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包括西藏纳木错湖水不同深度处的日平均水温数据,是实地监测获取的湖水温度变化情况;该数据利用水质多参数仪及温度探头放置于水中而连续获取,温度记录的分辨率是10分钟和2小时,并基于原始测量数据计算了日平均水温;所用仪器和方法均非常成熟,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该数据已用于纳木错湖水热力学分层研究、湖气热量平衡研究等物理湖泊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并用来校正基于遥感数据的湖水温度数据及不同的湖泊模型研究。可用于物理湖泊学、水文学、湖气相互作用、遥感数据同化验证及湖泊模型研究。
王君波
数据包括纳木错和慕士塔格大气气溶胶数据集:TSP及锂、钠等元素成分月均值;纳木错和慕士塔格大气降水化学数据集:可溶性钠、钾、镁、钙等离子月均值;纳木错流域扎当冰川雪冰化学成分数据集:不同月份采集的雪坑可溶性钠、钾、镁、钙等离子浓度。数据用于对纳木错和慕士塔格地区的大气气溶胶元素含量、降水化学以及冰川雪冰化学记录进行定位观测。 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仪ICS2500和ICS2000分别测定样品中可溶性阴阳离子浓度。 数据采集处理过程: 1.选择在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纳木错流域和慕士塔格峰地区架自动雨量筒采集降水样品。降水样品由SYC-2型降雨采样器采集,该采样器由采集器、感雨器和压盖驱动组成,样品采集器设有降雨采集桶和降尘采集桶,通过感雨器感知天气状况,当降雨开始时降雨采集桶打开,压盖压在降尘采集桶上,采集降雨样品时仪器自动记录降雨日期及降雨起止时间。降雨停止时,压盖自动翻转到降雨采集桶,完成一次降雨记录。降水结束后收集的样品置入20mL高密度聚乙烯洁净塑料瓶内并在-20℃的冰箱中冷藏。样品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处于冷冻状态,直至实验分析前从冰箱内取出在室温(20℃)下融化。降水样品采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的离子色谱分析仪ICS2500和ICS2000分别测定降水中可溶性阴阳离子。 2.架设于纳木错站的大气气溶胶采样仪距离地面高度为4m,安装有一台真空泵,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联合供电,空气流量由自动流量计记录,瞬时流量约合为16.7L/min。空气流量按纳木错地区的气象参数转化为标准体积。采用直径为47mm、孔径为0.4μm的Teflon滤膜,样品间隔天数为7天,每个样品的采样总流量约为120-150m³。采样后每个样品单独放置于一次性滤膜盒中并于冰箱中低温保存。采样前后将滤膜放置在恒温(20±5℃)恒湿(40±2%)环境中48小时,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AUW220D,Shimadu)称重,前后重量之差即为滤膜上气溶胶样品的重量。采集到的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18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在室内外的操作过程中都采取严格措施防止可能的污染。 3.采用预先清洗的塑料小铲子从雪坑的下部向上每隔5cm(有的雪坑是每隔10cm)采集一个样品。样品在室温下溶化后置入20mL高密度聚乙烯洁净塑料瓶内并置于-20℃的冰箱中冷藏。样品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处于冷冻状态,直至实验分析前从冰箱内取出在室温下融化。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仪ICS2500和ICS2000分别测定样品中可溶性阴阳离子浓度。人工采集冰川雪冰化学样品过程中均需穿戴洁净服、一次性口罩和塑料手套以防止产生污染。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月均值连续序列。符合中国和世界降水、气溶胶、雪冰记录常规监测研究精度,满足与相关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研究。
康世昌
该数据是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童伯良 等,1983)的数字化,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是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童伯良、李数德、卜觉英、邱国庆等编制的,其目的在于反映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层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与主要自然环境因素的生成关系总貌。 编制该图的基础资料包括有:青藏公路沿线1:200000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和图件(青海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中国科学院冰川冰土研究所自1960年以来在青藏公路沿线的西大滩、昆仑山垭口盆地、清水河、风火山、沱沱河、桑马盆地、布曲河、土门格拉、两道河等九个地点的冻土研究成果;格尔木—拉萨输油管线的钻探资料以及工作区的航测地形资料。以1:200000万地形图当工作底图,编绘成多年冻土图,再缩编成1:600000的成图,以保证图的精确性。为了弥补沿线更大范围内资料的不足,把公路沿线九个冻土研究点上探明的冻土特征规律应用于地质地理条件类同的地段,同时利用航片补充编图区的冻融地质作用和冻土特征。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包括青藏公路沿线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1:720万)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其中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中又包含多年冻土类型、岩性、冻土现象、贯通融区类型、冻土工程分类、地质构造断裂等信息。本数据仅对多年冻土信息进行了数字化,其空间范围北起青藏公路的大西滩,南至桑雄,长达近800公里,宽约40-50公里。 本数据集包括:矢量化的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扫描图,其中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的属性信息如下: A-1;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C;残留多年冻土层、隔年层 A-2;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0.5°C;0-25m A-3;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5~-1.5°C;25-60m A-4;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1.5~-3.5°C;60-120m A-5;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3.5°C;>120m B-1;Island permafrost ground;岛状多年冻土;季节冻土(Seasonal Frozen Ground); B-2;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C;残留多年冻土层、隔年层 B-3;Island permafrost extent;岛状多年冻土区;0~-0.5°C;0-25m B-4;Island permafrost extent;岛状多年冻土区;-0.5~-1.5°C;25-60m B-5;Island permafrost extent;岛状多年冻土区;-1.5~-3.5°C;60-120m
童伯良, 李树德, 卜觉英, 邱国庆
本次冰川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es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Cold and Arid Region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AREERI) 的联合支持。 1、冰湖编目采用landsat(TM,ETM),Aster遥感数据,反映的喜马拉雅地区2004年面积大于0.01km2的冰湖现状。 2、冰湖编目覆盖:喜马拉雅山地区Pumqu(Arun), Rongxer (Tama Koshi), Poiqu(Bhote-Sun Koshi), Jilongcangbu (Trishuli), Zangbuqin(Budhigandaki), Majiacangbu (Humla Karnali)等流域。 3、冰湖编目内容包括:冰湖编目、冰湖类型、冰湖朝向、冰湖宽度、冰湖面积、冰湖深度、冰湖长度等属性。 4、数据投影信息: Projection::Transverse_Mercator False_Easting:500000.000000 False_Northing:0.000000 Central_Meridian:87.000000 Scale_Factor:0.999600 Latitude_Of_Origin:0.000000 Linear Unit:Meter(1.000000)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GCS_WGS_1984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9) Prime Meridian: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D_WGS_1984 Spheroid:WGS_1984 Semimajor Axis:6378137.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6356752.314245179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298.257223563000030000 详细数据说明请参考文档及报告。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