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包括: 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模型挤压10%后地层的变形以及剪应变的变化情况平面模型图;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模型拉伸2%后地层的变形以及剪应变变化情况平面模型图;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模型拉伸2%后地层的变形以及体应变变化情况平面模型图;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模型挤压1%后地层的变形以及剪应变变化情况剖面模型图;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挤压1%后地层的变形以及体应变变化情况剖面模型图;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模型拉伸1%后地层的变形以及剪应变变化情况剖面模型图;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模型拉伸1%后地层的变形以及体应变变化情况剖面模型图。共7张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热-流体数值模拟图件。 平面及剖面图模型建立过程:设置剖面模型顶面为地下3km,构建的几何模型长633 m,宽20 m,高512 m,模型中地层岩性基本为砂岩与板岩互层,并被一条断层切穿。设置平面模型宽15.3km,高12.5km。模型包括砂岩、硅质板岩、两种含石英板岩,其间穿插四条断层。研究区的地层与岩体定义为弹塑性材料,并基于此采用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开展相应的模拟计算。采用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各地质单元的渗透率和孔隙度,主要根据湘东北地区不同地质单元的已有实测参数,而力学参数主要来自于FLAC3D手册或相似岩性的测试数据。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和矿区的实际地质特征,设置变形和流体流动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同时根据流体运移方式和方向,给整个模型赋予流体通量。在初始状态时,岩石中的所有孔隙的初始状态都是水饱和,即饱和度为1。根据有关浅成岩体成矿流体压力的理论模式,对于地层中的初始孔隙压力设为静水压力,并固定模型顶面的孔隙压力。模型地表为透水边界,其他边界设为不透水边界,随后进行初始地应力平衡得到平衡状态。然后对模型设置力学边界条件,结合湘东北矿床形成于先挤压后拉张的构造环境下的特征,研究采用两个模型互为对照,在其中一个模型的左右两个边界施加对称的初始挤压速度(2.425×10-9m/s)来模拟构造挤压的过程,而对另一个模型左右两个边界施加对称的初始引张速度(2.425×10-9m/s)来模拟构造拉伸的过程。 主要结论及启示: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黄金洞金矿成矿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在构造挤压和构造拉张的作用下,断层附近板岩层中出现了大的扩容区,扩容空间的形成可为矿质的沉淀以及交代作用提供有利的成矿空间,并为成矿流体的汇聚提供有利场所,而通过模拟看到的扩容位置,与已知发现的矿体也基本对应。也表明湘东北金矿床的成矿过程与力学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对于湘东北其它金矿床或其它类型的金矿床,本次模拟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即通过获取相关成矿地质特征(构造应力环境、岩石力学参数等),研究矿体赋存部位的岩体性质、地层形变特征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规律,可以较为清晰的展现成矿的物理过程,完善已有的成矿模式,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以上数据暂未发表,成果预期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jpg形式储存。
李增华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