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来自2020年7月-8月期间在西藏一江两河区、藏东南、川西藏东横断山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该数据集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利用数据(秸秆利用途径和畜禽废物利用途径),秸秆利用途径主要包括还田、燃料、饲料和堆肥,畜禽粪便利用途径主要为燃料和肥料。被访人员主要以熟悉家庭情况的成年人为主,有部分村以小组计算产量。问卷设计以科学性、适用性、可行性、典型性、具体性为原则,面向以上区域设计了《入户调查表》。为了确保调查问卷设计内容的信度和效度,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了预调查,进一步修改完善调查问卷存在问题。在问卷调查正式开始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的讲解和调查技能培训。
宋大刚
2021年仍采用样点法对岗日嘎布山沿海拔梯度的鸟类进行调查,按400米海拔跨度对考察区域分别设置海拔带,北坡从波密县通麦镇至嘎隆寺,由低到高设置了5个海拔带,南坡从墨脱县背崩乡解放大桥至嘎隆拉,由低到高设置了8个海拔带,获取岗日嘎布西北段南北坡鸟类多样性和分布数据,以期对理解这一区域鸟类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与适应策略、物种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保护策略等关键科学问题。
王洁
碳氮磷硫钾等是生态系统重要的基本生命元素,揭示其区域变异与空间格局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未来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植被类型以及丰富的垂直带地貌和地表覆盖类型,其地表元素(碳氮磷硫钾)的生物地理格局是驱动高寒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过程耦合和相关机制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数据集聚焦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区复杂生态系统中地表物质(植物叶-枝-干-根和凋落物)的分配模式和空间变异,以期为区域模型模拟和生态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李明旭
本数据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2019)、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21)观测获得,包括O3、NOx、HONO、H2O及HCHO等物种的地气交换通量或垂直梯度。时间范围为2019年4月28日到2019年7月10日(纳木错站)、2021年5月2日到2021年5月13日(藏东南站)。 数据共包含5个文件,文件1-4分别为2019年于纳木错站观测的通量数据及H2O垂直梯度、HONO垂直梯度、NO2垂直梯度。文件5为2021年于藏东南站观测的通量数据。 监测期间由于仪器状态问题,存在数据缺失。本数据应用前景广泛,可服务于如大气科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等背景的研究生和科学家。
叶春翔
1)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再加上内动力扰动、构造隆升强烈,致使青藏高原地区山地灾害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给地处山地地区的农村聚落带来极大威胁,村落灾害脆弱性和综合风险防范能力逐步成为乡村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议题。2)本数据来自2021年6月-9月期间在林芝市朗县朗镇拖麦村、巴宜区林芝镇帮纳村、波密县古乡雪瓦卡村、墨脱县背崩乡背崩村、察隅县竹瓦根镇学尼村、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然乌村、八宿县白玛镇珠巴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且被访人员主要以熟悉家庭情况的成年人为主。3)问卷设计以科学性、适用性、可行性、典型性、具体性为原则,面向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周边村落个体设计了《青藏高原居民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及社会脆弱性调查问卷》。为了确保调查问卷设计内容的信度和效度,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了预调查,进一步修改完善调查问卷存在问题。在问卷调查正式开始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的讲解和调查技能培训。4)调查共完成问卷231份,分别为拖麦村35份、帮纳村24份、雪瓦卡村21份、背崩村38份、学尼村16份、然乌村72份和珠巴村25份,问卷有效率为98.6%。
周强, 陈睿山, 刘峰贵, 李万志, 李生梅, 陈琼, 高海辛
该数据来源于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科考队于2020年开展野外调查获取的无人机影像资料,调查区域涉及四川、西藏318沿线的农田生态系统集中区县,包括四川的理塘、巴塘,西藏的八宿、林芝、日喀则的江孜、白朗等区域,记录地物对象包括青稞、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以及部分区域的露地蔬菜、设施大棚;飞行高度一般在50-300m,分辨率较高,拍摄设备为大疆御2Pro,图片自带GIS经纬度、海拔等信息,可用于卫星遥感的地面参考或校正数据。
伍小刚
植被指数(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可以准确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目前,基于SPOT/VEGETATION以及MODIS等卫星遥感影像得到的NDVI时序数据已经在各尺度区域的植被动态变化监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检测、宏观植被覆盖分类和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藏东南1KM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数据集是在MODIS(https://ladsweb.modaps.eosdis.nasa.gov/)16天1KM地表反射率数据(MOD13)基础上,采用最大值合成法生成的2000年以来的月度植被指数数据集。该数据集有效反映了藏东南地区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植被覆盖分布和变化状况,对植被变化状况监测、植被资源合理利用和其它生态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月度NDVI数据为每月NDVI数据数值的最大值,数据获取时间为2000年2月—2018年12月。下载的数据为GRID格式,空间分辨率为1km。
王浩
该数据主要为中国科学院藏东南站2014年4月架设位于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阿日村,然乌中湖边的气象站的气温数据,地理位置96.7699E, 29.4364N,3920m. 仪器探头型号为HMP155A,探头距离地表2m,下垫面为高寒草甸,部分原始数据有缺失,通过同样位于该地的通量站以及附近的四道班气象站和气象局的然乌站进行矫正,插值得到。 该数据为区域内少有的可共享数据,该数据可作为区域气候、河流、湖泊、冰川、生态等的背景基础数据。 数据使用时,文章中应该体现中科院藏东南站,更高精度的数据可以和数据作者联系。
罗伦
该气象数据为位于中科院藏东南站观测场内(94.738286°E, 29.76562°N,3326m)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和气压等基本气象数据,下垫面为林间草地。原始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为10 min,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气压通过计算算术平均值得到,降水量为日累计值。气象站架设于2006年底,2020年8月对各探头进行了更换,使用时请注意,更新前后各仪器探头型号如下:温湿度探头型号由HMP45C更换为HMP155;气压探头型号由PTB220更换为PTB110;风速传感器型号由034B更换为0513,雨量筒传感器型号没有改变均为RG13H。 该数据可供从事气象、大气环境或生态等研究的学生和科研人员使用(注意:使用时必须在文章中标明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South-East Tibetan plateau Station for integrated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of alpine environment,CAS)
罗伦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环境是人类生存、生活的重大挑战,人类何时登上青藏高原并适应高原极端环境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在青藏高原史前文化研究中,除了东北部地区,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起考古学文化序列。雅江流域是人类活动遗迹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但是考古发掘和研究较少,对古人在此区域的活动历史尚不清楚。通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目前已对藏东南林芝地区具文化层的考古遗址进行系统测年,获得33个碳十四年代数据。
杨晓燕, 王彦人
为了揭示鸟类多样性分布空间格局,探讨喜马拉雅鸟类群落的构建机制。2020年集中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察隅县和墨脱县共采集775个鸟类调查样点信息。本数据集包含1个样点信息表,样点信息表包含4029条鸟类观测数据,每条信息包含物种名、拉丁名、采样地、调查时间、调查人、海拔、生境类型、距离中点距离等基本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相应照片视频汇总至动物专题《第二次青藏科考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019QZKK0501)照片视频(2020)》数据集。
吴飞
该数据为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18年在易贡藏布流域架设自动气象站数据(AWS,Campbell公司),地理坐标为北纬30.1741,东经94.9334,海拔2282m,下垫面为草地。 数据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风速(m/s)、水汽压(Kpa)和气压(mb)日算术平均数据和降水的日累计值,原始数据为10分钟记录一个平均值。温湿度采用HMP155A温湿度探头测定,降雨量仪器型号为TB4,大气压力传感器探头为PTB210,风速传感器为05103,这些探头离地面2 m高。数据质量方面:原始数据质量较好,缺失较少。该数据站点为青藏高原较低海拔的气象站,后续会不定期更新,可供研究气候、水文、冰川等的科研工作者使用。
罗伦
采用样点法对岗日嘎布山沿海拔梯度的鸟类进行调查,按400米海拔跨度对考察区域分别设置海拔带,北坡从波密县通麦镇至嘎隆寺,由低到高设置了5个海拔带,南坡从墨脱县背崩乡解放大桥至嘎隆拉,由低到高设置了8个海拔带,获取岗日嘎布西北段南北坡鸟类多样性和分布数据,以期对理解这一区域鸟类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与适应策略、物种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保护策略等关键科学问题。
杨晓君
这组数据是2000-2014年间藏东南易贡藏布东段71条冰川的年均冰储量变化数据集,采用ESRI SHP矢量多边形数据格式存储。每条冰川的冰储量变化通过SRTM DEM、Dh2000-2014、冰川专题矢量数据(CGI2/TPG1976/RGI6.0)与冰密度 850 ± 60 kg m−3计算而得。Dh2000-2014基于一对2014年2月7日TSX/TDX SAR影像与2000年SRTM DEM数据,采用差分干涉技术(D-InSAR)获取。基于CGI2/TPG1976/RGI6.0提取区域冰川矢量数据与冰川编号。SRTM DEM是参考DEM与基准DEM,在数据统计中用于划分不同海拔范围,其空间分辨率为30m。属性表中包括的数据项有:GLIMS-ID表示冰川编号、Area表示冰川面积(m2)、EC_m_a-1表示2000-2014年期间每条冰川的年均冰面高程变化(m a-1)、MB_m w.e.a-1表示2000-2014年期间每条冰川的年均物质平衡变化(m w.e.a-1)、MC_m3 w.e.a-1表示2000-2014年期间每条冰川的年均冰储量变化(m3 w.e.a-1)、MC_Gt.a-1表示2000-2014年期间每条冰川的年均冰储量变化(Gt a-1)、Uncerty_EC是每条冰川冰面高程变化的误差(±m a-1)、Uncerty_MB是每条冰川物质平衡误差(±m w.e. a-1),UT_MCm3w.e. a-1是每条冰川冰储量变化误差(±m3w.e. a-1)。该组数据可用于藏东南地区冰川消融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
叶庆华
本数据集包括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藏东南站,大气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风速、风向、净辐射、气压等的日平均数据。 该数据服务对象为从事气象、大气环境、生态研究的学生和科研人员。 其中各种气象要素的单位如下:气温℃;降水mm;相对湿度%;风速m/s;风向°;净辐射W/m2;气压hPa;可入肺颗粒物μg/m3。 所有数据均是原始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日平均值。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并已经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加工过程中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缺失数据用空值。
罗伦, 朱立平
青藏高原野外观测研究平台是开展青藏高原科学观测和研究的前沿阵地。基于高原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的陆面-边界层立体综合观测为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影响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数据。本数据集综合了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5-2016年逐小时大气、土壤和涡动观测数据。包含了由多层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以及气压、降水组成的梯度观测数据,辐射四分量数据,多层土壤温湿度和土壤热通量观测数据以及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二氧化碳通量组成的湍流数据。这些数据能广泛的应用于青藏高原气象要素特征分析、遥感产品评估和遥感反演算法的发展、数值模拟的评估和发展等研究中。
马耀明
本技术框架旨在探索气候变化对外温动物的物种适合度的影响。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验研究获取动物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活史参数;然后利用微气候模型和全球升温数据,获取当前和本世纪末的微气候数据;再利用生物物理模型计算成体体温和胚胎发育温度,构建生活史机制模型,计算全年繁殖母体的能量收支及存活后代的总能量,评估各区域外温动物的受胁程度。本研究的重点在于构建两种繁殖模式物种的分段生活史机制模型,从而能动态地计算各个生活史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并结合能量代谢和胚胎发育的模型计算各个生活史阶段的能量动态。
曾治高
色季拉山气象数据,记录西藏林芝鲁朗附近进地表(1.2-1.5m)常规气象观测,数据集包括色季拉山东坡2005-2017年和113道班林外林线附近的2005-2012年的温度、湿度、降水量等的日平均数据。 数据采集地点色季拉山东坡林线附近29°39′25.2″N; 94°42′25.62″E; 4390m;色季拉山113道班阴坡林外29°35′50.9″N; 94°36′42.7″E; 4390m。 采集器型号Campbell Co CR1000,采集时间:30分钟。数字化自动采集数据,人工计算日均值。 包含如下基本气象参数: 道班阴坡林外数据: 风速,单位:m/s 气温,单位:℃ 相对湿度,单位:% 大气压,单位:hPa 总辐射,单位:w/m2 土壤热通量,单位:w/m2 土壤温度,单位:℃ 土壤湿度,单位:% 雨量,单位:mm 超声波测量的雪厚,单位:cm 东坡林线附近数据: 气温,单位:℃ 相对湿度,单位:% 气压,单位:hPa 风速,单位:m/s 降雨量,单位:mm 辐射,单位:w/m2 土壤含水率,单位:% 土壤热通量,单位:w/m2
罗伦
本数据集为在藏东南站(鲁朗)实际观测的大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长时间序列的浓度数据,包括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样品采集使用了安装玻璃纤维膜-聚氨酯泡沫串联采样头的大气主动采样器,采集气态污染物和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其中玻璃纤维膜用于采集总悬浮颗粒物、聚氨酯泡沫用于吸附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采样期间,采样器隔天运行,每次运行约24小时,每个样品采集2周。每个样品采集的大气体积为700立方米。气态和颗粒态POPs样品均在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进行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样品前处理步骤包括索式提取、硅胶-氧化铝柱净化、过GPC柱去除大分子杂质、浓缩定容等步骤。分析测试仪器为热电公司生产的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Finnigan-TRACE GC/PolarisQ),分离OCPs和PCBs的色谱柱为CP-Sil 8CB毛细柱(50 m×0.25 mm×0.25 μm),分离PAHs的色谱柱为DB-5MS毛细柱(60 m×0.25 mm×0.25 μm)。野外样品均进行了严格质量控制,设置了实验室空白和野外空白。PAHs实验室样品的回收率在65-92%之间,OCPs的实验室样品的回收率在64-112%之间,样品浓度未使用回收率进行校正。
王小萍
基于《中国动物志》、《西藏两栖爬行动物志》、2000-2018年间发表的中英文文献,以及2018-2019年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野外科考,记录该地区蜥蜴亚目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范围。以在青藏高原各海拔梯度广泛分布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蜥蜴为研究对象,围绕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外温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获取青藏高原及泛第三极地区蜥蜴的物种数量、分布相关数据。根据《中国动物志有鳞目蜥蜴亚目》鉴定物种,根据海拔、经纬度等信息分析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为评估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曾治高
该数据集包括藏东南站2007年到2019年12月,土壤温度,湿度和碳通量的日平均数据。 数据采集地点为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大气环境观测场地,经度:94°44'18";纬度:29°45'56";海拔:3326米。 观测仪器型号 土壤温度: Campbell Co 107; 土壤湿度:Campbell Co CS616; 碳通量采集器型号:C3000,采集时间: 10秒钟;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并已经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缺失数据用空格。 2013年土壤热通量值停止观测。2015年由于台站探头损坏,土壤温度和湿度只有前两个月数据,探头16年4月修复。
罗伦
本数据集为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冰川水文站点观测数据,包含帕隆四号冰川径流和24K冰川径流表,分为两不同类型冰川(非表碛覆盖型和表碛覆盖型冰川)的径流月均值数据。 观测仪器:旋桨式流速仪(LS1206B),Hobo水位仪器。 帕隆四号冰川:经度:96°55.19′;纬度:29°13.57′;海拔:4650米 。 24K冰川:经度:95°43.81′;纬度:29°45.41′;海拔:3800米。 数据表包含两个字段: 字段1:日期 字段2:径流量 m³/s
姚檀栋
该数据集记录了西藏八宿地区然乌湖2009-05-15至2017-12-31,水温和水位变化的日值。观测仪器型号:HOBO 水位温度自动记录仪 U20-001-01,采集时间:30分钟。数字化自动采集数据。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并已经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缺失数据用空格表示。 数据采集地点:西藏东南部然乌湖 中湖出水口:经度:96°46'16";纬度:29°29'28";海拔:3928米。 下湖出水口:经度:96°38'52";纬度:29°28'52";海拔:3923米。 来古上湖: 经度:94°49'49";纬度:29°18'07";海拔:4025米。 数据包含以下字段: 字段1:站点编号 数据类型:字符型(50) 字段2:时间 数据类型:日期型 字段3:水温 ℃ 数据类型:双精度浮点型 字段4:相对水位 cm 数据类型:双精度浮点型
罗伦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色季拉山高山林线观测场2005-2008年观测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水分数据。 藏东南山地林线观测数据集,包含:1)气象数据集 ;2)土壤水分数据。其中:气象数据集内容包括:风速、气温(1,3m)、相对湿度(1,3m)、土壤热通量(-5,-20,-60cm)、土壤温度(-5,-20,-60cm)、气压、总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红光辐射(660,730nm)、大气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表温度、降水量、雪厚;土壤水分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5,-20,-60cm)。 各观测指标所使用的仪器情况: 气温:气温传感器( Air Temperature Probe),产自台湾,型号为TRH-S。 相对湿度:型号为TRH-S,产自台湾。 风速:风速仪(Anemoscope), 产自台湾,型号为03102。 气压:气压仪(Barometric Pressure sensor),产自台湾,型号为BP0611A。 大气长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仪(pyrgeometer),产自荷Kipp & Zonen公司,型号为CG3。 地面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仪(pyrgeometer),产自荷兰Kipp & Zonen公司,型号为CG3。 总辐射:总辐射仪(Pyranometer),产自荷兰Kipp & Zonen公司,型号为CM3。 净辐射:净辐射仪(Net Radiometer), 产自荷兰Kipp & Zonen公司,型号为NR-Lite。 光合有效辐射:有效光合辐射仪(PAR-Sensor),产自产自荷兰Kipp & Zonen公司,型号为MS-PAR。 红外辐射:红外辐射仪(Infrared radiation sensor) ,产自英国Skye公司,型号为SKY110。 雨量:雨量筒(Rain Gauge), 产自台湾,型号为7852M。 雪厚:超声波雪厚仪(ultrasonic snow depth sensor),产自美国,型号为260-700。 土壤温度:土壤温度传感器(Soil temperature probe), 产自美国Onset公司,型号为12-Bit。 土壤热通量:土壤热通量板(Soil heat flux plate),产自荷兰Hukseflux公司,型号为HFP01。 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传感器(Soil moisture sensor),产自美国Onset公司,型号为S-SMA-M003。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 每项观测仪器在安装前都经过了供应商严格的调试并校正,从而确保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在加工生成数据表时,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
刘新圣, 罗天祥
本数据集为在藏东南站(鲁朗)实际观测的大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数据。样品采集使用了安装玻璃纤维膜-聚氨酯泡沫串联采样头的大气主动采样器,采集气态污染物和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每个样品的采样周期为2周。观测的POPs种类包括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OCPs和PCBs只检测了气态浓度,PAHs则检测了气态浓度和颗粒物上的浓度。 数据集所包含的数据均为实测数据。样品采集于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观测场,采样器为安装了玻璃纤维膜-聚氨酯泡沫串联采样头的大气中流量主动采样器,其中玻璃纤维膜用于采集总悬浮颗粒物、聚氨酯泡沫用于吸附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采样期间,采样器隔天运行,每次运行约24小时,每个样品采集2周。每个样品采集的大气体积为500-700立方米。气态和颗粒态POPs样品均在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进行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 气态和颗粒态POPs样品均在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进行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样品前处理步骤包括索式提取、硅胶-氧化铝柱净化、过GPC柱去除大分子杂质、浓缩定容等步骤。分析测试仪器为热电公司生产的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Finnigan-TRACE GC/PolarisQ),分离OCPs和PCBs的色谱柱为CP-Sil 8CB毛细柱(50 m×0.25 mm×0.25 μm),分离PAHs的色谱柱为DB-5MS毛细柱(60 m×0.25 mm×0.25 μm)。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使用重量法进行测定,称重天平的精度为1/100000 g。 野外样品均进行了严格质量控制,设置了实验室空白和野外空白。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野外空白中相应化合物浓度的3倍标准偏差;若野外空白中未检出该化合物,则以工作曲线的最低浓度为方法检出限。样品中高于方法检出限的数据均扣除了检出限;低于方法检出限但高于1/2倍方法检出限的数据均扣除了1/2倍方法检出限;低于1/2倍检出限的数据则被认为未检出。PAHs实验室样品的回收率在65-120%之间,OCPs的实验室样品的回收率在70-130%之间,样品浓度未使用回收率进行校正。表格中,未检出的数据标注为BDL;用黑色斜体字标注的数据为扣除了1/2倍方法检出限的数据。
王小萍
该数据集包含了藏东南帕隆4号冰川和表碛覆盖型24K冰川2016年6-9月常规冰面气象数据。观测仪器型号:气象数据采集器型号Campbell data logger CR1000,帕隆4号冰川降水观测仪器型号: T200B称重式雨量筒,表碛覆盖型24K冰川降水观测仪器型号:RG-3型翻斗式雨量筒。采集时间:60分钟数字化自动采集数据。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连续小时数据序列。 数据采集地点:藏东南帕隆4号冰川(29.252°N; 96.932°E;4800m),藏东南表碛覆盖型24K冰川(29.766°N;95.712°E;3900m)。 帕隆四号冰川4800米数据: 温度,单位:℃ 相对湿度,单位: % 风速,单位:m/s 向下短波辐射(downward shortwave radiation),单位:W/m² 向上短波辐射(upward shortwave radiation),单位:W/m² 向下长波辐射(downward longwave radiation),单位:W/m² 向上长波辐射(upward longwave radiation), 单位:W/m² 降水量,单位:mm 表碛覆盖型24K冰川3900米数据(表碛厚度25厘米): 温度,单位:℃ 相对湿度,单位: % 风速,单位:m/s 向下短波辐射(downward shortwave radiation),单位:W/m² 向上短波辐射(upward shortwave radiation),单位:W/m² 向下长波辐射(downward longwave radiation),单位:W/m² 向上长波辐射(upward longwave radiation),单位:W/m² 降水量,单位:mm 5cm表碛层内温度,单位:℃ 10cm表碛层内温度,单位:℃ 20cm表碛层内温度,单位:℃
杨威
本数据集包括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藏东南站,大气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风速、风向、净辐射、气压等的日平均数据。 该数据服务对象为从事气象、大气环境、生态研究的学生和科研人员。 其中各种气象要素的单位如下:气温℃;降水mm;相对湿度%;风速m/s;风向°;净辐射W/m2;气压hPa;可入肺颗粒物μg/m3。 所有数据均是原始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日平均值。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并已经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加工过程中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缺失数据用空值。 2015年由于台站观测探头老化问题,风速数据只保留后8个月数据。
罗伦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