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质颗粒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辐射强迫因子,其浓度和组成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本数据集报到了青藏高原东部偏远地区-红原(两个采样点),总悬浮颗粒物(TSP)和PM2.5的总碳(TC)和水不溶性颗粒碳(IPC)的Δ14C和δ13C,该地区受到来自中国西南部的严重空气污染的影响。TSP和PM2.5样品中TC的化石燃料贡献率分别为18.91±7.22%和23.13±12.52%,均远低于中国西南地区,表明当地来源的非化石贡献的重要性。研究地点TSP样品中TC的δ13C为27.06±0.96‰,介于远距离输送源(如西南地区)和当地生物质燃烧排放之间,该数据补充了青藏高原东部碳质气溶胶碳同位素的数据库。
李潮流
以中国科学院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为基础,建成了青藏高原对流解析区域气候模式。 模式模拟区域的网格中心位于(34N,100E), 水平分辨率为3km,模式的模拟网格点数为465(经向)X 375(纬向)。垂直方向为27层。模式层顶气压为50 百帕。缓冲区为15个网格,积分时间为2010年一年,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水平分辨率为0.25X0.25时间间隔为6小时的ERA5再分析资料作为驱动场,生成水平分辨为3公里*3公里时间间隔为1小时2010年青藏高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 采用青藏高原对流解析区域气候模式进行动力降尺度后,解决青藏高原等地区缺乏长时间序列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数据集的瓶颈问题,为青藏高原气候和环境未来变化、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提供坚实可靠的科学数据基础。
熊喆
该数据集为基于10Be约束的青藏高原东部流域尺度侵蚀速率,数据集提供了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经纬度以及侵蚀速率。数据收集整理于已发表的期刊文章,且不同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流域尺度的侵蚀速率的空间部分特征往往与河流地貌特征(如陡峭指数)、气候以及构造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系统的数据集能够为区域范围内侵蚀速率的主控因素分析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使量化气候与构造在区域范围内对地表过程的贡献成为可能。
张会平
本数据为横断山高山峡谷区地表粉尘性质数据集,包含磁化率和地球化学元素数据。磁化率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磁化率使用Bartington MS 2型磁化率仪测定。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PW2403型X荧光谱仪(XRF)测量。该数据提供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表层土壤的磁化率特征和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对理解现代气候因子与高原东部表土磁化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认识青藏高原粉尘源区来源以及粉尘输送和大气环流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杨胜利, 李琼, 夏敦胜, 罗元龙
本数据为青藏高原东部甘孜新市(XS)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学数据、粒度数据、色度数据、漫反射光谱针/赤铁矿峰高数据、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数据。我们按照2.5 cm间隔测量该剖面(10 m)的磁化率和粒度数据,5cm间隔测量无磁滞剩磁和等温剩磁数据,同时提供5组磁滞回线测量结果。分别按照10 cm 和20 cm间隔测量该剖面总有机碳(TOC)和有机碳同位素。磁化率实验分析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剩磁和磁滞回线分析实验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和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古地磁实验室完成。色度分析在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磁化率使用Bartington MS2型磁化率仪测定,无磁滞剩磁使用美国ASCIM-10-30脉冲磁力仪和Molspin Minispin小旋转磁力仪测定,等温剩磁使用ASCIM-10-30型脉冲强磁仪、2G-755超导磁力仪和JR-6A旋转磁力仪测定;粒度数据使用Malvern 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色度和漫反射光谱使用CM-700d分光光度计测定。采用MAT-253同位素比值质谱仪对样品的δ13Corg进行测定。该数据提供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序列的磁学性质和色度变化特征的认识,对研究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古环境、古气候研究及其与周边大气环流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杨胜利, 陈梓炫, 夏敦胜, 刘丽
本数据为青藏高原东部舟曲(ZQ)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年代数据、磁学数据、粒度数据和容重数据。我们按照5 cm间隔测量该剖面的磁化率数据,粒度和容重数据。所有实验分析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光释光年代测试使用Risø TL/OSL DA-20型释光分析仪;磁化率使用Bartington MS 2型磁化率仪测定;粒度数据使用Malvern 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容重数据使用油浸法测定;该数据集展示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粒度和容重变化特征,对研究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古环境、古气候研究、粉尘积累历史及其与周边大气环流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杨胜利, 夏敦胜, 陈梓炫, 李琼
本数据集是2017年7月,课题组在河南县和泽库县开展了野外植被样方调查和放牧家畜粪便样品采集工作。随机采集100 m×100 m区域内的同一种放牧家畜未风化的粪便5~10块,并混合为一个样品密封保存。共采集放牧家畜粪便样品49个,其中牦牛(Bosgrunniens)粪样品 30 个,马(Equus ferus caballus)粪样品11个,羊(Ovis aries)粪样品8个,对每个样点进行GPS定位,并记录取样点范围内植被群落和主要植被类型。每个样品取干重 2 g,样品处理前,每个样品加入 1 粒石松孢子片(27637±563 粒·片- 1)用以计算孢粉浓度。用10%的HCl除去钙质胶结,过200μm筛网除去较大粒径的植物残体,10%的 KOH 在 70 ℃下水浴除去有机质;再加入适量 40%的 HF 除去硅酸盐,最后在超声波振荡器中用7 μm的尼龙筛网富集孢粉,洗净后加甘油保存、制片。孢粉鉴定在400倍光学生物显微镜下进行并参考孢粉形态图谱和文献。应用 Tilia 软件绘制孢粉百分含量图。应用 Canoco5.0 软件对孢粉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本数据为评估青藏高原放牧家畜采食习性以及畜牧活动对区域植被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也为今后在青藏高原开展考古遗址中保存的粪样品花粉分析,据此重建古植被群落和古人类生产活动信息,提供了重要的现代过程依据和借鉴资料。
候光良
该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两个典型环境(格尔木:36.4oN,94.8oE,2800 m a.s.l.,西海镇:36.9oN,100.9oE,3080 m a.s.l.)的气象要素、大气常规痕量气体、PM2.5/PM10、气溶胶粒径分布(12-530纳米)、气溶胶化学成分(PM2.5颗粒物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重金属成分)的定点观测数据和高原东北地区大气痕量气体的走航观测数据。数据集时间段为2019年9-10月 和2020年9-10月。数据来自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科考团队在2019年和2020年,利用南京大学移动观测平台中多台在线观测仪器(Duvas-DV3000,microAeth®-MA200,Vaisala 气象探头),在格尔木和西海镇所进行的两期定点观测实验和走航观测实验。数据集中的数据为经过数据矫正和数据质控后的数据,其中数据矫正根据仪器标定结果进行,数据质控根据多台仪器之间的数据闭合研究结果进行。大气成分数据,包括痕量气体、PM2.5/PM10、气溶胶粒径分布和气溶胶化学成分,是高原实际气压条件下的观测数据。该数据集可直接用来分析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相关科学问题,数据集补充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大气环境相关外场观测数据的不足。
聂玮, 迟旭光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