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氮磷硫钾等是生态系统重要的基本生命元素,揭示其区域变异与空间格局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未来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植被类型以及丰富的垂直带地貌和地表覆盖类型,其地表元素(碳氮磷硫钾)的生物地理格局是驱动高寒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过程耦合和相关机制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数据集聚焦青藏高原水塔区和喜马拉雅山区复杂生态系统中地表物质(植物叶-枝-干-根和凋落物)的分配模式和空间变异,以期为区域模型模拟和生态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李明旭
本数据集为非洲萨赫勒地区1990-2020年每5年1期的30m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产品。该产品基于一套集合机器学习和多元数据融合的土地覆盖分类协同框架,利用谷歌地球引擎 (GEE) 云计算平台,将监督土地覆盖分类和现有多个主题土地覆盖图融合生产而成。分类体系采用FROM_GLC分类体系,包括耕地、森林、草地、灌丛、湿地、水体、不透水面和裸地共8大类。该数据集经过大量萨赫勒区域全季节样本验证,数据集整体准确率在75%左右,变化区域检测的准确率在70%以上,也与粮农组织和现有的土地覆盖图有很好的相似性。该数据集可为非洲萨赫勒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提供数据支撑。
俞乐
基于环境敏感区指数(ESAI)方法,计算获得2021年阿拉伯半岛栅格荒漠化风险数据。ESAI方法考虑土壤,植被,气候和管理质量,是监测荒漠化风险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根据ESAI指标框架,选择了14个指标计算四个质量领域,每个质量指数均由几个指标参数计算获得。参考前人研究,确定每个参数分类及其阀值。然后,根据每个类别在荒漠化的敏感性中的重要性以及与荒漠化过程的开始或不可逆转的退化关系,把每个类别分配了1(最低敏感度)和2(最高敏感度)之间的敏感性得分。关于如何选取指标以及与荒漠化风险和得分相关性,在Kosmas的研究中提供了更全面的描述。主要指标数据集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土壤数据,欧空局的土地覆盖数据和AVHRR数据。所有栅格数据集重采样到500m并合成年度值。尽管验证综合评估指数存在困难,但根据ESAI值的时空比较,对荒漠化风险进行了间接验证,包括对ESAI与稀疏植被和草地转变关系的定量分析和分析ESAI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验证结果表明阿拉伯半岛的荒漠化风险数据精度可靠。
许文强
1)数据内容:柴达木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物种名录及其分布数据,包含纲、目、科中文名、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属拉丁名、种拉丁名、种中文名、国家、省、市县、镇乡等分布地;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2007至2021年间对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两栖爬行动物野外科考,记录该地区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范围;3)数据质量描述:标本的调查、采集和鉴定人员均为专业人员,样品的采集信息经过核对,确保分布数据的质量;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综合分析柴达木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数据,可以为西北荒漠区及亚洲中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编目提供重要资料,为评估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郭宪光
本数据集包含两台部署在祁连山保护区的陆生脊椎动物红外相机及环境参量数据集。本设备部署在祁连山保护区寺大隆附近,时间跨度(2020.8-2021.10)。由于设备维护,光照不足等,部分数据不连续,但两台设备的数据可互为补充,可以重建出2020.8-2021.10祁连山保护区内观测点的全部信息。 两台设备有一台设备配备了红外相机,采集到4994张照片,可与上述传感器照片相互匹配后,或者拍照前后的生态因子信息。由于单个压缩文件较大,故采用分卷压缩,需要将三个压缩文件都下载后方可解压缩。 1. 祁连山保护区内出没的野生动物以及温度、湿度、光照、压强以及网络信号强度信息。采集间隔每半小时一次; 2. 数据来源:"陆生脊椎动物监测设备研制“课题,2016YFC0500104,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原始数据,未加工; 3. 传感器数据采集间隔每半小时一次,温度精度正负0.1度,湿度精度正负0.5%,照片数据分为触发和定时两种,触发数据一般由出没在红外相机视野内的野生动物触发;定时拍照数据根据电池电量情况动态调节,采集间隔在1-12小时之间; 4. 本数据可用于记录保护区内的环境温度,结合红外相机数据,可用于分析野生动物活动节律,共存分析以及分布的限制因子等。
乔慧捷
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数据来源于项目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叶面积指数仪(基于半球图像),定时、定点、自下向上拍摄林冠的半球图像,并通过无线网络上传。本数据采集为原始的半球图像,需进一步处理才可计算叶面积指数,可使用Hemiview等软件处理。
苏宏新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EVI。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EV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并在NDVI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入了背景调节参数C1,C2和大气修正参数L进行计算的。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EVI相比于NDVI具有较强的抗大气干扰能力以及抗噪音能力,更适用于气溶胶含量较高的天气状况下,以及植被茂盛区。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MSAVI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MSAV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在SAVI的基础上,针对SAVI在植被覆盖茂盛区表现不敏感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具体的计算方法参照Qi,1994文献;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指数在植被茂盛覆盖区域较为稳定,而在植被稀疏区表现不敏感。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NBR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NBR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利用近红外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的比值来增强火烧迹地的特征信息,具体计算公式为(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2)/(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2);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指数常被用于火烧迹地信息提取以及监测火烧区域植被的恢复状况。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NDMI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NDM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利用近红外与短波红外之间的差异来定量化反映植被冠层的水分含量情况;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NDMI与冠层水分含量高度相关,可以用来估计植被水分含量,而且NDMI与地表温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也常用于分析地表温度的变化情况。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NDVI。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NDV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通过计算近红外波段和红波段之间的差异来定量化植被的生长状况,具体公式为:(近红外波段-红波段)/(近红外波段+红波段);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指数可反映植被的健康情况及植被的长势,由于计算简单,指示性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同时也是生态物理参数反演的重要输入参数,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植被指数之一。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SAVI。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SAV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并在NDVI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土壤调节因子S进行计算的。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指数在植被稀疏区域较为稳定,而在植被覆盖茂盛区域不敏感。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SI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S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根据红光波段和蓝光波段开展乘积平方根计算即可得到,基于红光波段和蓝光波段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盐分的原理;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指数能很好的反映土壤的盐分程度,可用于定量化评价盐渍化土壤。
彭燕
数据内容:该数据集产品包含青藏高原地区30米分辨率的水体悬浮物浓度产品,可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关键参数。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产品反演主要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通过提取有效的离水辐射或离水反射率,从而对水体成分进行反演。本产品是使用经验/半经验方法进行水中悬浮物浓度信息提取的初步结果。数据质量:整体精度较高,后续将结合科考实测数据对产品进一步优化。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集将持续更新,可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变化研究与分析。
刘慧婵
本数据为“Major turnover of biotas across the Oligocene/Miocene boundary on the Tibetan Plateau” (中文标题“青藏高原渐新世——中新世界线生物群的重大转换”)论文的全文相关图片数据。 数据来源为论文作者绘制或拍摄的原创图片的高清原图版本。 数据加工方式:原始图片未经二次加工。 数据可作为青藏高原隆升、环境及生物群变化等研究的参考资料。 该论文数据可在征得论文相关作者同意及注明出处的前提下引用。
邓涛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敦煌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敦煌西湖,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3.709E,40.348N,海拔993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8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4m处;红外温度计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2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4m、WS_8m)(单位:米/秒)、风向(WD_4m、WD_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4m、Ta_8m和RH_2m、RH_4m、RH_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Ms_2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Ts_2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势(SWP_5cm,SWP_2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5cm,EC_2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缺失或异常数据以-6999表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
赵长明, 张仁懿
数据包含:浮游动物物种名录;浮游动物密度;显微镜镜检;高通量测序;数据完善;为青藏高原湖泊构建原始数据集,浮游动物是湖泊水生态调查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是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载体,系统调查和研究青藏高原湖泊浮游动物的群里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对于认知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尤为重要,此外浮游动物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其结构和功能类群的变化可以指示环境压力的强度和变化幅度。
李芸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2010-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30米分辨率叶面积指数遥感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利用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和物理机理模型反演得到的年最大合成叶面积指数产品。3)数据质量描述: 利用模拟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产品的root-mean-square error(RMSE)约为1.16。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叶面积指数高度综合了植被的水平覆盖状况和垂直结构,是植被冠层的重要结构参数,该数据集可为陆面过程模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产品支撑。
张兆明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FVC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进行反演的,裸土的NDVI值设为0.01,纯植被的NDVI值设为0.88;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植被覆盖度是生态学的重要参数,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张兆明
本图片集主要包括西藏冬季鸟类的生态照片,拍摄时间为2020年12月,拍摄人为宋刚。主要涉及区域为拉萨、曲水等地,拍摄的鸟类物种有藏马鸡、高原山鹑、红嘴山鸦、大鵟、拟大朱雀、大草鹛、灰腹噪鹛、褐岩鹨、鸲岩鹨等。主要涉及陆禽类,游禽类,涉禽类,鸠鸽类,猛禽类和鸣禽类等,分布于高山草甸、灌丛,林地,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境类型。物种鉴定人有中科院动物所宋刚、邢家华、乔慧捷,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杨乐、周生灵,西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益西多杰等人。
宋刚
青藏高原鸟类的分布数据信息,是2020年12月至2021年01月期间对青藏高原鸟类分布记录的野外调查数据,调查团队主要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西藏自然博物馆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主要区域为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及纳木错湖东岸,包括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市的多个县区(East: 88.09E,West: 94.52E,South: 28.76N,North: 30.77N)。观测方法以样线法,样点法,和多样点同步计数法为主。观测器材有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长焦相机等。数据内容包括物种名、经度、维度、观测时间、观测人等信息。
宋刚
2019年7-8月,以青藏高原红原县为科考点,选取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草地和典型坡面设置样线,在植物样方调查后,对草地、灌丛、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剖面(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采集土样,每个土层3个重复,采集土壤样品土壤环刀104个,测定了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通过各样线采样构成白河流域的面上采样点和空间数据集对生态系统生产、碳固定、水文调节和土壤保持等典型水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模型模拟,揭示流域尺度水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格局,结合气候变化、社会经济数据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土地利用转变等因素。
胡健
2019年7-8月,以若尔盖高原东缘红原县为科考点,选取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高寒草地和典型坡面设置样线,沿山顶至山脚每隔50m,对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样方大小为50cm×50cm,3个重复,共调查植物样方63个,获取了植物种数、数量、地上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等,生物量采用烘干法。为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及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生产力及群落变化规律提供可靠数据。准确定量高寒草灌植被变化对植物群落、植被演变将有助于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多目标的优化管理。
胡健
若尔盖高原1km年有效的能量与物质传输(EEMT)数据集(1980-2018)。有效的能量与物质传输(EEMT)与地球关键带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有效的能量与物质传输(EEMT)的单位是(Jm-2 s-1or W m-2)。将与有效的降雨能量物质传输相关的热能(EPPT)、净初级生产的能量物质传输(EBIO) 和有效的能量与物质传输(EEMT) (为EPPT和EBIO两者之和)作为综合气候指标,采用EEMTMODEL模型模拟的方法评估这三个指标,使用Anusplin插值软件获得EEMT 1km分辨率的空间数据集。
胡健
收集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共享中心1980-2018年的日气象数据,湿润度指数(HI)通过年降水与潜在蒸散发的比值计算,使用Anusplin插值软件获得HI 1km分辨率的空间数据集。通过空间数据收集对生态系统生产、碳固定、水文调节和土壤保持等典型水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模型模拟,揭示流域水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格局,结合气候变化、社会经济数据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土地利用转变等因素,将权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结合定量这些水土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其主要驱动力,为若尔盖湿地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生态保护与多目标的土地利用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胡健
若尔盖高原1km逐月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的潜在蒸散发数据集(1980-2018)。我们收集了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共享中心1980-2018年的日气象数据,通过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日尺度潜在蒸散发,累加日尺度潜在蒸散发获得月、年潜在蒸散发(PET mm/月),通过Anusplin专业气象插值软件,各气象站点计算的多年年均温(MAT)和年均降水(MAP)插值获得1km分辨率的空间数据集。
胡健
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典型小流域土壤养分数据集(2020)包含了采集的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典型小流域的土壤养分实验实测数据。数据集来源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在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小流域对草地、耕地、林地的野外调查,在采样点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后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通过相关的土壤理化实验记录了详细的土壤参数(包括有机碳、ph值、水分含量等),能够为小流域区溯源土壤水蚀、了解土壤环境和进行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苏正安
数据集记录青海省1978-2016年主要农作物产量信息,主要包括粮食、油料、水果、肉蛋和主要工业产品,铝、原油、钢铁、水泥和发电量等内容数据。数据集包含三个数据表(1、人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共有17个字段;2、分县农作物产量数据表共有13个字段;3、人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表共有6个字段)。数据来源于:《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该数据集对于研究青海省粮食安全、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苏正安
该数据集是基于对四川、青海、西藏道路沿线实地观测调查内容所整理汇总,在道路沿线选取100*100m的样地,在样地中根据植被分布情况选择1m*1m或2m*2m的样方。调查内容涉及调查样地的天气、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坡向、坡位、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植物群落名称、地表特征、样地人类活动方式及样地内植被状况。针对样地基本信息和植被状况的调查采用了人为观测及工具测量的方法。植被状况中植被名称参考“青海省草本植物种类”主要调查其高度、盖度、生活型等信息。通过该数据集的调查结果汇总可作为补充青藏高原草本植物多样性的一个参考依据。该数据集是实际样地植被调查内容,每天一个文件,文件命名方式为:年+天,如20200712表示2020年7月12日的调查表内容,202007023表示2020年7月23日的调查表内容。
李景吉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长时序30米分辨率火烧迹地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地表反射率和火烧迹地敏感光谱参量,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研发并生产的30米分辨率火烧迹地产品;3)数据质量描述:产品总体精度在90%以上。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数据集可为火灾监测、碳排放研究、生态环境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产品支撑。
张兆明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地表温度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利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存档的Landsat数据和实用单通道算法反演得到;3)数据质量描述:root-mean-square error (RMSE)约为1.23K。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地表温度是一个常用的陆地表面参数,该数据集可为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产品支撑。
张兆明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2000-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MODIS长时序光合有效辐射分数(FPAR)产品、地表总初级生产力产品(GPP)产品、Npp产品、蒸散发产品(ET)和叶面积指数(LAI)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FPAR产品和LAI产品来自第六版MODIS Terra MOD15A2H产品集,GPP和NPP产品均来自MODIS Terra MOD17A2H产品集,蒸散发产品来自MODIS Terra MOD16A2;通过USGS网站下载,利用GDAL插件进行拼接和转投影得到;3)数据质量描述:每种产品均有相应的质量文件,标识了云、雪、无效值等,以有效位编码方式存储。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在森林、农业、生态等领域长时序信息挖掘分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贡成娟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2000-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MODIS长时序地表反射率产品,每期数据共包含13个文件:7个地表反射率文件,3个观测角度文件,2个质量控制文件和1个时间说明文件。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来自第六版MODIS Terra MOD09A1产品集,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反射率产品是通过USGS网站下载,利用GDAL插件进行拼接和转投影得到;3)数据质量描述:sur_refl_qc_500m和sur_refl_state_500m为数据质量文件,其以有效位编码方式存储。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在森林、水资源、气候变化等领域长时序信息挖掘分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贡成娟
本数据集包含2019-2021年青藏高原多条科考线路土壤样品的生物性质数据,包括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经纬度、海拔、植被类型、取样深度、磷酸酶活性、微生物呼吸、氮转化特征、功能基因丰度以及真菌、细菌、原生生物多样性等信息。各项土壤性质的分析参考《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室内化验分析获得的一手数据,数据质量通过测定空白样品、重复样品和标准样品进行统一控制。该数据集可用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质量和功能评价。
张丽梅
本数据集内容属于2019年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西藏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以及新疆喀什地区与和田地区)采集的土壤样点数据,数据内容包括样点编号、坐标(经纬度)、土壤类型(土纲、亚纲、土类)。土壤类型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标准命名。数据主要来源于野外采样观察土壤剖面及周边景观后得出来的土壤类型,用GPS定位获取各个点位的坐标。由于疫情影响,2019年所采的样品理化属性分析滞后,部分土壤类型可能需要后续根据所测得的理化属性对诊断层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然后对土壤类型进行更新。点位分布与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基本描述了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情况,本数据集为后续研究及其他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土壤背景数据。
宋效东
该图集包括《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图》、《青藏高原农牧业适宜区分布图》和《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荒漠化发展趋势图》三幅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时间跨度是2010-2020年。原始气候数据来自于TerraClimate月尺度气候数据集,其空间分辨率为1/24°(约4 km),预处理将数据插值到30m。《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图》基于遥感影像、野外调查结果,综合国内现有的荒漠化评估体系及国际上大多数学者公认的荒漠生态系统分级标准,制定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的详细分类细则,引入机器学习、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等算法,进行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图编制。《青藏高原农牧业适宜区分布图》反映农牧业产品的供给服务,首先对青藏高原现代荒漠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显示该区域内潜在饲草供应量的空间分布,同时基于USDA的经验设定放牧红线,包括:1)潜在年均植被生物量小于225kg/ha;2)距离水源大于1.6km;3)坡度大于65%;4)高强度侵蚀区域。经红线排除区域将严格禁止放牧活动的发生。其次,通过有关文献检索,整理了近5年青藏高原内部及周边主要作物的种植区域,包括青稞、枸杞和小麦,基于现有种植区的气候及地质环境的最大信息熵分析,评估三种作物在青藏高原荒漠生态区的生长适应性,以求在青藏高原荒漠生态地区开发新的农业种植区。《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荒漠化发展趋势图》基于青藏高原现代荒漠生态系统与21世纪初期的历史荒漠化状况之间的对比,诊断了20年间该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格局,并在假设未来50a内气候变化趋势稳定的情景下模拟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产生与消退概率。此概率分布图将作为评定未来50a内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适宜性的重要参考。本图集对于监测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开发利用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参考价值。
王训明
本次科考调查进行了甘肃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组成、片层结构、多样性和生物量的综合调查,确定荒漠植物群落中建群植物的密度、频度、优势度及元素含量,为甘肃荒漠生态系统稳定维持与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本数据内容包括甘肃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名称、数量、生活型、盖度、密度、高度和生物量等信息。分草本和灌木两部分,共调查124个点的群落特征。同时,附带经纬度和生境信息。 全部数据均由生态学专业人员野外调查所得且均为原始数据。数据质量可靠,可以进行数据再利用。
王少昆
探地雷达法是一种采用窄脉冲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技术方法,具有快速、无损、连续探测和实时显示的特点。探地雷达通过天线连续拖动的方式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遇到存在电性差异(如介电常数差异)的介质界面时,发生反射、透射和折射;当同相轴不连续且振幅增大,发射能量较强,频率偏低,信号衰减较快时,可判断雷达探测区域处理富水状态;使用探测仪器是GR-Ⅳ 型地质雷达,且设置不同功率的天线,于2019年8月与2020年8月开展2年度的覆盖纳木错你亚曲典型湿地区域范围内的探地雷达观测,获得了2019-2020年纳木错典型湿地探地雷达数据集;数据格式为raw格式。
杜剑卿
青藏高原典型县域特色畜种调查数据集主要包含青藏高原上典型县域的畜种种类、数量、分布特征、特色畜种生产性能的相关数据、畜种照片、畜种样品采集信息,为青藏高原畜种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为实地调查和文献收集,利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对数据进行查验,剔除差异较大的数据,并补充缺少数据,使数据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数据收集完成后,分析评估畜种遗传多样性,为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业研究,提供有效的基础研究数据。
王飞
青藏高原典型县域特色牧草调查数据集主要包含青藏高原上典型县域的栽培牧草、野生牧草及毒害草种类、数量、分布特征、相关特性、天然草地样地调查数据、采集照片、植物标本采集信息等。该数据集可供建立该区域牧草相关数据库,用于分析研究该区域牧草资源分布发展状况,并提出利用保护对策。数据来源于野外考察和文献收集,利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查验,剔除差异较大数据,并补充缺失数据,使数据有较好的代表性。该数据集可用于青藏高原区域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的合理配置研究,规划人工草地的合理布局。
王飞
数据集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青海省祁连县地区植被样方调查照片。包括2020年祁连县地区的28个样点的调查照片,以手机或相机拍摄。每个样点的照片放置在单独的一个文件夹内,文件夹命名为样点的编号,每个样点的照片包括采样点周围的景观照片,采样样方内植物群落的照片以及优势种的特写照片,可观察到样方内植被群落状况,土壤表面状况以及周围采样区的坡向坡度、人为干扰情况等等,照片均为原图,jpg格式。采样点的具体经纬度信息在压缩包内的单独Excel表格中,可对照查看。
尚占环
数据包含每个采样点5个样方的样方群落物种调查信息,包括物种名称、盖度、高度(5株)和株数,共28个样点(28个Excel表格),命名方式从QZKK-03-001到QZKK-03-028,在一个压缩文件包内,另外三个文件为分种的物种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采样点的经纬度信息,需相互对照使用(物种高度、盖度、株数、地上/地下生物量的采集调查样方面积为1m*1m,每个样点有10个样方,其中2、4、6、8、10等样方为分种采集样方,以P2、P4、P6、P8、P10表示,盖度以百分比表示,高度为厘米cm,株数以物种数量表示,每个样方(plot)的根系生物量分为3层,每层10cm,每项指标的单位均在标题标注)。数据全为实地采集和测量数据,高度为卷尺量取,盖度为估算法获取。数据质量完好,可用于计算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分布等方向。
尚占环
数据包括2019年拉萨市和那曲地区的47个样点、2020年阿里和那曲地区的49个样点的调查照片,每个样点的照片包括采样点周围的景观照片,采样样方内植物群落的照片以及优势种的特写照片,可观察到样方内植被群落状况,土壤表面状况以及周围采样区的坡向坡度、人为干扰情况等等,照片均为原图,jpg格式,以手机或相机拍摄,采样点的具体经纬度信息在压缩包内的单独Excel表格中,可对照查看。
田大栓
数据包含采样点的基本调查数据,样方的群落物种盖度、高度和密度,以及分种的物种地上生物量、0-10cm表层土壤的温度、水分、PH、有效氮、有效磷、全碳、全氮含量(样点基本信息中有采集地点、日期、采集地的土壤状况,处理中的CK不分种采样的样方(5个),D是退化草地分种采样的样方(5个),凋落物、立枯、覆沙…盐碱斑的信息分别用0代表没有、1代表少,2代表多,裸地面积为百分比;物种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的采集调查样方面积为50cm*50cm,每个样点(site)有10个样方(sample),盖度以百分比表示,高度为厘米cm,密度以物种数量表示,0-10cm表层土壤信息每个样点(site)有3个重复,退化程度分为高度退化(HG)、中度退化(MG)、轻度退化(LG),利用率有重(Heavy)轻(Light),每项指标的单位均在标题标注)。数据全为实地采集和测量数据,全碳为元素分析法、全氮为凯氏定氮法,有效氮为碱解扩散法,有效磷为浸提—钼锑抗比色法,PH为电位法,温度和水分为土温计和土壤水分仪测定。数据质量完好,可用于计算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存在的驱动因素分析等方向。
田大栓
青藏高原农田分布数据是在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2015)基础上提取得到的。数据集主要基于landsat 8 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生成。该数据中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耕地,其中耕地被分为两类,包括水田(1)和旱地(2)。空间分辨率为30m,时间为2015年。投影坐标系为D_Krasovsky_1940_Albers,中央经线105°E,两条标准纬线分别为25°N and 47°N。数据存储为TIFF格式,命名为“农田分布”,数据量为4.39GB。数据以压缩文件形式保存,文件命名为“2015年青藏高原农牧区农田分布30m网格数据集”。数据可使用ArcGIS, QGIS, ENVI, and ERDAS等软件打开,可为青藏高原农牧区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刘世梁, 孙永秀, 李明琦
青藏高原农牧区草地退化评价数据集是在500m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分布数据(2015)基础上,根据草地退化或改善程度进行评价得到的数据集。在该数据集中,将青藏高原的草地退化态势分为了两级评价系统。第1级,将草地退化程度评价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无变化类型、改善类型和退化类型;第2级,将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程度分为9种类型,其中无变化类型为1类,用0表示;改善类型包括四种类型,分别为轻微改善(3)、较明显改善(6)、明显改善(9)和极明显改善(12);退化类型包括四类,分别是轻微退化(-3)、较明显退化(-6)、明显退化(-9)和极明显退化(-12)。该数据集覆盖青藏高原的所有草地区域,空间分辨率为500m,时间为2015年。投影坐标系为D_WGS_1984。数据集存储为TIFF格式,命名为“grassdegrad”,数据量为94.76 MB。数据以压缩文件形式保存,文件大小为 2.54 MB,文件命名为“2015年青藏高原农牧区草地退化30m网格数据集”。数据可使用ArcGIS, QGIS, ENVI, and ERDAS等软件打开,可为青藏高原农牧区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提供参考。
刘世梁, 孙永秀, 刘轶轩
1)数据内容:泛第三极地区基于遥感反演的主要生态环境数据,包含PM2.5浓度、森林覆盖率、EVI、土地覆被、CO2等指标;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PM2.5数据来源于the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alysis Group Web site at Dalhousie University、森林覆盖度数据来源于MODIS 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 (VCF),CO2数据来源于ODIAC Fossil fuel emission dataset,EVI数据来源于MODIS Vegetation Index Products,土地覆被数据来源ESA CCI Land cover。提取出泛第三极65个国家和地区,其他未进行加工;3)数据质量描述:数据2000-2015年数据时间序列较好;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可用于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李广东
1)数据内容:塔里木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物种名录及其分布数据,包含纲、目、科中文名、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属拉丁名、种拉丁名、种中文名、国家、省、市县分布地;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2008至2020年间对塔里木盆地干旱荒漠区两栖爬行动物野外科考,记录该地区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范围;3)数据质量描述:标本的调查、采集和鉴定人员均为专业人员,样品的采集信息经过核对,确保分布数据的质量;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数据,可以为为亚洲中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编目提供重要资料,为评估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郭宪光
本数据集是2009年欧亚大陆草地遥感三级分类图,数据为tif栅格格式,空间分辨率为1公里,三级草地分类为:温性草甸草原、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荒漠化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几个类型。 该数据是根据欧空局全球陆地覆盖数据(ESA GlobCover)2009产品GlobCover 2009 land cover map,结合ECMWF网站历史气象数据(降水量,年积温,湿润系数,蒸发量)及DEM数据等加工而成。该数据可为欧亚大陆温性草地分布信息以及时空变异分析提供依据。
唐家奎
采用夹捕、笼捕和陷阱法调查非飞行小型兽类多样性与垂直分布格局。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法获取地栖大中型野生动物的出现数据。小型兽类调查布设采集样线64条,完成5个海拔带,累计采集日数达11456个,采集标本1061号,组织样品2394份;红外相机调查获得野生动物照片4638张,人类活动照片654张。小型兽类数据包含物种、多度、体重等性状数据、环境梯度数据等,可为理解环境梯度-物种多度-物种性状间的关联及垂直梯度哺乳动物群落构建的生态过程提供数据支撑。红外相机数据主要收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出现数据,可补充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同时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及保护关键区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李学友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