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包括50个连续及流动GPS台站记录的2015年Mw7.8尼泊尔地震震后5年累积三维形变量。数据来自已发表文章:Zhang, J., Zhao, B., Wang, D., Yu, J., and Tan, K. (2021), Dynamic modeling of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following the 2015 Mw 7.8 Gorkha earthquake, Nepal, J. Asian Earth Sci., 215,104781, doi: 10.1016/j.jseaes.2021.104781. 震后形变数据处理过程如下:首先处理原始观测数据得到ITRF参考系下的时间序列;然后矫正和尼泊尔地震无关的其他影响,例如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板块效应等;再次,通过对数函数拟合震后时间序列曲线;最后,通过拟合曲线计算任意时间段震后形变量。震后5年累积形变高达近13.8厘米。水平方向精度不低于0.6厘米,垂直方向不低于2.0厘米。
胡岩
岩相分析是探讨沉积物的源区、背景和沉积盆地性质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喜马拉雅山南坡尼泊尔多个晚白垩世以来地层的系统考察,最终选取能够相对比的Tulsipur剖面和Butwal剖面开展详细的岩性和岩相分析工作。该套地层包括由下至上的Taltang Fm., Amile Fm., Bhainskati Fm. 和Dumri Fm.,地层连续。从岩性上,包含了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等陆源碎屑岩和石灰岩、硅质岩等化学岩以及煤层、碳质层、氧化壳等特殊岩性,上述剖面的沉积构造多样,颜色丰富,是开展岩相演化分析的良好材料。按照岩相和岩相组合特征,可揭示尼泊尔地区晚白垩世的沉积环境演化经历了海相、河流相、湖沼相、三角洲相等演化过程。
孟庆泉
喜马拉雅山南麓在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影响下其沉积特征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海-陆相沉积记录了大陆碰撞最前缘的构造变形和环境演化。为了更好地了解喜马拉雅山南缘的变形机制与约束陆陆碰撞的年龄,我们选取了尼泊尔西部晚白垩世至中始新世地层的出露良好的天然剖面并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学研究。目前,已对Butwal剖面315米厚的样品开展了高精度的古地磁学测试,初步获得了交变磁场退磁(AFD)的磁偏角和磁倾角数据。
张伟林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