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工作,以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和综合研究,编制的系列图件之“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地质图”。图件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基于177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系统厘定了区域地层及构造-地层系统,划分出9个地层及构造-地层大区、36个地层及构造-地层区及63个地层及构造-地层分区,建立了青藏高原及邻区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序列。表达了大量地质演化过程及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记录,集中展示了地质调查与研究的新发现、新进展和新认识。数据采用等角割圆锥投影,第一标准纬度28°,第二标准纬度37°,中央经线89°,投影原点纬度为北纬26°。 本数据是使用高分辨率扫描仪,将纸质图件《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地质图》进行扫描而得,并将分副地图进行了拼接,在扫描过程中最大可能的保持地图图面的平整等以减小误差。图件版权归出版社所有。本数据可以服务于从事青藏高原地质地貌等相关研究的人员,可以为青藏高原区域资源勘查、地质科学研究、重大工程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等方面服务。
地质出版社
从2006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工作,在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和综合研究,编制了系列图件之“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大地构造图”。图件由《地质出版社》出版,按照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3个大相、18个基本相和36个亚相)对地质体进行大地构造环境解析,以36个大地构造亚相作为基本编图单元,编制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图。数据采用等角割圆锥投影,第一标准纬度28°,第二标准纬度37°,中央经线89°, 投影原点纬度为北纬26°。 本数据是使用高分辨率扫描仪,将纸质图件《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大地构造图》进行扫描而得,并将分副地图进行了拼接,在扫描过程中最大可能的保持地图图面的平整等以减小误差。图件版权归出版社所有。本数据可以服务于从事青藏高原地质地貌等相关研究的人员,可以为青藏高原区域资源勘查、地质科学研究、重大工程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等方面服务。
地质出版社
从2006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工作,以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和综合研究,编制了系列图件之“青藏高原及邻区1:300万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图”。 图件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面表达青藏高原第四纪地层发育、新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地貌特征等基本地质信息,客观反映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高原隆升以来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地貌演变的耦合协调过程。数据采用等角割圆锥投影,第一标准纬度28°,第二标准纬度37°,中央经线89°, 投影原点纬度为北纬26°。 本数据是使用高分辨率扫描仪,将纸质图件《青藏高原及邻区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图》进行扫描而成,在扫描过程中最大可能的保持地图图面的平整等以减小误差。图件版权归出版社所有。本数据可以服务于从事青藏高原地质地貌等相关研究的人员,对揭示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和隆升以来的地貌、新构造运动、地层、岩浆活动和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从2006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工作,以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和综合研究,编制了系列图件之“青藏高原及邻区1:300万重力系列图”。图件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在全面收集区域1:20万、1:50万、1:100万重力调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编制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重力系列图,包括:布格重力异常水平导数模量图、布格重力异常图、均衡重力异常图、莫霍面等深度图、区域重力推断成果图和剩余重力异常图。编图比例尺为1:150万,成图比例尺为1:300万。数据采用等角割圆锥投影,第一标准纬度28°,第二标准纬度37°,中央经线89°。 本数据是使用高分辨率扫描仪,将纸质图件《青藏高原及邻区1:300万重力系列图》进行扫描而得,并将分副地图进行了拼接,在扫描过程中最大可能的保持地图图面的平整等以减小误差。图件版权归出版社所有。本数据可以服务于从事青藏高原地质地貌等相关研究的人员,为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矿产勘查评价等提供重力基础信息。
地质出版社
从2006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工作,在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和综合研究,编制了系列图件之“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变质地质图”。图件由《地质出版社》出版,依据青藏高原区域构造及变质特征的时空格架,按照变质(地)区、变质(地)带、变质亚带和甚低-低-高绿片岩相、低-高角闪岩相、蓝片岩相、高-超高压榴辉岩相、麻利岩相等进行变质环境解析,编制青藏高原及邻区变质地图,厘定出16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数据采用等角圆锥投影,第一标准纬度28°,第二标准纬度37°,中央经线89°,投影原点纬度为北纬26°。 本数据是使用高分辨率扫描仪,将纸质图件《青藏高原及邻区变质地质图》进行扫描而得,并将分副地图进行了拼接,在扫描过程中最大可能的保持地图图面的平整等以减小误差。图件版权归出版社所有。本数据可以服务于从事青藏高原地质地貌等相关研究的人员,可以为青藏高原区域资源勘查、地质科学研究、重大工程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等方面服务。
地质出版社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