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花岗岩类的造岩矿物数据集,本数据集研究的造岩矿物主要是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它们的化学成分与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各种造岩矿物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可以反映其寄主岩石的物源。主要研究了各造岩矿物的产地、产状、化学成分、Or、Ab含量、结构态。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一书,本数据集对于研究横断山区花岗岩各类造岩矿物提供了数据和分析,它们的研究对花岗岩类的成因提供了大量信息,对于推断花岗岩的形成方式、条件及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是宝贵的参考数据。
张玉泉, 谢应雯
横断山区的花岗岩类时代,从前寒武纪到第三纪,岩性从中性、酸性到碱性都非常发育﹐且呈带状分布。由于构造演化导致了花岗岩类型的改变,使同一条岩带中分布着多种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因而构成了复合岩带。 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部分中酸性侵入岩的主量元素特征数据集,采用斯特里凯森化学-矿物定量分类法,将该区花岗岩类岩石分为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碱长石正长岩等。主要介绍了这些类岩石的化学成分以及采样地岩体各期次岩性的变化。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一书,本数据集对于研究横断山区花岗岩各类岩石的化学成分提供了数据和分析,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是宝贵的参考数据。
张玉泉, 谢应雯, 戴橦谟, 蒲志平, 徐光炽
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质数据集,横断山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之川西、藏东和滇西等广大地区。该区以哀牢山-金沙江深断裂为界,以东为欧亚大陆扬子板块的康滇古陆,以西为古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区。横断山区的花岗岩类时代,从前寒武纪到第三纪,岩性从中性、酸性到碱性都非常发育且呈带状分布。由于构造演化导致了花岗岩类型的改变,使同一条岩带中分布着多种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因而构成了复合岩带。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一书,本数据集对于研究横断山区提供了基础数据,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张玉泉, 谢应雯
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黑云母和角闪石成分数据集,黑云母是花岗岩类中最普遍的暗色造岩矿物, 角闪石主要包括钙质闪石和碱性闪石两类,钙质闪石分布较广,是本节研究的重点对象,它们的化学成分与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本数据集主要是对横断山区花岗岩类中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地质产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研究,以及黑云母和角闪石微量元素、结构特点、红外光谱特征、差热分析等研究,来揭示横断山区花岗岩类成因,为花岗岩类的起源研究提供依据。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黑云母和角闪石成分数据集,黑云母是花岗岩类中最普遍的暗色造岩矿物, 角闪石主要包括钙质闪石和碱性闪石两类,钙质闪石分布较广,是本节研究的重点对象,它们的化学成分与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本数据集主要是对横断山区花岗岩类中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地质产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研究,以及黑云母和角闪石微量元素、结构特点、红外光谱特征、差热分析等研究,来揭示横断山区花岗岩类成因,为花岗岩类的起源研究提供依据。
张玉泉, 谢应雯
1)数据内容: 表中包含了大红沟剖面20-5Ma期间的重矿物数据结果以及样品的岩性、采样地层位置和GPS点。重矿物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部大红沟剖面在~19 Ma、11 Ma 和 8 Ma 发生三次阶段性的物源变化,为理解柴达木盆地北部中新世以来物源变化历史提供重矿物数据支撑。 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 重矿物提取和测试:先将50g样品运用静水沉降法去除细粒(<5 μm)轻矿物,然后运用重液-三溴甲烷通过离心、冷冻和提取三个过程进一步提取出重矿物,最后运用QEMSCAN矿物鉴定技术进行定量鉴定。 3)数据质量 样品采集、实验处理均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所获数据质量可靠。 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 应用这套数据发表SCI论文1篇。
聂军胜
本数据集是中巴经济走廊及天山山脉地质构造图,其中获取的地质图是1:250万地质图,覆盖范围为中巴经济走廊以及天山山脉。地质构造图可以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数字化空间平台,为国家和省级各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地质灾害监测、地质调查、找矿勘查、宏观决策等提供信息服务。获取的地质图数据源是首先将纸质版地图扫描,然后在ArcGIS 10.5 平台进行地理配准,然后矢量化获得的,存储格式为矢量数据,空间粒度是分区域划分的。
朱亚茹
本数据集的样品主要采集自2013-2019年,以及零星的2001-2013年的河流沉积物样品,数据集共包含40个干流样品和107个支流样品的采样地点信息,62个河流沉积物样品的碎屑组分数据,145个河流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数据,以及55个河流沉积物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碎屑组分统计方法为Gazzi-Dickinson方法,选取的组分粒径为63-2000μm;重矿物则是利用重液(2.90 g/cm3)和液氮冷却法从32-500μm的沉积物中提取而来,并利用光学性质及拉曼光谱辅助鉴定统计各重矿物组分,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对象为<2000μm的砂质沉积物。碎屑组分和重矿物组分数据分别在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实验室完成,地球化学数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察研究所完成,结果真实可靠。本数据集系统反应了雅鲁藏布江流域不同支流、不同构造单元(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拉萨地块等)的沉积物组分,据此可明确藏南地区雅鲁藏布江流域内不同岩性/河流产出的沉积物组分分布特征,为深时的物源分析对比提供参照;同时结合正演混合模型计算,可知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砂质沉积物主要来自北侧的拉萨地块,其贡献量了流域内~80%的砂质沉积物,是南侧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贡献量的5倍,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仅提供了不到5%的砂质沉积物。
胡修棉, 姚文生
我们对碧土地区北澜沧江构造内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展开花岗岩岩石构造属性研究,主微量元素与Sr-Nd同位素均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完成。其中主量元素采用PW4400型X荧光仪全岩分析,测定10种元素氧化物含量;微量元素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进行测试,ICP-MS由日本东京安捷伦公司制造,型号为Agilent 7700x,分析方法同张鑫等。根据对标准样品GBPC-1de分析结果,分析误差<5%。同位素测试实验采用型号为Neptune Plus的MC-ICP-MS双聚焦磁式质谱仪。实验检测依据为GB/T 17672—1999。
王世锋
通过对扎西康矿集区岩浆热液锡钨多金属成矿系统结构的精细解剖,结合地物化研究进展及矿物指示意义,集成了矿集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物元素示踪”的深部找矿技术方法组合。①中比例尺重磁等地球物理技术手段查明穹窿深部结构及隐伏岩体顶界面,圈定成矿有利地质体和重点工作区;②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和大比例大地电磁测深联合约束矿化有利部位;③钻孔原生晕测量及闪锌矿等找矿矿物学研究反演深部找矿前景;④成矿地质模型综合圈定深部找矿靶区,实施钻探验证。
张林奎
综合扎西康矿集区各类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总结了矿集区岩浆热液型矿床的综合勘查模型: 1)依据面积性重磁资料圈定低重力、低磁异常区,并结合大地电磁剖面测量获得高阻异常区,综合预测、定位岩体; 2)利用低密度、弱磁异常和视电阻率等值线扭曲变化部位定位穹窿幔部; 3)依据低重力异常带、视电阻率等值线密集变化的陡倾梯度带综合圈定盖层中发育的张性断裂带; 4)结合成矿模型,在岩体与幔部的交汇部位,结合张性断裂发育程度,综合预测深部矿体。
梁生贤
原位微区S同位素分析采用单点模式,为了解决分析过程中硫同位素比值的Down Hole分馏效应(Fu et al., 2016),选择采用大束斑(44 μm)和低频率(2 Hz)的激光条件,单次分析约剥蚀100个激光脉冲。同时配备了信号平滑装置(Hu et al., 2015),确保在低频率条件下获得稳定的信号。激光能量密度固定5.0 J/cm2。氮气被引入等离子体降低多原子离子干扰。硫同位素质量分馏采用SSB方法校正。为避免基体效应,黄铁矿采用黄铁矿参考物质PPP-1校正;黄铜矿样品采用国家黄铜矿标准物质GBW07268的粉末压片校正;以上样品δ34Sv-CDT推荐值请参考(Fu et al., 2016)。测试过程中,实验室内部磁黄铁矿参考物质SP-Po-01(δ34Sv-CDT=1.4±0.4 ‰),黄铜矿参考物质SP-CP-01(δ34Sv-CDT=5.5±0.3 ‰)和国际硫化银标准物质IAEA-S-2(δ34Sv-CDT=22.58±0.39 ‰)和IAEA-S-3(δ34Sv-CDT =-32.18±0.45 ‰)作为质量监控样品被重复分析,验证实验方法的准确性。载金黄铁矿的原位δ34S值为1.06‰~ 2.41‰,板岩中不载金黄铁矿的δ34S值为8.19‰~ 15.86‰,表明与成矿相关的硫来自深源,而不是围岩地层。
张林奎
氢、氧同位素组成测试由北京核工业地质研究院利用MAT-253质谱仪分析测试完成。首先将H、O同位素测试的样品在双目镜下进行挑选提纯,纯度达到99%以上,研磨至200目。本次氢同位素分析采用锌还原法测定,在低温下烘干去除吸附水和次生包裹体,加热至600℃从样品中提取原生流体包裹体的水,然后用Zn置换出水中的H并对H2进行质谱分析,氢同位素的分析精度为±1%。氧同位素采用硅酸盐及氧化物矿物中氧同位素组成的五氟化溴法测定,在500~680℃的真空条件下使 BrF5与样品反应,对产生的O2进行质谱分析,氧同位素的分析精度为±0.2%。H-O同位素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变质地壳或地幔的活化,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不同流体混合作用是控制含金硫化物沉淀的关键机制。
张林奎
云母Ar-Ar测年技术将选取的白云母样品粉碎、过筛、手工淘洗、重液分离、磁力分选和显微镜检查等获取白云母单矿物,选纯的矿物(纯度>99%)用超声波清洗。清洗后的样品被封进石英瓶中送核反应堆中接受中子照射。照射工作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游泳池堆”中进行的,使用B4孔道,中子流密度约为2.65×1013n cm-2S-1。照射总时间为1440分钟,积分中子通量为2.30×1018n cm-2;同期接受中子照射的还有用做监控样的标准样:ZBH-25黑云母标样,其标准年龄为132.7±1.2Ma,K含量为7.6%。样品的阶段升温加热使用石墨炉,每一个阶段加热10分钟,净化20分钟。质谱分析是在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Helix MC上进行的,每个峰值均采集20组数据。所有的数据在回归到时间零点值后再进行质量歧视校正、大气氩校正、空白校正和干扰元素同位素校正。中子照射过程中所产生的干扰同位素校正系数通过分析照射过的K2SO4 和CaF2来获得,其值为:(36Ar/37Aro)Ca =0.0002398,(40Ar/39Ar)K=0.004782,(39Ar/37Aro)Ca =0.000806。37Ar经过放射性衰变校正;40K衰变常数λ=5.543×10-10年-1;计算的J值为0.003283。主成矿期热液载金绢云母40Ar-39Ar年龄为16.03±0.31 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新世,明显不同于特提斯喜马拉雅金锑多金属成矿带中主要金矿床(形成于始新世)。
张林奎
在对扎西康矿床精细结构解剖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构造解析、地球物理探测及解译,结合浅表地球化学特征,运用扎西康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和预测指标体系开展矿产预测工作,圈定扎西康54线附近的深部找矿靶区1处。青木竹深部靶区位于错那洞祥林地区北西部。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信息,在青木竹地区深部圈定了一处铍-锡-钨多金属找矿靶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在青木竹一带具有较高的铅、锌、锑、银衬值累加异常,显示该地区具有铅锌等低温元素异常。同时,地质填图工作在青木竹地表发现了数条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宽度1-5m不等,充填石英、铁锰碳酸盐及金属硫化物,表明青木竹存在着受断裂控制的脉状铅锌锑多金属矿化体,与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具有相似的成矿特征。根据错那洞穹窿伸展带向北西向延伸正好可以到达青木竹深部。
张林奎
错那洞Sn-W-Be矿床位于藏南地区,是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首例与中新世淡色花岗岩有关的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矽卡岩中白云母和锡石-硫化物脉中金云母Ar-Ar年龄分别为15.4Ma和15.0Ma,矽卡岩中的锡石U-Pb年龄为14.3Ma。含锡淡色花岗岩的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分别为14.9Ma和15.3Ma。上述成岩和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表明锡钨成矿在成因上与中新世淡色花岗岩有关。矽卡岩型W-Sn-Be的主要成矿机制是水岩反应,锡石-石英脉和锡石-硫化物脉成矿的机制是氧逸度升高、降温和降压引起的流体沸腾,萤石-石英脉沉淀机制是岩浆热液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流体混合和稀释作用。错那洞穹隆石榴石片岩独居石U-Pb年龄表明在38-26 Ma时发生折返和退变质,并形成少量的伟晶岩脉(34Ma)。错那洞穹隆主要形成于21-18 Ma,是STDS伸展拆离和第二期淡色花岗岩(21Ma)岩浆底辟的共同作用。18-16 Ma,南北向裂谷导致高喜马拉雅的云母发生脱水部分熔融,形成最晚期的含锡淡色花岗岩(16Ma)和控矿断裂系统。含锡淡色花岗岩的高分异演化、流体出熔和岩浆热液流体的共同作用形成错那洞锡多金属矿床。喜马拉雅地区有大量的与错那洞相似的穹隆构造和中新世高分异含锡淡色花岗岩,这个地区有望成为一条新的锡钨稀有金属成矿带。
张林奎
错那洞穹隆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穹隆由核-幔-边3 部分组成。 核部由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幔部由早古生代云母片岩和夕卡岩化大理岩组成,边部由变质沉积岩组成。在穹隆核部后期侵入有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脉。 祥林铍锡多金属矿位于错那洞穹隆北部,矿区内发育多条南北向、北东向张性断裂。 通过系统的地表工程控制,在穹隆幔部和断层破碎带内新发现了铍锡多金属工业矿体。 通过错那洞穹隆北部祥林矿区的构造与蚀变填图,矿化类型可初步划分为夕卡岩型、 锡石 石英脉型、 锡石 硫化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 夕卡岩型矿体赋存在穹隆幔部的夕卡岩化大理岩内,矿化以铍、锡、钨为主,锡品位变化较大。 锡石-石英脉型矿体受北东向张性断裂控制,矿化以锡、铍、 钨为主, 矿石品位相对较富。 锡石-硫化物型矿体受大理岩内的层间滑脱构造控制,富锡,而铍、 钨相对较贫。结合矿体特征研究和矿床类型总结,有利于指导下一步的找矿标志和方向,即锡石-硫化物型铍锡多金属矿和锡石-石英脉型铍锡多金属矿铍、锡、钨品位相对较富,为今后主攻的矿床类型。
张林奎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广泛分布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NHGD)和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体(GHC)顶部,一般受滑脱断层控制。这些前构造、同构造和后构造淡色花岗岩的年龄可用于限制分离结构(如藏南分离系统,STDS)的活动。对喜马拉雅东部STDS活动时间的研究比较稀少。在这项研究中,测量了在中国西藏山南市洛扎、库局、肖战和错那洞四个地区,受STDS和NHGD影响的同构造和后构造淡色花岗岩的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结果表明,受STDS影响的洛扎地区最古老的同构造的二云母花岗岩为24 -25 Ma,因此STDS活动的时间在或略早于25 Ma。最年轻的同构造淡色花岗岩是错那洞含地区石榴石的白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为 18.4 Ma。最古老的未变形后构造淡色花岗岩(不受 STDS 影响)是肖站白云母花岗岩,其年龄为 17.4 Ma 。因此,STDS活动的结束可以限制在18.4-17.4 Ma。 STDS包括三种形式:NHGD(STDS的北延伸)中的滑脱断层,GHC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序列之间的内部STDS,以及同形klippes底部的外部STDS。本文对上述三种滑脱带的活动时限进行了综合总结。基于这项工作,该地区STDS向北延伸(塑性变形)时间被认为是28-17 Ma。 GHC的折返主要受顺序剪切控制。第一,GHC顶部的藏南逆冲断层系统(STDS的前身)在45-28 Ma向南逆冲;然后,GHC 中部的高喜马拉雅断层在 28-17 Ma 形成向南延伸的韧性逆冲断层;最后,GHC底部的主中逆冲断层在17-9 Ma向南逆冲。
张林奎
锆石和独居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微量元素含量利用LA-ICP-MS同时分析完成。GeolasPro激光剥蚀系统由COMPexPro 102 ArF 193 nm准分子激光器和MicroLas光学系统组成,ICP-MS型号为Agilent 7700e。激光剥蚀过程中采用氦气作载气、氩气为补偿气以调节灵敏度,二者在进入ICP之前通过一个T型接头混合,激光剥蚀系统配置有信号平滑装置(Hu et al., 2015)。每个时间分辨分析数据包括大约20-30 s空白信号和50 s样品信号。锆石U-Pb分析的激光束斑直径24 µm和频率为5Hz,激光能量为80 mJ。锆石U-Pb同位素定年采用标准物质91500 (1062±4 Ma, (Wiedenbeck et al., 2004)) 作为外标同位素校正,采用GJ-1 (608.5±0.4 Ma, (Jackson et al., 2004)) 和Plešovice (337.1±0.4 Ma, (Sláma et al., 2008))作为监控样品。独居石U-Pb分析的激光束斑直径16 µm和频率为2 Hz,激光能量为80 mJ。独居石U-Pb同位素定年采用标准物质44069 (424.9±0.4 Ma, (Aleinikoff et al., 2006))作为外标进行同位素校正,采用Trebilcock (272±4 Ma, (Tomascak et al., 1996))作为监控样品。锆石和独居石微量元素含量处理均采用玻璃标准物质NIST610作为外标进行分馏校正。测试值与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仪器稳定,数据准确可靠。对分析数据的离线处理(包括对样品和空白信号的选择、仪器灵敏度漂移校正、元素含量及U-Pb同位素比值和年龄计算)采用软件ICPMSDataCal (Liu et al., 2010)完成。锆石样品的U-Pb年龄谐和图绘制和年龄加权平均计算采用Isoplot/Ex_ver3.75(Ludwig, 2012)完成。结果表明,受藏南拆离系(STDS)影响的洛扎地区,最古老的同构造二云母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4~25 Ma,因此STDS活动的时间处于或略早于25 Ma。最年轻的同构造淡色花岗岩是错那洞地区含石榴石的白云母花岗岩,形成年龄 18.4 Ma。最古老的未变形后构造无色花岗岩(不受 STDS 影响)是 17.4 Ma 的肖站白云母花岗岩。因此,STDS 活动的结束时间可以限制在 18.4-17.4 Ma。 STDS包括三种形式:NHGD(STDS的北延伸)中的滑脱断层,GHC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序列之间的内部STDS,以及同形走断裂底部的外部STDS。
张林奎
流体包裹体观察和温度测试在Linkam THMS 600型冷热台及ZEISS偏光显微镜下完成。仪器的温度可测试范围为−196 - +600 °C。在−120~−70 °C温度区间的测定精度为±0.5 °C、在−70~+100 °C区间精度为±0.2 °C,在100~500 °C区间精度为±2 °C。采用美国 FLUID INC公司提供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样品对冷热台进行了温度标定。测试过程中,升温速率一般为1~5 °C/min,含CO2 包裹体相变点附近升温速率为0.2 °C/min,水溶液包裹体相变点附近的升温速率为0.2~0.5 °C/min,保证了相转变温度数据的准确可靠。西藏明赛矿区石英颗粒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用于反推金成矿时的流体盐度、压力以及限定金的沉淀时的流体温度。
张林奎
数据主要为开展昆仑山地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岩浆型矿床和伟晶岩矿床研究。斑岩型矿床,重点厘定成矿的深部过程和前部响应,进而明确成因模式和成矿规律;矽卡岩型矿床,重点确定热液流体的运移及演化过程与成矿之间的联系;铜镍硫化物矿床,重点查明岩浆同化混染地壳的位置和方式,进而揭示硫化物的熔离过程;伟晶岩型矿床,重点阐明岩浆-热液转换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行为,进而揭示伟晶岩中Li、Be、Nb、Ta等稀有金属的富集机制。本次获取的实验数据主要是通过进行实地的科考样品的采集,分别在夏日哈木、肯德科克、大红柳滩等矿区针对采集的矿石岩石样品进行元素、同位素和年代学的测试。初步研究处理结果表明,数据质量较高。
袁峰
利用被动源地震学直接对矿集区系统地开展成矿背景探测研究,在甲玛-驱龙矿集区内布置了20个宽频带地震观测点。观测周期为12个月多。成面状布设的宽频带地震仪器为加拿大Nanomatrics Horizon 和英国CMG-3TDE一体宽频带地震仪。数据格式为miniseed。在开始实际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前,在江西省抚州市对野外数据采集工作中所用到的地震计、数字采集器、GPS天线、持续供电系统等进行了施工前检测测试,确保仪器在野外工作中能正常工作。台址大多选择在环境干扰尽可能小的地点,以尽可能地减小人为或自然界其它震动所带来的信号干扰,但是因在矿集区内开展观测,有些观测点无法避免。考虑到工区位于我国西藏地区,光照较强和干扰大等实际情况,为在减少仪器风险的基础上保障尽可能获得优质连续的波形记录,我们采用了挖坑建设台基的方法,为每一台仪器建立了规格统一的台基。首先,在拟布设台站的位置挖一个直径80-90 cm,深约80 cm的大坑,在挖坑前确保地下土质为原土而不是回填土,挖坑时以挖到基岩为最佳。其次,等坑挖好以后,布置一个已经预制好的厚约20cm和直径约30cm的水泥墩,然后准备一个容积为200 L的大塑料桶,对桶底进行挖孔,并最大限度地将挖孔后的桶底插入水泥墩中,然后在水泥墩的四周用水泥或原位土壤夯实,并在桶顶高出地面部分合适的位置打孔作为线缆出入口。当地震计放入大桶后,再用一个小桶倒置扣在地震计上,确保地震计与小桶孤立。最后,在倒置的小桶和正立的大桶间用高强度海绵填充,固执。好处有二:一是可以隔离地震计且确保内部的温压条件稳定;二是可以确保大桶内的环境稳定,降低背景噪声。在安装地震计前,首先应水泥墩表面干结,确保地震计支撑脚和安装面的良好接触。之后用地质罗盘进行精准定向,并用塑料尺子和记号笔等工具在水泥面上作好标记,画出指向线,指向线最好通过地震计将要摆放的中心位置。等确定好方位后,将地震计放于画好的方位刻度线上,转动地震计使其底部的铜指针与指向线一致(铜指针指向东)。需注意罗盘定向时易受铁磁质性物体影响,因此,定向时应将罗盘稍远离传感器、铁质工具等。再次,将相应的线连接在地震计上,并在水泥面上绕着仪器缠几周。最后,调节传感器脚螺丝,使气泡居中并锁死螺丝。本次宽频流动地震台站观测采用连续波形记录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采样率为100sps,并采用GPS连续信号接收方式进行定位和授时校钟。
贺日政
浦桑果是一个以矽卡岩为主的高品位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GMB)中唯一的大型铜铅锌钴镍矿床;与该矿床有关的岩浆岩记录较少,其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尚不清楚。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们提供了该矿床中釜山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PBG)和釜山果闪长玢岩(PDP)的锆石U–Pb年龄以及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数据。 委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完成; 对新鲜岩石样品进行无污染粉碎至200目,用于分析全岩主、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值锆石U-Pb定年:将锆石用双面胶粘到载玻片上,盖上PVC环,然后将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充分混合注入PVC环中。树脂完全固化后,将样品靶从载玻片上剥离,研磨抛光,然后在显微镜和阴极荧光摄影下对靶上的样品进行反射光和透射光摄影。根据锆石阴极发光、反射光和透射光照片,选择合适的(感兴趣的)锆石测年域。数据结果良好。
李壮, 王立强
甲玛矿区新增铜预测潜在矿产资源的量由三部分组成:1)矽卡岩型主矿体新增铜预测潜在矿产资源的量;2)莫古朗异常区铜预测潜在矿产资源的量;3)象背山异常区铜预测潜在矿产资源的量。 矽卡岩型主矿体预测资源量主要根据为钻孔工程控制矿体部分进行外推所形成的原334级别的资源量,矿体资源量的估算所采用的小体重、铜品位(0.72%)等数据与矽卡岩型主矿体相关矿石特征保持一致,估算结果为199万吨。莫古朗异常区主要为主矿体北东部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所圈定的找矿靶区靶区面积约为3km2,靶区内元素组合为Cu-Mo-W-Bi-Ag,元素异常套合好,Cu元素含量高。估算的斑岩型铜矿化体体积为112922473.2m3,矿石小体重采用斑岩型矿石的标准2.341t/m3,估算的矿石量为264351509.8吨。矿化体铜平均品位按甲玛斑岩型矿体的平均品位0.3%进行测算,计算得到莫古朗靶区铜预测潜在矿产资源的量为79.3万吨。象背山异常区主要为主矿体南西部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所圈定的找矿靶区靶区面积约为2km2,内元素组合为Cu-Mo-W-Bi-Ag,元素异常套合好,Cu元素含量高估算的斑岩型铜矿化体体积为329733308.3m3,矿石小体重采用斑岩型矿石的标准2.341t/m3,估算的矿石量为771905674.8吨。矿化体铜平均品位按甲玛斑岩型矿体的平均品位0.3%进行测算,计算得到莫古朗靶区铜预测潜在矿产资源的量为231.6万吨。三个不同矿(化)段估算资源量合计为199+79.3+231.6=509.9万吨。数据结果质量良好,达到了提交新增铜预测潜在矿产资源的量500万吨的目标。
王立强
在三维空间中综合已揭露浅部地质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深部预测,既能深化浅部认识,还能减少地球物理多解性带来的困扰,成为深部成矿预测的新趋势和重要手段. 以北衙金矿床万硐山矿段为例,通过收集钻孔、勘探线剖面、化探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在三维建模平台中建立了万硐山矿段三维地质模型;基于建模结果,综合地表、浅部和深部重力资料,对成矿地质条件和深部成矿潜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筛选出隐伏断裂、斑岩体和青天堡组砂岩3 种成矿有利要素,对应建立了成矿有利区三维体模型(sgrid). 在此基础上,采取多源信息综合方法,对3 种成矿控制要素的有利成矿区域取交集,圈定了万硐山矿段海拔1 100~900 m 内深部靶区,为周边同类型矿段深部靶区预测提供了参考.
周放, 王立强
本课题以西藏重要成矿带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以重要矿(集)区前期勘查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其深部岩浆、构造、流体蚀变与矿化体系发育特征进行综合调查研究,以有效解剖重点矿区成矿系统结构。重点对形成于洋壳俯冲末期至陆陆软碰撞阶段的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控矿构造与岩浆-矿化-蚀变体系耦合关系进行精细解剖;同时,对其成矿系统的形成、改造和保存机制进行综合研究,以形成找矿预测示范。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走滑构造转换阶段形成的北衙斑岩铜金成矿系统进行三维结构解剖,以实现对其成矿过程的精准把握并有效实现深部矿体的定位预测。利用传统矿床学与非传统钾、镁同位素等手段分别对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岩浆、热液演化-流体运移-金属沉淀机制和成矿流体运移过程进行解剖,建立矿床岩浆-流体演化模式,实现找矿预测。最后,基于甲玛-驱龙矿集区、朱诺、雄村矿集区、扎西康-错那洞矿集区、多龙矿集区勘查成果,综合集成各重点矿(集)区成矿系统的有效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并形成示范
王立强
基于对矿床蚀变、矿化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作用背景、地球物理测量、高光谱测量等的系统研究,建立了铁格隆南、甲玛、北衙、朱诺、扎西康-错那洞矿床综合勘查模型,其中地球化学模型涉及数据均为业内认可的实验室完成,地球物理以及短波红外等所涉及数据均为委托地质队完成。工作完成度较高,数据质量良好,所建立的矿床勘查模型可以较好地指导日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为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立强
以甲玛-驱龙矿集区为例的典型矿集区,依据实际地质问题,构建了一套适合于3千米以浅的深部找矿的主被动源电磁/地震学联合探测技术体系。主被动源电磁学探测结果得到了钻孔岩芯物性、3千米科钻测井及巷道激电等手段资料验证。此外,在甲玛矿集区则古浪岩体前期验证的基础上,初步标定莫古朗目标靶区1处和隐伏矿体区1处。利用被动源电磁学探测与短周期密集台阵噪音面波层析成像共同揭示甲玛-驱龙矿集区间存在一个超过甲玛矿集区地球物理异常规模的高阻高速异常体(暂定义为为牧场岩体)。结合上游项目成果,以及甲玛、驱龙矿集区与岩石地球物理模型,具备斑岩型成矿的特点。驱龙与甲玛及之间在深部5km以下发现的多个高导体,它为上部岩体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因此,甲玛-驱龙矿集区具备一个大型资源基地潜力条件。由被动源地震学观测获得的浅部、地壳尺度S波速度结构以及接收函数综合分析,甲玛、牧场和驱龙三个大型岩体具有共同的深部成矿背景条件。即以北纬29.5°为界,南部地壳结构复杂,莫霍倾角较大,双莫霍现象明显;北部地壳内部结构简单,莫霍较为平坦。南部由于受到碰撞作用强烈,壳内结构变化明显。在北部区域莫霍下方有明显一个界面。结合已有的资料综合推测甲玛-驱龙矿集区位于印度岩石圈地幔与其地壳差异解耦的关键部位。
贺日政
本项目已产生的数据如下所述: 1、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数据; 2、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全岩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 3、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全岩主微量数据; 4、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绿泥石、绿帘石原位主量和微量元素数据; 5、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矿物电子探针数据; 6、 项目组野外测试的短波红外光谱和X荧光元素分析数据; 7、 项目组野外实测音频大地电磁测点数据和宽频大地电磁测点数据; 以上数据采集地点为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其中物探数据包括朱诺矿区及周边区域音频大地电磁测点数据和朱诺矿集区及周边区域宽频大地电磁测点数据,以及由这些数据反演获得的三维电性结构模型。这些数据采集于2019年7月~10月,采集地点为朱诺矿区及其周边的冈底斯中段区域。本次大地电磁测深法(MT)利用频率成分丰富的天然交变电磁场作为场源,探测近地表到地下数百公里的深度范围的地球电性结构与深部过程。宽频及音频MT数据质量按照《DZT 0305-2017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法技术规程》执行。宽频及音频MT数据采集皆采用加拿大凤凰公司生产的MTU-5A系列大地电磁测深仪。其中,宽频MT数据采集频率范围为320~0.001 Hz,每个测点的观测时间不少于20 h,音频MT数据采集频率范围为10000Hz~1s,每个测点的观测时间不少于1 h。全部测点的野外布极方式均为真北方向。野外采集到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文件,首先采用傅里叶变换得到频率域信号,然后再利用Robust估计或者远参考道技术计算电磁场的互功率谱,最后经编辑得到满足要求的阻抗张量及其视电阻率、相位等信息。在进行反演之前,MT阻抗数据需要进行详细的维性和构造走向分析。三维反演使用所有测点的未旋转的阻抗张量的对角和反对角的元素,即Zxx & Zyy 和 Zxy & Zyx,分别设置7.5%-10%的误差门限。 短波红外光谱和X荧光元素分析数据均采自朱诺矿集区的北姆朗、次玛班硕矿床。红外光谱数据使用美国ASD公司TerraSpec® Halo全光谱范围红外矿物分析仪获得。X荧光数据使用美国赛默飞(Thermo Scientific Niton)新一代NITON XL3t 950便携式XRF元素分析仪获得。采集时间为2018-2021年。 综合研究的绿泥石、绿帘石、岩体样品等均采自冈底斯中段的北姆朗、次玛班硕、日木巨错、落布岗木、芽瓦夹格等矿床。综合研究获得的绿泥石、绿帘石微量元素数据、岩体主微量和Sr-Nd-Pb同位素数据、锆石U-Pb定年及微量元素数据、锆石Hf同位素数据、矿物电子探针数据均是在国内外具有相关资质的实验室完成,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塔斯玛利亚大学国家矿床研究中心(CODES)、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武汉上谱分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荟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数据质量可靠。使用的仪器包括AnlyitikJena PQMS Elite型 ICP-MS及与之配套的ESI NWR 193 nm 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激光剥蚀多接收杯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X射线荧光光谱仪、ICP-MS、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ISOPROBE-T热电离质谱仪(TIMS)、EPMA-1600。采集时间为2018-2021年。 冈底斯中段斑岩成矿系统深部预测评价与找矿示范数据集为科研工作者研究冈底斯斑岩铜矿成因机制和勘查模型提供数据支撑,在指导冈底斯中段找矿突破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郑有业, 吴松, 尹曜田
岩浆混合作用的研究对揭示壳幔相互作用,探讨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甲玛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为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内的中酸性岩浆岩中普遍发育暗色包体,对其中的暗色包体中的闪长质包体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及U-Pb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方面研究以期查明岩石成因,为岩浆混合作用和成矿作出启示,完善甲玛成岩成矿模型。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是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完成,锆石U-Pb 同位素定年是在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微区分析室完成,同位素定年所采用的激光剥蚀系统为美国产Geolas193 准分子固体进样系统,ICP-MS 为美国生产的THermo Fisher X SeriesⅡ型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仪。数据质量良好。
张泽斌, 王立强
数据集包含如下信息: 1、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锆石U-Pb年龄及微量元素数据谱数据; 2、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全岩和单矿物Sr-Nd-Pb-Hf-S-Pb-H-O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 3、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Rb-Sr、Sm-Nd同位素数据; 4、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黄铁矿、磁黄铁矿、绿泥石等主微量元素数据; 5、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及显微测温数据; 6、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矿物原位主量和微量元素数据; 7、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岩矿石地球化学数据; 8、 通过第三方检测产生的云母的40Ar/39Ar数据; 9、 项目组野外地质调查获得的西藏重点矿区蚀变-构造填图数据; 10、项目组野外实测宽频带地震观测数据、短周期密集台阵观测数据,及提取的接收函数数据; 以上数据采集地点为西藏和云南地区。主要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室、武汉上谱实验室、南京大学矿床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矿物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澳实分析检测广州有限公司、北京科荟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太平洋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研究中心惰性气体实验室、加拿大女王大学的女王同位素研究中心和加拿大纪念大学微量分析实验室等实验室完成测试分析。使用的仪器包括agilent7500a-ICP-MS仪器、Redmond Photon Machines Analyte G2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Rigaku RIX 2000 spectrometer X荧光光谱仪、JEOL JXA-8100 电子探针、Shimadzu Sequential 1800 spectrometer X荧光光谱仪、Obitraq Fusion高通量质谱测序仪、JEOL JCXA-733电子探针、Finnigan Triton热电离质谱仪、Argus VI惰性气体质谱仪、HORIBA XPLORA PLUS 型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CAMECA IMS-1280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GV-5400质谱仪,JEOL8800M电子探针,Rigaku RIX 2000 spectrometer X荧光光谱仪、Nu Plasma II MC-ICP-MS、Zeiss V16、V20体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COMPexPro 102 ArF 193 nm准分子激光器和MicroLas光学系统组成、WSP-1型光谱仪、Photon Machine公司的 Analyte HE仪、compex102F 193nm准分子激光器、Axios PW4400 X射线荧光光谱仪、Perkin-Elmer ICP-MS仪器、Finnigan MAT‐262热电离质谱仪(TIMS)、ELEMENT-2质谱仪、JEOL-JXA-8230M电子探针、TJAX系列ICP-MS、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C-ICPMS)等。采集时间为2018-2021年。
郎兴海
1)数据内容:本次报告数据是邦铺矿床不同类型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数据和计算结果,是斑岩成矿系统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2)数据来源及加工:数据来源于野外钻孔样品采集,磨制探针片后,选择典型样品点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并结合经验公式计算相关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3)数据质量评述:样品按照典型样品采集,样品测试参考实验室分析规范和技术要求,数据成果最终通过论文的形式发表并经过同行评审。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邦铺矿区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初步揭示黑云母的勘查指示意义,有助于最终构建指针矿物勘查评价模型。
林彬, 唐攀
1)数据内容:本次报告数据是甲玛矿区矿床不同类型磁黄铁矿的电子探针数据和计算结果,是斑岩成矿系统不同产出状态磁黄铁矿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2)数据来源及加工:数据来源于野外钻孔样品采集,磨制探针片后,选择典型样品点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并结合经验公式计算相关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3)数据质量评述:样品按照典型样品采集,样品测试参考实验室分析规范和技术要求,数据成果最终通过论文的形式发表并经过同行评审。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甲玛矿区磁黄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初步揭示磁黄铁矿与金矿化的耦合关系以及勘查指示意义,有助于最终构建指针矿物勘查评价模型。
林彬, 杨阳
1)数据内容:本次报告数据涉及甲玛斑岩成矿系统结构解剖以及重点钻孔地质编录信息,各个矿体详细蚀变和矿化特征,以及科学深钻和深部资源探测技术方法等内容。其是对深部资源探测技术方法的总结和凝练,并已通过专家评审验收。2)数据来源及加工:其中,施工钻孔地质信息主要来源野外详细地质编录。钻孔准确矿化信息,来源于岩石基本分析数据。CSAMT数据来源于其他课题实测数据。指针矿物来源实验室分析检测。3)数据质量评述:其中,钻孔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受实验室内外检质量检验,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其他室内研究数据(电子探针数据)则严格参考测试要求和规范,符合质量要求。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甲玛矿区深部资源定位预测方法,有效预测深部高品位资源,同时,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撑,对区域勘查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林彬
1)数据内容:本次报告数据主要包括甲玛矿区典型钻孔的热红外和短波红外光谱数据。其是对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典型剖面的系统高光谱测量数据。2)数据来源及加工:数据来源野外一线仪器的直接测量。其中,短波红外波谱数据采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FieldSpec4光谱仪进行测量,热红外波谱测量使用美国Agilent 4300热红外波谱仪。3)数据质量评述:其中,光谱数据测量均按照设计要求开展,并采用The Spectral Geologist™ (TSG光谱地质专家)分析软件结合镜下鉴定分析处理。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甲玛矿区高光谱数据是对甲玛厚大矽卡岩矿体光谱数据的系统总结,建立了典型的光谱勘查模型,有助于运用于类似矽卡岩矿床的勘查和评价。
林彬, 代晶晶
1)数据内容:甲玛矿区地质、构造和蚀变信息,是基于甲玛矿区露天采坑揭露的典型地质信息,绘制的图件。2)数据来源及加工:地质数据来源野外一线地质填图,具体填图内容涉及构造解译、蚀变分带以及矿物分带,裂隙产状绘制等多种信息,最终良好地揭示甲玛斑岩成矿系统蚀变与矿化的耦合关系。3)数据质量评述:数据经过室内审校,并重新整理。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南坑矿段详细揭示滑覆构造体系中多期次褶皱变形对矽卡岩型蚀变和矿化的控制机制。铅山矿段则重点揭示不同岩石地层单位接触界限矽卡岩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及褶皱变形和岩体侵位的控制机制。
林彬, 唐攀
1)数据内容:本次数据是关于甲玛矿区典型钻孔(含3000m深钻)的热红外和短波红外光谱数据报告,是对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典型剖面的系统高光谱测量数据。2)数据来源及加工:数据来源野外一线仪器的直接测量。其中,短波红外波谱数据采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FieldSpec4光谱仪进行测量,热红外波谱测量使用美国Agilent 4300热红外波谱仪。3)数据质量评述:其中,光谱数据测量均按照设计要求开展,并采用The Spectral Geologist™(TSG光谱地质专家)分析软件结合镜下鉴定分析处理。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甲玛矿区高光谱数据是对甲玛厚大矽卡岩矿体光谱数据的系统总结,建立了典型的光谱勘查模型,有助于运用于类似矽卡岩矿床的勘查和评价。
林彬, 代晶晶
1)数据内容:本次数据是甲玛3000m科学深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主量+微量)及质量评述报告,是对3000m科学深钻详细矿化信息的数据揭示。2)数据来源及加工:数据来源野外钻孔直接的样品采集,切割、破碎、粗磨,并在实验室完成最终分析。3)数据质量评述:样品采集完全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样品测试参考国家地球化学分析规范和技术要求,经过内检和外检,并最终报告通过专家评审验收。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甲玛矿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是对甲玛科学深钻数据的系统总结,有助于建立了典型的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林彬
1)数据内容:该数据主要为西藏甲玛矿区3000m科学深钻施工所涉各项设备及技术参数信息,包括施工设计、钻孔结构、施工流程以及质量安全保障等内容。该项数据是青藏高原固体矿产勘查首个3000m科学深钻的野外一线数据,是对高寒缺氧地区科学深钻施工技术的总结和提升的一线资料,支撑了深地探测项目其他科学深钻的实施。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本次报告中数据,是项目负责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与深钻实施单位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密切合作和研讨下,并结合甲玛矿区实际地质情况以及2019-2020年实际施工过程中第一手数据总结凝练而成。3)数据质量评述:该报告中数据均来源于野外一线数据资料,并通过了项目组及专家评审验收。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甲玛科学深钻施工技术成果,是对青藏高原固体矿产首个3000m科学深钻施工技术的精细总结,也是其他深地项目深钻实施的参考标准。同时,也为后续深部资源探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林彬, 唐菊兴
2019-2021年的复杂山区泥石流、堰塞湖沉积物测年数据。数据采集地点为青藏高原东缘、南缘等区域泥石流易发的复杂山区。主要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化学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分析测试中心等完成实验分析。使用的仪器包括Risø TL/OSL–DA–20全自动释光仪等。建立了典型复杂山区泥石流沉积物年代数据集,定量研究了复杂山区泥石流沉积物的形成年代,确定了复杂山区的古泥石流灾害活动历史。
胡桂胜
附表S1--S14为巴基斯坦纳兰榴辉岩的实验数据。表S1-S3和表S12-S13是使用JEOL JXA8230电子微探针仪器在薄片上分析矿物的主要元素成分。我们使用在线原子吸收荧光(ZAF型)校正并采用以下标准:硬玉(Na、Al)、橄榄石(Mg)、透辉石(Si、Ca)、正长石(K)、金红石(Ti)、蔷薇辉石(Mn)、赤铁矿(Fe)、萤石(F)和NaCl(Cl)。Cl的分析精度为± 0.01wt%其他元素的分析精度为0.01-0.2wt%。使用程序AX(Holland 和Powell 等人,1998)软件根据化学计量约束计算Fe3+的量。对于表S4,金红石中的Zr在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分析,使用的是CAMECA SXFive EPMA,ACC 电压为 20kv,Ti的射束电流为 50nA,Zr和其他微量元素为300nA,以及Ti的峰值计数时间为10s,而Zr等微量元素的峰值计数时间为120s。Zr的检测限(3sigma)为70 ppm。同时测量了LA-ICP-MS检测的R10b的参考金红石,EPMA误差小于10%。对于表S5-S6和表S9-S10,U-Pb测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Cameca IMS-1280 SIMS进行。操作和数据处理程序是根据李等(2009年)完成的。我们使用20 × 30 μm 的椭圆形光斑尺寸并确定了相对于标准锆石Plesovice和91500的U-Th-Pb比值和绝对丰度。206Pb/238U标准锆石的长期测量误差1.5%(1RSD)会传播(Li et al., 2010),尽管单次测量的206Pb/238U误差通常为1%(1RSD)或更少。假设普通Pb的来源主要是表面污染,我们使用测量的204Pb和当前平均Pb成分对普通 Pb 进行了校正(Stacey和Kramers,1975年)。单独分析和汇总分析的数据分别以一个标准偏差(1σ)和两个标准偏差 (2σ)的形式展示。使用Isoplot/Ex v. 3.23 (Ludwig, 2003) 程序进行数据缩减。对于表 S7-S8,地质年代学数据和REE 成分是通过 LA-ICPMAS 测量得到的。标样GJ-1(校准标样)和 Plesovice(第二标样)用作U-Pb 定年校准的外部标样。Plesovice(校准标样)和 NIST 612(第二标样)用作微量元素含量校准的外部标样。对于表S9-S10,金红石 U-Pb 测年是在 Cameca IMS-1280 SIMS上获得的。我们确定了相对于标准锆石Plesovice 和 91500的U-Th-Pb 比值和绝对丰度。标准锆石的206Pb/238U长期测量误差1.5%(1 RSD)会传播,尽管测量的206Pb/238U单个误差为1%(1 RSD)或更少。对于表 S11,提供了基于上述结果的代表性 Naran 榴辉岩样品的共生组合汇总。对于表 S14。PT条件是由地质温压计计算得到了。 附图 SF1。(a)粒径小的 Pl、Bt、Amp和Qz以包裹体的形式产于大颗粒Grt的核部,样品SN07。(b)粒径小的Dol和Qz以包裹体的形式产于Grt的核部,B-B'代表大颗粒石榴石的化学成分剖面,样品SN07。(c)绿辉石斑晶被Cpx + Pl后成合晶取代。(d)绿辉石斑晶被Bt +Amp + Pl的交生结构取代。
张丁丁, 丁林
喜马拉雅造山带岩浆岩单矿物电子探针数据集主要以吉隆地区岩石单矿物主量数据为主,单矿物测试点大于200。岩石为淡色花岗岩。测试的单矿物以长石、石榴子石、白云母和黑云母为主。单矿物电子探针使用Cameca SXFiveFE electronmicroprobe等。数据还未发表,数据结果真实可靠。测试单位主要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该数据集可以用于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淡色花岗岩熔体的岩石成因。
曾令森, 高利娥, 严立龙
喜马拉雅造山带翁波地区淡色花岗岩锆石U-Pb定年数据集主要以翁波地区锆石定年为主,锆石定年样品为28件。岩石主要为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锆石定年测试方法为LA-ICPMS。数据来自正在接受阶段的文章。数据发表的文章均为SCI或NI期刊,包括《Geology》、《BSA Bulletin》以及《Journal of Petrology》等,数据结果真实可靠。测试单位主要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测试分析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该数据集可以用于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岩浆作用的形成时代。
曾令森, 高利娥, 严立龙
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喜马拉雅造山带岩浆岩全岩的主微量数据。样品分布地区主要有吉隆,薄绒,夏如,拉轨岗日,亚东,雅拉香波和南迦巴瓦等地区。岩石样品重点为新生代淡色花岗岩,还包括古生代花岗岩和白垩纪辉绿岩,共408件。喜马拉雅造山带广泛发育淡色花岗岩,是S型花岗岩的典型代表,被写进岩石学教科书。最近在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中发现Nb、 Ta、 Li、Be等关键金属元素,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大。 因此,深入了解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岩石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不仅对于理解喜马拉雅造山带本身,而且对于限定世界上其他碰撞造山带的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机理,深部动力学过程和成矿潜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要深入理解新生代以来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需要深入了解碰撞前喜马拉雅地体可能经历过的构造作用,需要进一步确定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古生代花岗岩和白垩纪辉绿岩是喜马拉雅造山带重要的岩石组成,是探讨碰撞前喜马拉雅地体可能经历过的构造作用的探针。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古生代花岗岩为过铝质高K/Na 花岗岩,与新生代淡色花岗岩相比,具有较高的 FeO和 MgO,较低的Al2O3;具有低的 CaO/(MgO+FeO*+TiO2)比值,落入A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背景下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作用,并具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区域数据主要来自已经发表的文章或正在接受。主量元素测试采用XRF光谱方法,微量测试采用ICP-MS。数据质量高度可信,测试单位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实验测试中心等。数据发表在高级别期刊,包括《Lithos》、《岩石学报》等。
曾令森, 高利娥, 严立龙
1) 数据内容:本数据库包含空间范围:①我国青藏高原、新疆;②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③西亚(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④东南亚(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数据内容主要有:①1:500万地质数据集(地质体和构造);②1:100万各国地质矿产数据集(地质体、构造、矿产);②金属矿产数据集(矿床、矿点、矿化点);③新疆-中亚成矿地质背景数据集(岩石建造组合、构造分区、成矿区带、远景区、靶区、矿产);主要图件包括:泛第三极地质矿产图(1:500万)、中亚四国地质矿产图(1:150万)、巴基斯坦地质矿产图(1:100万)、阿富汗地质矿产图(1:100万)、伊朗地质矿产图(1:100万)、中国新疆-中亚廊带地质矿产图(1:250万)、中国新疆-中亚廊带成矿规律图(1:250万)、我国青藏高原地质矿产图(1:150万)。空间数据库采用ArcGIS平台,可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资源潜力评估、战略远景区圈定以及各类专题图件编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数据库格式为文件数据库(.GDB),图件包括工程文件(MXD)和栅格图(JPG),也可根据需要生成各类常见图形格式(PDF、TIF、EPS等)。泛第三极全区(1:500万)采用兰伯特等形圆锥投影,中央经线为东经84度,双纬分别为20度和55度。中国新疆-中亚廊带地质矿产数据采用兰伯特等形圆锥投影,中央经线为东经75度,双纬分别为30度和50度。中亚和西亚主要国别1:100万地质矿产数据采用采用兰伯特等形圆锥投影,中央经线和双纬根据各国所在位置具体确定。 2)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础地质数据主要来源于任继舜院士编亚洲地质图(2015)(1:500万)、中欧亚构造成矿图和地质图(2008)(1:250万)、域内各国地质调查部门地质图(1:100万);②矿产数据主要来源包括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成果(2012)、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矿产数据库及专题图(2014)、美国地质调查局阿富汗数据集(2008)、域内各国地质调查部门相关资料数据、域内矿产相关论文论著。此外,为满足各类数据修改及完善大量采用遥感数据,具体包括:ETM+、OLI、ASTER、Worldview等影像数据以及90m、30米、12.5mDEM数据等。 3) 数据质量描述;为满足泛第三极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地质矿产图和成矿预测图编制需要,在数据空间准确性、逻辑一致性和数据完整性方面进行编辑、处理以及补充完善。具体包括:①矢量化,基于前述资料进行了大量矢量化工作,用于补充数字资料缺失区域(伊朗、巴基斯坦),同时根据资料更新程度合并、分割各类面要素和线要素,矢量化工作按照我国相关规范要求比例尺精度要求下完成;②拓扑处理,消除重叠面、空区等拓扑错误;③完善要素属性结构和补充要素属性内容,围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地质矿产图和成矿预测图编制目标,依据我国相关规范,结合具体资料和数据内容,建立了相应数据模型,完善了地质体、构造、矿产要素类属性结构并完成了相应属性的填写工作;④基于以上数据处理内容,结合泛第三极研究成果和最新认识,对区内相关地质内容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泛第三极地质矿产数据库主要服务于泛第三极全区、重要成矿带以及国别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地质矿产图和成矿预测图编制,比例尺为1:500万(泛第三极全区)、1:250万(中国新疆-中亚廊带)、1:100万(重要成矿带、中西亚各国别)。
刘琰
采用板块构造、古地理学、含油气盆地分析和沉积盆地动力学理论作为指导,在大量收集泛第三极近年来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研究的各种资料成果,包括地层、沉积、古生物、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构造、油气(钾盐)地质等基础材料,特别是以古地磁、古生物以及碎屑锆石、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实测地层剖面的成果,对新生代岩相和气候古地理格局进行恢复与重建,得到泛第三极新生代岩相古地理图(1张)及泛第三极新生代气候古地理图(3张),旨在探讨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等对油气(含钾盐)资源的控制和影响作用,以揭示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规律,为我国海外和境内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李亚林
该数据为新疆西昆仑成矿带矿产分布图,数据来源主要包括:1. 昆仑-阿尔金金属矿产成矿条件与成矿远景预测项目成果(西安地调中心);2. 西昆仑-阿尔金成矿带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项目成果(西安地调中心);3. 中国矿产地质志新疆矿产成矿系列图(新疆地勘局);4. 西昆仑铁铅锌资源基地调查与勘查示范项目成果(西安地调中心)。该矿产分布囊括西昆仑岩石地层和侵入岩时空结构,重点收集了该区域大中小型各类矿产87个,详细标注了矿床地理位置和矿床成因类型,展示了该区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对下一步资源远景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张江伟, 高永宝
本数据是锆石和铌钽铁矿U-Pb年龄。采集5件样品(T-5为片麻状正长花岗岩、T-1为正片麻岩、T-3和T-5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9为Li-Be矿化的伟晶岩),破碎后手工淘洗分离出重砂矿物,经磁选和电磁选后,在双目镜下挑出铌钽铁矿(约500粒)和锆石(大于1000粒)。选取代表性铌钽铁矿和锆石制靶后通过显微镜透射光和反射光照相,采用BSE对铌钽铁矿内部结构进行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在西安地调中心的193 nm激光剥蚀系统(New Wave)和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上完成。铌钽铁矿U-Pb年代学测试在中国地质科学院S155激光剥蚀系统和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上完成。T-5锆石15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900±9 Ma;T-1锆石20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99±7 Ma;T-3和T-5样品的锆石21和14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82±5 和475±5 Ma。T-9铌钽铁矿12个测点加权平均年龄为472±8 Ma。该数据厘清阿尔金造山带Li-Be成矿时代,为下一步该地区的Li-Be找矿提供方向。
高永宝, 张江伟
本数据集内容主要包括东昆仑造山带沟里金矿床(果洛龙洼和阿斯哈金矿床)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Table 1)以及原位硫同位素数据(Table 2)。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分析一部分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配备相干Compex Pro 193 nm ArF准分子激光器的ASI分辨率-LR-S155激光微探针以及安捷伦7700x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完成测试。另一部分在武汉上谱分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用COMPexPro 102 ArF 193 nm准分子激光器搭载Agilent 7700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完成测试。微量元素含量处理中采用玻璃标准物质NIST 610,NIST 612进行多外标无内标校正(Liu et al., 2008),USGS的硫化物标准物质MASS-1作为监控标样验证校正方法的可靠性。对分析数据的离线处理采用软件ICPMSDataCal (Liu et al., 2008)完成。黄铁矿的硫同位元素分析一部分在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搭载了155arf-193nm激光烧蚀系统的Nu-Plasma III型多采集器(MC)-ICP-MS完成。另一部分在武汉上谱分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用Geolas HD激光剥蚀Neptune Plus多接收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完成。硫同位素质量分馏采用SSB方法校正。磁黄铁矿参考物质SP-Po-01(δ34Sv-CDT=1.4±0.4),黄铁矿参考物质SP-Py-01(δ34Sv-CDT=2.0±0.5‰)作为质量监控样品被重复分析,验证实验方法的准确性。该套数据已经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Li X.H., Fan H.R. *, Liang G.Z., Zhu R.X., Yang K.F., Steele-MacInnis M., Hu H.L. (2021). Texture, trace elements, sulfur and He-Ar isotopes in pyrite: Implication for ore-forming processes and fluid source of the Guoluolongwa gold deposit,East Kunlun metallogenic belt. Ore Geology Reviews 136)和《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上(Liang G.Z., Yang K.F. *, Sun W.Q., Fan H.R., Li X.H., Lan T.G., Hu H.L., Chen Y.W. (2021). Multistage ore-forming processes and metal source recorded in texture and composition of pyrite from the Late Triassic Asiha gold deposit,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20.)。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黄铁矿结构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探讨了果洛龙洼金矿床和阿斯哈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及多阶段成矿过程。区分出具有不同结构、微量元素含量和硫同位素的四种类型的黄铁矿,划分了四个成矿阶段;(2)果洛龙洼金矿床热液黄铁矿的S同位素特征和低Co-Ni含量,以及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特征均指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壳源长英质岩浆发生多期流体出溶,与H-O同位素分析结果以及东昆仑造山带东部出露大量的花岗岩一致;(3)阿斯哈金矿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特征和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成矿流体均来源于近同期的花岗斑岩岩浆热液。成矿阶段流体在上升过程中,都混染了基性火山岩和沉积岩围岩,且混入量呈递增趋势。以上数据系统阐释了沟里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特征和来源,精细刻画了多阶段成矿过程,明确了成矿机制,并构建了成矿模式图,对于探索东昆仑造山带金资源的勘探与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套数据可为东昆仑造山带其他金矿区成矿机制研究提供对比参考,对于系统探究东昆仑造山带金矿床的形成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李兴辉, 梁改忠
本数据是锆石的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数据,样品采自阿尔金吐格曼铍锂矿区马蹄tγρ15-4中段中部,岩石类型为电气石钠长石石英伟晶岩,样品编号18BARJ02-5。锆石分选在河北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锆石制靶、阴极发光图像及锆石U-Pb 同位素定年分析在武汉上谱分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利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LA-ICP-MS) 对锆石Upb 同位素进行分析。数据置信度95%,数据可信度高。样品锆石为岩浆锆石在伟晶岩热液阶段蜕晶化或重结晶的锆石,可以约束吐格曼铍锂矿花岗伟晶岩形成于中奥陶世晚期( 460Ma) 南阿尔金洋闭合后阿中地块与柴达木地块碰撞过程的后碰撞阶。
徐兴旺
本数据包括淡色花岗岩及伟晶岩等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金绿宝石主量和电气石的主微量数据,锆石年代学同位素数据,以及石英同位素和微量数据。样品采集自阿尔金吐格曼塔石萨依岩体。全岩主量地化数据通过本所XRF测得,全岩微量数据通过武汉上谱公司的激光质谱获得,电气石的主微量分别由电子探针和激光质谱获得,石英的微量和氧同位素分别由激光质谱和sims获得。全岩数据得到淡色花岗岩与伟晶岩的之间的演化关系,锆石约束花岗岩和伟晶岩的形成与480-490Ma,而电气石和石英微量同位素数据则可以判断变质过程和岩浆过程中稀有元素的富集情况,最终推断变质过程对锂铍富集没有贡献。
洪涛
蚀变矿物是热液矿床中流体与围岩发生反应后的产物,蚀变矿物的种类、成分及空间分布既是鉴定矿床成因及类型、判断深部成矿潜力的有用标志,同时也是用来反演流体演化及矿质沉淀过程的重要媒介。数据来源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改则县荣那矿床(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套合矿床),本数据集包含了该矿床中一些典型蚀变矿物的主量元素成分,先通过镜下及XRD分析鉴定蚀变矿物种类,再通过电子探针获得其定量的主量成分数据。数据质量良好,结果可信。数据可用于类似矿床的对比,完善矿床模型。
张夏楠, 李光明
全球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主要集中于大陆拼合和裂解的重大时期。本数据统计了中国的典型铌钽锆铪矿床,利用这些矿床的 铌铁矿或相关的锡石、独居石取代锆石作为U-Pb定年矿物获得45个成矿年龄数据统计。第一个成矿期为元古代,白云鄂博与稀土共生的铌成矿作用发生于中元古代(1.4~1.3 Ga),在桂北元宝山、黔东梵净山等地发现的铌钽成矿作用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约820 Ma),是华南最早发生的铌钽成矿作用;古生代铌钽矿床较少,但其规模较大,福建南平为代表的华南古生代稀有金属伟晶岩(约400~380 Ma)代表了加里东期陆内构造运动的产物; 与古特提斯构造运动及中亚造山带后碰撞有关的早中生代三叠纪成矿分布面广(约250~200 Ma),而且直接反映了我国数量众多的花岗伟晶岩的成岩成矿作用;晚中生代铌钽成矿作用代表了我国最重要的大规模铌钽成矿期,集中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约160~120 Ma,最晚到90 Ma),是华南“燕山期成矿大爆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生代(主要为渐新世到中新世)大规模淡色花岗岩岩浆作用发生高分异结晶作用,导致铌钽等稀有金属成矿发生,随着研究程度的加深,我国这一时期的铌钽资源会愈加显著。非常有意义的是,我国近一半的钽资源形成于三叠纪(花岗伟晶岩为主),而铌资源除了白云鄂博之外,近60%是晚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结晶分异的产物。
王汝成
本数据包括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锂辉石的主微量元素数据,透锂长石、铌铁矿族矿物的主量元素数据,铌铁矿族矿物和锡石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样品采集自西藏中部的普士拉淡色花岗岩岩体。岩石全岩主量地球化学数据通过X荧光光谱仪分析获得,微量元素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矿物主量元素数据通过电子探针分析获得,矿物微量元素数据以及铌铁矿族矿物和锡石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确定普士拉淡色花岗岩体的锂成矿特征,赋存于锂辉石(-透锂长石)型伟晶岩;另外,通过数据可以限定锂成矿伟晶岩形成时代为中新世(~ 25–23 Ma)。
刘晨
本数据包括岩石全岩主量微量地球化学数据,夏如富Nb-Ta-W氧化物矿物主量数据,铌铁矿族矿物、锆石、独居石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样品采集自西藏中部夏如岩体。岩石全岩主量地球化学数据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获得,微量数据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铌钽钨氧化物矿物主量数据通过电子探针分析获得。铌铁矿族矿物、锆石以及独居石放射性同位素测年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确定了夏如成矿作用时代,确定夏如岩体花岗质伟晶岩的铌钽含量达到边界品位。
谢磊
本数据集包含了青藏高原班戈南部新吉乡地区闪长岩-花岗岩和安山岩-英安岩的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数据,数据结果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翟庆国研究团队。数据质量优良,可用于研究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洋大洋闭合过程及随后的拉萨-羌塘地块碰撞过程岩浆作用、中北部拉萨地块白垩纪地壳新生和再造过程。同时本数据还附带提供所有样品锆石CL图像及透反射照片,锆石选点位置,方便参照对比,也为研究区域同时期岩浆岩年代学、锆石成因等提供依据。 锆石U-Pb年龄仪器:laser-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获得,锆石Hf同位素仪器:Neptune 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MC–ICP–MS), connected by a Geolas-193 laser ablation system,全岩主微量元素由国家实验中心(地科院)测得,其中主量元素:(XRF; AXIOS–PW4400),微量元素:ICP-MS; PerkinElmer NexION 300D。
王伟
本数据包括绿柱石主微量元素数据,绿柱石主量元素通过电子探针分析获得,绿柱石微量元素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本文以该带的错那和珠峰地区通过分析获得的数据,归纳总结了绿柱石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限定了这些地区中绿柱石的矿物学分类、化学特征,判别了这些地区的绿柱石对成岩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同时通过对比各地区绿柱石中Cs/Na和Mg/Fe的含量,探明其演化程度以及与热液活动的相关性,体现库曲地区锂成矿潜力。
谢磊
本数据是锡石的U-Pb年龄。样品采集自滇西松山锡矿中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矿石中锡石矿物,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技术对锡石开展了U-Pb年代学研究,两件锡石样品的207Pb/206Pb - 238U/206Pb谐和年龄分别为76.6 ± 1.5 Ma和79.6 ± 3.6 Ma,说明松山锡矿锡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与临沧花岗岩主体侵位时间(三叠纪)明显不同。结合地质特征和前人年代学成果,本文认为该地区存在明显的晚白垩世锡的成矿事件,本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应围绕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岩体和围岩中的断裂展开。
李晓峰
此数据集包括全岩主微量、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独居石和锆石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样品采集自西藏南部喜马拉雅造山带拉轨岗日穹隆。岩石全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通过X荧光光谱仪分析获得,微量元素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独居石和锆石放射性同位素测年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数据质量高。这些数据表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淡色花岗岩浆形成于多个阶段,且来自于不同源区,为岩浆形成机制提供了关键限定。
刘小驰
本数据包括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金云母40Ar/39Ar定年数据,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样品采集自西藏东部然巴穹窿边部。金云母氩同位素使用阶段加热方法,利用ArArCALC软件计算坪年龄及等时线年龄;全岩主量元素采用X荧光光谱(XRF)进行分析;全岩微量元素采用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Q-ICPMS)进行测试;采用MC-ICP-MS获得Sr-Nd同位素组成。获得的数据表明,金云母坪年龄为13.1±0.18Ma,与反等时线年龄一致;超钾质熔融物来自印度大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且来源深度较浅,应为尖晶石稳定区。
刘志超
本数据包括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锆石主量元素数据,全岩Sr-Nd-Hf同位素组成数据。样品采集自西藏南部康巴穹窿。全岩主量元素采用X荧光光谱(XRF)玻璃熔片法进行分析;全岩微量元素采用混合酸溶法溶样后,用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Q-ICPMS)进行测试;锆石主量元素采用电子探针分析;全岩Sr-Nd-Hf同位素成分分析采用四极杆型ICP-MS测定三元素准确含量,再经MC-ICP-MS测定其同位素比值。获得的数据表明,康巴淡色花岗岩由经历了强烈结晶分异作用的高演化岩浆结晶而成,在成岩过程中发生过强烈的热液出溶,并在热液流体作用过程中该岩浆体系的各同位素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迁移,还明显受到来自围岩的混染。
刘志超
本数据包括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斜长石主量元素数据,碱性长石主量元素数据,白云母主量元素数据,电气石主量元素数据,独居石微量元素数据。样品采集自西藏南部亚东地区的告乌岩体。全岩主量元素采用X荧光光谱(XRF)玻璃熔片法进行分析;全岩微量元素采用混合酸溶法溶样后,用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Q-ICPMS)进行测试;矿物主量元素采用电子探针分析;矿物微量元素成分通过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获得。获得的数据表明,告乌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均表现出高演化岩浆的特征。
刘志超
本数据是独居石和锆石U-Pb年龄。采集碳酸岩和伟晶岩3件样品(2018KL06为碳酸岩、2018KL101为碳酸岩附近的含电气石伟晶岩、2018KL08-2为含绿柱石伟晶岩),破碎后手工淘洗分离出重砂矿物,经磁选和电磁选后,在双目镜下挑出独居石(约500粒)和锆石(大于1000粒)。选取代表性独居石制靶后通过显微镜透射光和反射光照相,采用BSE对独居石内部结构进行研究。U-Pb年代学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实验室的193 nm激光剥蚀系统(New Wave)和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上完成。2018KL06碳酸岩获得17个测点的反向不一致线交点年龄为18.2±0.3 Ma,而其中的9个测试点具有完全谐和的年龄平均值为18.15±0.22 Ma;2018KL101号样品的独居石获得15个谐和性大于90%测点的年龄平均值为19.39±0.36 Ma;2018KL08-2号样品的锆石20个测点的年龄平均值为197.5±1.4 Ma。分别是新生代和中生代(19~18 Ma和200 Ma),其中早期含绿柱石伟晶岩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关闭后的伸展阶段,而新生代含氟碳铈矿碳酸岩-伟晶岩组合,与新生代陆内走滑伸展事件相关,表明帕米尔构造结伸展走滑启动的时间可能在19 Ma。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表明在帕米尔地区有望在稀有、轻稀土找矿上获得突破。
王威
本数据是独居石U-Pb年龄。样品采集自与铅锌矿密切共生的淡色脉体,破碎后手工淘洗分离出重砂矿物, 经磁选和电磁选后, 在双目镜下挑出独居石(约500粒)。选取代表性独居石制靶后通过显微镜透射光和反射光照相,采用BSE对独居石内部结构进行研究。U-Pb年代学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实验室的193 nm激光剥蚀系统(New Wave)和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Neptune)上完成。21个测点获得谐和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的206Pb/238U表面年龄平均值为99.25±0.78 Ma(MSWD=1.60),这一年龄代表了与铅锌矿成矿密切相关的淡色脉体的结晶年龄,确定该矿床的形成与白垩纪岩浆岩演化晚期的热液有关。依据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及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认为在甜水海—喀喇昆仑分布的巨型铅锌矿带,受控于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沉积盆地及白垩纪岩浆岩,该成矿带具有重大找矿潜力。
王威
本数据包括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样品采集自云南西部昌宁-孟连结合带北端癞痢头山岩体。岩石全岩主量地球化学数据通过X荧光光谱仪分析获得,微量元素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认为初始岩浆以陆壳成分为主并有幔源组分的加入,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起源于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岩浆混合,代表了保山-思茅地块陆陆后碰撞阶段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具备成矿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徐恒
本数据包括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数据。样品采集自西昆仑-帕米尔地区的4个岩体。岩石全岩主量地球化学数据通过X荧光光谱仪分析获得,微量元素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通过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限定岩浆源区分别为中元古代古老基底岩石与新生地壳物质的混合,变质火成岩与变质沉积岩的混合,以及中元古代古老基底岩石,为进一步理解区域岩浆作用和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
尹继元
此数据集包括青藏高原南羌塘地体晚石炭世-晚二叠世地层以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早白垩世Hauterivian-Albian地层砂岩碎屑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CL图像)。采样及拍摄时间为2018年-2019年。晚石炭世-晚二叠世地层中砂岩的采样地区为南羌塘地体Jiaco和Ritu地区,早白垩世Hauterivian-Albian地层中砂岩的采样地区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Baerqiong、Mabujiaco、Duochang和Kama地区,CL图像拍摄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完成。这些数据为认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打开与闭合提供了关键限定,将班公湖-怒江洋的打开时间限定在300-279Ma,闭合时间限定在110-100Ma,对探讨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数据集关联文章已发表在知名刊物《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Tectonics》和《Geoscience Frontiers》上,数据结果真实可靠。
范建军
此数据集为青藏高原中部仁错蛇绿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数据(CL图像)和年代学数据集。样品的岩性包括辉长岩、辉绿岩和斜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60-150Ma左右,采样及拍摄时间为2019年-2020年。 锆石的分选在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完成,采用常规的重液和磁选方法进行分选,最后在双目显微镜下挑纯。样品靶的制备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完成,制成的样品靶直径为25 mm。 锆石的阴极荧光图像分析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阴极荧光分析系统(HITACH S-3000N型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和Gatan公司Chroma阴极荧光谱仪)上完成。锆石U-Pb定年数据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SHRIMP II型离子探针获得,测试过程中数据精度为~0.5-1Ma。 这些数据为认识青藏高原中特提斯洋的形成演化提供了关键限定,同时对于研究大洋成因锆石具有对比意义。该数据关联结果已经发表在《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上,数据结果得到同行评审,数据质量真实可靠。
唐跃
本数据集包含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寒武纪岩浆岩的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翟庆国研究团队。数据质量优良,可用于青藏高原早期形成与演化研究以及前寒武纪超大陆的古地理重建,也可以用于全球古板块重建和古地理恢复。这为认识青藏高原早期演化提供了关键信息。锆石U-Pb定年数据由SHRIMP II离子探针获得,锆石Hf同位素由Neptune multicollector (MC) ICP-MS equipped with a GeoLas 200 M ArF excimer 193 nm laser-ablation system获得。
唐跃
数据内容:本数据集为泰斯肯综合矿物相分析系统获得的然巴片麻岩穹隆构造岩定量化综合矿物相分析数据,数据包含然巴穹隆构造岩内全矿物相种类、含量、结构特征、分布特征以及全谱元素种类、丰度、主要赋存矿物相信息。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该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Tesca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上搭载的四台高空间、时间分辨率EDAX能谱仪获取。矿物表面某一测点的原子核外电子经过高能电子束轰击,在不同能级间发生跃迁或被激发逃逸成为自由电子,同时释放带有固定能量的光子,通过能谱探测器不同能量通道捕捉到的信号可以精确标定该矿物元素种类及含量,进而在具有近5000中矿物相的数据库中进行自动比对和匹配从而实现矿物相的精确测定以及元素丰度面分布测量。测试电压为25kV,工作距离15mm,束斑100nm 数据质量描述:样品为27mm x 47mm标准薄片,扫描区域为全片扫描,扫描模式为High-Resolution,步长设置1 μm。由于搭载四台能谱探测器,因此数据获取时间短、精度高、对样品表明形貌要求低且检出限低,数据质量高,可信度强。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通过矿物相数据分析,我们明确了然巴片麻岩穹隆各构造层矿物组合特征,完成了变质级别和变质相分带工作,提出了然巴片麻岩穹隆构造热演化模型。TIMA在构造地质学、变质岩石学、地质年代学以及矿物分选、冶金、金属加工制造等学科和行业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陈思雨
剑川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最主要的新生代盆地之一,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生代水系和构造时空演化的关键区域。剑川盆地古近纪地层从下至上依次出露宝相寺组、双河组和剑川组。双河组整合覆盖在宝相寺组之上,而与上覆剑川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利用LA-ICP-MS共测得12件剑川盆地古近纪地层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数据。结果显示宝相寺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具有200-320Ma、390-490Ma、690-920Ma、920-1120Ma和1700-2000Ma多个年龄峰值区间(与上覆地层具有明显的区别),而双河组几乎全部集中于35-45Ma和200-280Ma,剑川组相对双河组增加了720-900Ma年龄峰值区间,表明剑川盆地宝相寺组与上覆地层之间(41Ma左右)发生了重大物源变化。宝相寺组物源来自可可西里板块、松潘-甘孜板块、北羌塘板块、义敦地体和扬子板块西缘,双河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周边三叠系和同期火成岩,剑川组物源主要来自扬子板块西缘、盆地周边三叠系和同期火成岩。在宝相寺组沉积期间可能存在一个连接青藏高原与红河的古水系,但该水系于41Ma左右瓦解。物源和水系的重大改变可能与青藏高原东南部构造抬升和始新世大规模岩浆活动有关。
冯盈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地区新生代剥蚀过程的时间约束能为高原隆升过程及该区构造-气候-侵蚀相互作用过程研究提供依据。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封闭温度较低(~100℃),能够记录地壳浅部发生的剥露过程。在藏南乌郁盆地及周边地区采集了14个岩体和沉积物样品,在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以外探测器法进行裂变径迹测年。获得的岩体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心年龄在44.8-11.7Ma,且都通过卡方检验。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拟合组分年龄在36-13.4Ma。综合研究发现岩体、岩屑的裂变径迹年龄都主要集中于早-中中新世(23-12 Ma),指示该区在早-中中新世发生了显著的岩石剥露事件。推测该剥露事件由同时期的强烈侵蚀、剥蚀造成,可能与高原中部拉萨-羌塘块体的强烈隆升或者藏南气候的急剧湿润有关。本研究主要发现为藏南乌郁地区在早-中中新世发生强烈剥蚀。
何鹏举
本数据为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盆地和高原东缘的四川盆地的古地磁数据,这套数据是用以重建这两个盆地的磁性地层,进而结合其它年代学手段,建立两盆地高精度年代学标尺。所有数据均为热退磁数据,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可可西里盆地顶部1000米左右地层的古地磁数据;二是四川盆地底部地层的古地磁数据。数据在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地磁与年代学实验室测试完成。初步的处理结果表明,数据质量较高。
梁文天
1) 该数据集包含中国贵州织金新华磷矿(早寒武世)以及瓮安磷矿(震旦世)的矿物组成分析,包括贵州织金和瓮安磷矿的全岩XRD数据,贵州织金磷矿的SEM数据和TEM数据,旨在从微米尺度到纳米及亚纳米尺度给出贵州磷块岩的宏观及微观矿物组成信息;2)2017-2021年,三个数据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XRD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获得。其中全岩XRD数据是将样品磨成粉末测试获得,SEM图是将块状样品制成薄片观察所得,TEM图则利用粉末法、离子减薄法、超薄切片法、FIB法制备样品观察所得。3)该数据集能够很好的展现贵州织金磷矿和瓮安磷矿的矿物组成成分;4)该数据对于详细理解贵州织金和瓮安磷矿的矿物组成、形态、矿物之间分布状态、具有归纳意义,对于理解该地区磷矿沉积环境、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邢介奇, 张泽阳
本项目经过采样测试等工作已产生的数据如下所述: (1)2017年从广东仁居稀土矿区采集的2#和3#钻孔的基岩岩心样品,经过机械碎样、切片、单矿物挑选,通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与成矿重点实验室,澳实分析检测(广州)测试公司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可见光-短波红外反射光谱、电子显微镜等仪器,测试产生广东仁居稀土矿床2#和3#钻孔的矿物组成、铁氧化物组成、全岩化学成分、矿物化学成分、稀土赋存态等数据; (2)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与成矿重点实验室合成针铁矿样品,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仪等仪器,测试合成样品的物相、形貌以及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将合成针铁矿对稀土离子模拟吸附实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稀土离子浓度,表征稀土离子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量与吸附行为;使用表面络合模型软件Visual Minteq拟合吸附数据测定稀土离子的内禀吸附常数。 (3)2018年分别在广东茂名和山西临汾获得高岭石及埃洛石样品,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仪等仪器,测试样品的物相、形貌以及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利用高岭石和埃洛石进行稀土离子模拟吸附实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稀土离子浓度,表征稀土离子在高岭石和埃洛石表面的吸附量与吸附行为。 (4)2018年11月,在江西赣州宁都县变质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采集变质岩风化剖面样品32件,经过机械碎样、切片、化学顺序提取、全岩酸溶实验,通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与成矿重点实验室,澳实分析检测(广州)测试公司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ettler-Toledo FiveEasy Plus™ pH计、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仪器测试,产生变质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剖面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土壤磨蚀pH值、薄片鉴定、SEM图像数据; (5)2021年在广东省东源县进行稀土矿勘察工作,完成17处剖面的采样工作,采集样品62件并对62件样品进行了离子相提取和化学分析; 经过测试分析可以为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富集、迁移及成矿提供理论依据。
黄健, 杨美君, 林枭举, 黄玉凤
2019、2020年从陕西华阳川铀及多金属矿区采集的钻孔(ZK2407/ZK3204/ZK2403/ZK5604)岩心样品,经过机械碎样,通过中陕核工业集团综合分析测试有限公司,利用iCAP Q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试华阳川矿区钻孔样品的稀土含量。 样品采自陕西华阳川矿区钻孔岩心,测试称取0.1000g样品于密闭溶样器中,加入1ml氢氟酸,0.5ml硝酸,盖盖并拧紧缸套盖。于185℃保温24h,取出冷却,在电热板上蒸发至干,再加0.5ml硝酸蒸发至干并重复一次,加(1:1)的硝酸5ml加热提取,转入50ml容量瓶中,定至刻度并摇匀。用ICP-MS进行测定。按《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G 0130-2006)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杨帅
2019年从陕西华阳川铀及多金属矿区采集的钻孔(ZK2407)岩心样品,经过包裹体薄片制作,通过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利用LINKAM TS1500型冷热台,测试华阳川矿区钻孔样品的矿物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样品采自陕西华阳川矿区钻孔岩心中的方解石-石英脉,将样品制作成包裹体薄片,然后在冷热台上进行升温和降温,确定包裹体均一温度。实验采用的仪器为LINKAM TS1500型冷热台,实验室温度为25℃、湿度为40%。
杨帅
该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典型铁稀土建造型和碳酸岩型稀土矿,如北部的白云鄂博稀土矿、中部的秦岭造山带中稀土矿、西南部的冕宁-德昌稀土矿带和康滇地区矿。我们对这些矿床中的岩体或矿石进行了原位微区U-Pb或U-Th-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矿物原位主微量元素和Sr-Nd-O-S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其中,全岩主量元素主要通过XRF测得,全岩微量元素主要通过ICP-MS测得,U-Pb和U-Th-Pb定年以及矿物原位微量元素主要通过LA-ICP-MS获得,矿物的主量元素主要通过EPMA获得,矿物的Sr-Nd-O-S同位素主要通过TIMS、SIMS和LA-MC-ICP-MS获得,流体包裹体测温主要通过冷热台和激光拉曼获得。基于这些数据,主要讨论:(1)铁-稀土建造型稀土矿床的形成机制和矿床模型;(2)铁-稀土建造型稀土矿床深部矿化的浅部表征;(3)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深部矿化的浅部表征;(4)典型矿化异常区成矿潜力预测。
陈伟, 杨奎锋, 许德如, 刘玉龙, 张伟, 刘磊, 马荣林
2019年从陕西华阳川铀及多金属矿区采集的钻孔(ZK2407)岩心样品,经过包裹体薄片制作,通过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利用LABHR-VIS LabRAMHR800研究级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测试华阳川矿区钻孔样品的矿物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分析。 样品采自陕西华阳川矿区钻孔岩心中的方解石-石英脉,将样品制作成包裹体薄片,然后用激光拉曼光谱仪进行测定。实验采用的仪器为LABHR-VIS LabRAMHR800研究级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实验所用的激光波长为532nm,所用激光器Yag晶体倍频固体激光器,扫描范围为100~4200(cm-1),实验室温度为25℃、湿度为50%。
杨帅
图件的主要内容有岩(矿)心采取率、岩层或矿体的层位、厚度、岩(矿)心特征(包括岩、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层或矿层的接触关系及层面倾角等)描述,以及取样化验等。在钻孔施工结束后,根据钻孔地质编录的岩性分布,结合样品分析结果,按照REO≥1%,Mo≥0.03%,综合研究重新划分了稀土矿层及钼矿层,利用Mapgis软件制作完成。该图件以图形化的形式反映钻孔岩性、矿化等信息,是编制有关综合图件和圈定稀土矿体的主要依据。
彭怡
图件的主要内容有岩(矿)心采取率、岩层或矿体的层位、厚度、岩(矿)心特征(包括岩、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层或矿层的接触关系及层面倾角等)描述,以及取样化验等。在钻孔施工结束后,根据钻孔地质编录的岩性分布,结合样品分析结果,按照REO≥1%,Mo≥0.03%,综合研究重新划分了稀土矿层及钼矿层,利用Mapgis软件制作完成。该图件以图形化的形式反映钻孔岩性、矿化等信息,是编制有关综合图件和圈定稀土矿体的主要依据。
彭怡
本数据为华北北缘及其邻区燕山期中酸性岩的锆石U-Pb年龄数据。锆石U-Pb定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离子探针实验室使用Cameca IMS-1280HR完成。U-Th-Pb同位素比值用标准锆石Plésovice校正获得,以长期监测标准样品获得的标准偏差和单点测试内部精度共同传递得到样品单点误差,以标准样品Qinghu作为未知样监测数据的精确度。普通Pb校正采用实测 204Pb值。同位素比值及年龄误差均为1σ。谐和年龄和平均年龄的计算使用ISOPLOT软件。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查明研究区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建立华北北缘及其邻区的年代学格架,并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的大地动力学机制提供年代学基础。
葛文春
数据为华北北缘及其邻区燕山期中酸性岩的全岩Mg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全岩Mg同位素数据由MC-ICP-MS分析获得。在整个测试期间对室内标样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与前人对于相同标样的报道数据在误差范围内保持一致,因而说明样品的Mg化学成分过程未产生因人工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分馏。另外,对国际标样MAG-1(泥岩标样)、BHVO(玄武岩标样)、安山岩标样和流纹岩标样同样得到了与前人已发表数据一致的测试结果,进一步确保了包括溶样在内的全套化学处理流程中,均为产生人工引入的分馏。最后,对同一样品的重复分析均得到了一致的结果,证明了Mg同位素测试过程中的良好重现性。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查明研究区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详细分析岩石源区性质及熔融条件、岩浆演化过程,追溯构造-岩浆过程的动力学过程。
葛文春
本数据为华北北缘及其邻区燕山期中酸性岩的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硫化物S同位素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硫化物S同位素数据尚未发表,数据真实可靠。闪锌矿和黄铁矿的S同位素能够限定研究区S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详细分析岩石源区性质及熔融条件、岩浆演化过程,对追溯构造-岩浆过程的动力学过程有限定意义
葛文春
本数据为华北克拉通北缘及其相邻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岩石锆石微区Hf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实验仪器为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 - ICP - MS),测试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部分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查明研究区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可为鉴别研究区岩浆源区和具体的岩浆过程提供确定性证据,并可进而据此对该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演化提供新制约。
葛文春
本数据是昆仑山地区红珊瑚地层柱状图,包括地层厚度和岩性变化等特征要素,是基于详实的野外测量和室内分析绘制而成的图件。具体加工方法为: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获得地层岩性组成,地层厚度,构造特征等素材,手绘地层柱状图草稿。回到室内,通过薄片鉴定等确认岩石岩性,再通过Coreldraw软件使柱状图电子化。本图件大约4Mb大小,分辨率较高,可用于昆仑山地区地层考察,岩性分析,昆仑山最高海相层,古生物古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张清海
本数据是昆仑山地区泉水湖地层柱状图,包括地层厚度和岩性变化等特征要素,是基于详实的野外测量和室内分析绘制而成的图件。具体加工方法为: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获得地层岩性组成,地层厚度,构造特征等素材,手绘地层柱状图草稿。回到室内,通过薄片鉴定等确认岩石岩性,再通过Coreldraw软件使柱状图电子化。本图件大约4Mb大小,分辨率较高,可用于昆仑山地区地层考察,岩性分析,昆仑山最高海相层,古生物古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张清海
该数据集中主要包括中国典型稀土矿床,如川西冕宁牦牛坪、里庄稀土矿床以及甘肃干沙鄂博稀土矿床,这些稀土矿床在成因上主要与碳酸岩-碱性岩杂岩体有关。我们对这些杂岩体中的岩石或者矿石进行了原位微区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Pb放射性同位素以及C-O-B-Ca等稳定同位素以及矿物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其中主量元素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测得,微量元素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得,同位素主要通过MC-ICP-MS测得。我们主要得出了一下几点重要认识:(1)揭示了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岩浆源区经历了强烈俯冲物质的加入,其形成深度可能要比之前认为的要深;(2)揭示了霓长岩化既可能与碳酸岩有关,也与碱性岩浆作用有关,并且这两种岩浆类型所发生的霓长岩化可能存在差异;(3)时代越新的稀土矿床遭受的后期改造作用可能相对较弱,而形成时代古老的稀土矿床容易遭受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而难以辩别。
翁强, 李宁波, 李澳
本数据为中印度洋海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物学及地球化学数据,主要包括沉积物岩心剖面照片、涂片照片及鉴定、XRD图谱、SEM照片、沉积物全岩主微量、单矿物(磷灰石、微结核和钙十字沸石)电子探针和La-ICP-MS数据、沉积物全岩有机碳氮分析、沉积物全岩Sr-Nd同位素、沉积物稀土元素相态分析、海水-孔隙水稀土元素数据和古地磁数据。分析样品来自中国大洋第34航次和42航次,总计共6站柱状沉积物和4站海水数据。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探究稀土元素的赋存矿物和富集机制,从而对印度洋深海稀土资源进行评估及深部探测。
于淼, 石学法, 鄢全树, 黄牧
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集,包括黑龙江碾子山、内蒙古巴尔哲、河北响山、堰塞湖、西湾子、青岛崂山、苏州、浙江青田、福建魁岐等A型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2016-2021年间,通过对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开展系统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探讨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与燕山期中国东部岩石圈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A型花岗质岩浆分异和演化过程中同位素分馏原理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杨武斌
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组成数据集,包括黑龙江碾子山、内蒙古巴尔哲、河北响山、堰塞湖、西湾子、青岛崂山、苏州、浙江青田、福建魁岐等A型花岗岩体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2016-2021年间,通过对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开展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比较分析,探讨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与燕山期中国东部岩石圈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A型花岗质岩浆分异和演化过程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富集成矿机制。
杨武斌
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广泛分布现代固体沉积物,包含不同沉积环境下的不同类型的河流沉积物。本次科考对中国境内雅鲁藏布江2000余公里的干流与近百条支流的河流砂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本次科考考察了150余处固体沉积物点,对每个点不仅采集了野外信息、沉积要素描述和拍照,并系统采集了各处的河流砂。研究雅江流域内固体沉积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对对揭示水系源汇过程与演变、水土保持、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治、重大基础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科学与社会价值。
赖文, 胡修棉, 董小龙
本数据集包含年楚河流域5个干流样品和9个支流样品的采样地点信息(表1),河流砂的全砂碎屑组分信息(表2)及重矿物组分信息(表3)。全砂组分信息利用Gazzi-Dickinson方法对63-2000μm的沉积物碎屑组分的镜下鉴定及统计得来;重矿物则是利用重液及液氮从32-500μm的沉积物中提取而来,重矿物组分则是利用光学性质及拉曼光谱鉴定统计得到。该数据在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物源分析实验室完成,结果真实可靠。该数据集反映了年楚河流经的不同构造单元(特提斯喜马拉雅、蛇绿岩缝合带、康马穹隆及高喜马拉雅)的产生的沉积物组成,并可据此计算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物贡献量。
胡修棉, 梁文栋
河流砂碎屑组分的鉴定和统计是物源分析的关键步骤,传统显微镜鉴定和人工统计过程费时费力,所获得的数据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实验室所获得的数据对比性较差。使用机器辅助技术实现碎屑组分自动鉴定是地质学家的夙愿。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专业地质人员拍摄和标记显微图像文件作为训练基础。基于数据公开、共享的原则,作者将前期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标记的图像数据集发表出来,供感兴趣的地学、计算机等领域研究人员共享。本数据集包含8734个标记的碎屑颗粒的图像和坐标文件,1876张高清砂粒显微图像,120张编号标记底图和2个砂粒成分鉴定表。本数据集可作为机器学习训练集,也可以作为鉴定其他河流砂碎屑组分的参考。
董小龙, 胡修棉
本数据集的样品来自2016年,南京大学胡修棉课题组在雅江流域的拉萨河和年楚河,以及朋曲流域采集的主干河流末端的河流沙样品;通过提取河流沙中的碎屑单矿物锆石、独居石、榍石和金红石,使用LA-MC-ICP-MS对其进行微量元素和U-Th-Pb年代学测试;以上测试在中科院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及爱尔兰三一学院由专业技术人员测试完成,数据质量高;以上数据已经发表在地球科学顶级期刊Earth Science Review上。来自这些河流流域内的基岩上的相关的年代学数据也被收集以作对比。
郭荣华, 胡修棉
本数据为华北北缘及其邻区燕山期中酸性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Pb-Mg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锆石U-Pb年龄数据、微区Hf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以及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Sr-Nd-Pb-Mg同位素数据由MC-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年龄数据由LA-ICP-MS、SIMS分析获得,Hf同位素数据由MC-ICP-MS分析获得。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Mg同位素数据尚未发表),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查明研究区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以及岩石化学、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详细分析岩石源区性质及熔融条件、岩浆演化过程,追溯构造-岩浆过程的动力学过程,分析鄂霍茨克洋与太平洋构造域叠合、转换对区内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制约,限定古洋壳俯冲、消亡到相互转换的时限,最终为揭示燕山运动的深部过程与岩浆-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关键制约。
葛文春
本数据集包含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黄铁矿和黄铜矿硫、铅同位素数据。实验方法如下:将纯分离物粉碎成小块,并用石磨机研磨成直径为 0.5-2 毫米的粉末,用于 S 和 Pb 同位素分析。制备的硫化物分离液在 10% NaCl 溶液中浸出可溶性硫酸盐,并在去离子水中漂洗 3 次,然后溶解在 3 N HCl 中。过滤酸化的样品,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1 M BaCl2 以沉淀 BaSO4。准确称取0.1 mg BaSO4沉淀物,经漂洗、过滤、干燥后与过量的V2O5混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校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其S同位素组成。硫同位素组成以标准 δ 符号表示,使用传统的 delta (δ34S) 符号表示相对于 V-CDT 的每千 (%) 变化。根据样品的重复分析和实验室标准 NBS 127 (21.1%)、IAEA SO-5 (0.49%) 和 IAEA SO-6 (-34.05%) 计算,硫同位素结果的分析误差约为 0.1%。四种黄铁矿分离物的铅同位素分析使用 GV Isoprobe-T 热电离质谱仪在中国北京铀地质研究所分析实验室由标准 NBS981 监测。分析程序包括在坩埚中使用 HF 和 HClO4 溶解样品,然后,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铅。标准 NBS981 的分析结果为 206Pb/204Pb = 16.937 ± 0.002 (2σ)、207Pb/204 Pb = 15.457 ± 0.002 (2σ) 和 208Pb/204Pb = 36.01 ±4 (2σ)。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文档内容包括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实验方法如下:显微温度测量在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的Linkam MDS 600加热冷冻系统上进行。在测量之前,使用包含纯H2O(冰融化和临界均质化)和H2O-CO2夹杂物(CO2三相点)的合成流体包裹体校准该平台。温度测量的估计精度在-100°C和25°C之间为± 0.1°C,在25°C和400°C之间为± 1°C。流体包裹体测试过程中升温速率一般为0.2-5℃/min,但在凝固点附近降低到0.1℃/min,在均质温度附近降低到0.2-0.5℃/min以记录相变准确处理。为了避免夹杂物爆裂,首先进行了冷冻实验。此外,沿同一生长带或簇捕获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被解释为代表主要的成矿流体(Goldstein 和 Reynolds,1994)。使用LabRam HR800激光拉曼显微光谱测量单个流体包裹体的蒸气和固体成分。工作在44mW的Ar+离子激光器用于产生532nm线的激发波长。光谱的扫描范围设置在100到4000cm-1之间,每次扫描的累积时间为10秒。光谱分辨率为0.65cm-1。在分析之前测量单晶硅片的拉曼位移为520.7cm-1。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本数据集包含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黄铁矿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CIP-MS)数据。实验方法如下:分析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完成, 分析仪器为配有NWR193 nm激光剥蚀系统的Finnigan Element 2 ICP-MS等离子体质谱仪。实验过程中采用氦气作为载气, 激光束斑直径为35 μm, 脉冲频率10 Hz, 80%的激光能量, 每个点的分析时间为60 s, 包括20 s的背景测试和40 s的样品信号。测试的元素包括34S、57Fe、59Co、60Ni、65Cu、66Zn、75As、82Se、96Mo、107Ag、115In、118Sn、121Sb、208Pb、209Bi等。微量元素的校正使用USGS硫化物标样MASS1、NIST610和NIST612作为联合外标, KL2G(德国马普所的硅酸盐标准样品系列MPI-DING中的一个)作为监控标样, 电子探针分析的Fe含量作为内标。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文档内容包括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绿泥石电子探针(EPMA)数据。实验方法如下:点分析和X射线元素面扫描由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配备四台波长色散光谱仪的SHIMADZU EPMA-1720电子探针完成。 所有分析点均使用高对比度背散射电子(BSE)图像确定。点分析的操作条件包括 20 kV 的加速电压、15 nA 的电子束电流、1-2 μm 的束直径、20 秒的峰值计数时间和 10 秒的背景时间。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文档内容包括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白云母的Ar-Ar年龄数据。实验方法如下:将选定的样品粉碎成60-80目,然后在双目显微镜下手工挑选白云母,并在用去离子水的超声波浴中清洗 30分钟。将矿物分离物纯化至99%后,将制备的白云母样品和监测标准黑云母ZBH-25(约 132.5 Ma)在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的49-2反应堆中照射25小时。冷却3个月后,用40Ar-39Ar激光加热法分析样品。这些值的校正因子为:(39Ar/37Ar)Ca=0.000653,(36Ar/37Ar)Ca=0.000271,(40Ar/39Ar)K=0.00703。使用Steiger和Jager(1977)计算的40K的总衰减常数。使用ArArCALC软件计算并绘制40Ar/39Ar结果。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本数据对华南佛冈I型花岗岩(~约160Ma),南昆山A型花岗岩(~约160Ma)和大容山-十万大山S型花岗岩样品(~约230Ma)进行了详细的钡同位素组成分析,样品具体地理位置大概位于:北纬18°~26.5°,东经104°~117°。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全岩样品通过无污染碎样至200目以下,粉末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钡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获得的Ba同位素数据为花岗岩储库的Ba同位素组成提供重要信息。
南晓云
本数据主要包含藏北湖区仁错(申扎县-班戈县境内)蛇绿岩中基性岩的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数据分析测试在武汉上谱分析测试公司完成,前处理在配备100级操作台的千级超净室完成;同位素分析采用德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的MC-ICP-MS(Neptune Plus),数据采集由8个blocks组成,每个block含10个cycles,每个cycle为4.194秒。 通过该项分析,旨在明确蛇绿岩中基性岩单元岩浆地幔源区特征,为进一步约束蛇绿岩成因,明确其类型提供关键证据。本套数据样品均符合分析要求,分析精度高,可用于进一步约束中特提斯造山带内蛇绿岩成因及其构造归属划分。
翟庆国
华南地区大湖塘钨铜钼矿床的地质年代学数据集包括不同岩石矿物和矿石矿物的年龄数据。样品为华南地区大湖塘钨铜钼矿床的北段、中段和南端的岩体和矿石,通过单矿物分选选取了1件黑云母、5件白云母和22件辉钼矿样品进行定年工作。岩体和矿石地质年代学数据主要通过黑云母、白云母的Ar-Ar定年方法和辉钼矿Re-Os定年方法测得。根据获得的地质年代学数据约束了两个主要的岩浆作用和矿化时期,研究表明大湖塘钨铜钼矿床是长达20个百万年的多期次成矿作用的结果。
宋伟乐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大湖塘矿床白钨矿、黑钨矿,氟磷灰石和石英的流体包裹体数据和H、O同位素数据以及蚀变矿物绿泥石的主量元素数据。2018年样品采自华南地区大湖塘钨铜钼矿床。绿泥石的主量元素组成数据通过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测得,矿物流体包裹体数据通过Linkam MDS 600冷热台测温和Renishaw RM2000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测得,矿物氢氧同位素组成组成通过Thermo-Finnigan DeltaPlus XP 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测得。根据测得数据约束了大湖塘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
宋伟乐
本数据集来源于来源于四篇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1:该论文利用LA–ICP–MS分析华南仙石铀矿床中不同成矿时代铀矿物颗粒的稀土元素组分。基于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出,三组铀矿物的稀土元素呈现出类似的分布特征。但不同成矿阶段铀矿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明显不同,甚至相差几个数量级,如La, Eu, Dy, Yb 和Lu等元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铀矿物REEs配分模式大多显示出轻微的Eu正异常,仙石铀矿物REEs配分模式与笋洞花岗岩围岩、仙石铀矿区辉绿岩以及花岗岩型铀矿相关的沥青铀矿稀土配分模式均不同,且也不同与其他类型铀矿床中铀矿物的REEs配分模式。结合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仙石铀矿床中的铀矿物可能不是前人通常认为的铀氧化物(e.g., UO2 or U3O7)。因此,仙石铀矿物的REEs特征,更进一步支持其可能为一种新的铀矿物高铀酸钙(Vorlanite)。 论文2:该论文通过对年轻铀矿物SIMS U-Pb定年过程的优化和高普通Pb数据处理方式的改进,进一步拓展了SIMS铀矿物的U-Pb定年适用范围;运用二次离子探针(SIMS)铀矿物U-Pb定年技术,结合传统铀矿物U-Th-Pb化学年龄法,获得桂北孟公界花岗岩型铀矿中铀矿物SIMS U-Pb年龄为1.9 ± 0.7 Ma,与铀矿物U-Th-Pb化学年龄2.3 ± 0.1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且矿床的矿化作用事件与华南第四纪伸展背景下火山岩(2.1–1.2 Ma)的侵位作用过程近同时;是目前识别出的华南最为年轻的铀矿化事件。 论文3:本论文针对铀矿化定年方法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评述了铀矿物定年的五种主要方法:(1) 铀矿物U-Th-totalPb化学年龄;(2) 铀矿物模式年龄;(3) 铀矿物传统等时线年龄;(4) 铀矿物矿伴生矿物年龄;(5) 原位微区铀矿物U-Pb年龄;深入探讨了铀矿化作用定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应方案,期望促进未来铀矿床成矿年代学的发展。 论文4:该论文利用角闪石Ar-Ar法新获得的下庄两组NWW向基性岩脉和一组NEE向基性岩脉的年龄为200~180 Ma,这些基性岩脉的年龄与下庄基性岩脉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总体一致,进一步确认粤北下庄地区存在早侏罗世的基性岩浆活动。尽管与其对应期次的铀矿化年龄迄今还未见报道,但这些早期基性岩脉的存在对铀成矿作用的认识及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地质意义。表明华南地区此刻处在伸展构造地质背景,标志着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发生后华南地区岩石圈伸展作用可能至少在200~190 Ma已经开始。 注1:孟公界铀矿GPS坐标:N26°11′ ,E110°30′。 注2:下庄铀矿GPS坐标:N24°33′,E114°14′。
骆金诚
本数据为藏北湖区仁错蛇绿岩中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和部分斜长花岗岩)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主量采用XRF荧光法分析获得,分析精度优于5%。微量元素采用ICP-MS质谱分析获得,分析精度优于0.05ppm。主微量元素能够有效用于样品地球化学性质分析,包括元素组成、稀土和微量元素分配特征。这些特征将有助于全面了解不同岩石单元地化特征,进而约束其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同时,不同样品的差异对比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蛇绿岩形成过程中的壳幔演化过程。
翟庆国
本数据包括青藏高原藏北湖区仁错地区蛇绿岩中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数据表包括锆石U-Th-Pb比值和校正后的数据结果。数据测试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北京科荟测试有限公司完成,采用SHRIMP IIe离子探针和LA-ICP-MS多接收等离子质谱完成。SHRIMP IIe剥蚀束斑直径为25um左右。激光剥蚀系统为ESI NWR 193nm,ICP-MS为Analytikjena PlasmaQuant MS Elite ICP-MS。对分析数据的离线处理(包括对样品和空白信号的选择、仪器灵敏度漂移校正、元素含量及U-Th-Pb同位素比值和年龄计算)采用软件ICPMSDataCal完成。
翟庆国
本数据集包括内蒙古狼山地区玄武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全岩Sr-Nd-Pb同位素数据和全岩Ar-Ar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XRF测试获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由Finnigan Triton TIMS分析获得,全岩Pb同位素数据由多收集器Finnigan MAT-262质谱仪分析获得。全岩Ar-Ar同位素数据的获得分两步进行,首先在北京快中子反应堆进行预处理,而后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使用 Argus VI惰性气体质谱仪进行测试分析。以上数据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地学期刊《Chemical Geology》上,数据真实可信。通过该套数据可以有效约束狼山玄武岩地幔源区的物质循环作用。
戴宏坤, 郑建平
本数据集主要包含辽宁西部地区埃达克质岩石的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和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其中全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ICP-MS测试分析得来,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通过TIMS测试获得。以上全套数据已经发表在国际权威地学期刊《Lithos》上,数据真实有效,完整可信。通过对该套数据的分析模拟,可以建立起大陆埃达克质岩石的成因模型,约束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模式。
戴宏坤, 郑建平
本数据集包含信阳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和锆石U-Pb-Hf同位素数据。其中全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XRF测试分析所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ICP-MS测试分析所得,锆石U-Pb同位素数据由LA-ICP-MS分析获得,锆石Hf同位素数据由MC-ICP-MS分析所获得。以上全套数据已发表在地学权威期刊《Precambrian Research》之上,数据真实可信。通过该套数据,可有效约束区域地壳结构特征和多阶段再造过程。
艾磊, 平先权
本数据集包含锡林浩特地区石炭-二叠纪镁铁质侵入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和锆石U-Pb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测试得来,全岩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测试分析获得,锆石U-Pb同位素数据由LA-ICP-MS测试分析获得。本套数据已发表至地学SCI期刊《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之上,数据真实可信。通过对该套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约束岩浆源区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
王珂, 李益龙
本数据集包括华北克拉通秦皇岛地区的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和锆石U-Pb-Hf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得来,全岩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测试所得,锆石U-Pb同位素数据由LA-ICP-MS分析所获得,锆石Hf同位素数据由LA-MC-ICP-MS分析所获得。上述数据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地学期刊GSAB上,数据真实可信,可以有效约束太古宙时期(2.7-2.5Ga)的壳幔相互作用和地壳增生模式,为其区域构造动力学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李益龙
数据包括内蒙古中部地区(贺根山-锡林浩特-林西一线)的志留纪徐尼乌苏组、泥盆纪锡林郭勒杂岩和二叠纪哲斯组的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和锆石U-Pb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XRF分析得来,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ICP-MS测试得来,锆石U-Pb同位素数据由LA-ICP-MS测试得来。该套数据已在地学SCI期刊《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上发表,数据质量可靠,真实可信。通过该套数据,可以有效约束区域古生代地质构造演化过程。
李益龙
本数据为岩浆岩的全岩化学数据及其捕掳体的矿物主微量数据、矿物温压估算数据。样品吉林辽源地区中生代玄武岩和其中的异剥橄榄岩捕掳体。玄武岩主微量元素数据是通过X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矿物的主量元素测试是通过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尖晶石、长石、磷灰石等矿物及玻璃质获得。矿物微量元素是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单斜辉石、磷灰石、长石、玻璃质获得。矿物温压数据通过已有分配系数利用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的组分计算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揭示地幔橄榄岩的性质及交代过程,指示了跨岩石圈深大断裂对交代熔流体运移的重要作用。
林阿兵
本图件为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项目要求完成的图件成果,为“燕山期东北亚构造-岩浆-矿产时空分布图”。图件系统总结了东北亚地区燕山构造期(侏罗纪及白垩纪)的岩浆岩与矿床的时间、空间分布。图件中的年代学数据、岩浆岩及矿床的分布来源于该项目执行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前人对该地质时期进行的研究工作。该图可揭示东北亚燕山期构造作用、大规模岩浆活动和金属成矿作用等重大地质事件的内在联系,指明典型地区优势金属矿产的勘查方向。
张丽鹏
本数据为下地壳变质岩岩石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矿物同位素组成数据以及岩石地震波速数据。样品采集自华北克拉通东南部安徽女山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以及其中携带的长英质麻粒岩、中性麻粒岩及基性麻粒岩捕掳体。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是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锆石U-Pb同位素获得。矿物同位素组成数据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锆石Hf同位素获得。岩石地震波数据通过双目镜估算矿物含量并通过经验公式计算获得。获得的数据重建了华北东南缘地区下地壳的精细结构和演化过程。
平先权
本数据包含早侏罗世托儿期黑色页岩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数据。样品采集自南羌塘盆地长梁山地区的黑色页岩。有机碳总量在中石化无锡所应用LECO CS-200碳硫分析仪测得。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CNNC)北京铀地质研究所用x光衍射法对块状岩石矿物进行了测试。我们对位于东特提斯域羌塘盆地中-晚托尔期贫有机质的沉积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调查了控制羌塘盆地托尔期有机质富集的因素。研究表明:早托尔期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沉积于具有缺氧底层水的分层水体中,这种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该时期的暖湿气候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从而提高表层水的初级生产力。中-晚托尔期贫有机质沉积物沉积于氧化的水体中,氧化的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丝状黄铁矿的平均直径和标准偏差分别大于12mm和大于5mm。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调查沉积物是在有氧条件下沉积的。该时期冷干的气候限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从而使得表层水的初级生产力较低。索布查剖面的磷钛比从0.16到0.34不等,这些磷/钛比接近于PAAS (0.13)和远洋粘土(0.33),远低于以1990年生产力提高为特征的赤道地区的现代太平洋磷/钛比(~ 2–8)。在整个托尔期,陆地碎屑输入都是受限制并且均匀的,碎屑输入对有机质的稀释作用是很小的。此外,早托尔期页岩和泥灰岩有机质的差异性富集应该归因于碳酸盐的稀释作用。最后,我们认为氧化还原条件和古气候条件是托尔期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
付修根
本数据集为变质岩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矿物微量元素数据,矿物同位素数据,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样品采集自河南信阳中生代火山岩中不含石榴子石的长英质麻粒岩石捕掳体。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是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锆石U-Pb同位素获得,矿物同位素数据是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锆石Hf同位素获得,矿物微量元素数据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锆石获得。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通过X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揭示了华北克拉通南缘冥古宙古老地壳的存在,并且指示了古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壳的复杂改造事件。
平先权
雅鲁藏布江流域内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泛分布,类型丰富,对雅江全流域共包含16个子流域在内的松散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考察范围包括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江孜县、康马县、萨迦县、拉孜县、仲巴县、萨嘎县、昂仁县、谢通门县、南木林县、加查县、波密县、墨脱县、墨竹工卡县等及其周边地区。该数据集记录了对雅鲁藏布江全流域不同类型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开展野外地质考察的工作日志、野外工作照以及地质剖面照片。考察了包括16条松散沉积物剖面和40处松散沉积物遥感解译标志样本点。查明雅江流域内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时空展布与变化机理对揭示水系演变、高原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水土保持、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治、重大基础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林志鹏, 韩中鹏, 王成善, 白雅俪格, 王新航, 张建, 马星铎, 胡太宇
本数据为南胡安德富卡洋脊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的全岩Ca-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样品为采自南胡安德富卡洋脊Cleft地块和轴火山的新鲜玄武岩玻璃(斑晶含量低于2%)。全岩Ca同位素组成由热电离质谱仪(TIMS)分析获得。全岩Sr-Nd同位素由多接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国际著名SCI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我们可了解N-MORB的Ca同位素组成,并可约束Ca同位素在部分熔融过程中的分馏。
祝红丽
本数据为地幔橄榄岩矿物含量估计、矿物主微量元素组成数据以及橄榄岩的温度压力估算数据。样品为2019年采自华北克拉通西北部狼山地区玄武岩中的二辉橄榄岩。橄榄岩矿物含量估计利用双目显微镜完成。矿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数据都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得到。橄榄岩温度压力估算数据根据矿物温压计计算得到。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揭示华北西北部岩石圈地幔性质及交代过程,为华北西北部岩石圈性质转变及构造体制转折提供证据。
戴宏坤
本数据集包含东海和荣成地区榴辉岩的石榴石、辉石、角闪石、白云母、黝帘石和绿帘石等单矿物地球化学数据和全岩主量数据。整套数据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测试得来,其中单矿物地球化学数据使用JEOL8800M电子探针分析所获得,全岩主量元素通过XRF分析所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期刊《Journal of Earth Science》之上,数据真实可信。通过对该套数据的分析,可有效约束区域变质作用过程,解析地体的俯冲-剥蚀历史。
李卓阳, 李益龙
本数据为位于德国和捷克交接部位的波西米亚地区的厄尔士山脉典型锡矿床中锡石的U-Pb年代学数据。样品为采自五个具有代表性锡矿床的锡石,包括Saisdorf Sn-W云英岩脉矿床(样品SD-1),Ehrenfriedersdorf云英岩脉矿床(样品E-148,E-199),Altenberg斑岩(样品ALT-1,ALT-2),Zinnwald Li-Sn云英岩/钠长花岗岩(样品ZW-1),Krupka Sn云英岩(样品KP-1)。锡石的原位U-Pb同位素数据由LA-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国际著名SCI期刊(Geology),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能够揭示锡石的结晶年龄,限定厄尔士山脉主要锡矿床成矿事件的时限。
章荣清
本数据集包含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角闪岩和绿帘角闪岩的全岩主微量数据,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化学数据,锆石U-Pb-Hf同位素数据和角闪石Ar-Ar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化学数据由EPMS分析测试得来,锆石U-Pb同位素数据由LA-ICP-MS测试获得,锆石Hf同位素数据由MC-LA-ICP-MS测试获得,角闪石Ar-Ar同位素数据由GV-5400质谱仪测试获得。以上数据于2017年测试获得,已发表至国际顶级地学期刊GSAB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该套数据可以解析岩浆源区特征,了解区域变质作用事件,完善中亚造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格架。
李益龙
北喜马拉雅穹隆带错那洞穹隆就位大量含电气石淡色花岗岩,对于电气石淡色花岗岩中电气石主量元素分析,采用对单颗粒核部到边部的主量元素丰度探测,探测方法为电子探针。 数据来源与加工:电子探针EPMA测试,测试实验室:北京大学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子探针实验室;探针薄片中电气石矿物元素丰度测试; 数据质量:元素丰度误差<0.1%. 数据应用于前景:分析淡色花岗岩源区及其差异,以及探讨流体作用的改造。
张进江
本数据为下地壳岩石捕掳体(角闪石岩、基性麻粒岩、含石榴子石中性麻粒岩)矿物测年数据,矿物同位素数据,矿物主量元素数据,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全岩同位素数据。矿物测年数据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锆石U-Pb同位素获得,矿物同位素数据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锆石Hf同位素获得,矿物主量元素数据通过电子探针分析获得。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分别通过X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全岩同位素数据通过热电离质谱仪分析岩石的Sr、Nd同位素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限定了区域深部地壳的年龄及化学组成,同时对下地壳结构进行了重建。
苏玉平
本数据为柴达木北缘造山带蛇纹岩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数据,Sr-O同位素数据,以及蛇纹岩中单矿物的主量元素数据。全岩样品为采自沙柳河剖面的蛇纹岩,单矿物为蛇纹岩的主要组成矿物,包括橄榄石、叶蛇纹石、利蛇纹石、斜方辉石、绿泥石、磁铁矿、透闪石、滑石和铬铁矿。全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分别由XRF、ICP-MS分析获得,全岩O同位素组成由MAT-253型质谱仪分析获得,全岩Sr同位素组成由MC-ICP-MS分析获得。单矿物的主量元素数据由EMPA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期刊(Lithos),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数据,可以约束柴达木北缘蛇纹岩的原岩性质、变质岩石学、元素演化过程,可为蛇纹岩从海底水化作用到俯冲变质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演化提供新思路。
张龙
北喜马拉雅穹隆带内然巴片麻岩穹隆上构造层板岩EDS矿物相识别与中构造层片岩矿物相图; 数据来源与加工方法:TIMA(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全称塔斯肯综合矿物分析系统,该系统由他依赖搭载于扫描电镜和四台上的能谱(EDS)探测器构成,结合以及背散射(BSE)信号,探测器,能够获取样品原位全谱元素成分,以及实现定量化测量元素含量,识别矿物形态以及矿物相边界(文献2-3个)。再通过含有4000多种不同矿物的数据库进行匹配,从而精确识别矿物种类以及形态。TIMA分析实验在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TIMA实验室完成,由Tescan Mira Schottky场发射扫描电镜搭载四个EDAX能谱探测器采集谱峰信号,采集模式为高分辨率liberation分析模式,实验环境为高真空,电压25 kV,束斑大小110 nm,工作距离15 mm。TIMA分析结果获取穹隆带不同构造单元内变质样品的矿相组合。 数据质量:单点定量分析,矿物相/组分信息全量获取,分辨率小于2微米。 数据应用成果与前景:变质岩矿物相组合与变质程度分析。
张波
我们对中国东部73件<110 Ma板内玄武岩进行了双稀释剂法+TIMS/MC-ICP-MS进行全岩Cr同位素组成分析,这些玄武岩的Cr同位素显示出较大的同位素组成差异,总体变化为-0.292±0.02‰到0±0.03‰,远大于地幔的组成范围。结合分离结晶模型,我们论证了它们的Cr-Mg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并不可能是铬铁矿/尖晶石结晶的结果,我们认为导致这些玄武岩Cr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因为主要是由于俯冲古太平洋物质所导致的局部地幔发生了氧化,形成了高氧逸度的地幔,从而形成了Cr同位素局部不均一的地幔源区。该数据对理解板块俯冲过程导致的深部氧循环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沈骥
广东河台金矿绿泥石、毒砂、闪锌矿、磁黄铁矿的EPMA数据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与成矿中科院重点实验室检测。将选好的岩石样品制备探针片用于EPMA的实验数据采集,加速电压15 kV, 束流15 nA, 束斑直径5 μm, ZAF校正法。绿泥石电子探针分析所采用的标样为: 磷灰石(P)、金红石(Ti)、硬玉(Al、Na)、铁铝榴石(Fe)、蔷薇辉石(Mn)、橄榄石(Mg)、透辉石(Ca、Si)和钾长石(K)。
焦骞骞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是在加拿大里贾纳大学(University of Regina)地质系地质流体实验室进行,研究采用英国产Linkam THMS 600型地质用冷-热台,并与Olympus BX 51显微镜相连。测试前,使用合成的CO2-H2O(CO2融化温度为–56.6°C) and H2O (冰点温度为0 °C,超临界温度为374.1°C)流体包裹体对冷热台进行校正。测温时,使用的温度范围为-180 – 400 °C,冰点温度(Tm-ice)、CO2相融化温度(Tm-CO2)、CO2水合物融化温度(Tm-Cl),及CO2相均一温度(Th-CO2)的测试精度为± 0.2 °C,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Th)的测试精度为± 2 °C。 根据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采用软件“FLUIDS”计算流体包裹体的等容线(Bakker, 2003)。将水溶液流体包裹体看作为H2O-NaCl体系,并使用“BULK”软件,根据均一温度和盐度计算流体密度(根据Bodnar 等, 1993的经验状态方程)。然后根据Bodnar and Vityk, (1994)的经验状态方程,使用“BISOC”软件来计算等容线。对于含CO2流体包裹体,将其视作H2O-NaCl-CO2体系,使用“Flincor”软件(Bowers and Helgeson, 1983)和Brown and Lamb (1989)的等式来计算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温压条件。 激光拉曼测试是在加拿大里贾纳大学(University of Regina)地质系地质流体实验室进行,使用的仪器为英国产的RM2000 Renishaw型激光拉曼光谱仪,用于分析单个流体包裹体中的气体和流体的成分。使用Ar原子激光器,波长514nm,物镜放大倍数为50倍,使用的光栅为1800 gr/mm。
邓腾
2020年,白云母的挑选在河北省诚信服务有限公司完成,采用常规方法将样品粉碎至20目以上,并在双目镜下从每个样品中挑选出200 mg左右的白云母,白云母的纯度大于99%。挑选出来的样品首先送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49-2反应堆B4孔道进行中子照射,用纯铝铂纸将白云母样品包成6 mm大小的球形,封闭于石英玻璃瓶中,并用0.5 mm厚的Cd皮包裹,照射时长为30小时,快中子通量为2.2576×1018。同时对纯物质CaF2和K2SO4进行同步照射,得出校正因子为:(36Ar/37Ar)Ca=0.000271,(39Ar/37Ar)Ca=0.000652,(40Ar/39Ar)k=0.00703。照射后的样品经冷却,装入样品架中经密封去气后,装入系统。 样品DY02被送往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Ar-Ar定年测试,测试采用的仪器为RGA10型质谱仪,详细的测试过程见Hall and Farrell (1995)。质谱仪记录5组Ar同位素信号,信号强度单位为Mv,每个三次测试就测一次空白样,数据处理的详细方法见Nomade 等 (2005)。样品14JM14和14JM15则被送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行Ar-Ar定年测试,试采用的仪器为Argus VI型质谱仪,详细的测试过程见Qiu 等 (2015),数据处理的详细方法见Koppers (2002)
邓腾
青藏高原的生长过程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问题,其对于评价不同的生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于“原西藏高原”是否存在及其范围。沉积学证据和物源分析表明,地形生长最早于白垩纪出现于羌塘地体和北拉萨地体。然而,古生物学和古高程证据则显示高原中部接近现今状态的地形高度特征形成于始新世—中新世。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争论,我们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地体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由于地壳增厚通常导致地形抬升和地势起伏变化,从而加速剥蚀,因此裂变径迹记录的冷却事件往往是地壳增厚的有力间接证据。中生代砂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为40.1±2.6至129±6.3 Ma,其峰值年龄为~45 Ma和100-120 Ma;始新世花岗岩裂变径迹年龄为38.3±1.3 Ma和27.4±1.6 Ma。未校正封闭径迹长度为9.26±0.39至14.11±0.24 μm,其与年龄的对应关系呈现典型的“boomerang”趋势,揭示区域性冷却时间早于100 Ma。HeFTy热历史反演结果揭示了高原中部的生长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早白垩世(140-100 Ma)冷却过程揭示了高原中部地壳增厚,可能由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平俯冲导致,此时在羌塘地体中部和南部形成了高原雏形;第二阶段,始新世—渐新世高原中部逐渐形成了接近现今高度的原西藏高原。高原中部新生代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其无明显的东西向变化,因此下地壳流模型可能难以解释高原中部的生长过程。相反,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的离散均匀分布模式符合陆壳俯冲和岩石圈地幔拆沉模型。结合区域变形特征,原西藏高原的形成机制包括上地壳短缩、陆壳俯冲和深部地幔拆沉。
张佳伟, 李亚林, 韩中鹏
羌塘盆地的沉降史和折返史以及它们对青藏高原早期演化的贡献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作者选取11个复合地层剖面重建了羌塘盆地中生代的沉降史,并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对第一阶段冷却进行了约束。综合相分析、生物地层学、古环境解释和古水深估算,建立了11个贯穿盆地的复合剖面。回溯沉降计算结合前人对沉积物源和变形时间的研究,表明中生代羌塘盆地的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北羌塘为后前陆盆地。南羌塘为碰撞前陆盆地。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来自金沙江缝合带的冲断带负荷推动了后前陆复合盆地的发育。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主要集中在早白垩世晚期(120.9~84.1 Ma)和古近纪-始新世(65.4~40.1 Ma)。热历史模拟结果记录了早白垩世的快速降温,中生代羌塘盆地沉降的终止和折返的开始,表明西藏中部地壳增厚的积累可能始于晚侏罗世-早侏罗世(150-130 Ma),包括拉萨地体和松潘-甘孜地体在羌塘地体之下的俯冲,或安多地体的碰撞。(2)西藏中部地壳增厚的积累可能始于晚侏罗世-早侏罗世(150-130 Ma),包括拉萨地体和松潘-甘孜地体在羌塘地体之下的俯冲或安多地体的碰撞。
张佳伟, 李亚林, 韩中鹏
“白云岩”问题一直备受沉积学界的关注。但在目前实验室条件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仍然无法自然形成低温原生白云石,因此关于白云石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一直存疑。微生物诱导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原生白云石的形成,但是关于其控制机制仍然不清楚,同时大量的微生物诱导原生白云石的例证集中在现代环境与实验室条件下,关于深时地层中的相关报道非常有限。本次研究以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旺1井钻孔中获取到的晚中新世牛堡组中纹层状白云岩层为研究对象,纹层状白云岩的岩相学特征来自薄片观察,古水体特征分析来自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微观尺度的白云石形态学,矿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来自扫描电镜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来自矿物学,成岩特征与同位素分析表明白云石为原生沉积,因而保留了大量原始沉积特征。白云石氧同位素值介于-3.2 to -1.76 ‰之间,碳同位素值介于-2.62 to -3.78 ‰之间,重建的古水体氧同位素平均值为-3.87‰,整体表明其形成于强蒸发环境。纹层状白云岩由富有机质层与硅酸盐碎屑层互层组成,白云石呈现纳米球粒状特征,直径约为80-100nm,空间上可见其特定的吸附于有机质薄膜与片状粘土矿物表面并可见明显的聚集与形态生长特征。这可能表明有机质薄膜与片状粘土矿物表面对低温白云石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这与现今在实验室中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为揭示原生白云石在深时的形成过程提供了详细的研究案例。
文一雄, 李亚林, 韩中鹏
近年来,稀有金属因其重要性和战略意义而备受国内外关注。铌和钽作为重要的稀有资源,在我国华南地区有着多期次、多类型的成矿事件。2020-2021年间选取最近在福建永定大坪发现的特大型花岗斑岩型钽铌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对钽铌矿物进行U-Pb年代学研究。钽铌矿物U-Pb同位素测年数据由LA-ICP-MS分析获得,钽铌矿物主量元素由EMPA分析获得。从而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和类型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大坪钽铌矿的成矿年龄为183 Ma左右,该年龄与成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华南地区存在早侏罗世花岗斑岩型钽铌成矿事件。此外,大坪早侏罗世花岗斑岩型钽铌矿在成矿时间和类型上是对华南钽铌成矿研究的重要补充,同时为华南未来的钽铌找矿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锦荣
本数据为广东阳春盆地鹦鹉岭矿床花岗岩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数据,以及锆石原位U-Pb同位素定年、Hf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数据,以及锡石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数据。全岩样品为采自鹦鹉岭矿床的花岗岩,包括钾长石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锆石单矿物选自钾长石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锡石选自风化的含矿花岗岩。全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分别由XRF、ICP-MS分析获得,F含量由离子电极分析获得,Cl含量由离子色谱分析获得,Sr-Nd同位素组成由MC-ICP-MS分析获得。锆石原位U-Pb年龄、微量元素数据及锡石的U-Pb年龄数据均由LA-ICP-MS分析获得。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由LA-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讨论鹦鹉岭岩体的岩石成因及花岗岩岩浆作用与钨锡成矿作用的关系。
张丽鹏
最近的研究表明,俯冲的富钙碳酸盐可以溶解在板块来源的流体中,并向上迁移进入浅部地幔楔(75-120 km),而富镁碳酸盐可以进入更深处(即地幔过渡带,~410 km),并发生熔化进入对流的上地幔。然而,富镁碳酸盐岩是否能进入俯冲带流体中并进入深部地幔楔(>120km)中仍然未知,如果这是真的,将对示踪深部碳的循环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了大别造山带毛屋超镁铁质岩体(古老地幔楔片)中石榴单斜辉石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Mg和O)和放射成因同位素(锆石U-Pb)的综合研究。全岩和矿物微量元素特征以及锆石U-Pb年龄结果揭示了毛屋石榴单斜辉石岩是受到俯冲的含金红石榴辉岩相古特提斯洋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或超临界流体交代的产物。随后,该交代地幔楔在华南和华北地块之间的三叠纪碰撞期间发生了俯冲超高压变质作用。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以及全岩和交代锆石中高的Th/U比值,缺少振荡分带,可以推测在峰值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下(5.3-6.3gpa和~800°C)大洋俯冲板片来源的交代介质是超临界流体而不是熔体(160~190公里)。丰富的碳酸盐矿物包裹体(包括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镁矿)和交代锆石高的δ18OVSMOW值(高达12.2‰),表明超临界流体溶解了大量的沉积碳酸盐岩。此外,全岩具有明显低于正常地幔值(-0.25±0.07‰)的δ26Mg值(-0.99‰-0.65‰),意味着溶解碳酸盐不仅含有方解石,而且还含有一定量的白云石(约占交代超临界流体的1-10 wt.%)。因此,俯冲板块来源的超临界流体中溶解的富镁碳酸盐可以有效地改变深部地幔楔的镁同位素组成。我们的研究是对板块俯冲过程中碳酸盐行为的理解有着重要意义。
沈骥
数据包含尖晶石和熔体的微量元素分析,尖晶石分配系数,橄榄石和石榴石的微量元素分析及其分配系数等,数据来自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可以更好的理解微量元素在硅酸盐熔体和尖晶石之间的分配。合成的大颗粒镁铝尖晶石与大面积熔体共存体系,进而利用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等分析手段,精确获得了尖晶石与共存熔体中微量元素含量数据,从而约束了这些微量元素高温高压条件下在尖晶石与硅酸岩熔体之间的分配行为,可以反推矿物形成的温压条件等关键信息。
刘丽萍
羌塘地体保存了青藏高原中生代以来生长发育的重要记录,但对其变形和冷却历史仍知之甚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中羌塘地体东段的鄂斯玛地区进行了地质填图,并对该地区的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段在120~110 Ma和55~38 Ma期间经历了构造变形和快速冷却。结合前人对西段变形和冷却历史的研究,重建了中羌塘地体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以来的早期时空地质演化。西段150~130 Ma的构造变形和冷却与班公湖-怒江大洋板块向北的平板俯冲有关。东段(120~110 Ma)和西段(110~70 Ma)的构造变形和冷却受拉萨-羌塘斜向会聚的控制。东段和西段55~38 Ma的构造变形和冷却与印度欧亚碰撞导致羌塘地体向北俯冲有关。
毕文军, 韩中鹏, 李亚林
数据包含配制的不同摩尔浓度(0.5 ~ 5.5 mol/L)的标准离子蒸馏水和K2CO3水溶液,测定了K2CO3浓度,采集了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并探讨了K2CO3摩尔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P-T条件下的光谱特征。 结果证实了O-H拉曼拉伸模式可以作为测定碳酸盐岩浓度的内标,尽管有一些显著的差异,不同实验室建立的相对拉曼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C-O对称拉伸模式和O-H对称拉伸模式。本研究建立了此类的第一次校准,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马云璐
XRF和ICP-MS方法分析全岩地球化学组成、TIMS全岩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松辽盆地亚碱性中-基性火山岩与I型流纹岩属于同一岩浆系列,其在整个盆地断陷演化过程中皆广泛发育;随着岩石圈减薄和盆地伸展程度加剧,中-基性火山岩表现出碱性OIB型特征,并与A型流纹岩组成典型的双峰式组合。松辽盆地火山岩组合的演化特点与北美盆岭省新生代火山岩组成类似,反映了地幔源区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到软流圈地幔的逐渐转变,这一过程与伸展背景下盆地演化以及岩石圈减薄等密切相关。数据源自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2016YFC0600404)。
陈福坤
LA-ICP-MS锆石定年分析、XRF和 ICP-MS方法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TIMS方法获得的Sr-Nd-Pb同位素组成显示:济南辉长岩LILE(如:Sr 、Ba和K)和LREE富集,HFSE亏损,无明显的Eu异常。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济南辉长岩源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EM1型),可能是碳酸岩流体长期交代岩石圈地幔的结果。La/Sm-La具有弱相关性暗示济南辉长岩是EM1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锆石U-Pb年龄127.8 ±2.8 Ma是济南辉长岩所有矿物完成结晶的年龄。数据源自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2016YFC0600404)。
陈福坤
LA-ICP-MS锆石定年分析、XRF和 ICP-MS方法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TIMS方法获得的Sr-Nd-Pb同位素组成显示:胶北地区玲珑金矿区和苏鲁造山带昆嵛山-文登地区中-基性脉岩主要由辉绿岩和闪长岩构成,SiO2含量变化较大,从45.5~60.7 wt.%, 锆石U-Pb年龄~108-118 Ma。这些中-基性脉岩具有高钾钙碱性和钾玄质特征,高MgO和Mg#,Cr和Ni含量。在胶北地区,中-基性脉岩主要有辉绿岩、煌斑岩和闪长岩,SiO2含量整体上略低于苏鲁造山带出露的中-基性岩脉,而MgO含量相对较高。这些中-基性脉岩都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富集LILE和LREE和Pb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和 Ta。两个地区的中-基性岩脉都具有富集型的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但相比于苏鲁造山带,胶北地区的基性岩具有更富集的Sr-Nd-Pb特征。数据源自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2016YFC0600404)。
陈福坤
本数据为广东阳春盆地石菉铜钼矿床埃达克岩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数据,以及锆石U-Pb同位素定年、Hf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数据,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数据。全岩样品为采自石菉矿床的酸性侵入岩,包括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锆石单矿物选自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辉钼矿选自含金属成矿的石英脉和矽卡岩中的辉钼矿脉。全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分别由XRF、ICP-MS分析获得,F含量由离子电极分析获得,Cl含量由离子色谱分析获得。锆石原位U-Pb年龄及微量元素数据均由LA-ICP-MS分析获得,原位Hf同位素组成由LA-MC-ICP-MS分析获得。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组成由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期刊Acta Geochimica,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约束石菉侵入岩和矿床的形成时间及地球化学特征。
张丽鹏
LA-ICP-MS锆石定年分析、XRF和 ICP-MS方法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TIMS方法获得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糜署岭岩体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岩,而暗色包体主要是闪长岩质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暗色包体和寄主岩体基本同时形成。相比暗色包体,石英二长岩具有低Mg值,低Cr和Ni含量,高Th/U比值。石英二长岩源自扬子陆块西北缘新元古代基性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暗色包体形成于来自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岩浆与来自地壳部分熔融的酸性岩浆的混合。来自暗色包体和寄主岩石的锆石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可以区分成三类,记录着复杂的岩浆混合过程。数据源自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2016YFC0600404)。
陈福坤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区,绝大部分具经济规模的稀有金属矿床均与高演化的富Li-F花岗岩有成因联系。大坪花岗斑岩位于南岭构造带最东缘福建省永定地区,与区内Nb-Ta矿床形成有关。该岩体SIMS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86.7 ± 1.2 Ma和190.7 ± 1.1 Ma,是华南少见的早侏罗世(200‒180 Ma)侵入的花岗岩侵入体,也是华南最早报道的早侏罗世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全岩主微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Hf-O同位素组成由MC-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数据由LA-ICP-MS、SIMS分析获得。 大坪花岗斑岩具高钾低镁、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并显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富硅(72.81% ~ 76.44%)、高10000×Ga/Al比值、高FeOT / MgO和高的Zr + Nb + Ce + Y含量、亏损高场强元素和Eu负异常明显等。全岩体系低的Zr/Hf、Nb/Ta比值,指示岩浆具有较高的分异演化程度,Nb2O5和Ta2O5均含量达到了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工业品位。花岗斑岩中锆石Hf‒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比较亏损的Hf同位素与比较均一的O同为素组成(εHf(t) = ‒2.4 ~ 3.4, δ18O =6.0 ~ 6.6‰)。结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坪花岗斑岩源区主要来源于软流圈地幔,并有约20 ~ 30%壳源岩浆的加入,在成岩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分离结晶。晚期富氟的流体出熔并向上迁移可能对于Nb和Ta的再次富集与分异具有重要作用。大坪花岗斑岩与闽西南地区同时期的火山岩,如藩坑组双峰式火山岩,在空间上可与前人提出的“南岭山脉早侏罗世发育的东西向裂谷岩浆岩带(OIB型玄武岩、辉长岩和A型花岗岩组合)”相对应,是该裂谷带向东的延伸。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
王锦荣
LA-ICP-MS锆石定年分析、XRF和 ICP-MS方法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TIMS方法获得的Sr-Nd-Pb同位素组成显示:南秦岭武当地区基性岩墙群存在两期不同的侵位时代,~460 Ma以及~220 Ma,远小于前人的获得的~680-650 Ma的结果。两期基性岩脉表现为相似的主量元素特征,但是截然不同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早古生代的岩浆富集LREEs,LILEs以及HFSEs,具有EMII型地幔同位素特征,显示来自于类似OIB的富集地幔源区。早中生代的基性岩脉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亏损LREEs,LILEs以及HFSEs,具有DM型地幔同位素特征,表明来自于软流圈地幔源区,第二类相比于第一类岩脉有更高的Rb,Ba,K含量,同时具有EMI型同位素特征,表明它们的源区包含了显著的扬子板块下地壳岩石贡献。数据源自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2016YFC0600404)。
陈福坤
LA-ICP-MS锆石定年分析、XRF和 ICP-MS方法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TIMS方法获得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柏家庄岩体以出现白云母并呈过铝质为特征;Ba vs. Zr明显正相关,锆石微量元素中molar (REE+Y)与molar P呈1:1线性关系,以及岩石低的氧逸度条件及大量继承锆石的出现,表明柏家庄岩体为S型花岗岩;低的CaO/Na2O比值指示其源区为变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西秦岭S型花岗岩可分为高Sr低REE (Group A) 和低Sr高REE (Group B)两类,源区不一致熔融 (主要为熔融的云母/斜长石含量比),即白云母水质熔融和脱水熔融能很好解释二者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即Group A具有高的Eu/Eu*值,CaO含量,低的Nb, Ta含量以及低的锆石和独居石饱和温度,相较于Group B。 然而Rb与(87Sr/86Sr)i, 以及P2O5与εNd(t)之间为负相关,暗示不一致熔融无法解释柏家庄岩体较大的Sr-Nd同位素变化。数据源自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2016YFC0600404)。
陈福坤
LA-ICP-MS锆石定年分析、XRF和 ICP-MS方法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TIMS方法获得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南秦岭佛坪穹窿的混合岩类记录了多期部分熔融事件。混合岩的原岩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混合岩记录了晚三叠世的年代学特征(平均年龄为214-211Ma),第二种混合岩同时记录新元古代以及晚三叠世的年龄特征。混合岩的矿物组合特征显示含有大量的富铝矿物,锆石U-Pb年代学记录复杂(2907-187Ma),而混合岩锆石的核部含有一些古老锆石记录,包括一些太古代以及新元古代的年代学记录,边部的年代学记录为晚三叠至早侏罗世(224-187Ma)。五龙岩体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特征指示其结晶年龄为219-192Ma,且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其中低Mg#花岗岩类(Mg#<50)按照地球化学特征大致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具有高Sr/Y比值特征(Sr/Y>40),第二组花岗岩类具有正常的Sr/Y比值特征(Sr/Y<40)。数据源自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2016YFC0600404)。
陈福坤
LA-ICP-MS锆石定年、XRF和ICP-MS方法的全岩地球化学组成、TIMS方法获得的Sr-Nd-Pb同位素组成显示:早中生代宝鸡岩体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从花岗闪长岩到钾长石花岗岩,随着SiO2含量的升高,MgO、FeOT、TiO2、CaO、P2O5等含量降低。结合全岩Sr-Nd-Pb同位素特征,花岗闪长岩主要来自于地壳部分熔融,并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二长闪长岩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高的Mg#和MgO含量,来自于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钾长石花岗岩具有演化的Sr-Nd-Pb同位素组成,来自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数据源自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2016YFC0600404)。
陈福坤
LA-ICP-MS锆石定年、XRF和ICP-MS方法的全岩地球化学组成、TIMS方法获得的Sr-Nd-Pb同位素组成显示:侵位于北秦岭地体北缘的牧护关和蟒岭两个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含量(69.3–77.0 wt.%),低Mg#值(0.21–0.38),富集LREE,Th,U和Pb元素,亏损HFSE,且存在Eu的负异常。根据蟒岭岩体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r/Y、(Dy/Yb)N和(La/Yb)N比值,较低的SiO2含量和不明显的Eu的负异常,所以推测蟒岭岩体二长花岗岩的来源比牧护关岩体二长花岗岩更深。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牧护关和蟒岭岩体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浆来源,且均来源于不均一的岩浆源区。锆石U-Pb定年结果可以分为两类:(1)岩浆锆石(153-140 Ma);(2)继承锆石可以分为五个群组,分别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牧护关和蟒岭岩体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来源于北秦岭新元古代新生下地壳与古老的基底物质的混合。牧护关和蟒岭岩体较低的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也支持了华北南缘基底物质的参与。数据来源于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2016YFC0600404)。
陈福坤
海南岛罗葵洞钼矿床赋矿围岩主量元素测试委托澳实分析检测(广州)有限公司完成,微量元素测试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在2017-2020期间完成。实验中选取新鲜、无蚀变或蚀变较弱的岩石样品,去除表皮后,将样品无污染粉碎至200目。主量元素测试时采用偏硼酸锂熔融,X荧光光谱仪分析完成(方法代码为ME-XRF26d),检测元素含量范围在0.01%~100%之间,分析精度优于5%。微量元素测试测试时采用仪器Perkin-Elmer Sciex ELAN 6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完成,分析精度优于5%。 此数据可为海南岛罗葵洞钼矿床日后在地球化学模型分析中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数据发表在《地球科学》EI 核心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储存。
朱昱桦
黄泥坑金矿为近年在钦杭成矿带南段广宁- 罗定断裂带内新发现的金矿, 基础研究几近空白。本次研究主要对黄泥坑金矿矿石和围岩进行薄片和光片制定,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就其进行了系统的显微岩相-矿相学观察,并结合 SEM 对部分样品进行观测的同时结合X射线能谱扫描(EDS)银金矿及黄铁矿主量元素成分,通过上述所获数据综合分析其矿物生成序列,为限定其矿床成因提供证据。本研究根据矿物相互穿插交代关系和化学成分差异识别出了 4 个主要成矿阶段,并推测黄泥坑金矿矿床地质及矿物生成序列与造山型金矿一致, 初步认为黄泥坑金矿为钦杭结合带南段的一个典型的造山型金矿。
吴晨光, 郑义
海南岛罗葵洞钼矿床赋矿围岩代表性样品的Sr-Nd-Pb同位素测试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测试仪器采用VG-354型多接收等离子质谱(MC-ICP-MS)进行完成。Sr-Nd同位素分析测试时,样品粉末首先在聚四氟乙烯杯中用HF+HNO3进行溶解,然后采用阳离子树脂交换柱将Sr和REE分离,再从REE中提取Nd。测试过程中用于校正Sr、Nd质量分馏的标准化常数86Sr/88Sr和146Nd/144Nd比值分别为86Sr/88Sr=0.119 4和146Nd/144Nd=0.721 9,作为标样NIST NBS 987和Shin Etsu JNdi-1的同位素比值分别为87Sr/86Sr=0.710 246±17(2σ,n=12)和143Nd/144Nd=0.512 105±10(2σ,n=12)。Sr、Nd同位素分析精度高于0.002%。以HBr为稀释剂,采用传统的离子交换技术对Pb进行分离和纯化,以标准样JB-3、BCR-2和JG-1a的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分别为18.286±0、18.763±1和18.655±2(2σ,n=4),207Pb/204Pb分别为15.537±1、15.615±1和15.608±2(2σ,n=4),208Pb/204Pb分别为38.242±2、38.712±4和38.677±6(2σ,n=4)校正批样Pb同位素分析测定过程中的分馏。样品87Rb/86Sr、147Sm/144Nd比值依据样品的Rb、Sr、Sm、Nd含量以及实测的87Sr/86Sr和143Nd/144Nd比值来进行计算。初始87Sr/86Sr(ISr)在计算时使用Rb的衰变常数为λRb=1.42×10−11 a−1。初始(143Nd/144Nd)i、εNd(t)在计算时使用Sm的衰变常数为λSm=6.54×10−12 a−1和球粒陨石的143Nd/144Nd=0.512 638和147Sm/144Nd=0.196 7进行计算。Nd的单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1(Nd))使用亏损地幔的143Nd/144Nd=0.513 15以及147Sm/144Nd=0.213 7进行计算;两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Nd))计算公式依据Depaolo and Wasserburg(1979)报道。样品238U/204Pb、235U/204Pb、232Th/204Pb比值根据样品U、Th、Pb含量以及实测的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值进行计算,Pb同位素的初始值(208Pb/204Pb)i、(207Pb/204Pb)i和(206Pb/204Pb)i使用二阶段演化模式进行计算。 金属硫化物来自矿石样品,将其无污染粉碎至40~60目,再在实体显微镜下分别逐粒挑选出辉钼矿、黄铁矿单矿物颗粒,保证纯度99%以上,金属S-Pb同位素分析测试均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完成。其中,S同位素测试所采用仪器型号为Delta v plus气体同位素质谱计,检测方法和依据为DZ/T 0184.14-1997《硫化物中硫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测量结果以Vienna陨硫铁(V-CDT,其δ34S‰=0)为标准,记为δ34SV-CDT,分析精度优于±0.2‰。硫化物参考标准为GBW-04414、GBW-04415硫化银标准,其δ34S分别是−0.07±0.13‰和22.15±0.14‰。Pb同位素测试所采用仪器型号为ISOPROBE-T热表面电离质谱仪和Phoenix热表面电离质谱仪,检测方法和依据为DZ/T 0184.12-1997《岩石、矿物中微量铅的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普通铅标准为NBS 981未校正结果:208Pb/206Pb=2.164 940±15,207Pb/206Pb=0.914 338±7,204Pb/206Pb=0.0591 107±2,全流程本底Pb<100 pg。测试结果表示为:结果(2σ)。 此数据可为海南岛罗葵洞钼矿床日后在地球化学模型分析中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数据发表在《地球科学》EI 核心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储存。
朱昱桦
海南岛罗葵洞钼矿床赋矿围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于2017-2019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检测,将全岩样品破碎至40~60目左右后,经磁选及重液分选,在双目镜下手工挑选出晶型完好的锆石颗粒,后用环氧树脂制靶,并抛光至锆石内部结构充分暴露,之后对其进行阴极发光图像(CL)、背散射图像(BSE)、透射光图像和反射光图像的拍照,尽量选取无裂隙、无包体等合适的位置,采用Neptune Plus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RESOlution M-50激光剥蚀系统进行测试,测试时挑选U-Pb年龄较谐和的锆石进行测试,激光剥蚀斑束直径为45 μm,频率为6 Hz。所测锆石的176Lu/177Hf和176Hf/177Hf比值以176Lu/175Lu=0.0265和176Yb/172Yb=0.5886为标准进行校正计算,εHf(t)计算采用176Lu的衰变常数为1.867×10-11 a-1,球粒陨石现今的176Hf/177Hf=0.282772和176Lu/177Hf=0.0332,Hf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1)的计算采用现今亏损地幔的176Hf/177Hf=0.28325和176Lu/177Hf=0.0384,Hf同位素二阶段地壳模式年龄(TDM2)计算时假设大陆平均地壳的176Lu/177Hf=0.015。 此数据可为海南岛罗葵洞钼矿床日后在地球化学模型分析中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数据发表在《地球化学》核心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储存。
朱昱桦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电子显微镜下对盘龙铅锌矿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分析,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放射状重晶石成分较细脉状重晶石纯净,不含Sr同位素,认为放射状与细脉状重晶石为不同期次的产物,放射状重晶石形成于原生沉积期,而细脉状重晶石形成于活化改造期。其次主要通过对原生沉积期和活化改造期重晶石内的流体包裹体利用冷热台分析,测得重晶石内流体包裹体一系列的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通过对这些温度分析发现,原生沉积期的均一温度均值为147.2°,冰点温度均值为-4.7°,根据冰点温度推算出的盐度均值为7.09%NaCleqv;活化改造期的均一温度均值为138.9°,冰点温度均值为-7.75°,根据冰点温度推算出的盐度均值为10.90%NaCleqv,通过与前人研究对比分析发现,盘龙铅锌矿原生沉积期流体特征与SEDEX型矿床流体特征十分相似,成矿流体主要是蒸发的海水;活化改造期形成的重晶石可能是原生沉积成矿后,浅成低温热液侵入改造矿体或先存矿体受到了晚期又一次热水喷流事件的影响。
牛佳, 郑义
我们对华北克拉通北岩17个橄榄岩捕虏体中共生的地幔矿物进行了系统的双稀释剂法+Neptune MC-ICP-MS和Triton TIMS的铬稳定同位素分析,实验均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完成,分析了包括二辉橄榄岩、富单斜辉石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等样品主要单矿物的Cr同位素组成,其中后面两类橄榄岩可能曾受到熔/流体交代作用。这些矿物均表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橄榄石δ53Cr值为-0.43±0.03‰(2SD)到0.09±0.02‰(2SD)、单斜辉石δ53Cr值为-0.32±0.02‰(2SD)到0.14±0.02‰(2SD)、斜方辉石δ53Cr值为-0.32±0.04‰(2SD)到0.19±0.02‰(2SD),以及尖晶石δ53Cr值为-0.33±0.06‰(2SD)到0.23±0.02‰(2SD)。其中,我们认为二辉橄榄岩不同矿物对的铬同位素结果(例如在870°C至970°C下,Δ53CrSpl-Ol为0.153‰至0.16‰的,Δ53CrSpl-Py为0.04‰至0.11‰,Δ53CrPy-Ol为0.05‰至0.10‰),记录了可测量的、系统的矿物间平衡Cr同位素分馏,与通过XANES确定的矿物中Cr2+/ΣCr值所预测的模型计算结果高度吻合。该分馏值可以基本上解释在地球橄榄岩和月球玄武岩中观察到的部分熔融和岩浆结晶过程中的Cr同位素行为。相比之下,我们发现交代作用可能通过矿物-熔体相互作用和/或动力学扩散的方式来影响北岩地区交代的富单斜辉石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中矿物的Cr同位素组成,从而导致矿物间Cr同位素分馏不平衡。 我们的发现确定了高温矿物之间的平衡分馏系数,以及其与氧逸度环境的定量关系,为今后利用Cr同位素体系研究行星演化的氧逸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沈骥
通过对青藏高原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质演化的综合分析,利用LA-ICP-MS对岩体中锆石 U-Pb 年龄进行测定、用XRF测定岩体在主要氧化物和微量元素数据,用EPMA测定辉长岩中辉石的主量元素数据,通过对上述所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该岩体的形成年龄及其地质演化特征,通过结合前人研究加上区域地质特点和所获地球化学相关资料,本研究认为扬子和华夏地块可能沿钦杭断裂带缝合,形成了最早的新元古代弧后系统,早古生代的基性岩主要是新元古代俯冲改造地幔的再熔产物。
虞鹏鹏, 郑义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中国东部玄武岩样品的V同位素分析结果,数据来自于晚中生代到新生代样品。使用的仪器包括为MC-ICPMS。样品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钒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获得的V同位素数据为幔源岩浆岩储库的V同位素组成提供信息,利用V同位素揭示了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氧逸度高于科马提岩、洋中脊玄武岩及洋岛玄武岩,可能与太平洋板片释放的碳酸盐熔体氧化周围地幔Fe2+,提高地幔Fe3+含量有关。
黄方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中国东部玄武岩样品的Mg和Zn同位素分析结果,样品采样地点包括南京、绍兴、宁德、三名、漳州等地区,样品为晚中生代到新生代玄武岩。主要包括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Mg-Zn同位素分析。使用的仪器包括XRF、ICP-MS、MC-ICPMS。主量元素由XRF获取,样品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锶、钕、镁和锌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测试于2018-01-31 至 2020-05-31期间完成。获得的数据对幔源岩浆岩的Mg-Zn同位素组成提供重要信息。
黄建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铜山口采集的早侏罗到晚白垩时代的斑岩性铜矿床样品的Fe和Si同位素分析结果。采样扬子河长江下游地理位置大概为北纬:28°~33°,东经:116°~123°。样品类型包括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云母、磁铁矿等,主要包括全岩主量元素、Fe-S同位素分析。使用的仪器包括XRF,MC-ICPMS,MAT253等。主量元素数据由XRF获取。样品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和MAT253测试硅同位素和硫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测试于2019-01-31 至 2020-05-31期间完成。数据对Fe同位素在矿床中的应用提供重要信息。
黄方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缅甸Hkamti硬玉矿采集的硬玉岩的Si同位素分析结果,样品来自于160Ma以来。样品地理位置大概为北纬:24.2°~24.6°,东经:94.2°~95.4°。样品类型包括白色硬玉岩、绿色硬玉岩、蛇纹岩、富云母石英片岩等,Si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样品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硅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测试于2018-08-30 至 2019-06-30期间完成。获得的数据结果发现高δ30Si的深海硅质岩可能是俯冲带岩浆中硅的主要来源,数据为示踪俯冲带流体中Si的来源提供信息
黄方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美国加州东海岸侏罗纪到白垩纪时代的变质橄榄岩的Si同位素分析结果,样品采样具体位置为北纬35°~36°,西经121°~122°。样品类型包括部分蛇纹岩化橄榄岩、完全蛇纹岩化橄榄岩、滑石岩化蛇纹岩,Si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样品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硅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杂岩体中板块流体的Si同位素组成接近地幔橄榄岩。在变质脱水过程中,残余俯冲板块的Si同位素组成也可能没有明显变化。测试于2018-01-01 至 2019-05-01期间完成。
于慧敏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开发的重晶石标准样品以及中国国家标准样品的Ba同位素分析结果,Ba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样品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钡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测试于2020-01-31 至 2021-05-31期间完成。数据结果表明天然重晶石间Ba同位素分馏作用显著,这将为研究海洋天然重晶石进行古海洋生产力示踪应用提供重要前提。
黄方
位于华北地块南缘泰山庙A型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表明,中粗粒钾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21 Ma~116 Ma,大斑中细粒钾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22 Ma~120 Ma,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年龄为122 Ma~120 Ma。XRF和ICP-MS分析结果表明,全岩主量元素组成具有高硅,富碱,低镁,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Rb、Th、U,明显亏损Ba、Sr、P、Ti、和Eu,明显分异的Nb/Ta和Y/Ho值。TIMS方法获得的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富集的古老地壳特征。数据来源于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2016YFC0600404)。
陈福坤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中欧波西米亚造山带型富铁橄榄岩和辉石岩的Zn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样品来自于晚古生代。样品类型包括富Mg橄榄岩、富铁橄榄岩、辉石岩,Zn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微量元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国酸消解后通过ICP-MS测试获得。样品酸消解使用ICP-MS测试微量元素组成,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锌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
黄建
本数据集对美国国家地质勘探局开发的橄榄岩标准样品PCC-1和DTS-2B以及中国东部三个新生代橄榄岩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使用的仪器包括XRF,ICP-MS,LA-ICPMS。全岩样品通过无污染碎样至200目以下,然后用XRF和ICP-MS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随后制成熔融玻璃使用LA-ICPMS进行微量元素测试。完全的样品熔合,特别是对于具有耐酸矿物(尖晶石和金红石)的样品,以及长期保存的玻璃允许无限重复测量微束技术。同样的方法也可用于其他地幔岩石的分析,如榴辉岩和辉石岩。测试分析于2020-01-31 至 2021-05-31期间完成。
黄方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太平洋IODP1256钻孔获取的洋中脊玄武岩Si同位素分析结果,样品具体地理位置为6°4‘ N,91°56’W。样品类型包括火山岩,席状岩墙,转换带及辉长岩部分样品来自于~15Ma以前。Si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样品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硅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获得的Zn同位素数据为全球蚀变洋壳储库的Si同位素组成提供重要信息,测试于2017-01-31 至 2018-06-30期间完成。
黄方
本数据集对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现代标准样品SRM683进行Zn同位素分析,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得到的Zn块,地理位置为北纬31°5‘、东经117°。Zn同位素数据在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样品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锌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获得Zn同位素数据可以用作以后国际同行建立Zb同位素分析方法时所使用的新的Zn同位素国际间插标准,为实验室间数据的比较提供重要意义
黄方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勘察加群岛和阿留申群岛地区获取的岛弧岩浆岩进行Zn同位素分析,地点包括勘察加东部、勘察加中部、阿特卡岛、乌曼卡岛,Zn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全岩样品通过无污染碎样至200目以下,粉末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锌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获得的岛弧岩浆岩数据为大洋玄武岩Zn同位素储库组成提供重要信息。
黄建
本数据为广东锡山深成岩体花岗岩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数据,以及锆石U-Pb同位素定年、Hf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数据,以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数据和锡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全岩样品为采自锡山岩体的钾长石花岗岩,锆石单矿物选自钾长石花岗岩,辉钼矿和锡石单矿物选自锡山矿床中的锡石-石英脉。全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分别由XRF、ICP-MS分析获得,F含量由离子电极分析获得,Cl含量由离子色谱分析获得,Sr-Nd同位素组成由MC-ICP-MS分析获得。锆石原位U-Pb年龄及微量元素数据和锡石原位U-Pb年龄数据均由LA-ICP-MS分析获得。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由LA-MC-ICP-MS分析获得。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组成由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期刊(Lithos),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探讨锡山深成岩体的成因及其与Sn-W矿床之间的联系。
张丽鹏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意大利艾弗瑞亚阿尔卑斯地区获取的造山带型橄榄岩进行Zn同位素分析,地点包括巴尔穆恰和巴尔迪萨,Zn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全岩样品通过无污染碎样至200目以下,粉末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锌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这些橄榄岩Zn同位素数据为地幔储库Zn同位素组成提供重要信息。
黄建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意大利艾弗瑞亚阿尔卑斯地区获取的造山带型橄榄岩进行Cu同位素分析,地点包括巴尔穆恰和巴尔迪萨,Cu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全岩样品通过无污染碎样至200目以下,粉末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铜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数据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该数据结果为橄榄岩储库的Cu同位素组成提供重要信息。
黄建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太平洋IODP1256钻孔获取的洋中脊玄武岩Cu和Zn同位素分析结果,样品类型包括火山岩,席状岩墙,转换带及辉长岩部分,Cu和Zn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全岩样品通过无污染碎样至200目以下,粉末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铜和锌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数据质量达到国际一流。
黄建
本数据为江西德兴斑岩铜矿锆石的微量元素和U-Pb年龄地球化学数据。样品为采自铜厂、富家坞矿山的花岗闪长岩,锆石包括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锆石的U-Pb年龄及微量元素数据分析均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完成,由LA-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锆石年龄和微量元素数据,可以计算形成年龄不同的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的氧逸度,以此研究德兴铜矿氧化还原条件改变的原因,通过氧逸度对部分熔融的影响还可进一步推测铜矿中Cu元素的来源。
张潺蝉
数据包含实验所用柯石英的元素组成,同位素组成,以及实验温度,颗粒大小等相关信息。元素组成,同位素组成是从电子探针,激光剥蚀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获得,实验由大压机进行,通过红外光谱获取柯石英中的水含量。柯石英中结构水的存在会显著加速其退变质为石英,从而无法在陆壳折返过程中保存下来。该研究通过一系列高温高压实验合成含水柯石英样品。研究表明在不同条件下柯石英的水结合机制不同。5 GPa下,在不含硼的体系中,在温度不高于1300 ℃时,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进一步地,一方面柯石英只能携带十分少量水进入俯冲带中;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柯石英中几乎不存在结构水,才能帮助其在折返过程中保存下来。
严薇
本数据为尼日利亚Dutsen Wai and Ropp杂岩体烧绿石主量分析,及岩体全岩主微量分析,锆石U-Pb定年, 锆石Lu-Hf同位素。烧绿石足量分析通过EPMA获得,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及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经发表在国际高级别SCI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研究获得了岩体的年龄,限定了岩浆来源,提供了花岗岩成岩作用机理和相关金属成矿的新见解。
杨晓勇
华南地块早古生代造山运动伴随着地壳深熔作用,表现为大量的花岗岩和混合岩。通过对浅色体和花岗岩脉中锆石结晶年龄进行锆石U-Pb测定,获得其对应锆石U-Pb定年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浅色体的形成早于花岗岩脉,利用LA-ICP-MS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主要对全岩及矿物进行主量和微量元素数据及锆石Hf-O同位素测定,其结果表明深熔作用是黑云母片麻岩在低温低压条件下流体存在熔融作用的结果。并最终结合已有数据和资料,我们猜想花岗岩类和混合岩的形成是水-熔融作用的结果,与中下地壳地幔岩浆提供的额外热量有关。
虞鹏鹏
本数据为西藏拉萨板块北部巴拉扎含矿斑岩埃达克质岩及花岗岩全岩主微量元素数据,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及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及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数据可以了解区域构造背景,为拉萨地块岩浆岩的成因、来源和构造背景提供证据。
杨晓勇
本数据为安徽铜陵杨冲里金矿辉石闪长岩、二长闪长岩中石英单矿物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分析及H、O同位素测试数据。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由Linkam THMSG 600冷热台进行测温,激光拉曼数据由LabRAM HR Evolution型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获得,H同位素数据由Thermo-Finnigan同位素比值质谱仪分析获得,O同位素数据由Finnigan MAT252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获得其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杨冲里金矿的成矿机制与成矿模式。
杨晓勇
本数据为安徽省南部含白钨矿花岗闪长斑岩全岩主微量元素数据,及流体包裹体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流体包裹体测温由Linkam THMSG 600冷热台进行测温测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对东源和朱西岭矿床进行了岩石学和阴极发光(CL)观察、主、微量元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了岩浆作用、交代作用和蚀变作用对W含量的贡献。收集了花岗闪长斑岩内的矿化岩和非矿化岩,比较了两者的对比特征。讨论了W的运动和成矿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肖益林
本数据为中国栏杆地区含金刚石碱性玄武岩全岩主微量元素数据,锆石U-Pb定年数据,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硅酸盐熔体包裹体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及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硅酸盐熔体包裹体数据由LA-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研究结果对限制NCC破坏的初始时间和可能的机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肖益林
海南岛罗葵洞钼矿床赋矿围岩锆石U-Pb定年和辉钼矿Re-Os 同位素数据,锆石U-Pb定年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检测,将选好锆石制靶用于LA-ICP-MS的实验数据采集,采用氦气作为载气, 激光束斑直径为31 μm, 脉冲频率8 Hz, 每个点的分析时间为60 s, 包括20 s的背景测试和40 s的样品信号。测试的元素包括U、Th、Pb等含量及相关同位素比值。锆石 U-Pb 定年和锆石微量元素数据处理使用 ICPMSDataCal 8. 6 软件,谐和图的绘制采用Isoplot v3.0 软件完成。辉钼矿Re-Os 同位素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检测,首先将辉钼矿样品粉碎过筛,剔除或避开与辉钼矿连生的石英、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物,用重力分离、电磁分离等方法以及在显微镜下挑选获得辉钼矿,测试仪器为Thermo Scientific X-Series 2 ICP-MS,实验过程主要包括样品的分解、蒸馏分离Os、萃取分离Re和质谱测定等4个步骤,以国标GBW04435和04436作为标样,监控化学流程和分析数据的可靠性,所获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数据采用Isoplot 3.00 程序完成。 此数据可为海南岛罗葵洞钼矿床日后在地球化学模型分析中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数据发表在《地球化学》核心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储存。
朱昱桦
本数据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沙溪Cu-Au矿床埃达克质岩石全岩主微量元素数据,锆石微量及U-Pb定年数据,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全岩Pb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及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研究沙溪铜金相关埃达克质岩的成因,与鄂东、九瑞、铜陵等其他埃达克质岩的区别。
杨晓勇
本数据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沙坪沟含矿正长岩的主微量元素数据,锆石U-Pb定年数据,锆石Hf同位素数据和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及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全岩Sr-Nd同位素由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更好地约束该巨型钼矿床的年代学、成岩成矿来源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杨晓勇
本数据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地区杨冲里金矿二长闪长岩、钾长花岗岩全岩主微量元素数据,锆石U-Pb定年和微量数据,黄铁矿S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数据由LA-ICP-MS分析获得,黄铁矿S同位素数据由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有助于指导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金矿找矿,进一步完善区域成矿理论。
杨晓勇
本数据为中国东部杨山A型花岗岩全岩主微量元素数据,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锆石U-Pb定年数据及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及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全岩Sr-Nd同位素由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对九华山两期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些a型花岗岩的结晶分异和物源性质,为江南造山带东部构造演化提供关键制约因素。
杨晓勇
本数据为中国东北部夹皮沟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全岩主微量元素数据,锆石U-Pb定年数据,锆石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数据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及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到俯冲变质SCLM形成的流体/熔体是嘉皮沟矿床形成初期Au富集的重要来源,并为金在新太古代绿岩带内通过后期热液流动进行搬运和再分布提供了新的证据。
杨晓勇
本数据为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贵池地区抛刀岭斑岩型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正长岩及花岗岩全岩主微量数据,锆石微量及U-Pb定年数据,及钻孔样品多金属元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数据由LA-ICP-MS分析获得,痕量Au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As、Sb、Bi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其他金属元素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详细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区内岩浆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探讨矿床类型,阐明与金、铜金矿床有关的岩浆岩成因。建立了宝刀岭地区区域岩浆成矿模式。
杨晓勇
本数据为皖南天井山金矿流纹岩及含矿石英脉主微量数据,锆石U-Pb定年数据,绿泥石Ar-Ar定年数据,黄铁矿S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数据由LA-ICP-MS分析获得,绿泥石Ar-Ar定年数据由池式反应堆分析获得,黄铁矿S同位素由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探讨不同矿床在地质特征和成因上的异同。
杨晓勇
结合全岩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和Sr-Nd-Pb 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研究北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玄武岩原生岩浆的组成,示踪岩浆源区的组成和性质,探讨岩浆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所有的实验测试都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全岩用 RigakuRIX2000 型 X 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测定。全岩SiO2、Al2O3、Fe2O3、MgO、CaO、Na2O和 K2O分析精度优于 3%;TiO2、MnO 和 P2O5优于5%。全岩微量元素用 X series 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完成,绝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分析精度优于5% 。
罗清晨
本数据为长江中下游贵池矿集区石英闪长玢岩全岩主微量、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及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1)对贵池地区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岩浆成矿年龄、岩石化学、矿床地球化学、流体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总结贵池地区的成矿模式;(2)了解贵池地区的构造背景,建立贵池地区的年代学格架;(3)讨论了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的关系。
杨晓勇
本数据为青藏高原早白垩世花岗岩全岩的主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及锆石的微量元素,U-Pb年龄和Hf-O同位素数据。样品为采自那曲地区的S型花岗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样品的全岩主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分别由AAS及ICP-OES分析获得。锆石U-Pb年龄和稀土元素数据由LA-ICP-MS和SHRIMP分析获得,Lu-Hf同位素组成由LA-MC-ICP-MS分析获得。O同位素组成由SHRIMP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期刊(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研究拉萨地体的物源,以及该地块保存古老地壳的可能性。
孙赛军
本数据为皖南金(锑)矿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全岩主微量、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磷灰石主量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及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磷灰石主量数据由EPMA分析获得,微量数据由LA-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提出皖南岩浆作用相关金矿床的成因模式,以指导今后的找矿工作。
杨晓勇
本数据为长江下游成矿带滁州地区白垩纪二长岩全岩主微量,黑云母主量元素,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及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黑云母主量元素由EPMA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更好地认识岩石成因,并对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提出更坚实的制约。
杨晓勇
本数据为华南扬子板块西南部辉绿岩样品中全岩主微量数据,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数据,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由LA-ICP-MS分析,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对太古宙基底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西南扬子板块晚古元古代-中元古代21个演化过程中构造矿产的形成及其与哥伦比亚超大陆演化的关系。
杨晓勇
2019年夏季利用抓斗采集了色林错纳木错地区纳木错、吴如错、格仁错、恰规错、达则错、塞布错、戈芒错、果忙错、巴木错、诺尔玛错、乃日平错、懂错、江错、达如错、越恰错湖泊表层沉积物,将湖泊沉积物带回实验室,并冷冻,之后放入冷冻干燥机冻干,将冻干样品利用玛瑙研钵研磨至粉末状,再利用XPert3 Powder型号的X射线衍射方法测试这些样品,基于HighScore Plus0软件分析获得每种主要矿物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以石笋、文石、方解石和伊利石为主。
孟先强
本数据为华南扬子板块辉绿岩全岩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定年及微量元素分析数据,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分析及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制约新元古代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并且对扬子板块超大陆裂解的响应有了新的认识。
杨晓勇
本数据为皖苏北部徐淮地区闪长岩、二长闪长岩全岩主微量元素,锆石微量元素数据、U-Pb数据和Lu-Hf数据,组成。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定年及原位Lu-Hf同位素组成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分析徐淮地区与铁、铜、金矿床有关的早白垩世火成岩套是太平洋洋壳再循环俯冲的结果。
杨晓勇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