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包括雅鲁藏布江和横断山区主要河流中全氟化合物的浓度和分布数据。样品采集于2020年和2021年,采样范围包括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四条大河,共83个采样点。水样经固相萃取-净化-浓缩等前处理步骤制备后,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目标化合物包括10种全氟羧酸(PFCAs)和3种全氟磺酸(PFSAs),具体为全氟丁酸(PFBA)、全氟戊酸(PFPeA)、全氟己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PFOA)、全氟任酸(PFNA)、全氟癸酸(PFDA)、全氟十一烷酸(PFUnDA)、全氟十二烷酸(PFDoA)、全氟十三烷酸(PFTrA)、全氟丁烷磺酸(PFBS)、全氟戊烷磺酸(PFHxS)、全氟辛烷磺酸(PFOS)。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均加入同位素标记的回收率标志物,经计算样品回收率在53%-96%之间。河流水质检测参数包括:温度、溶解氧、pH、电导率、盐度和溶解性有机碳,参数精度分别为0.1℃、0.01mg/L、0.01、0.1μS/cm、0.01ppt和0.01mg/L。其中,溶解性有机碳采用TOC分析仪测量,其余水质参数均采用YSI ProPlus便携式多参数水质仪现场测定获得。该数据集可为青藏高原大尺度范围的有机污染空间分布制图和亚洲水塔水质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任娇, 王小萍
青藏高原六大外流河(黄河、金沙江、雅砻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平滩流量条件下河流表面SHP矢量数据,以1km为步长的平滩流量下河宽和面积的SHP矢量和XLS表格数据。 基于现场实测水文和大断面数据(1967-2020年),结合洪水频率分析,确定六大水系沿程的平滩流量、日期和河宽;采用MNDWI指数分别从Sentinel-2(2017-2020年)和Landsat5/7/8(1984-2020年)影像中提取平滩流量下河流表面矢量。 该数据库可作为全球水文数据集的补充,为研究青藏高原河床演变、河流生态、水文模拟、河流水-气界面物质交换等提供基础数据。
李丹, 薛源, 覃超, 吴保生, 陈博伟, 汪舸
本数据是金沙江白格滑坡裂缝区渗压监测数据,主要目的是确定地下水对白格滑坡的影响。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布置了4只渗压计。采用现场人工监测方法,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合降雨量的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位变化过程与降雨量关系不大。四只渗压计的测值在±5kPa(0.5m水头)以内,至2020年,四个钻孔的渗压基本消失。即滑坡与渗压关系不大。通过对该数据的分析排除了地下水对白格滑坡失稳的直接影响,为白格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滑坡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陈菲
课题获取了青藏高原金沙江流域典型重大滑坡(扎农滑坡、宗绒村滑坡、下归洼滑坡)的滑带土与基岩物理力学指标。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主要通过大型直剪试验获得。获取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后续的物理模型试验、揭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滑带土抗剪强度实验采用大型直剪仪,考虑不同含水率共计3组。大型直剪试验分别针对3个典型滑坡,制作了不同含水率下的重塑的滑带土试件,得到不同含水率下滑带土抗剪强度-法向压力关系曲线,进而得出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姚爱军
课题获取了青藏高原金沙江流域典型重大滑坡(扎农滑坡、宗绒村滑坡、下归洼滑坡)的基岩物理力学指标。基岩的物理力学指标主要通过点荷载试验得到,获取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后续的物理模型试验、揭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典型滑坡岩块的强度实验采用点荷载仪,每组试件不少于15件,共计5组。点荷载试验的岩石样共有五种,分别为灰岩、蛇绿岩、云母片麻岩、闪长岩和片岩,其中闪长岩为圆柱状径向加载,其余均为不规则岩样,实验结果进行了尺寸修正,实验状态为天然含水量状态。
姚爱军
本数据是金沙江白格滑坡测斜监测数据,主要考虑滑坡深部变形监测。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布置了三个监测剖面,共7个钻孔,总共600多米,钻孔竖向分布。采用现场人工监测方法,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表明,部分钻孔已形成剪切带。结合现场宏观变形和地质钻口柱状图分析,形成的剪切带的位置跟现场地质情况吻合,证明了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对剪切带位移进一步分析,变形未收敛。通过对该数据的分析确定白格滑坡裂缝区深度范围和监测预警,同时为滑坡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陈菲
针对青藏高原泛三江并流区的17.9万km2的区域,通过Sentinel-1升降轨,以及Palsar-1升轨三种SAR数据进行InSAR变形观测,根据获取的InSAR变形图像,结合地貌和光学影像特征进行综合解译。共识别得到海拔4000m以下的活动性滑坡949处。需要注意的是,因不同SAR数据的观测角度、敏感度和观测时相的差异,同一滑坡用不同数据解译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滑坡的范围、边界方面需要借助地面和光学影像进行修正。滑坡InSAR识别比例尺的概念与传统空间分辨率不同,主要依靠变形强度,因此一些规模较小,但与背景相比变形特征突出,整体性强,与地物具有逻辑空间关系的滑坡也能得以解译(配合SAR的强度图、地形阴影图、光学遥感影像为地物参照)。本次最小解译区域可达几个像素,如参考怒江沿江公路解译了一处只有4个像素的公路边坡滑坡。
姚鑫
本数据集在文献资料和卫星影像识别的基础上,对川藏铁路、川藏交通廊道、金沙江上游区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地野外科学考察,将观察到的泥石流灾害链、滑坡灾害链、断裂构造典型点、冰川泥石流灾害链、大规模崩塌灾害链等进行编目和详细拍照记录;填写野外科考灾害点调查数据表格,整理并填写科考日志文件,完成各种类型灾害点的分布图。照片清晰、灾害调查表内容详实、科考日志填写完整。该野外调查照片与数据,对今后灾害链的野外调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邓宏艳, 王姣, 王玉峰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