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产品提供了项目组发展的陆面模式VIC-CAS数值模拟的1971-2017年北极两条大河(北美大陆:Mackenzie,欧亚大陆:Lena)的水循环关键变量数据集,包括:降水量、蒸散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冰川径流、雪水当量和三层土壤湿度等7个变量。该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0.1degree,时间分辨率为月。该数据集可用于长期气候变化下北极大河流域水量平衡变化分析,也可用于遥感数据产品及其他模型模拟结果的对比和验证。
赵求东, 王宁练, 吴玉伟
采用WRF模式制备的青藏高原近地表大气驱动和地表状态数据集,时间范围:2000-2010,空间范围:25-40 ºN,75-105 ºE,时间分辨率:逐时,空间分辨率:10 km,格点数为150*300。 总计有33个变量,其中包含的近地表大气变量11个: 地面上2m高度的温度、 地面上2m高度的比湿、地面气压、地面上10m风场的纬向分量、地面上10m风场的经向分量、固体降水比例、累积的积云对流降水、累积的格点降水、地表处的向下短波辐射通量、地表处的向下长波辐射通量、累计的潜在蒸发。 包含的地表状态变量有19个:各层土壤温度、各层土壤湿度、 各层土壤液态水含量、雪相态改变的热通量、土壤底部温度、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被比例、地面热通量、雪水当量、实际雪厚、雪密度、冠层中的水、地表温度、反照率、背景反照率、更低边界处的土壤温度、地表面处向上的热量通量(感热通量)、地表面处向上的水量通量(感热通量)。 其他变量3个:经度、纬度和行星边界层高度。
潘小多
该套数据是新发展的陆面生态水文模式CLM_LTF的模拟结果。该模式在NCAR发展的陆面过程模式CLM4.5之上,耦合了地下水侧向流动模块,并且考虑了人类灌溉作用。 模式运行时间是1981-2013年,空间分辨率为30弧秒(0.0083度),时间步长为1800秒,模拟范围为黑河流域。1981-2012年大气强迫使用的是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多圈层数据同化与模拟中心开发的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2013年大气强迫使用的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制作的高分辨率的风压湿温降水辐射数据集。地表覆盖数据为MICLCover黑河流域1公里土地覆盖格网数据集,灌溉数据见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黑河流域1981-2013年30弧秒分辨率月尺度地表水及地下水灌溉量数据集”。模式输出为月平均数据。 文件说明如下: 地下水埋深数据:Heihe_ZWT.nc 2cm土壤湿度数据:Heihe_H2OSOI_2CM.nc 100cm 土壤湿度数据:Heihe_H2OSOI_100CM.nc 蒸散发数据:Heihe_evaptanspiration.nc 数据为netcdf格式。有3个维度,依次为month, lat, lon. 其中month为月份,数值为0-395,代表1981-2013年逐个月份,lat为网格纬度信息,lon为网格经度信息。 数据储存在data变量中,地下水埋深数据单位为m, 土壤湿度数据单位为m^3/m^3, 蒸散发数据单位为mm/month
谢正辉
该数据为2011-2012年的水位数据,用水位记录仪观测。2011年从7月14日至9月9日观测,每五分钟记录一次;2012从6月4日至7月10日观测,每十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内容为孔内部温度和大气压,数据为日尺度数据。数据需用HOBO软件打开。
赵传燕, 马文瑛
“黑河地区地一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是在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段一个70km×90km范围实验区内进行的以水份和热量交换为中心的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实验,也是目前国际上野外连续观测时间最长的一次陆面过程实验,取得了欧亚大陆腹地典型干旱地区黑河流域沙漠、戈壁、绿洲等不同下垫面上的太阳辐射、大气边界层气象资料和绿洲生物气象资料,并收集了该地区常规气象和水文资料,为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理论研究奠定了观测实验基础。 黑河实验数据库(HDB)(陶泽宏和左洪超,1994a)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编了黑河实验野外观测资料。在该数据库中,所有观测资料按观测性质和目的分为三类: 第一类:正常观测期(FOP)资料。它包括:(1)5个微气象站和5个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2)4个井站观测地下水位资料;(3)吹沙、沙尘分布及臭氧观测资料;(4)3个高空气象站、3个地面气象站和4个水文站和一些雨量站及井下水位站常规观测资料。 第二类:加强观测期(IOP)资料。它包括:各个加强期(PlOP,IOP-1,lOP-2,IOP-3,IOP-4)中湍流、系留气球、声雷达(Sodar)、激光雷达(Lidar),土壤含水量及成份的观测资料。 第三类:特殊观测期资料,它包括:生物气象观测(BOP),干旱地区降水机制观测(IOP-R),湍流对比观测(IOP-C)和远离绿洲的沙漠补充观测资料(IOP-DA)以及沙样实验的观测资料。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HEIFE数据库使用手册(陶泽宏 等,1994b)。
李新, 冉有华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