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内容:藏东南地区近二十年的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数据,包括2000-2020年时间变化序列及2000和2019年间0.5°网格尺度的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数据。 2)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2000-2020年时间变化序列由联合卫星测高数据(ICESat、CryoSat-2、ICESat-2)、地形数据(2014年ASTER L1A数据生产的DEM)、卫星重力数据(GRACE及GLDAS)的冰川监测方法获得。网格尺度的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数据由ICESat-2数据与NASADEM计算得到。 3) 数据质量描述:本数据与无人机航拍结果、GPS观测结果及以往文献结果较为一致,且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有较大提升。 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本数据可用于率定冰川水文模型,也可与后续研究做对比。
赵凡玉, 龙笛, 李兴东, 黄琦, 韩鹏飞
本数据集包括藏东南地区(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SETP)的矢量边界以及DEM、坡度、坡向、曲率等地形数据: 1、SETP_Boundary: 以帕隆藏布流域为中心,利用周边河网(包括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及各自支流)划分藏东南地区。该区域包括了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喜马拉雅山东段及横断山的西侧部分,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2、地形数据:基于NASA Earthdata数据中心提供的NASADEM数据,拼接生成了藏东南地区的DEM、坡度(SLOPE)、坡向(ASPECT)、剖面曲率(PROFC)和水体掩膜(SWB)数据。 3、山体阴影:基于藏东南地区的NASADEM进行表面分析,生产了高度角为45°的山体阴影数据。
赵凡玉, 龙笛, 李兴东, 黄琦, 韩鹏飞
本数据集的制备是基于提出的针对藏东南冰川地区的全天候地表温度数据降尺度方法,通过分析全天候地表温度与其时空影响因子高程、地表覆盖类型、植被指数、积雪指数、地表反射率等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全天候地表温度的降尺度模型,将全天候地表温度产品的空间分辨率由1 km提升至250 m。通过地面站点实测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降尺度地表温度在站点处的RMSE白天与夜间分别为2.25 K、2.16 K左右,较原始1 km地表温度产品精度提升约0.5 K。图像质量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降尺度地表温度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细节热信息,而且在空间格局和幅值上与原始1 km地表温度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本数据集对藏东南冰川地区高分辨率全天候地表温度生成和灾害监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周纪, 黄志明, 钟海玲, 唐文彬
植被指数(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可以准确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目前,基于SPOT/VEGETATION以及MODIS等卫星遥感影像得到的NDVI时序数据已经在各尺度区域的植被动态变化监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检测、宏观植被覆盖分类和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藏东南1KM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数据集是在MODIS(https://ladsweb.modaps.eosdis.nasa.gov/)16天1KM地表反射率数据(MOD13)基础上,采用最大值合成法生成的2000年以来的月度植被指数数据集。该数据集有效反映了藏东南地区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植被覆盖分布和变化状况,对植被变化状况监测、植被资源合理利用和其它生态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月度NDVI数据为每月NDVI数据数值的最大值,数据获取时间为2000年2月—2018年12月。下载的数据为GRID格式,空间分辨率为1km。
王浩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