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是研究青藏高原古环境和动物演化历史的一个关键区域。为了适应上新世时期柴达木盆地环境的干旱化,化石裂腹鱼类伍氏献文鱼(Hsianwenia wui)演化出了异常粗大的骨骼。然而,人们对于这种骨骼增粗现象(pachyostosis)的性质仍知之甚少。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特征及其生理学机制,对伍氏献文鱼进行了详尽的形态解剖学工作,并识别出了一些新的信息:脑腔前部分叉的嗅束通道、韦伯氏器上发达的第3髓上骨、第5尾前椎支持众多尾鳍短鳍条以及第2尾前椎上一个附加的髓弓(棘)。此外,发现献文鱼骨骼的增粗存在差异性:该现象仅见于内骨骼,外骨骼(膜质骨)一般未见增粗;在成组增粗的内骨骼(如肌间骨:上髓弓小骨和上肋小骨)中,腹侧骨骼较背侧增粗更为明显。伍氏献文鱼匙骨后缘有一个显著而独特的位于胸鳍上方的“肩突”(humeral process), 对比现生鲤科鱼类咀嚼活动中相关肌肉和骨骼的联动关系,认为这个“肩突”的出现与伍氏献文鱼咽颌骨骼(第五角鳃骨)增粗以及研磨坚硬的食物有关。 数据来源为拍摄或绘制。数据包括原始图片,清晰度高。可用于进一步引用及科学传播等工作。
吴飞翔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是青藏高原内部最具代表性的沉积盆地之一,盆地内发育红色的第三系砂岩、侏罗系煤层和白垩系砾岩,其沉积地层厚度较大,所记录的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信息对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演化历史意义重大。对柴达木盆地野外地层的勘察,不仅有利于中生代陆地系统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的重建,为日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也有利于青藏地区煤、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对于青藏地区科学考察大有裨益,同时也有望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做出贡献。本次考察对柴达木盆地内多个剖面进行了实地勘探采样,详细记录了剖面地层情况,并提供了野外照片,所有数据均来自野外实测。
王博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