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包括6个数据文件,分别是:(1)高寒草甸海拔梯度土壤温度和水分数据_西藏当雄(2019-2020),该数据是2019-2020年西藏当雄高寒草甸海拔4400m,4500m,4650m,4800m,4950m,5100m不同土壤深度(5cm和20cm)的温度和含水量的逐小时观测数据。(2)色季拉山林线气象环境数据_西藏林芝(2019),该数据是2019年西藏林芝色季拉山林线(包括阴坡林外、阴坡林内、阳坡林外、阳坡林内)的逐小时气象环境(包括风速、距离地表1m气温、距离地表1m相对湿度、距离地表3m气温、距离地表3m相对湿度、大气压、总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660nm红光辐射、730nm红外辐射、地表温度、大气长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地下5cm\20cm\60cm热通量、地下5cm\20cm\60cm土壤温度和湿度、雨量、雪厚)逐小时观测数据,其中由于高原地区设备电力故障,导致部分观测数据缺失,已在数据中说明。(3)主要气象站点的植被NDVI_青藏高原(2020),包括青藏高原25个气象站点附近的植被NDVI调查数据和计算平均值。(4)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集_川藏铁路沿线(2019),包括川藏铁路沿线35个调查点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包括调查时间、地点、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主要植被类型和优势物种。(5)叶面积指数调查数据_川藏铁路沿线(2019),包括川藏铁路沿线主要植被类型的叶面积指数调查数据和计算平均值,使用Sunscan冠层分析仪和LAI-2200测量。(6)土壤温湿度调查数据_川藏铁路沿线(2019),包括川藏铁路沿线34个调查点:地点、经纬度、海拔、土壤表面温度、土壤30cm处湿度,数据记录为每个调查点3次重复测量。该数据集可用于青藏高原植被环境变化规律分析研究。
周广胜, 吕晓敏, 罗天祥, 杜军, 王玉辉, 周怀林
该数据集包含了3类数据,分别是:(1)2020年青藏高原热熔塌陷区土壤理化指标和碳氮、植物碳氮和微生物碳氮数据。这些数据为评估青藏高原碳氮循环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数据主要是通过2020年在青海刚察考察时实地观测获得。获得的植物和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后进行初步分类、去除杂质,再放入6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量土壤和植物中的碳氮组分。共获得了4个典型样点的40个样方。该数据可用于揭示土壤和植物碳氮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理解碳氮组分在土壤-植物-微生物体系中的分配情况。 (2)2019年青藏高原草原水平样带土壤营养成分的数据。该数据主要是通过2019年的样带考察时实地打土钻获得。样方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初步分类、去根、筛去杂碎石头等杂质。将土壤样品自然风干,然后混合均匀平均分成两份(每份100g左右),一份用2mm土壤筛过筛获得过筛样,另一份使用球磨仪进行土样研磨获得研磨样。包含的内容要素有:壤全C、N、P、K、Fe、Mn 、Cu、Zn、Ca、Na 和全Mg的含量;土壤速效P、K、Fe、Mn、Cu、Zn、Ca、Na 和Mg的含量。土壤全C、全N的测定:对研磨样进行包样,然后采用CHNOS元素分析仪(Vario EL III,GmbH, Hanau, Germany)测定全C、全N的含量。土壤全量元素测定:使用压片机对研磨样进行压片,然后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 PANalytical Axios mAX, Almelo, The Netherlands)测定样品的全P、K、Fe、Mn 、Cu、Zn、Ca、Na 和全Mg的含量。土壤速效态元素测定:对过筛样进行浸提处理,提取滤液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AP 6300, 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 Waltham, MA, USA)测定速效P、K、Fe、Mn、Cu、Zn、Ca、Na 和Mg的含量。共获得了13个样带样点。39个样方,每个样方获得三个土壤层次(即0~10,10~20,20~30cm的土壤层次)。因此,每个样方的每个土壤营养元素共有117个数据(C、N、P、Mn、Zn等);该该数据是此此科考获得的直接获得的实地土壤样品,风干过筛研磨后通过相关分析仪(上述)按相应测试规范测定,质量可靠,可供分析不同区域土壤碳氮含量或密度的分布规律、评估土壤养分状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等,特别是可供降水变化驱动的碳氮循环研究及其建模使用,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3)2019年青藏高原草原水平样带植被生产力数据。该数据主要是通过2019年的样带考察时实地观测获得。获得样方植物样品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初步分类、去除碎石等杂质,再放入6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根据其样方生物量换算为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要素--植被生产力(NPP)。共获得了13个样带样点,39个样方的观测数据。数据的内容要素包含地上、地上生物量及NPP。单位为克每平方米;该数据是此此科考获得的实地观测资料,质量可靠,可供分析不同区域植被生产力的分布规律、植被覆盖、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评估等,特别是供降水变化驱动的碳循环研究及其建模使用,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许振柱, 杨元合, 张峰
本数据集包括拉萨农田试验站观测的春青稞试验样地的生物量和光合作用数据以及当雄草地试验站观测的气象数据。时间范围为2006-2009年。 生物量观测方法:每个样方取样面积25cm*25cm;光合作用数据观测:仪器为LiCor-6400。 生物量数据是人工根据记录本录入;光合数据是仪器自动记录;气象数据日值中的平均风速、主风向、气温、大气压和相对湿度用半小时数据进行日平均所得,降水量和总辐射数据是观测系统自动记录数据。 生物量数据的观测过程中,严格按照农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力的估算;光合数据观测过程中,仪器的操作、观测对象的选择等严格按照专业要求进行,可以用在植物叶片光合参数模拟和生产力估算中。 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观测数据,包含:1)地上生物量;2)CO2响应光合数据;3)光响应光合数据;4)当雄监测点气象数据日值。 数据采集地点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经度:91°20’,纬度:29°41’,海拔:3688m;当雄高寒草甸碳通量观测站,经度:91°05′,纬度:30°25′,海拔:4333m。
张宪洲
本数据集包括当雄沼泽草甸碳通量站观测的碳通量数据和土壤水分数据。时间范围为2009-2010年,碳通量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为4小时,记录凌晨00:00到20:00的数据;土壤水分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为1天。 数据均采用涡度相关观测仪器自动记录,并进行了人工检查。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数据观测过程中,仪器的操作、观测对象的选择等严格按照专业要求进行。 数据采集地点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当雄湿地碳通量观测站,经度,91°07’;纬度,30°50’;海拔:4333m。 数据集可以用在植物叶片光合参数模拟和生产力估算中,用于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水碳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石培礼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