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雅安-昌都,昌都-林芝,林芝-拉萨等分区段,分组分段对川藏铁路新线、川藏公路沿线10km范围内泥石流开展野外调查,填写泥石流调查表,拍摄照片。基于调查的泥石流数据,为川藏交通廊道孕灾背景特征和分布规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该数据详细调查了泥石流危害方式和对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的危害方式;进而在区域尺度、重点路段和典型灾害等不同尺度,沿川藏铁路新线开展泥石流为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估,为川藏铁路的选线提供支撑。
陈华勇, 杨东旭, 柳金峰, 陈兴长
川藏交通廊道泥石流分布数据包含两个图层,一个为点图层,主要标注泥石流沟口位置,另外一个为面状图层,为泥石流沟的流域范围。该数据的来源为遥感判识和地面调查的方法相结合,首先使用遥感影像对区域的泥石流沟位置进行解译,进而沿着川藏铁路和川藏公路等交通干线进行泥石流沟的地面调查,对遥感解译的数据进行校验,最终获取较为可靠的泥石流分布数据。该数据可以用于川藏交通廊道泥石流分布规律分析、多尺度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和风险评估。
陈华勇, 柳金峰, 杨东旭, 陈兴长
数据源为Copernicus Global Land Service (CGLS),下载地址为:(https://lcviewer.vito.be/)。该数据提供了一期川藏交通廊道(含G317、G318、川藏铁路)的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被数据使用遥感影像自动提取的方法,遥感影像获取时间介于2015年至2019年间,分类算法采用PROBA-V,分类精度为80%。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灌木、草地、落地、实体、建筑用地等类型。数据的原始空间分辨率为100m,经重采样后空间分辨率为250m。数据地理坐标系为WGS1984,投影坐标系为墨卡托投影。数据存储格式为Tiff文件。
眭天波
川藏交通廊道植被分类数据由《1:400万中国植被图》(1979年)数字化而成,数字化后的数据也采用等积圆锥投影,并可利用GIS软件转换为其他投影,完成时间为1990年。该数据为面shp数据,其属性包含植被编码及其含义,具体情况可参考《中国植被编码设计说明》,其中有对1:400万中国植被图的植被编码的详细说明。数据基本包括自然植被和农业植被两部分,区域为川藏交通廊道。植被根系的发育、是否喜水等特性是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因素,统计研究植被类型与灾害之间的关系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植被类型也可作为评价灾害风险评价的关键因子。
王俪璇
中国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数据根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数字化生成, 采用了传统的“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基本制图单元为亚类,共分出12土纲,61个土类,227个亚类。土壤属性数据库记录数达2647条,属性数据项16个,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种类型土壤及其主要属性特征。数据来自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根据1:100万中国土壤图数字化生成。比例尺为1:100w
王俪璇
使用Landsat5,7,8影像的NDVI对川藏交通廊道1985-2020年植被覆盖度进行提取。数据一共分为7期,每期时间跨度为5年。来源于USGS(https://www.usgs.gov/core-science-systems/nli/landsat/landsat-surface-reflectance)。 植被覆盖度一共分为7期,每期时间跨度为5年。其计算流程主要分为三步,一是获取该时间段内云量分数低于20的所有影像,计算其NDVI值,在使用中位数合成的方法合成当期的NDVI图;第二步是计算该区域的NDVI最大值与最小值NDVImax与NDVImin;第三步通过公式FVC=(NDVI-NDVImin)/(NDVImax-NDVImin),得到植被覆盖度。由于使用了Landsat数据,原始植被覆盖度产品空间分辨率为30m,采样1000m后得到此数据。
眭天波
数据覆盖区域为川藏交通廊道,为矢量线数据。数据定义了其活动时期,并对其进行了命名。描述了断层走向、性质、活动时期、出露情况。但内容有所缺失,次级断裂带没有命名。此数据集川藏交通廊道范围内共有590条线状要素,但有部分线状要素为同一断裂带的多部分要素。活动断裂带往往是不同板块、不同地块的结合带,是地壳的相对薄弱带,易诱发极为严重的地震灾害,也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集中发育带。对断裂带位置及性质的判断对地质灾害的风险易发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地质灾害的关键因子。
王俪璇
数据源于全国1∶100w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矢量化而成。根据川藏交通廊道区域范围及1:100w地形图图幅划分方式,使用了H45、H46、H47、H48、I45、I46、I47、I48八幅标准图幅的地质图,数据源格式为wp区文件,利用相关软件转化为shp格式的矢量文件,可用ARCIGS软件查看、编辑。本数据含有含地层、地层符号、岩石类型等基础地质信息。地质数据的获取,能够基本了解到川藏交通廊道范围内的地层、岩性情况,有利于追溯泥石流、滑坡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
王俪璇
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成为地貌。此数据集为川藏交通廊道区域范围内,精度为90m的地貌数据,数据格式为tif.。数据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100万)》数字化而成,根据海拔、起伏程度等对平原、丘陵、台地等地貌进行了分类,数据的精度较低,研究区范围内地貌种类较少。各类地貌在地域上的组合和垂向上的分异,不仅对气候、水文的变化和土壤、生物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对工农业生产、水利和交通建设有重大的影响,而且还是生态环境演化、治理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王俪璇
数据源自雷达地形测绘SRTM产品,下载地址为http://gdex.cr.usgs.gov/gdex/。在下载网站导入川藏交通廊道shp边界,以选择研究区范围的图幅,利用ARCGIS软件合并成一幅。数据的精度90m,格式为栅格数据。数据大小136MB。区域为川藏交通廊道。该数据适用于1:10万的相关地形数据的提取,如坡度、坡向、河道河网等地形因子数据等,作为川藏交通廊道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有助于认识全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对于大区域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王俪璇
数据源于JAXA地球观测研究中心(http://www.eorc.jaxa.jp/ALOS/en/aw3d30/),产品为ALOS World 3D - 30m (AW3D30)。通过导入川藏交通廊道shp边界选择图幅并下载,利用相关软件合并成一幅。格式为栅格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m,数据大小为1.3GB。该DEM数据可利用相关软件生成坡度、坡向、河道河网等地形因子数据,它们是川藏交通廊道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有助于认识流域地貌形态,也是灾害区划研究、风险性评价的关键因子。高精度DEM的获取对于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减轻重大地质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眭天波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