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湿地观测点始海拔 3435 米,位于四川省若尔盖县花湖湿地(102°49′09″E, 33°55′09″N),下垫面为典型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植被、水体和泥炭层发育良好。本数据集为2017-2019年若尔盖湿地观测点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使用Kipp&Zonen CNR4、Vaisala HMP155A、PTB110等仪器观测获得,时间分辨率为半小时,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向下短波辐射、向下长波辐射。
孟宪红, 李照国
玛曲草地观测点始建于 2005 年,海拔 3434 米,位于距离玛曲县城以南约 18公里的河曲马场(102°08′45″E,33°51′50″N),下垫面为典型的发育良好的高寒草原,属于季节性冻土区。本数据集为2017-2020年黄河源区玛曲草地观测站点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使用Kipp&Zonen CNR4、Vaisala HMP155A、PTB110等仪器观测获得,时间分辨率为半小时,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向下短波辐射、向下长波辐射、降水。
孟宪红, 李照国
鄂陵湖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泊,与邻近的扎陵湖一起构成了黄河源头的“姊妹湖”,并入选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2017-2020年黄河源区鄂陵湖草地观测点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使用Kipp&Zonen CNR4、Vaisala HMP155A、PTB110等仪器观测获得,时间分辨率为半小时,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气温、相对湿度(2020年为比湿)、气压、向下短波辐射、向下长波辐射、降水。
孟宪红, 李照国
该数据包含黄河源区地温数据,以黄河源区38 个多年冻土钻孔及其实测地温数据为基础构建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分布的主体模型,并对阳坡地形多年冻土地温值进行单独调整,建立阳坡地形条件下的微调模型,对黄河源区地温进行模拟分析。参与模型构建的多年冻土钻孔实测地温值与年均地温值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得到的模型用于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年均地温空间分布格局的模拟具有较大的可行性。该数据可用于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分布、多年冻土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盛煜, 李静
黄河源多年冻土分布数据是基于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年均地温模型而建立的,以年平均地温0℃作为划分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的标准和界限。与目前可利用的黄河源区冻土分布图有青藏高原冻土图(1:300万)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调查项目完成的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图(1:100万)相比,该数据集基于黄河源区实测数据,与实测数据有更高的吻合性,冻土分布图的模拟精度也最高。该数据集可用于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分布研究的验证,也可用于冻土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盛煜, 李静
该数据包含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层的地下冰分布数据。数据基于黄河源区地貌及其成因类型,冻土地温分布、结合岩性组成、含水率等 105 个钻孔的野外实测数据,估算了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层 3. 0~10. 0 m 深度范围内地下冰储量,该数据结果中黄河源区每立方米土体平均含冰量和赵林等计算青藏高原冻土地下冰储量估计值( 已将折算的未冻水含量计入) 接近。该数据对于冻土预报、评价多年冻土区景观稳定性以及因环境变化引起的地形、植被和水文的区域性变化评价也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盛煜, 王生廷
本数据集为黄河源区与祁连山黑河流域多时空尺度水量平衡要素数据集,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量平衡分析提供依据和参考。数据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模拟结果,然后利用ArcGIS和Excel软件分析和统计而成。水量平衡要素包括降水、降雪、蒸散发、地下水、土壤水和产流等,时间尺度包括年尺度和月尺度,而空间尺度包括流域尺度、河段尺度、子流域尺度、海拔带尺度和植被类型尺度。本数据目前已经应用于流域水资源评价,人工增雨效益评估和人工增雨作业指导。
邹松兵
数据包含了黄河源区黄河干流和4条支流的径流成分资料。在2014-2016,春季,夏季和冬季,通过测试黄河源区几种冻土区河流水样的氡同位素和氚同位素含量,根据河道水流的质量守恒模型和同位素平衡模型,对河道流量进行径流成分解析,初步划分了地下水补给和地下冰融水在河川径流中的占比。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质量较好,相对误差在20%以内,通过了与以往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该数据可为未来水文模型的参数率定及水文径流过程的模拟提供帮助。
万程炜
本数据集为针对黑河上游和黄河源区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的应用而构建的相关数据库,主要为土壤和植被,以及DEM。土壤和植被涉及的参数较多,包括常规的土壤物理参数和化学参数,植被参数以及生物量参数,参数值的确定方式包括采样测定、文献和其他相关数据库,以及通过相关软件进行计算。由于SWAT模型的土壤和植被数据库涉及的参数较为全面,因此本数据集除了用于SWAT模型外,其中大部分参数也可作为其他生态水文模型驱动数据的参考。
邹松兵
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 个园区,总面积为12.31 万平方公里,介于东经89°50'57"—99°14'57",北纬32°22'36"—36°47'53",占三江源国土面积的31.16%。 本数据集是基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中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区位图进行数字化而产生。数据包含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和澜沧江园区的边界。 数据格式为Shapefile格式。推荐使用arcmap打开数据。
王旭峰
分别于2014年4月和2016年5月在黄河源区(黄河沿以上)采集的21个湖泊(7个非热融湖塘,14个热融湖塘),在加拿大维多利亚Inno Tech Alberta实验室通过Delta V Advantage Dual Inlet/HDevice system 测试氢氧同位素丰度,同位素丰度表达为δ(‰)形式(相对于维也纳平均海水丰度) 测试误差:δ18O: 0.1‰,δD: 1‰ ,数据还包括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中 Landsat 2017影像数据提取得到的湖泊面积和湖泊流域面积。 通过的长期气象资料数据(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基于水量平衡及同位素质量守恒模型(模型参数也包括在数据集中)对湖泊水文信息,包括蒸发/入流比例(E/I)和湖泊流域产水量(WY)进行估算。
万程炜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8月黄河源区(扎陵湖北面)人工采集的土地覆盖及植被类型地面验证点数据集。数据采集中,以用地类型相对较为均一、完整的斑块作为主要采集对象,在区分其他用地类型及植被类型时相对较易识别和辨识,在地物验证中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每个样地首先利用差分GPS仪记录经度(度分秒)、纬度(度分秒)、海拔(0.1米)、采集时间等位置信息,然后以人工目视识别的办法记录主要用地类型和性质、特征、建群种等属性信息,以便回实验室验证和核对。最后,对每个样地拍摄不少于1张的景观照片。在本次采集中,90%以上的样点采集了2张及以上实景照片,以便于在土地利用分类及植被类型提取中进行验证和核查。最后,通过与Google地图的位置核对,数据经过了两轮检验和核查,保证了验证点属性的绝对正确性。
王旭峰
本数据集为青藏高原黄河源区2015年逐像素年内最大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图,该区域的面积约为4.4万平方公里。此数据是基于2015年MODIS(空间分辨率250米) 和Landsat-8 OLI(空间分辨率30米)植被生长季(5月初-9月末)的时间序列影像,并利用最大值合成方法、像元二分模型和时间插值等方式获得。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图的空间分辨率为30米,采用WGS 1984 UTM 投影,数据格式为grid格式。
王广军
本数据集为扎陵湖-鄂陵湖附近黄河源区沼泽空间分布图,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数据集由Landsat 8 影像通过专家决策树分类,并经人工目视解译修正获得。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30 m,采用WGS 1984 UTM 投影坐标系,数据格式为grid格式。影像区分为5种地类,地类1为“水体”,地类2为“高盖度植被”,地类3为“裸地”,地类4为“低盖度植被”,地类5为“沼泽”,其中低盖度植被及高盖度植被通过植被覆盖度进行区分,阈值选取0.1至0.4为低盖度植被,0.4至1为高盖度植被。
王广军
该数据集包含了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三个源区的每个流域的边界、总边界及其流域内部各个县的边界。 观测项目有: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三个源区的每个流域的边界、总边界及其流域内部各个县的边界。
魏彦强, 三江源国家公园星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及数据平台建设和开发应用
该数据集包含了从1992到2015年的逐年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三个源区的土地覆盖数据集。共包括了22种基于UN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System的土地覆盖类型。集成了NOAA AVHRR, SPOT, ENVISAT, PROBA-V等植被分类产品。在中国区,(1)首先结合我国1:10万植被分类(2007)进行了质量订正和控制;(2)我国植被分类中侧重与气候区的结合,在订正CCI-LC时与我国气候区划相结合,与我国气候区划类型对应的植被类型相结合,全面订正了数据标签。
魏彦强
该数据集包含了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三个源区的最大值合成法生产的NPP产品数据。MOD13Q1、MOD17A2以及MOD17A2H遥感产品数据来自于NASA网站(http://modis.gsfc.nasa.gov/)。MOD13Q1产品的分辨率为250 m, 16 d合成产品。MOD17A2和MOD17A2H产品数据都是8 d合成产品, MOD17A2的分辨率为 1000 m, MOD17A2H的分辨率为500 m。最终合成的MODIS NPP产品的分辨率为1km。 下载的MOD13Q1、MOD17A2、MOD17A2H遥感数据产品, 格式为HDF, 该数据已经过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去云等处理。1)MRT投影转换。将下载的数据产品进行格式和投影转换, 将HDF格式转换为TIFF格式, 将投影转换为UTM投影, 输出250 m分辨率的NDVI、250 m分辨率的EVI、1000 m和500 m两种分辨率的净光合PSNnet。2)MVC最大值合成。将与地面实测数据同期的NDVI、EVI、PSNnet采用最大值合成, 得到与实测数据对应的值。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可以有效减少云、大气、太阳高度角等的影响。3)基于NASA-CASA模型生成NPP年值。
Kamel Didan*, Armando Barreto Munoz, Ramon Solano, Alfredo Huete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