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包含川藏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内所有子流域单元的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一百年一遇最大24h降水值,根据《中国地面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中原始数据,对评估区域内逐年最大24h降水序列进行频率计算得到。数据根据1979-2018各栅格点逐时降雨过程累加得到逐年最大24h降水序列,拟合评估区域的降水频率曲线,求得十年一遇最大24h降水值,并使用GIS统计到子流域评估单元。可用于川藏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天气气候监测、气候变化研究、模式检验及水文预报等领域的研究。
王中根
本数据集整理和收集了川藏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实测和调查最大24H降雨量点数据。含有流域KID、station、省份、X坐标、Y坐标、rain、date等字段数据。共计43条记录。数据来源于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2006版)。将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2006版)实测和调查最大24H降雨量点数据在川藏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的点人工数字化。原始数据精度是1°×1°网格数据,适用于全国范围设计暴雨综合研究。
王中根
本数据集整理和收集了川藏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实测和调查最大24H降雨量点数据。含有流域KID、station、省份、X坐标、Y坐标、rain、date等字段数据。共计43条记录。数据来源:《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2006版)。加工方法:将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2006版)实测和调查最大24H降雨量点数据在川藏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的点人工数字化。数据集内还包含了川藏铁路沿线评估区域内所有子流域单元的十年、二十年、百年一遇最大24h降水值(1950s-2010s),根据评估区域内逐年最大24h降水序列进行频率计算得到。加工过程中,规定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同时由专人负责质量审查。经多人复查审核,其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边精度、现势性均符合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质量优良可靠。
王中根
基于中国地面逐日气象要素数据集、全国地理基础数据、自然环境基础数据集,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密度分析、RclimDex、非平稳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NSPEI)和双线性内插法等多种指标计算方法计算了横断山区的极端降水、极端气温、干旱强度、干旱频率等多种指标。该数据集包括横断山区的孕灾环境基础数据集、极端降水指标基础数据集、极端气温指标基础数据集、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基础数据集。该数据集可为区域内极端高温、降水和干旱风险评估提供基本的指标体系。我们得出横断山区内90%以上站点的极端气温暖指数显著上升,极端气温冷指数显著下降。南北气温差异显著,以青藏高原为界,北部气温日较差大,平均在13.83℃,南部气温日较差小,平均为11.38℃,南部平均的冰冻日数在1d左右。随着重现期的增加,持续干燥期(CDD)大于110d的区域逐渐由西部扩大到金沙江下游流域;在不同重现期下,持续降雨期(CWD)和年降水总量(PRCPTOT)的高值区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边缘;北部的日最大降水量(RX1day)在不同重现期下变化不显著,在60mm以下;最低气温极小值(TNn)和最高气温极大值(TXx)在空间分布上北低南高,40℃以上的高温普遍发生在南部的干旱河谷。
孙鹏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