。该数据可用于研究青海云杉的冠层截留特征,并可用于发展青海云杉的降雨截留模型。观测对照大气降雨的两个雨量筒位于水文试验样地附近的一个平缓的河滩上,在每次降雨结束后都及时的观测。观测林内穿透降雨的雨量筒布设在超级样地3号子样地内,共20个,雨量筒的布设规则就是依据正上方的冠层郁闭度来布设。在该样地内,按照规则格网布设了九个自制承雨槽,用于观测林内穿透降雨。树干茎流的观测是记录自制树干茎流装置内集雨器的集雨量。观测时间:2008-06-01至2008-10-10日,每次降雨结束后及时的观测。 观测地点: 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水文试验样地。 观测仪器: 1: 标准雨量筒(直径:20cm;观测对照降雨:2个; 观测林内穿透降雨:20个)。 在样地内按照郁闭度来布设。 2: 自制承雨槽(大小:20×20×100cm;观测林内穿透降雨:10个)。在样地内按照规则格网布设 3: 自制树干茎流装置(蛇形管,集雨装置,共5个)。 4: 自制苔藓与枯枝落叶截留桶(直径:20cm)。 5:标准20cm雨量筒量雨器(量程:10.5mm)。
白云洁, 车涛, 李建成, 谭俊磊
2007年10月18日,在阿柔样方1和阿柔样方2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17BJT。阿柔样方1和阿柔样方2均为3Grid×3Grid,每个Grid为30m×30m,共计25个采样点(包含中心点和角点)。 在每个采样点,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获得土壤体积含水量、电导率、土壤温度及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地表辐射温度;并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同时还对植被一些参数进行了相关调查,主要包括植被高度、覆盖度、植被含水量。地表粗糙度信息请参见“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地表粗糙度数据集 ”元数据。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白云洁, 郝晓华, 晋锐, 李弘毅, 李新, 李哲
2007年12月6日和2007年12月10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进行的雪密度观测,目的是调查该地区的积雪分层信息,获取该地区积雪密度,为遥感反演和模型提供可靠的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积雪分层密度观测:观测方法为雪铲称重法进行。预试验采用10cm间隔进行分层密度测量,10cm以内测一层,大于10cm依次分层测量。 2)除密度外,还包括BG-A的雪深及雪温度、雪土界面温度、雪粒径测量。 其中2007年12月6日在BG-A测量,2007年12月10日分别在BG-B、BG-C、BG-D样地进行。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并包括如下辅助信息:GPS点,雪铲定标数据。
郝晓华, 梁继, 王旭峰
本数据为2008年7月7日,在阿柔样方1、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开展了针对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WiDAS)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观测项目包括地物光谱、植被光合数据和地表红外温度。 阿柔样方1、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均为4Grid×4Grid,每个Grid为3 m×30m。 1. 地物光谱。观测仪器:北师大ASD FieldSpec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20%参考板。观测目标:狼毒、棘豆和牧草。数据存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部分预处理后的数据。原始数据是光谱仪直接产生的二进制文件,用ViewSpecPro软件可以打开,详细观测记录见数据文件每天的观测记录;预处理得到的为反射率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 2. 植被光合数据测量仪器:LI-6400。测量对象:狼毒、棘豆和牧草。操作规范:操作过程请参考联合试验操作规范。数据存储:处理数据以Excel保存。 3. 地表温度测量方法: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点数量:25个测量位置:在30m×30m格子的角点上测量。记录信息:采样时间、3次重复的红外温度、地表覆盖类型描述。 本数据集包括: (1) 不同覆盖度狼毒的光谱文件夹;60%和65%覆盖度光谱文件数据和光谱测量记录表;狼毒照片文件夹 (2) 光合数据文件夹:包括光合数据表格(棘豆、狼毒和针茅)和光合数据表头说明文件 (3) 飞机同步红外温度数据表格。 (4) WiDAS镶嵌影像,分辨率分别为1.25m,7.5m和10m,投影UTM。
盖迎春, 李弘毅, 钱金波, 汪洋, 余莹洁
2008年3月12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MODIS地面同步观测,测量样方包括扁都口C1样地、扁都口G1样地、扁都口B2样地。地面观测的内容包括地表辐射温度、物理温度、地面覆盖类型和土壤水分。 1)地表辐射温度:分别在扁都口C1样地、扁都口G1样地、扁都口B2样地进行了测量,测量时间范围是11:30-12:15。样方下垫面包括深翻地、油菜茬地和草地。测量仪器为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时采用近距测量模式。地表物理温度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附带的热电偶温度计。土壤粗糙度数据可以认为在试验期间没有变化,可以从其它时间的粗糙度数据集中获得。 2)土壤含水量:取0-1cm、1-3cm、3-5cm、5-10cm、10-20cm土样,放入自封袋,然后用微波炉烘干,计算其土壤重量含水量。 3)土壤冻结深度的测量是通过用筷子插入土壤感觉其硬度或者将土壤表层冻结层直接挖出测量冻结层厚度,来判断冻结深度。直尺直接测量,当土壤硬度较大并且有冰晶时,认为土壤冻结;反之,则认为土壤未冻。地表覆盖度是以照片形式测量存储。 本数据包括4个文件,分别是:MODIS数据、扁都口B2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C1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G1样地测量数据。其中扁都口B2样地文件中包含地表温度、冻结深度数据、土壤含水量数据。扁都口C1样地测量数据包括地表覆盖度、地表温度、植被参数数据和植被参数数据。扁都口G1样地文件中包含地表温度、冻融深度数据和土壤含水量数据。
常胜, 房倩, 瞿瑛, 梁星涛, 刘志刚, 潘金梅, 彭丹青, 任华忠, 张勇攀, 张志玉, 赵少杰, 赵天杰, 郑越, 周纪, 刘晨州, 殷小军, 张志玉, 车涛
本数据集为机载OMIS-II传感器于2008年06月04日获取,地点在大野口飞行区。 因为OMIS-II为扫描成像传感器,原始数据受辐射畸变比较明显,且飞机姿态变化的影响,图像内相邻像元空间位置关系不稳定,所以这里发布的是经过辐射校正,辐射定标和几何粗校正后的数据。辐射校正采用矩匹配(moment match)方法,可以消除辐射响应非均匀性、条带噪声和smile现象。辐射定标采用飞行前实验室内测量的定标系数,定标单位是W/(m^2·sr·um)。几何粗校正利用了与图像同步获取的POS数据进行了航带图像的重建,图像目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几何粗校正图像需要利用几何控制点进行几何精校正之后才能与其他带地理坐标的数据配套,用户需要自己选取控制点进行几何精校正。作为例子,这里提供关滩站周边的几何精校正和大气校正图像。另外,因为OMIS-II传感器扫描总视场达到73°,而飞机的窗口较小,所以扫描线左右两端受到机舱的遮挡,虽然经过辐射校正对图像有所恢复,但还是推荐只使用中部未受遮挡的图像。未经几何粗校正的OMIS-II原始数据和同步获取的短波红外高光谱(SWPHI)原始数据存档,需提交申请并通过审批后才能获得。几何粗校正处理时间为2008年10月,辐射校正和定标处理时间为2010年1月。 本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包括13条航线。各航线的飞行时间如下表: {| ! 序号 ! 航线名称 ! 文件名 ! 开始时间hh:mm:ss ! 纬度 ! 经度 ! 海拔 ! 图像行数 ! 结束时间 ! 纬度 ! 经度 ! 海拔 |- | 1 || 4-13 || 2008-06-04_13-19-02_DATA.BSQ || 13:23:45 || 38.542 || 100.382 || 4624.5 || 3125 || 13:27:13 || 38.493 || 100.230 || 4617.5 |- | 2 || 4-12 || 2008-06-04_13-30-55_DATA.BSQ || 13:31:21 || 38.494 || 100.214 || 4644.9 || 2912 || 13:34:35 || 38.543 || 100.370 || 4626.3 |- | 3 || 4-11 || 2008-06-04_13-38-17_DATA.BSQ || 13:39:14 || 38.551|| 100.381 || 4616.2 || 3051 || 13:42:38 || 38.500 || 100.221 || 4656.5 |- | 4 || 4-10 || 2008-06-04_13-46-20_DATA.BSQ || 13:47:09 || 38.502 || 100.212 || 4640.3 || 2866 || 13:50:20 || 38.550 || 100.365 || 4633.4 |- | 5 || 4-9 || 2008-06-04_13-54-02_DATA.BSQ || 13:55:01 || 38.558 || 100.374 || 4644.3 || 2897 || 13:58:14 || 38.511 || 100.223 || 4628.4 |- | 6 || 4-8 || 2008-06-04_14-01-56_DATA.BSQ || 14:01:51 || 38.511 || 100.209 || 4644.6 || 2751 || 14:04:54 || 38.558 || 100.359 || 4655.7 |- | 7 || 4-7 || 2008-06-04_14-08-36_DATA.BSQ || 14:09:28 || 38.568 || 100.373 || 4630.5 || 2995 || 14:12:48 || 38.519 || 100.218 || 4642.8 |- | 8 || 4-6 || 2008-06-04_14-16-30_DATA.BSQ || 14:16:38 || 38.521 || 100.209 || 4650.1 || 2705 || 14:19:38 || 38.568 || 100.357 || 4652.9 |- | 9 || 4-5 || 2008-06-04_14-23-20_DATA.BSQ || 14:24:25 || 38.576 || 100.367 || 4649.0 || 2958 || 14:27:42 || 38.526 || 100.210 || 4673.5 |- | 10 || 4-4 || 2008-06-04_14-31-24_DATA.BSQ || 14:31:09 || 38.527 || 100.199 || 4631.3 || 2817 || 14:34:17 || 38.576 || 100.353 || 4641.7 |- | 11 || 4-3 || 2008-06-04_14-37-59_DATA.BSQ || 14:39:55 || 38.579 || 100.346 || 4599.6 || 2555 || 14:42:46 || 38.536 || 100.210 || 4612.0 |- | 12 || 4-2 || 2008-06-04_14-46-28_DATA.BSQ || 14:46:20 || 38.535 || 100.194 || 4620.5 || 2869 || 14:49:31 || 38.583 || 100.345 || 4639.2 |- | 13 || 4-1 || 2008-06-04_14-53-13_DATA.BSQ || 14:55:36 || 38.594 || 100.364 || 4621.2 || 3018 || 14:58:58 || 38.544 || 100.206 || 4606.9 |}
杜奇, 肖功海, 潘明忠, 李正文, 毛闵军, 徐卫明, 杨一德, 刘良云, 张霞, 李新, 马明国
本次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从2008年5月20号开始,利用两种仪器测量地基辐射温度,固定自记点温计和手持式红外温度计。 测量内容: (1)固定自记点温计:其视场角约10°、采样时间间隔为1s(除2008年5月20日以外)。共计8台仪器,包括北京师范大学6台,仪器比辐射率为0.95;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台,仪器比辐射率为1.0。 测量了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各个样地多时相的连续性辐射温度,样地包括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1,花寨子荒漠样地2及3个加密样地(花寨子荒漠样地3、度假村旁大麦样地和度假村旁玉米地)。其中,在盈科绿洲玉米地观测对象多为玉米冠层、玉米垄间裸土和小麦冠层,盈科小麦地样地观测对象为小麦冠层;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观测对象为玉米冠层;花寨子荒漠样地1,花寨子荒漠样地2观测对象为植被(红砂)和荒漠裸土。仪器架设高度与地物有关,可从数据文件中查询。均采用垂直观测。仪器也用于热红外相机飞行时的定标。 本数据同步的机载数据有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星载数据包括TM、ASTER、MODIS以及高光谱Hyperion和CHRIS等传感器。同时也进行了辐射温度日变化测量。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处理数据为经过辐射定标和仪器比辐射率纠正后的温度数据。数据单位为摄氏度。均以Excel表格式保存。 测量日期:2008-05-20、2008-05-24、2008-05-28、2008-05-30、2008-05-31、2008-06-01、2008-06-03、2008-06-04、2008-06-16、2008-06-29、2008-06-30、2008-07-01、2008-07-07、2008-07-09、2008-07-11。 (2)手持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视场角为1°,温度灵敏度为0.1°C。测量样地包括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1,花寨子荒漠样地2,以及度假村玉米样地。每次采样可获取采样时间段内的最大、最小和平均辐射温度。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为行播作物,采样方式为垂直垄和顺垄条带测量,在多角度飞行同步时,还测量了四组分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1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沿对角线条带测量,度假村玉米地为采样点测量。多数仪器的比辐射率为1(具体见数据文件),条带方式的测量高度约1m,垂直向下测量。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处理数据,处理数据为经过黑体定标后的地表辐射温度。 测量日期:2008-05-20、2008-05-28、2008-05-30、2008-05-31、2008-06-01、2008-06-04、2008-06-16、2008-06-29、2008-07-04、2008-07-07、2008-07-11。
柴源, 陈玲, 康国婷, 钱永刚, 任华忠, 任智星, 王颢星, 王天星, 阎广建, 舒乐乐, 刘强, 夏传福, 辛晓洲, 周春艳, 沈心一, 李新辉, 杨贵军, 李笑宇, 黄波
本数据来自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该超级样地乔木植被为青海云杉,样地大小为100m×100m. 针对该样地的观测数据主要有: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全站仪定位测量数据、差分GPS定位测量数据、测树调查数据、叶面积指数观测数据、光谱测量数据、冠层的相机观测数据、土壤蒸散发数据、土壤冻结管观测数据、地表粗糙度数据、降雨截留数据、土壤水分测量数据、林木组分干湿重测量数据等。 森林水文试验样地属于超级样地的一个子样地,大小为25m×25m。为了研究青海云杉在不同冠层郁闭度下的降雨截留特征,在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水文试验样地,我们用普通数码相机对冠层进行了拍照。在试验样地内共得到了32组照片。通过对这些照片的分析,我们可以测定冠层的结构信息,根据郁闭度信息我们确定了该水文试验样地布设的雨量筒数量和最终的位置。通过后续的处理,我们可以比较精确的确定水文试验样地内布设的雨量筒上方冠层对应的郁闭度。 观测时间:2008-06-04日9:00-10:40。 观测地点: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水文试验样地。 观测内容:雨量筒对应的冠层照片。 观测仪器:普通数码相机(PENTAX K100D)。 分辨率:2400×1600。 拍摄时离地高度:1m。 观测目的:为了计算雨量筒对应的冠层郁闭度。
白云洁, 车涛, 李建成, 谭俊磊, 屈永华, 周红敏
2008年3月14日在阿柔样方3开展了热红外比辐射率观测试验,测量仪器:便携式比辐射率测定仪(专利号:ZL 02 2 37640.2)。测量时,该样方为100%的干枯状牧草覆盖,高度<5cm。由于草场较为均质,因此只针对阿柔样方3中每个Grid的中心点进行测量。各观测点的命名规则为A3-9的形式,表示为阿柔样方3的9号采样点。每个中心点随机测量两次。 测量时尽量选择水平地表,以保证测量角度为45度;并严格按照(1)加镜不加盖(Tsky);(2)加镜加盖(Tcha);(3)不加镜不加盖(Tsm)及(4)不加镜加盖(Tcm)的顺序完成一次测量。为减小误差每个观测都读4个数。同时,在每个中心点还同步测量了4次地表热红外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和手持式热像仪(FLIR ThermaCAM)测量。比辐射率的计算公式为:比辐射率=1-(Tcm^4 – Tsm^4)/(Tcha^4 – Tsky^4)。本数据可为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算法及地表辐射能量平衡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曹永攀, 顾娟, 晋锐, 历华
2008年5月28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的样方B(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和样方E(大麦地)中进行了ASTER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本数据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及蒸散发反演和验证提供数据。 本试验观测内容包含地表辐射温度和浅层土壤水分,样方大小为360m×360m,各样点间距为60m,每个样方总共49个样点。 地表辐射温度观测:样方B、D和E:温度同步测量时,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呈东西向线状进行连续测量,在数据表中由样点编号标出测量行进路线的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间距离均为60m),例如D22-23,表示从D样方的22号样点向23号样点前进。样点和样方分布请参见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分布图。样方B为等间距采样方案,即从起点开始,每5m进行5次测量;样方D和样方E为非等间距测量,在前进的过程中随机测量。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定标信息请参见数据目录里面的“手持式热辐射仪定标数据.xls”。 土壤水分观测:样方B:采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样方D: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样方E: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获得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土壤温度;并使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 本数据集共包括样方B、样方D和样方E的土壤水分和地表辐射温度一共六个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曹永攀, 钞振华, 盖春梅, 韩旭军, 郝晓华, 黄春林, 晋锐, 梁继, 马明国, 王树果, 吴月茹, 冯磊, 余凡
本数据来自在大野口超级样地,从2008年6月4日至2008年6月11日共进行三次野外光谱测量和三次室内积分球光谱测量。其中野外光谱测量中进行了垂直地面观测和多角度光谱观测。室内积分球光谱测量中主要观测了云杉树皮反射率和针叶的反射率和透过率。本数据集包括三部分: 1)大野口林地地面多角度和四分量光谱测量原始数据及预处理结果数据集。2008年6月10日和2008年6月11日在黑河流域大野口小流域的青海云杉超级样地内进行了野外多角度和四分量的光谱测量。测量了青海云杉冠层的多角度光谱(-60,-50,-40,-30,-20,-0,10,20,30,40,50,60度)和四分量(光照树冠、阴影树冠、光照地面、阴影地面)光谱;观测仪器主要为:ASD光谱仪,FieldSpec Pro(林科院),自制多角度观测架(北京师范大学),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1m的和10m的光纤。结果数据为普通的表格文件(*.xls)。本数据可用于研究青海云杉冠层的光谱角度特征和不同组分的几何光学反射特征; 2)积分球测量原始数据及预处理数据集。2008年6月5日、2008年6月09日和2008年6月10日进行室内的积分球光谱测量,主要观测了大野口流域超级样地不同树龄(成熟林、近熟林、幼林)和不同位置青海云杉树皮反射率及针叶的反射率和透过率。观测仪器主要为:积分球,Li-Cor 1800-12s(北京师范大学),ASD光谱仪,FieldSpec Pro(林科院)。该数据格式比较特殊,需用ASD ViewSpecPro软件打开并进行处理。积分球光谱测量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后的结果数据为表格文件,用Microsoft Excel打开即可。该数据可用于研究不同树龄的青海云杉的树皮和针叶反射率的变化以及用于冠层反射率模型的发展; 3)大野口超级样地地面天顶光谱测量预处理数据集。2008年6月4日进行的野外垂直地面的光谱测量,其中测量了不同地物和下垫面的光谱:包括灌木、林窗草甸、苔藓、遮阴苔藓、林下枯落物、林下裸地、不同的青海云杉幼树、青海云杉大树和青海云杉的嫩枝等的垂直天顶反射率光谱;观测仪器主要为:ASD光谱仪,FieldSpec Pro(林科院),根据不同的目的采样了1m的和10m的光纤。本数据可以为林地参数反演提供地面观测数据,同时为模型模拟青海云杉林冠层反射特性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集。
宋金玲, 付卓, 郭新平, 王新云, 王强, 王琫瑜
2008年7月1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进行了星载高光谱传感器PROBA CHRIS同步测量。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了行播玉米的BRDF光谱数据、多角度热红外辐射温度、冠层辐射温度、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以及盈科绿洲玉米地的玉米与小麦、花寨子荒漠玉米地的玉米以及其他临时观测点的西红柿、向日葵、胡麻、脑豆等冠层光谱。 测量内容: (1) 光合作用有效辐射比率(FPAR: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内的玉米与小麦。测量仪器为SUNSCAN冠层分析仪、数码相机。分上,下三段测量,并同时测量入射和反射PAR。 FPAR=(到达冠层PAR-地表透射PAR-冠层反射PAR+地表反射PAR)/到达冠层PAR ;APAR=FPAR×到达冠层PAR。 本数据以Word格式的表格保存。 (2) 行播玉米BRDF数据。测量对象盈科绿洲玉米地行播玉米,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ASD光谱仪(350-2500nm)和北京师范大学自制的光谱多角度观测架,该观测架可以最高在距离地面5m的高度,方位角0~360°,天顶角-60°~60°之间进行光谱测量。在行播玉米的BRDF测量时,选择了主平面与垂直主平面,垂直垄平面和顺垄平面进行观测。每次观测以10°为间隔。主平面上前向观测角为正,后向观测角为负。垂直观测为0°,向两侧角度值逐渐增大。与此同时,在观测架上还另外安置了一个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多角度热辐射温度,具体可见于“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2008年7月1日CHRIS同步测量-多角度热辐射温度数据”元数据中。 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ASD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导出原始数据,反射率需进一步计算。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3)固定自记辐射点温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行播玉米冠层。由于玉米长高,仪器探头距离冠层高度50cm。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0.95。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4)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本数据集为利用法国CIMEL公司生产的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为度假村活动室屋顶。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 数据结果以Excel格式保存。 (5)搭载于同期BRDF光谱观测架上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的多角度红外辐射温度。观测架可以最高在距离地面5m的高度,方位角0~360°,天顶角-60°~60°之间进行光谱测量。在行播玉米的BRDF测量时,选择了主平面与垂直主平面,垂直垄平面和顺垄平面进行观测。每次观测以10°为间隔。主平面上前向观测角为正,后向观测角为负。垂直观测为0°,向两侧角度值逐渐增大。固定自记点温计的采样时间间隔为0.05s。仪器比辐射率为1.0。 数据以文本文件存储(.dat格式,而且有的文件可能会有内容上的重叠),每个文本文件中的前7行为说明性的头文件,包括,数据采集日期、记录的起始时间、记录时间间隔等.另外,包括Time、TObj、Tint、TBox、Tact等5列数据,对应的说明如下:Time:从开始记录起的时间,换算成实际时间的话需要该值加起始时间 TObj:目标温度 TInt:探头内部温度 TBox:腔体温度,Tint和TBox二个数据没有什么用。 TAct:根据给定的发射率换算出来的实际温度,由于仪器比辐射率为1.0,所以该值和TObj是一样的。
陈玲, 任华忠, 肖月庭, 苏高利, 邬明权, 吴朝阳, 夏传福, 周春艳, 周梦维, 沈心一, 杨贵军
2008年6月27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ALOS PALSAR卫星地面同步观测,进行了土壤水分观测测。 ALOS PALSAR数据为FBD模式,HH/HV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23:41BJT。 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表层土壤。观测仪器:环刀法(体积50cm^3)。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荒漠东西样带(包含40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角点各1次采样),荒漠南北样带(包含40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角点和中心点各1次采样),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存储:Excel。
白艳芬, 舒乐乐, 宋怡, 汪洋, 董建, 余莹洁
本数据来自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该超级样地乔木植被为青海云杉纯林,样地大小为100m×100m。 针对该样地的观测数据主要有: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全站仪定位测量数据、差分GPS定位测量数据、测树调查数据、叶面积指数观测数据、冠层光谱测量数据、冠层的相机观测数据、土壤蒸散发数据、土壤冻结管观测数据、地表粗糙度数据、降雨截留数据、土壤水分测量数据、林木组分干湿重测量数据等。 该数据主要用自制的Lysimeter来观测青海云杉林林内的土壤蒸散发特征。 为流域蒸散发模型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为遥感反演蒸散发提供地面验证数据。 观测时间:2008-06-01至2008-12-31日每天下午18:00,如果当天有降雨的话,会在降雨结束后观测一次。 利用观测前后的重量差值,然后结合水的密度和Lysimeter的直径(20cm)来计算土壤水分蒸发量。 若Lysimeter下的集雨器内有透过雨量,则要测量该透过雨量。 观测地点: 大野口关滩森林站森林水文试验样地。 观测内容:1)对照的大气降雨,有两个雨量筒同时观测, 布设在水文试验样地附近平缓的河滩上。 2)林内穿透降雨,在样地内共布设了20个雨量筒,布设的依据是雨量筒上方的冠层郁闭度。 3)每天18:00的Lysimeter重量。 4)Lysimeter下面集雨器的透过雨量。 观测仪器:1)标准20cm直径雨量筒量雨器。2)自制Lysimeter(直径20cm;共4个;土壤植被各不相同)。3)电子天平(精度0.1g),用于观测自制Lysimeter的重量变化。
白云洁, 车涛, 李建成, 谭俊磊
2007年9月23日预试验期间,在临泽草地和临泽站开展了Landsat TM卫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2007年9月23日成功获得了一景Landsat TM影像。该数据集可为发展和验证Landsat TM地表温度反演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 地表辐射温度:采用寒旱所手持式红外温度计,仪器均经过标定; 2. GPS位置信息(GARMIN GPS 76测量); 3. 大气参数: 测量目标:大气参数 测量地点:大满水管所 观测仪器:遥感所法国CIMEL公司生产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 测量内容: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数据存储: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 4. 在张掖城西黑河戈壁滩上开展地表温度同步测量,测量仪器主要为热像仪。
车涛, 白云洁, 丁松爽, 高松, 韩旭军, 郝晓华, 晋锐, 李弘毅, 李新, 李哲, 梁继, 潘小多, 秦春, 冉有华, 王旭峰, 吴月茹, 严巧娣, 张岭梅, 方莉, 历华, 刘强, 闻建光, 马宏伟, 闫业庆, 袁小龙
2007年12月10日与12月11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的针对MODIS地面同步积雪参数观测和针对Terra MISR的地表温度同步观测,目的是为遥感反演验证提供数据集。在BG-A样地进行。 观测内容包括: 1)积雪参数观测,观测变量包括雪表面和雪土界面同步温度、地表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雪分层温度(针式温度计测量)、雪深(尺子)和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测量) 2)雪密度观测见预试验期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雪密度观测数据集 3)雪特性分析仪同步观测数据见预试验期冰沟流域雪特性分析仪(SnowFork)观测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在预处理数据中包含2个文件,一个是MODIS和MISR积雪参数观测,另一个是MISR同步温度记录。
李新, 王建, 马明国, 王维真, 车涛, 郝晓华, 李弘毅, 梁继, 白云洁, 王旭峰, 吴月茹, 汪洋, 罗立辉, 张璞, 刘艳
2008年3月11日在冰沟流域开展的雪参数测量,为积雪遥感参数反演提供了基本数据集。观测内容包括:1)分层雪温度(针式温度计),雪粒径观测(手持式显微镜),雪密度观测(铝盒方式测量),雪表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和雪土界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等积雪参数观测。该测量在BG-Z区分3组分别在3个样地进行,每个样地测量4个点,每个点测量4组数据。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预处理数据包含3个子文件夹,分别为不同样方的积雪特性测量数据,除雪特性外,还包括了各个测量点的剖面照片。
马明国, 白艳芬, 白云洁, 盖春梅, 顾娟, 郝晓华, 李弘毅, 李哲, 梁继, 舒乐乐, 王建华, 王旭峰, 吴月茹, 徐瑱, 方莉, 历华, 常存, 窦燕, 马忠国, 刘艳, 张璞, 马宏伟, 闫业庆, 袁小龙
2008年5月25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荒漠东西样带、荒漠南北样带和五里墩农田样方开展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地面同步观测,共进行了土壤水分,地表辐射温度和多角度反射率观测。 1.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表层土壤。观测仪器:环刀(体积50cm^3),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荒漠东西样带(包含40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角点环刀各1次采样)、荒漠南北样带(包含9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内环刀3次采样),农田样方中9个小样方中点采样,中心的5号样方加密,4个角点也测量(每个测点环刀1次采样,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1次观测)。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存储:Excel。 2.地表辐射温度观测;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寒旱所6#,地理所);仪器均经过定标(请参考手持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xls)。观测样方和观测次数:荒漠东西和南北样带内,在飞机过境时刻每个小样方采样数次; 五里墩农田样方在飞机过境时刻自东向西每间隔15米采样2次。预处理数据根据热红外定标数据(标准源为黑体),将各仪器的实测温度与相应黑体温度进行直线拟合,求得拟合方程,再利用上述拟合的方程,对观测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定标处理。数据存储:Excel。 3.BRDF观测;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6月15日前使用40%参考板,之后改换成20%参考板;多角度观测架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旧多角度观测架一台、北师大2008年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遥感所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样本类型:玉米。存储方式: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数据,原始数据由二进制文件和记录表构成,二进制文件可由ViewSpecPro软件读取;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
丁松爽, 高松, 潘小多, 钱金波, 汪洋, 朱仕杰, 李静, 肖志强
2008年6月6日至6月29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样方E(大麦地),使用手持光量子计测量了芦苇、盐碱禾草、苜蓿、孜然、大麦等地物的冠顶入射辐射、冠顶反射辐射、地表入射辐射以及地表反射辐射;并得到不同地表类型的PAR和Fpar日内连续变化,为航空和卫星的地表Fpar反演算法的发展和验证提供数据。 每次观测的时间、地点及地表类型如下: 2008年6月6日 样方E(大麦地) 样方E附近孜然地;2008年6月11日 样方D(苜蓿地) 样方E(大麦地);2008年6月15日 样方D(苜蓿地) 样方E(大麦地);2008年6月16日 样方E(大麦地) 2008年6月20日 样方A(芦苇地) 2008年6月22日 样方B(盐碱地) 2008年6月23日 样方D(苜蓿地)样方E(大麦地)2008年6月24日 样方B(盐碱地) 2008年6月29日 样方A(芦苇地) 样方E(大麦地) 本数据集包括14个光量子计测量数据Excel表格,一原始数据说明Word文档和一数据问题记录txt文档。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曹永攀, 钞振华, 盖春梅, 胡晓利, 黄春林, 梁继, 年雁云, 王树果, 王旭峰, 吴月茹, 李笑宇
2008年3月22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的高光谱卫星EO-1 Hyperion地面同步观测,为积雪遥感参数反演提供了基本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1)雪表面比辐射率观测(便携式比辐射率测定仪测量),测量位置为冰沟寒区水文气象观测站旁。2)雪特性分析仪观测,参数包括有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该测量在BG-A样区进行,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BJT)2008年3月2日11:20-13:53。3)积雪参数观测,该观测分别在BG-A、BG-B、BG-C、BG-D、BG-E、BG-F6个样地进行。测量变量包括卫星分层雪深温度(针式温度计测量),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测量),雪密度(铝盒方式测量),卫星过境时同步的雪表面和雪土界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4)除了卫星同步外,当天还开展了高光谱航空遥感试验,由于高光谱仪器出现问题,没有完成整个航带的飞行。因此只有部分小组在飞机过境时刻测量了地表红外温度(BG-D、BG-E、BG-B、BG-F)。 5)新雪反照率观测(利用便携式反照率表),测量位置在样方A2外的东侧。6)积雪光谱观测(便携式光谱仪:新疆气象局和南京大学提供),有GPS数据记录文件。 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白艳芬, 白云洁, 曹永攀, 盖春梅, 顾娟, 韩旭军, 郝晓华, 黄春林, 梁继, 舒乐乐, 王旭峰, 吴立宗, 徐瑱, 朱仕杰, 马明国, 方莉, 历华, 常存, 窦燕, 马忠国, 姜腾龙, 肖鹏峰, 刘艳, 张璞, 马宏伟, 孙继成
2008年6月4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进行了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同步测量。测量数据包括ASD光谱仪数据、LAI、LI-6400光合仪、FPAR、反照率、辐射温度(条带温度、样方温度)和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其中LAI数据为2008-06-06于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数据。 测量内容: (1)ASD光谱仪数据。 利用ASD(Analytical Sepctral Devices)光谱仪测量盈科绿洲玉米地、度假村定标场光谱数据。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光谱仪(350-2500nm),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测量对象为玉米和小麦;度假村定标场光谱测量仪器为北京大学(350-2500nm),采样方式为定点测量,测量对象为定标黑白布、水体、植被和水泥地。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 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ASD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2)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样地1和度假村旁玉米地(加密样地)。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为行播玉米或者小麦,采样方式为垂直垄和顺垄条带测量。花寨子荒漠样地1采用了对角线条带测量与样方定点测量。样方大小为30m×30m,以7.5m为间隔划分成25个角点。每个角点上测量2次裸土和1次植被。度假村玉米地也采用了样方测量的方式。各个仪器的设定比辐射率为1.00。这天没有测量组分温度。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处理数据,处理数据为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的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3)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本数据集为利用法国CIMEL公司生产的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为工行度假村办公室楼顶。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 本次采用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CE318,可提供1640nm、1020nm、936nm、870nm、670nm、550nm、440nm、380nm和340nm共9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丽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 处理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4)LI-6400光合仪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玉米和小麦。操作过程请参考联合试验操作规范。其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 原始数据以仪器自定义格式保存,可用记事本等常用软件打开。处理数据以Excel保存。测量参数见数据文件。 (5)热像仪ThermaCAM SC2000测量得到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1植被(红砂)与裸土的辐射温度。测量仪器为北京师范大学提供。仪器获取视场角为24°×18°组分辐射温度数据,并同时拍摄同视场的光学照片。热像仪拍摄高度约为1.2m,仪器设置比辐射率为1.00。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仪器黑体定标数据。原始数据可利用配套处理软件ThermaCAM Researcher 2001,也可将数据在该软件中转换为其他格式,自行编程读取。仪器黑体定标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6)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测量样地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太阳分光光度计以及加密样地度假村大麦地和度假村定标场。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有3台仪器:北京师范大学2台,分别架设于玉米冠层和垄间裸土;中国科学院遥感所1台,架设于玉米冠层。盈科小麦地1台,架设于小麦冠层之上;花寨子荒漠样地1有2台,分别架设于植被(红砂)和荒漠裸土之上;度假村旁大麦地1台,架设于大麦冠层之上;度假村定标场1台,测量水泥地辐射温度。北京师范大学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为1s,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0.95。中国科学院遥感所仪器采样间隔为0.05s,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1.0。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7)反照率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小麦。测量仪器包含短波表的上表电压值,下表电压值,后经过表的敏感系数转换成反照率数据。下表视场半径R与探头高度H的关系为:R = 10H。本数据以Excel存储。 (8)光合有效辐射比率(FPAR: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内的小麦。测量仪器为SUNSCAN冠层分析仪、数码相机。分上,下三段测量,并同时测量入射和反射PAR。 FPAR=(到达冠层PAR-地表透射PAR-冠层反射PAR+地表反射PAR)/到达冠层PAR APAR=FPAR×到达冠层PAR。本数据以Word格式保存。 (9)LAI等冠层结构参数,为2008-06-06测量数据。测量样地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方法为:利用皮尺、卷尺、直尺测量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玉米和小麦每株各叶片的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利用室内扫描真实叶面积与最大长度和最小宽度的转换系数,获得叶面积指数。这一天室内系数来自于当天对贴在硬板上叶片真实面积的扫描数据,没有使用激光叶面积仪。本数据以Excel保存。
陈玲, 任华忠, 周红敏, 曹永攀, 舒乐乐, 吴月茹, 徐瑱, 李丽, 刘思含, 夏传福, 辛晓洲, 周春艳, 周梦维, 范闻捷, 陶欣, 冯磊, 梁文广, 余凡, 王大成, 杨贵军, 李笑宇, 刘良云
2008年3月14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Envisat ASAR地面同步测量,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温度、土壤剖面含水量(0-1cm、1-3cm、3-5cm、5-10cm、10-20cm,部分样方只测量了5cm)、表层土壤冻结深度。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23:21BJT。 测量时间为2008年3月14日23:30-2008年3月15日1:00,测量样方包括扁都口C1样地、扁都口W2样地和扁都口B2样地;样方类型包括麦茬地、深翻地、油菜茬地。 1)土壤温度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采用近距离测量模式,分别测量了地表红外辐射温度和土壤表层的物理温度。同时记录了测量点的地表类型。数据文件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2)土壤含水量:取0-1cm、1-3cm、3-5cm、5-10cm、10-20cm土样,放入自封袋,然后用微波炉烘干,计算其土壤重量含水量。 3)土壤冻结深度的测量方法是通过用筷子插入土壤感觉其硬度或者将土壤表层冻结层直接挖出测量冻结层厚度,来判断冻融深度。直尺直接测量,当土壤硬度较大并且有冰晶时,认为土壤冻结;反之,则认为土壤未冻。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本数据集包括4个文件夹,分别为:ASAR数据、扁都口C1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W2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B2样地测量数据。
常胜, 房倩, 瞿瑛, 梁星涛, 刘志刚, 潘金梅, 彭丹青, 任华忠, 张勇攀, 张志玉, 赵少杰, 赵天杰, 郑越, 周纪, 刘晨州, 殷小军, 张志玉
2008年5月28日至7月12日期间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D(苜蓿地)、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E(大麦地)及临泽草地站院内利用小型蒸渗仪(Lysimeter)进行了蒸散发逐日观测。本数据为航空和卫星的蒸散发反演算法的发展和验证提供数据,为陆面过程/水文模型提供参数。 观测内容为:每日早晚两次称重,通常在上午6:00-8:00,下午18:00-20:00进行观测,并附有天气状况。其中6月5日下午降雨,没有观测;6月8日和9日下午没有观测;6月12日至16日大麦地因浇水没有测量。6月12日和13日下午以及14日上午没有观测;6月16日至7月8日,苜蓿收割,蒸散桶取出没有观测;6月21日至22日芦苇地没有观测;6月24日下午和7月2日上午没有观测;7月9日重新布设苜蓿地和芦苇地的蒸散桶。 本数据集包括蒸散测量记录Word文档和测量说明文档。
曹永攀, 钞振华, 韩旭军, 黄春林, 晋锐, 年雁云, 王树果, 王旭峰, 朱仕杰, 余凡, 李笑宇
2008年5月24日至7月1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表层土壤。观测样方和观测次数:荒漠东西样带(含40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2-3次观测)、荒漠南北样带(含9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2-4次观测)、荒漠微波同步P1至P6样带(各17次观测)、荒漠自东向西第六至第八航线下LY06至LY08样方(各9次观测)、五里墩农田样方(每个样点环刀法1次观测,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 3次观测),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详见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坐标.xls。 观测仪器:环刀(体积50cm^3);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五里墩农田样方同时采用两种仪器,其他样方均只用环刀。数据存储:Excel。 测量时间:荒漠东西样带(2008-05-24,2008-05-25,2008-05-28,2008-06-27,2008-07-11);荒漠南北样带(2008-05-24,2008-05-25,2008-05-28,2008-06-27,2008-07-11);五里墩农田样方(2008-05-24,2008-05-25,2008-05-28,2008-06-29,2008-07-11);LY06(2008-06-06,2008-06-15,2008-06-29,2008-07-11);LY07(2008-05-30,2008-06-06,2008-06-10,2008-06-15,2008-06-29,2008-07-11);LY08(2008-05-30,2008-06-06,2008-06-10);P1-6(2008-07-04,2008-07-08)。 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
宋怡, 白艳芬, 丁松爽, 高松, 郝晓华, 潘小多, 钱金波, 舒乐乐, 宋怡, 汪洋, 徐瑱, 严巧娣, 朱仕杰, 董建, 余莹洁, 姜浩, 李世华
2007年9月19日预试验期间,在临泽站开展了Envisat ASAR卫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2007年9月19日成功获得了一景Envisat ASAR影像。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29BJT。本地面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Envisat ASAR遥感反演土壤水分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测量内容: 1. 土壤水分。样方分布:临泽芦苇地、张掖农田、张掖戈壁、临泽玉米地、临泽苜蓿地、张掖观象台、临泽湿地。观测方法:环刀法。 2. GPS位置,测量仪器:GARMIN GPS 76。 3. 植被信息。记录信息:株高、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取样方式、描述(例如地表类型,均匀程度,干湿程度等)。 4. 大气参数。测量仪器:遥感所的法国CIMEL公司生产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目标:利用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大满水管所。测量内容: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数据存储: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 5. 粗糙度观测。粗糙度数据由粗糙度板测量,通过数码照相采集,然后在ArcView软件下,对照片中每根辐条的顶端以及板子的四角做手工数字化采样,获得其图像坐标值,经过几何校正后,计算得到每根辐条的高度,然后按公式计算表面高度标准离差和表面相关长度。其计算公式见《微波遥感》第二卷234-236页。粗糙度数据中首先是样点名称,之后数据正文包括4列(编号、文件名、标准离差、相关长度)。每一个文件名,即txt文件对应一张采样照片,标准离差(cm)与相关长度(cm)即代表了粗糙度。之后是每张照片中101根辐条的长度,属于中间结果,用以检查校正。
车涛, 李新, 白云洁, 丁松爽, 高松, 韩旭军, 郝晓华, 晋锐, 李弘毅, 李哲, 梁继, 潘小多, 秦春, 冉有华, 王旭峰, 吴月茹, 严巧娣, 张岭梅, 方莉, 历华, 刘强, 闻建光, 马宏伟, 闫业庆, 袁小龙
2008年6月15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开展了成像光谱仪OMIS-II航空飞行试验。地面同步观测变量主要为地表温度。本数据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观测内容为:利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C(盐碱地)和样方D(苜蓿地)进行地表温度观测。同步样方包括120m×120m样方和30m×30m加密小样方两种。测量时沿东北方向行进中连续测量,行进测量路径见数据表格中示意图。 本数据集包括4个样方的地表温度测量数据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钞振华, 盖春梅, 黄春林, 冯磊, 余凡
2008年6月16日和7月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了冠顶入射辐射,冠顶反射辐射,地表入射辐射以及地表反射辐射的观测, 并得到不同地表类型的PAR和FPAR日内连续变化,为航空和卫星的地表Fpar反演算法的发展和验证提供数据。 测量仪器:3415系列光量子计(3个探头)。 观测时间:每次观测的持续时间为6小时,从上午9点至下午5点,时间间隔为10分钟。 观测样地和观测时间:6月16日在临泽站内的玉米地和向日葵地进行观测;7月1日在五里墩农田样方进行观测。 测量内容:将线性光量子计置于冠层上方15cm左右,向上测量冠层顶光合有效辐射冠层入射量(PARci),光量子计与太阳入射方向垂直投影线呈0°、30°、45°、60°、90°五个角度,向下测量光合有效辐射冠层反射量(PARcr);将光量子计置于地面上方15cm左右,向上测量光合有效辐射地面上方入射量(PARgi),向下测量光合有效辐射地面上方反射量(PARgr)。PAR=(PARci- PARcr)-( PARgi- PARgr);Fpar =PAR/ PARci。 数据存储:Excel格式,原始数据中还包含了观测点的照片。
宋怡, 白艳芬, 郝晓华, 潘小多, 舒乐乐, 宋怡, 汪洋, 徐瑱, 朱仕杰
2008年6月19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进行了与LiDAR航空飞行和Envisat ASAR卫星过境同步观测。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17BJT。 地面测量数据为: 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盈科小麦地样地以及其他临时点(见GPS点数据.txt)的土壤水分。 测量方法: 环刀取样法与TDR土壤水分速测仪。TDR土壤水分速测仪探针深度为5cm。
盖迎春, 舒乐乐, 夏传福, 周梦维
2008年3月24日和3月25日在冰沟流域大冬树山垭口进行的两次积雪地基微波(6.925H/V,18.7H/V,36.5H/V)辐射观测,可以为机载-星载微波遥感的积雪参数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观测地点位于10°左右的缓坡上。雪为陈雪,有明显的积雪层和冰层交替现象。3月24日进行了长时间的连续观测,时间范围是北京时间(BJT)2008年3月24日11:42至17:28。3月25日只进行了多角度短时观测(同一山坡不同位置处)。辐射计波束的高度角(水平为0度)设定为-20°至-55°,5°步长。 观测内容包括:1)亮温数据(微波辐射计测量)。两种格式:一种是由车载微波辐射计(TMMR)自带软件打开,后缀为.BRT;另外一种是文本文件(ASCII格式),文件中按列依次为:年、月、日、时、分、秒、6.925GHz(h)、6.925GHz(v)、10.65GHz(h)、10.65GHz(v) 、18.7GHz(h)、18.7GHz(v)、36.5GHz(h)、36.5GHz(v)、高度角、方位角。由于6.925GHz和10.65GHz 的故障问题没有参加试验,故数据中该四列的值均为0。2)积雪参数观测,观测变量包括雪剖面温度(针式温度计和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湿度、密度;介电常数等(雪特性分析仪)。 该数据集包括5个子文件夹,分别为:亮温数据、积雪剖面含水量数据、雪粒径数据(3月25日)、积雪剖面密度、雪层温度。
常胜, 彭丹青, 张勇攀, 张志玉, 赵少杰, 郑越, 张志玉
本数据来自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该超级样地乔木植被为青海云杉纯林,样地大小为100m×100m。该数据集为土壤冻结深度数据,是为了研究青海云杉林内的土壤冻结深度的日变化过程,该土壤冻结管位于大野口关滩森林站内,布设在自动气象站旁边的青海云杉林下面。 在2008-06-01至2008-12-31日期间,每天早晨8:00时,观测每天的冻结深度。记录内容包括每层的冻结上限和冻结下限,在该样地土壤冻结没有分层现象,所以只有一层的冻结上限。观测数据单位为厘米,记录到1位小数。
谭俊磊
本数据集为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与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的叶绿素含量观测数据集。 测量日期与内容为:2008-05-20,2008-05-24,2008-05-28,2008-05-30,2008-06-16,2008-06-29,2008-07-07,2008-07-11与航空和卫星遥感同步,用SPAD叶绿素仪测量了盈科绿洲站周边玉米地样地及临泽草地站大麦和苜蓿样地的叶绿素含量数据。 (1)2008年5月20日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有TM过境,测量地点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一号、四号以及五号样地。 (2)2008年5月24日与ASAR及MODIS同步,测量地点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 (3)2008年5月28日与ASTER及MODIS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4)2008年5月30日与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5)2008年6月16日与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6)2008年6月29日与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7)2008年7月7日与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及TM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8)2008年7月11日与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测量地点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李丽, 辛晓洲, 张阳, 周梦维
本数据集为在盈科绿洲、花寨子荒漠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利用LI-6400光合仪测量数据集。 测量参数: LI-6400光合仪测量主要参数: CO2R_µml:参比室CO2浓度(µmol CO2 mol-1); CO2S_µml:CO2S_µml; H2OR_mml:参比室H2O浓度(mmol H2O mol-1); H2OS_mml:样本室 H2O浓度(mmol H2O mol-1); Flow_CV%:Flow_µml(%)变异系数; RH_R_%:参比室相对湿度(%); RH_S_%:样本室相对湿度 (%); Td_R_%:参比室露点温度(C); Td_S_%:样本室露点温度(C); Prss_kPa:大气压力(kPa); ParIn_µm:叶室内光合作用有效辐射(µmol m-2 s-1); c:叶室内光合作用有效辐射(µmol m-2 s-1); BLC_mol:总叶片边缘层导度(mol m-2 s-1); Tblock°C:c;Tair°C:样本室温度(℃); Tleaf°C:叶片温度(℃); HH:MM:SS:实时时钟; Program:自动测量程序状态; CHPWMF:Status word(summary of line J); Battery:电池电压(V); CO2:CO2 IRGAs 状态; H2O:IRGAs 状态; Pump:泵状态; Flow:流速控制器状态; Mixr:CO2混合器状态; Fan:叶室风扇状态; Program:显示自动测量程序状态; ProgPrgs:AutoProgram step counter; FwMxCrLp:Numerical summary of the four stability flags; totalCV% :See totalCV% under E above; CRagc_mv:Reference CO2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signal,in mV; CSagc_mv:Sample CO2 AGC signal; HRagc_mv:Reference H2O AGC signal; HSagc_mv:Sample H2O AGC signal。 测量日期与地点: 不连续观测日期: 2008-05-20,2008-05-24,2008-05-28,2008-05-30,2008-06-04,2008-06-16,2008-06-29,2008-07-07,2008-07-11,配合各种卫星及飞行同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及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用遥感所LI-6400进行了光合作用速率等光合相关参数的测量。 具体事件如下: (1)2008年5月20日盈科绿洲有TM过境,因此做了LI-6400光合仪的同步测量,测量了盈科绿洲玉米地1号、4号以及5号样地。其中1号样地测量了3株玉米,4号样地测量了5株玉米,5号样地测量了2株小麦。当时的玉米还很小,所以玉米及小麦上的每片叶子都进行了测量。 (2)2008年5月24日为ASAR及MODIS同步,观测目标分别为大麦和苜蓿。 (3)2008年5月28日为ASTER及MODIS同步,测量目标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4)2008年5月30日为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飞行同步,测量目标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5)2008年6月4日为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同步,测量目标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6)2008年6月16日为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同步,测量目标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7)2008年6月29日为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飞行,测量目标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8)2008年7月7日为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飞行及TM同步,测量目标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9)2008年7月11日为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飞行同步,测量目标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数据为从LI-6400内导出的原始格式,可以用记事本以及Microsoft Excle打开。数据中主要包括测量时间,仪器参数,以及上述LI-6400观测的主要参数,光合作用速率等光合相关参数的数据类型为浮点。
李丽, 刘思含, 苏高利, 闻建光, 夏传福, 辛晓洲, 张阳, 周春艳, 周梦维
2008年7月1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了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以及Envisat ASAR卫星同步地面观测试验,观测内容包括土壤水分、地表辐射温度、地物光谱、BRDF、LAI-2000测量LAI、鱼眼相机测量LAI、手工测量LAI等。 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26BJT。 1.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表层土壤。观测仪器:环刀(体积50cm^3),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荒漠东西样带(包含40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的角点环刀各1次采样)、荒漠南北样带(包含9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的角点环刀各1次采样)、自东向西飞行航线下LY06和LY07样方(各9次观测)、五里墩农田样方(每个观测点环刀1次采样,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3次重复)。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存储:Excel。 2.地表辐射温度观测;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寒旱所6#,地理所);仪器均经过定标(请参考手持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xls)。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 自东向西飞行航线下LY06和LY07样方(每个样方49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3次重复)、五里墩农田样方(选多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3次重复)。预处理数据根据热红外定标数据(标准源为黑体),将各仪器的实测温度与相应黑体温度进行直线拟合,求得拟合方程,再利用上述拟合的方程,对观测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定标处理。数据存储:Excel。 3.地物光谱;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6月15日前使用40%参考板,之后改换成20%参考板。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观测目标:玉米地、土壤、含水量已知的土壤等地物光谱。数据存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后的数据。原始数据是光谱仪直接产生的二进制文件,用ViewSpecPro软件可以打开,详细观测记录见当天的光谱观测记录表;预处理得到的为反射率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 4.BRDF;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6月15日前使用40%参考板,之后改换成20%参考板;多角度观测架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旧多角度观测架一台、北师大2008年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遥感所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样本类型:玉米。存储方式: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数据,原始数据由二进制文件和记录表构成,二进制文件可由ViewSpecPro软件读取;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5.鱼眼相机测量LAI;观测仪器:佳能EOS40D相机和佳能EF15/28鱼眼镜头以及相机支架。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I区、荒漠过渡带和杨树林。观测对象:玉米;杨树;荒漠灌丛。拍摄方法:大部分照片为从上向下拍摄,较高的作物拍摄时采取从下向上拍摄,特殊情况下,比如光线太强时,采取向下倾斜45度拍摄。具体拍摄情况见当日鱼眼相机观测记录。存储方式:该数据包括拍摄的原始照片,以及用can_eye5.0软件处理以后的结果。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6.LAI-2000测量LAI;观测仪器:LAI-2000。观测样方:临泽站内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观测对象:玉米存储方式:在每天的记录表中记录了测量时间、视角盖度数、观测模式和重复次数,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等。LAI-2000每隔一段时间导出数据一次,以txt存放的数据,每个数据有唯一的ID号,后期处理中根据每条记录的ID号来确定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以及后处理数据。原始数据包括Word记录表格和txt数据文件;后处理数据为Excel表格。 7.手工测量法测量LAI。观测样方:临泽站内B2、B3样方。测量方案: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抽样测量和记录叶片长和宽,样方作物总株数,样方大小,计算出作物的平均叶片面积,乘上样方内总株数,得出估算的作物总的叶片面积后,除以样方面积。存储方式:此数据为处理后数据,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得到的是观测样方每天的LAI测量平均值。 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
余莹洁, 丁松爽, 宋怡, 汪洋, 严巧娣, 朱仕杰, 解婷婷, 姜浩, 李世华, 刘军
本数据包括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各样带和样点中各采样点的粗糙度测量原始照片,及表面高度标准离差(cm)和相关长度(cm)的计算结果。每个采样点均按照南北向和东西向分别测量1次,粗糙度板长110cm,测量点间距1cm。粗糙度数据通过数码照相采集,然后在ArcView软件下,对照片中每根辐条的顶端以及板子的四角做手工数字化采样,获得其图像坐标值,经过几何校正后,计算得到每根辐条的高度,然后按公式计算表面高度标准离差和表面相关长度。其计算公式见《微波遥感》第二卷234-236页。 粗糙度数据中首先是样点名称,之后数据正文包括4列(编号、文件名、标准离差、相关长度)。每一个文件名,即txt文件对应一张采样照片,标准离差(cm)与相关长度(cm)即代表了粗糙度。之后是每张照片中101根辐条的长度,属于中间结果,用以检查校正。
曹永攀, 王建, 王维真, 王旭峰, 梁星涛, 张勇攀, 赵天杰
2008年5月27日至7月1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用照相法测量LAI。观测仪器:佳能EOS40D相机和佳能EF15/28鱼眼镜头以及相机支架。观测地点:临泽站的五里墩农田样方、临泽站内样方、荒漠过渡带、杨树林。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观测对象:玉米、荒漠灌丛、杨树。拍摄方法:大部分照片为从上向下拍摄,较高的作物拍摄时采取从下向上拍摄,特殊情况下,比如光线太强时,采取向下倾斜45度拍摄。具体拍摄情况见数据说明文档。存储方式:该数据包括拍摄的原始照片,以及用can_eye5.0软件处理以后的结果。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测量时间:荒漠为2008-05-28、2008-05-30;临泽站内为2008-06-19、2008-06-25、2008-06-30、2008-07-03、2008-07-10、2008-05-27;五里墩为2008-06-03、2008-06-04、2008-06-03、2008-05-28、2008-05-30、2008-07-11、2008-06-29;杨树林为2008-05-30。 2008年5月27日至7月1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用手工测量法测量LAI。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临泽站内样方测量方案: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抽样测量和记录叶片长和宽,样方作物总株数,样方大小,计算出作物的平均叶片面积,乘上样方内总株数,得出估算的作物总的叶片面积后,除以样方面积。用LI-3100测量了部分样本,并与手工测量值进行比较,得到修正参数来修正手工测量值。存储方式:此数据为处理后数据,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得到的是观测样方每天的LAI测量平均值。测量时间:2008-05-22、2008-05-23、2008-05-24、2008-05-28、2008-05-30、2008-07-11。 2008年6月19日至7月1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利用LAI2000测量LAI及其标准差。观测仪器:LAI-2000。观测样方:临泽站内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观测对象:玉米,存储方式:在每天的记录表中记录了测量时间、视角盖度数、观测模式和重复次数,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等。LAI-2000每隔一段时间导出数据一次,以txt存放的数据,每个数据有唯一的ID号,后期处理中根据每条记录的ID号来确定数据。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以及后处理数据。原始数据包括Word记录表格和txt数据文件;后处理数据为Excel表格。测量时间:临泽站内样方有2008-06-19、2008-06-25、2008-06-30、2008-07-03、2008-07-09、2008-07-10。五里墩农田样方有2008-06-24、2008-06-29、2008-07-10。
董建, 李静, 厉香蕴, 屈永华, 宋旦霞, 孙青松, 肖月庭, 肖志强, 余莹洁, 周红敏, 姜浩, 李世华, 杨存建
在试验预试验期间(2007年11月11日-16日),根据冰沟流域地形特征,按照平坦地、阴坡、阳坡和半阴坡(包括早上向阳和下午向阳)等不同地形分布共计布设51个花杆,每根花杆高度为两米,记录了每根花杆裸露在地表外的高度。在加强试验期(2008年3月2日至4月6日),在冰沟流域内开展了10次花杆观测,观测积雪覆盖后花杆裸露的高度,通过与裸地的高度计算差值得到花杆处的雪深。花杆观测采用人近距离观测和望远镜辅助观测两种手段,精确到厘米,2008年试验期共计10次观测,详细日期分别为:3月2日,3月4日,3月9日,3月16日,3月19日,3月21日,3月23日,3月29日,4月1日,4月6日。花杆数据可以研究山区积雪空间异质性特征,也为监测冰沟流域内积雪积累与消融过程提供依据。文件包含2个文件,一个是原始数据,一个是经预处理的雪深数据。
白云洁, 郝晓华, 李弘毅
本数据为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测量的BRDF数据集。数据测量从2008年5月30号开始。 测量仪器与原理: 利用ASD(Analytical Sepctral Devices)光谱仪测量了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典型地物的冠层BRDF。测量基本原理为:R =(DN1/DN0)×R0。式中R0和DN0分别为参考反射灰板的定标光谱反射率和测量所得DN值;DN1为测量目标所得DN值。 测量方式: 以主平面和垂直主平面观测为主,对于行播玉米(盈科绿洲玉米地)和小麦(盈科小麦地)还观测了垂直垄和平行垄。以10°为间隔测量-60°~60°之间的方向反射率。自制多角度观测架最大测量高度可达5m,当利用视场为25°的ASD光谱仪观测时,地面范围半径可达1.1米,2m高的玉米观测半径0.67m,基本能够反映地物的行播结构特征。 测量时间: 2008-05-30,2008-06-09,2008-06-14,2008-06-20,2008-06-22,2008-06-26,2008-06-30,2008-07-01与各种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成像光谱仪OMIS-II)和星载传感器同步。 数据处理: BRDF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BRDF数据。处理后的数据以Excel保存,文件中包括角度信息和反射率信息。
陈玲, 任华忠, 王颢星, 阎广建, 张吴明, 辛晓洲, 张阳, 范闻捷, 陶欣
2008年5月30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了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观测。 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观测内容包括地表辐射温度、土壤水分、地物光谱、BRDF、鱼眼相机测量LAI、手工测量LAI。 1.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表层土壤。观测仪器: 环刀(体积50cm^3), 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观测样方和观测次数:荒漠过渡带自东向西第七航线下LY07样方和第八航线下LY08样方(各9次观测)。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存储:Excel。 2.地表辐射温度观测;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寒旱所6#);仪器均经过定标(请参考手持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xls)。观测样方和观测次数: LY07和LY08(每个样方49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3次重复)。预处理数据根据热红外定标数据(标准源为黑体),将各仪器的实测温度与相应黑体温度进行直线拟合,求得拟合方程,再利用上述拟合的方程,对观测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定标处理。数据存储:Excel。 3.BRDF;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 40%参考板;多角度观测架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旧多角度观测架一台、北师大2008年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遥感所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观测地点:五里墩农田样方和荒漠过渡带。样本类型:玉米。存储方式: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后数据,原始数据由二进制文件和记录表构成,二进制文件可由ViewSpecPro软件读取;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4.鱼眼相机测量LAI。观测仪器:佳能EOS40D相机和佳能EF15/28鱼眼镜头以及相机支架。观测地点:五里墩农田样方I区、荒漠过渡带和杨树林。观测对象:玉米;杨树;荒漠灌丛。拍摄方法:大部分照片为从上向下拍摄,较高的作物拍摄时采取从下向上拍摄,特殊情况下,比如光线太强时,采取向下倾斜45度拍摄。具体拍摄情况见当天鱼眼相机测量记录。存储方式:该数据包括拍摄的原始照片,以及用can_eye5.0软件处理以后的结果。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5.手工测量法测量LAI;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D和H子样方。测量方案:使用直尺和三角板。数据文档中所存放的是在实验样方中抽取的4到5株样本所有叶片的长和宽,另有样方调查文档存放每个样方的株数。用LAI-3100测量了部分样本,并与手工测量值进行比较,得到修正参数来修正手工测量值。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抽样测量和记录叶片长和宽,样方作物总株数,样方大小,计算出作物的平均叶片面积,乘上样方内总株数,得出估算的作物总的叶片面积后,除以样方面积。存储方式:此数据为处理后数据,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得到的是观测样方每天的LAI测量平均值。 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
李静, 厉香蕴, 屈永华, 孙青松, 高松, 郝晓华, 潘小多, 钱金波, 宋怡, 汪洋, 朱仕杰, 龚浩, 朱满
2008年5月24日至6月30日期间,在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进行了土壤水分剖面的观测。测量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不同下垫面、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变化,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分析以及土壤水分的热惯量法反演提供数据。样方分布在草地站A、B、C、D、E五个样区,每个样区有4个样点。测量仪器主要为环刀,可以提供土壤剖面5cm、10cm、20cm、40cm处的土壤水分数据。观测时间间隔为1-2周,其中D、E样区由于灌溉,缺失部分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土壤剖面水分Excel、Word数据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余凡, 冯磊, 梁文广, 朱小华, 王维真, 韩旭军, 晋锐, 吴月茹, 钞振华, 王旭峰, 李笑宇, 王静
2008年6月6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开展了成像光谱仪OMIS-II航空飞行试验。地面同步观测变量主要为地表温度。本数据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测量内容为:利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C(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和样方E(大麦地)进行地表温度测量。同步样方包括120m×120m样方和30m×30m加密小样方两种。测量时沿东北方向行进中连续测量。 本数据集包括5个样方的地表温度测量数据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晋锐, 黄春林, 晋锐, 梁继, 王树果, 冯磊, 余凡, 王静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