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0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的K&Ka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的地面同步观测,为积雪微波辐射特性及参数反演,尤其是干湿雪的判别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雪特性分析仪观测,参数包括有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该测量在样地BG-A进行。 2)积雪参数观测,包括雪深观测、飞机过境时同步的雪表面温度观测、分层的雪深温度观测、雪粒径观测、雪密度观测。该观测分别在5个样地BG-A、BG-B、BG-F、BG-H、BG-I进行。其中BG-A测量10个点,BG-B测量6个点,BG-F测量12个点,BG-H测量21个点,BG-I测量20个点。具体测量方法和使用的仪器如下:在每一个测量点挖积雪剖面,自上而下每10cm均匀分层,如果最后剩下的深度超过10cm而不足15cm则以一层划分。分别测量每层的厚度、雪粒径、密度、温度。每层厚度有塑料直尺量出;雪粒径有手持显微镜人工读数;每一层随机测量三次;密度由每层的环刀采取雪样计算得到;温度由针式温度计测量得到,每一层积雪温度由同时测量的两个针式温度计的平均值决定。并且同时在I样地和H样地于飞机过境时同步测量雪表面温度。 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白艳芬, 白云洁, 盖春梅, 顾娟, 郝晓华, 李弘毅, 李哲, 梁继, 马明国, 舒乐乐, 王建华, 王旭峰, 吴月茹, 徐瑱, 朱仕杰, 历华, 常存, 马忠国, 姜腾龙, 肖鹏峰, 刘艳, 张璞, 车涛
EO-1 ( Earth Observing Mission) 是美国NASA面向21世纪为接替Landsat7而研制的新型地球观测卫星,于2000年11月21日发射升空。EO-1卫星轨道与Landsat7基本相同,为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为705km,倾角98.7°,比Landsat7差1min过赤道。EO-1上搭载了3种传感器,即高级陆地成像仪ALI(Advanced Land Imager)、大气校正仪AC (Atmosp heric Corrector)和高光谱成像光谱仪(Hyperion),Hyperion传感器是第一台星载高光谱图谱测量仪,该高光谱数据共有242个波段,光谱范围为400~2500nm,光谱分辨率达到10nm,地面分辨率为30m。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EO-1 Hyperion数据6景。覆盖范围和获取时间分别为:张掖市区加密观测区+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4景,时间为2007-09-10、2008-05-12、2008-05-20、2008-07-15;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2景,时间分别为2008-03-17,2008-03-22。 产品级别为L1级,未经过几何校正。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EO-1 Hyperion遥感数据集由王建研究员和北师大通过购买获得。 (备注:“+”代表同时覆盖)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2008年3月17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的EO-1 Hyperion和Landsat TM卫星地面同步积雪参数观测,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积雪参数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积雪参数观测,观测变量包括:雪深(尺子)、分层雪深温度(针式温度计)、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以及卫星过境时同步的雪表面和雪土界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该观测在样方BG-A、BG-E、BG-F、BG-H进行。 2)雪特性分析仪观测,观测变量包括有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该观测在样地BG-A、BG-E和BG-H进行,此外还在冰沟寒区水文气象观测站进行了连续25小时的定点观测。 3)积雪光谱观测(由新疆气象局ASD光谱仪测量),观测点位置见GPS记录文件。 4)积雪反照率观测(总辐射表)。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白艳芬, 白云洁, 盖春梅, 郝晓华, 梁继, 舒乐乐, 王旭峰, 徐瑱, 朱仕杰, 马明国, 常存, 窦燕, 马忠国, 姜腾龙, 肖鹏峰, 刘艳, 张璞
2008年3月10日至2008年3月30日,在冰沟流域不同试验区开展的正式试验观测基本数据集。雪特性分析仪主要观测积雪参数,目的是配合积雪其他控制实验和航空卫星遥感同步试验的积雪属性观测并获取遥感反演验证的积雪参数数据。雪特性观测仪观测内容包括: 1)直接观测物理量:共振频率、衰减度和3分贝带宽 2)间接观测物理量:积雪密度、积雪复介电常数(包括实部和虚部)、积雪体积含水量、积雪重量含水量。雪分析仪数据包括13个文件夹,主要是配合试验期同步实验的雪参数调查,关于每个文件夹除雪特性分析仪数据以外,还包括一个数据说明,每个数据说明包含了样地及观测背景以供用户使用。
郝晓华, 梁继, 李哲
2008年3月19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试验区开展的MODIS地面同步积雪参数观测,可以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雪温度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积雪参数观测,观测时间为卫星过境时时刻北京时间(BJT)2008年3月19日(12:40-13:00)。该观测在BG-B样地展开,分为4个观测小组,每组测量16个点,共计64个观测点。观测变量包括:雪深(尺子测量,每个点随机观测5个雪深数据);雪表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随机多次观测);分层雪深温度(针式温度计测量,按照10cm分层观测,每个测量点重复观测2次);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测量,按照10cm分层观测,每个测量点重复观测3次)。 2)雪特性分析仪观测,观测变量包括有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该测量在BG-A样地展开,一个自动观测点,配合光谱仪观测。 3)积雪光谱观测(ASD光谱仪),观测点位置见GPS记录文件。 4)积雪反照率观测(便携式反照率表测量),在BG-A样地进行。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白艳芬, 白云洁, 盖春梅, 郝晓华, 梁继, 马明国, 舒乐乐, 王旭峰, 徐瑱, 朱仕杰, 窦燕, 刘艳, 张璞
2007年12月5日至2007年12月16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雪特性分析仪(Snowfork)观测预试验获取的基本数据集。雪特性分析仪主要用来观测积雪参数,预试验目的之一是检验仪器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其二是获取航空卫星遥感同步试验反演验证和其他控制试验所需的积雪参数数据。 雪特性分析仪观测内容包括: 1)直接观测物理量:共振频率、衰减度和3分贝带宽 2)间接观测物理量:积雪密度、积雪复介电常数(包括实部和虚部)、积雪体积含水量、积雪重量含水量。 预试验期包括5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包含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并有相应的数据说明),分别是12月5日的雪特性分析仪观测数据,12月6日及7日BG-A MODIS同步观测数据,12月10日BG-B、BG-C、BG-D、BG-E数据集,12月14日及16日配合微波辐射计在BG-D的观测数据。
郝晓华, 梁继
2007年12月10日与12月11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的针对MODIS地面同步积雪参数观测和针对Terra MISR的地表温度同步观测,目的是为遥感反演验证提供数据集。在BG-A样地进行。 观测内容包括: 1)积雪参数观测,观测变量包括雪表面和雪土界面同步温度、地表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雪分层温度(针式温度计测量)、雪深(尺子)和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测量) 2)雪密度观测见预试验期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雪密度观测数据集 3)雪特性分析仪同步观测数据见预试验期冰沟流域雪特性分析仪(SnowFork)观测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在预处理数据中包含2个文件,一个是MODIS和MISR积雪参数观测,另一个是MISR同步温度记录。
李新, 王建, 马明国, 王维真, 车涛, 郝晓华, 李弘毅, 梁继, 白云洁, 王旭峰, 吴月茹, 汪洋, 罗立辉, 张璞, 刘艳
2008年3月22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的高光谱卫星EO-1 Hyperion地面同步观测,为积雪遥感参数反演提供了基本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1)雪表面比辐射率观测(便携式比辐射率测定仪测量),测量位置为冰沟寒区水文气象观测站旁。2)雪特性分析仪观测,参数包括有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该测量在BG-A样区进行,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BJT)2008年3月2日11:20-13:53。3)积雪参数观测,该观测分别在BG-A、BG-B、BG-C、BG-D、BG-E、BG-F6个样地进行。测量变量包括卫星分层雪深温度(针式温度计测量),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测量),雪密度(铝盒方式测量),卫星过境时同步的雪表面和雪土界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4)除了卫星同步外,当天还开展了高光谱航空遥感试验,由于高光谱仪器出现问题,没有完成整个航带的飞行。因此只有部分小组在飞机过境时刻测量了地表红外温度(BG-D、BG-E、BG-B、BG-F)。 5)新雪反照率观测(利用便携式反照率表),测量位置在样方A2外的东侧。6)积雪光谱观测(便携式光谱仪:新疆气象局和南京大学提供),有GPS数据记录文件。 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白艳芬, 白云洁, 曹永攀, 盖春梅, 顾娟, 韩旭军, 郝晓华, 黄春林, 梁继, 舒乐乐, 王旭峰, 吴立宗, 徐瑱, 朱仕杰, 马明国, 方莉, 历华, 常存, 窦燕, 马忠国, 姜腾龙, 肖鹏峰, 刘艳, 张璞, 马宏伟, 孙继成
2008年3月24日和3月25日在冰沟流域大冬树山垭口进行的两次积雪地基微波(6.925H/V,18.7H/V,36.5H/V)辐射观测,可以为机载-星载微波遥感的积雪参数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观测地点位于10°左右的缓坡上。雪为陈雪,有明显的积雪层和冰层交替现象。3月24日进行了长时间的连续观测,时间范围是北京时间(BJT)2008年3月24日11:42至17:28。3月25日只进行了多角度短时观测(同一山坡不同位置处)。辐射计波束的高度角(水平为0度)设定为-20°至-55°,5°步长。 观测内容包括:1)亮温数据(微波辐射计测量)。两种格式:一种是由车载微波辐射计(TMMR)自带软件打开,后缀为.BRT;另外一种是文本文件(ASCII格式),文件中按列依次为:年、月、日、时、分、秒、6.925GHz(h)、6.925GHz(v)、10.65GHz(h)、10.65GHz(v) 、18.7GHz(h)、18.7GHz(v)、36.5GHz(h)、36.5GHz(v)、高度角、方位角。由于6.925GHz和10.65GHz 的故障问题没有参加试验,故数据中该四列的值均为0。2)积雪参数观测,观测变量包括雪剖面温度(针式温度计和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湿度、密度;介电常数等(雪特性分析仪)。 该数据集包括5个子文件夹,分别为:亮温数据、积雪剖面含水量数据、雪粒径数据(3月25日)、积雪剖面密度、雪层温度。
常胜, 彭丹青, 张勇攀, 张志玉, 赵少杰, 郑越, 张志玉
PROBA(Project for On-Board Autonomy)小卫星是欧空局于2001年发射的一颗最小的对地观测卫星,CHRIS(Compact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是搭载在PROBA平台上最主要的成像光谱分光计,具有五个成像模式,以其卓越的光谱空间分辨率及多角度的优势为不同的研究目的分别对陆地、海洋及内陆水体进行成像。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获取高光谱和多角度数据的星载传感器,空间分辨率高,光谱范围宽,在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能收集到丰富的信息。黑河流域目前共有PROBA CHRIS数据23景。 覆盖范围和获取时间分别为:阿柔加密观测区4景,时间分别为2008-11-18,2008-12-05,2009-03-29,2009-05-22;扁都口加密观测区1景,时间为2009-07-13;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7景,时间分别为2008-11-19,2008-11-26,2008-12-06,2009-01-10,2009-03-04,2009-03-30,2009-03-31;大野口流域加密观测区2景,时间分别为2008-10-23,2009-06-08;临泽地区1景,时间为2008-06-23;民乐1景,时间为2008-10-22;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7景,时间分别为2008-04-30,2008-05-09,2008-06-04,2008-07-01,2008-07-19,2009-05-31,2009-08-10。 产品级别为L1级,未经过几何校正。除阿柔加密观测区2009-03-29和2009-05-24的影像只有4个角度以外,其余每景影像均有5个角度的不同影像。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PROBA CHRIS遥感数据集通过“龙计划”项目(项目编号:5322)获取(详细信息参见数据使用声明)。
李新
本数据集为K&Ka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于2008年03月30日获取,地点在冰沟飞行区。 其中K波段频率为18.7GHz,天顶角观测,无极化信息;Ka波段频率为36.0GHz,扫描成像,扫描范围±12°,垂直极化观测。飞机12:43(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5:44降落。13:20开始对冰沟摄区进行观测,因气流太大,飞行稳定性无法保证,故只飞行了11条航线,14:50撤出测区。在观测期间,飞行高度5000m左右,飞行速度220-250km/hr左右。 原始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和GPS数据。其中微波辐射计K波段属非成像观测,由文本文件记录瞬时观测获得的数码值。Ka波段属成像观测,与L和K波段数据不同,Ka波段原始记录为十六进制文本文件,在数据处理时需要首先将十六进制的文件转换为十进制,进而获得24度的扫描范围内均匀采集的112个数据(每两个数据点的角度差为24/112=0.214度)。GPS数据记录飞行时的经纬度以及飞机姿态参数等。使用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时需要根据定标系数将记录的数码值转换为亮温值(定标系数文件与原始观测数据归档在一起)。同时,通过微波辐射计和GPS各自的时钟记录,可以将微波观测与GPS记录联系起来,给微波观测匹配地理坐标信息,Ka波段数据处理时还需要考虑角度扫描效应,对扫描周期内的112个数据分别赋予地理坐标信息。由于微波辐射计观测分辨率较粗,数据处理中一般忽略飞机的航偏、翻滚以及俯仰效应。根据使用目标及飞行相对航高(H),在定标和坐标匹配后,还可以将观测信息栅格化,K波段的分辨率(x)与观测足迹(footprint)可以认为一致,参考分辨率为:x=0.24H;Ka波段分辨率为39m。经过以上各步处理后,可以获得用户能够直接使用的产品。
王树果, 王旭峰, 车涛, 赵凯, 金吉南, 肖青, 刘强
本数据集为K&Ka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于2008年03月29日获取,地点在冰沟飞行区。 其中K波段频率为18.7GHz,天顶角观测,无极化信息;Ka波段频率为36.0GHz,扫描成像,扫描范围±12°,垂直极化观测。飞机8:49(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2:54降落。9:25-12:08按照预定设计飞行了18条航线,飞行高度5000m左右,飞行速度220-250km/hr左右。 原始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和GPS数据。其中微波辐射计K波段属非成像观测,由文本文件记录瞬时观测获得的数码值。Ka波段属成像观测,与L和K波段数据不同,Ka波段原始记录为十六进制文本文件,在数据处理时需要首先将十六进制的文件转换为十进制,进而获得24度的扫描范围内均匀采集的112个数据(每两个数据点的角度差为24/112=0.214度)。GPS数据记录飞行时的经纬度以及飞机姿态参数等。使用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时需要根据定标系数将记录的数码值转换为亮温值(定标系数文件与原始观测数据归档在一起)。同时,通过微波辐射计和GPS各自的时钟记录,可以将微波观测与GPS记录联系起来,给微波观测匹配地理坐标信息,Ka波段数据处理时还需要考虑角度扫描效应,对扫描周期内的112个数据分别赋予地理坐标信息。由于微波辐射计观测分辨率较粗,数据处理中一般忽略飞机的航偏、翻滚以及俯仰效应。根据使用目标及飞行相对航高(H),在定标和坐标匹配后,还可以将观测信息栅格化,K波段的分辨率(x)与观测足迹(footprint)可以认为一致,参考分辨率为:x=0.24H;Ka波段分辨率为39m。经过以上各步处理后,可以获得用户能够直接使用的产品。
王树果, 王旭峰, 车涛, 赵凯, 金吉南, 肖青, 刘强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