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北麓黑河流域中下游土壤蒸发(E)逐月模拟数据(2001-2015)是由生态水文耦合模型HEIFLOW模拟得到的。HEIFLOW模型是一个三维分布式生态水文模拟,由一个地表水模型(PRMS)、一个地下水模型(MODFLOW)和几个生态模块组成,能较为完整地描述流域水循环和植被生态过程。生成此数据的建模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关于HEIFLOW模型的技术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Tian et al. (2018) 和Sun et al. (2018).
郑一, 韩峰, 田勇
祁连山北麓黑河流域中下游叶面积指数逐月模拟数据(2001-2015)是由生态水文耦合模型HEIFLOW模拟得到的。HEIFLOW模型是一个三维分布式生态水文模拟,由一个地表水模型(PRMS)、一个地下水模型(MODFLOW)和几个生态模块组成,能较为完整地描述流域水循环和植被生态过程。生成此数据的建模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关于HEIFLOW模型的技术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Tian et al. (2018)和Sun et al. (2018).
郑一, 韩峰, 田勇
祁连山北麓黑河流域中下游土壤可用水量(SW_AWC)逐月模拟数据(2001-2015)是由生态水文耦合模型HEIFLOW模拟得到的。HEIFLOW模型是一个三维分布式生态水文模拟,由一个地表水模型(PRMS)、一个地下水模型(MODFLOW)和几个生态模块组成,能较为完整地描述流域水循环和植被生态过程。生成此数据的建模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关于HEIFLOW模型的技术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Tian et al. (2018)和Sun et al. (2018).
郑一, 韩峰, 田勇
祁连山北麓黑河流域中下游植被蒸腾(T)逐月模拟数据(2001-2015)是由生态水文耦合模型HEIFLOW模拟得到的。HEIFLOW模型是一个三维分布式生态水文模拟,由一个地表水模型(PRMS)、一个地下水模型(MODFLOW)和几个生态模块组成,能较为完整地描述流域水循环和植被生态过程。生成此数据的建模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关于HEIFLOW模型的技术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Tian et al. (2018)和Sun et al. (2018).
郑一, 韩峰, 田勇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大满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E, 38.8555N,海拔1556m。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5m、10m、15m、20m、30m、40m处,共7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西侧约8m处,架高2.5m;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12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12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其中两块(Gs_2、Gs_3)埋设在棵间,一块(Gs_1)埋设在植株下面;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12m处,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上;另有四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和冠层内,冠层上方安装在12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冠层内安装在0.3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高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3m、WS_5m、WS_10m、WS_15m、WS_20m、WS_30m、WS_40m)(单位:米/秒)、风向(WD_3m、WD_5m、WD_10m、WD_15m、WD_20m、WD_30m、WD_40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3m、Ta_5m、Ta_10m、Ta_15m、Ta_20m、Ta_30m、Ta_40m和RH_3m、RH_5m、RH_10m、RH_15m、RH_20m、RH_30m、RH_4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 、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冠层上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和冠层下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D_up、PAR_D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018.9.17-11.7由于采集器的问题,气象梯度部分的数据缺失;由于采集器通道问题,平均土壤温度TCAV数据在11月7日后数据不正确。(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李新,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中游盈科/大满灌区5.5km×5.5km观测矩阵(缩略图中红色框)内10个WATERNET节点的2013年观测数据。10个WATERNET节点均包含4cm和10cm两层Hydro Probe II探头,观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电导率及复介电常数等主要变量;在4m高度架设有SI-111红外温度探头观测下垫面地表红外辐射温度。常规观测的时间频率为10分钟,为保证SI-111与遥感的准确同步,每天的00:00-04:30、08:00-18:00和21:00-24:00进行1分钟加密观测。本数据集可为异质性地表关键水热变量的遥感估算及其遥感真实性检验,生态水文研究,灌溉优化管理等研究提供时空连续的观测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2013年黑河中游WATERNET数据文档20141231.docx”
晋锐, 亢健, 李新, 马明国
机场荒漠红外温度系统架设目的在于为航空TASI、WiDAS和L波段飞行提供地面定标观测数据。 观测地点: 选择张掖机场旁的大面积、均质和平坦的荒漠作为观测点,植被为稀疏低矮的灌丛。该观测点坐标:38°46'41.30"N,100°41'48.10"E。 测量仪器: 观测探头为一个垂直对地的S1-111红外温度探头和一个正南天顶角35度对天观测的SI-111红外温度探头(2012年新购置仪器,其出厂时默认的地表发射率为1,试验期间未进行黑体定标),Campell CR1000数采自动记录,探头架高4米,仪器朝向正南。 测量时间: 仪器从2012年6月10日起开始正常观测,至今进行不间断地24小时观测,5秒钟记录一次数据,输出5秒钟和1分钟2组值。 数据内容: 地表温度(TarT_Sur,未进行地表比辐射率、背景温度的校正),对天空温度(TarT_Atm,未进行天空背景比辐射率校正)。数据最终被存储为1天1个独立文本文件,数据命名方式:数据格式+观测点名称+数据采样时间+日期+时间.dat。详细的数据表头信息见数据内的数据表头说明。
马明国
在EC矩阵4号村庄点边上的屋顶上架设一套地表温度和上行/下行短波观测系统,目的在于为航空TASI、WiDAS和L波段飞行提供地面定标观测数据。 观测地点: 选择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石桥村一社大面积、均质的土房屋顶作为观测点。观测点位于房顶上,相对平坦、且比较均一,周边没有高大树木的遮挡,距EC4号点西南约20米,该观测点坐标:38°52′38.50″N,100°21′27.00″E。 测量仪器: 观测探头为一个垂直对地的S1-111红外温度探头(2012年新购置仪器,其出厂时默认的地表发射率为1,试验期间未进行黑体定标)。2个CMP3型反照率表(一个朝上、一个朝下)组成,探头架高1.0米,Campell CR850数采自动记录。 探头朝向: 仪器支臂长度3m,与房子边缘平行,方位角156°,东偏南66° 测量时间: 仪器从2012年6月23日起开始正常观测,到9月20日拆除,期间进行不间断地24小时观测,5秒钟记录一次数据,输出5秒钟和1分钟2组值。 数据内容: 地表温度观测数据、上行/下行短波辐射数据,可以计算出最终的反照率。其中温度观测数据主要包括:SI-111红外温度探头的传感器自身表体温度(SBT_C)、传感器观测到的地表温度(Target_C,未进行地表比辐射率、背景温度的校正)。数据最终被存储为1天1个独立文本文件,数据命名方式:数据格式+观测点名称+数据采样时间+日期+时间.dat。详细的数据表头信息见数据内的数据表头说明。
马明国
二坝水库红外温度和水面温度观测系统架设目的在于为航空TASI、WiDAS和L波段飞行提供水体表面温度的数据。 观测地点: 选择张掖城东14km,甘州区碱滩镇二坝村旁的二坝水库作为观测点。该观测点坐标:38°54'57.14"N,100°36'57.39"。 测量仪器: 观测内容包括一个垂直对水面的SI-111红外温度探头,一个正南天顶角35度对天观测的SI-111红外温度探头(2012年新购置仪器,其出厂时默认设置的地表发射率为1,试验期间未进行黑体定标)。2个漂浮在水面以下0cm109SS-L温度传感器,数采为Campell CR-1000,自动采集,GPRS无线传输至综汇系统。探头架高3米,离岸距离3.4m。 测量时间: 仪器从2012年5月27日起开始正常观测,至9月27日进行不间断地24小时观测,5秒钟记录一次数据,输出5秒钟和1分钟2组值。 数据内容: 垂直水体表面温度(TarT_Sur,未进行地表比辐射率、背景温度的校正)、对天空温度(TarT_Atm,未进行天空背景比辐射率的校正),水面0cm直接测量温度(WaterT_1,WaterT_2)。数据最终被存储为1天1个独立文本文件,数据命名方式:数据格式+观测点名称+数据采样时间+日期+时间.dat。详细的数据表头信息见数据内的数据表头说明。
马明国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25个WATERNET传感器网络节点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观测数据。4cm和20cm土壤水分/温度是每个节点的基本观测;部分节点还包括10cm土壤水分/温度、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雪深和降水观测等观测。观测频率为5分钟。该数据集可为流域水文模拟、数据同化及遥感验证提供地面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2015年黑河上游八宝河WATERNET数据文档20160501.docx”
晋锐, 亢健, 李新, 马明国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中游盈科/大满灌区5.5km×5.5km观测矩阵(缩略图中红色框)内9个WATERNET节点的2015年观测数据。9个节点均包含4cm和10cm两层Hydro probe II探头,观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电导率及复介电常数等主要变量;在4m高度架设有SI-111红外温度探头观测下垫面地表辐射红外温度。观测时间频率为5分钟。本数据集可为异质性地表关键水热变量的遥感估算及其遥感真实性检验,生态水文研究,灌溉优化管理等研究提供时空连续的观测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2015年黑河中游WATERNET数据文档201610501.docx”
晋锐, 亢健, 李新, 马明国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40个WATERNET传感器网络节点自2013年6月底至今的观测数据。4cm、10cm和20cm土壤水分是每个节点的基本观测;19个节点包含土壤水分和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11个节点包含土壤水分、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雪深和降水观测。观测频率为5分钟。该数据集可为流域水文模拟、数据同化及遥感验证提供地面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WATERNETNET数据文档20141206.docx”
晋锐, 亢健, 李新, 马明国
该数据集包含了大野口关滩森林站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南部的大野口关滩。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15′E,38°32′N,海拔高度为2835m。观测场处在黑河上游大野口子流域关滩阴坡的森林内,林内主要是高约15-20m的云杉,地面覆盖有厚约10cm的苔藓,植被生长情况良好。 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雨雪量计、雪深、光合作用有效辐射、两层辐射四分量(1.68m和19.75m)、树干液流、地表温度、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土壤水分(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 数据观测时段为2007年10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马明国, 王维真, 谭俊磊, 黄广辉, 张智慧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中游盈科/大满灌区5.5km×5.5km观测矩阵内50个WATERNET节点的2012年5-12月连续观测数据(10个节点观测到12月份,其余观测到9月份)。50个节点均包含4cm和10cm两层Hydro probe II探头,观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电导率及复介电常数等主要变量;其中29个节点在4m高度架设有SI-111红外温度探头观测下垫面地表辐射红外温度,另外1个节点在4m高度处架设SI-111红外温度探头配合大满超级站观测大气红外辐射温度。常规观测的时间频率为10分钟,为保证SI-111与遥感的准确同步,每天的00:00-04:30、08:00-18:00和21:00-24:00进行1分钟加密观测。本数据集可为异质性地表关键水热变量的遥感估算及其遥感真实性检验,生态水文研究,灌溉优化管理等研究提供时空连续的观测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WATERNETNET数据文档20130225.docx”
亢健, 王作成, 董存辉, 李新, 马明国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中游盈科/大满灌区5.5km×5.5km观测矩阵(缩略图中红色框)内9个WATERNET节点的2014年观测数据。9个节点均包含4cm和10cm两层Hydro probe II探头,观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电导率及复介电常数等主要变量;在4m高度架设有SI-111红外温度探头观测下垫面地表辐射红外温度。观测时间频率为5分钟。本数据集可为异质性地表关键水热变量的遥感估算及其遥感真实性检验,生态水文研究,灌溉优化管理等研究提供时空连续的观测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2014年黑河中游WATERNET数据文档20141231.docx”
晋锐, 亢健, 李新, 马明国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40个WATERNET传感器网络节点自2014年1月至今的观测数据。4cm、10cm和20cm土壤水分是每个节点的基本观测;19个节点包含土壤水分和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11个节点包含土壤水分、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雪深和降水观测。观测频率为5分钟。该数据集可为流域水文模拟、数据同化及遥感验证提供地面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WATERNETNET数据文档20141206.docx”
晋锐, 亢健, 李新, 马明国
2007年10月17日夜间,在峨堡样方1和峨堡样方2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23:04BJT。峨堡样方1和峨堡样方2均为3Grid×3Grid,每个Grid为30m×30m正方形,共计25个采样点(包含中心点和角点)。与卫星过境同步在每个采样点,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电导率、土壤温度及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地表辐射温度;并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同时还对植被参数进行了相关测量,主要包括植被高度、覆盖度、植被含水量。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及正向模型提供地面数据集。
钞振华, 车涛, 秦春, 吴月茹
2007年10月17日夜间,在阿柔样方2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23:04BJT。阿柔样方2为3Grid×3Grid,每个Grid为30m×30m,共计25个采样点(包含中心点和角点)。 与卫星过境同步,在阿柔样方2,采用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获取土壤体积含水量;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获得土壤体积含水量、电导率、土壤温度及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同时还对植被一些参数进行了相关调查,主要包括植被高度、覆盖度、植被含水量。地表粗糙度信息请参见“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地表粗糙度数据集 ”元数据。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白云洁, 郝晓华, 晋锐, 李弘毅, 李新, 李哲
2007年10月17日夜间,在扁都口样方1和扁都口样方2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23:04BJT。扁都口样方1和扁都口样方2均为3Grid×3Grid,每个Grid为30m×30m正方形,共计25个采样点(包含中心点和角点)。 与卫星过境同步,在扁都口样方1和扁都口样方2,采用Hydra probe水分仪测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cm^3/cm^3)、土壤盐分(s/m)及土壤电导率(s/m);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同时还对植被一些参数进行了相关调查,主要包括植被高度、覆盖度、植被含水量。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及正向模型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白云洁, 曹永攀, 李新, 王维真, 王旭峰
2008年6月22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MODIS同步样方(2km×2km)开展了MODIS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分别测量了8个MODIS样方中的同步样带的冠层温度和地表温度。本数据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测量内容为: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MODIS样方中的同步样带1(H01-H08)、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MODIS样方中的同步样带2(H09-H16)、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MODIS样方中的同步样带3(H17-H24)、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MODIS样方中的同步样带4(H25-H32)、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MODIS样方中的同步样带5(H33-H40)、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MODIS样方中的同步样带6(H41-H48)、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MODIS样方中的同步样带7(H49-H56)及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MODIS样方中的同步样带8(H57-H64)沿东西向进行了往返两遍测量,各测量点间距离为125m。其中1、3、5、7样带数据为6月22日所测量,而2、4、6、8样带数据为6月23日所测量。 在各测量点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冠顶温度、半高温度以及地表热辐射温度。 本数据集包括2个样带测量的冠层温度和地表温度数据Excel表格,每个表格中包括4个样带测量数据。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钞振华, 年雁云, 王旭峰, 梁文广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