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为云降水过程综合观测数据集的分数据集,源自2021年期间在六盘山地区开展的综合考察试验。六盘山科考在大湾站、径源站、六盘山站、隆德站等多地实施,其中大湾站主要布署CFL-06型风廓线雷达、HT101型云雷达、MRR-2微雨雷达、DSG5型雨滴谱仪、三维风速仪、C12激光云高仪,径源站主要布署QFW-6000型微波辐射计、HMB-KPS型云雷达、DSG5型雨滴谱仪、CL51激光云高仪,六盘山站主要布署HT101型云雷达、MRR-2微雨雷达、OTT型激光雨滴谱仪、云凝结核(CCN)计数器、三维风速仪、FM120雾滴谱仪、C12激光云高仪,隆德站主要布署RPG-HATPRO-G4型微波辐射计、CFL-06型风廓线雷达、HT101型云雷达、MRR-2微雨雷达、OTT型激光雨滴谱仪、C12激光云高仪,同时开展自动气象站、铁塔(和尚铺)和X波段全固态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彭阳县),以及梯度站等观测,可为高原系统东移对下游的影响研究,以及为揭示高山地区大气边界层和自由大气交换过程对气溶胶、云、雾和降水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付丹红
该数据集为云降水过程综合观测数据集的分数据集,源自2021年期间在三江源地区开展的综合考察试验。三江源科考以先进的空中国王飞机观测为主,机载观测系统包括气溶胶、云粒子谱仪和图像仪观测,观测要素包括IP探头降水粒子浓度及图像、CIP探头云粒子浓度及图像、CAS探头云和气溶胶粒子数据、Hotwire_LWC探头液水数据、CAPS Summary 气溶胶、云、降水综合数据、AIMMS探头常规气象要素、PCASP-100探头气溶胶粒子数据。地面观测包括雨滴谱仪、微波辐射计和X波段雷达,其中雨滴谱仪主要观测等效体积直径、粒子下降速度,微波辐射计主要观测温度、湿度、水汽和液态水等,X波段雷达主要观测强度,速度,谱宽等,可为西风-季风协同影响对三江源云降水过程的影响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付丹红
该数据集为云降水过程综合观测数据集的分数据集,源自2019-2021年期间在林芝地区开展的云降水物理过程外场观测试验,观测仪器包括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微雨雷达和雨滴谱仪,其中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观测要素包括定点垂直观测、RHI扫描观测、体扫观测数据,微雨雷达观测要素包括粒子谱、液态含水量、降水强度等,雨滴谱仪观测要素包括粒子谱、降水强度等,该数据集可为藏东南区域云降水物理过程的形成机理和变化趋势,以及对西风-季风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付丹红
本数据包括第二次青藏高原野外综合科学考察的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内容包括科考途中自然保护区采集样方的样地照片,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像,植被情况,野生动植物生境,保护区内的动物,植物和真菌类数据。此外,影像数据还包括科考的样品采集过程和社区调查中科考队员入户调查以及与当地保护部门访谈的影像资料。数据来源于无人机和相机拍摄,可为科学研究提供佐证和参考。
苏旭坤
农业灌溉需要消耗大量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是人类对自然水循环过程最直接的扰动,加速了区域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冷却作用。因此,估算灌溉用水对于探索人类活动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量化水资源收支、优化农业水资源管理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灌溉用水数据主要是基于调查统计结果,数据空间分布离散且缺乏统一性,无法满足对灌溉用水的时空变化进行估算的需求。全球灌溉农田灌溉用水量遥感估算数据集(2011-2018)是基于卫星土壤湿度、降水、植被指数以及气象资料入辐射与气温等要素,通过土壤水量平衡原理,耦合遥感蒸散发过程模块以及利用基于差分优化的数据-模型融合算法来估算全球灌溉农田实际灌溉用水量。该数据集的灌溉用水估算结果相比传统的离散调查统计数据在不同空间尺度(区域、州/省和国家)上具有较小的偏差,如中国各省2015年农业用水统计结果对比(bias = −3.10 km^3),美国各州2013年调查数据结果对比(bias = −0.42 km^3)以及粮农组织各个国家尺度对比结果(bias = −10.84 km^3)。而且,相较于基于单个降水和土壤水分卫星产品的估算结果,该集合数据显示出更低的不确定性。此外,数据统一采用全球地理经纬度格网,相关元数据存储在对应的NetCDF文件内,空间分辨率约为25公里,时间分辨率为月尺度,时间跨度为2011年−2018年。该数据集将有助于定量评估历史时期农业灌溉用水的时空格局和支撑科学农业用水管理等。
张琨, 李新, 郑东海, 张凌, 朱高峰
数据内容:咸海流域2015年-2018年降雨量数据。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来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新一代的全球降水计划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V06,全球降水观测计划),对三小时的降雨量数据相加得到日降雨量,再累计相加得到八天降雨量。 数据质量:空间分辨率为0.1°×0.1°,时间分辨率为8天,每个像元的值为八天降雨量之和。 数据应用成果: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可用于气象要素和植被特征相关关系分析。
刘铁
本数据集包含2008年5-7月布置在黑河中游民乐县林业局第八管护区(具有复杂下垫面和过渡带特征)的车载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观测内容是250m×250m水平网格上每10分钟的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高质量连续估测数据。观测地点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六坝(38.73°N,100.45°E,海拔1668米)。观测时间从2008年5月20日开始到2008年7月5日结束。 观测试验的目的是利用同时进行的降水粒子滴谱仪观测和地面降水加密观测来探索在高寒区利用雷达联合观测并反演地面降水类型和强度的方法,建立系统化和连续的雷达观测数据集。具体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性能指标参见数据中的说明文档。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性能指标:径向分辨率150m,方位分辨率1,体扫10~22层,扫描周期10分钟。可同时获得ZH,ZDR,KDP等偏振信息量。
楚荣忠, 赵果, 胡泽勇, 张彤, 贾伟
本数据集包含2008年黑河上游祁连县阿柔乡(具有高海拔和复杂地形特征)的车载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观测内容是250m×250m水平网格上每10分钟的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高质量连续估测数据。观测地点: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39.06°N,100.44°E,3002m),观测时间从2008年3月14日开始到2008年4月14日结束。 观测试验的目的是利用同时进行的降水粒子滴谱仪观测和地面降水加密观测来探索在高寒区利用雷达联合观测并反演地面降水类型和强度的方法,建立系统化和连续的雷达观测数据集。具体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性能指标参加数据中的说明文档。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性能指标:径向分辨率150m,方位分辨率1,体扫10~22层,扫描周期10分钟。可同时获得ZH,ZDR,KDP等偏振信息量。
楚荣忠, 赵果, 胡泽勇, 张彤, 贾伟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