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作为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其土地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水热限制和环境限制。分析和预测土地利用的潜力,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本数据集面向中亚五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旱作农业、灌溉农业、林业、草牧业为土地利用目标,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角度开展了土地利用和农业生态的潜力评价。多目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因子包括:气候(热量、水资源)、地形、灌溉及取水条件、土壤条件等多个方面,它们分别是大于10℃积温,一月平均温度,七月平均温度,降水,降水变差系数,高程,坡度,取水距离,地下水位,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其中降水变差系数基于降水转换而得,坡度信息从高程数据中提取。可变的气候要素包括未来月尺度的降水、平均温度、最大和最小气温、湿度,均来源于经过偏差校正和降尺度的CMIP6的ACCESS-CM2, BCC-CSM2-MR, CanESM5, CAS-ESM2–0, CESM2-WACCM, EC-Earth3, GFDL-ESM4, KACE-1–0-G多模式集合平均数据,其实验均为r1i1p1f1。该数据可为中亚五国未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发展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姚林林, 周宏飞
面向中亚五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耕地为目标,开展了未来气候变化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以耕地为目标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因子包括: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降水、人均GDP、人均谷物产量、农业经济增长率、城市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等。以2015年为基准年,在其他指标不变的条件下,采用CMIP6中五种气候模式(BBC-CSM2-MR、CanESM5、IPSL-CM6A-LR、MIROC6和MRI-ESM2-0)的集合平均降水以及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的土地覆盖资料,预估了未来不同情景下(SSP1-2.6、SSP2-4.5和SSP5-8.5)的中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数据提供了三种未来情景下2030s(2021-2040)和2050s(2041-2060)时间段的中亚五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空间分辨率为0.5°×0.5°。数据集可为中亚五国未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发展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黄法融, 李兰海
面向中亚五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耕地为目标,开展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以耕地为目标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因子包括:地形因子(高程、坡度)、降水、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人均GDP、人均谷物产量、农业经济增长率、城市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将上述指标进行无量纲的归一化处理,基于粮食生产与各因子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确定了各指标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的权重。数据提供了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五个时间段的中亚五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空间分辨率为0.5°×0.5°。数据集可为中亚五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发展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李兰海, 黄法融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泛第三极地区)主要驯化动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2020年我们对266个全球家鸡血液、组织等DNA组织样品提取总DNA后建库并做全基因组测序,同时下载已公布家鸡基因组数据一共863个家鸡基因组开展群体分析,为探索泛第三极地区家鸡驯化、迁徙、扩张等群体历史事件提供基础数据,并进一步探讨驯化动物对干燥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机理提供资料。本数据集相关文章已发表,本数据集内所有数据提供fastq,bam,vcf,snp文件在线下载。
彭旻晟
中亚咸海流域农业水资源供给和开发利用潜力数据集采用分布式流域水循环多过程耦合模拟手段,分别计算中亚主要流域子流域尺度的降水量和径流深,预估未来中亚农业水资源供给量。研究区域涉及额尔齐斯河、锡尔河和阿姆河三个主要流域,占中亚地区总面积的36%,共划分1100个子流域,构建考虑冰川积雪冻融过程的分布式水循环模型HEQM模型。模型历史气象数据驱动采用基于压缩感知在傅里叶系数域的气象数据融合方法,实现NECP和ECMWF数据融合,生产高时空分辨率(0.45度)的1901~2014年长序列日降水和气温数据;并利用全球径流数据库(GRDC)中年径流数据序列(含22个站点1940-2000年)对HEQM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实现对研究区水资源变化的准确模拟;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5个GCM模式日降雨和气温数据序列的中位数,构建未来气候序列并驱动率定好的HEQM模型,实现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流域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预估。数据提供了历史三个时间段2000s(2000-2004)、2010s(2005-2009)和2015s(2010-2014)、以及未来RCP4.5和RCP8.5两个排放情景两个时间段2040s(2040-2070)和2070s(2071-2099),空间分辨率为0.5°乘以0.5°。数据集可为中亚主要分布式水循环模拟、水资源供给和开发利用分析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张永勇, 刘玉, 杨鹏
城市建成区的变化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情况,因此对建成区变化过程的信息提取是研究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的重要前提。该数据集包含1985 年至 2018 年关键节点建成区表面积的年变化信息,分辨率为 30m。 使用监督分类和时间一致性检查的组合方法,以汉班托塔、仰光和达卡三个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确定从非建成区到建成区的变化。 建成区像素定义为 50% 以上不透水。 发生转变的年份(从非建成区到建成区)可以从像素值中识别,范围从34(年份:1985)到1(年份:2018)。 例如,1990 年的建成区可以显示为像素值大于 29。 在从非建成区到建成区单调转换之后,该数据集在时间上是一致的。
刘林志, 凌峰
遥感为大范围地表监测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得益于Landsat TM、ETM+、和OLI/TIRS丰富的时序影像数据和高性能的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大尺度地表覆盖制图成为了可能。本数据以仰光、汉班托塔、达卡三个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借助 Google Earth Engine 平台,利用现有多套全球土地覆盖产品、Landsat卫星系列影像,结合多数据融合、时序变化检测和机器学习等方法,研制了一套高时空一致性的2000–2020年30 m分辨率逐年土地覆盖变化数据集。
刘林志, 凌峰
采用板块构造、古地理学、含油气盆地分析和沉积盆地动力学理论作为指导,在大量收集泛第三极近年来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研究的各种资料成果,包括地层、沉积、古生物、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构造、油气(钾盐)地质等基础材料,特别是以古地磁、古生物以及碎屑锆石、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实测地层剖面的成果,对新生代岩相和气候古地理格局进行恢复与重建,得到泛第三极新生代岩相古地理图(1张)及泛第三极新生代气候古地理图(3张),旨在探讨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等对油气(含钾盐)资源的控制和影响作用,以揭示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规律,为我国海外和境内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李亚林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泛第三极地区)主要驯化动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我们对15个番鸭大脑、肺、肝等组织,10个珍珠鸡大脑、心、肾等组织,12个猪肝组织,8个猪肌肉组织,45个狗脑、肝、脾等组织提取总RNA,利用illumina 2000平台开展双端测序,获得转录组重测序数据。本数据集包含1个数据信息表(excel)和90个转录组原始数据(fastq)。数据信息表记录样本采集时间、采集地、测序时间等基本信息。为探索泛第三极地区主要家养动物驯化、迁徙、扩张等群体历史事件提供基础数据,为进一步探讨驯化动物环境适应机理提供资料。
彭旻晟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泛第三极地区)主要驯化动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我们对采集自中国广东省、海南省、浙江省、湖南省、贵州省的50个番鸭血液提取总DNA,利用illumina 2000平台开展双端测序,获得50个番鸭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本数据集包含1个数据信息表(excel)和50个基因组原始数据(fastq)。数据信息表记录样本采集时间、采集地、测序时间等基本信息。为探索泛第三极地区番鸭驯化、迁徙、扩张等群体历史事件提供基础数据,为进一步探讨驯化动物环境适应机理提供资料。
彭旻晟
泛第三极土壤可蚀性因子(K)数据集,基于国际土壤信息参比中心(International Soil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Centre, ISRIC)网站(https://files.isric.org/soilgrids/latest/data/)下载的7.5弧秒分辨率土壤属性数据计算,所用数据包括土壤黏粒含量(%)、粉粒含量(%)、砂粒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g/kg)、土壤质地类型。利用Wischmeier(1978)在USLE手册第二版中提出的土壤可蚀性因子算法、本项目研发的土壤可蚀性因子计算工具(K_Tool),计算得到与输入数据分辨率(30弧秒,尺度地区约1000m)相同分辨率的土壤可蚀性因子图。泛第三极土壤可蚀性因子数据,是基于CSLE进行土壤侵蚀速率计算的必备数据,同时也是分析泛第三极土壤特征的基础数据。
杨勤科
泛第三极(LS)数据集,基于公开的1弧秒分辨率SRTM数字高程数据(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http://srtm.csi.cgiar.org),经过去接边、去除伪条纹等和滤波除噪等预处理,利用CSLE模型中的坡度坡长因子算法和本项目研发的坡度坡长因子计算工具(LS_Tool),计算得到30弧秒分辨率坡度坡长因子图。泛第三极65国坡度坡长因子数据,是基于CSLE进行土壤侵蚀速率计算的必备数据,同时分析泛第三极265国侵蚀地形特征(如高程、坡度、坡度等宏观分布和微观格局)的基础数据,对于该地区地貌特征、地质灾害特征的分析,也具有参考价值。
杨勤科
采用板块构造、古地理学、含油气盆地分析和沉积盆地动力学理论作为指导,在大量收集泛第三极近年来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研究的各种资料成果,包括地层、沉积、古生物、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构造、油气(钾盐)地质等基础材料,特别是以古地磁、古生物以及碎屑锆石、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实测地层剖面的成果,对白垩纪岩相和气候古地理格局进行恢复与重建,得到泛第三极早、晚白垩世岩相古地理图(2张)及泛第三极早、晚白垩世气候古地理图(2张),旨在探讨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等对油气(含钾盐)资源的控制和影响作用,以揭示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规律,为我国海外和境内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李亚林
面向中亚五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耕地为目标,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角度开展了土地资源脆弱性评价。以耕地为目标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因子包括: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因子包括:人均GDP、人均谷物产量、农业经济增长率、城市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将上述指标中直接代表土地资源属性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作为土地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基于指标加权平均获取了土地资源脆弱性,并将土地资源脆弱性评价作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的一部分,进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估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确定土地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的权重。数据提供了1995s (1992-1996), 2000s (1997-2001), 2005s (2002-2006), 2010s (2007-2011), 2015s (2012-2017)和1995-2015六个时间段的中亚五国土地资源脆弱性,空间分辨率为0.5°×0.5°。数据集可为中亚五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发展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李兰海, 黄法融
1)沙尘、硫酸盐、有机碳、黑碳和海盐气溶胶以及总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垂直质量浓度和消光系数; 2)数据来源:数值模拟,加工方法:基于CALIPSO卫星垂直观测和全球气溶胶模式,通过四维局地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同化方法产生; 3)数据质量良好; 4)该气溶胶同化数据时空覆盖完整,可用于泛第三极地区气溶胶及其化学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还可用于气溶胶-云互馈对降水和水汽输送及其辐射、气候以及环境效应研究。
戴铁, 程越茗
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是气候耦合模型相互比较项目的第五阶段实验,提供了一个多气候模式环境,可用于预估“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区域未来气候变化,以应对关键节点区域的环境气候问题。本数据集以“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区域为研究区,对CMIP5的43个气候模式对研究区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能力进行评估,以模拟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标准,分别选取RCP4.5及RCP8.5情景下模拟能力最优的气候模式,对研究区进行气候模拟,得到研究区2006至2065年降雨量、气温的未来预估数据,并使用统计降尺度方法使数据集空间分辨率达到10km,时间分辨率为每月。每一期数据具有三个波段,分别是气温最大值、气温最小值和降雨量。本数据集中,降雨量单位为kg/(m^2*s),气温单位为K。本数据集为应对关键节点区域的环境气候问题提供数据基础。
李炘妍, 凌峰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驯化动物疾病情况,调查青藏高原主要家养动物的疫病情况,对各主要家养动物的主要流行疾病进行抗病和易感个体的遗传样本及肠道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工作。本数据集包含新疆伊犁地区褐牛样品48个,青海海东蒙古羊样品39个,青海马样品32个,云南香格里拉黄牛样品20个,山羊样品20个。所有样品都为新鲜粪便,提取DNA后进行的微生物16S测序的测序结果。所有数据均为下机原始数据未进行任何分析。检测这些样品的目的是为了比较泛第三极区域不同家养动物肠道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差异。
段子渊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驯化动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并建立相应的遗传资源库。2019年12月集中在重庆、山东、江苏、海南地区共采集重庆大足黑山羊、鲁北白山羊、海南黑山羊、徐州苏白山羊、沂蒙黑山羊共5个地方品种共254只山羊共1208份血液或组织样品,其中9只山羊心肝脾肺肾等新鲜组织RNA样品。本数据集包含样品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本数据集还包含品种代表个体外观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彭旻晟
为研究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马属驯化动物的群体演化历史和局部适应遗传机制,并建立相应的种质遗传资源库。我们对截止2018年底在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采集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236份马属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包括藏马、藏家驴、平原家驴、家马平原地方品种。并对75份样本(包括73份驴的样本和两份马的样本)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以及D-loop测序。测序产生了一批基因组学数据,为追溯该地区主要马属驯化动物的驯化、迁徙、扩张等群体历史事件,并进一步探讨马属动物对缺氧、高寒、干燥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机理提供资料。
李艳
为研究蔓菁的扩散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来自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德国,日本等地的蔓菁品种进行重测序,同时对基因家族进行聚类,以及特有、共有基因和基因家族统计,此外还将进行基因家族扩张收缩分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全基因组复制事件等分析。目的是解析人类活动和区域气候环境双重压力下,高原各地的传统蔓菁品种适应高原的分子基础。因此这项研究有助于揭示蔓菁适应高原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机制以及在进化过程中人工驯化和人类选择对其遗传分化的影响。
段元文
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数据集基于气象、土地覆盖、地形和社会经济数据, 依据脆弱性概念框架, 从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 3 个方面选取 18 个指标, 建立了农业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等权重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对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及特征分析。对部分原始各个栅格数据进行比较,从原始目标栅格最左上角开始,依次向相邻的右、下栅格延伸,四个栅格(即0.5°)取中位数合并为一个栅格,并且该中位数作为四个栅格中心点对应的地理坐标的数值,消除栅格间的极端数值情况。数据提供了1992-1996、1997-2001、2002-2006、2007-2011、2012-2017和1992-2017六个时间段,空间分辨率为0.5°乘以0.5°。数据集可为中亚五国农业水资源供需和开发利用分析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李兰海, 于水
该数据提供了青藏高原内陆流域582个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从1986-2019的年湖泊面积。 首先根据JRC和SRTM DEM数据,识别研究区内582个大于1 km2的湖泊。利用Landsat5/7/8所有覆盖湖泊的遥感影像合成每年的Landsat影像,根据NDWI指数和Ostu算法动态分割每个湖泊,并据此计算每个湖泊1986-2019年湖泊面积大小。 本研究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 处理了所有Landsat影像,建立了至今为止最全的青藏高原地区大于1平方公里的年湖泊面积数据集;开发了一套湖泊面积自动提取算法,实现单个湖泊多年面积的批量计算;该数据对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动态、水量平衡,及研究青藏高原湖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朱立平, 彭萍
34个关键节点百米级脆弱性评估数据集评估了“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在极端降水事件下的洪涝灾害危险性,为当地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以便在洪涝灾害发生前进行预警,从而可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采取防灾减灾措施,降低洪涝灾害所带来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此数据集以“一带一路”34个关键节点的GDP、人口、土地利用、路网、河网数据为基础,结合ArcGIS中的空间分析方法,赋予各指标相应的权重,构建评估了34个关键节点在极端降水条件下发生洪涝灾害的脆弱性,并用自然断点法将脆弱性分为5个等级,分别代表无脆弱性,低脆弱性,中脆弱性,高脆弱性,极高脆弱性。
葛咏, 李强子, 李毅
这组数据是1974-2017年期间希夏邦马峰地区年均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和冰储量变化数据集,包括1974-2000年和2000-2017年两个时段。采用ESRI 矢量多边形格式存储, 是由KH-9 DEM1974-SRTM DEM2000(DH1974-2000)与SRTM DEM2000-TSX/TDX 2017(DH2000-2017)两期DEM高程差(DH)数据,结合TPG1976/CGI2冰川专题矢量数据与冰密度(850 ± 60 kg m−3)计算而来。KH-9 DEM是由3景KH-9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光学立体像对方法生成了研究区1974年数字高程模型。TSX/TDX2017数据通过与SRTM DEM数据进行差分干涉算法对得到研究区冰面高程变化DH2000-2017。1974-2000年间研究区年均冰面高程变化误差为±0.07 m,大地测量物质平衡误差为±0.06 m w.e. a-1。2000-2017年间年均冰面高程变化误差为±0.11 m,大地测量物质平衡误差为±0.10 m w.e. a-1。表格中包括的数据项有:GLIMSId代表从GLIMS冰川数据库读取的冰川编号、Area代表冰川面积(km2)、Area_m2是冰川面积(m2),Name代表冰川名、EC74_2000表示1974-2000年间平均每条冰川每年的冰面高程变化(m a-1),EC00_2017表示2000-2017年间冰川每年的冰面高程变化(m a-1),MB74_2000表示1974-2000年间每条冰川年均冰川物质平衡数据(m w.e. a-1),MB00_2017表示2000-2017年每条冰川年均冰川物质平衡数据(m w.e. a-1),MC74_2000表示1974-2000年间每条冰川每年冰储量变化(m3 w.e. a-1),MC00_2017表示2000-2017年间每条冰川每年的冰储量变化(m3w.e. a-1),Ut_EC74_00,是1974-2000年冰面高程变化误差(m a-1)、Ut_MB74_00,是每条冰川1974-2000年冰川物质平衡误差(m w.e. a-1),Ut_MC74_00, 是每条冰川1974-2000年冰储量变化误差(m3w.e. a-1)。 Ut_EC00_17,是2000-2017年冰面高程变化误差,Ut_MB00_17,每条冰川2000-2017年冰川物质平衡误差(m w.e. a-1),Ut_MC00_17是每条冰川2000-2017年冰储量变化误差(m3w.e. a-1)。该数据集可用于喜马拉雅山脉希夏邦马峰地区冰川消融及其水文水资源效应,以及气候变化与冰雪灾害研究等。
叶庆华
泛第三极历史极端降水数据集包括了2000-2018年极端降水识别数据。该数据集以GPM IMERG Final Run(GPM)日值降雨数据为基础,评估了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区域的降雨量,用百分位法评估了34个重要节点的极端降水阈值,并运用计算出的阈值识别出了发生极端降水的日期,以此为基础制作了极端降水发生时地表的淹没范围。 数据范围主要是泛第三极34个关键节点(万象、亚历山大、仰光、加尔各答、华沙、卡拉奇、叶卡婕琳堡、吉大港、吉布提等国家) 该数据集可以为当地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以便正确识别极端降水,降低极端降水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何雨枫
"坡度、坡向等地貌参数数据(Digital data including slope and aspect,Slope and Aspect)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可以作为描述地形特征信息的两个重要指标,不但能够间接表示地形的起伏形态和结构,而且是水文模型、滑坡监测与 分析、地表物质运动、土壤侵蚀、土地利用规划等 地学分析模型的基础数据。目前,坡度和坡向数据一般在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上通过一定的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本数据以泛第三极34个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以分辨率30米DEM数据为基底,实现对地面地形数据中坡度及坡向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数据中坡度坡向形态的数字化表达),最终得到了泛第三极关键节点坡度、坡向等地貌参数数据。 数据的区域为泛第三极34个关键节点(阿巴斯、阿斯塔纳、科伦坡、瓜达尔、孟巴、德黑兰、万象等地区)。
尚成
植被指数主要反映植被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与土壤背景之间差异的指标,各个植被指数在一定条件下能用来定量说明植被的生长状况。目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和消除部分辐射误差相关方面的重要数据源。NDVI能反映出植物冠层的背景影响,如土壤、潮湿地面、雪、枯叶、粗糙度等,且与植被覆盖有关。Landsat卫星数据产品是估算NDVI的一项重要数据源。以泛第三极31个关键节点和3个重大工程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至2016年LANDSAT-5和LANDSAT-8为基底数据,对不同地区的NDVI进行了裁剪和估算,最终得到了泛第三极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年16天时序30米高分辨率NDVI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由于干旱灾害所引发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耕地集中、干旱灾害频繁,利用遥感卫星监测大区域的干旱水平及其时空变化,对于科学掌握“一带一路”地区的干旱格局、区域分异特征,及其对农业耕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降水距平百分率是某时段降水量与同期气候平均降水量之差除以同期气候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该数据集以GPM IMERG Final Run(GPM)日值降雨资料为基础,计算对应地区的降水量,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等级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等级干旱的分布特征。 数据的区域为泛第三极34个关键节点(阿巴斯、阿斯塔纳、科伦坡、瓜达尔、孟巴、德黑兰、万象等地区)。
吴骅
通过资料整理和数字化,基于ArcGIS平台,构建了西亚地区地震构造图。地震构造图以伊朗地震研究机构的图件为基础,并广泛收集最新的活动断裂研究资料,图件范围包括伊朗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图中标绘了发震断层(活动断层)的位置、活动性质和主要的参考文献资料,图中同时给出了1960年至2019年5级以上地震的震中位置。这些图件可用于西亚地区的活动构造和地震灾害研究,为西亚地区的大型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刘志成
泛第三极地区地震活动强烈,其地震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俯冲碰撞。在泛第三极地区(北纬0-56度,东经43-139度)1960年以来发生M≥5级地震18806次,其中M≥8级地震4次,M=7.0-7.9级地震187次, M=6.0-6.9级地震1625次, M=5.0-5.9级地震16990次。地震主要发生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边界印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苏来曼山脉的山麓地区,以及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扎格罗斯山脉地区。
王继
通过资料整理和数字化,基于ArcGIS平台,构建了西亚地区地震区划图。地震区划图以伊朗地震研究机构的图件为基础,并广泛收集最新的活动断裂研究资料,图件范围包括伊朗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图中标绘了发震断层(活动断层)的位置、活动性质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以及1960年至2019年5级以上地震的震中位置。区划图中以未来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加速率峰值(PGA)为指标,进行地震危险性分区。图件可用于西亚地区的活动构造和地震灾害研究,为西亚地区的大型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刘志成
一个具有完整全球海洋覆盖范围的网格化海洋温度数据集是了解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异性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大气物理研究所(iap)通过若干创新步骤,对1990年以来2000米高空的历史海洋地下温度进行了新的客观分析。第一种方法是使用一组更新的过去的观察结果,这些新的观测结果已经被纠正了偏差(例如,在地震中)。XBT偏置校正CH14方案,XBT社区推荐。第二个是在海洋中不同地方的值之间使用协变性和来自包括一个全面海洋模型的若干气候模型的背景信息。第三个是扩大每个观测对较大区域的影响,认识到南大洋广阔开放的广阔空间的相对同质性。然后,这些观测也被用来提供更精细的尺度细节。最后,通过使用最近观测到的海洋状态的知识仔细地评估了新的分析,但是使用更遥远的过去的观测的稀疏分布进行次采样,以表明该方法产生无偏的历史重建。 海面风场数据集使用RSS第7版微波辐射计风速数据构建。输入的微波数据由遥感系统处理,资金来自美国宇航局测量计划和美国宇航局地球科学物理海洋学计划。 该风速产品用于气候研究,因为输入数据经过了仔细的相互校准和一致的处理。每个netCDF文件包含: 1)风速月平均值,网格尺寸360x180x自1988年1月以来所有月份的数量(随时间增加); 2)一组12个月的气候学风速,网格大小为360x180,气候学是1988-2007年20年期间计算的平均值; 3)从1988年1月以来360x180x#个月的月平均数减去上述气候图得出的风速月异常(随时间增加); 4)风速趋势图,网格尺寸360x180,趋势计算时间为1988-01-01至最近完整日历年;5)时间纬度图(有效数据至少需要10%的纬度单元),网格尺寸为自1988年1月起180 x#个月(随时间增加)
葛咏, 李强子, 董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收集公开的GDP数据,以联合国发布的2010年公里尺度全球GDP网格数据为基础,获取34个节点区域的总GDP数量,再以节点区域的灯光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为辅助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数据插值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GDP与百米尺度多元数据间的关系,获得GDP密度分布,进而推测获得34个关键节点区域的GDP百米格网数据。
葛咏, 李强子, 董文
2010年百米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每个格网表达该范围内的人口总的数量(单位:人)。该数据来源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地球数据研究所,对该数据进行投影转换、裁剪等处理加工得到“一带一路”沿线34个关键节点区域的百米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该数据是以行政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通过空间尺度转换得到规则的百米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每个格网人口是按各行政单元人口和多源辅助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方法计算得到。人口数据可用于诸多领域,包括城市规划、选举、风险评估、灾害救援、疾病防控、减贫扶贫等。注:该数据仅为初始数据,后续将结合人口普查、建筑物以及GIS遥感等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得到更加精确的人口格网数据。
葛咏, 李强子, 董文
采用板块构造、古地理学、含油气盆地分析和沉积盆地动力学理论作为指导,在大量收集泛第三极近年来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研究的各种资料成果,包括地层、沉积、古生物、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构造、油气(钾盐)地质等基础材料,特别是以古地磁、古生物以及碎屑锆石、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实测地层剖面的成果,对侏罗纪时期岩相和气候古地理格局进行恢复与重建,得到泛第三极早、中、晚侏罗世岩相古地理图(3张)及泛第三极早、中、晚侏罗世气候古地理图(3张),旨在探讨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等对油气(含钾盐)资源的控制和影响作用,以揭示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规律,为我国海外和境内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李亚林
“一带一路”沿线34个关键节点区域极端干旱历史事件泛在网络数据是从互联网收集而来。该数据通过Python程序语言编写网络爬虫,通过调用谷歌和百度搜索引擎根据极端干旱事件的关键词获得网页信息,并对网页信息进行解析,提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概况、影响范围、受灾人数、死亡人数、网页地址等核心信息。该数据可用于极端事件中极端干旱的风险评估,从而为“一带一路”沿线关键节点和区域开展极端干旱风险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作用。
葛咏, 凌峰
最优差值海表温度(OISST)分析产品提供了使用最优插值(OI)技术构建的完整海洋温度场。海温产品的空间网格分辨率为0.25度,时间分辨率为1天。该产品使用先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卫星数据,来自探路者(Pathfinder) AVHRR SST数据集(1981年9月至2005年12月)和海军AVHRR多通道海表温度数据(2006年至今)。选择探索者AVHRR海表温度是因为其与现场观测数据吻合较好。该产品还使用海冰数据集,来自船只和浮标的现场数据,并包括大规模调整卫星偏差的现场数据。在有海冰存在的地区,海表温度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05年以前的GSFC和2005年以后的NOAA NCEP提供的海冰浓度数据来估计的。海表温度在风暴潮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1年至2016年的海表温度产品,利用GEE对数据进行研究区的掩模裁剪并重采样。最后得到了1981-2016年“一带一路”沿海海域16天合成海面温度数据集。
葛咏, 李强子, 董文
总人口是根据事实上的人口定义计算的,包括所有居民,不论其法律地位或公民身份。所示数值为年中估计值。本数据集包括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马尔代夫等全球22个国家1960-2018年人口统计数据,数据字段包括:国家、年份、人口比例、男性比例、女性比例、人口密度(公里²)。 资料来源:(1)联合国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订版。(2)各国统计局的人口普查报告和其他统计出版物,(3)欧统局:人口统计,(4)联合国统计司。人口和生命统计报告(各年份),(5)美国人口普查局:国际数据库,和(6)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统计和人口方案。 周期:每年 统计概念和方法:人口估计通常以全国人口普查为基础。人口普查前后各年的估计数是基于人口模型的内插或外推。即使是在高收入国家,也会出现错误和低估。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进行和分析全面人口普查所需的运输、通信和其他资源有限,错误可能很大。官方人口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政府对全面和准确统计的承诺、对滥用人口数据的保密和保护、以及人口普查机构独立于政治影响之外。此外,人口指标的可比性受到收集数据的国家统计机构和其他组织在概念、定义、收集程序和估计方法方面的差异的限制。人口普查的现状和从调查或登记系统获得补充数据是判断人口数据质量的客观方法。一些欧洲国家的登记系统在没有人口普查的情况下提供完整的人口信息。联合国统计司监测生命登记系统的完整性。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过去60年中取得了进展,但另一些国家在民事登记制度方面仍然存在缺陷。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外,国际移民是唯一直接决定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因素。估计迁移是困难的。在任何时候,许多人作为游客、工人、难民或其他原因而被安置在本国以外。符合移民资格的国际迁移的持续时间和目的的标准各不相同,估计数要求提供进出难以收集的国家的信息。根据联合国人口司世界人口前景数据库中的中变量,从基准年开始,利用到2050年按年龄和性别分列的死亡率、生育率和移民假设,对人口预测进行预测。
董文
数据是按照节点所在国家从EM-DAT数据库中筛选后再结合灾害影响分为进一步筛选和按节点划分。EM-DAT是一个关于自然和技术灾害的全球数据库,包含1900年至今世界上21000多起灾害发生和影响的基本核心数据。EM-DAT由比利时布鲁塞尔天主教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灾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心(CRED)维护。该数据库主要目的是在国家和国际两级为人道主义行动服务。该倡议旨在使备灾决策合理化,并为脆弱性评估和确定优先事项提供客观基础。 数据库由联合国机构、非政府组织、保险公司、研究机构和新闻机构等各种来源的信息组成。优先考虑来自联合国机构、各国政府以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数据。这种优先顺序不仅反映了数据的质量或价值,而且反映了大多数报告来源并不涵盖所有灾害,或存在可能影响数字的政治限制。这些条目会不断地被审查是否不一致、冗余和不完整。CRED每天整合和更新数据。每月进行一次进一步检查,并在每个日历年结束时进行修订。
葛咏, 李强子, 董文
基于全球热带气旋路径数据、全球灾害事件及损失数据、全球潮位观测数据以及一带一路区域的DEM数据、海岸线分布数据、土地覆盖信息、人口及其他相关数据,以百米网格为评估单元,提取并计算每个单元里与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暴露度和脆弱性相关的指标,如节点潮位历史强度、风暴历史到达频次、历史损失、人口密度、土地覆盖类型等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风暴潮灾害风险综合指数,利用加权方法综合上述各指标得到风暴潮风险指数。最后对风暴潮风险指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0-1之前的风险指数值,以此来评价各评估单元风暴潮风险的高低,并可用于进行风暴潮风险等级评估。同时,数据集还包括了对应的危险性、暴露度和脆弱性评估结果。 数据集中仅包含了存在风险的11个节点区域(孟加拉吉大港、缅甸皎漂港、印度加尔各答、缅甸仰光港、巴基斯坦卡拉奇、孟加拉达卡、印度孟买、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泰国曼谷、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雅万高铁)
董文
基于全球热带气旋路径数据、全球灾害事件及损失数据、全球潮位观测数据以及一带一路区域的DEM数据、海岸线分布数据、土地覆盖信息、人口及其他相关数据,以百米网格为评估单元,提取并计算每个单元里与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相关的指标,如人口密度、GDP值、土地覆盖类型等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综合指数,利用加权方法综合上述各指标得到风暴潮脆弱性指数。最后对风暴潮风险指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0-1之前的脆弱性指数值,以此来评价各评估单元风暴潮脆弱性的高低,并可用于进行风暴潮脆弱等级评估。 关键节点数据集中仅包含了存在风险的11个节点区域 (孟加拉吉大港、缅甸皎漂港、印度加尔各答、缅甸仰光港、巴基斯坦卡拉奇、孟加拉达卡、印度孟买、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泰国曼谷、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雅万高铁)。
董文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由于干旱灾害所引发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耕地集中、干旱灾害频繁,利用遥感卫星监测大区域的干旱水平及其时空变化,对于科学掌握“一带一路”地区的干旱格局、区域分异特征,及其对农业耕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土壤相对湿度指数是表征土壤干旱的指标之一,能直接反映作物可利用水分的状况。
葛咏, 吴骅
脆弱性是指由于系统对系统内外扰动的敏感性以及缺乏应对能力从而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容易发生改变的一种属性,即高温热浪发生时区域应对灾害以减少损失的能力。本数据集以2015年为基准年,泛第三极区域路网数据、GDP数据、医疗设施空间分布数据、植被覆盖度数据、水体分布数据为基础数据。采取欧式距离计算法明确区域内路网、水体及医疗设施的空间分布情况,并以距道路距离、距水体距离、距医疗设施距离、GDP及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指标,采取等权重叠加法评估各节点高温热浪脆弱性。为消除单位差异性带来的影响,评估前对各指标层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利用自然间断点法划分各节点脆弱性等级。
葛咏, 杨飞, 刘庆生
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环境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NCEI),该中心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各站点自建站以来的气象记录,包括气温、风速、露点和降水等信息。达卡市附近有4个有记录的站点。先从NCEI下载了全球范围内站点监测数据,再根据经纬度筛选达卡市范围内的4个站点。该数据级记录了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日气象站点监测数据。
葛咏, 杨飞
此数据集以2015年为基准年,分别选取人口密度、高危人口分布、GDP为评价指标,完成34个关键节点高温热浪暴露度评估。暴露度是指灾害发生时某地区可能受到灾害影响的程度,在极端高温发生时,人类与经济是受高温热浪影响最为明显的两类因素。其中将高危人口分别定义为年龄小于五岁的儿童及大于65岁的老人,评估采取等权重叠加方法,为消除单位差异影响,在评估前对各指标层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此次评估结果空间分辨率为100m,范围覆盖泛第三极34个关键节点区域。
葛咏, 杨飞, 刘庆生
基于全球热带气旋路径数据、全球灾害事件及损失数据、全球潮位观测数据以及34个关键接诶单区域的DEM数据、海岸线分布数据、土地覆盖信息、人口及其他相关数据,以百米网格为评估单元,提取并计算每个单元里与风暴潮灾害危险性相关的指标,如节点潮位历史强度、风暴历史到达频次、历史损失、离岸线的距离等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数,利用加权方法综合上述各指标得到风暴潮危险指数。最后对风暴潮危险指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0-1之前的危险指数值,以此来评价各评估单元风暴潮危险性的高低,并可用于进行风暴潮危险等级评估。数据集包括“一带一路”沿线34个节点中有风暴潮灾害危险的11个节点的危险性评估结果图。
葛咏, 李强子, 董文
此数据集以1984-2018年全球地表水数据(WOD)为基础,选取了降水、地形、土地利用类型几个指标,结合ArcGIS中的空间分析方法,构建评估了34个关键节点在极端降水条件下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性等级。34个关键节点百里级危险性评估数据集评估了“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在极端降水事件下的洪涝灾害危险性,为当地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以便在洪涝灾害发生前进行预警,从而可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采取防灾减灾措施,降低洪涝灾害所带来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葛咏, 李强子, 李毅
历史极端降水导致地表淹没范围数据集评估了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在极端降水下地表被淹没的范围,为当地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在极端降水发生前进行预警,降低极端降水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此数据集以极端降水阈值集和极端降水识别数据为基础,确认发生极端降水的时间节点和区域,再到NASA网站上下载对应时间和地区的淹没范围产品,利用ArcGIS空间分析结合连接以上数据,构建了34个关键节点历史极端降水导致地表淹没范围数据集。 数据主要包括34个关键节点(万象、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中老泰柬铁路、亚历山大港、仰光、关丹、加尔各答、华沙、卡拉奇、叶卡捷琳堡、叶卡捷琳堡等区域)
吴骅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由于干旱灾害所引发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耕地集中、干旱灾害频繁,利用遥感卫星监测大区域的干旱水平及其时空变化,对于科学掌握“一带一路”地区的干旱格局、区域分异特征,及其对农业耕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土壤相对湿度指数是表征土壤干旱的指标之一,是土壤相对湿度与田间持水量的比值,能直接反映作物可利用水分的状况。土壤湿度数据由SMAP遥感土壤水分数据产品通过降尺度方法得到,田间持水量数据来源于世界土壤数据库(HWSD)。详细计算公式与方法可参见:《农业干旱等级国家标准》标准号:GB/T 32136-2015。数据覆盖一带一路沿线34个关键节点区域。
吴骅
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到的冷热程度,受温度、风速和湿度的影响。该数据的空间范围覆盖泛第三极区域34个关键节点(万象、仰光、加尔各答、华沙、卡拉奇、叶卡捷琳堡、吉大港、塔什干等地区);空间分辨率为100m。 数据处理过程:以气象站点监测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基于Humidex指数计算体感温度,再使用基于高程校正的温度插值方法获得整个区域1km格网化数据,并将其降尺度为100m。高温热浪危险性数据集主要以强度为评价指标。空间范围、空间分辨率与体感温度数据集一致,时间分辨率为年。 判断高温热浪的标准为:体感温度连续3天超过29℃的天气过程判断为一次高温热浪。
杨飞, 武夕琳, 殷聪
本数据集的数据源为Landsat-5卫星的大气顶层反射率数据第1、2、3波段。Landsat卫星为太阳同步卫星,卫星由北向南运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卫星每天绕地球14.5圈,每圈在赤道西移159km,每16天重复覆盖一次。本数据集主要覆盖孟加拉国达卡市,基于2010年的Landsat-5大气顶层反射率数据,本数据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下载,利用ArcGIS对数据进行波段合成,最终得到了TIFF格式的达卡区域2010的30米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
葛咏, 杨飞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由于干旱灾害所引发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耕地集中、干旱灾害频繁,利用遥感卫星监测大区域的干旱水平及其时空变化,对于科学掌握“一带一路”地区的干旱格局、区域分异特征,及其对农业耕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相对湿润度指数为某段时间的降水量与同时段内潜在蒸散量之差再除以同时段内潜在蒸散量得到。降水量数据来自TRMM/GPM卫星降水数据降尺度,潜在蒸散量的估算采用Thornthwaite方法。详细算法请参考《气象干旱国家标准》(GB/T 20481-2017)。数据仅覆盖一带一路沿线34个关键节点区域。
吴骅
此数据集以百米级危险性评估数据集和百米级脆弱性评估数据集为基础,分别赋予危险性和脆弱性不同的权重(其中危险性权重为0.8,脆弱性权重为0.2),相加计算获得了34个关键节点百米级的风险评估数据集。该数据集评估了“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在极端降水事件下的洪涝灾害风险,为当地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以便在洪涝灾害发生前进行预警,从而可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采取防灾减灾措施,降低洪涝灾害所带来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葛咏, 李强子, 李毅
本数据集是藏猪转录组数据,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个个体,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也是3个个体,用口蹄疫病毒进行攻毒,攻毒浓度是ID50,所有样品都是藏猪的脾脏样品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试验进行和样品采集都在兰州的兰兽研。编号分别是Z1-Z6,每个数据分为R1和R2,表示的是双头测序的结果,Z1-Z3为对照组个体结果,Z4-Z6为实验组个体。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到在口蹄疫病毒对藏猪机体进行攻击时其体内免疫系统的反应情况,找到在对抗口蹄疫病毒时启动的免疫基因和免疫通路,为藏猪抵抗口蹄疫病毒的能力找到相关的基因和通路,在今后家猪育种过程中增加对于口蹄疫的免疫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段子渊
本数据集基础数据源来自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网站,NOAA卫星是气象观测卫星,可提供逐小时、逐日到逐年时间分辨率不等的气象数据,观测站基础观测数据可提供包括温度、降水、露点、风速等在内的气象环境信息。本数据集主要覆盖泛第三极东南亚及中东地区关键节点区域。数据处理主要步骤如下:首先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T 29457-2012》中对高温热浪的定义,基于基础气象数据,判断高温热浪发生情况,进而统计得到高温热浪发生频次,最后依据高温热浪持续时间及发生强度整理得到历史高温热浪灾害事件数据集。该数据集有助于明确各研究区极端高温灾害的发生情况,为判断各地区高温热浪强度提供参考资料和有力依据。
葛咏, 刘庆生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驯化动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2019年我们选取云南地区品种猪可作为低海拔参考,采集2只品种猪脑区RNA组织样品提取总RNA,建库并做转录组测序。测序产生了一批322G转录组测序原始数据。为研究青藏高原家养动物适应高原极端环境提供基础数据,为探索该地区主要驯化动物的驯化、迁徙、扩张等群体历史事件,并进一步探讨驯化动物对缺氧、高寒、干燥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机理提供资料。
彭旻晟
泛第三极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其增温速率为全球的2倍以上,并且受到了西风和季风协同作用的影响。该地区植被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将深刻的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然而现有产品对泛第三极地区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估算仍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本产品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包括AVHRR NDVI,MODIS 反射率数据,多种气候变量(温度、降水、辐射、VPD)以及大量野外实测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反演获得了泛第三极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
汪涛
2015年百米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每个格网表达该范围内的人口总的数量。该数据来源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地球数据研究所,对该数据进行投影转换、裁剪等处理加工得到“一带一路”沿线34个关键节点区域的百米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该数据是以行政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通过空间尺度转换得到规则的百米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每个格网人口是按各行政单元人口和多源辅助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方法计算得到。人口数据可用于诸多领域,包括城市规划、选举、风险评估、灾害救援、疾病防控、减贫扶贫等。注:该数据仅为初始数据,后续将结合人口普查、建筑物以及GIS遥感等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得到更加精确的人口格网数据。
葛咏, 凌峰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由于干旱灾害所引发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耕地集中、干旱灾害频繁,利用遥感卫星监测大区域的干旱水平及其时空变化,对于科学掌握“一带一路”地区的干旱格局、区域分异特征,及其对农业耕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降水距平百分率反映某一时段降水量与同期平均状态的偏离程度,以百分率表示。 该数据集以GPM IMERG Final Run(GPM)日值降雨资料为基础,计算对应地区的降水量,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等级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等级干旱的分布特征,空间分辨率200m。 数据的区域为泛第三极34个关键节点(阿巴斯、阿斯塔纳、科伦坡、瓜达尔、孟巴、德黑兰、万象等地区)。
吴骅
本数据集基础数据源提供逐小时、逐日到逐年时间分辨率不等的气象数据,观测站基础观测数据可提供包括温度、降水、露点、风速等在内的气象环境信息。本数据集主要覆盖泛第三极东南亚及中东地区关键节点区域。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为:首先从众多基础气象数据中筛选得到日最高温度数据;综合日最高温相对湿度关系,基于气象站露点温度数据,完成日相对湿度计算。该数据集对评价关键节点区域的高温天气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有力参考。
葛咏, 刘庆生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驯化动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2019年我们对在巴基斯坦、泰国地区采集的21只本地家鸡组织样品提取总DNA,建库并做基因组重测序。测序产生了一批140G基因组重测序原始数据。为研究青藏高原家养动物适应高原极端环境提供基础数据,为探索该地区主要驯化动物的驯化、迁徙、扩张等群体历史事件,并进一步探讨驯化动物对缺氧、高寒、干燥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机理提供资料。
李艳
参考奥利弗(J.E.Oliver)于1973年提出的温湿指数计算公式,基于年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得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温湿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人居环境的气候适宜性评价。在对温湿指数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气温以及相对湿度的区域特征及差异,参考温湿指数生理气候评价标准,可以将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人居环境气候适宜程度分为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比较适宜和高度适宜5类。
封志明, 林裕梅
TRMM 3B43数据是TRMM卫星与其他卫星以及地面观测联合反演的降水产品,该产品首先订正TRMM/TM1资料,并联合SSM/1,AMSR-E和AMSU-B资料估值降水,其次利用全球降水气候计划(GPCP)的红外降水估值订正微波降水,再进行微波和红外资料联合估值。此外,合同该数据的3B43算法是利用TRMM卫星和其他数据源来生产最佳降水率(mm*h-1)估计和降水误差估计的均方根(RMS)数据产品。该数据还融合了地面的雨量计资料,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的探测资料,提供了每个标准观测时次每个网格降水的最优估值。以主要覆盖东南亚和中东的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1998至2016年的TRMM 3B43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对数据进行研究区的裁剪,最终得到了34个泛第三极关键节点区域1998-2016每月的降雨数据。(明斯克、新西伯利亚、华沙三个地方由于纬度高于50°N,TRMM 3B43没有这三个地方的数据,故采用升尺度后的GPM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较好的动态指标。叶面积指数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表征叶片的疏密程度和冠层结构特征,影响着植被冠层内的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等生理生化过程,是描述土壤-植被-大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参数,也是估算多种生态过程与功能的重要变量。 本数据基于2000至2016年MODIS叶面积指数数据,对泛第三极关键节点区域的MCD15A3H产品数据进行了裁剪,最终得到了关键节点区域2002-2016年4天叶面积指数数据。数据投影:正弦投影 sinusoidal 数据的区域为泛第三极34个关键节点(阿巴斯、阿斯塔纳、科伦坡、瓜达尔、孟巴、德黑兰、万象等地区)。
阴海明
气温数据集来源于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DAS),该系统利用卫星和地面观测数,并基于先进的地表建模和数据同化技术,模型模拟初始化使用土壤湿度和来自LSM气候学的其他状态场,最终生成最优地表状态(例如土壤湿度和地表温度)和通量场,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变化与水循环研究中。原始气温数据为0.25˚×0.25˚的格网数据。以主要覆盖东南亚和中东的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至2016年的森林冠层覆盖度数据,利用GEE对数据进行研究区的掩模裁剪并重采样,最终得到了34个关键节点区域2001-2016 16天合成的气温格网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站点日月年统计数据集是反映站点气候情况的关键参数,是GSOM日月年数据集。气象在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和大气圈中有着重要作用,为评价气候因素在全球的区域贡献和响应提供了基础。 本数据集以34个泛第三极关键节点区域为研究区域(阿巴斯、阿斯塔纳、曼谷等),基于2000至2016年日月年站点气候数据,对不同地区的气象因素进行了统计,最终得到了关键节点区域站点气象观测日月年数据集。 主要参数是:日月年平均最高值,平均最低值和平均温度;每月总降水量和降雪量等
贾小凤
降雨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是干旱预警和环境监测的关键方面。但是由于地形的复杂,从卫星数据得出的估计值提供的面积平均值会导致偏差,从而会低估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而由站点数据产生的降水网格会在雨量多测站较少的农村地区受到影响。 气候危害小组的红外降水的站点数(CHIRPS),从1981年到现在拥有从跨度50°S-50°N(及所有经度)35年以上的准全球降雨数据集。利用变入渗能力模型,建立在以前的“智能”插值技术和基于红外冷云持续时间(CCD)观测的高分辨率、长时间记录降水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以0.05°分辨率的卫星图像以及原位气象站数据来创建栅格化的降雨时间序列用于趋势分析和季节性干旱监测。最终得到了所有34个泛第三极关键节点区域的降雨数据。 本数据集作为所有遥感数据的研究基础,为项目提供了基底数据。根据官方或节点所在政府信息,本数据集可实时更新。
董明霞
该数据集结合了美国航空航天局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MODIS)、多角度成像光谱辐射计(MISR)和海洋观测宽视场传感器(SeaWiFS)等多种卫星设备的AOD检索。地球化学的化学传输模型被用来将气溶胶的总柱测量与近地表的PM2.5浓度联系起来。全球地面测量使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来预测和调整初始卫星数据中每个网格单元的PM2.5偏差。提供0.01度的网格数据集,以便用户能够最好地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以34个泛第三极关键节点区域为研究区域,对全球2000-2016年的浓度数据进行裁剪和估算,得到了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年的PM2.5浓度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Landsat植被连续场(VCF)的森林冠层覆盖度数据包含了高度大于5米的木质植被覆盖百分比,分辨率为30米。这些数据是由ASA/USGS全球土地调查(GLS)收集的Landsat数据汇编而成。该产品来源于Landsat-5主题成像仪(TM)和/或Landsat-7增强型主题成像仪 (ETM+)的七个波段,具体取决于GLS图像。以主要覆盖东南亚和中东的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至2016年的森林冠层覆盖度数据,利用GEE对数据进行研究区的掩模裁剪,最终得到了34个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每5年的森林冠层覆盖度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本数据集的数据源为Landsat-5、Landsat-8卫星的大气顶层反射率数据第1至7波段。Landsat卫星为太阳同步卫星,重复周期为16天。本数据集以主要覆盖东南亚和中东的泛第三极关键节点区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至2016年的Landsat-5及Landsat-8大气顶层反射率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云计算平台对数据进行研究区的掩模裁剪,最终得到了TIFF格式的泛第三极区域2000-2016的30米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1)数据内容:西藏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名录包含纲、目、科中文名、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属拉丁名、种拉丁名、种中文名;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2010至2019年间对西藏两栖爬行动物野外科考,记录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组成和分布范围;3)数据质量描述:标本的调查、采集和鉴定人员均为专业人员,样品的采集和经纬度、海拔信息经过核对,确保分布数据的质量;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以西藏地区指示生物两栖爬行类为研究对象,获取关键类群的物种数量、分布相关数据,为评估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车静
土地覆盖数据是了解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关键信息来源。基于清华大学制作的30 m分辨率的FROM-GLC全球土地覆盖产品,利用34个泛第三极关键节点区域矢量对其进行裁剪等处理,获得本数据集。本数据集的一级分类体系为:10.农田;20.森林;30.草地;40.灌木丛;50.湿地;60.水体;70.苔原;80.不透水面;90.裸地;100.冰雪;120.云。其数据质量取决于FROM-GLC产品质量,本数据集作为所有遥感数据的研究基础,为项目提供了基底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之一,预测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可能影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长期野外考察和文献收集,获得了12个青藏高原独有的广布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数据。为保证数据质量,所有物种文献记录的分布点均有DNA测序数据。之后我们使用最大熵值法(Maxent)构建了物种分布模型,评估模型后预测了未来不同时期的物种潜在分布范围。这一结果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青藏高原物种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车静
1)数据内容:准噶尔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物种名录及其分布数据,包含纲、目、科中文名、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属拉丁名、种拉丁名、种中文名、国家、省、市县分布地;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2007至2019年间对准噶尔盆地和干旱荒漠区两栖爬行动物野外科考,记录该地区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范围;3)数据质量描述:标本的调查、采集和鉴定人员均为专业人员,样品的采集和经纬度、海拔信息经过核对,确保分布数据的质量;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综合分析准噶尔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数据,可以为为亚洲中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编目提供重要资料,为评估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郭宪光
1)数据内容:泛第三极地区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数据,包含城镇化指标、经济产业指标、人口指标和社会指标四大类,涵盖城镇化率、人口总数、最大城市中的人口、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群中的人口、GDP、预期寿命等指标;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提取出泛第三极65个国家和地区,其他未进行加工;3)数据质量描述:部分数据1960-1992年数据出现缺失;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可用于城镇化及其他社会经济分析。
李广东
该数据集记录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1961-2016年谷物产量数据。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electronic files and web site.)。这些数据由粮农组织通过年度调查问卷收集,并由官方二级数据进行补充。官方二级数据包括国家部委网站的官方国家数据、国家出版物和各国际组织报告的相关国家数据。 数据集包含2个数据表:谷物产量(公吨),谷物产量(千克每公顷)。
徐新良
基于西藏地区的钩虾物种名录及其分布基础数据库,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西藏地区钩虾谱系关系图。提取钩虾新鲜标本的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取分子序列,应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每个种群选取10个个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基因组,分析种群动态。综合分析西藏地区钩虾谱系关系图,从进化、遗传的视角探讨气候环境变化对钩虾多样性的影响以及钩虾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西藏地区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侯仲娥
本技术框架旨在评估不同类型环境因素对物种分布的影响,进而改善模型预测能力,更准确地评估未来物种分布区域的变化。通过设定不同类型环境因子的组合,预测末次冰期物种分布范围。再与现在分布范围进行比较,得到不同的假定物种群体动态模型。通过遗传数据,重建物种群体进化历史,并与基于物种分布模型获得的假定群体进化历史进行比较,确定预测能力最好的环境因子组合。再利用该环境因子组合,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物种分布区域的可能变化。本技术框架利用物种群体历史,对气候模型进行检验,可以有效改进物种分布模型的预测能力。
车静
本数据库依据能值理论分析对2008-2014年17个“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尼泊尔、泰国、缅甸、乌克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包括环境资源流量、自然资本存量、人类生产活动在内的各种生态经济资源的详细信息、商品和服务数据以太阳能值为基准进行计算、评估。数据库由3个表格构成,分别为主要资源能值分析表、主要资源类别综合能值流分析表和系统能值指标分析表。主要资源能值分析表中所有的能值转换率都根据GEB2016进行了更新。以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为依据,能有效计算包括基于能值的可持续性指数(Emergy-based sustainability index, ESI)在内的能值指标体系,并有根据性的给出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案及未来规划方向,对国家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政府完善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李海涛
1)数据内容包括泛第三极地区65国以及中国西部抽样单元布设图。2) 从北纬70°-南纬10°,东经180°-西经180°在泛第三极范围布设抽样调查单元;纬度70°以上不布设样点;纬度60°-70°范围内,按照0.5纬度*1经度布设样点,即约为55km*55km-55km*38km网格布点;纬度40°-60°范围内,按照0.5纬度*0.75经度布设样点,即约为55km*63km-55km*42km网格布点;纬度40°以下范围内,按照0.5纬度*0.5经度布设样点;青藏高原范围内,按照0.25纬度*0. 25经度布设样点;中国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5省份采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中布设的调查单元。样点总数为29651个,其中青藏高原点数为4052个,中国西部普查样点数为8771个,中国以外65国样点数为16828个。 3)所选抽样单元分布均匀,数据质量良好。4)抽样调查单元布设图对研究泛第三极土壤侵蚀现状,更好的贯彻“一带一路”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魏欣
采用温湿指数开展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气候适宜性评价。相对湿度是计算温湿指数的基础参数之一。在参考唐焰等(2008)计算温湿指数公式的基础上,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81-2017年气象站点观测数据,计算各站点相对湿度的多年平均数据。基于GIS技术,采用克里格方法对分布在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气象站点多年平均数据进行插值,得到1km×1km的栅格数据集。该数据集空间分辨率高,基于该数据集计算得到的气候适宜性评价结果更能凸显区域差异。
封志明
采用温湿指数开展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气候适宜性评价。温度是计算温湿指数的基础参数之一。在参考唐焰等(2008)计算温湿指数公式的基础上,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81-2017年气象站点观测数据,计算各站点温度的多年平均数据。基于GIS技术,在考虑海拔、经纬度要素对温度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克里格方法对分布在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气象站点多年平均数据进行插值,得到1km×1km的栅格数据集。该数据集空间分辨率高,基于该数据集计算得到的气候适宜性评价结果更能凸显区域差异。
林裕梅
无论从全球尺度亦或是局地尺度而言,土壤数据极其重要,而由于缺乏可靠的土壤数据,土地退化评估、环境影响研究和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干预措施收到了极大的瓶颈阻碍。受到土壤信息数据在全世界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公约的背景下,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京都协议对土壤碳测量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全球农业生态评价研究(GAEZ v3.0)共同倡导下建立了新一代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 version 1.2 )(HWSD V1.2)。其中,中国地区数据源为1995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由南京土壤所所提供的1:1,000,000土壤数据。分辨率为30秒(约0.083度,1km)。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为FAO-90。 核心土壤制度单元唯一验证标识符: MU_GLOBAL-HWSD数据库土壤制图单元标示符,连接了GIS图层。 MU_SOURCE1 和 MU_SOURCE2- 源数据库制图单元标识符 SEQ-土壤制图单元组成中的土壤单元序列; 土壤分类系统利用FAO-7分类系统或 FAO-90分类系统(SU_SYM74 resp. SU_SYM90)或FAO-85(SU_SYM85). 土壤属性表主要字段包括: ID(数据库ID) MU_GLOBAL(土壤单元标识符)(全球) SU_SYMBOL 土壤制图单元 SU_SYM74(FAO74分类); SU_SYM85(FAO85分类); SU_SYM90(FAO90土壤分类系统中土壤名称); SU_CODE 土壤制图单元代码 SU_CODE74 土壤单元名称 SU_CODE85 土壤单元名称 SU_CODE90 土壤单元名称 DRAINAGE(19.5); REF_DEPTH(土壤参考深度); AWC_CLASS(19.5); AWC_CLASS(土壤有效水含量); PHASE1: Real (土壤相位); PHASE2: String (土壤相位); ROOTS: String (到土壤底部存在障碍的深度分类); SWR: String (土壤含水量特征); ADD_PROP: Real (土壤单元中与农业用途有关的特定土壤类型); T_TEXTURE(顶层土壤质地); T_GRAVEL: Real (顶层碎石体积百分比);(单位:%vol.) T_SAND: Real (顶层沙含量); (单位:% wt.) T_SILT: Real (表层粉沙粒含量); (单位:% wt.) T_CLAY: Real (顶层粘土含量); (单位:% wt.) T_USDA_TEX: Real (顶层USDA土壤质地分类); (单位:name) T_REF_BULK: Real (顶层土壤容重); (单位:kg/dm3.) T_OC: Real (顶层有机碳含量); (单位:% weight) T_PH_H2O: Real (顶层酸碱度) (单位:-log(H+)) T_CEC_CLAY: Real (顶层粘性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单位:cmol/kg) T_CEC_SOIL: Real (顶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单位:cmol/kg) T_BS: Real (顶层基本饱和度); (单位:%) T_TEB: Real (顶层交换性盐基);(单位:cmol/kg) T_CACO3: Real (顶层碳酸盐或石灰含量) (单位:% weight) T_CASO4: Real (顶层硫酸盐含量);(单位:% weight) T_ESP: Real (顶层可交换钠盐);(单位:%) T_ECE: Real (顶层电导率)。 (单位:dS/m) S_GRAVEL: Real (底层碎石体积百分比);(单位:%vol.) S_SAND: Real (底层沙含量); (单位:% wt.) S_SILT: Real (底层淤泥含量); (单位:% wt.) S_CLAY: Real (底层粘土含量); (单位:% wt.) S_USDA_TEX: Real (底层USDA土壤质地分类); (单位:name) S_REF_BULK: Real (底层土壤容重); (单位:kg/dm3.) S_OC: Real (底层有机碳含量); (单位:% weight) S_PH_H2O: Real (底层酸碱度) (单位:-log(H+)) S_CEC_CLAY: Real (底层粘性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单位:cmol/kg) S_CEC_SOIL: Real (底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单位:cmol/kg) S_BS: Real (底层基本饱和度); (单位:%) S_TEB: Real (底层交换性盐基);(单位:cmol/kg) S_CACO3: Real (底层碳酸盐或石灰含量) (单位:% weight) S_CASO4: Real (底层硫酸盐含量);(单位:% weight) S_ESP: Real (底层可交换钠盐);(单位:%) S_ECE: Real (底层电导率)。 (单位:dS/m) 本数据库分两层,其中以顶层(T)土壤厚度为(0-30cm),底层(S)土壤厚度为(30-100cm)。 其他属性值请参考说明HWSD1.2_documentation文档.pdf,The 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 (HWSD V1.2) Viewer-中文说明及HWSD.mdb。
何永利
Koppen Geiger 气候类型地图为Rubel(2017)降尺度后的高分辨率格点数据集,提供了两个数据子集:一个数据Netcdf文件和一个用于单独可视化的NCL代码。数据集代表了1986-2010年的气候类型分布,分辨率为5弧分(1/12度,约10km)。 使用Rubel等人(2017)发展的降尺度算法,重新分析的Köppen-Geiger气候类型数据得到了5弧分的高分辨率版本。它代表了最近的25年气候类型的分布。 此外,颜色表针对更高的分辨率进行了优化,导致地图外观略有不同。
何永利
地形起伏度是区域海拔高度和地表切割程度的综合表征。在参考封志明等(2007)中国人居环境评价背景下的地形起伏度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基础上,将数字高程模型(ASTER GDEM 30 m)数据重采样成1 km,运用模型计算得到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形起伏度公里网格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1)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形起伏度公里网格空间数据;(2)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拔数据;(3)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平地数据。
肖池伟
MODIS土地覆盖类型产品第六版(MCD12Q1_v06)是根据一年的Terra和Aqua观测所得的数据经过处理,描述土地覆盖的类型产品。该土地覆盖数据集中包含了17个主要土地覆盖类型,根据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其中包括11个自然植被类型,3个土地开发和镶嵌的地类和3个非草木土地类型定义类。 1-常绿针叶林;2-常绿阔叶林;3-落叶针叶林;4-落叶阔叶林;5-混交林;6-稠密灌丛;7-稀疏灌丛;8-木本稀树草原;9-稀树草原;10-草地;11-永久湿地;12-农用地;13-城市和建筑区;14-农用地/自然植被拼接;15-雪和冰;16-裸地;17-水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方便,在分块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将0-90N,0-180E内所有区块进行拼接,没有经过任何重采样处理。数据分辨率为500m,投影为正弦投影 数据下载地址:https://ladsweb.modaps.eosdis.nasa.gov/search/order/1/MCD12Q1--6
何永利, 美国陆面过程数据分发中心
GPCC月平均降水数据集基于全球每月约80,000个台站的全球陆地表面降水数据产品,其记录持续时间长达近百年。 每月的数据覆盖范围从~6,000(1900年之前)到超过50,000个站。 完整数据每月产品将在重大数据库改进后的不定时间间隔进行更新。 此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为0.5°x 0.5°。 对站点处的降水异常进行插值,然后以相应的分辨率叠加在GPCC气候态V2018 (DOIs: 10.5676/DWD_GPCC/Clim_M_V2018_050)上。数据集的时间范围从1891年1月到2016年12月。 GPCC月平均数据产品是最准确的站点降水再分析数据集。此外,它还支持区域气候监测,模型验证,气候变率分析和水资源评估研究。
何永利
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开发的30秒全球高程数据集,于1996年完成。从NCAR和UCAR联合的数据下载中心(https://rda.ucar.edu/datasets/ds758.0/)下载了泛第三极区域的数据,并通过数据中心重新分发。GTOPO30在分发时将全球分为33个区块,采样间隔为30弧秒, 即0.008333333333333度,坐标参考为WGS84,其值为垂直方向高出海平面的距离,即海拔,单位为m,海拔范围-407到8752,这里不包含海洋深度信息,负值为大陆架的海拔;海洋处标记为-9999,海岸线以上大陆海拔至少为1;小于1平方千米的岛不考虑。详细说明信息请见说明文档。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方便,在分块数据的基础上,将-10S-90N,20W-180E内10个区块进行拼接,没有经过任何重采样处理。本数据文件为DEM_ptpe_Gtopo30.nc
何永利
采用板块构造、古地理学、含油气盆地分析和沉积盆地动力学理论作为指导,在大量收集泛第三极近年来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研究的各种资料成果,包括地层、沉积、古生物、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构造、油气(钾盐)地质等基础材料,特别是以古地磁、古生物以及碎屑锆石、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实测地层剖面的成果,对三叠纪时期岩相和气候古地理格局进行恢复与重建,得到泛第三极早、中、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图(3张)及泛第三极早、中、晚三叠世气候古地理图(3张),旨在探讨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等对油气(含钾盐)资源的控制和影响作用,以揭示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规律,为我国海外和境内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不同的岩相、气候之间界线清晰,较好的揭示了三叠纪时期岩相和气候古地理格局,对于研究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等对油气(含钾盐)资源的控制和影响作用,揭示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规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李亚林
植被指数是反映植被物候变化的关键参数,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植被指数数据能够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可靠数据支持。目前,MODIS卫星数据产品是获取植被指数的一项重要数据源。MOD13Q1以每像素为基础提供植被指数(VI)值。有2个主要植被层。第一个是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第二个植被层是增强植被指数(EVI)。以17个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至2016年MOD13Q1数据,对不同地区植被的NDVI、EVI各种数据进行了裁剪和估算,最终得到了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年16天百米级植被指数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泛第三极地区地震活动强烈,其地震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俯冲碰撞。在泛第三极地区(北纬0-56度,东经43-139度)1960年以来发生M≥6级地震3809次,其中M≥8级地震59次,M=7.0-7.9级地震689次, M=6.0-6.9级地震3061次。地震主要发生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边界印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苏来曼山脉的山麓地区,以及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扎格罗斯山脉地区。
王继
该数据集记录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1960-2017年国民总收入等相关数据。国民总收入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和财产收入等原始收入总额。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国民账户数据和经合组织国民账户数据文件(World Bank national accounts data, and OECD National Accounts data files.)。 数据集包含个5数据表:国民总收入(2010年不变价美元),国民总收入(不变价本币单位),国民总收入(现价本币单位),国民总收入(现价美元),国民总收入增长率(年百分比)。
徐新良
该数据为涵盖六大经济走廊的坡度数据,能够反映出六大经济走廊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单位°。该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016度,约为1.8km,经度范围12.09°E-180°,维度范围10.99°S-90°N,来源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构建的Global Relief Model,基于“一带一路”国家边界裁剪得到。该数据是评估六大经济走廊中的自然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山洪等灾害)风险所必需的基础数据之一,应用频率高与前景广泛。
邹强
基于2015年欧空局全球陆地覆盖数据(ESA CCI-LC,300m栅格),结合清华大学全球土地覆被数据(FROM-GLC,30m栅格)、美国NASA的MODIS全球土地覆被数据(MCD12Q1,300m栅格)、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全球耕地数据(GFSAD30,30m)、日本全球林地数据的(PALSAR/PALSAR-2,25m),构建了“一带一路”区域LUCC分类系统以及其余数据分类系统的转换规则,构建土地覆被分类置信度函数和地类融合规则,进行土地覆被产品融合与修正,完成了“一带一路”区域土地利用数据V1.0(64+1个国家,2015,1 km×1 km栅格,一级分类)。
许尔琪
基于2000至2018年间对青藏高原及泛第三极野外科考基础上,记录该地区淡水甲壳动物钩虾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范围。以青藏高原湖泊中的优势类群钩虾为研究对象,围绕气候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这一主题,获取青藏高原及泛第三极湖泊水系中钩虾的物种数量、分布相关数据。根据《中国动物志甲壳动物亚门端足目钩虾亚目(三)》鉴定物种,根据海拔、经纬度等信息分析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为评估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侯仲娥
土地利用/覆被是环境问题与灾害风险防控研究最基础的本底数据。在分析现有土地利用产品的基础上,基于10m分辨率的多时相Sentinel数据,对其进行大气校正、辐射定标、裁剪等预处理后,采用eCognition平台的面向对象遥感分类方法,多尺度分割、构建特征空间、对关键节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进行遥感监测。分类体系为:10.Forest森林;20.Cultivated Land 耕地;21.Paddy filed 水田;22.Dry farmland 旱地;30.Water 水体;31.River 河流;32.Lake 湖泊(含水库、坑塘);33.wetland 沼泽湿地;40.Artificial surface 人工表面;43. Mining area 采矿区;50.Bareland 裸土、裸岩、荒漠等;60.Grassland 草地;70.Shrubland 灌丛。基于有限样本对数据进行精度分析,分类精度约在90%以上,数据质量精度有待进一步分析。本年度获取了8个节点区域(缅甸皎漂港、仰光、吉布提、曼德勒、汉班托塔港、科伦坡港、泰中罗勇工业区、曼谷)2017年10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
王立辉
基于2008年至2018年在青藏高原进行的野外科考基础上,通过文献证据整理进行补充,我们获得了所有青藏高原两栖爬行类广布种群体水平的遗传数据。以这些广布物种为研究对象,围绕环境指示动物类群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过程这一主题,我们首先分析了第四纪气候变化对物种遗传结构的影响,重建了第四纪冰期以来物种群体变化趋势,并确定了各个物种的冰期避难点。同时,构建了青藏高原两栖爬行类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确定了遗传多样性热点。这一结果对整个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车静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运用Elvidge在2009年和2012年提出的方法,反演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贫困发生率。该数据与世界银行等发布的基尼系数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具有以下四大突出优点:(1)计算单元可根据行政区边界调整,可反映统计上很难实现的大国次区域尺度上的贫困差距等;(2)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估算的空间基尼系数受调查过程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较为客观,且国家之间可比性强,克服了统计口径之间难以统一的难题;(3)调查及汇总周期限制了国家及大国次区域尺度上的更新速度,而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估算的方法更新便捷。(4)因夜间灯光数据有1992-2017年多年连续的年际数据,克服了贫富差距等表征贫困的较长时间序列指标数据难以获取的困难。也正鉴于以上四大突出优点,该套数据集可以更好地支撑课题研究工作,并为摸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贫困的基本状况提供科学数据。
张倩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set of all nodes area,DEM)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合理规划及洪水险情预报等,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对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与地面有关的社会经济及人文要素等研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数据集以泛第三极范围内31个关键节点(Abbas, Alexander, Ankara, Astana, Bangkok, Chittagong, Colombo, Dhaka, Djibouti, Ekaterinburg, Gwadar, Hambantota, Karachi, Kolkata, Kuantan, Kyaukpyu, Maldives, Mandalay, Melaka, Minsk, Mumbai, Novosibirsk, Piraeus, Rayong, Sihanouk, Tashkent, Teheran, Valencia, Vientiane, Warsaw, Yangon)为研究区域,ASTER GDEM(第二版)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实现对地面地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达),最终得到了关键节点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其他如坡度、坡向及坡度变化率等地貌特性可在本数据集的基础上派生。
尚成
为研究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马属驯化动物的群体演化历史和局部适应遗传机制,并建立相应的种质遗传资源库。我们对截止2018年底在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采集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236份马属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包括藏马、藏家驴、平原家驴、家马平原地方品种。并对75份样本(包括73份驴的样本和两份马的样本)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以及D-loop测序。测序产生了一批基因组学数据,为追溯该地区主要马属驯化动物的驯化、迁徙、扩张等群体历史事件,并进一步探讨马属动物对缺氧、高寒、干燥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机理提供资料。
李艳
2018年的采集地点位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县。塔什库尔干县是中国境内帕米尔高原所在地,这里平均海拔高于4000米,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最低的位置海拔也有3100米。本次采集工作主要采集了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保护区内家养动物黄牛、牦牛、绵羊、山羊、驴、马和家鸡共计204份,每份样品包括3-4个重复。其中每份样品有对应的样品采集信息:动物种类、性别、样品采集时间、样品采集点经纬度、海拔和采集地名称。采集的每一只/头动物均有对应的特征照片,包括头部、蹄/爪和全身。
徐峰, 汪沐阳
水系与流域分区数据(Inland water system and river basin regional dataset)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水文参数,其分布对研究节点各类水体性质、形态特征、变化和时程分配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本数据的基底数据从DIVA-GIS下载,以泛第三极范围内31个关键节点(Abbas, Alexander, Ankara, Astana, Bangkok, Chittagong, Colombo, Dhaka, Djibouti, Ekaterinburg, Gwadar, Hambantota, Karachi, Kolkata, Kuantan, Kyaukpyu, Maldives, Mandalay, Melaka, Minsk, Mumbai, Novosibirsk, Piraeus, Rayong, Sihanouk, Tashkent, Teheran, Valencia, Vientiane, Warsaw, Yangon)为研究区域,以行政边界数据为研究范围,保留了湖泊水库(面状水系)与江流河流(线状流域)的分布。最终得到了31个关键节点区域的水系与流域分区数据。 本数据集作为所有水文遥感数据的研究基础,为项目提供了水文基底数据。根据官方或节点所在政府信息和水系的变化趋势,本数据集可实时更新。
尚成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 Ecosystem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PP)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参数,为应用生态学方法研究生态系统的碳通量、碳储量以及碳循环过程,评价生态系统在全球的碳平衡以及区域贡献和响应提供了基础。目前,MODIS卫星数据产品是反演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数据源。以18个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至2016年MOD17A2H数据,对不同地区的生物积累量或有机碳的积累量进行了裁剪和估算,最终得到了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年8-16天GPP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驯化动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并建立相应的遗传资源库。2018年我们在云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共采集343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包含牦牛、藏猪、藏獒、绵羊、藏鸡等在内的主要驯化动物样品。并对云南西北和邻近西藏东南地区收集到的159份家鸡样本进行线粒体DNA测序;对收集到的11份野猪、藏猪、其他家猪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对前期收集到的193份家牛样本进行GBS测序。测序产生了一批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数据为追溯该地区主要驯化动物的驯化、迁徙、扩张等群体历史事件,并进一步探讨驯化动物对缺氧、高寒、干燥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机理提供资料。
尹婷婷, 彭旻晟
MODIS三级数据土地覆盖类型产品(Land Cover data)是基于Terra和Aqua卫星的年度观测数据提取而来的。根据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定义的土地覆盖类型,该数据产品集中包含了17个主要土地覆盖类型,其中包括11个自然植被类型,3个土地开发和镶嵌的地类和3个非草木土地类型。MODIS Terra/Aqua三级土地覆盖年度全球500米产品MCD12Q1采用了五种不同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案,而信息提取主要技术则是监督决策树分类。以主要覆盖东南亚和中东的18个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至2016年的MCD12Q1数据,利用MatLab对数据进行研究区的掩模裁剪,最终得到了东南亚18个关键节点区域2001-2016逐年的地表土地覆盖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对以西藏、青海为主的青藏高原覆盖地区的家养动物(牦牛、藏羊、骆驼、马等共405份粪便样品)进行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和微孢子虫(E. bieneusi)进行了巢式PCR检测。1、 隐孢子虫的总体感染率为2.96%(12/405),在青海地区的骆驼、藏羊和牦牛中的检出率分为15%、9.8%及3.1%。在云南地区的牦牛中检测率为3.1%。而西藏和云南地区的其他家养动物中未检出。青海骆驼中检出两种隐孢子虫亚种,其中C.bovis亚型为首次在骆驼中检出;在云南牦牛中首次检出C.ryanae亚型。 微孢子虫(E. bieneusi)在青藏高原地区家养动物中的总体检出率为19.75%(80/405),共检出9种已知亚型和一种新亚型(YN)。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青海地区骆驼(45%),其次为蒙古羊(42.1%)、牦牛(37.5%)、马(15.62%)、藏羊(7.3%)。而西藏地区藏羊的检出率为10.8%。云南地区中山羊和黄牛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6%和25.7%。在青海马中首次检测出CAM2亚型,牦牛中首次检测到CAM1亚型;云南黄牛中检测一种新亚型YN。
张志超, 段子渊
为了解析蔓菁如何、何时进入青藏高原,探讨蔓菁在青藏高原传播与驯化与早期人类活动的高原定居和古丝绸交流之间的关系,2018年6月,课题组利用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一个青藏高原的蔓菁自交F1代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De Novo组装,得到组装基因组大小为409.69 Mb,Contig N50为1.21 Mb。这一结果可为研究植物扩散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提供遗传基础。高原各地的传统蔓菁品种是人类选择和基于区域气候环境自然选择的综合作用结果,因此这项研究有助于揭示人工驯化和人类选择对蔓菁的遗传分化的影响,以及蔓菁适应高原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机制。
段元文
基于2007至2018年间对青藏高原和干旱荒漠区野外科考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同行合作,进一步加强信息采集,记录青藏高原与邻近阿拉善荒漠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范围。以亚洲内陆干旱区环境指示生物爬行类的代表属:沙蜥属和麻蜥属为研究对象,围绕气候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变以化的响应这一主题,获取青藏高原与邻近阿拉善荒漠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数量、分布相关数据。根据经纬度可以分析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为评估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郭宪光
1)数据内容:泛第三极地区65个国家1992-2015年城市建成区矢量数据。 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以欧空局JCR中心1992-2015年全球300米分辨率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整合宫鹏、刘小平和陈军的全球城市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校正处理获取得到。 3) 数据质量描述:整体65个国家的数据准确率为75%左右,不同地区可能存在数据精度差异。 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可用于泛第三极地区65个国家城镇化相关研究,例如城市用地扩张分析和未来情景模拟等。
李广东
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 Ecosystem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参数,为应用生态学方法研究生态系统的碳通量、碳储量以及碳循环过程,评价生态系统在全球的碳平衡以及区域贡献和响应提供了基础。目前,MODIS卫星数据产品是反演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数据源。以18个关键节点(Bangkok, Burma_Port, Chittagong, Colombo, Dhaka, Gwadar_Port, Hambantota, Huangjing_Port_and_Malacca, Karachi, Kolkata, Kuantan, Maldives, Mandalay, Mumbai, Sihanouk, Taizhong_Luoyong, Vientiane, Yangon)为研究区域,基于2002至2014年MYD17A3H数据,对不同地区的生物积累量或有机碳的积累量进行了裁剪和估算,最终得到了关键节点区域2002-2014年年平均NPP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水文循环中自降水到达地面后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水汽返回大气的过程,通常指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evaporation, E)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transpiration, T)的总和,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参数是地气相互作用中水分平衡的重要部分。目前,MODIS卫星蒸散发数据产品是监测地表时空变化的一项重要数据源,地表蒸散发是地气相互作用中水分平衡的重要部分。本数据以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MODIS16全球陆地蒸散发产品为基础,以一带一路整个区域划分出来的31个关键节点以及中老泰柬铁路、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和雅万高铁三个重点核查区域范围的ET进行了裁剪、估算,得到的关键节点区域8-16天的ET产品,时间范围为2000-2016年。相比一些主要用于一带一路相关区域地表水分和能量平衡过程的模拟和动态监测以及合理管理区域水资源,尤其是对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目的性的对一带一路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阴海明
2015年百米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每个格网表达该范围内的人口总的数量。该数据来源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地球数据研究所,对该数据进行投影转换、裁剪等处理加工得到“一带一路”沿线8个关键节点区域的百米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该数据是以行政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通过空间尺度转换得到规则的百米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每个格网人口是按各行政单元人口和多源辅助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方法计算得到。人口数据可用于诸多领域,包括城市规划、选举、风险评估、灾害救援、疾病防控、减贫扶贫等。注:该数据仅为初始数据,后续将结合人口普查、建筑物以及GIS遥感等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得到更加精确的人口格网数据。
葛咏, 凌峰
2015年公里格网的人口数据,每个格网表达该范围内的人口总的数量。该数据来源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经济数据应用中心,对该数据进行投影转换、裁剪等处理加工得到“一带一路”沿线34个关键节点区域的公里格网人口信息。该数据是以行政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通过空间尺度转换得到规则的公里格网人口数据,每个格网人口是按各行政单元人口和面积进行面积加权得到。人口数据可用于诸多领域,包括城市规划、选举、风险评估、灾害救援、疾病防控、减贫扶贫等。注:该数据仅为初始数据,后续将结合人口普查、建筑物以及GIS遥感等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得到更加精确的人口格网数据。
葛咏, 凌峰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orature, LST)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参数,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目前,Landsat热红外系列卫星数据(包括Landsat TM,ETM+和OLI热红外波段)是地表温度反演的一项重要数据源。以达卡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至2016年Landsat TM/ETM+/TIRS系列质量较好(云量低于30%)的数据,采用单通道算法(single channel,SC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同时,考虑了基于NDVI来源的反射率校正,以便对不同地区和条件进行更准确的LST估算。最终得到了达卡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逐年每季度(近似)地表温度数据。注:由于该区域数据受云干扰严重,对数据种进行了云掩膜处理。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MODIS卫星的MOD09A1 Version 6产品提供了针对气体、气溶胶和瑞利散射等大气条件校正的第1至7波段的地表光谱反射率的估计值。它是由500m分辨率的MOD09GA组成的3级数据合成的产品,每个产品像元包含了基于高观测覆盖率、低视角、云覆盖以及气溶胶负载而选择的8天期间可能的最佳L2G观测值。除了7个500米的反射波段之外,还有一个质量图层和四个观测波段。对于每个像元,从8天合成周期内采集的所有观测值中选择一个值。像元选择的标准包括云量和太阳天顶角。 本数据集基于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下载的2000-2016年8天合成的MOD09A1 V6版本数据,空间分辨率500米,利用MatLab对数据进行研究区的掩模裁剪,最终得到了18个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年8日合成的地表土地覆盖数据。 数据涉及的18个关键区域主要包括:曼谷、缅甸港口、吉大港、科伦坡、达卡、瓜达尔港、汉班托特、黄荆港和马六甲、关丹、马尔代夫、曼德勒、西哈努克、万象、仰光等区域)
李炘妍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orature, LST)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参数,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目前,MODIS卫星数据是地表温度反演的一项重要数据源。以18个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至2016年MOD11A2数据,Modis采用的是劈窗算法,在此种算法的基础之上,对不同地区的温度反演数据加入了经验拟合的修正,进行了裁剪和估算,最终得到了18个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逐年8天1km的地表温度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行政边界(Administrative boundary)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基底数据,是项目研究的关键基础。目前,DIVA-GIS是行政边界的重要数据源。 本数据的基底数据从DIVA-GIS下载,以泛第三极范围内31个关键节点(Abbas, Alexander, Ankara, Astana, Bangkok, Chittagong, Colombo, Dhaka, Djibouti, Ekaterinburg, Gwadar, Hambantota, Karachi, Kolkata, Kuantan, Kyaukpyu, Maldives, Mandalay, Melaka, Minsk, Mumbai, Novosibirsk, Piraeus, Rayong, Sihanouk, Tashkent, Teheran, Valencia, Vientiane, Warsaw, Yangon)为研究区域,基于官方行政单位(市)为基本单位,保留市级所在上一级(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如果所在节点的省级单位面积已超过1万平方千米,则保留该省级单位为研究区域。同时,如果所在节点的省级单位面积较小,则考虑了所在省级及其周边的政治经济影响,结合邻域省级单位,合并并保留至少1万平方千米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最终得到了所有31个关键节点区域的行政区域数据。 本数据集作为所有遥感数据的研究基础,为项目提供了基底数据。根据官方或节点所在政府信息,本数据集可实时更新。
尚成
MODIS百米级森林覆盖度是反映森林总体覆盖情况的关键参数,森林在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和大气圈中充当特殊的“转化”作用,为评价生态系统在全球的碳平衡以及区域贡献和响应提供了基础。目前,MODIS卫星数据产品是反演森林覆盖度的一项重要数据源。以18个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至2016年MOD44B数据,对不同地区的森林覆盖度数据进行了裁剪和估算,最终得到了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年MODIS百米级森林覆盖度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