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库里湖为新疆慕士塔格冰川的远端冰前湖泊,其物质输入主要受慕士塔格冰川变化影响。喀拉库里钻孔由中科院青藏所徐柏青课题组于2013年6-7月于喀拉库里湖最深处(38°26.56′N,75°03.65′E,水深19m)钻取获得,钻孔长度为14.16m。本数据集为喀拉库里岩芯0-1416cm的地球化学数据,提供了高分辨率(0.2mm)地球化学元素的含量变化信息。数据来源于岩芯XRF扫描,所用仪器为Itrax Core Scanner(瑞典),实验在中科院青藏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集中元素含量变化明显,其中的Zr元素、Zr/Rb比值和Rb/Sr比值提供了慕士塔格地区长时间尺度的冰川变化历史,而Ti元素提供了粉尘变化历史。这些数据对研究西风带长时间序列古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徐柏青, 张小龙
本数据为青藏高原CHNAB005号网格植物多样性与分布数据,包含此网格中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纬经度、海拔、采集编号、分子材料份数、标本份数、行政区划、小地点、采集人、采集时间及创建者等信息。该数据获取自e科考网站(http://ekk.kib.ac.cn/web/index/#/),并部分完成鉴定。此数据已涵盖本区系中植物名录和具体分布信息。此数据既可用于本区域的区系性质研究,亦可用于探讨本区域植物水平和垂直梯度格局等。 较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科考数据最多的网格发生了变化,可能有受到疫情或者环境的影响。
邓涛
本数据包含5个湖泊岩心(昂仁金错、异龙湖、郭扎错、邦达错、公珠错)共计50个14C测年数据。湖泊沉积物岩心的年龄控制是依靠放射性碳同位素(14C)定年完成的。本批次样品的化学处理和分析测试在美国迈阿密Beta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完成,测试时间为2018年-2022年,测试流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数据表包括湖泊岩芯样品编号,实验室测样编号,测年样品深度,14C测年结果,测年误差及校正后结果等。良好的年代学控制是开展古环境重建工作的基础。
侯居峙, 吴铎
本数据包括星云湖湖泊沉积物碳酸盐氧同位素数据和岩心年代数据,第一列:岩心深度,第二列:岩心年龄框架(Cal yr BP),第三列:碳酸盐氧同位素数据。其中星云湖岩心长745cm,年龄为14ka,碳酸盐氧同位素数据共计149个。利用星云湖湖沉积物碳酸盐氧同位素重建了过去14ka以来该区域的夏季降水记录。重建结果表明星云湖流域早全新世夏季降水较高;中全新世以来夏季降水逐渐降低,主要受到夏季太阳辐射控制。
吴铎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新生代地层中蕴含丰富的构造、环境、气候等信息,对揭示高原碰撞隆升变形历史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对来自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临夏盆地、伦坡拉盆地、剑川盆地、曲靖盆地和思茅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开展了系统野外地质考察,确定了一些出露发育良好的研究剖面。依靠GPS、地质罗盘等工具,对相关研究剖面进行了构造、地貌、岩性等方面的调查测量描述,并进行了相关图件的绘制,具体涉及:临夏盆地对康剖面90 m黄土沉积地层,伦坡拉盆地达玉剖面1890 m、剑川盆地双河剖面300 m、曲靖盆地蔡家冲剖面252 m的河湖相沉积地层,以及思茅盆地江城剖面932 m的咸水湖相夹膏盐沉积地层。本数据集为后续开展相关地层年代学、构造演化、气候环境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学基础。
方小敏, 颜茂都, 张伟林, 张大文
本数据是研究团队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获得的青藏高原西部夏达错过去2000年的GDGTs数据和脂肪酸数据记录。夏达错湖芯采于2014年夏季,采样点(33.392°N、79.363°E,4373m)水深约19米。湖泊沉积物中叶腊脂肪酸和GDGTs的提取采用超声波萃取法,化合物的提取和测试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实验室进行。沉积物中叶腊脂肪酸化合物的检测仪器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检器(GC-FID,型号: Agilent 7890A)。GDGTs化合物的测试仪器为HPLC-APCI-MS (Agilent 1200 HPLC+6100 MS),采用3根色谱柱串联的方法进行测试,色谱柱型号为(Hypersil GOLD Silica, 100 mm× 2.1 mm, 1.9 μm),硅胶柱串联有效的分离了5-甲基bGDGTs异构体和6-甲基bGDGTs异构体。本数据可以提供晚全新世高原西部人类活动的气候环境背景,为理解过去2000年青藏高原西部气候变化过程和机制提供依据,为气候模拟提供边界条件。
侯居峙, 李秀美
为了查明亚洲中部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环境变迁,中科院地环所以树轮、湖沼、石笋、黄土等为载体,从不同方面对其演化进行深入研究。树轮组在新疆尉犁县阿拉干采集了树轮样品并得到树轮的宽度数据;湖沼组在喀什盆地采集湖沼沉积物并得到137Cs-210Pb、LOI、δ18O数据;石笋组在青藏高原琼果洞采集的石笋,获得了碳氧同位素、测试年代、元素测试数据;综合组获得了龙木错、当惹雍错湖泊泥炭XRF、多参数据和新疆罗布泊、西藏龙木错粒度,喀什、龙木错湖泊泥炭磁化率,昭苏TOC数据;黄土组获得了新疆肖尔布、昭苏、清水河黄土OSL Ages、MS、碳位素数据。为亚洲中部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环境变迁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数据支撑。
李强, 蓝江湖, 谭亮成, 刘星星, 宋友桂
本数据为柴达木盆地生物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相关数据,在新生代,波动的气候条件是如何影响区域湿度水平的,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这套数据主要是基于典型剖面的古生物、沉积地层、生物地球化学等研究手段,探讨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对青藏高原隆升的沉积、气候和生物响应。上传数据主要是通过对于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地层对比、古生物化石、生物标志物和碳酸盐氧同位素研究获取的数据。初步研究处理结果表明,数据质量较高。
袁峰
2019-2021年的复杂山区泥石流、堰塞湖沉积物测年数据。数据采集地点为青藏高原东缘、南缘等区域泥石流易发的复杂山区。主要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化学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分析测试中心等完成实验分析。使用的仪器包括Risø TL/OSL–DA–20全自动释光仪等。建立了典型复杂山区泥石流沉积物年代数据集,定量研究了复杂山区泥石流沉积物的形成年代,确定了复杂山区的古泥石流灾害活动历史。
胡桂胜
本数据为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的青土湖沉积物记录,包含QTH01和QTH02两个湖泊剖面的沉积物指标。石羊河流域位于100°57'~104°57' E,37°02'~39°17' N,流域全长300余公里,总面积4.16×104km2。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交汇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气候模式。现代气候学研究表明,该区域水文变化剧烈,生态系统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本数据中所涉及的两个剖面QTH01和QTH02,地理坐标39°03′N 103°40′E,海拔1309m。剖面深度分别为692cm(QTH01)和736cm(QTH02)。AMS14C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均在北京大学测年实验室进行,在兰州大学预处理实验室进行预处理。测年样品尽量避开植物根系较多的层位和砂层。 使用OxCal v4.4.2和 IntCal20 大气廓线校准了放射性碳 14C 日期。利用 X'Pert Pro MPD测定了沉积物矿物成分,沉积物粒度通过Mastersizer 2000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以上实验均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完成。粒度数据QTH01和QTH02剖面均以2cm为间隔取样测量,矿物数据QTH01以10cm为间隔取样测量,QTH02以20cm为间隔取样测量。粒度和矿物含量的波动展现了石羊河中下游全新世以来显著的气候变化,全新世早期(11.0 - 7.4 cal. kyr BP)气候相对干旱;全新世中期(7.4 - 4.7 cal. kyr BP)处于气候适宜期;在全新世晚期(4.7 - 0 cal. kyr BP)干旱化趋势明显,1.6 cal. kyr BP后这种干旱化变得加剧。
李育
本数据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门源盆地乱海子湖泊岩芯的年代和孢粉数据。课题组采用AMS14C方法对LHZ18岩芯9个年代样品进行测试,测年材料为植物残体和富含有机质的全岩样品,AMS14C定年样品在美国Beta实验室和兰州大学完成测试。孢粉分析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孢粉鉴定统计在光学生物显微镜下进行,地层孢粉样品共计140个,表土孢粉样品10个。孢粉结果主要包含乔木、灌木、草本和水生植物等科属的粒数。
黄小忠, 张军, 王涛
青藏高原湖泊广泛发育有古湖岸线,记录了古水位的变化历史,由最高一级古湖岸线所代表的古大湖的发育时代具有较大争议。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测定古湖岸线沉积地层中的滨湖砂的埋藏年代,可获取古湖岸线或古湖发育的时代。本数据包含有高原西北部三个湖泊最高一级古湖岸线的光释光年代。测年方法基于近年来发展出的钾长石高温红外释光测年法,有效解决了研究区石英释光信号不适用于测年的问题。本数据可为青藏高原古大湖的演化历史提供关键基础资料。
赵晖, 张帅, SHENG Yongwei
2017年,利用重力采样器在青海湖均匀采集了27个表层沉积物,取顶部1cm为表层,取回实验室后冷冻干燥并研磨成粉末状。测试有机碳氮含量之前需要用1mol/L的盐酸搅拌反应10小时以上,使碳酸盐被完全去除,再烘干研磨,有机碳氮在元素分析仪上测试。总无机碳含量是将全岩粉末样品用红外光谱测试碳酸盐含量,再反算为总无机碳含量。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组成了湖泊的总碳含量,两者含量接近,表明青海湖无机碳埋藏和有机碳埋藏通量相当。
孟先强
本数据集包含了青藏高原两湖地区恰规错、懂错、越恰错、格仁错、错那、诺尔玛错、达则错、赛布错、巴木错、戈芒错、乃日平错、蓬错、达如错、木地达拉玉错、错鄂、江错、果忙错和张乃措等18个湖泊表层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数据。具体包括Al,Ba,Be,Ca,Fe,K,Mg,Mn,Na,P,Sr,Ti,V,Zn,Cr,Co,Ni,Cu,As,Mo,Cd,Sb,Tl,Pb, TOC和TN数据。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ICP-AES,ICP-MS和元素分析仪完成,重复测量标准差在5%以内。该数据集反映了两湖地区沉积物的化学性质,可以用于湖泊沉积物-湖水盐度定量重建转换方程的建立,评估湖泊生态风险与识别人类活动的影响。
孙伟伟
青藏高原南部扎日南木错湖一处湖相沉积物剖面的光释光与碳十四年代数据,该数据使用全自动光释光测年仪与加速质谱对样品进行测试,其中光释光实验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进行,碳十四测年实验在美国BETA实验室进行。该数据揭示了扎日南木错湖在过去5千年至2千年间的湖泊演化过程。并且,证明了光释光年龄在该处相较碳十四年龄更加合理。除此之外,在研究青藏高原腹地“古泛湖”的演化过程与该区域气候环境变化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刘向军
2019年夏季利用抓斗采集了色林错纳木错地区纳木错、吴如错、格仁错、恰规错、达则错、塞布错、戈芒错、果忙错、巴木错、诺尔玛错、乃日平错、懂错、江错、达如错、越恰错湖泊表层沉积物,将湖泊沉积物带回实验室,并冷冻,之后放入冷冻干燥机冻干,将冻干样品利用玛瑙研钵研磨至粉末状,再利用XPert3 Powder型号的X射线衍射方法测试这些样品,基于HighScore Plus0软件分析获得每种主要矿物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以石笋、文石、方解石和伊利石为主。
孟先强
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青藏高原毗邻当前大气汞排放最严重的地区南亚,可能受到长距离传输的影响。利用冰芯和湖芯可以很好地重建大气汞传输和沉降历史。基于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南坡8支湖芯和1支冰芯重建了工业革命以来的大气汞沉降历史。本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纳木错、班公错、令戈错、枪勇湖、唐古拉湖和喜马拉雅山南坡Gosainkunda湖、Gokyo湖和Phewa湖的8支湖芯数据,各拉丹冬1支冰芯数据。冰芯数据分辨率为1年,湖芯数据2~20年,数据包含汞浓度数据和沉降通量数据。
康世昌
沉积物序列的理化指标记录能够反映源区及周边地区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历史。对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ZB13-C1钻孔沉积物开展了多指标测试分析,获得了自MIS5阶段以来的理化指标测试数据,包括粒度、烧失量、XRF元素分析与C、N元素含量数据。ZB13-C1钻孔于2013年在若尔盖盆地沉积中心区域钻取(33°54.72′N, 102°41.39′E, 3458m a.s.l.),获取沉积物102余米,钻孔总取芯率达94%。所有测试数据均为原始数据,按照对应深度顺序排列。
赵艳
古湖沼学和古生态学方法为气候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过程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长期的视角,它们记录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过程。湖泊沉积物中的浮游动物壳体和沉积色素,可以反映湖泊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光合生物)和初级消费者的群落结构的变化。作者利用青藏高原中部湖泊达则错的沉积物中的卤虫的头壳和西藏蚤的卵,以及沉积色素重建了过去600年来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利用总氮和总磷重建了湖泊过去营养盐的变化。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主要受控于浮游动物群落,这一结果可为未来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梁洁
本数据集为伊朗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库姆剖面的古地磁数据。 数据集背景:伊朗高原位于新特提斯构造域中部,新生代以来在阿拉伯-亚洲板块的碰撞背景下,伊朗中部经历了陆源海的消失过程,探究这一过程可为探讨板块碰撞及全球海平面升降提供新的数据支持。 数据集介绍:我们选择伊朗中部格罗斯前陆盆地的库姆剖面为研究对象,两个剖面共厚2200余米,获得古地磁样品356块。经过系统的古地磁退磁,最终获得263块样品的特征剩磁,并用以建立剖面的磁性地层。结合剖面所含的凝灰质砂岩提供的U-Pb年代约束,磁性地层结果显示剖面年代为17.5-11.5 Ma。结合剖面海相地层分布,可知该区最终海退时代约为16.8 Ma。
孙继敏
黑碳是重要的吸光性物质,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南坡6个湖泊(枪勇湖、唐古拉湖、令戈错、然乌湖、Gokyo、Gosainkunda)湖芯黑碳浓度和沉降通量数据。湖信黑碳浓度采用消解-过滤-热光法测定。本数据集为EXCEL文件,可使用EXCEL直接打开。本数据集有助于研究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大气黑碳沉降历史和进一步分析大气黑碳的来源,可作为研究大气黑碳传输和气候效应评价的基础数据。
康世昌
乱海子钻孔(LHZ18)于2018年8月兰州大学黄小忠课题组获得,本数据为祁连山乱海子湖泊岩芯0-859 cm的粒度数据。0-4 m按照一个样进行粒度分析,4-8.6 m隔一个样进行粒度分析,共获得390个数据;实验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利用Mastersizer 2000仪器进行了粒度分析;该数据反应了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对青藏高原长时间序列风沙活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黄小忠, 张军, 王嘉乐, 任秀秀, 孙明杰, 向丽雄
本数据集来源于论文:Zhang, J. F., Xu, B., Turner, F., Zhou, L., Gao, P., Lü, X., & Nesje, A. (2017). Long-term glacier melt fluctuations over the past 2500 yr in monsoonal High Asia revealed by radiocarbon-dated lacustrine pollen concentrates. Geology, 45(4), 359-362. 在本文中,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徐柏青研究员及其博士后张继峰与来自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合作者,对高原南部枪勇冰川冰前湖沉积物进行了多方法(植物残体、孢粉浓缩物、全有机质)放射性碳测年,提出了一个重建古冰川融化强度的新指标(“老孢粉效应”,即沉积物孢粉年龄与沉积物真实年龄的差值)。该研究发现北半球温度及西风环流活动可能是高原季风区冰川百年尺度波动的主控因素,高原近代的冰川融化强度达到过去2500年以来最强,超过了历史上的中世纪暖期和罗马暖期。 数据由论文作者提供,数据包含了基于老孢粉效应(ΔAgepollen)重建的过去2500年枪勇冰川融化强度变化数据。 研究人员从枪勇错冰前湖获得了一根3.06米长的湖芯(QYL09-4)和一根1.06m长的平行重力钻湖芯(QY-3),使用新的复合提取及纯化程序,从沉积物中获得了相对纯的孢粉浓缩物和植物残体浓缩物(PRC;> 125μm)。对全有机质,PRC和孢粉浓缩物分别进行了14C年代测定。所有14C年龄都使用IntCal13(Reimer et al., 2013)进行了校准。年龄深度模型基于210Pb、137Cs年龄及五个PRC的14C年龄。使用Oxcal 4.2(Bronk Ramsey,2008)中的P_Sequence算法构建岩芯的年龄深度模型。将校准的孢粉年龄中减去根据沉积模型得出的真实沉积物年龄,从而得出老孢粉效应值(ΔAgepollen)。 数据为湖芯(QYL09-4)的放射性碳测年与老孢粉效应数据。 数据包含字段如下: Lab No.:样本编号 Dating Material:测年材料 Depth (cm):深度(厘米) 14C age (yr BP):碳14年龄(年 距今) ΔAgepollen (≥95.4 % yrs):孢粉年龄与估算的沉积物年龄间的差值(≥95.4 % 年) Sediment Age (CE):沉积物年龄(公元) 数据详细信息参见附件:ZhangJF et al. 2017 GEOLOGY_Long-term glacier melt fluctuations over the past 2500 yr on the Tibetan Plateau.pdf。
张继峰
本数据集包含沉错化石硅藻,沉错电导率重建,纳木错化石硅藻,纳木错电导率重建。可用于研究青藏高原湖泊现生硅藻种属组成特征及古环境定量重建。硅藻资料根据样品鉴定统计而得出,水环境资料由仪器测量得到;重建的电导率由硅藻-盐度转换函数计算得出。本数据集由实验室测量获取,由仪器或者实验完成后直接得到数据在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和数据采集和分析。 本数据集共有6个子表: 子表1为湖泊环境,共有18个字段,分别为湖泊名称、编号、湖泊序号、纬度、经度、水深、海拔和各水环境指标; 子表2为表层沉积物硅藻,共有4个字段,分别为湖泊序号,硅藻缩写,硅藻名称和其含量; 子表3为沉错化石硅藻,有6个字段,分别为样品编号、分析编号和深度,硅藻缩写,硅藻名称和其含量; 子表4为沉错电导率重建,有3个字段,分别为深度、年龄、硅藻重建的电导率。 子表5为纳木错化石硅藻,有5个字段,前两个字段分别为深度和年龄,以后所有字段为不同种属硅藻的含量; 子表6为纳木错电导率重建,有3个字段,分别为深度、年龄、硅藻重建的电导率。 各子表中硅藻含量量纲为百分含量%,样品深度、水深、年龄、经度、纬度、海拔、离子含量、电导率的单位分别为:cm、m、AD、°东经、°北纬、m、mg/L、μS/cm。 硅藻样品采自青藏高原共约90个湖泊,经度范围为84.528-102.360°E,纬度范围为28.148-38.897°N;海拔:2797-5180m。
羊向东
本数据集包为2017年色林错长钻的14C测年数据,获取湖泊沉积物的年代信息,为下一步进行环境指标分析做时间标尺,数据由美国BETA专业测年实验室利用沉积物中有机碳测量得到,符合定年数据要求。
王君波
本数据集为2017年色林错岩芯XRF扫描数据,主要参数包括磁化率和各矿物元素丰度。 所测数据由美国BETA专业测年实验室利用沉积物中有机碳测量得到,符合定年数据要求。该数据集可用于湖泊沉积物与古环境研究。
王君波
中国西部地区长期干湿指数序列(AD1500-BP2000)原始资料是近十几年来公开发表的西部地区干湿/旱涝/降水代用资料,包括树木年轮、冰芯、湖泊沉积、史料文献等多种代用序列共50余条。 在广泛收集的西部地区干湿变化代用资料集的基础上,明确了西部地区干湿变化的主要特征和气候分区,提取不同分区的代用资料信息综合出了西部地区长期干湿指数序列。该数据包括近四百年西部地区五个主要特征气候分区的10年分辨率的干湿指数序列和近五百年其中三个区域的高分辨率(年分辨率)干湿指数序列。 数据包括近四百年西部地区五个主要特征气候分区(干旱区、高原主体、新疆北部、河套地区、高原东北)的10年分辨率的干湿指数序列和近五百年其中三个区域(高原东北、河套地区、新疆北部)的高分辨率(年分辨率)干湿指数序列。 数据的详细说明参考:西部干湿指数序列数据介绍.doc数据文档
钱维宏, 林祥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