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偏远地区气溶胶的元素组成的了解对于评估人类活动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数据集报道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青藏高原东南部偏远地区然乌的大气气溶胶(TSP)元素组成。数据中包括酸溶和全溶组分,酸溶组分结果通过加入1%样品体积的硝酸反应七天后进行测定;全溶组分的处理为使用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物通过加压消解后测定。使用中国黄土参考物质(GBW07408)进行质量控制。总体看来,该地区的元素浓度与青藏高原东南部其他站点相比较低,而略高于高原内部(纳木错)站点,青藏高原内部是地壳来源元素的主要来源,典型的重金属元素则是有南亚和东南的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远距离传输。该数据补充了青藏高原东南部气溶胶元素的数据库。
李潮流
该数据集包括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介质的碳质组分的碳同位素数据(10个青藏高原典型站点的气溶胶中黑碳和有机碳的碳同位素数据、11个雪坑不同年份的黑碳和水不溶性有机碳的碳同位素数据、及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11个站点季风期降水中水溶性有机碳的碳同位素数据),所有样品均为各个站点实地采集,测试了各碳质组分的含量及δ13C和Δ14C数据,利用该数据可以精确评估大气碳质气溶胶和沉降在冰川上碳质颗粒物以及降水中水溶性有机碳的来源以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的贡献比例。
李潮流
本数据集包括青藏高原典型站点(然乌(2018-2021)、纳木错(2013-2016)、珠峰(2013-2016)、鲁朗站(2015-2016))的大气和降水中碳质组分的吸光数据,所有样品均来自于各个采样点实地采集,测试了黑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浓度,以及吸光数据,利用表示吸光能力的指标(MAC值),计算了水溶性有机碳和黑碳的吸光的MAC值,该数据对于评估大气中碳质颗粒物的辐射强迫具有重要意义,是模型模拟输入的重要基础数据。
李潮流
碳质颗粒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辐射强迫因子,其浓度和组成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本数据集报到了青藏高原东部偏远地区-红原(两个采样点),总悬浮颗粒物(TSP)和PM2.5的总碳(TC)和水不溶性颗粒碳(IPC)的Δ14C和δ13C,该地区受到来自中国西南部的严重空气污染的影响。TSP和PM2.5样品中TC的化石燃料贡献率分别为18.91±7.22%和23.13±12.52%,均远低于中国西南地区,表明当地来源的非化石贡献的重要性。研究地点TSP样品中TC的δ13C为27.06±0.96‰,介于远距离输送源(如西南地区)和当地生物质燃烧排放之间,该数据补充了青藏高原东部碳质气溶胶碳同位素的数据库。
李潮流
数值试验:使用的气候模式是意大利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开发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1。RegCM4.1区域模式模拟的试验中大气模式水平分辨率为50km,垂直方向18层;在线耦合沙尘模块。海温使用OISST插值的海温。试验包括中古新世地形试验(MP, ~60Ma BP,试验名称60ma_regcm4.1_xxx.nc)和晚渐新世(LO,~25Ma BP,试验名称25ma_regcM4.1_xxx.nc)两组。MP区域地形修改试验,将高原北部去掉,近似替代60Ma时期亚洲陆地的地形分布。BP区域地形修改试验,只将帕米尔高原地形去掉,近似替代25Ma时期亚洲陆地的地形分布。两个试验的沙尘源区没有变,均对在线打开了沙尘循环过程。 输出时间:所有试验都被积分了22年,使用了每个试验最后20年的平均结果。 数据可应用于解释高原周边不同区域干旱演化的差异。
孙辉
青藏高原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观测数据集采用Cimel 318太阳光度计连续观测获得,涉及珠峰站和纳木错站共两个站点。这些产品是经过云检测之后的结果。数据覆盖时间从2021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时间分辨率为逐日。太阳光度计在可见光至近红外设有8个观测通道,中心波长分别为:340、380、440、500、670、870、940和1120 nm。仪器的视场角为1.2°,太阳跟踪精度为0.1°。根据太阳直接辐射可获得6个波段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精度估计为0.01-0.02。最终采用AERONET统一反演算法,获得气溶胶光学厚度、Ångström指数、粒度谱、单次散射反照率、相函数、复折射指数和不对称因子等。
丛志远
2000-2020年三极地区0.1º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集(也称为“Poles AOD Collection 1.0”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集),结合Merra-2模式数据与MODIS卫星传感器AOD制作,数据覆盖时间从2000年到2020年,时间分辨率为逐日,覆盖范围为“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空间分辨率为0.1度。通过实测站点验证表明,数据相对偏差在35%以内,可有效提高极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覆盖率和精度。
光洁
数据集包括基本的温湿压风气象要素、黑碳浓度、散射系数、粒径谱数据和化学成分分析。自动气象站能够测量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和累计降水量。AE-33型黑碳仪(Aethalometer,以下简称AE-33)能够在线测量大气中TSP(总悬浮颗粒物)在370nm、470nm、520nm、590nm、660nm、880nm和950nm波段处的黑碳气溶胶浓度,使用的质量吸收截面分别为18.47、14.54、13.14、11.58、10.35、7.77和7.19 m2/g。其正式观测时段为2021年6月12日至2021年8月31日,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表格数据已经过后续处理,为逐小时数据。积分浊度计(Integrating Nephelometer)能够在线测量大气中PM2.5在450nm、550nm和700nm波段处的散射系数。其正式观测时段为2021年6月12日至2021年8月31日,时间分辨率为10秒。表格数据已经过后续处理,为逐小时数据。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 Spectrometer,以下简称APS)能够在线测量大气中0.5-20μm(空气动力学直径)粒径范围内颗粒物的数浓度粒径分布谱,共有50个粒径通道。其正式观测时段为2021年6月12日至2021年8月31日,时间分辨率为5分钟。表格数据已经过后续处理,为逐小时数据。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能够在线测量大气中13.6 - 514 nm (Stokes 直径)颗粒物粒径分布;TSI 3752型凝聚核粒子计数器(CPC)用于测量颗粒物数量浓度。其正式观测时段为2021年6月29日至2021年8月31日,时间分辨率为5分钟。表格数据已经过后续处理,为逐小时数据。使用国产中流量采样器采集了TSP粒径段的直径90毫米的石英滤膜、泡水处理过的石英滤膜和特氟龙滤膜,样品可用于元素碳、有机碳、水溶性离子和金属元素等化学成分分析。采样时段为2021年6月23日至2021年8月29日,于早上11:00开始采样,每次采样71小时。
田鹏飞, 黄建平, 张镭, 史晋森
青藏高原地面PM2.5浓度数据以日期命名(YYYYMMDD)。其中每个nc文件包含一天的数据,里面包含该区域的PM2.5浓度,经纬度以及时间信息(对应数据中的变量名为PM2.5,lon,lat,time)。数据反演依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再分析资料MERRA-2和多角度成像光谱仪MISR的AOD产品。MERRA-2主要基于NASA的地球系统模型版本5(GEOS 5)。该算法能够同化所有原位和遥感大气数据。本数据主要用到MERRA-2的气溶胶场。这是首次将气象和气溶胶观测联合同化为全球同化系统的年代际再分析资料。MISR是通过指向9个不同方向的摄像机观察地球,可以知道在自然条件下散射到不同方向的辐射。本数据算法主要用到的数据产品有MERRA-2 气溶胶分析产品(M2T1NXAER)和MISR level 3版本四全球气溶胶产品(MIL3DAEN_4)。首先用MERRA-2提供的气溶胶信息计算得到每个格点中的PM2.5与AOD的比值,然后用MISR的AOD乘以该比值即为该格点的PM2.5浓度。利用该方法得到的PM2.5浓度平均预测误差在20微克/立方米以内。相应的PM2.5产品也可以为评估青藏高原地区颗粒物污染状况提供参考。
傅迪松
数据集包含西藏纳木错地区大气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数据以及环境空气温湿度,以及离线采样的气溶胶样品。在线观测仪器为多角度吸收光度计(Multi-Angle Absorption Photometer,简称MAAP)、积分浊度计(Integrating Nephelometer),观测时间为2020年8月5日至2020年9月11日,在线仪器的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0秒,仪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数据已经剔除。离线采样为47小时的TSP样品。本数据集为研究高原中部地区大气粉尘气溶胶物理特性、时空变化特征和来源解析提供了基础数据。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二(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反映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受气溶胶的衰减程度,气溶胶类型根据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计算得到。本数据集来源于最新MODIS气溶胶二级产品MOD04_L2和MYD04_L2,其中 MOD 和 MYD 分别代表 Terra 和 Aqua 卫星。目前,MODIS反演气溶胶算法分别为暗目标算法(Dark Target,DT)和深蓝算法(Deep Blue,DB)。根据元数据字段表Quality Assuracne Confidence(QAC)反演精度,融合DT和DB算法产品,分别处理陆地、海洋和海岸等,索引质量最优(QAF=3)或次优(QAF=2)或满足基本需求(QAF=1),得到全覆盖、长时间序列的高分辨率AOD产品(0.1度,日尺度)。按照AOD经验阈值(AOD:0~0.2,清洁型;0.2~0.6,城市或工业型;大于0.6,沙尘型。)分类将气溶胶类型标记为三种:清洁型(1)、城市或工业型(2)和沙尘型(3)。本数据集提供MOD,MYD以及根据过境时间得到的融合产品。
叶爱中
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反映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受气溶胶的衰减程度。本数据集来源于最新MODIS气溶胶二级产品MOD04_L2和MYD04_L2,其中 MOD 和 MYD 分别代表 Terra 和 Aqua 卫星。目前,MODIS反演气溶胶算法分别为暗目标算法(Dark Target,DT)和深蓝算法(Deep Blue,DB)。根据元数据字段表Quality Assuracne Confidence(QAC)反演精度,融合DT和DB算法产品,分别处理陆地、海洋和海岸等,索引质量最优(QAF=3)或次优(QAF=2)或满足基本需求(QAF=1),得到全覆盖、长时间序列的高分辨率AOD产品(0.1度,日尺度)。本数据集提供MOD,MYD以及根据过境时间得到的融合产品。
叶爱中
该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和东北地区两个典型环境(鲁朗:29.8oN,94.7oE,3300 m a.s.l.,西海镇:36.9oN,100.9oE,3080 m a.s.l.)的气象要素、大气常规痕量气体、PM2.5/PM10、气溶胶粒径分布(12-530纳米)、气溶胶化学成分(PM2.5颗粒物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成分)的定点观测数据。数据集时间段分别为2021年4-5月(藏东南地区)和2021年6月(藏东北地区)。数据来自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科考团队在2021年利用南京大学移动观测平台中多台在线观测仪器,在鲁朗和西海镇所进行的两期定点观测实验。数据集中的数据为经过数据矫正和数据质控后的数据,其中数据矫正根据仪器标定结果进行,数据质控根据多台仪器之间的数据闭合研究结果进行。大气成分数据,包括痕量气体、PM2.5/PM10、气溶胶粒径分布和气溶胶化学成分,是高原实际气压条件下的观测数据。该数据集可直接用来分析青藏高原东南和东北地区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相关科学问题,数据集补充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大气环境相关外场观测数据的不足。
聂玮, 迟旭光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为亚洲主要河流提供水资源。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BC气溶胶对辐射具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进而对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气候环境变化不可忽视的影响因子。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排放的黑碳气溶胶经大气环流可被传输至高原内部,并沉降到雪冰表面,对降水和冰川物质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分别在青藏高原5个台站架设黑碳仪,使用Aethalometer在线测量大气黑碳含量,数据时间分辨率:逐日.这对评估黑碳对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影响和大气污染物的跨境传输提供数据基础。此数据是先前发布的《青藏高原大气黑碳含量5个站点观测资料(2018)》和《青藏高原大气黑碳含量5个站点观测资料(2019)》的更新。 5个站点信息如下: 纳木错:30°46'N, 90°59'E, 4730 m a.s.l 珠峰站:28.21°N, 86.56°E, 4276 m a.s.l 藏东南:29°46'N, 94°44'E, 3230 m a.s.l 阿里站:33.39°N, 79.70°E, 4270 m a.s.l 慕士塔格:38°24’N, 75°02’E, 3650 m a.s.l
王茉
数据集包含西藏墨脱地区墨脱国家气候观象台(29°18’N,95°19’E,海拔1305.0米)的大气气溶胶PM10, PM2.5 和PM1数据以及环境空气温湿度。观测仪器为GRIMM-180 环境颗粒物分析仪,观测时间为2021年4月8日至2021年5月22日,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0秒,仪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数据已经剔除。在观测期间,由于受南亚季风影响,空气湿度较大,观测场地周边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少。本数据集为研究藏东南地区大气粉尘气溶胶物理特性、时空变化特征和来源解析提供了基础数据。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二(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数据集包含西藏墨脱地区墨脱国家气候观象台(29°18’N,95°19’E,海拔1305.0米)的大气气溶胶在450nm、550nm和700nm波段处的散射系数数据。观测仪器为积分浊度计,观测时间为2021年4月8日至2021年5月22日,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0秒,仪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数据已经剔除。在观测期间,由于受南亚季风影响,空气湿度较大,观测场地周边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少。本数据集为研究藏东南地区大气粉尘气溶胶物理特性、时空变化特征和来源解析提供了基础数据。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二(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数据集包含西藏墨脱地区墨脱国家气候观象台(29°18’N,95°19’E,海拔高度1305.0米)的大气黑碳气溶胶浓度的逐小时数据。观测仪器为AE31,观测时间为2021年4月9日至2021年5月20日,采样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数据已经剔除。在观测期间,由于受南亚季风影响,空气湿度较大,观测场地周边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少。本数据集为研究藏东南地区大气黑碳气溶胶物理特性、时空变化特征和来源解析提供了基础数据。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二(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青藏高原被全球碳气溶胶高排放区域包围,周边排放的黑碳棕碳可传输到高原。吸光性黑碳和棕碳具增温效应,其沉降在冰雪表面亦会加速冰川及积雪融化。目前对该区域棕碳研究较少,棕碳组分与光学关联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青藏高原开展大气黑碳、棕碳研究具有重要的气候环境意义。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开展观测,获得大气黑碳、棕碳的气溶胶光学吸收特征。揭示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下黑碳、一次棕碳二次棕碳气溶胶光学吸收的空间差异。
朱崇抒
青藏高原牧区由于居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燃料来源单一等特点,区域内的主要燃料为干燥的牦牛粪。牦牛粪被收集并制成粪饼,风干后堆积存放,使用时多在铸铁炉灶内燃烧,其释放的黑碳类颗粒物,是广大牧区除了机动车外唯一的黑碳气溶胶排放源。本数据集测定了青藏高原典型牧区牦牛粪燃烧排放单颗粒的形貌、粒径和元素组成,采样点包括那曲地区当雄县和拉萨市达孜县,外场采样位置为民居烟囱口,颗粒物被采集至聚碳酸酯滤膜上,实验室内借助计算机控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牧区牦牛粪燃烧排放的环境单颗粒包括黑碳聚集体、焦油球粒子、含有重金属元素的碳质颗粒、矿物尘和可溶盐类粒子等,本数据集包括具有统计意义的各类型粒子的数量百分含量、单颗粒粒径、形貌因子(长宽比、圆度和形状系数等),既是人为活动影响大气环境基础数据的有效补充,也对评估高原本地源含碳气溶胶的光学特征、辐射效应、健康效应和环境影响研究,具有潜在的意义。
胡塔峰, 吴枫, 朱崇抒, 戴文婷, 王启元, 张宁宁
该数据集为云南丽江高美古地区观测,高美古地区经纬度、海拔高度分别为东经100 °01′51″,北纬26 °42′32″,海拔3200米。该数据集包含:1.连续观测大气中的颗粒物可熔性化学组分质量浓度,包含的化学组分有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氯盐、氨盐。 测量仪器为气溶胶化学成分在线监测仪(ACSM),其观测时段为2018年3月13日00:29至2018年4月7日 01:27,时间分辨率为30分钟。中间仪器运行良好,数据偶尔有缺失。数据文件包含仪器测量得到的各组分质量浓度数据。2.连续观测大气中的黑炭(Black carbon)的质量浓度。 测量仪器为MAGEE公司生产的Aethalometer AE33黑炭仪,其观测时段为2018年3月14日00:00至2018年5月13日 23:59,观测的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整个观测中间仪器运行良好,数据偶尔有缺失。数据文件包含仪器的信息及测量得到的黑炭的质量浓度数据和仪器运行的各个参数数据,包括 温度、压力、流量等。3.连续观测大气中的一氧化氮和氮氧化物气体的质量浓度。 测量仪器为 赛默飞世尔公司生产的氮氧化物分析仪,其观测时段为2018年4月10日00:00至2018年5月13日 23:59,观测的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整个观测中间仪器运行良好,数据偶尔有缺失。数据文件包含仪器测量得到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氮气体的质量浓度数据。4.连续观测大气中的臭氧气体的质量浓度。 测量仪器为 赛默飞世尔公司生产的49i臭氧分析仪,其观测时段为2018年3月15日00:00至2018年5月13日 23:59,观测的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整个观测中间仪器运行良好,数据偶尔有缺失。数据文件包含仪器测量得到的臭氧气体的质量浓度数据。5.连续观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浓度。 测量仪器为 赛默飞世尔公司生产的二氧化硫分析仪,其观测时段为2018年3月15日00:00至2018年5月13日 23:59,观测的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整个观测中间仪器运行良好,数据偶尔有缺失。数据文件包含仪器测量得到的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浓度数据。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602。
王启元, 张宁宁, 朱崇抒, 胡塔峰, 吴枫, 戴文婷, 冉伟康
基于NASA的地球系统模型版本5(GEOS 5)。该算法能够同化所有原位和遥感大气数据。本数据主要用到MERRA-2的气溶胶场。这是首次将气象和气溶胶观测联合同化为全球同化系统的年代际再分析资料。MISR是通过指向9个不同方向的摄像机观察地球,可以知道在自然条件下散射到不同方向的辐射。本数据算法主要用到的数据产品有MERRA-2 气溶胶分析产品(M2T1NXAER)和MISR level 3版本四全球气溶胶产品(MIL3DAEN_4)。首先用MERRA-2提供的气溶胶信息计算得到每个格点中的PM2.5与AOD的比值,然后用MISR的AOD乘以该比值即为该格点的PM2.5浓度。利用该方法得到的PM2.5浓度平均预测误差在20微克/立方米以内。相应的PM2.5产品也可以为评估青藏高原地区颗粒物污染状况提供参考。
傅迪松
该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两个典型环境(格尔木:36.4oN,94.8oE,2800 m a.s.l.,西海镇:36.9oN,100.9oE,3080 m a.s.l.)的气象要素、大气常规痕量气体、PM2.5/PM10、气溶胶粒径分布(12-530纳米)、气溶胶化学成分(PM2.5颗粒物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重金属成分)的定点观测数据和高原东北地区大气痕量气体的走航观测数据。数据集时间段为2019年9-10月 和2020年9-10月。数据来自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科考团队在2019年和2020年,利用南京大学移动观测平台中多台在线观测仪器(Duvas-DV3000,microAeth®-MA200,Vaisala 气象探头),在格尔木和西海镇所进行的两期定点观测实验和走航观测实验。数据集中的数据为经过数据矫正和数据质控后的数据,其中数据矫正根据仪器标定结果进行,数据质控根据多台仪器之间的数据闭合研究结果进行。大气成分数据,包括痕量气体、PM2.5/PM10、气溶胶粒径分布和气溶胶化学成分,是高原实际气压条件下的观测数据。该数据集可直接用来分析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相关科学问题,数据集补充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大气环境相关外场观测数据的不足。
聂玮, 迟旭光
气溶胶光学厚度可以反映大气气溶胶浓度水平,广泛用于大气气溶胶污染方面的研究。地面太阳光度计观测的光学厚度具有连续和高时间分变率等特点。珠峰是南亚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的通道,在该站点开展观测可以很好的分析南亚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的特征和机制。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观测数据集采用Cimel 318太阳光度计连续观测获得。数据覆盖时间从2020.01到2020.12,时间分辨率为逐日。根据太阳直接辐射可获得7个波段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精度估计为0.01-0.02。
丛志远
(1)阿里站大气黑碳日平均值(ng/m3)。(2)观测仪器:黑碳仪(AE33);仪器采样间隔为1分钟;日平均值计算方法参考《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方法。(3)仪器刚开机和仪器故障时的异常数据已经剔除;2018年5月8日至11月,阿里站旁边野生动物保护站施工,不时排放大量颗粒物质,黑碳含量远高于历年同期,该时段数据请谨慎使用;其它时段由于仪器故障或供电故障等原因,数据有缺失。(5)仪器放置于中国科学院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观测场(79.70°E,33.39°N,海拔4270m)。
王茉, 徐柏青, 赵华标, 杨松
1)沙尘、硫酸盐、有机碳、黑碳和海盐气溶胶以及总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垂直质量浓度和消光系数; 2)数据来源:数值模拟,加工方法:基于CALIPSO卫星垂直观测和全球气溶胶模式,通过四维局地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同化方法产生; 3)数据质量良好; 4)该气溶胶同化数据时空覆盖完整,可用于泛第三极地区气溶胶及其化学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还可用于气溶胶-云互馈对降水和水汽输送及其辐射、气候以及环境效应研究。
戴铁, 程越茗
该数据集包含阿里地区狮泉河国家基准气候站(32°30’N,80°05’E,海拔4278.6米)的大气中PM2.5(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测量仪器为RP 1400A型振荡天平法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仪(Tapered Element Oscillating MicroBalance,TEOM),其观测时段为2019年7月8日至2019年8月2日,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数据以TXT格式存储。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2(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该数据集为阿里地区驻地狮泉河镇观测数据。阿里地区驻地的经纬度、海拔高度分别为32.50,80.10;4360m。连续观测大气中黑碳(Black carbon)的质量浓度。测量仪器为AE31(Aethalometer),其观测时段为2019年7月13日12:00:00至2020年7月17日21:35:00,时间分辨率为5分钟,中间因仪器故障,有数据缺失。数据文件包括仪器信息、流量参数设置(LPM)及具体观测浓度。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602。
朱崇抒, 胡塔峰, 吴枫, 王启元, 张宁宁, 戴文婷
该数据集包含阿里地区狮泉河国家基准气候站(32°30’N,80°05’E,海拔4278.6米)的大气中PM2.5(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在870nm波段处的散射系数与吸收系数。测量仪器为光声消光仪(Photo-Acoustic Extinctiometer,PAX),其观测时段为2019年7月13日至2019年8月2日,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该数据集可用于研究青藏高原PM2.5的散射及吸收特征。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2(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该数据集包含阿里地区狮泉河国家基准气候站(32°30’N,80°05’E,海拔4278.6米)的大气中PM2.5(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在450nm、550nm和700nm波段处的散射系数。测量仪器为TSI-3563型积分浊度计,其观测时段为2019年7月8日至2019年8月2日,时间分辨率为10秒。可用于研究青藏高原西北部的PM2.5散射系数对入射光波长的依赖性,该依赖性可反映PM2.5的粒径分布特征。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2(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该数据集包含阿里地区狮泉河国家基准气候站(32°30’N,80°05’E,海拔4278.6米)的中流量气溶胶离线采样数据,测量仪器为崂应2030型中流量采样器,采集了直径90毫米的PM2.5、PM10、TSP石英滤膜样品,样品将用于元素碳、有机碳、水溶性离子和金属元素等化学成分分析。采样时段为2019年7月7日至2019年8月2日,于每日09:00开始采样,每次采样23小时,样品总量共81张。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2(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该数据集包含阿里地区狮泉河国家基准气候站(32°30’N,80°05’E,海拔4278.6米)的大气中0.5-20μm粒径范围内颗粒物的数浓度粒径分布谱,测量仪器为TSI-3321型空气动力学颗粒物粒径谱仪(APS),共有52个粒径通道。其观测时段为2019年7月7日至2019年8月2日,时间分辨率为5分钟。可利用数据资料及气溶胶球形假设和气溶胶密度获得气溶胶体积浓度与质量浓度的粒径分布谱,进而研究青藏高原西北部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点。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2(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包含青藏高原地区气溶胶类型和气溶胶光学厚度,两类数据。 气溶胶类型数据产品是综合利用MEERA 2同化资料和主动卫星CALIPSO产品经过一系列数据预处理、质量控制、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过程而融合得出的气溶胶类型结果。该气溶胶类型融合算法的关键是对CALIPSO气溶胶类型的判断。融合时根据CALIPSO气溶胶类型的种类和质控,并参考MERRA 2气溶胶类型得到最终气溶胶类型数据(共12种)和质量控制结果。充分考虑了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以及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0.625°×0.5°)和时间分辨率(月)。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采用自主研发的可见光波段遥感反演方法,结合Merra-2模式数据与NASA的官方产品MOD04制作,数据覆盖时间从2000年到2019年,时间分辨率为逐日,空间分辨率为0.1度。反演方法主要采用自主研发的APRS算法,反演了冰雪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算法考虑了冰雪地表的BRDF特性,适用于冰雪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通过实测站点验证表明,数据相对偏差在35%以内,可有效提高极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覆盖率和精度。
光洁, 赵传峰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为亚洲主要河流提供水资源。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BC气溶胶对辐射具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进而对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气候环境变化不可忽视的影响因子。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排放的黑碳气溶胶经大气环流可被传输至高原内部,并沉降到雪冰表面,对降水和冰川物质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分别在青藏高原5个台站架设黑碳仪,使用Aethalometer在线测量大气黑碳含量,数据时间分辨率:逐日.这对评估黑碳对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影响和大气污染物的跨境传输提供数据基础。此数据是先前发布的《青藏高原大气黑碳含量5个站点观测资料(2018)》的更新。 5个站点信息如下: 纳木错:30°46'N, 90°59'E, 4730 m a.s.l 珠峰站:28.21°N, 86.56°E, 4276 m a.s.l 藏东南:29°46'N, 94°44'E, 3230 m a.s.l 阿里站:33.39°N, 79.70°E, 4270 m a.s.l 慕士塔格:38°24’N, 75°02’E, 3650 m a.s.l
王茉
本数据集包括藏东南站、阿里站、慕士塔格站、珠峰站和纳木错站的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PM2.5质量浓度(单位为μg/m3)。气溶胶PM2.5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的浓度特性数据以每5 min获取一组数据的频率进行产出,能实现小时、昼夜、季节和年际等不同时间尺度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分析,这为青藏高原地区不同位置的气溶胶质量浓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当地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该数据为已发布数据《青藏高原不同站点气溶胶颗粒PM2.5浓度数据集(2018)》的更新。
邬光剑
本数据集包括Aqua卫星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测量的中国中西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MODIS采用DT算法(Deep Blue)和DB算法(Dark target)分别反演出全球范围内的两种数据,数据集提供这两种数据(DT、DB)及其融合(Merge)数据,共三种数据在550nm处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及其空间分布信息。本项目针对研究区共统计出2003.7月月-2018.11月共197个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值。该数据集为hdf5格式的数据,数据将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气溶胶污染状况及背景值的参考数据集。
夏祥鳌, 宋子珏
黑碳是重要的吸光性物质,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南坡6个湖泊(枪勇湖、唐古拉湖、令戈错、然乌湖、Gokyo、Gosainkunda)湖芯黑碳浓度和沉降通量数据。湖信黑碳浓度采用消解-过滤-热光法测定。本数据集为EXCEL文件,可使用EXCEL直接打开。本数据集有助于研究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大气黑碳沉降历史和进一步分析大气黑碳的来源,可作为研究大气黑碳传输和气候效应评价的基础数据。
康世昌
本数据集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共5个采样点碳质气溶胶包括有机碳和黑碳的浓度和空间分布信息。本数据包含的黑碳和有机碳数据采用膜采样,滤膜为石英滤膜,采样器为大流量采样器,切割粒径为总悬浮颗粒物(TSP),每个滤膜采样周期为24h或48h。采用热光法测定其有机碳和黑碳含量,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43和0.12 ug/cm2。此外,还计算了黑碳的吸光参数(MAC)。该数据集将作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碳质气溶胶污染状况及背景值的参考数据集。
三极气溶胶类型数据产品是综合利用MEERA 2同化资料和主动卫星CALIPSO产品经过一系列数据预处理、质量控制、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过程而融合得出的气溶胶类型结果。该气溶胶类型融合算法的关键是对CALIPSO气溶胶类型的判断。气溶胶类型数据融合时根据CALIPSO气溶胶类型的种类和质控,并参考MERRA 2气溶胶类型得到最终的三极地区气溶胶类型数据(共12种)和质量控制结果。该数据产品充分考虑了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以及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0.625°×0.5°)和时间分辨率(月)。
赵传峰
“Poles AOD Collection 1.0”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集采用自主研发的可见光波段遥感反演方法,结合Merra-2模式数据与NASA的官方产品MOD04制作,数据覆盖时间从2000年到2019年,时间分辨率为逐日,覆盖范围为“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空间分辨率为0.1度。反演方法主要采用自主研发的APRS算法,反演了冰雪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算法考虑了冰雪地表的BRDF特性,适用于冰雪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通过实测站点验证表明,数据相对偏差在35%以内,可有效提高极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覆盖率和精度。
光洁
青藏高原珠峰站和纳木错站点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是基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大气辐射观在珠峰站和纳木错站点的观测数据产品而形成,数据覆盖时间从2017年到2019年,时间分辨率为逐小时,覆盖站点为珠峰站和纳木错站点,经纬度坐标为(珠峰站:28.365N, 86.948E,纳木错站:30.7725N,90.9626E)。观测数据来源为MFRSR仪器观测的辐射数据反演获得,所包含特征变量为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反演误差范围约为15%。数据格式为txt格式。
丛志远
太阳总辐射及吸收和散射性物质衰减的总辐射为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太阳辐射表(LI200SZ,LI-COR, Inc., USA)测量获得。本测量测量数据为总太阳辐射,包括直射和漫反射的太阳辐射,波长范围400-1100nm。测量结果单位为W/m2,在自然采光下典型误差为± 3%(入射角60°以内)。北极Sodankylä 站的数据来源于与站点合作和网站下载等。北极Sodankylä 站数据覆盖时间更新到2018年。
白建辉
北极阿拉斯加站点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是基于美国能源部大气辐射观测计划在北极阿拉斯加站点的观测数据产品而形成,数据覆盖时间更新从2016年到2019年,时间分辨率为逐小时,覆盖站点为北极阿拉斯加站点,经纬度坐标为(71°19′22.8″N, 156°36′32.4″ W)。观测数据来源为MFRSR仪器观测的辐射数据反演获得,所包含特征变量为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反演误差范围约为15%。数据格式为nc格式。
赵传峰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为亚洲主要河流提供水资源。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BC气溶胶对辐射具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进而对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气候环境变化不可忽视的影响因子。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排放的黑碳气溶胶经大气环流可被传输至高原内部,并沉降到雪冰表面,对降水和冰川物质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分别在青藏高原5个台站架设黑碳仪,在线测量大气黑碳含量。这对评估黑碳对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影响和大气污染物的跨境传输提供数据基础。
王茉
本数据集包括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PM2.5质量浓度(单位为μg/m3)和当时的温度(摄氏度)、相对湿度(%)、大气压(hPa)。气溶胶PM2.5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的浓度特性数据以每5 min获取一组数据的频率进行产出,能实现小时、昼夜、季节和年际等不同时间尺度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分析,这为青藏高原地区不同位置的气溶胶质量浓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当地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邬光剑
黑碳气溶胶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以及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作为大气中的细颗粒组成部分,光吸收特性导致其沉降在雪冰表面后能够显著降低雪冰表面的反照率,进而促进冰川和积雪的消融。新一代黑碳仪AE-33依靠气溶胶在不同波段的光吸收和衰减特性来计算实时的黑碳浓度。此外,AE-33采用了双点位补偿算法,能够补偿点位负载效应,提供高质量的黑碳浓度数据。通过珠峰站AE-33实时观测数据,分析了黑碳的季节变化和日内变化特征,探讨了其源区和传输过程,并对严重污染事件的传输机制进行了分析,能够对未来该地区黑碳造成的气候效应的评估工作提供依据。
康世昌
数据包括纳木错和慕士塔格大气气溶胶数据集:TSP及锂、钠等元素成分月均值;纳木错和慕士塔格大气降水化学数据集:可溶性钠、钾、镁、钙等离子月均值;纳木错流域扎当冰川雪冰化学成分数据集:不同月份采集的雪坑可溶性钠、钾、镁、钙等离子浓度。数据用于对纳木错和慕士塔格地区的大气气溶胶元素含量、降水化学以及冰川雪冰化学记录进行定位观测。 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仪ICS2500和ICS2000分别测定样品中可溶性阴阳离子浓度。 数据采集处理过程: 1.选择在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纳木错流域和慕士塔格峰地区架自动雨量筒采集降水样品。降水样品由SYC-2型降雨采样器采集,该采样器由采集器、感雨器和压盖驱动组成,样品采集器设有降雨采集桶和降尘采集桶,通过感雨器感知天气状况,当降雨开始时降雨采集桶打开,压盖压在降尘采集桶上,采集降雨样品时仪器自动记录降雨日期及降雨起止时间。降雨停止时,压盖自动翻转到降雨采集桶,完成一次降雨记录。降水结束后收集的样品置入20mL高密度聚乙烯洁净塑料瓶内并在-20℃的冰箱中冷藏。样品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处于冷冻状态,直至实验分析前从冰箱内取出在室温(20℃)下融化。降水样品采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的离子色谱分析仪ICS2500和ICS2000分别测定降水中可溶性阴阳离子。 2.架设于纳木错站的大气气溶胶采样仪距离地面高度为4m,安装有一台真空泵,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联合供电,空气流量由自动流量计记录,瞬时流量约合为16.7L/min。空气流量按纳木错地区的气象参数转化为标准体积。采用直径为47mm、孔径为0.4μm的Teflon滤膜,样品间隔天数为7天,每个样品的采样总流量约为120-150m³。采样后每个样品单独放置于一次性滤膜盒中并于冰箱中低温保存。采样前后将滤膜放置在恒温(20±5℃)恒湿(40±2%)环境中48小时,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AUW220D,Shimadu)称重,前后重量之差即为滤膜上气溶胶样品的重量。采集到的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18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在室内外的操作过程中都采取严格措施防止可能的污染。 3.采用预先清洗的塑料小铲子从雪坑的下部向上每隔5cm(有的雪坑是每隔10cm)采集一个样品。样品在室温下溶化后置入20mL高密度聚乙烯洁净塑料瓶内并置于-20℃的冰箱中冷藏。样品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处于冷冻状态,直至实验分析前从冰箱内取出在室温下融化。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仪ICS2500和ICS2000分别测定样品中可溶性阴阳离子浓度。人工采集冰川雪冰化学样品过程中均需穿戴洁净服、一次性口罩和塑料手套以防止产生污染。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月均值连续序列。符合中国和世界降水、气溶胶、雪冰记录常规监测研究精度,满足与相关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研究。
康世昌
本数据集为2000年在青藏高原中部普若岗日冰盖(33°55'N,89°05'E,海拔6070米)钻取的两个深孔冰芯的氧同位素和地球化学数据,冰芯深度分别为118.4和214.7米。 数据来源: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http://www.ncdc.noaa.gov/data-access/paleoclimatology-data/datasets/ice-core)。 数据集包含6个数据表,分别为:普若岗日冰芯1氧同位素每米均值数据,普若岗日冰芯1氧同位素10年均值数据,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可溶性气溶胶浓度每米均值数据,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气溶胶浓度5年均值数据,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气溶胶浓度10年均值数据,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气溶胶浓度100年均值数据。字段信息如下: 数据表1:普若岗日冰芯1氧同位素每米均值数据 字段:字段名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深度 【m】 字段2:δ18O 【‰】 数据表2:普若岗日冰芯1氧同位素10年均值数据 字段:字段名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开始时间 【无量纲】 字段2:结束时间 【无量纲】 字段3:δ18O 【‰】 数据表3: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可溶性气溶胶浓度每米均值数据 字段:字段名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深度 【m】 字段2:粉尘(直径0.63-20um) 【particles/mL】 字段3:18O 【‰】 字段4:F- 【ppb】 字段5:Cl- 【ppb】 字段6:SO42- 【ppb】 字段7:NO3- 【ppb】 字段8:Na+ 【ppb】 字段9:NH4+ 【ppb】 字段10:K+ 【ppb】 字段11:Mg2+ 【ppb】 字段12:Ca2+ 【ppb】 数据表4: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气溶胶浓度5年均值数据 字段:字段名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开始时间 【无量纲】 字段2:结束时间 【无量纲】 字段3:δ18O 【‰】 字段4:积累量 【cm/yr】 字段5:粉尘(直径0.63-20um) 【particles/mL】 字段6:F- 【ppb】 字段7:Cl- 【ppb】 字段8:SO42- 【ppb】 字段9:NO3- 【ppb】 字段10:Na+ 【ppb】 字段11:NH4+ 【ppb】 字段12:K+ 【ppb】 字段13:Mg2+ 【ppb】 字段14:Ca2+ 【ppb】 数据表5: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气溶胶浓度10年均值数据 字段:字段名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开始时间 【无量纲】 字段2:结束时间 【无量纲】 字段3:δ18O 【‰】 字段4:粉尘(直径0.63-20um) 【particles/mL】 字段5:F- 【ppb】 字段6:Cl- 【ppb】 字段7:SO42- 【ppb】 字段8:NO3- 【ppb】 字段9:Na+ 【ppb】 字段10:NH4+ 【ppb】 字段11:K+ 【ppb】 字段12:Mg2+ 【ppb】 字段13:Ca2+ 【ppb】 数据表6:普若岗日冰芯2氧同位素和气溶胶浓度100年均值数据 字段:字段名 【量纲(度量单位)】 字段1:间隔末年 【无量纲】 字段2:δ18O 【‰】 字段3:粉尘(直径0.63-20um) 【particles/mL】 字段4:F- 【ppb】 字段5:Cl- 【ppb】 字段6:SO42- 【ppb】 字段7:NO3- 【ppb】 字段8:Na+ 【ppb】 字段9:NH4+ 【ppb】 字段10:K+ 【ppb】 字段11:Mg2+ 【ppb】 字段12:Ca2+ 【ppb】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NCEI)
太阳分光光度计的测量数据可以直接用来反演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使用水汽通道936nm处的测量数据)。青藏高原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观测数据集采用Cimel 318太阳光度计连续观测获得,涉及珠峰站和纳木错站共两个站点。数据覆盖时间从2009年到2016年,时间分辨率为逐日。太阳光度计在可见光至近红外设有8个观测通道,中心波长分别为:340、380、440、500、670、870、940和1120 nm。仪器的视场角为1.2°,太阳跟踪精度为0.1°。根据太阳直接辐射可获得6个波段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精度估计为0.01-0.02。最终采用AERONET统一反演算法,获得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指数、粒度谱、单次散射反照率、相函数、复折射指数和不对称因子等。
丛志远
北极阿拉斯加站点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是基于美国能源部大气辐射观测计划在北极阿拉斯加站点的观测数据产品而形成,数据覆盖时间从1998年到2016年,时间分辨率为逐小时,覆盖站点为北极阿拉斯加站点,经纬度坐标为(71°19′22.8″N, 156°36′32.4″ W)。观测数据来源为MFRSR仪器观测的辐射数据反演获得,所包含光学特征变量为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反演误差范围约为15%。数据格式为nc格式。
赵传峰
太阳光度计的架设目的在于获取大气气溶胶、水汽、臭氧等成分的特性,支持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本数据集由两部分组成:常规观测数据和飞行同步观测数据。常规观测仪器的架设位置包括五星村五星嘉苑7#楼顶(6月1日至6月24日)、五星村超级站向南70m左右的沟渠(6月25日以后)。测量采用CE318-NE型太阳分光光度计,可提 供1640nm、1020nm、936nm、870nm、670nm、500nm、440nm、380nm和340nm共9个波段观测的大气光学厚度,以及 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本数据集提供的常规观测数据包括2012年6月1日至9月20日的太阳分光光度计原始数据和预处理后的数据,数据采样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飞行同步观测架设的位置包括高崖水文站(7月3日和7月4日)、阿柔超级站(8月1日)站和葫芦沟小流域(8月25日和8月28日),所使用仪器主要是CE318-N型太阳光度计,观测波段包括340nm、380nm、440nm、500nm、670nm、870nm、936nm、1020nm共8个波段。本数据集提供同步观测时间8个波段的大气光学厚度和936nm波段反演的大气柱水汽含量,以及原始观测数据,数据采样时间为1分钟。
于文凭, 王增艳, 马明国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