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对大气的反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大气CO2浓度上升的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行为是预测这种反馈效应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CO2浓度升高(eCO2)可以通过增加羧化作用和抑制光呼吸速率直接刺激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C的吸收。通过CO2施肥效应(CFE)对光合作用和碳固存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可以缓冲大气CO2浓度的激增,进而减缓气候变化。为研究CO2加富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在青藏高原北部那曲草原站(31°38′31″N, 92°00′54″E,海拔4600m)开展了CO2加富试验。试验采用分区设计,CO2为主处理因子,N为次处理因子;总共四个实验处理,跨越两个CO2浓度水平[环境CO2 (aCO2),升高CO2(eCO2): +100ppm]。考虑到研究区域的植被高度低和多风的天气,采用八角形开顶室(OTCs)来控制二氧化碳浓度,而不是自由FACE系统。OTC设计高2.5米,每边长1.5米,每个OTC占地7.7平方米。
张扬建
2019年夏季于西藏纳木错色林错地区采集了22个湖泊的湖水样品,将其装入塑料瓶内,部分样品利用碱度试剂盒现场滴定获得CO32-和HCO3-离子浓度,其余样品放置冰箱冷藏保存,带回实验室后,利用ICP-OES测试主要阳离子K+, Na+,Ca2+,Mg2+离子浓度,利用阴离子色谱仪测试HNO3-,SO42-、F-和Cl-离子浓度。结果显示,22个湖泊中,Ca2+离子浓度最高为越恰错的34.8ppm,最低为张乃错的1.8ppm,平均值为11.9ppm。K+离子浓度最高为懂错的745.6ppm,最低为木纠错的1.0ppm,平均值为270.9ppm。Mg2+离子浓度最高为江错的1632.8ppm,最低为木地达拉玉错的2.5ppm,平均值为180.1ppm。Na1+离子浓度最高为达则错的5446.0ppm,最低为木纠错的13.8ppm,平均值为1675.3ppm。F-离子浓度最高为0.3 mmol/L,最低为0.1 mmol/L,平均值为0.1 mmol/L。Cl-离子浓度最高为73.0 mmol/L,最低为0.4 mmol/L,平均值为19.0 mmol/L。NO3-离子浓度最高为0.2 mmol/L,最低为0.1 mmol/L,平均值为0.2 mmol/L。S042-离子浓度最高为219.3mmol/L,最低为0.1mmol/L,平均值为33.3 mmol/L。CO32-离子浓度最高为54.0 mmol/L,最低为0.0 mmol/L,平均值为15.5 mmol/L。HCO3-离子浓度最高为50.7 mmol/L,最低为2.0 mmol/L,平均值为21.1 mmol/L。
孟先强
数据包含采样点的基本调查数据,样方的群落物种盖度、高度和密度,以及分种的物种地上生物量、0-10cm表层土壤的温度、水分、PH、有效氮、有效磷、全碳、全氮含量(样点基本信息中有采集地点、日期、采集地的土壤状况,处理中的CK不分种采样的样方(5个),D是退化草地分种采样的样方(5个),凋落物、立枯、覆沙…盐碱斑的信息分别用0代表没有、1代表少,2代表多,裸地面积为百分比;物种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的采集调查样方面积为50cm*50cm,每个样点(site)有10个样方(sample),盖度以百分比表示,高度为厘米cm,密度以物种数量表示,0-10cm表层土壤信息每个样点(site)有3个重复,退化程度分为高度退化(HG)、中度退化(MG)、轻度退化(LG),利用率有重(Heavy)轻(Light),每项指标的单位均在标题标注)。数据全为实地采集和测量数据,全碳为元素分析法、全氮为凯氏定氮法,有效氮为碱解扩散法,有效磷为浸提—钼锑抗比色法,PH为电位法,温度和水分为土温计和土壤水分仪测定。数据质量完好,可用于计算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存在的驱动因素分析等方向。
田大栓
青藏高原野外观测研究平台是开展青藏高原科学观测和研究的前沿阵地。基于高原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的陆面-边界层立体综合观测为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影响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数据。本数据集综合了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5-2016年逐小时大气、土壤和涡动观测数据。包含了由多层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以及气压、降水组成的梯度观测数据,辐射四分量数据,多层土壤温湿度和土壤热通量观测数据以及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二氧化碳通量组成的湍流数据。这些数据能广泛的应用于青藏高原气象要素特征分析、遥感产品评估和遥感反演算法的发展、数值模拟的评估和发展等研究中。
马耀明
本数据集是建立在青藏高原基础上的高原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观测数据,用于量化粗分辨率卫星和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模型产物的不确定性。青藏高原土壤温湿度观测数据(Tibet-Obs)由四个区域尺度的原位参考网络组成,包括寒冷半干旱气候的那曲网络,寒冷潮湿气候的玛曲网络和寒冷干旱的阿里网络,以及帕里网络。这些网络提供了对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和地表水文气象条件的代表性覆盖。 - 时间分辨率:逐时 - 空间分辨率:点测量 - 测量精度:土壤水分,0.00001;土壤温度,0.1℃;数据集尺寸:标称深度为5,10,20,40和80厘米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统计值 - 单位:土壤水分,cm ^ 3 cm ^ -3; 土壤温度, ℃
Bob Su, 阳坤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了青藏高原藏北那曲、东部若尔盖高原、风火山2015-2017年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土壤碳氮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数据集主要包括不同增温梯度、不同海拔梯度(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高山灌丛草甸)、不同水分梯度(沼泽湿地、退化沼泽、沼泽草甸、湿草甸、干草甸、退化草甸)和不同沙化程度(轻度沙化、中度沙化、重度沙化、完全沙化)下的高寒地区植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碳含量。综合分析了以上不同梯度下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碳氮含量的差异和变化趋势。该数据集为了解及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草地生产力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张宪洲, 张扬建, 苏培玺, 杨燕
本数据集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那曲观测场(31.37ºN,91.90º E,海拔高度4509m),观测场地平坦开阔,不均匀的生长着高度为3-20cm的植被。本数据集观测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观测要素主要包括风速、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气压、向下短波辐射、降水量、蒸发、潜热通量和CO2通量。其中降水量、蒸发和CO2通量数据为日累积值,其他观测要素为日平均值。观测数据总体上连续性较好,但由于供电故障导致部分数据缺测,数据中的缺测值标记为NAN。
胡泽勇, 谷良雷, 孙方林, 王树金
本数据集是建立在青藏高原基础上的高原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观测数据,用于量化粗分辨率卫星和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模型产物的不确定性。青藏高原土壤温湿度观测数据(Tibet-Obs)由三个区域尺度的原位参考网络组成,包括寒冷半干旱气候的那曲网络,寒冷潮湿气候的玛曲网络和寒冷干旱的阿里网络。这些网络提供了对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和地表水文气象条件的代表性覆盖。 - 时间分辨率:15分钟 - 空间分辨率:点测量 - 测量精度:土壤水分,0.00001;土壤温度,0.1℃;数据集尺寸:标称深度为5,10,20,40和80厘米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测量值 - 单位:土壤水分,cm ^ 3 cm ^ -3; 土壤温度, ℃
Bob Su
数据源描述:数据根据文献资料整理得来。 测试方法:锆石U-Pb同位素LA-(MC)-ICPMS测试;Re-Os同位素稀释剂法TIMS测试。 数据加工方法:数据由分析仪器自动获取,年龄数据用ISOPLOT软件计算得来。 原始资料数据精度:锆石年龄测试精度见表中误差分析值;Re-Os同位素分析精度见表中误差分析值。 数据生产过程:第一作者亲自分析获得, 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操作 应用范围: 地质学领域 加工后数据精度:在加工生成数据表后精度与分析精度基本相同 数据包含2个表: (1)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表 (2)全岩和尖晶石Re-Os同位素 U-Pb锆石年龄数据7个,Re-Os同位素数据5个 数据类型: 表1:锆石U-Pb年龄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2:全岩和尖晶石Re-Os同位素 数据类型:数字型 量纲(度量单位): “锆石U-Pb年龄”量纲:Ma, “Re-Os同位素”量纲:比值
丁林
数据源描述:数据根据文献资料整理得来:Huang, Q.S., Shi, R.D., O’Reilly, S.Y., Griffin, W.L., Zhang, M., Liu, D.L., &Zhang, X.R. (2015). Re-Os 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Bangong-Nujiang Tethyan oceanic mantle, Central Tibet. Lithos, 224-225, 32-45。 测试方法:主量元素XRF测试;微量元素ICP-MS测试;矿物EPMA测试;全岩Re-Os同位素稀释剂法TIMS测试;原位硫化物LA-MC-PMS测试。 数据加工方法:数据由分析仪器自动获取,年龄数据用ISOPLOT软件计算得来。 原始资料数据精度:主量元素分析精度为1-5%;微量元素分析精度为10%;Re-Os同位素分析精度见表中误差分析值。 数据生产过程:第一作者亲自分析获得,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操作。 应用范围:地质学领域。 加工后数据精度:在加工生成数据表后精度与分析精度基本相同。 数据包含7个表: (1)橄榄岩全岩主量元素组成 (2)橄榄岩全岩Re-Os同位素 (3)硫化物Re-Os同位素 (4)橄榄岩全岩微量元素 (5)橄榄石组成 (6)尖晶石组成 (7)硫化物组成 橄榄岩全岩主量元素组成数据25个;全岩Re-Os42个;硫化物Re-Os13个;全岩微量25个;橄榄石组成40个;尖晶石组成52个;硫化物组成16个。 数据类型: 表1:全岩主量元素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2:全岩Re-Os同位素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3:硫化物Re-Os同位素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4:全岩微量元素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5:橄榄石组成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6:尖晶石组成 数据类型:数字型 表7:硫化物组成 数据类型:数字型 量纲(度量单位): “全岩主量组成”量纲:百分比%;“Re-Os同位素”量纲:比值;“微量元素”量纲:ppm;“矿物组成”量纲:百分比%
丁林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