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土壤温湿度观测网位于青藏高原中部100 km x 100 km的空间范围,站点平均海拔4650米。观测网提供三个空间尺度(1°、0.3°、0.1°)的土壤水分、温度以及冻融信息,旨在为一系列卫星遥感和水文气象研究提供支持。 观测网详细信息: (1)站点数目:57 (2)观测变量:土壤湿度、土壤温度 (3)观测深度:0-5 cm、10 cm、20 cm、40cm (4)空间范围:31°-32°N; 91.5°-92.5°E (5)空间尺度:1°x 1°(对应GCM网格尺度)、0.3°x 0.3°(对应被动微波卫星象元尺度)、0.1°x 0.1°(对应主被动融合微波象元尺度) (6)记录间隔:30 min (7)测量精度: ±2%(土壤水分);±1℃(土壤温度) 数据文件字段描述: (1)变量1-6:观测时间(yyyy-mm-dd-hh-mm-ss;北京时间,UTC+8) (2)变量7-78:各站点观测值(实型,缺省值:-99.00) (3)土壤水分(SM):体积含量,单位:%vol(m3/m3) (4)土壤温度(ST): 单位:℃ 数据校正与质量控制: (1)土壤水分:基于实测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对“介电常数-土壤水分”转换公式进行校正 (2)土壤温度:针对实测数据进行合理物理范围内的质量控制
阳坤, 陈莹莹, 赵龙, 秦军, 拉珠, 周旭, 姜尧志, 田佳鑫
本次研究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洞错榴辉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金红石LA-ICP-MS 微量元素分析、锆石SIMS U-Pb定年以及金红石 SIMS 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洞错地区榴辉岩经历了峰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以后后期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的退变质作用的叠加。年代学研究显示,榴辉岩的原岩年龄为250Ma,麻粒岩相叠加时代为177Ma,晚期角闪岩退变发生在168Ma。该项研究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样中生代演化提供了新的模型,同时揭示了平板俯冲可能是导致榴辉岩慢速折返(热折返)以及强烈麻粒岩化的主要机制。
张修政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藏高原中部土壤温湿度观测网数据。 数据内容(数据文件、表名称,包含的观测指标内容) (1)57个观测站点 (2)2个观测变量(土壤湿度、土壤温度) (3)4个观测深度(0-5、10、20和40cm) (4)3个典型空间尺度,分别对应GCM网格(1°)、被动微波卫星象元(0.3°)、以及雷达卫星象元(0.1°) 观测网的建立将为一系列水文气象研究提供支持,主要包括:提供三个空间尺度(1°、0.3°、0.1°)的土壤水分和冻融实测数据集;为土壤水分升尺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完善那曲地区中尺度水文气象观测。 青藏高原中部土壤温湿度观测网位于青藏高原中部10000km²的空间范围,站点平均海拔为4650米。纬度:31°-32°N;经度:91.5°-92.5°E。 数据文件字段描述: 例如 “SM_NQ-30 minutes-05cm.txt”,“ST_NQ-30 minutes-05cm.txt” 其中SM指土壤水分,ST指土壤温度,NQ指那曲,30minutes指代数据时间分辨率,05cm指采样土壤层深度。 数据内容字段描述: (1)30min分辨率 变量1-6:日期(整型:yyyy-mm-dd-hh-mm-ss) 变量7-63:各站点观测数据值(实型,缺测值:-99.00) (2)daily分辨率 变量1-3:日期(整型:yyyy-mm-dd) 变量4-60:各站点观测数据值(实型,缺测值:-99.00) 土壤水分体积含量(SM) 单位:%vol(m³/m³) 土壤温度(ST) 单位:℃ 30min分辨率温度数据是进行质量控制后的直接采样数据,土壤水分体积含量是以烘干法测量土壤水分为基础的校正值。 daily 分辨率数据是在30min分辨率基础上的算术平均值。 土壤水分测量精度和分辨率:±3%VWC和0.1%VWC。
阳坤, 陈莹莹, 赵龙, 秦军, 拉珠, 周旭, 姜尧志, 田佳鑫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