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文件包括波曲流域范围及多期冰湖编目。1964年的冰湖范围,采用人工勾绘方法,基于地理校正后的KH-4数据获取;1976-2017年的冰湖编目,基于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采用半自动的水体分类方法来区分水体和非水体信息,然后提取湖泊边界,并通过与原始Landsat图像的比较进行目视检查和人工编辑。根据RGI6.0冰川编目和Google Earth,判断冰川融水与冰湖的补给关系。
张国庆
基于青藏科考实地收集的各灾种的损毁率进行单灾种相对风险等级的划分。采用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在单灾种灾害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各灾种发生频次所得到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喜马拉雅周边地区道路交通综合风险数据包括喜马拉雅周边地区道路矢量数据,以及各个路段的综合风险等级,共分为低风险(1)、中低风险(2)、中风险(3)、中高风险(4)和高风险(5)五个等级。表征研究区域内多种自然灾害的综合影响下,可能导致的道路交通系统损失或损害的相对大小,可以为道路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杨赛霓
数据集为青藏高原吉隆-尼玛跨喜马拉雅造山带GPS活动变形重复测量原始数据。该数据为2018年和2019年两次的测量结果,包括13个台站数据,数据质量良好。通过这些测点的观测数据,结合项目研究团队已经在喜马拉雅造山带沿亚东-谷露布设的连续GPS观测剖面数据可以揭示印度大陆向北汇聚的应变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关键部位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认识喜马拉雅造山带现今隆升状态,与水平运动的关联;结合活动断层运动位错理论,研究震间应变在主边界断裂(MBT)、主中央断裂(MCT)等的定量分配,震间的应变累积特征、断层闭锁范围、断层闭锁程度,为评价研究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约束;结合2015年尼泊尔地震破裂模型,从运动学到动力学视角研究青藏高原南缘岩石圈流变学特征。
何建坤
2020年9月5日至9月26日,由子课题负责人张德志等8人组成的中科院动物所鸟类科考分队分别对喜马拉雅地区的日喀则市亚东县亚东沟、定结县陈塘沟和聂拉木县樟木沟进行了考察,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野外科考。该观测数据由鸟类物种名称、观测地点和观测时间组成,既包括了考察的目标区域喜马拉雅地区,同时也含有少量的考察途经地点。采集的鸟类物种数据同时并入了该数据集。相应照片视频汇总至动物专题《第二次青藏科考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019QZKK0501)照片视频(2020)》数据集。
张德志
该数据集主要包括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B-Mo非传统同位素数据,该数据主要用来研究熔融过程中B-Mo同位素分馏机制,对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岩石主要来自错那洞地区花岗岩。其中Mo测试样品为34件,B测试数量为48件,包括重复样品检测。B-Mo同位素分析采用MC-ICP-MS,溶液的B和Mo含量分别才用那个ICP-AES和MC-ICP-MS。测试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该数据来自已经接受的文章,数据发表在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期刊上,数据真实可靠。可以应用于非传统同位素分馏研究以及岩浆岩石成因。
范晶晶
本数据集包括了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亚东河谷共计九个地面降水观测站的降水资料;观测数据由Onset公司开发的Hobo翻斗式雨量计采集,通过配套的数据读取软件导出;数据存储方式为计次累积,雨量计翻斗一次,表示记录了0.2 mm的降水,,无降水事件发生则用-999缺省值表示,我们对所采数据进行了筛查,剔除了异常值以保证其质量;本数据集目前已在该地区降水特征分析、卫星数据验证和模式模拟评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发表学术论文两篇, 为缺乏地面观测资料的喜马拉雅高海拔河谷地区的降水特征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阳坤
本数据集为基于Landsat卫星影像获取的喜马拉雅中段波曲流域1976、1991、2000、2010年四期冰川、冰湖的矢量数据。 数据源来自Landsat遥感影像 1976:LM21510411975306AAA05、LM21510401976355AAA04 1991:LT41410401991334XXX02、LT41410411991334XXX02 2000:LE71410402000279SGS00、LE71400412000304SGS00、LE71410402000327EDC00、LE71410412000327EDC00 2010:LT51400412009288KHC00、LT51410402009295KHC00、LT51410412009311KHC00、LT51410402011237KHC00。 从各期遥感影像上人工提取冰川、冰湖边界。 冰川、冰湖边界提取误差估计为0.5个像元。 数据文件: Glacial_1976:1976年冰川矢量数据 Glacial_1991:1991年冰川矢量数据 Glacial_2000:2000年冰川矢量数据 Glacial_2010:2010年冰川矢量数据 Glacial_Lake_1976:1976年冰湖矢量数据 Glacial_Lake_1991:1991年冰湖矢量数据 Glacial_Lake_2000:2000年冰湖矢量数据 Glacial_Lake_2010:2010年冰湖矢量数据 冰湖矢量数据字段包括: 编号、名字、经纬度、海拔、面积、朝向、冰湖类型、长度、宽度、与冰川的距离
王伟财
数据集收集了1990-2014年间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发生的浅源地震的震源参数,精确的地震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可以为地球深部变形和地震发震构造研究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波形数据来源于IRIS网站(http://ds.iris.edu/wilber3/find_event)。数据根据远震体波波形拟合方法得来。 震源深度误差为±3公里。 地震编号:不同分区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地震编号ID 地震发震时刻:mm/dd/yyyy(月/日/年)、hh:mm(时/分) 地震发生位置:Longitude(经度)、Latitude(纬度)、Depth(深度) 地震震级:矩震级Mw 震源机制解:走向/倾向/倾角(Strike/Dip/Slip) 误差:理论波形与观测波形的最小二乘法方差(misfit) 莫霍面深度:Moho
白玲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