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包含每日(2021.6.15-2021.7.24)科考灾害点和工作照,对每天所记录的灾害点在地图上进行标识,转化为KMZ格式,在GIS上分析科考区域灾害点的分布。灾害点分布发现,在东线沿途及科考县域内灾害点多分布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及崩塌、山洪等类型灾害且分布较为密集,沿线公路及人口相对较多,存在较高综合风险。在西线则相对较多分布风沙、山地侵蚀点以及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科考队伍军队以上灾害典型照片影像、灾害点、路线及日志内容做出记录。以上资料是研究科考的直观资料,对科考研究的关键输入数据以及检验资料,同时对客观判识科考区域灾害类型、分布和防灾减灾措施具有基础性意义。
张正涛
本数据包含:喜马拉雅山区30m山洪综合风险数据、30m山洪危险性数据、30m山洪承灾体数据、30m山洪易损性分布数据。数据基于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得到研究区内山洪灾害综合风险指标分布、各行政村山洪危险性指标分布、山洪承灾体指标分布、山洪易损性指标分布,形成喜马拉雅山区山洪灾害综合风险分布数据。本数据有助于对山洪灾害的空间变化特点和分布规律的分析,山洪灾害风险的分区划分对于防汛应急部门的防汛管理和防汛部署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王中根
本数据集包含喜马拉雅山区1:100万历史山洪灾害数据、喜马拉雅山区1:100万山洪防治区分布数据、喜马拉雅山区1:100万山洪分区分布数据、喜马拉雅山区1:100万重点防治区分布数据。各项数据均基于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得到研究区内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灾害类型、成因、经度、纬度、数量、分布及因灾遇难人数信息,以及研究区内山洪分区分布、防治区范围分布和重点防治区分布数据,形成喜马拉雅山区历史山洪灾害分布数据集。
王中根
为全面贯彻《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中针对“政府预算资金资助形成的科学数据应当按照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的原则,由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科学数据资源目录,有关目录和数据应及时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面向社会和相关部门开放共享,畅通科学数据军民共享渠道”的精神,依据相关汇交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现面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建立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九项目组。
杨雅萍
日志、影像是野外科考特有的、重要的一手资料,也是科学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规范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的考察日志、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入库汇交,确保考察日志、影像资料入库的可操作性、条理性、规范性,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考察日志、影像资料收集整理的程序、方法,包括工作准备、野外调查、资料整理等要求,以期能更好的为考察数据资料入库服务。 本规范适用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组织的野外考察调查的日志、影像资料的整理入库,其他野外科考形成的相关资料也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杨雅萍
川藏铁路沿线洪水风险评估数据,包括自然指标、危险性、脆弱性和风险评估数据。数据来源:从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网站获取;根据USGS下载的DEM计算获取。加工方法:五年一遇最大24h降水通过根据评估区域内逐年最大24h降水序列进行频率计算获得;河网指数根据评估区域内海河版六级水网裁剪并处理获得;危险性将五年一遇最大24h降水和河网指数赋值计算获取;脆弱性将人口密度、交通造价、GDP总量数据赋权计算获得;风险数据根据危险性和脆弱性赋权计算获得。制定数字加工操作规范。加工过程中,规定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同时由专人负责质量审查。经多人复查审核,其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边精度、现势性均符合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质量优良可靠。
王中根
1)将广域而复杂的地理空间区域,甚至一个完整的流域自动划分为可重复、地貌学上具有一致性的地形单元,这项工作仍然停留在理论概念阶段,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巨大的挑战。地形单元是地形地貌的进一步细分,能够保证斜坡单元内部地貌特征具有最大均一性和不同单元之间的最大异质性,适用于地貌或水文建模、遥感图像中的滑坡检测、滑坡敏感性分析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2)斜坡单元是重要的地形单元类型,斜坡单元定义为分水线和汇水线围成的区域,而实际上分水线和汇水线围成的区域往往为多个斜坡甚至一个小流域。理论上,每个斜坡单元需要确保内部最大均质性和不同单元之间的最大异质性,斜坡单元是一块与邻近区域具有明显不同地形特征的区域,这些地形特征差异可以依据汇水或排水分界线、坡度和坡向等特征,例如山脊线、山谷线、台地边界、谷底边界等地貌分界线。依据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可以手动绘制规模和质量适宜的斜坡单元,但是手动绘制的方法既费时又容易出错,划分的斜坡单元质量依赖于专家的主观经验,适用于小范围区域,不具有广域、普遍应用价值。我们针对该领域在实际操作中的空白,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建模软件系统,实现斜坡单元的最佳划分。3)基于汇流分析和坡向分割的斜坡单元自动划分系统V1.0,基于Python编程语言编写,作为GRASS GIS内插模块进行运行和计算,在给定数字高程数据和一组预先定义的参数实现斜坡单元的自动划分。4)基于 Python编程语言,代码具有灵活可变性,适用于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科学人员进行大范围的自定义和个性化定制。此外,该软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斜坡单元划分结果,反映区域主要地貌特征,为精细化滑坡灾害评价和预报提供基于的评价单元。可服务于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极端诱发事件(地震或降雨等)下的灾害应急,以及对滑坡监测设备的遴选和预警网络的合理有效布置和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滑坡发育严重的地区都可以推广应用。
杨仲康
1)在山区,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背景条件,在降雨、融雪、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外界因子触发下,极易发生滑坡,导致生命财产损失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了满足工程场地建设的安全性、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和灾害减缓的迫切性需求,需要展开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当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得到多个不同评价结果时,如何有效的将这些结果进行组合以得到最优的预测是当前仍未很难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在确定某个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的最优策略和最佳方法的操作执行方面仍然十分欠缺。2)利用传统经典的多元分类技术,通过对模型结果评估和误差量化,将最优评价模型进行组合,快速实现区域滑坡敏感性高质量评价。源代码基于R语言软件平台编写,用户需要单独准备一个本地文件夹,用来读取和储存软件运行结果,用户需要记住文件夹储存路径并在软件源代码中进行相应的设置。3)源代码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模式来展示模型运行结果,以文本和图形格式的标准格式分析结果输出和需要空间数据并以标准地理格式展示的地理空间模式,4)适用于所有对滑坡风险评价工作感兴趣的人群。该软件能够为大专院校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高效使用,也可以被国土环境规划、管理领域的政府人员和公益组织方便快捷、正确可靠的获取滑坡敏感性分级结果。可服务于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极端诱发事件(地震或降雨等)下的灾害应急,以及对滑坡监测设备的遴选和预警网络的合理有效布置和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滑坡发育严重的地区都可以推广应用
杨仲康
滑坡排水防渗是青藏高原滑坡源区治理常用技术。现有的虹吸排水技术应用到高海拔地区效率低下,通过改进,提出了变管径高扬程虹吸排水技术,解决高海拔低气压地区滑坡深部排水问题。开展12组变管径虹吸排水试验来验证理论流速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虹吸流速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理论计算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不同的变管径方案使得虹吸流速提升15%-116%,可见变管径可显著增强虹吸管的排水能力,尤其是对于高扬程虹吸管。
郑俊
滑坡排水防渗是青藏高原滑坡源区治理常用技术。对现有的虹吸排水流速公式计算进行了改进,通过试验验证修正的流速公式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1)现有的虹吸计算公式仅适用于低扬程虹吸排水流速计算,对于高扬程虹吸排水流速计算误差较大,相对误差最大超过90%;(2)修正后的虹吸计算公式适用于各种扬程的虹吸排水系统,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理论计算的相对一般误差在20%以内;(3)因此,推荐使用提出的虹吸排水流速计算的修正公式。
郑俊
滑坡排水防渗是青藏高原滑坡源区治理常用技术。对现有的虹吸排水流速公式计算进行了改进,通过试验验证修正的流速公式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1)现有的虹吸计算公式仅适用于低扬程虹吸排水流速计算,对于高扬程虹吸排水流速计算误差较大,相对误差最大超过90%;(2)修正后的虹吸计算公式适用于各种扬程的虹吸排水系统,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理论计算的相对一般误差在20%以内;(3)因此,推荐使用提出的虹吸排水流速计算的修正公式。
郑俊
1)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再加上内动力扰动、构造隆升强烈,致使青藏高原地区山地灾害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给地处山地地区的农村聚落带来极大威胁,村落灾害脆弱性和综合风险防范能力逐步成为乡村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议题。2)本数据来自2021年6月-9月期间在林芝市朗县朗镇拖麦村、巴宜区林芝镇帮纳村、波密县古乡雪瓦卡村、墨脱县背崩乡背崩村、察隅县竹瓦根镇学尼村、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然乌村、八宿县白玛镇珠巴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且被访人员主要以熟悉家庭情况的成年人为主。3)问卷设计以科学性、适用性、可行性、典型性、具体性为原则,面向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周边村落个体设计了《青藏高原居民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及社会脆弱性调查问卷》。为了确保调查问卷设计内容的信度和效度,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了预调查,进一步修改完善调查问卷存在问题。在问卷调查正式开始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的讲解和调查技能培训。4)调查共完成问卷231份,分别为拖麦村35份、帮纳村24份、雪瓦卡村21份、背崩村38份、学尼村16份、然乌村72份和珠巴村25份,问卷有效率为98.6%。
周强, 陈睿山, 刘峰贵, 李万志, 李生梅, 陈琼, 高海辛
滑坡排水防渗是青藏高原滑坡源区治理常用技术。现有的虹吸排水技术应用到高海拔地区效率低下,通过改进,提出了变管径高扬程虹吸排水技术,解决高海拔低气压地区滑坡深部排水问题。开展12组变管径虹吸排水试验来验证理论流速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虹吸流速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理论计算的相对误差误差在5%以内;不同的变管径方案使得虹吸流速提升15%-116%,可见变管径可显著增强虹吸管的排水能力,尤其是对于高扬程虹吸管。
郑俊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为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滑坡灾害数据;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本数据集系北京工业大学戴福初利用谷歌地球独立解译完成;采用遥感解译-现场验证-再解译-再验证等方法,经过7次系统解译最终形成本数据文件,累计对超过5000处滑坡开展了现场验证,具有较高的精度;4)本数据对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交通工程建设、地质灾害评价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戴福初
本数据采用由滑坡崩塌灾害致灾因子、滑坡崩塌易发性模型,暴露人口和人口伤亡率四大模块共同构成的喜马拉雅山周边及亚洲水塔区多灾种人口综合风险评估模型。致灾因子模块包括DEM、坡度、降雨、气温、积雪覆盖度、GDP、植被覆盖度因素。滑坡灾害崩塌易发性模型是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滑坡崩塌灾害易发概率值。人口暴露度模块是利用滑坡崩塌灾害易发性值与人口数据叠乘。人口伤亡率模块是基于滑坡崩塌灾害历史伤亡人口与同时期滑坡崩塌灾害暴露人口的比值得到。最后,代入2020年人口数据,计算滑坡崩塌灾害易发性不同等级下的暴露人口,并与历史时期滑坡崩塌灾害人口伤亡率相乘,评估2020年喜马拉雅山周边及亚洲水塔区多灾种人口综合风险。
王瑛
数据内容:细料坝溃决流量变化数据 数据来源:本次试验数据来自于水科院溃决模型试验。 采集地点和方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采集、监测各项数据。 数据质量描述:本次试验目的为模拟坝体透水管涌溃坝,对溃决全过程进行监测,分析溃决发生及发展过程。本次试验的溃坝模式为坝体透水管涌溃坝,初始管涌位置位于坝体左侧中部位置,发生管涌时模型库内蓄水高度为4.6m,水面距坝顶0.4m。可将溃坝过程分为7个阶段。
谢定松
数据内容:不同干密度土料的渗透及渗透稳定试验数据,确定渗透性及破坏水力比降(渗透稳定性)。 数据来源:通过管涌型土料在不同干密度下的渗透与渗透稳定试验,数据内容包括渗流量、水头、时间。 采集地点和方式:中国水科院渗流试验室。根据级配及制样厚度试验干密度,进行渗透稳定试验。 采集时间:2020.8.1-2020.8.20 数据质量描述:本次试验数据均来自于各个测压管、渗压计、秒表、量筒,各仪器每年均送检。
谢定松
数据内容:不同细颗粒量土料的渗透及渗透稳定试验数据,确定渗透性及破坏水力比降(渗透稳定性)。 数据来源:通过管涌型土料在不同级配下的渗透与渗透稳定试验获取数据,数据内容包括渗流量、水头、时间。 采集地点和方式:中国水科院渗流试验室。根据级配及试验干密度,进行不同细颗粒量土料的渗透稳定试验。 采集时间:2020.8.1-2020.8.20 数据质量描述:本次试验数据均来自于各个测压管、渗压计、秒表、量筒,各仪器每年均送检。
谢定松
数据内容:竹巴笼大桥桥梁损毁计算数据 数据来源:基于建立的洪水演进模型进行计算。 采集方式: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检索以及数值模型模拟综合进行分析。 数据质量描述:通过构建二维溃坝洪水演进计算模型对“11.0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溃坝后的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并以金沙江下游的竹巴笼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抗力和山洪破坏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对桥梁的损毁过程进行探究,阐明了洪水演进过程中竹巴笼大桥的损毁过程,并得到了估算桥梁致灾水位的计算公式。
张新华
数据内容:基于洪水演进模型的白格下游岸坡冲刷计算数据 数据来源:以白格堰塞坝下游225公里的河道范围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建的洪水演进模型进行计算。 采集方式:走访调查金沙江竹巴笼段左岸的受灾情况。为与实际考察成果对比分析,故截取金沙江竹巴笼老桥至国道G318线竹巴笼大桥约2km河段,对其洪水淹没及河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 数据质量描述:以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坝址下游0-225km长河道为研究区域,采用分段演算方法模拟了溃坝洪水的演进过程,通过不同河段水文站的实测水文数据,率定了相应河段的糙率系数,并得到了各河段的洪水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截取金沙江竹巴笼老桥至国道G318线竹巴笼大桥约2km河段,对其洪水淹没及河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以巴楚河汇口至竹巴笼河段的受损公路及房屋淘刷侵蚀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验证。
张新华
数据内容:以白格为例、基于溃决机理建立的堰塞坝漫顶溃坝数值模型计算数据 数据来源:基于Visual Studio Code平台构建的数值模型。 采集方式:基于白格堰塞坝基本参数,通过建立的模型进行计算。 数据质量描述:首先基于前人已提出的溃坝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再依据实际的白格溃决过程,将白格溃坝数值模型需要的输入参数代入进行计算,得到白格堰塞坝的溃决模拟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过程对比分析以进行验证。
张新华
数据内容:不同坡度条件下坝体溃决过程中的基本参数数据 数据来源:通过文献检索,分类合并汇编整理。 数据质量描述:基于蒋先刚关于不同底床坡度坝体溃决的物理模型试验,对坝体溯源侵蚀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提出一种溯源侵蚀模式,探究溯源侵蚀过程的影响因子;此外,尝试对每一时刻的溃口下切速率和下游坡脚变化速率进行量化,以期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下游坡坡角的计算公式,从而实现对溯源侵蚀的计算,为项目后期的计算分析提供基础。
张新华
数据内容:白格堰塞坝基础资料 数据来源:文献检索、实地调查(白格堰塞坝现场)、机构调研(甘孜水文局、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相结合。 采集方式:实地调查中使用相机拍摄现场照片;查阅相关机构馆藏资料获取白格堰塞坝基础资料。 数据质量描述:通过机构调研获取了详实的水文数据,包括在甘孜水文局查取巴塘、岗拖水文站以及坝前水位流量变化情况资料。这些资料将对进一步深入分析青藏高原溃决洪水的分析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参考。
张新华
数据内容:红石岩、一把刀、小岗剑库容曲线及溃口流量过程线数据 数据来源:通过文献检索,分类合并汇编整理。 数据质量描述:通过文献检索,对四个典型堰塞湖进行了数据汇编,包括:云南鲁甸红石岩堰塞湖、四川德阳市绵竹县小岗剑(上)堰塞湖、四川德阳市绵竹县一把刀堰塞湖。汇编的基本参数包括:坝顶高程、坝高、坝宽等基本参数以及泄流槽参数、堰塞坝级配、库容曲线、溃口流量过程线等参数,并进行了总结分析。可对青藏高原的堰塞湖参数提供参考。
张新华
数据内容:金沙江11.03白格滑坡堰塞湖泄流洪水对下游地区受灾影响考察报告 数据来源:实地调查(路线:巴塘县巴曲河(又称巴楚河)汇口处至梨园水库库区)。 数据质量描述:从受损桥梁、受损乡镇(水文站)和古堰塞湖三方面对金沙江下游地区受灾情况分析。对于受损桥梁,从经纬度、洪痕高程、桥面高程、桥梁类型、冲毁情况等方面进行记录分析;对于受损乡镇、水文站,通过走访调查对河道两岸受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对古堰塞湖,结合实地调查情况以及Google earth地图对古堰塞湖的形成过程进行推导;对于相机拍摄的河滩的卵石和泥沙粒径的级配图,将典型区域内的卵石粒径概化成椭圆状,并提取各不同大小卵石的概化粒径,最后可绘制出卵石粒径级配曲线。
张新华
数据内容:堰塞坝溃口最终底高程经验公式计算数据 数据来源:基于文献检索建立的包含全球1230个堰塞坝案例的大型数据库。 采集方式:通过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及拟合。 数据质量描述:为了解决堰塞坝溃口最终底高程赋值的问题,基于收集的堰塞坝数据库中的坝高和溃口深数据,结合Briaud于2008年提出的漫顶溃决堤坝坝体侵蚀度分类方法,将堰塞坝分为高、中、低三类侵蚀度,并对不同侵蚀度堰塞坝的坝高及溃口深进行回归分析,拟合出不同侵蚀度堰塞坝溃口深经验公式,进而对堰塞坝溃口最终底高程进行确定。
张新华
数据内容:基于全球1230个堰塞坝案例的大型堰塞坝特征规律统计分析数据 数据来源:基于文献检索建立的包含全球1230个堰塞坝案例的大型数据库。 采集方式:通过excel、origin等数据分析软件及绘图软件对堰塞坝数据库基础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质量描述:基于建立的大型堰塞坝数据库,对国内外堰塞坝的分布、诱因、寿命、形态、溃决等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一些特征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如堰塞坝地质成因和寿命关联性分析、堰塞坝诱发因素和地质成因关联性分析。
张新华
数据内容:包含全球1230个堰塞坝案例的大型数据库 数据来源:通过文献检索,分类合并汇编整理。 数据质量描述:对于历史发生的堰塞坝案例从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两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定性描述包括国家、堰塞坝名称、形成时间、滑坡类型、诱发因素、坝体类型、溃决机理等;定量描述包括滑坡方量、堰塞坝方量、坝高、坝长、坝宽、堰塞湖长、堰塞湖容积、堰塞坝寿命、溃口深度、溃口顶宽、溃口底宽、溃决时间、洪峰流量、伤亡人数等。
张新华
数据内容:本数据以2018年白格滑坡为例,进行了典型滑坡堵江数值模拟 数据来源:本次数值模拟数据来自于计算机软件(运用中科院山地所开发的Massflow)采集并记录。 数据质量描述:数据主要为图像jpg及视频gif文件,通过视频剪辑、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数据应用成果:以最新的堵江滑坡为案例进行典型滑坡堵江数值模拟,将对类似地层和坡体结构发育而来的深切河谷区域的堵江滑坡灾害效应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徐奴文
数据内容:本数据为运用开源代码ESyS-Particle进行的碎屑流与梳子坝相互作用的模拟数据。 数据来源:本次数值模拟数据来自于计算机软件(运用开源代码ESyS-Particle)采集并记录。 数据质量描述:数据主要为图像文件,通过视频剪辑、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数据应用:揭示了碎屑流冲击梳子坝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阶段:初始冲击阶段、抬升阶段、堆积阶段和沉积阶段,分析了不同相对柱间距的梳子坝对不同形状颗粒的拦截效率。
徐奴文
数据内容:本数据包含以2018年白格滑坡为例,进行的碎屑流沿斜坡向下运移堆积过程的模拟数据。 数据来源:本次数值模拟数据来自于计算机软件(运用开源代码ESyS-Particle)采集并记录。 数据质量描述:数据主要为图像及视频gif文件,通过视频剪辑、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数据应用成果:以最新的堵江滑坡为案例进行碎屑流沿斜坡向下运移堆积过程的模拟,将对类似地层和坡体结构发育而来的滑坡灾害效应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徐奴文
数据内容:堰塞坝溃决水位、流速监测及弗劳德数与流量过程分析数据。 数据来源:数据采集地点为四川。主要在四川大学、成都市儒仪仪器有限公司完成实验分析。使用的仪器包括高速摄像机、波高仪、电子测压管、压力传感器、机械计时器等。采集时间为2021年。 采集方式:通过多部高速摄像机、波高仪、总水头压力传感器、机械计时器等仪器观测野外大比尺堰塞坝溃决试验过程。 数据质量描述:在野外试验中布置相关传感器,并进行实时过程动态观测,共观测了6个大比尺试验工况,包括400个点位的水位及流速观测,进而通过流速与水位计算弗劳德数及流量过程并分析。
牛志攀
数据内容:堰塞坝溃决渗透浸润线坐标监测及渗透浸润程度分析数据。 数据来源:数据采集地点为四川。主要在四川大学、成都市儒仪仪器有限公司完成实验分析。使用的仪器包括高速摄像机、波高仪、电子测压管、压力传感器、机械计时器等。采集时间为2021年。 采集方式:针对室内试验,通过电子测压管、压力传感器、高速摄像机观测堰塞坝溃坝过程中渗透发展演进过程。 数据质量描述:执行不同结构堰塞坝稳定性模型试验在室内试验开展,按照14个工况要求级配将堰塞坝体堆筑在水槽底板上,多部摄像机布置观测,清水流入水槽冲刷堰塞坝直至溃坝结束过程中,观测浸润过程坐标,记录过程中浸润坐标随时间变化过程。
牛志攀
数据内容:三江流域堵江滑坡空间分布、发育机理以及点数据库 采集方案:首先开展GoogleEarth遥感解译,然后进行野外现场验证,结合现场验证完善解译标志后再进行详细解译,并采集包括滑坡源区、运动区、堆积区在内的规模和各项地貌数据,然后再针对堵江滑坡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揭示三江流域堵江滑坡工程地质分类和成因机制。 采集地点:青藏高原三江地区、四川大学 采集时间:2018.10.01-2021.10.31
邓建辉, 赵思远
1) 数据内容包括:典型高速远程滑坡滑源区岩体结构面高速摩擦试验数据、高速远程滑坡滑体碎裂化物理模拟试验数据、典型滑坡流通区滑带高速环剪试验数据、滑坡堆积区细颗粒迁移及反序物理模拟试验数据、高速远程滑坡数值模拟系统及测评数据。 2)数据来源与加工方法:试验数据采集。 3)数据质量描述:较好-一般。 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可用于研究青藏高原地区高速远程岩质滑坡启动、运动和堆积机制,模拟滑坡运动全过程。
文宝萍
该数据集的评价区域为青藏高原地区。该数据集以地质灾害危险性、地震危险性、洪水危险性和冻融危险性空间分布数据集为基础,分别赋予0.25、0.4、0.15和0.05的权重,将灾害危险性分为5级,分别代表极低、低、中、高、极高危险性等级,最终得到了青藏高原多灾种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 青藏高原多灾种灾害危险性数据利用考察调查数据和公开数据,在ArcGIS中将各单灾种危险性数据进行加权分析,得到青藏高原多灾种灾害危险性数据。
刘连友
该数据集使用了( Ye et al. 2019)构建的青藏高原牲畜多灾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因冬季雪灾、大风、低温、高海拔缺氧以及夏季干旱等多个灾种对牲畜的综合叠加影响造成的牲畜死亡开展模型模拟,评估年期望死亡数。该数据可以提供喜马拉雅山周边及亚洲水塔区多灾种牲畜死亡风险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CN05.1、国家青藏高原数据中心青藏高原多源遥感合成1km积雪覆盖数据集(1995-2018)、MOD13Q1.006植被指数数据、SRTM 1 Arc-Second Global高程数据。
叶涛
本数据组合了地震和地质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风险评估结果,按所得损失评估结果大小将研究区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九类,分别为地震地质低风险区,地质中地震低风险区,地震中地质低风险区,地震地质中风险区,地质高地震中风险区,地震高地质低风险区,地质高地震低风险区,地震高地质低风险区以及地震地质高风险区。本次多灾种直接经济损失风险评估的数据结果为亚洲水塔区和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未来直接经济损失在空间上的分布提供了依据。
吴吉东
本数据包括1971-2021年青藏高原亚洲水塔区域和喜马拉雅山区域的地震数据,主要属性有地震发生时间(UTC),经度,纬度,地震深度,震级,震级类型和发生区域,分为shp文件和表格数据,可以更加方便相关人员的使用。本数据可帮助相关人员了解青藏高原地震分布情况,判读地震发生位置和相关构造带之间的关系。本数据来源于https://earthquake.usgs.gov/data/pager/,通过选择初始目标区域和时间进行下载,利用ArcGIS工具进行进行导出,根据青藏高原科考区域编辑文件进行筛选,进行制作。
刘吉夫
本洪水危险性等级数据集是基于最近邻河道相对高度模型划定了洪泛区,建立了研究区洪泛区的洪水危险性等级空间分布。将研究区的洪水危险性分为1-5个等级,其中5代表极高的危险性,4代表高危险性,3代表中危险性,2代表低危险性,1代表极低的危险性。研究表明,HAND相对于经典的DEM能够补充提供局地地形信息,更有利于建立局地地形与水文响应之间的关系,基于HAND的洪水危险性等级结果具有合理性,可为洪水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陈波
冻融灾害是由冻土热学力学稳定性变化引起的冻胀和融沉,以及由此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冻胀丘、冰锥、热融滑塌、热融沉陷、融冻泥流等。为揭示喜马拉雅山周边与亚洲水塔区冻融灾害的区域危险性特征,开展喜马拉雅山周边及亚洲水塔区冻融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意义十分重要。冻融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评价主要以评价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要素为主,同时考虑区内地质条件作为本次危险性评价的主要因子,进行致灾因子危险性分级评价。
张国明
本数据集整理和收集了各类地质灾害点位、地形起伏度、等滑坡、高程、土地利用等影响因子,分辨率为90米,利用以上因子图层以及样本数据,用随机森林得出危险性等级图。 数据集/图集产生的方式主要包括:原始数据(考察调查、收集购置等),加工处理数据(计算模拟)。部分数据源来自开源网站下载,精度为90米,利用自己的随机森林代码在SPIDER进行计算训练集80%,测试集20%。使用可以运行ARCGIS的电脑打开。
杨文涛
泛第三极20国坡度坡长因子(LS)数据集,基于公开的1弧秒分辨率SRTM数字高程数据(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http://srtm.csi.cgiar.org),经过去接边、去除伪条纹等和滤波除噪等预处理,利用CSLE模型中的坡度坡长因子算法和本项目研发的坡度坡长因子计算工具(LS_Tool),计算得到7.5弧秒分辨率坡度坡长因子图。泛第三极20国坡度坡长因子数据,是基于CSLE进行土壤侵蚀速率计算的必备数据,同时分析泛第三极20国侵蚀地形特征(如高程、坡度、坡度等宏观分布和微观格局)的基础数据,对于该地区地貌特征、地质灾害特征的分析,也具有参考价值。
杨勤科
1)数据内容包含重点区域20国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因子B栅格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0米。2)基础数据源为2014~2016年的MODIS MOD13Q1产品,空间分辨率250m,据此计算得到3年平均的24个半月植被覆盖度栅格数据,然后按地类计算土壤流失比例,进一步利用24个半月的降雨侵蚀力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B因子栅格图。3)MOD13Q1遥感植被数据侧重进行了去云预处理,计算的B因子按地类进行统计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最终取得的数据质量良好。4)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B因子反映了地表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对重点区域20国的土壤侵蚀模拟及其空间格局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章文波
1)数据内容为重点区域20国30年(1986-2015)平均降雨侵蚀力R栅格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0米。2)采用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CPC)发布的基于全球站点数据生成的0.5°×0.5°网格日降雨数据计算重点区域20国降雨侵蚀力R因子。3)采用中国气象局全国2358个气象站1986-2015年日降雨数据计算R值,对采用CPC数据源计算的R值进行复核校验,发现CPC数据计算的R值系统偏低,并对CPC数据计算的R值结果进行修订,最终取得的数据质量良好。4)降雨侵蚀力R因子作为CSLE模型的动力因子,其数据对重点区域20国土壤侵蚀的模拟及其空间格局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
章文波
按照雅安-昌都,昌都-林芝,林芝-拉萨等分区段,分组分段对川藏铁路新线、川藏公路沿线10km范围内泥石流开展野外调查,填写泥石流调查表,拍摄照片。基于调查的泥石流数据,为川藏交通廊道孕灾背景特征和分布规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该数据详细调查了泥石流危害方式和对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的危害方式;进而在区域尺度、重点路段和典型灾害等不同尺度,沿川藏铁路新线开展泥石流为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估,为川藏铁路的选线提供支撑。
陈华勇, 杨东旭, 柳金峰, 陈兴长
川藏交通廊道泥石流分布数据包含两个图层,一个为点图层,主要标注泥石流沟口位置,另外一个为面状图层,为泥石流沟的流域范围。该数据的来源为遥感判识和地面调查的方法相结合,首先使用遥感影像对区域的泥石流沟位置进行解译,进而沿着川藏铁路和川藏公路等交通干线进行泥石流沟的地面调查,对遥感解译的数据进行校验,最终获取较为可靠的泥石流分布数据。该数据可以用于川藏交通廊道泥石流分布规律分析、多尺度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和风险评估。
陈华勇, 柳金峰, 杨东旭, 陈兴长
作为中国西部山区的典型代表,横断山区成为地质灾害频发且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给地处山地地区的农村聚落带来极大威胁,村落灾害脆弱性和综合风险防范能力逐步成为乡村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数据来自2020年8月-9月期间在四川省小金县美兴镇下马厂村和冕宁县回坪乡大石板村、云南省永胜县期纳镇期纳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且被访人员主要以熟悉家庭情况的成年人为主。问卷设计以科学性、适用性、可行性、典型性、具体性为原则,面向横断山区村落个体设计了《横断山区村落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及社会脆弱性调查问卷》。为了确保调查问卷设计内容的信度和效度,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了预调查,进一步修改完善调查问卷存在问题。在问卷调查正式开始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的讲解和调查技能培训。调查共完成问卷171份,剔除无效问卷20份,得到有效问卷151份,分别为下马厂村50份,大石板村39份和期纳村62份,问卷有效率为88.3%。
周强, 张强, 刘峰贵, 孙鹏, 陈琼, 赵富昌, 支泽民
1)数据内容:①巨型NPR锚索室内静力拉伸视频、红外监测视频及静力拉伸分析数据图;②巨型NPR锚索室内动力冲击视频;2)数据来源:通过对室内巨型NPR锚索静力拉伸过程、红外监测和动力冲击过程进行录像,并将静力拉伸数据导入Origin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4)通过对巨型NPR锚索进行室内静力拉伸和动力冲击实验,获取巨型NPR锚索超常力学特性,可为断裂带边坡灾害防治及预警监测、跨断层隧道防治提供支撑材料。
陶志刚
本数据集在文献资料和卫星影像识别的基础上,对川藏铁路、川藏交通廊道、金沙江上游区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地野外科学考察,将观察到的泥石流灾害链、滑坡灾害链、断裂构造典型点、冰川泥石流灾害链、大规模崩塌灾害链等进行编目和详细拍照记录;填写野外科考灾害点调查数据表格,整理并填写科考日志文件,完成各种类型灾害点的分布图。照片清晰、灾害调查表内容详实、科考日志填写完整。该野外调查照片与数据,对今后灾害链的野外调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邓宏艳, 王姣, 王玉峰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