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氮磷硫钾等是生态系统重要的基本生命元素,揭示其区域变异与空间格局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未来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植被类型以及丰富的垂直带地貌和地表覆盖类型,其地表元素(碳氮磷硫钾)的生物地理格局是驱动高寒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过程耦合和相关机制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数据集聚焦青藏高原水塔区和喜马拉雅山区复杂生态系统中地表物质(植物叶-枝-干-根和凋落物)的分配模式和空间变异,以期为区域模型模拟和生态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李明旭
本数据集为非洲萨赫勒地区1990-2020年每5年1期的30m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产品。该产品基于一套集合机器学习和多元数据融合的土地覆盖分类协同框架,利用谷歌地球引擎 (GEE) 云计算平台,将监督土地覆盖分类和现有多个主题土地覆盖图融合生产而成。分类体系采用FROM_GLC分类体系,包括耕地、森林、草地、灌丛、湿地、水体、不透水面和裸地共8大类。该数据集经过大量萨赫勒区域全季节样本验证,数据集整体准确率在75%左右,变化区域检测的准确率在70%以上,也与粮农组织和现有的土地覆盖图有很好的相似性。该数据集可为非洲萨赫勒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提供数据支撑。
俞乐
基于环境敏感区指数(ESAI)方法,计算获得2021年阿拉伯半岛栅格荒漠化风险数据。ESAI方法考虑土壤,植被,气候和管理质量,是监测荒漠化风险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根据ESAI指标框架,选择了14个指标计算四个质量领域,每个质量指数均由几个指标参数计算获得。参考前人研究,确定每个参数分类及其阀值。然后,根据每个类别在荒漠化的敏感性中的重要性以及与荒漠化过程的开始或不可逆转的退化关系,把每个类别分配了1(最低敏感度)和2(最高敏感度)之间的敏感性得分。关于如何选取指标以及与荒漠化风险和得分相关性,在Kosmas的研究中提供了更全面的描述。主要指标数据集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土壤数据,欧空局的土地覆盖数据和AVHRR数据。所有栅格数据集重采样到500m并合成年度值。尽管验证综合评估指数存在困难,但根据ESAI值的时空比较,对荒漠化风险进行了间接验证,包括对ESAI与稀疏植被和草地转变关系的定量分析和分析ESAI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验证结果表明阿拉伯半岛的荒漠化风险数据精度可靠。
许文强
1)数据内容:柴达木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物种名录及其分布数据,包含纲、目、科中文名、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属拉丁名、种拉丁名、种中文名、国家、省、市县、镇乡等分布地;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2007至2021年间对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两栖爬行动物野外科考,记录该地区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范围;3)数据质量描述:标本的调查、采集和鉴定人员均为专业人员,样品的采集信息经过核对,确保分布数据的质量;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综合分析柴达木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数据,可以为西北荒漠区及亚洲中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编目提供重要资料,为评估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郭宪光
本数据集包含两台部署在祁连山保护区的陆生脊椎动物红外相机及环境参量数据集。本设备部署在祁连山保护区寺大隆附近,时间跨度(2020.8-2021.10)。由于设备维护,光照不足等,部分数据不连续,但两台设备的数据可互为补充,可以重建出2020.8-2021.10祁连山保护区内观测点的全部信息。 两台设备有一台设备配备了红外相机,采集到4994张照片,可与上述传感器照片相互匹配后,或者拍照前后的生态因子信息。由于单个压缩文件较大,故采用分卷压缩,需要将三个压缩文件都下载后方可解压缩。 1. 祁连山保护区内出没的野生动物以及温度、湿度、光照、压强以及网络信号强度信息。采集间隔每半小时一次; 2. 数据来源:"陆生脊椎动物监测设备研制“课题,2016YFC0500104,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原始数据,未加工; 3. 传感器数据采集间隔每半小时一次,温度精度正负0.1度,湿度精度正负0.5%,照片数据分为触发和定时两种,触发数据一般由出没在红外相机视野内的野生动物触发;定时拍照数据根据电池电量情况动态调节,采集间隔在1-12小时之间; 4. 本数据可用于记录保护区内的环境温度,结合红外相机数据,可用于分析野生动物活动节律,共存分析以及分布的限制因子等。
乔慧捷
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数据来源于项目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叶面积指数仪(基于半球图像),定时、定点、自下向上拍摄林冠的半球图像,并通过无线网络上传。本数据采集为原始的半球图像,需进一步处理才可计算叶面积指数,可使用Hemiview等软件处理。
苏宏新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EVI。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EV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并在NDVI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入了背景调节参数C1,C2和大气修正参数L进行计算的。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EVI相比于NDVI具有较强的抗大气干扰能力以及抗噪音能力,更适用于气溶胶含量较高的天气状况下,以及植被茂盛区。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MSAVI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MSAV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在SAVI的基础上,针对SAVI在植被覆盖茂盛区表现不敏感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具体的计算方法参照Qi,1994文献;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指数在植被茂盛覆盖区域较为稳定,而在植被稀疏区表现不敏感。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NBR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NBR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利用近红外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的比值来增强火烧迹地的特征信息,具体计算公式为(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2)/(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2);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指数常被用于火烧迹地信息提取以及监测火烧区域植被的恢复状况。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NDMI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NDM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利用近红外与短波红外之间的差异来定量化反映植被冠层的水分含量情况;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NDMI与冠层水分含量高度相关,可以用来估计植被水分含量,而且NDMI与地表温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也常用于分析地表温度的变化情况。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NDVI。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NDV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通过计算近红外波段和红波段之间的差异来定量化植被的生长状况,具体公式为:(近红外波段-红波段)/(近红外波段+红波段);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指数可反映植被的健康情况及植被的长势,由于计算简单,指示性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同时也是生态物理参数反演的重要输入参数,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植被指数之一。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SAVI。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SAV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并在NDVI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土壤调节因子S进行计算的。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指数在植被稀疏区域较为稳定,而在植被覆盖茂盛区域不敏感。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SI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S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根据红光波段和蓝光波段开展乘积平方根计算即可得到,基于红光波段和蓝光波段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盐分的原理;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指数能很好的反映土壤的盐分程度,可用于定量化评价盐渍化土壤。
彭燕
数据内容:该数据集产品包含青藏高原地区30米分辨率的水体悬浮物浓度产品,可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关键参数。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产品反演主要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通过提取有效的离水辐射或离水反射率,从而对水体成分进行反演。本产品是使用经验/半经验方法进行水中悬浮物浓度信息提取的初步结果。数据质量:整体精度较高,后续将结合科考实测数据对产品进一步优化。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集将持续更新,可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变化研究与分析。
刘慧婵
本数据为“Major turnover of biotas across the Oligocene/Miocene boundary on the Tibetan Plateau” (中文标题“青藏高原渐新世——中新世界线生物群的重大转换”)论文的全文相关图片数据。 数据来源为论文作者绘制或拍摄的原创图片的高清原图版本。 数据加工方式:原始图片未经二次加工。 数据可作为青藏高原隆升、环境及生物群变化等研究的参考资料。 该论文数据可在征得论文相关作者同意及注明出处的前提下引用。
邓涛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敦煌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敦煌西湖,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3.709E,40.348N,海拔993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8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4m处;红外温度计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2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4m、WS_8m)(单位:米/秒)、风向(WD_4m、WD_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4m、Ta_8m和RH_2m、RH_4m、RH_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Ms_2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Ts_2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势(SWP_5cm,SWP_2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5cm,EC_2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缺失或异常数据以-6999表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
赵长明, 张仁懿
数据包含:浮游动物物种名录;浮游动物密度;显微镜镜检;高通量测序;数据完善;为青藏高原湖泊构建原始数据集,浮游动物是湖泊水生态调查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是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载体,系统调查和研究青藏高原湖泊浮游动物的群里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对于认知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尤为重要,此外浮游动物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其结构和功能类群的变化可以指示环境压力的强度和变化幅度。
李芸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2010-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30米分辨率叶面积指数遥感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利用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和物理机理模型反演得到的年最大合成叶面积指数产品。3)数据质量描述: 利用模拟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产品的root-mean-square error(RMSE)约为1.16。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叶面积指数高度综合了植被的水平覆盖状况和垂直结构,是植被冠层的重要结构参数,该数据集可为陆面过程模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产品支撑。
张兆明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FVC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进行反演的,裸土的NDVI值设为0.01,纯植被的NDVI值设为0.88;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植被覆盖度是生态学的重要参数,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张兆明
本图片集主要包括西藏冬季鸟类的生态照片,拍摄时间为2020年12月,拍摄人为宋刚。主要涉及区域为拉萨、曲水等地,拍摄的鸟类物种有藏马鸡、高原山鹑、红嘴山鸦、大鵟、拟大朱雀、大草鹛、灰腹噪鹛、褐岩鹨、鸲岩鹨等。主要涉及陆禽类,游禽类,涉禽类,鸠鸽类,猛禽类和鸣禽类等,分布于高山草甸、灌丛,林地,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境类型。物种鉴定人有中科院动物所宋刚、邢家华、乔慧捷,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杨乐、周生灵,西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益西多杰等人。
宋刚
青藏高原鸟类的分布数据信息,是2020年12月至2021年01月期间对青藏高原鸟类分布记录的野外调查数据,调查团队主要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西藏自然博物馆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主要区域为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及纳木错湖东岸,包括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市的多个县区(East: 88.09E,West: 94.52E,South: 28.76N,North: 30.77N)。观测方法以样线法,样点法,和多样点同步计数法为主。观测器材有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长焦相机等。数据内容包括物种名、经度、维度、观测时间、观测人等信息。
宋刚
2019年7-8月,以青藏高原红原县为科考点,选取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草地和典型坡面设置样线,在植物样方调查后,对草地、灌丛、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剖面(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采集土样,每个土层3个重复,采集土壤样品土壤环刀104个,测定了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通过各样线采样构成白河流域的面上采样点和空间数据集对生态系统生产、碳固定、水文调节和土壤保持等典型水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模型模拟,揭示流域尺度水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格局,结合气候变化、社会经济数据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土地利用转变等因素。
胡健
2019年7-8月,以若尔盖高原东缘红原县为科考点,选取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高寒草地和典型坡面设置样线,沿山顶至山脚每隔50m,对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样方大小为50cm×50cm,3个重复,共调查植物样方63个,获取了植物种数、数量、地上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等,生物量采用烘干法。为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及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生产力及群落变化规律提供可靠数据。准确定量高寒草灌植被变化对植物群落、植被演变将有助于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多目标的优化管理。
胡健
若尔盖高原1km年有效的能量与物质传输(EEMT)数据集(1980-2018)。有效的能量与物质传输(EEMT)与地球关键带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有效的能量与物质传输(EEMT)的单位是(Jm-2 s-1or W m-2)。将与有效的降雨能量物质传输相关的热能(EPPT)、净初级生产的能量物质传输(EBIO) 和有效的能量与物质传输(EEMT) (为EPPT和EBIO两者之和)作为综合气候指标,采用EEMTMODEL模型模拟的方法评估这三个指标,使用Anusplin插值软件获得EEMT 1km分辨率的空间数据集。
胡健
收集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共享中心1980-2018年的日气象数据,湿润度指数(HI)通过年降水与潜在蒸散发的比值计算,使用Anusplin插值软件获得HI 1km分辨率的空间数据集。通过空间数据收集对生态系统生产、碳固定、水文调节和土壤保持等典型水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模型模拟,揭示流域水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格局,结合气候变化、社会经济数据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土地利用转变等因素,将权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结合定量这些水土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其主要驱动力,为若尔盖湿地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生态保护与多目标的土地利用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胡健
若尔盖高原1km逐月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的潜在蒸散发数据集(1980-2018)。我们收集了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共享中心1980-2018年的日气象数据,通过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日尺度潜在蒸散发,累加日尺度潜在蒸散发获得月、年潜在蒸散发(PET mm/月),通过Anusplin专业气象插值软件,各气象站点计算的多年年均温(MAT)和年均降水(MAP)插值获得1km分辨率的空间数据集。
胡健
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典型小流域土壤养分数据集(2020)包含了采集的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典型小流域的土壤养分实验实测数据。数据集来源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在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小流域对草地、耕地、林地的野外调查,在采样点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后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通过相关的土壤理化实验记录了详细的土壤参数(包括有机碳、ph值、水分含量等),能够为小流域区溯源土壤水蚀、了解土壤环境和进行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苏正安
数据集记录青海省1978-2016年主要农作物产量信息,主要包括粮食、油料、水果、肉蛋和主要工业产品,铝、原油、钢铁、水泥和发电量等内容数据。数据集包含三个数据表(1、人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共有17个字段;2、分县农作物产量数据表共有13个字段;3、人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表共有6个字段)。数据来源于:《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该数据集对于研究青海省粮食安全、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苏正安
该数据集是基于对四川、青海、西藏道路沿线实地观测调查内容所整理汇总,在道路沿线选取100*100m的样地,在样地中根据植被分布情况选择1m*1m或2m*2m的样方。调查内容涉及调查样地的天气、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坡向、坡位、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植物群落名称、地表特征、样地人类活动方式及样地内植被状况。针对样地基本信息和植被状况的调查采用了人为观测及工具测量的方法。植被状况中植被名称参考“青海省草本植物种类”主要调查其高度、盖度、生活型等信息。通过该数据集的调查结果汇总可作为补充青藏高原草本植物多样性的一个参考依据。该数据集是实际样地植被调查内容,每天一个文件,文件命名方式为:年+天,如20200712表示2020年7月12日的调查表内容,202007023表示2020年7月23日的调查表内容。
李景吉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长时序30米分辨率火烧迹地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地表反射率和火烧迹地敏感光谱参量,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研发并生产的30米分辨率火烧迹地产品;3)数据质量描述:产品总体精度在90%以上。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数据集可为火灾监测、碳排放研究、生态环境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产品支撑。
张兆明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地表温度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利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存档的Landsat数据和实用单通道算法反演得到;3)数据质量描述:root-mean-square error (RMSE)约为1.23K。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地表温度是一个常用的陆地表面参数,该数据集可为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产品支撑。
张兆明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2000-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MODIS长时序光合有效辐射分数(FPAR)产品、地表总初级生产力产品(GPP)产品、Npp产品、蒸散发产品(ET)和叶面积指数(LAI)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FPAR产品和LAI产品来自第六版MODIS Terra MOD15A2H产品集,GPP和NPP产品均来自MODIS Terra MOD17A2H产品集,蒸散发产品来自MODIS Terra MOD16A2;通过USGS网站下载,利用GDAL插件进行拼接和转投影得到;3)数据质量描述:每种产品均有相应的质量文件,标识了云、雪、无效值等,以有效位编码方式存储。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在森林、农业、生态等领域长时序信息挖掘分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贡成娟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2000-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MODIS长时序地表反射率产品,每期数据共包含13个文件:7个地表反射率文件,3个观测角度文件,2个质量控制文件和1个时间说明文件。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来自第六版MODIS Terra MOD09A1产品集,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反射率产品是通过USGS网站下载,利用GDAL插件进行拼接和转投影得到;3)数据质量描述:sur_refl_qc_500m和sur_refl_state_500m为数据质量文件,其以有效位编码方式存储。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在森林、水资源、气候变化等领域长时序信息挖掘分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贡成娟
本数据集包含2019-2021年青藏高原多条科考线路土壤样品的生物性质数据,包括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经纬度、海拔、植被类型、取样深度、磷酸酶活性、微生物呼吸、氮转化特征、功能基因丰度以及真菌、细菌、原生生物多样性等信息。各项土壤性质的分析参考《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室内化验分析获得的一手数据,数据质量通过测定空白样品、重复样品和标准样品进行统一控制。该数据集可用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质量和功能评价。
张丽梅
本数据集内容属于2019年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西藏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以及新疆喀什地区与和田地区)采集的土壤样点数据,数据内容包括样点编号、坐标(经纬度)、土壤类型(土纲、亚纲、土类)。土壤类型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标准命名。数据主要来源于野外采样观察土壤剖面及周边景观后得出来的土壤类型,用GPS定位获取各个点位的坐标。由于疫情影响,2019年所采的样品理化属性分析滞后,部分土壤类型可能需要后续根据所测得的理化属性对诊断层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然后对土壤类型进行更新。点位分布与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基本描述了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情况,本数据集为后续研究及其他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土壤背景数据。
宋效东
该图集包括《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图》、《青藏高原农牧业适宜区分布图》和《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荒漠化发展趋势图》三幅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时间跨度是2010-2020年。原始气候数据来自于TerraClimate月尺度气候数据集,其空间分辨率为1/24°(约4 km),预处理将数据插值到30m。《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图》基于遥感影像、野外调查结果,综合国内现有的荒漠化评估体系及国际上大多数学者公认的荒漠生态系统分级标准,制定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的详细分类细则,引入机器学习、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等算法,进行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图编制。《青藏高原农牧业适宜区分布图》反映农牧业产品的供给服务,首先对青藏高原现代荒漠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显示该区域内潜在饲草供应量的空间分布,同时基于USDA的经验设定放牧红线,包括:1)潜在年均植被生物量小于225kg/ha;2)距离水源大于1.6km;3)坡度大于65%;4)高强度侵蚀区域。经红线排除区域将严格禁止放牧活动的发生。其次,通过有关文献检索,整理了近5年青藏高原内部及周边主要作物的种植区域,包括青稞、枸杞和小麦,基于现有种植区的气候及地质环境的最大信息熵分析,评估三种作物在青藏高原荒漠生态区的生长适应性,以求在青藏高原荒漠生态地区开发新的农业种植区。《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荒漠化发展趋势图》基于青藏高原现代荒漠生态系统与21世纪初期的历史荒漠化状况之间的对比,诊断了20年间该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格局,并在假设未来50a内气候变化趋势稳定的情景下模拟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产生与消退概率。此概率分布图将作为评定未来50a内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适宜性的重要参考。本图集对于监测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开发利用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参考价值。
王训明
本次科考调查进行了甘肃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组成、片层结构、多样性和生物量的综合调查,确定荒漠植物群落中建群植物的密度、频度、优势度及元素含量,为甘肃荒漠生态系统稳定维持与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本数据内容包括甘肃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名称、数量、生活型、盖度、密度、高度和生物量等信息。分草本和灌木两部分,共调查124个点的群落特征。同时,附带经纬度和生境信息。 全部数据均由生态学专业人员野外调查所得且均为原始数据。数据质量可靠,可以进行数据再利用。
王少昆
探地雷达法是一种采用窄脉冲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技术方法,具有快速、无损、连续探测和实时显示的特点。探地雷达通过天线连续拖动的方式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遇到存在电性差异(如介电常数差异)的介质界面时,发生反射、透射和折射;当同相轴不连续且振幅增大,发射能量较强,频率偏低,信号衰减较快时,可判断雷达探测区域处理富水状态;使用探测仪器是GR-Ⅳ 型地质雷达,且设置不同功率的天线,于2019年8月与2020年8月开展2年度的覆盖纳木错你亚曲典型湿地区域范围内的探地雷达观测,获得了2019-2020年纳木错典型湿地探地雷达数据集;数据格式为raw格式。
杜剑卿
青藏高原典型县域特色畜种调查数据集主要包含青藏高原上典型县域的畜种种类、数量、分布特征、特色畜种生产性能的相关数据、畜种照片、畜种样品采集信息,为青藏高原畜种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为实地调查和文献收集,利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对数据进行查验,剔除差异较大的数据,并补充缺少数据,使数据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数据收集完成后,分析评估畜种遗传多样性,为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业研究,提供有效的基础研究数据。
王飞
青藏高原典型县域特色牧草调查数据集主要包含青藏高原上典型县域的栽培牧草、野生牧草及毒害草种类、数量、分布特征、相关特性、天然草地样地调查数据、采集照片、植物标本采集信息等。该数据集可供建立该区域牧草相关数据库,用于分析研究该区域牧草资源分布发展状况,并提出利用保护对策。数据来源于野外考察和文献收集,利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查验,剔除差异较大数据,并补充缺失数据,使数据有较好的代表性。该数据集可用于青藏高原区域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的合理配置研究,规划人工草地的合理布局。
王飞
数据集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青海省祁连县地区植被样方调查照片。包括2020年祁连县地区的28个样点的调查照片,以手机或相机拍摄。每个样点的照片放置在单独的一个文件夹内,文件夹命名为样点的编号,每个样点的照片包括采样点周围的景观照片,采样样方内植物群落的照片以及优势种的特写照片,可观察到样方内植被群落状况,土壤表面状况以及周围采样区的坡向坡度、人为干扰情况等等,照片均为原图,jpg格式。采样点的具体经纬度信息在压缩包内的单独Excel表格中,可对照查看。
尚占环
数据包含每个采样点5个样方的样方群落物种调查信息,包括物种名称、盖度、高度(5株)和株数,共28个样点(28个Excel表格),命名方式从QZKK-03-001到QZKK-03-028,在一个压缩文件包内,另外三个文件为分种的物种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采样点的经纬度信息,需相互对照使用(物种高度、盖度、株数、地上/地下生物量的采集调查样方面积为1m*1m,每个样点有10个样方,其中2、4、6、8、10等样方为分种采集样方,以P2、P4、P6、P8、P10表示,盖度以百分比表示,高度为厘米cm,株数以物种数量表示,每个样方(plot)的根系生物量分为3层,每层10cm,每项指标的单位均在标题标注)。数据全为实地采集和测量数据,高度为卷尺量取,盖度为估算法获取。数据质量完好,可用于计算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分布等方向。
尚占环
数据包括2019年拉萨市和那曲地区的47个样点、2020年阿里和那曲地区的49个样点的调查照片,每个样点的照片包括采样点周围的景观照片,采样样方内植物群落的照片以及优势种的特写照片,可观察到样方内植被群落状况,土壤表面状况以及周围采样区的坡向坡度、人为干扰情况等等,照片均为原图,jpg格式,以手机或相机拍摄,采样点的具体经纬度信息在压缩包内的单独Excel表格中,可对照查看。
田大栓
数据包含采样点的基本调查数据,样方的群落物种盖度、高度和密度,以及分种的物种地上生物量、0-10cm表层土壤的温度、水分、PH、有效氮、有效磷、全碳、全氮含量(样点基本信息中有采集地点、日期、采集地的土壤状况,处理中的CK不分种采样的样方(5个),D是退化草地分种采样的样方(5个),凋落物、立枯、覆沙…盐碱斑的信息分别用0代表没有、1代表少,2代表多,裸地面积为百分比;物种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的采集调查样方面积为50cm*50cm,每个样点(site)有10个样方(sample),盖度以百分比表示,高度为厘米cm,密度以物种数量表示,0-10cm表层土壤信息每个样点(site)有3个重复,退化程度分为高度退化(HG)、中度退化(MG)、轻度退化(LG),利用率有重(Heavy)轻(Light),每项指标的单位均在标题标注)。数据全为实地采集和测量数据,全碳为元素分析法、全氮为凯氏定氮法,有效氮为碱解扩散法,有效磷为浸提—钼锑抗比色法,PH为电位法,温度和水分为土温计和土壤水分仪测定。数据质量完好,可用于计算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存在的驱动因素分析等方向。
田大栓
青藏高原农田分布数据是在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2015)基础上提取得到的。数据集主要基于landsat 8 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生成。该数据中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耕地,其中耕地被分为两类,包括水田(1)和旱地(2)。空间分辨率为30m,时间为2015年。投影坐标系为D_Krasovsky_1940_Albers,中央经线105°E,两条标准纬线分别为25°N and 47°N。数据存储为TIFF格式,命名为“农田分布”,数据量为4.39GB。数据以压缩文件形式保存,文件命名为“2015年青藏高原农牧区农田分布30m网格数据集”。数据可使用ArcGIS, QGIS, ENVI, and ERDAS等软件打开,可为青藏高原农牧区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刘世梁, 孙永秀, 李明琦
青藏高原农牧区草地退化评价数据集是在500m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分布数据(2015)基础上,根据草地退化或改善程度进行评价得到的数据集。在该数据集中,将青藏高原的草地退化态势分为了两级评价系统。第1级,将草地退化程度评价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无变化类型、改善类型和退化类型;第2级,将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程度分为9种类型,其中无变化类型为1类,用0表示;改善类型包括四种类型,分别为轻微改善(3)、较明显改善(6)、明显改善(9)和极明显改善(12);退化类型包括四类,分别是轻微退化(-3)、较明显退化(-6)、明显退化(-9)和极明显退化(-12)。该数据集覆盖青藏高原的所有草地区域,空间分辨率为500m,时间为2015年。投影坐标系为D_WGS_1984。数据集存储为TIFF格式,命名为“grassdegrad”,数据量为94.76 MB。数据以压缩文件形式保存,文件大小为 2.54 MB,文件命名为“2015年青藏高原农牧区草地退化30m网格数据集”。数据可使用ArcGIS, QGIS, ENVI, and ERDAS等软件打开,可为青藏高原农牧区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提供参考。
刘世梁, 孙永秀, 刘轶轩
1)数据内容:泛第三极地区基于遥感反演的主要生态环境数据,包含PM2.5浓度、森林覆盖率、EVI、土地覆被、CO2等指标;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PM2.5数据来源于the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alysis Group Web site at Dalhousie University、森林覆盖度数据来源于MODIS 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 (VCF),CO2数据来源于ODIAC Fossil fuel emission dataset,EVI数据来源于MODIS Vegetation Index Products,土地覆被数据来源ESA CCI Land cover。提取出泛第三极65个国家和地区,其他未进行加工;3)数据质量描述:数据2000-2015年数据时间序列较好;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可用于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李广东
1)数据内容:塔里木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物种名录及其分布数据,包含纲、目、科中文名、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属拉丁名、种拉丁名、种中文名、国家、省、市县分布地;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2008至2020年间对塔里木盆地干旱荒漠区两栖爬行动物野外科考,记录该地区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范围;3)数据质量描述:标本的调查、采集和鉴定人员均为专业人员,样品的采集信息经过核对,确保分布数据的质量;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数据,可以为为亚洲中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编目提供重要资料,为评估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郭宪光
本数据集是2009年欧亚大陆草地遥感三级分类图,数据为tif栅格格式,空间分辨率为1公里,三级草地分类为:温性草甸草原、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荒漠化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几个类型。 该数据是根据欧空局全球陆地覆盖数据(ESA GlobCover)2009产品GlobCover 2009 land cover map,结合ECMWF网站历史气象数据(降水量,年积温,湿润系数,蒸发量)及DEM数据等加工而成。该数据可为欧亚大陆温性草地分布信息以及时空变异分析提供依据。
唐家奎
采用夹捕、笼捕和陷阱法调查非飞行小型兽类多样性与垂直分布格局。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法获取地栖大中型野生动物的出现数据。小型兽类调查布设采集样线64条,完成5个海拔带,累计采集日数达11456个,采集标本1061号,组织样品2394份;红外相机调查获得野生动物照片4638张,人类活动照片654张。小型兽类数据包含物种、多度、体重等性状数据、环境梯度数据等,可为理解环境梯度-物种多度-物种性状间的关联及垂直梯度哺乳动物群落构建的生态过程提供数据支撑。红外相机数据主要收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出现数据,可补充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同时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及保护关键区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李学友
本数据集是欧亚大陆温性草地类型时空变异图—中国内蒙古区域三级分类(2009年),数据为tif栅格格式,空间分辨率为1公里,三级草地分类为:温性草甸草原、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荒漠化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几个类型。该数据是在已有内蒙古草原的草类型图基础上加工而成。内蒙古草原的草类型图是依据野外调查资料,以内蒙旗县为单位,根据草原类型分类系统,在预判基础上,叠加野外样地资料、遥感影像等信息数据,参考当地历史草原调查数据及相关资料,野外调绘修正而成。 我们选择2000-2009历史气象数据,结合卫星数据进一步分析修正,并进行空间插值计算。得出内蒙区域温性草地三级分类。该数据可用于欧亚大陆温性草地分布信息以及时空变异分析提供依据。
唐家奎
1)数据内容:青藏高原钩虾分布图;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西藏地区的钩虾物种名录及其分布基础数据库:包括经纬度、海拔,运用ArcView软件制作青藏高原钩虾分布图;3)数据质量描述:样品的采集和经纬度、海拔信息经过核对,确保分布数据的质量,分析人员均经过实验室的严格培训;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综合分析西藏地区钩虾分布数据、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从进化、遗传的视角探讨气候环境变化对钩虾多样性的影响以及钩虾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西藏地区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5)图例信息:褐色圆圈代表天山分布点;粉色圆圈代表青藏高原面上雅鲁藏布江以北分布点,其分化时间约为2-4个百万年;绿色三角代表雅鲁藏布江以南分布点,其分化时间约为4-6个百万年;黄色圆圈代表喜马拉雅分布点,其分化时间约为3个百万年;橙色正方形代表横断山分布点,其分化时间约为5-7个百万年;蓝色圆点为青藏高原东部分布点。
侯仲娥
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与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大人口规模,单位为人/平方公里。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数据基于VPM模型模拟的NPP数据和FAO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生产与贸易数据计算得到;以NPP数据为基础结合CCI-CI土地利用数据与各类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生物量配比参数得到ANPP数据,作为生态供给量;以农林牧生产与贸易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口数据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生态消耗标准,然后将国家尺度数据空间栅格化;将空间栅格化的生态供给量数据与人均生态消耗标准相除得到空间栅格化的生态承载数据。
闫慧敏
本数据集根据最新发布的NOAA全球模拟和绘图项目(GIMMS,Global Inventory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System)长序列(1981-2013)均一化植被指数产品,版本号3g,先将NDVI数据产品从1/12度空间分辨率重采样到0.5度,然后对每年的时间序列采用double-logistic方法进行平滑,并计算平滑后的曲率,选取春季曲率最大值作为植被的春季返青期,该数据可分析泛北极植被春季物候的时空特征。
徐希燕
本数据集根据NASA EOSDIS LP DAAC 和美国地质调查 USGS EROS共同发布的第六版MODIS均一化植被指数产品(2001-2014)。NDVI的时间分辨率是16天,空间分辨率0.05度,我们先将NDVI数据产品从0.05度空间分辨率重采样到0.5度,然后对每年的时间序列采用double-logistic方法进行平滑,并计算平滑后的曲率,选取春季曲率最大值作为植被的春季返青期,该数据可分析泛北极植被春季物候的时空特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徐希燕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0月18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寺大隆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张掖市肃南县康乐乡,下垫面是森林。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9.926E,38.428N,海拔3146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0.5m、3m、13m、24m、48m处,共5层;气压计安装在1.5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24m处;两个红外温度计分别安装在4m(冠层下)、24m(冠层下)处,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10cm、20cm、40cm、6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分别安装在4m(冠层下)、24m(冠层下)处;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24m处。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0.5m、WS_3m、WS_13m、WS_24m、WS_48m)(单位:米/秒)、风向(WD_0.5m、WD_3m、WD_13m、WD_24m、WD_4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0.5m、TA_3m、TA_13m、TA_24m、TA_48m和RH_0.5m、RH_3m、RH_13m、RH_24m、RH_4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A、IRT_B)(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 (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5cm、SWP_10cm、SWP_20cm、SWP_40cm、SWP_6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5cm、EC_10cm、EC_20cm、EC_40cm、EC_6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_A、PAR-B)(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该地区土壤水势很低,已超出传感器的测量量程;(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西营河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青海海北门源县仙米乡讨拉村,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855E,37.561N,海拔3616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4m、8m处,共3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4m处;红外温度计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20cm和4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2m、WS_4m、WS_8m)(单位:米/秒)、风向(WD_2m、WD_4m、WD_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2m、Ta_4m、Ta_8m和RH_2m、RH_4m、RH_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0cm、Ms_4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20cm、Ts_40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20cm,SWP_4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20cm、EC_4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2018.8.29-10.18由于电池箱进水导致的供电不稳定,气象数据丢失严重未入库;2018.10.18日起2m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故障,该位置风速数据错误;雨量筒程序错误,全年数据无效;由于程序故障,2018.1.1-3.2空气湿度采集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连城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永登连城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吐鲁坪,下垫面是森林。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2.737E,36.692N,海拔2903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8m处,共2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2m处;红外温度计安装在2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2m、WS_4m、WS_8m)(单位:米/秒)、风向(WD_2m、WD_4m、WD_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4m、Ta_8m和RH_4m、RH_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Ms_1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Ts_10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5cm,SWP_1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5cm、EC_1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2018.5.30-7.6由于供电故障数据丢失;2018.1.1-5.30土壤热通量(5cm)传感器因鼠害断线,无有效数值;由于程序故障,空气湿度采集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临泽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张掖临泽新华镇古寨村,下垫面是农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062E,39.238N,海拔1402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8m处,共2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4m处;红外温度计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20cm和4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4m、WS_8m)(单位:米/秒)、风向(WD_4m、WD_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4m、Ta_8m和RH_4m、RH_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Ms_1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Ts_10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5cm,SWP_1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5cm、EC_1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雨量筒程序错误,雨量数据无效;由于程序故障,空气湿度采集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赵长明, 张仁懿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数(Net PrimaryProductivity,NPP)反映的是植物固定和转化光能为化合物的效率,是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累积有机物数量,是由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总量(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中减去自养呼吸(Autotrophic Respiration,RA)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净第一生产力。NPP作为地表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反映了植被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而且也是衡量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净初级生产力数据产品,采用光能利用率(GLOPEM)模型算法通过多种卫星遥感数据(Landsat、MODIS等)反演得到的多种尺度栅格数据产品,该数据也是判定和调节生态过程的主要因子。
刘铁
采用网捕法和样点法对墨脱和波密县扎墨公路沿线的鸟类进行调查,按400米海拔跨度对考察区域分别设置海拔带,北坡从波密县岗村至嘎隆寺,由低到高设置了4个海拔带,南坡从墨脱县背崩乡解放大桥至嘎隆拉,由低到高设置了9个海拔带,获取岗日嘎布西北段南北坡鸟类多样性和分布数据,以期对理解这一区域鸟类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与适应策略、物种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保护策略等关键科学问题。
董峰
采用夹捕、笼捕和陷阱法调查非飞行小型兽类多样性与垂直分布格局。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法获取地栖大中型野生动物的出现数据。小型兽类调查完成5个海拔带,累计采集日数达2776个,采集标本439号,组织样品878份;红外相机调查沿海拔梯度(1050-3960m)布设红外相机60台,拟于2019年5月回收数据。小型兽类数据包含物种、多度、体重等性状数据、环境梯度数据等,可为理解环境梯度-物种多度-物种性状间的关联及垂直梯度哺乳动物群落构建的生态过程提供数据支撑。红外相机数据主要收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出现数据,可补充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同时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及保护关键区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李学友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杨林生, 钟方雷
数据集综合了藏北高原大气、水文和土壤的多站点长期监测项目,包含了藏北高原青藏公路/铁路沿线9个站点(D66,NewD66,沱沱河,D105,D110,安多,MS3478/NPAM,那曲布交,MS3608)多层或单层大气基本要素(风、温、湿、压和降雨/雪等),地面辐射各分量及多层土壤温、湿和热流等观测资料。 数据集通过架设在野外的自动气象站(AWS)、大气边界层塔(PBL)所获得的监测数据组成。所使用的温湿度和气压传感器由芬兰的Vaisala公司生产;风速风向传感器由美国的MetOne公司生产;辐射传感器由美国的APPLEY公司和日本的EKO公司生产;气体分析仪由美国的Licor公司生产;土壤含水量、超声风速仪和数据采集器等由美国的CAMPBELL公司生产。定期(每年2-3次)由专业人员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更换,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和整编。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时间连续序列。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数据包含如下观测指标: 空气温度,单位:℃,精度:0.05℃; 空气相对湿度,单位:%,精度:2%; 风速,单位:m/s,精度:0.1m/s; 气压,单位:hPa,精度:0.5hPa; 风向,单位:°,精度:4°; 降水,单位:mm,精度:0.05mm; 辐射,单位:W/m²,精度:5%; 土壤热流,单位:W/m²,精度:2%; 土壤温度,单位:℃,精度:0.2℃; 土壤体积含水量,单位:v/v%,精度:2%。
胡泽勇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 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杨林生, 钟方雷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 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 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杨林生, 钟方雷
一、数据概述 此数据汇交是“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黑河流域典型荒漠植物耐旱机理的基因组学研究”的第二次数据汇交。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以典型荒漠植物沙冬青为材料,利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对沙冬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基因转录组序列进行解码,从而发掘与抗旱相关的基因和基因群组,并用转基因技术在模式植物(如拟南芥和水稻)中验证其抗旱性。 二、数据内容 1.沙冬青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序列测定: 前期基因组预测序测得蒙古沙冬青的基因组大小约为926 Mb,GC含量36.88%,重复序列比例66%,基因组杂合率0.56%,表明其基因组重复序列多,杂合度较高,属复杂基因组。 基于这一预测序结果,我们随后开展了沙冬青基因组的深度测序,所得数据经组装后得到937 Mb的全基因组序列(表一),与前期预测的基因组大小基本一致。通过对沙冬青的转录组测序和序列组装(表二),获得了77,000余个基因编码序列(Unigene),对这些基因序列进行注释发现,绝大部分基因序列与豆科植物大豆、鹰嘴豆和菜豆等有较高的相似度(图一),与沙冬青属豆科植物的事实相符。 2.沙冬青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的发掘: 网络公共数据库已有公开发表的沙冬青转录组数据集,其样品采集地点是宁夏中卫市。而本项目组样品采集的地点是甘肃民勤县,为了研究这不同地区的沙冬青的序列是否具有序列多态性,我们首先鉴定了民勤县植物样品的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表三),随后与中卫市植物样品的转录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部分SSR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表四),这些分子标记可用于该物种植物的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中。 三、数据处理说明 样品采集地点:甘肃民勤县,经纬度:北纬N38°34′25.93″ 东经E103°08′36.77″。基因组测序:共构建8个不同大小的基因组DNA文库,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仪器测定。转录组测序:共构建24个转录组mRNA的文库,使用Illumina HiSeq 4000仪器测定。 四、数据的使用说明和意义 我们选定一种典型的荒漠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从基因组学的角度解析该荒漠植物的全基因组和转录组序列,发掘其中蕴藏的宝贵抗旱基因资源,并研究他们的抗旱机理,有利于沙冬青这一古老而重要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黑河流域抗旱植物的遗传培育、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何军贤, 冯磊
在前一项目布设在黑河下游的3个荒漠不同类型调查观测场外部,选择与观测场平均长势和大小一致的不同种类荒漠植物,进行了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全根法调查。干重为80℃下的烘干重量,根冠比为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干重比值。种类有:沙拐枣、红砂、黑果枸杞、泡泡刺、苦豆子、骆驼蓬、柽柳等。
苏培玺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疏勒河流域边界为范围切割自“中国1:10万沙漠沙地数据集”,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水权框架下黑河流域治理的水文-生态-经济过程耦合与演化”(91125018)项目数据汇交2-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 规划文档主要包括:1、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3、经济社会及生态需水分析 4、水资源配置方案 5、水权制度建设 6、主要工程措施 7、环境影响安排等方面分析撰写。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10万沙漠分布图,本数据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王建华
数据集为黑河流域各个生态系统的优势种的生理生态学参数,本数据集根据TESim模型的要求,将黑河流域分为7个生态系统,分别为: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BRD)、常绿针叶林生态系统(CNF)、农田生态系统(CRP)、荒漠生态系统(DST)、草甸草原生态系统(MDS)、灌木林生态系统(SHB)和草原生态系统(STP)。本数据集中的数据,有些数据是根据实测数据得到,有些是通过参考文件得到,但是经过验证以后应用到黑河流域的。本数据中的数据,每个生态系统系统的每个参数都有三个值,分别是在模型中的取值以及该参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该数据可为生态过程模型提供输入参数,该数据集仍然在进一步的优化中。
彭红春
数据为青海湖流域10万沙漠分布图,本数据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王建华, 颜长珍
干旱沙漠区土壤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旱区寒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新荣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3.1-2005.12。 该项目汇交数据: 1.沙坡头铁路植被固沙防护体系观测场数据集(excel) 建于1956、1964、1981和1987年植被固沙区的植物和土壤资料。观测场设立之初就进行长期的土壤水分和植被调查,本数据库记录了2002年8月中子管安装后的土壤水分资料、2003—2005年的植被资料(植被结构,草本结构,灌木结构等)、不定期调查的土壤理化性质资料(粒度,全N,P2O5,K2O,水解N)。 2.荒漠植物逆境生理数据集(excel) 2003—2005年,草原化荒漠典型植物群落及其优势物种,在天然和模拟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人工和天然植物群落优势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适应机制的异同。(包括光合蒸腾,荧光,生化等指标) 3.土壤入渗和蒸散发数据集(excel) 2002—2005年利用TDR和Lysimeters监测的荒漠人工植被固定沙丘的降水入渗过程、土壤水动态和蒸散发。 4.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土壤与植被综合调查数据集(excel) 2003—2004年,在银(川)阎(地拉图)公路,银(川)兰(州)公路穿过腾格里沙漠地区,沿公路设置的8个样带、449个样方的土壤(电导率,Ph,有机质, 全氮含量)和植被(株数,盖度,平均高,生物量,株数,盖度,平均高,生物量)情况。
李新荣
背景:此数据汇交属于“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黑河流域典型荒漠植物耐旱机理的基因组学研究”的第一次数据汇交。 本重点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以典型荒漠植物沙冬青为材料,利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对沙冬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基因转录组序列进行解码,从而发掘与抗旱相关的基因和基因群组,并用转基因技术在模式植物中验证其抗旱性。 过程、内容: 由于基因组测序需要专门测序仪器,工程浩大、过程复杂(主要有基因组文库构建、测序、数据分析及基因组组装等程序),因此需要由专业测序公司完成。在与测序公司接触后,我们了解到在对一未知基因组进行测序前,需要先对其基因组的大小和复杂度进行预测,这是设计测序方案和策略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在2013 年主要对沙冬青的染色体组成、基因组大小和复杂度进行了预测,并成功建立了其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方法。结果表明沙冬青植物为2倍体,基因组由9条染色组成(2倍体18条),基因组大小为1.07G。对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所得DNA复合测序要求,已送往测序公司建库、测序,现正在进行中。另外,为了获得大量、均一的植物材料,我们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进行了探讨,也获得了成功。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未能够按项目原计划在本年度完成沙冬青基因组测序,并提交有关数据,主要是我们之前没有将基因组预测的内容计算在内。 数据使用说明:本年度所得有关沙冬青倍性、染色体核型组成以及基因组大小的数据,对后续基因组测序奠定了必要基础,为测序方案的设计和经费预算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而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成功,为后续转录组测序和抗旱机理研究的实验提供了高质量的材料保障,也无需每次到植物原生长地取材,同时也是对沙冬青植物细胞学和生理学研究的新贡献。
何军贤, 顾力菲
数据集对黑河流域中下游2013年单生及联生的红砂和珍珠进行了野外植株生长状况、叶片形态指标的调查。 生长状况指标有:冠幅、株高,以及细根、粗根生物量等;叶片形态指标有:长、宽、厚度,以及叶面积、体积等。试验观测指标有:叶氮含量、水势、气体交换数据、叶绿素荧光数据。 数据包括:野外观测资料及其说明文件。
苏培玺
2013年8月中旬测定,植物种:泡泡刺(不同生境为中游丘间低地和戈壁),红砂(不同生境为中游戈壁和下游戈壁)。 利用美国拉哥公司制造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 LI-COR, USA)和LI-3100叶面积仪等,对荒漠植物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观测。 观测资料中的符号含义如下: Obs,观测次数; Photo,净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 Cond,气孔导度,mol H2O•m–2•s–1; Ci,胞间CO2浓度,μmol CO2•mol-1; Trmmol,蒸腾速率,mmol H2O•m–2•s–1; Vpdl,水蒸气压亏缺,kPa; Area,叶面积,cm2; Tair,大气温度,℃; Tleaf,叶面温度,℃; CO2R,参照室CO2浓度,μmol CO2•mol-1; CO2S,样品室CO2浓度,μmol CO2•mol-1; H2OR,参照室水分,mmol H2O•mol-1; H2OS,样品室水分,mmol H2O•mol-1; PARo,光量子通量密度,μmol•m–2•s–1; RH-R,参照室空气相对湿度,%; RH-S,样品室空气相对湿度,%; PARi,光合作用有效辐射,μmol•m–2•s–1; Press,大气压,kPa; 其它为测定时的仪器状态参数等。
苏培玺
在2011年7月中旬采集黑河流域典型荒漠植物光合器官(叶片或同化枝)进行生理生化分析的基础上,2012年7月中旬采集部分荒漠植物光合器官,装入液氮罐带回实验室测定。 生理分析指标主要有:可溶性蛋白单位:mg/g;游离氨基酸单位:µg/g;叶绿素含量单位: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位:U/g FW;过氧化氢酶(CAT)单位:U/(g•min);过氧化物酶(POD)单位:U/(g•min);脯氨酸(Pro)单位:μg/g; 可溶性糖单位:μg/g;丙二醛(MDA)单位:μmol/L。
苏培玺
2013年9月底10月初,黑河流域典型区荒漠类型植物停止生长期,进行年终生态调查。 共有8个调查观测场,分别是:山前荒漠、山前戈壁、中游荒漠、中游戈壁、中游沙漠、下游荒漠、下游戈壁、下游荒漠,大小为40m×40m。 在每个观测场固定3个20m×20m的大样方,命名为S1、S2、S3,进行灌木定期调查;每个大样方固定4个5m×5m的小样方,命名为A、B、C、D,进行草本调查。
苏培玺
数据为天山北麓诸河流域10万沙漠分布图,本数据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王建华, 颜长珍
2011年7月中旬,采集典型荒漠植物光合器官(叶片或同化枝),液氮罐带回实验室测定。 分析指标主要有可溶性蛋白单位:mg/g;游离氨基酸单位:µg/g;叶绿素含量单位: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位:U/g FW;过氧化氢酶(CAT)单位:U/(g•min);过氧化物酶(POD)单位:U/(g•min);脯氨酸(Pro)单位:μg/g; 可溶性糖单位:μg/g;丙二醛(MDA)单位:μmol/L。
苏培玺
该数据集是将沙漠专题地图的图形数据建立的我国第一个1∶10万沙漠空间数据库,重点反映我国沙漠的地理分布、面积大小、沙丘的流动性与固定程度。按照系统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将输入数据进行标准化,统一转换为各类数据输入的标准格式。建库以交付系统运行。 本项目以2000年的TM影像为信息源,在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的Coverage和2000年TM数字影像信息,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以1:10万比例尺专题图成图要求,对我国的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了专题制图。1∶10万全国沙漠分布图可以使用户在从事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工作时节省大量的数据录入和编辑工作。数字地图能非常方便地转化为版式地图 数据集属性如下: 分为e00和shp两个文件夹: 文件夹内各省沙漠分布图名称与省份对照表 01 Ahsm 安徽省 02 Bjsm 北京市 03 Fjsm 福建省 04 Gdsm 广东省 05 Gssm 甘肃省 06 Gxsm 广西壮族自治区 07 Gzsm 贵州省 08 Hebsm 河北省 09 Hensm 河南省 10 Hljsm 黑龙江省 11 Hndsm 海南省 12 Hubsm 湖北省 13 Jlsm 吉林省 14 Jssm 江苏省 15 Jxsm 江西省 16 Lnsm 辽宁省 17 Nmsm 内蒙固自治区 18 Nxsm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 Qhsm 青海省 20 Scsm 四川省 21 Sdsm 山东省 22 Sxsm 陕西省 23 Tjsm 天津市 24 Twsm 台湾省 25 Xjsm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6 Xzsm 西藏自治区 27 Zjsm 浙江省 28 Shxsm 山西省 1、数据投影: Projection: Albers False_Easting: 0.000000 False_Northing: 0.000000 Central_Meridian: 105.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1: 25.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2: 47.000000 Latitude_Of_Origin: 0.000000 Linear Unit: Meter (1.000000) 2、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 perimeter(周长) ashm_(序列码) class(沙漠编码) ashm_id(沙漠编码) 3、沙漠编码:流动沙地 2341010 半流动沙地 2341020 半固定沙地 2341030 戈壁 2342000 盐碱地 2343000 4:文件格式:全国、分省及县级沙漠图的数据类型为矢量型的shapefile和E00 5:文件命名: 基于国家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系统数据组织在Windows NT的文件管理层面上进行,文件和目录名采用英文字和数字的复合名称,分省沙漠图以省、区名拼音+SM构成,如甘肃省沙漠分布图即为GSSM。旗、县沙漠图为省区名拼音+xxxx,xxxx为旗、县代码后四位数值,如兰州沙漠图命名为GS0101。省、区和旗、县的分幅切割以国家级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运行系统中的行政区划数据文件为据。
王建华, 王一谋, 颜长珍, 祁元
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数据源:中国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编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协作,根据七十年代航片,加上实地调研,绘制的1:200万沙漠图,图中中国国界是根据地图出版社一九七一年出版的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绘制。 一、数据集内容 1、Desert_Ch_2009(沙漠分布) 2、Dune_hight_Ch_200(沙丘高度) 3、Gobi_Ch_200(戈壁) 4、Wind_eroded_land_Ch_200(风蚀地数据) 二、沙漠化属性表字段如下: (1)Semifixed(半固定沙丘):缓起伏沙地(2-1)、灌丛沙丘(2-2)、抛物线状沙丘(2-3)、梁窝状沙丘(2-4)、沙垄及树枝状沙垄(2-5)、蜂窝状沙丘(2-6)、蜂窝状沙垄(2-7)、复合型沙垄(2-8) (2)Fixation(固定沙丘):平沙地(3-1)、草原丛沙堆(3-2)、沙垄(3-3)、蜂窝状沙丘(3-4) (3)Migratory(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1-1)、新月形沙垄及沙垄(1-2)、格状沙丘及格状沙丘链(1-3)、鱼鳞状沙丘(1-4)、羽毛状沙垄(1-5)、金字塔沙丘(1-6)、复合型沙丘及沙丘链(1-7)、复合型沙垄(1-8)、复合型穹状沙丘(1-9)、链状沙山(沙丘)(1-10)、迭置型链状沙山(1-11)、复合型垄状沙山(1-12)、复合型链状沙山(1-13)、金字塔形沙山(1-14) (4)class_id:沙化属性编码 三、投影信息 PROJCS["Albers", GEOGCS["GCS_Beijing_1954", DATUM["Beijing_1954", SPHEROID["Krasovsky_1940",6378245.0,298.3]], PRIMEM["Greenwich",0.0],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PROJECTION["Albers_Conic_Equal_Area"], PARAMETER["False_Easting",0.0], PARAMETER["False_Northing",0.0], PARAMETER["longitude_of_center",105.0],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1",25.0],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2",47.0], PARAMETER["latitude_of_center",0.0], UNIT["Meter",1.0]]
王建华
冻土图的编制依据包括:(1)冻土野外调查、勘探实测资料;(2)航空像片和卫星影像判译;(3)TOPO30 1km分辨率的地面高程数据;(4)气温和地面温度资料。其中,青藏高原的冻土分布采用了南卓铜等(2002)的研究结果,利用青藏公路沿线76个钻孔实测年平均地温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分析,获取年平均地温与纬度、高程的关系,并基于该关系,结合GTOPO30高程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资源观测与科技中心领导下发展的全球1k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模拟得到整个青藏高原范围上的年平均地温分布。以年平均地温0.5 ℃作为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的界限,参考《中国冰雪冻土图》(1:400万)(施雅风 等,1988)划定高原不连续多年冻土与高原岛状多年冻土的界限;另外,参考东北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分区图(郭东信 等,1981)、环北极多年冻土和地下冰分布图(Brown et al. 1997)和最新野外实测资料,对东北的多年冻土界线进行了修订;西北高山多年冻土界线多采用了《中国冰雪冻土图》(1:400万)(施雅风 等,1988)中划定的界线。 根据该数据统计的中国多年冻土区面积约1.75×106km2,约占中国领土的18.25%。其中,高山多年冻土0.29×106km2,约占我国领土面积的3.03%。 更多信息参考《1:400万中国冰川冻土沙漠图》说明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06)
王涛
一、概述 本数据集是以中国沙漠1:10万分布图集为数据源,按流域边界裁剪而成,重点反映黄河上游沙漠、沙地和戈壁的地理分布、面积大小、沙丘流动性与固定程度。本数据集信息源为2000年Landsat TM影像,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按照1:10万比例尺专题图成图要求,对我国沙漠、沙地和戈壁进行了专题制图。 二、数据处理说明 本数据集以中国沙漠1:10万分布图集为数据源,按流域边界裁剪而成。本数据集信息源为2000年Landsat TM影像,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按照1:10万比例尺专题图成图要求,对我国沙漠、沙地和戈壁进行了专题制图。按照系统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将输入数据进行标准化,统一转化为各类数据输入的标准格式。 三、数据内容说明 本数据集分为荒漠与非荒漠类,非荒漠代码为999.荒漠分为三类,为沙漠(地)、戈壁与盐碱地,分类代码分别为23410、2342000与2343000。其中沙漠(地)分为4类,分别为流动沙漠(地)、半流动沙漠(地)、半固定沙漠(地)、固定沙漠(地),其分类代码分别为:2341010、2341020、2341030与2341040. 四、数据使用说明 可以使资源环境和其他相关工作者对黄河上游沙漠类型、面积与分布进行了解,对宁蒙河段风沙危害进行分、评价。
薛娴, 杜鹤强
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奈曼旗沙漠化类型及土地整治区划图》,该图的具体信息如下: * 主编:朱震达、邱醒民 * 编辑 :冯毓荪 * 复照与制图:冯毓荪、刘扬宣、文子祥、杨泰运、赵爱芬、王一谋、李伟民、赵燕华、王建华 * 野外考察:邱醒民、张继贤 * 制图单位: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室编制 * 出版社:上海中华印刷厂 * 比例尺:1:150000 * 出版时间: 1984年5月 * 图例:严重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潜在沙漠化土地、非沙漠化土地、波状起伏沙黄土平原、树林及灌木林、盐碱地、山地、耕地、甸子地 2、文件格式与命名 数据均以ESRI Shapefile格式储存,包括一下图层: 奈曼旗沙漠化类型图、河流、 道路、水库、铁路、区划 3、数据属性 沙化等级类 植被 本底类 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 耕地 沙丘 盐碱地 甸子地 严重沙漠化土地 水库 树林及灌木林 山地 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 潜在的沙漠化土地 湖泊 非沙漠化土地 波状起伏沙黄土平原 2、投影信息: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5)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朱震达, 邱醒民, 冯毓荪, 赵燕华, 王建华, 赵爱芬, 王一谋, 李伟民, 张继贤, 刘扬宣, 文子祥
西部山区重大道路工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3.1-2005.12。 该项目汇交数据: 工程与环境离心模型试验资料(word文档):由六组离心模型实验资料组成,分别是: 试验一、土质路堑高边坡离心模型试验(6组) 试验二、削坡与填土反压离心模型实验(4组) 试验三、抗滑桩及桩板墙离心模型实验研究(10组) 试验四、边坡不同施工时序离心模型试验(5组) 试验五、迁移式影响离心模型试验(11组) 试验六、水对临时边坡影响离心模型试验(8组) 详细介绍了每个试验的目的,理论基础,试验设计,试验结果等信息.
崔鹏
甘肃河西地区荒漠植物种群繁殖对策的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兰州大学安黎哲教授,项目运行时间为2004.1-2007.12。 该项目汇交数据: 1. 超干保存对种子的影响 该数据为Word格式,里边包含很多分析图,对霸王种子和黄花补血草种子分别采用45℃、室温和15℃保存下的活力变化对比研究,分别采用缓湿处理、人工老化和超干处理对电导率和种子生理活性指标等影响的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45℃保存霸王种子活力变化 图1 霸王种子保存在45℃的发芽率(%) 、 图2 霸王种子保存在45℃的发芽指数、 图3 霸王种子保存在45℃的活力指数 室温保存霸王种子活力变化 图4 霸王种子保存在室温的发芽率(%) 、 图5 霸王种子保存在室温的发芽指数 、 图6 霸王种子保存在室温的活力指数 15℃保存霸王种子活力变化 图7 霸王种子保存在15℃的发芽率(%) 、 图8 霸王种子保存在15℃的发芽指数 、 图9 霸王种子保存在15℃的活力指数 45℃保存黄花补血草种子活力变化 图10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45℃的发芽率(%) 、 图11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45℃的发芽指数 、图12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45℃的活力指数 室温保存黄花补血草种子活力变化 图13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室温的发芽率(%) 、 图14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室温的发芽指数 、 图15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室温的活力指数 15℃保存黄花补血草种子活力变化 图16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15℃的发芽率(%) 、 图17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15℃的发芽指数 、图18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15℃的活力指数 缓湿处理对种子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图28 霸王种子未经缓湿处理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图29 霸王种子经缓湿处理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图31 黄花补血草种子经缓湿处理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人工老化处理对霸王种子的影响 图34 人工老化处理对霸王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图35 人工老化处理对霸王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图36 人工老化处理对霸王种子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人工老化处理对黄花补血草种子的影响 图37 人工老化处理对黄花补血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图38 人工老化处理对黄花补血草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图39 人工老化处理对黄花补血草种子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人工老化处理15天后对种子醛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图52 人工老化处理15天后对霸王种子醛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图53 人工老化处理15天后对黄花补血草种子醛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超干处理对种子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 表31 超干处理对霸王种子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 表32 超干处理对黄花补血草种子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 2.荒漠植物种皮微形态结构特征 (包括实验条件、种皮微结构电镜图片及分析 47种植物分布,种属,物种代码,种子长轴,短轴长度及重量列表、种皮元素成分表)word文档
安黎哲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