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包含了3类数据,分别是:(1)2020年青藏高原热熔塌陷区土壤理化指标和碳氮、植物碳氮和微生物碳氮数据。这些数据为评估青藏高原碳氮循环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数据主要是通过2020年在青海刚察考察时实地观测获得。获得的植物和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后进行初步分类、去除杂质,再放入6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量土壤和植物中的碳氮组分。共获得了4个典型样点的40个样方。该数据可用于揭示土壤和植物碳氮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理解碳氮组分在土壤-植物-微生物体系中的分配情况。 (2)2019年青藏高原草原水平样带土壤营养成分的数据。该数据主要是通过2019年的样带考察时实地打土钻获得。样方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初步分类、去根、筛去杂碎石头等杂质。将土壤样品自然风干,然后混合均匀平均分成两份(每份100g左右),一份用2mm土壤筛过筛获得过筛样,另一份使用球磨仪进行土样研磨获得研磨样。包含的内容要素有:壤全C、N、P、K、Fe、Mn 、Cu、Zn、Ca、Na 和全Mg的含量;土壤速效P、K、Fe、Mn、Cu、Zn、Ca、Na 和Mg的含量。土壤全C、全N的测定:对研磨样进行包样,然后采用CHNOS元素分析仪(Vario EL III,GmbH, Hanau, Germany)测定全C、全N的含量。土壤全量元素测定:使用压片机对研磨样进行压片,然后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 PANalytical Axios mAX, Almelo, The Netherlands)测定样品的全P、K、Fe、Mn 、Cu、Zn、Ca、Na 和全Mg的含量。土壤速效态元素测定:对过筛样进行浸提处理,提取滤液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AP 6300, 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 Waltham, MA, USA)测定速效P、K、Fe、Mn、Cu、Zn、Ca、Na 和Mg的含量。共获得了13个样带样点。39个样方,每个样方获得三个土壤层次(即0~10,10~20,20~30cm的土壤层次)。因此,每个样方的每个土壤营养元素共有117个数据(C、N、P、Mn、Zn等);该该数据是此此科考获得的直接获得的实地土壤样品,风干过筛研磨后通过相关分析仪(上述)按相应测试规范测定,质量可靠,可供分析不同区域土壤碳氮含量或密度的分布规律、评估土壤养分状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等,特别是可供降水变化驱动的碳氮循环研究及其建模使用,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3)2019年青藏高原草原水平样带植被生产力数据。该数据主要是通过2019年的样带考察时实地观测获得。获得样方植物样品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初步分类、去除碎石等杂质,再放入6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根据其样方生物量换算为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要素--植被生产力(NPP)。共获得了13个样带样点,39个样方的观测数据。数据的内容要素包含地上、地上生物量及NPP。单位为克每平方米;该数据是此此科考获得的实地观测资料,质量可靠,可供分析不同区域植被生产力的分布规律、植被覆盖、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评估等,特别是供降水变化驱动的碳循环研究及其建模使用,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许振柱, 杨元合, 张峰
2020年8月30日至10月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层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学和新京报、中国联通、司机、厨师共计25人的科考队伍实施了藏北多地古生代地层和古生物考察。考察地点包括色林错北、尼玛县北热觉茶卡、尼玛县北荣玛乡、尼玛县南文布乡。科考内容包括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二叠纪灰岩外来体的来源、热觉茶卡地区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及动植物群、尼玛县荣玛乡奥陶纪角石动物群、尼玛县文布乡二叠纪地层层序和动物群。该相册记录了一个多月野外的经历、历程和一些地质现象。相册中的链接均可连接网络科普视频。
张以春
2020年9月5日至10月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层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学和新京报、中国联通、司机、厨师共计25人的科考队伍实施了藏北多地古生代地层和古生物考察。考察地点包括色林错北、尼玛县北热觉茶卡、尼玛县北荣玛乡、尼玛县南文布乡。色林错北重点考察了班公湖-怒江带中蛇绿混杂岩中的灰岩外来块体的动物群及其来源;热觉茶卡地区重点考察了二叠纪-三叠纪地层中的动物群及其海平面的变化;荣玛乡地区重点考察了保存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的奥陶纪角石动物群及二叠纪地层中的微体化石;文布乡重点考察了拉萨地块冰期结束后地层和生物群的变化。 该文件记录了一个多月科学考察的实测剖面记录。
张以春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