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观测数据集采用Cimel 318太阳光度计连续观测获得,涉及珠峰站和纳木错站共两个站点。这些产品是经过云检测之后的结果。数据覆盖时间从2021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时间分辨率为逐日。太阳光度计在可见光至近红外设有8个观测通道,中心波长分别为:340、380、440、500、670、870、940和1120 nm。仪器的视场角为1.2°,太阳跟踪精度为0.1°。根据太阳直接辐射可获得6个波段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精度估计为0.01-0.02。最终采用AERONET统一反演算法,获得气溶胶光学厚度、Ångström指数、粒度谱、单次散射反照率、相函数、复折射指数和不对称因子等。
丛志远
数据集包含西藏纳木错地区大气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数据以及环境空气温湿度,以及离线采样的气溶胶样品。在线观测仪器为多角度吸收光度计(Multi-Angle Absorption Photometer,简称MAAP)、积分浊度计(Integrating Nephelometer),观测时间为2020年8月5日至2020年9月11日,在线仪器的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0秒,仪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数据已经剔除。离线采样为47小时的TSP样品。本数据集为研究高原中部地区大气粉尘气溶胶物理特性、时空变化特征和来源解析提供了基础数据。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二(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本数据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2019)、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21)观测获得,包括O3、NOx、HONO、H2O及HCHO等物种的地气交换通量或垂直梯度。时间范围为2019年4月28日到2019年7月10日(纳木错站)、2021年5月2日到2021年5月13日(藏东南站)。 数据共包含5个文件,文件1-4分别为2019年于纳木错站观测的通量数据及H2O垂直梯度、HONO垂直梯度、NO2垂直梯度。文件5为2021年于藏东南站观测的通量数据。 监测期间由于仪器状态问题,存在数据缺失。本数据应用前景广泛,可服务于如大气科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等背景的研究生和科学家。
叶春翔
本数据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2019)、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21)观测获得,包括O3、NOx、HONO、H2O及HCHO等物种的地气交换通量或垂直梯度。时间范围为2019年4月28日到2019年7月10日(纳木错站)、2021年5月2日到2021年5月13日(藏东南站)。 数据共包含5个文件,文件1-4分别为2019年于纳木错站观测的通量数据及H2O垂直梯度、HONO垂直梯度、NO2垂直梯度。文件5为2021年于藏东南站观测的通量数据。 监测期间由于仪器状态问题,存在数据缺失。本数据应用前景广泛,可服务于如大气科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等背景的研究生和科学家。
叶春翔
1)数据内容:纳木错2019年4月-7月间的大气氧化性相关参数观测数据,包括O3、H2O、CO2、NO2、VOCs及风向风速等,观测点坐标为东经90.96°,北纬30.77°,海拔4730米,下垫面为高寒草原。(2)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原始观测数据,由专人根据观测记录进行加工和质量控制。(3)数据质量描述:由于仪器状态问题,部分时段数据缺失,数据不连续。(4)数据应用前景:该数据可应用于高原大气化学分析等领域。
叶春翔
本数据集综合了2014年珠峰、林芝、纳木错(探空观测时段为6月、8月和11月的 08时,14时和20时)站点和2019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立体综合加强期观测试验狮泉河(探空观测时段为5月、7月和10月的02时, 08时,14时和20时)站点探空观测数据。本数据是由位温、比湿、风速、风向和相对高度组成的梯度观测数据,数据采集频率为2s,使用时间均为北京时,数据完整性文件命名规则为:年份+要素.xlsx。
李茂善, 马耀明, 胡泽勇, 陈学龙, 孙方林, 马伟强
1)数据内容:纳木错2019年水位日变化数据,观测点坐标为东经90.96°,北纬30.77°,海拔4730米,下垫面为高寒草原。(2)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人工读水位尺的方式测量,原始观测数据,由专人根据观测记录进行加工和质量控制。(3)数据质量描述:由于该数据是采用人工读水尺的方式获得,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较大,部分时段数据缺失,数据不连续。(4)数据应用前景:该数据可应用于湖泊水文、高寒区水文过程等科研领域。
王君波
本数据由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自动气象站观测获得,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30.77°,东经90.96°,海拔4730m,下垫面为高寒草原。数据集要素包括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按照三个测量深度(分别为0、10和20厘米)进行测量。时间范围为2019年2月2020年12月。数据质量方面:已经通过噪点控制、图示检查。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监测期间数据稳定、连续性较好。同时,本数据应用前景广泛,可服务于如气候学、自然地理学和生态学等背景的研究生和科学家。
王君波
本数据由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自动气象站观测获得,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30.77,东经90.96,海拔4730m,日尺度,降水量数据经过校正处理。数据集要素包括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总辐射、气压。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29日。监测期间数据稳定、连续性较好,通过气象数据分析,对认知该区域局地气候变化的情况有重要帮助,同时,本数据应用前景广泛,可服务于如大气科学、水文学、气候学、自然地理学和生态学等背景的研究生和科学家。
王君波
为了解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两栖类和鱼类的分布及其多样性,掌握区域两栖类和鱼类资源的基础数据。子课题(2019QZKK05010202)通过野外调查和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卫片的解析探明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对纳木错流域脊椎动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2021年集中在西藏自治区纳木错流域进行了全面调查。本数据集包含1个样品信息表和200张照片。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赵天
2019年8-9月第二次青藏科考共计采集色林错、纳木错及周边共计24个湖泊的水质样品,分析了叶绿素(CHL,单位为微克每升)、总氮(TN,单位为毫克每升)、总磷(TP,单位为毫克每升)、溶解性总氮(DTN,单位为毫克每升)、溶解性总磷(DTP,单位为毫克每升)、硝态氮(NO3-N,单位为毫克每升)、亚硝态氮(NO2-N,单位为毫克每升)、铵态氮(NH4-N,单位为毫克每升)及磷酸盐(PO4-P,单位为微克每升)、总悬浮颗粒物(TSS,单位为毫克每升)、有机悬浮颗粒物(OSS,单位为毫克每升)、无机悬浮颗粒物(ISS,单位为毫克每升)。同时提供样点所在湖泊名称,湖泊简写及点位所在经纬度数据,数据格式为xlsx。数据均为实验室手工分析,并经科研人员反复核验,真实可靠。
周永强
2019年夏季于西藏纳木错色林错地区采集了22个湖泊的湖水样品,将其装入塑料瓶内,部分样品利用碱度试剂盒现场滴定获得CO32-和HCO3-离子浓度,其余样品放置冰箱冷藏保存,带回实验室后,利用ICP-OES测试主要阳离子K+, Na+,Ca2+,Mg2+离子浓度,利用阴离子色谱仪测试HNO3-,SO42-、F-和Cl-离子浓度。结果显示,22个湖泊中,Ca2+离子浓度最高为越恰错的34.8ppm,最低为张乃错的1.8ppm,平均值为11.9ppm。K+离子浓度最高为懂错的745.6ppm,最低为木纠错的1.0ppm,平均值为270.9ppm。Mg2+离子浓度最高为江错的1632.8ppm,最低为木地达拉玉错的2.5ppm,平均值为180.1ppm。Na1+离子浓度最高为达则错的5446.0ppm,最低为木纠错的13.8ppm,平均值为1675.3ppm。F-离子浓度最高为0.3 mmol/L,最低为0.1 mmol/L,平均值为0.1 mmol/L。Cl-离子浓度最高为73.0 mmol/L,最低为0.4 mmol/L,平均值为19.0 mmol/L。NO3-离子浓度最高为0.2 mmol/L,最低为0.1 mmol/L,平均值为0.2 mmol/L。S042-离子浓度最高为219.3mmol/L,最低为0.1mmol/L,平均值为33.3 mmol/L。CO32-离子浓度最高为54.0 mmol/L,最低为0.0 mmol/L,平均值为15.5 mmol/L。HCO3-离子浓度最高为50.7 mmol/L,最低为2.0 mmol/L,平均值为21.1 mmol/L。
孟先强
2019年夏季利用抓斗采集了色林错纳木错地区纳木错、吴如错、格仁错、恰规错、达则错、塞布错、戈芒错、果忙错、巴木错、诺尔玛错、乃日平错、懂错、江错、达如错、越恰错湖泊表层沉积物,将湖泊沉积物带回实验室,并冷冻,之后放入冷冻干燥机冻干,将冻干样品利用玛瑙研钵研磨至粉末状,再利用XPert3 Powder型号的X射线衍射方法测试这些样品,基于HighScore Plus0软件分析获得每种主要矿物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以石笋、文石、方解石和伊利石为主。
孟先强
西藏自治区纳木错、珠峰和日土的边界层下层风速数据是用声雷达仪器AQ510观测得到的。AQ510声雷达以多普勒效应为理论基础,其内部有三个扬声器相继循环着向空中发射声波, 大概每5秒循环一次。发射到空中的声波在遇到大气中微小的温度变化时会被反射,被反射的声波会被扬声器接收。由于多普勒效应,声波和风在相对运动过程中, 反射声波的频率较传播之前会发生改变,利用接收(反射)和发送声波频率之间的不同可以同时计算风的速度和方向。数据包含40-200m高度间隔5m的风速和风向,时间分辨率为10分钟,主要用于风资源特性的研究。
朱蓉, 孙朝阳
本数据包括西藏纳木错湖水不同深度处的日平均水温数据,是实地监测获取的湖水温度变化情况;该数据利用水质多参数仪及温度探头放置于水中而连续获取,温度记录的分辨率是10分钟和2小时,并基于原始测量数据计算了日平均水温;所用仪器和方法均非常成熟,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该数据已用于纳木错湖水热力学分层研究、湖气热量平衡研究等物理湖泊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并用来校正基于遥感数据的湖水温度数据及不同的湖泊模型研究。可用于物理湖泊学、水文学、湖气相互作用、遥感数据同化验证及湖泊模型研究。
王君波
青藏高原野外观测研究平台是开展青藏高原科学观测和研究的前沿阵地。基于高原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的陆面-边界层立体综合观测为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影响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数据。本数据集综合了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5-2016年逐小时大气、土壤和涡动观测数据。包含了由多层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以及气压、降水组成的梯度观测数据,辐射四分量数据,多层土壤温湿度和土壤热通量观测数据以及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二氧化碳通量组成的湍流数据。这些数据能广泛的应用于青藏高原气象要素特征分析、遥感产品评估和遥感反演算法的发展、数值模拟的评估和发展等研究中。
马耀明
本数据集包含从2017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纳木错台站观测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总辐射等日值。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的时间序列。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剔除了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该数据的服务对象为从事大气物理、大气环境、气候、冰川、冻土等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业人员。主要应用于冰川学、气候学和环境变化、寒区水文过程以及冻土学等学科领域。 测量参数的单位和精度如下: 空气温度,单位:℃,精度:0.1℃; 空气相对湿度,单位:%,精度:0.1%; 风速,单位:m/s,精度:0.1m/s; 气压,单位:hPa,精度:0.1hPa; 降水,单位:mm,精度:0.1mm; 总辐射,单位:W/m2,精度:0.1W/m2。
王君波, 邬光剑
纳木错观测的大气和湖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包括:大气气态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浓度的时间序列;大气颗粒态PAHs浓度的时间序列;湖水中溶解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浓度;湖水悬浮颗粒物中POPs的浓度。大气样品由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站的大气主动采样器采集,采样器的流量为60 L min-1,隔天采集,每半个月为1个样品,采样体积约为600 m3。每个大气样品包括吸附颗粒态POPs的玻璃纤维滤膜(GFF,0.45 μm,Whatman)和收集气态POPs的聚氨酯泡沫(PUF,7.5×6 cm)。湖水样品为环纳木错15个采样点采集的表层湖水样品,水深0-1 m,每个样品体积为200 L。水样先通过0.7 μm的GFF膜过滤得到水中的总悬浮颗粒物,然后使用XAD-2填充的固相萃取柱富集水中的溶解态POPs。各介质样品均在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进行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样品前处理步骤包括索式提取、硅胶-氧化铝柱净化、过GPC柱去除大分子杂质、浓缩定容等步骤。分析测试仪器为美国热电公司生产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Finnigan-Trace GC/PolarisQ)。分离OCPs和PCBs的色谱柱为CP-Sil 8CB毛细柱(50 m×0.25 mm×0.25 μm),分离PAHs的色谱柱为DB-5MS毛细柱(60 m×0.25 mm×0.25 μm)。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过程均遵循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设置了实验室空白和野外空白。PAHs的回收率在65-92%之间,OCPs的回收率在64-112%之间,样品浓度未使用回收率进行校正。
王小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中的湖泊面积在过去几十年中显示了明显的扩展。目前有关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增加、水位等变化已有大量研究报道,尤其是西藏地区最大的色林错、纳木错等湖泊。我们以纳木错湖泊为例,探讨了自1960年以来这近几十年来纳木错湖水水位的持续增加所产生的非构造加载力对周边岩石圈变形及亚东-古露断裂带(正断层)上应力的变化并分析其地震危险性,来认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地表过程与岩石圈的相互关系;所得到的结果数据包括地表位移场变化和断层上应力的结果。
林晓光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典型冰川的物质平衡及末端变化数据,包括羊卓雍错附近的枪勇冰川、帕隆藏布流域的帕隆冰川、纳木错附近的扎当冰川、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的昂龙2号冰川、慕士塔格地区的阿尔且特克冰川、15号冰川及乔都马克冰川和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七一冰川。 用于高原典型地区典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在典型地区典型冰川的冰面上,利用蒸汽钻钻孔布设测杆,每年固定时间测量测杆高度变化,并结合雪坑观测,以进行冰川物质平衡的观测。在靠近冰川末端的地面上设置标志物,测量标志物与冰川末端之间的距离,以观测冰川末端位置变化。其中,乔都马克冰川和帕隆94号冰川两条冰川有末端变化数据。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时间和空间连续序列。符合中国和世界冰川常规监测研究精度,满足冰川变化与相关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研究。
数据集综合了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大气、水文和土壤的长期监测数据。数据有三种分辨率,包括0.1秒、10分钟、30分钟、24小时不等。 野外的大气边界层塔(PBL)所使用的温湿度和气压传感器由芬兰的Vaisala公司生产,风速风向传感器由美国的MetOne公司生产,辐射传感器由美国的APPLEY公司和日本的EKO公司生产,气体分析仪由美国的Licor公司生产,土壤含水量、超声风速仪和数据采集器等由美国的CAMPBELL公司生产。定期(每年2-3次)由专业人员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更换,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和整编,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气象观测规范。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时间连续序列,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马耀明
数据包括纳木错和慕士塔格大气气溶胶数据集:TSP及锂、钠等元素成分月均值;纳木错和慕士塔格大气降水化学数据集:可溶性钠、钾、镁、钙等离子月均值;纳木错流域扎当冰川雪冰化学成分数据集:不同月份采集的雪坑可溶性钠、钾、镁、钙等离子浓度。数据用于对纳木错和慕士塔格地区的大气气溶胶元素含量、降水化学以及冰川雪冰化学记录进行定位观测。 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仪ICS2500和ICS2000分别测定样品中可溶性阴阳离子浓度。 数据采集处理过程: 1.选择在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纳木错流域和慕士塔格峰地区架自动雨量筒采集降水样品。降水样品由SYC-2型降雨采样器采集,该采样器由采集器、感雨器和压盖驱动组成,样品采集器设有降雨采集桶和降尘采集桶,通过感雨器感知天气状况,当降雨开始时降雨采集桶打开,压盖压在降尘采集桶上,采集降雨样品时仪器自动记录降雨日期及降雨起止时间。降雨停止时,压盖自动翻转到降雨采集桶,完成一次降雨记录。降水结束后收集的样品置入20mL高密度聚乙烯洁净塑料瓶内并在-20℃的冰箱中冷藏。样品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处于冷冻状态,直至实验分析前从冰箱内取出在室温(20℃)下融化。降水样品采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的离子色谱分析仪ICS2500和ICS2000分别测定降水中可溶性阴阳离子。 2.架设于纳木错站的大气气溶胶采样仪距离地面高度为4m,安装有一台真空泵,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联合供电,空气流量由自动流量计记录,瞬时流量约合为16.7L/min。空气流量按纳木错地区的气象参数转化为标准体积。采用直径为47mm、孔径为0.4μm的Teflon滤膜,样品间隔天数为7天,每个样品的采样总流量约为120-150m³。采样后每个样品单独放置于一次性滤膜盒中并于冰箱中低温保存。采样前后将滤膜放置在恒温(20±5℃)恒湿(40±2%)环境中48小时,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AUW220D,Shimadu)称重,前后重量之差即为滤膜上气溶胶样品的重量。采集到的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18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在室内外的操作过程中都采取严格措施防止可能的污染。 3.采用预先清洗的塑料小铲子从雪坑的下部向上每隔5cm(有的雪坑是每隔10cm)采集一个样品。样品在室温下溶化后置入20mL高密度聚乙烯洁净塑料瓶内并置于-20℃的冰箱中冷藏。样品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处于冷冻状态,直至实验分析前从冰箱内取出在室温下融化。样品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采用离子色谱分析仪ICS2500和ICS2000分别测定样品中可溶性阴阳离子浓度。人工采集冰川雪冰化学样品过程中均需穿戴洁净服、一次性口罩和塑料手套以防止产生污染。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月均值连续序列。符合中国和世界降水、气溶胶、雪冰记录常规监测研究精度,满足与相关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研究。
康世昌
本数据集为西藏纳木错流域冰川水文站点2006-2008年观测径流量数据,包含4个地区的径流月均值数据:你亚曲径流,曲嘎切径流,扎当径流,昂曲径流,用于研究区域水文水资源。 测量仪器:旋桨式流速仪(LS1206B),Hobo水位仪。 空间位置: 纳木错东部你亚曲(近湖口公路边):90.2969E,31.0342N,海拔4730m; 纳木错南岸曲嘎切(入湖口路边):90.6361E,30.8175N,海拔4780m; 扎当冰川末端:90.7261E,30.6878N,海拔5400m; 昂曲(德庆镇附近大桥处):90.2839E,30.6525N,海拔4780m。
姚檀栋
纳木错2012-2014年观测的大气、湖水和鱼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包括:大气气态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浓度的时间序列;大气气态多环芳烃(PAHs)浓度的时间序列;大气颗粒态PAHs浓度的时间序列;湖水中溶解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浓度;湖水悬浮颗粒物中POPs的浓度;纳木错裸鲤体内POPs的浓度。 数据集所包含的数据均为实测数据。 (1)大气样品由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站的大气主动采样器采集,采样器的流量为60 L/min,隔天采集,每半个月为1个样品,采样体积约为600 m³。每个样品包括吸附颗粒态POPs的玻璃纤维滤膜(GFF,0.45 μm,Whatman)和收集气态POPs的聚氨酯泡沫(PUF,7.5×6 cm)。 (2)环纳木错选择15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湖水样品,水深0-1 m,每个样品体积为200 L。水样先通过0.7 μm的GFF膜过滤得到水中的总悬浮颗粒物,然后使用XAD-2填充的固相萃取柱富集水中的溶解态POPs。 (3)纳木错裸鲤(Gymnocypris namensis)是纳木错中分布最多的一种鱼类,共采集35条不同大小的裸鲤样本,分析其背部肌肉样品中POPs的浓度。 各介质样品均在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进行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样品前处理步骤包括索式提取、硅胶-氧化铝柱净化、过GPC柱去除大分子杂质、浓缩定容等步骤。分析测试仪器为美国热电公司生产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Finnigan-Trace GC/PolarisQ)。分离OCPs和PCBs的色谱柱为CP-Sil 8CB毛细柱(50 m×0.25 mm×0.25 μm),分离PAHs的色谱柱为DB-5MS毛细柱(60 m×0.25 mm×0.25 μm)。 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过程均遵循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设置了实验室空白和野外空白。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野外空白中相应化合物浓度的平均值加3倍标准偏差;若野外空白中未检出该化合物,则以工作曲线最低浓度的10倍信噪比代替为方法检出限。低于方法检出限的数据被认为是未检出,标注为BDL;用斜体标注的数据为用1/2倍方法检出限代替。PAHs的回收率在65-92%之间,OCPs的回收率在64-112%之间,样品浓度未使用回收率进行校正。
王小萍
本数据集包含了青藏高原拉萨及羊卓雍错流域(包括羊卓雍错90°08′ E - 91°45′ E, 28°27′ N - 29°12′ N, 4440 m和普莫雍错90°13′ E - 90°33′ E, 28°29′ N - 28°38′ N, 5030 m)和纳木错流域(90°16′ E - 91°03′ E, 30°30′ N - 30°56′ N, 4718 m)的降水(P)、河水(R)及湖水(L)同位素记录。用于对高原典型地区降水、河水和湖水中的稳定同位素观测研究。 通过在选择的典型地区采集降水、河水和湖水水样,密封保存后利用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MAT-253-IRMS)测定稳定同位素的值。本数据表是由专人根据测量结果录入。严格按照样品采集规范进行观测和测量,并已经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所有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是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和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使用MAT-253气体质谱仪完成测量。测量前样品一直被冷冻保存。测量结果为与V-SMOW的千分差;在加工生成数据表时,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
姚檀栋
夏季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纳木错湖湖泊水位2007-2016年日观测数据。 每年冬季,水尺被湖冰破坏,每年夏季重新架设水尺。数据以每年开始观测为基准(以0cm开始),每年一个数据观测序列。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时间序列,满足进行湖泊水文研究的需要。 水位,单位cm。
王君波
本数据集包含从200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纳木错台站观测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总辐射等日值。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的时间序列。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剔除了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该数据的服务对象为从事大气物理、大气环境、气候、冰川、冻土等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业人员。主要应用于冰川学、气候学和环境变化、寒区水文过程以及冻土学等学科领域。 测量参数的单位和精度如下: 空气温度,单位:℃,精度:0.1℃; 空气相对湿度,单位:%,精度:0.1%; 风速,单位:m/s,精度:0.1m/s; 风向,单位:°,精度:0.1°; 气压,单位:hPa,精度:0.1hPa; 降水,单位:mm,精度:0.1mm; 总辐射,单位:W/m2,精度:0.1W/m2。
汪远伟, 邬光剑
太阳分光光度计的测量数据可以直接用来反演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使用水汽通道936nm处的测量数据)。青藏高原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观测数据集采用Cimel 318太阳光度计连续观测获得,涉及珠峰站和纳木错站共两个站点。数据覆盖时间从2009年到2016年,时间分辨率为逐日。太阳光度计在可见光至近红外设有8个观测通道,中心波长分别为:340、380、440、500、670、870、940和1120 nm。仪器的视场角为1.2°,太阳跟踪精度为0.1°。根据太阳直接辐射可获得6个波段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精度估计为0.01-0.02。最终采用AERONET统一反演算法,获得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指数、粒度谱、单次散射反照率、相函数、复折射指数和不对称因子等。
丛志远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