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郁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山脉南麓,南邻雅鲁藏布江,是研究青藏高原南部新生代构造活动历史的理想地区。乌郁盆地由下向上依次出露古新世-始新世林子宗群火山岩、渐新世日贡拉组火山岩、中新世芒乡组湖相地层和来庆组火山岩、晚中新世-上新世乌郁组和更新世达孜组。利用LA-ICP-MS共测得5件乌郁盆地芒乡组、乌郁组和达孜组地层砂岩和1件现代乌郁河流砂样品碎屑锆石年龄数据。结果显示芒乡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分布在45-80 Ma范围,乌郁组呈现8-15 Ma的主要年龄区间和45-70 Ma的次要年龄区间,达孜组呈现三个主要年龄区间:45-65 Ma、105-150 Ma和167-238 Ma,现代乌郁河流砂样品呈现8-15 Ma的主要年龄区间和45-65 Ma的次要年龄区间(图1)。所有样品中的晚白垩世-早始新世锆石年龄与冈底斯岩基主要岩浆活动时间一致,乌郁组和现代河流样品中出现的8-15 Ma与来庆组火山岩形成时间一致,达孜组中出现的三叠纪-侏罗纪锆石与盆地北部中拉萨地体岩浆活动时间一致。碎屑锆石年龄谱结果和沉积相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南部自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发育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1)古近纪林子宗-日贡拉组火山岩;(2)15 Ma构造-岩浆活动结束盆地芒乡组湖相沉积,并形成来庆组火山岩;(3)8 Ma 构造活动造成来庆组火山岩成为盆地主要物源;(4)2.5 Ma盆地发育辫状河,接受北部中拉萨地体物源。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南部地貌格局逐渐形成。
孟庆泉
该数据集主要包括藏南山南市曲松县罗布萨镇正嘎花岗岩和阿里地区革吉县亚热乡赛力普钾质岩的B-Mo非传统同位素数据,该数据主要用来研究岩浆演化过程中B-Mo同位素分馏机制以及印度大陆地壳物质再循环,对示踪岩浆岩成因及碰撞带壳幔反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岩石主要来自藏南桑日及赛力普地区的花岗岩和钾质岩。其中Mo测试样品为51件,B测试数量为24件,不包括重复样品检测。B-Mo同位素分析采用MC-ICP-MS,溶液的B和Mo含量分别才用那个ICP-AES和MC-ICP-MS。测试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该数据来自未接收的文章,数据真实可靠。可以应用于非传统同位素分馏研究以及岩浆岩石成因。
范晶晶, 王强
本数据集包含了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地区119个表土的磁学、粒度、元素、色度和有机碳同位素等5类数据;5个风成沉积剖面的年代、磁学、粒度、元素和色度等5类数据;36个风成沉积物的年代学数据;46个不同沉积物的物源数据;21个不同沉积物的Sr-Nd同位素数据;磁化率使用Bartington MS2型磁化率仪测定,无磁滞剩磁使用LDA-5型交变退磁仪和JR-6A旋转磁力仪测定,等温剩磁使用ASCIM-10-30型脉冲强磁仪和JR-6A旋转磁力仪测定;粒度使用Malvern 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元素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色度使用CM-700d分光光度计测定;有机碳同位素使用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测定;光释光年代使用Risø TL/OSL DA-20C/D型释光分析仪测定,碳十四年代和Sr-Nd同位素的测定方法详见科考报告正文。该数据集信息丰富,真实可靠,为认识青藏高原南部雅江流域地表粉尘理化性质、物源及古粉尘长时间尺度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2“粉尘气溶胶及其气候环境效应”(2019QZKK0602)。
夏敦胜, 杨胜利, 杨军怀, 王树源, 凌智永, 王飞
该数据包含波密2008年降水稳定同位素δ18O日均值,气温和降水量;降水样品由波密气象局采集,降水稳定同位素是在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Laboratoire des Sciences du Climat et de l’Environnement, France)测定,δ18O由MAT-252质谱仪测定。气温和降水量由波密气象局在降水事件发生时记录,气温为降水事件开始与结束的平均值。降水稳定同位素δ18O精度为0.05‰。 该数据研究已发表在JOURNAL OF CLIMATE,题为Precipitation Water Stable Isotopes in the South Tibetan Plateau: Observations and Modeling。
高晶
藏南裂谷系是青藏高原南部最显著的地貌特征之一。吉隆-沃马盆地和达涕盆地是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裂谷盆地,发育了较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序列,记录了藏南裂谷系形成、演化以及青藏高原隆升变形过程的重要信息。对吉隆-沃马盆地和达涕盆地晚新生代地层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层序列和沉积学考察。吉隆-沃马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厚度近600米,包括底部的扇三角洲相砾岩段(旦增竹康组,400-600米)、中部的河湖相泥岩与砂岩互层段(沃马组,200-400米)和上部冲积扇相砾岩与泥岩段(贡巴组,200-0米),三趾马层位位于沃马组的底部。达涕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厚度300余米,包括下部的河湖相泥岩与砂岩、砂砾岩段(达涕组,80-305米)和上部的冲积扇相砾岩段(贡巴组,80-0米),三趾马化石层位于达涕组的顶部。通过与喜马拉雅造山带西部的裂谷盆地—札达盆地对比分析,表明这些裂谷盆地在晚新生代时期经历了相似的沉积演化特征和可以对比的三趾马化石层。建立这些裂谷盆地晚新生代的精确年代学序列并开展综合对比研究,对于认识藏南裂谷系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伟林
本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南部羊卓雍错自600年至1998年的湖芯TOC、CaCO₃、粒度、环境磁学参数序列,用于研究羊卓雍错地区1400a来环境变化。 本数据集由实验室测量获取,由仪器或者实验完成后直接得到数据,在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和数据采集,符合各实验室操作标准规范。 TOC分析利用CS-344型分析仪测定,CaCO₃含量用普通化学分析法测定,粒度用Malvern Mastersizer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量,环境磁学参数利用卡帕桥和DIGICO磁力仪和超导磁力仪测定。 岩芯采自青藏高原南部羊卓雍错流域沉错湖内,大致采样位置为:90.49E,28.93N,湖面海拔:4420m。 数据集包含3个数据表: 数据表1:TOC,有4个字段,分别为样品号、深度、年龄、TOC; 数据表2:碳酸钙和粒度,有4个字段,分别为深度、年龄、CaCO₃、平均粒径; 数据表3:磁学参数,有4个字段,字段1为深度、字段2为年龄、字段3不同的环境磁学指标参数名称、字段4是该指标参数的值; 各表中字段量纲:样品号无量纲,深度为cm,年龄为aBP,TOC和CaCO₃为百分含量,粒度为μm,各磁学参数皆为国际单位制的量纲。
朱立平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