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包含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阿柔超级站的物候相机观测数据,该仪器由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研发并进行处理。物候相机集成数据获取与数据传输功能。该物候相机采用垂直向下的方式采集数据,拍摄数据分辨率为1280*720,可指定拍摄时间频率。对于绿度指数物候期计算,需要根据感兴趣区域计算相对绿度指数(GCC, Green Chromatic Coordinate公式为GCC=G/(R+G+B), R、G、B为图像红、绿、蓝三通道像元值),然后进行无效值填充和滤波平滑,最后根据生长曲线拟合确定关键物候期参数,如生长季起始日、顶峰、生长季结束日等;对于覆盖度,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选择光照不太强的图像,然后将图像分割为植被和土壤,计算每张图像的植被像素占计算区域内的比例作为该图像对应的覆盖度,在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完成以后,再按用户指定的时间窗口对原始覆盖度数据进行平滑滤波,滤波后的得结果为最终的时间序列覆盖度。本数据集包括相对绿度指数(Gcc)。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
刘绍民, 屈永华,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阿柔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上游阿柔站分别架设了BLS900和RR-RSS46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RR-RSS460的接收端和BLS900的发射端,南塔为RR-RSS460的发射端和BLS900的接收端。观测时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高寒草地。北塔的经纬度是100.4712E,38.056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4572E,38.0384N,海拔高度约3033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13.0m,光径长度是2390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BLS900:Cn2>7.25E-14,RR-RSS460:Cn2>7.84 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BLS900:Average X Intensity<1000;RR-RSS460:Demod>-20mv);(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对于BLS900,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对于RR-RSS460,选取Andreas(1988)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 (2011, 2013)。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上游LAS数据以BLS900为主,缺失时刻由RR-RSS460观测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x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本数据为黑河上游1992-2015年生长季降水产生的径流、蒸散发,数据内容包括:降水(mm)、蒸散发(mm)、径流(mm)、土壤含水量(m3/m3)。时间分辨率:年(生长季),空间分辨率:0.00833°。数据是基于Eagleson生态水文模型使用气象、土壤、植被参数模拟获得的,模拟的降雨径流使用黑河上游6个子流域(黑河干流、八宝河、野牛沟、梨园河、瓦房城、洪水河)的生长季观测径流数据进行了验证,相关系数(R)的变化范围为0.53-0.74,RMSE在32.46-233.18 mm之间,相对误差范围为-0.66--0.0005;模拟蒸散发与GLEAM ET之差在−115.36 mm 到 44.1 mm之间。模拟结果可以为黑河上游水文模拟提供一定参考。
张宝庆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阿柔站研制双波段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北塔为接收端,南塔为发射端。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高寒草地。北塔的经纬度是100.4712°E,38.056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4572°E,38.0384°N,海拔高度约3033m。双波段闪烁仪的有效高度13.0m,光径长度是2390m。 近红外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双波段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200Hz,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近红外闪烁仪观测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双波段闪烁仪观测数据为2020年7月14日至2020年12月30日。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将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检验和处理,计算光强方差;(2)根据光强方差,计算空气折射指数的结构参数;(3)根据空气折射指数的结构参数,计算气象结构参数;(4)根据气象结构参数,计算感热和潜热通量。观测中出现错误以-6999填充。 发布数据的说明: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_LAS:近红外闪烁仪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Var_LAS: 近红外闪烁仪光强方差,Var_MWS: 微波闪烁仪光强方差,Var_OMS: 双波段闪烁仪光强方差,H:感热通量(单位:W/m2), LE:潜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x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施生锦,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的物候相机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亚高山山地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E, 38.0473N,海拔3033m。仪器由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研发并进行处理。物候相机集成数据获取与数据传输功能。相机采用垂直向下的方式采集数据,拍摄数据分辨率为1280*720,可指定拍摄时间频率。对于物候期的计算,首先,根据感兴趣区计算物候指标,如相对绿度指数(GCC, Green Chromatic Coordinate公式为GCC=G/(R+G+B), R、G、B为图像红、绿、蓝三通道像元值)。然后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无效值填充和滤波平滑。最后根据生长曲线拟合确定关键物候期参数,如生长季起始日、顶峰、生长季结束日等。本数据集为该站点2020年相对绿度指数(GCC)。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
刘绍民, 屈永华,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阿柔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上游阿柔站分别架设了BLS900和RR-RSS46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RR-RSS460的接收端和BLS900的发射端,南塔为RR-RSS460的发射端和BLS900的接收端。观测时间为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高寒草地。北塔的经纬度是100.4712E,38.056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4572E,38.0384N,海拔高度约3033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13.0m,光径长度是2390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BLS900:Cn2>7.25E-14,RR-RSS460:Cn2>7.84 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BLS900:Average X Intensity<1000;RR-RSS460:Demod>-20mv);(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对于BLS900,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对于RR-RSS460,选取Andreas(1988)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 (2011, 2013)。由于仪器调整和供电不足,大孔径闪烁仪数据由于信号和供电等问题缺失的日期为:2020.09.25-2020.10.16。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上游LAS数据以BLS900为主,缺失时刻由RR-RSS460观测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x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垭口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大冬树垭口,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2421E, 38.0142N,海拔4148m。发布的数据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在气象塔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土壤热流板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由于传感器问题,四分量辐射断续出现问题;由于积雪覆盖太阳能板导致供电问题,2.2-4.25间数据缺失;(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0-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景阳岭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景阳岭垭口,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160E, 37.8384N,海拔375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由于雪覆盖太阳能板引起供电不足,导致3.14-4.25间数据缺失;由于传感器问题,风速风向偶尔出现NAN无效值,四分量向上短波辐射数据出错。(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0-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大沙龙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西侧沙龙滩地区,下垫面是沼泽化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8.9406E, 38.8399N,海拔373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并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0-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亚高山山地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E, 38.0473N,海拔303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分别架设在1m、2m、5m、10m、15m、25m处,共6层,朝向正北;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阿柔超级站28m观测塔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上;土壤部分传感器埋设在塔体正南方向2m处,其中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均埋设在地下6cm处;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6cm、10cm、15cm、20cm、3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240cm、280cm、320cm处,其中4cm和10cm这两层有三个重复;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6cm、10cm、15cm、20cm、3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240cm、280cm、320cm处,其中4cm和10cm这两层有三个重复。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1m、WS_2m、WS_5m、WS_10m、WS_15m、WS_25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1m、Ta_2m、Ta_5m、Ta_10m、Ta_15m、Ta_25m和RH_1m、RH_2m、RH_5m、RH_10m、RH_15m、RH_2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_1、Ms_4cm_2、Ms_4cm_3、Ms_6cm、Ms_10cm_1、Ms_10cm_2、Ms_10cm_3、Ms_15cm、Ms_20cm、Ms_30cm、Ms_40cm、Ms_6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 Ms_200cm、Ms_240cm、Ms_280cm、Ms_32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_1、Ts_4cm_2、Ts_4cm_3、Ts_6cm、Ts_10cm_1、Ts_10cm_2、Ts_10cm_3、Ts_15cm、Ts_20cm、Ts_30cm、Ts_40cm、Ts_6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 Ts_200cm、Ts_240cm、Ts_280cm、Ts_32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0-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垭口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2421, 38.0142N,海拔4148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该站冬季会出现缺电现象,导致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和Che et al. (2019),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景阳岭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景阳岭垭口,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160E, 37.8384N,海拔375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DS)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由于仪器的问题,3.7-3.16, 5.31-7.17, 8.13-8.20, 9.24-10.7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大沙龙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下垫面是沼泽化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8.9406E, 38.8399N,海拔3739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11-12月由于H2O测量值出现负值,出现一些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亚高山山地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E, 38.0473N,海拔3033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8月23-29日,由于仪器问题,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本数据集为黄河源区与祁连山黑河流域多时空尺度水量平衡要素数据集,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量平衡分析提供依据和参考。数据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模拟结果,然后利用ArcGIS和Excel软件分析和统计而成。水量平衡要素包括降水、降雪、蒸散发、地下水、土壤水和产流等,时间尺度包括年尺度和月尺度,而空间尺度包括流域尺度、河段尺度、子流域尺度、海拔带尺度和植被类型尺度。本数据目前已经应用于流域水资源评价,人工增雨效益评估和人工增雨作业指导。
邹松兵
祁连山典型冻土区水文地质要素数据集内容主要包括黑河上游西支流域内的地下水类型、富水性(单孔涌水量或单泉流量)、主要河流与支流、泉水(下降泉、泉群、大泉、矿泉分布)、钻孔(承压水钻孔、潜水钻孔、自流水钻孔分布)、断裂带(压性断裂、张性断裂)、角度不整合界线、平行不整合界线、黑河上游西支流域边界线、季节性冻土区与多年冻土区分界线、现代冰川及沼泽分布。本水文地质要素数据集可为寒区水文生态过程和水文地质环境提供背景资料。本数据来自四幅1:20万水文地质图(祁连幅、野牛沟幅、祁连山幅、肃南幅)的矢量化并重新对地下水类型进行整合。分辨率较高,数据可为泛第三极江河源区水土资源演变和环境变化等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孙自永
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2013-2014年各层(0 cm, 4 cm, 10 cm, 20 cm, 40 cm, 80 cm, 120 cm, 160 cm, 240 cm, 400 cm, 600 cm, 900 cm, 1200 cm, 1400 cm, 1500 cm) 1km 逐小时土壤温度、湿度和含冰量数据,本数据由SHAW模型模拟产生,并基于地面站点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观测的土壤温湿度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较好,可用于上游冻土水热过程相关研究。
张艳林
本数据集为针对黑河上游和黄河源区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的应用而构建的相关数据库,主要为土壤和植被,以及DEM。土壤和植被涉及的参数较多,包括常规的土壤物理参数和化学参数,植被参数以及生物量参数,参数值的确定方式包括采样测定、文献和其他相关数据库,以及通过相关软件进行计算。由于SWAT模型的土壤和植被数据库涉及的参数较为全面,因此本数据集除了用于SWAT模型外,其中大部分参数也可作为其他生态水文模型驱动数据的参考。
邹松兵
黑河上游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GBEHM)输出数据包括1-km网格的空间分布数据系列数据。 区域:黑河干游(莺落峡) 北大河(冰沟新地),时间分辨率:月尺度,空间分辨率:1km,时段:1960年-2014年。 数据包括降水量、蒸散发、径流深、土壤体积含水量(0-100cm)。 所有数据均为ASCII格式,流域空间范围参见reference目录下的basin.asc文件。 模型结果的投影参数: Sphere_ARC_INFO_Lambert_Azimuthal_Equal_Area
杨大文
一、数据描述 葫芦沟土壤温度监测深度分布为20cm、50cm、100cm、200cm、300cm。地下水温度监测深度为10m。观测频率为1小时/次。观测数据时间范围为2016年5月17日~2016年9月18日。 二、采样地点 葫芦沟小流域土壤温度监测点设置在流域三角洲中部,其地理坐标为99°52′45.38″E, 38°15′21.27″N。
马瑞, 胡雅璐
黑河上游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GBEHM)输出数据包括1-km网格的空间分布数据系列数据。 区域:黑河上游(莺落峡),时间分辨率:月尺度,空间分辨率:1km,时段:2015年-2070年(未来情景)。 数据包括降水量、蒸散发、径流深、平均气温。 所有数据均为ASCII格式,流域空间范围参见reference目录下的basin.asc文件。 模型结果的投影参数: Sphere_ARC_INFO_Lambert_Azimuthal_Equal_Area
杨大文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6年5月4日~2016年9月3日葫芦沟小流域二号集水区出口河水流量数据。 二、采样地点: 河水流量监测断面坐标位于二号集水区出口,红墙附近,坐标为99°52′58.40″E,38°14′36.85″N。
马瑞, 胡雅璐
数据集为2013-2014年黑河流域上游野外土壤测量分析数据,包括:土壤颗粒分析、水分特征曲线、饱和导水率、土壤孔隙度、入渗分析、土壤容重 一、土壤颗粒分析 1.土壤粒度数据是在兰州大学西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度实验室进行测量。测量仪器为马尔文激光粒度仪MS2000。 2.粒度数据用激光粒度仪进行测量。导致颗粒较大的样点无法测量,比如D23,D25无法测量而没有数据。加上部分样品缺失。 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采用离心机法测量:将野外采集的环刀原状土放入离心机,分别用转速0,310,980,1700,2190,2770,3100,5370,6930,8200,11600测量每次的转子重量得到。 2.环刀是按照数字从1开始一直往后编号,由于分3组同时在不同地方取样,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编号,1组从1号开始编号,2组从500号开始往后编号,3组从1000号开始往后编号。和采样点的编号是一致的。在两个Excel中能找到对应编号。 3.土壤容重数据在2013年因为是补充2012年取样,因此并不是每个点位都有数据。同时部分样点土层未达到70 cm厚,因此无法取5层数据,同时由于运输及记录问题导致有很大部分数据存在缺失。同时随机点只选取了一层数据。 4.烘干后重量:部分样品由于实验过程中烘箱出问题,导致未测量烘干重。 三、土壤饱和导水率 1.测量方法说明:此方法是依据依艳丽(2009)的定水头发自制仪器进行测量。使用马利奥特瓶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定水头;同时最后将当时测量的Ks转化为10℃时的Ks值进行分析计算。详细测量记录表格参见饱和导水率测量说明。K10℃是转化为10℃后的饱和导水率数据。单位:cm/min. 2.数据缺失说明:饱和导水率数据部分由于土样缺失以及土层深度不够无法取第4或5层数据导致数据缺失 3.取样时间:2014年7月 四、土壤孔隙度 1.采用容重法推求:根据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的关系得到。 2.数据在2014年因为是补充2012年取样,因此并不是每个点位都有数据。同时部分样点土层未达到70 cm厚,因此无法取5层数据,同时由于运输及记录问题导致有很大部分数据存在缺失。同时随机点只选取了一层数据。 五、土壤入渗分析 1.入渗数据是用“MINI DISK PORTABLE TENSION INFILTROMETER”进行测量。得到一定负压下的近似饱和导水率。仪器情况详细情况见网站:http://www.decagon.com/products/hydrology/hydraulic-conductivity/mini-disk-portable-tension-infiltrometer/ 2.D7当时因为下雨而未测量入渗实验。 六、土壤容重 1.2014年土壤容重为在2012年基础上进行补样用环刀取原状土。 2.该土壤容重为土壤干容重,采用烘干法测量。将野外采集的原状环刀土样在烘箱中以105℃恒温24小时,土壤干重除以土壤体积(100立方厘米)。 3.单位:g/cm3
贺缠生
该数据为黑河计划项目“黑河上游土壤水文异质性观测试验及其对山区水文过程的影响”(91125010)的土壤水分采样点经纬度信息,主要用于表达本项目中土壤水分采样点的空间分布情况。
贺缠生
黑河上游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GBEHM)输出数据包括1-km网格的空间分布数据系列数据。 区域:黑河上游(莺落峡),时间分辨率:月尺度,空间分辨率:1km,时段:2000年-2012年。 数据包括蒸散发、径流深、土壤体积含水量(0-100cm)。 所有数据均为ASCII格式,流域空间范围参见reference目录下的basin.asc文件。 模型结果的投影参数: Sphere_ARC_INFO_Lambert_Azimuthal_Equal_Area
杨大文
黑河上游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GBEHM)输出数据包括1-km网格的空间分布数据系列数据。 区域:黑河上游(莺落峡),时间分辨率:月尺度,空间分辨率:1km,时段:1980年-2010年。 数据包括降水量、蒸散发、径流深、土壤体积含水量(0-100cm)。 所有数据均为ASCII格式,流域空间范围参见reference目录下的basin.asc文件。 模型结果的投影参数: Sphere_ARC_INFO_Lambert_Azimuthal_Equal_Area
杨大文
针对黑河上游阶地形成时代研究,对位于上游祁连附近的6级河流阶地沉积物进行了光释光样品的采集。在实验室中分离中样品中的石英颗粒(38-63微米),测定石英颗粒中的等效剂量与剂量率,最后得出样品的光释光年代。得到的年代范围在5ka至82ka之间,对应了各级阶地下切的年代。
潘保田, 胡小飞
黑河上游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的输出数据包括1-km网格的空间分布数据和流域出口的流量时间系列数据。(1)1-km网格的空间分布数据,月平均的土壤水分、实际蒸散发、径流深等1-km分辨率的空间分布数据。(2)径流时间系列流域出口的逐日流量数据。
杨大文
黑河上游祁连附近地貌面包括一级剥蚀面(宽谷面),9级河流阶地面。阶地面分布数据主要通过野外考察获取,对各级地貌面分布范围进行GPS测量,在室内把野外资料进行分析,再结合遥感影像、地形图、地质图等资料,绘制得到黑河上游各级地貌面分布图。剥蚀面的年代在1.4Ma左右,黑河阶地形成晚于这一时代,都为晚更新世以来阶地。
胡小飞, 潘保田
在黑河上游多年冻土区域,选取11个有编号的典型钻孔,使用钻孔温度插值计算得出多年冻土及季节冻土厚度值,设定0度等温面为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下底板。 数据包括钻孔编号、经纬度、冻土厚度及冻土类型。
张廷军, 高坛光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4年7月24日~2014年9月11日葫芦沟小流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观测数据,监测频率为1h/次。 二、采样地点: 地下水水位观测点位于三角洲山前冲洪积扇顶部,坐标为99°52'45.38"E,38°15'21.27"N。
马瑞
从2013年至2014年,对黑河上游高海拔地区晚第四纪冰川地貌进行了考察采样。通过野外考察结合遥感影像得到了摆浪河上游山脊附近各级冰碛陇的分布图。
胡小飞, 潘保田
一、数据描述 红泥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温度监测分为七层,深度分布为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30cm。观测频率为1次/60分钟。观测数据时间范围为2013年8月25日~2014年5月1日。 二、采样地点 葫芦沟小流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温度监测点设置在红泥沟中下部,其地理坐标为99°52′25.98″E,38°15′36.11″N。 三、测试方法 采用HOBO Pendant® Temperature/Light Data Logger 64K - UA-002-64温度记录仪进行土壤温度观测。
孙自永, 常启昕
该数据是黑河干流莺落峡以上上游的植被图,比例尺为1:10万,面积大约为1万平方公里,数据格式为GIS矢量格式,满足生态水文模型数据输入要求,出版前仍需进行地图修饰,本版本为2.0版,后期拟对比黑河计划上游样带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修正。该数据是在《1:100万中国植被图》的基础上,对黑河上游海拔、坡向(基于ASTER GDEM计算)等地形进行详细分析,结合野外调查资料、文献资料、TM及ETM+影像、谷歌地球等,对《1:100万中国植被图》的群系边界进行优化后得到。该数据对1:100万植被图类型边界调整较大,与海拔和坡向相符更好。该数据可在Arc GIS及其兼容软件中直接使用和编辑。
郑元润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尺度气象梯度数据(2011年9月底安装)。VG1000梯度观测系统通过对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和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监测,结合高精度、高扫描频率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分析。 2.数据内容: 主要观测要素包括四层气温、湿度和二维超声风,雨雪量计,八层地温、土壤含水量等。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陈仁升,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涡动协方差Flux数据。 2.数据内容: 观测项目有:水平风速Ux(m/s),水平风速Uy(m/s),垂直风速Uz(m/s),超声温度Ts(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水汽浓度h2o(g/m^3),气压press(KPa)等。数据为30min Flux数据。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陈仁升, 韩春坛
一、数据描述 数据内容包含2013年7月~2014年4月流域内融雪水、河水、土壤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数据。 二、采样地点 融雪水采样点位于三号区中部,经纬度为99°53′28.004″E,38°13′25.781″N,采集次数为3次; 河水采样点位于葫芦沟流域出口,经纬度99°52′47.7″E,38°16′11″N,采样频率为每周一次; 土壤水采样点位于在红泥沟集水区中下部,采样深度为地下90cm和180cm,经纬度99°52′25.98″E,38°15′36.11″N 。 三、测试方法 采集样品采用L2130-i 超高精度液态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进行测试的。
常启昕, 孙自永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涡动协方差Flux数据。 2.数据内容: 观测项目有:水平风速Ux(m/s),水平风速Uy(m/s),垂直风速Uz(m/s),超声温度Ts(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水汽浓度h2o(g/m^3),气压press(KPa)等。数据为30min Flux数据。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陈仁升, 韩春坛
1. 数据概述: 2013年中科院寒旱所祁连站标准气象场人工观测数据集,每日定时8:00、14:00、20:00人工观测各种气象要素。 2. 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包括干球气温、湿球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表温度(0cm)、浅层地温(5cm、10cm、15cm、20cm)、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 3. 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9E;纬度:38.3N;海拔:2980m.
陈仁升, 韩春坛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3年5月~2014年4月葫芦沟小流域融雪水和土壤水中二氧化硅含量值。 二、采样地点: 其中融雪水的采样点位于二号气象站下方600m附近,地面高程3514.45m,经纬度为99°53′20.655″E,38°14′14.987″N。土壤水的采样点位于二号气象站上方300m、下部土壤剖面,经纬度为99°53′31.333″E,38°13′50.637″N。 三、测量方法: 样品二氧化硅含量的测试方法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进行测量。利用溶液中Si的值代替二氧化硅。
孙自永, 常启昕
一、数据描述: 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内,分别对流域内降雨、河水、土壤水进行采样分析。 二、采样地点: 降雨采样点位于中科院祁连站院内,经纬度99°52′39.4″E,38°15′47″N; 河水采样点位于葫芦沟流域出口,经纬度99°52′47.7″E,38°16′11″N,采样频率为每周一次; 土壤水采样点位于在红泥沟集水区中下部,采样深度为地下180cm,经纬度99°52′25.98″E,38°15′36.11″N,仅取一次样。 三、测试方法: 样品中2012年样品采用Thermo Fisher TM Flash 2000和MAT 253型气体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进行测样;2013年样品采用L2130-i 超高精度液态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进行测样。
孙自永, 常启昕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2年7月葫芦沟小流域5口泉的泉流量观测数据。 二、采样地点 泉1采样点位置为西支沟大泉,经纬度99°51′23″E,38°14′33″N; 泉2采样点位置点为流域出口东侧20米,经纬度99°52′50.9″E,38°16′11.44″N; 泉3采样点位置为流域出口东侧80米,经纬度99°52′52.8″E,38°16′11.24″N; 泉4采样点位置为流域出口东侧120米,经纬度99°52′55.9″E,38°16′11.4″N; 泉5采样点位置流域出口东侧150米,经纬度99°52′55.9″E,38°16′11.5″N。 三、测试方法 通过估算泉水流速和泉眼截面积来估计泉流量大小。
孙自永, 常启昕
一、数据描述: 2013年5月~2014年7月葫芦沟小流域东支沟流量观测数据,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采用Solinst Level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二、采样地点: 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
孙自永, 常启昕
一、数据描述 红泥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温度监测分为七层,深度分布为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观测频率为1次/30分钟。观测数据时间范围为2013年5月7日~2013年8月25日。 二、采样地点 葫芦沟小流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温度监测点设置在红泥沟中下部,其地理坐标为99°52′25.3″E,38°15′37.97″N。 三、测试方法 采用HOBO Pendant® Temperature/Light Data Logger 64K - UA-002-64温度记录仪进行土壤温度观测。
常启昕, 孙自永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4年7月10日~2014年9月10日葫芦沟小流域02号泉水和08号泉水泉流量数据,数据频率15天/次。 二、采样地点: 其中02号泉水点位于总流域出口东侧30m出,经纬度坐标38°16′11.44″N,99°52′50.9″E。08号泉水点位于东西支沟交汇出靠近东支沟一侧,经纬度坐标38°15'27.76"N,99°52'46.41"E。
马瑞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4年7月~2014年9月葫芦沟小流域二号集水区河流断面和东西支沟交汇处河流断面河水温度。 二、采样地点: 二号集水区河流断面坐标为99°52′58.40″E,38°14′36.85″N。 东西支沟交汇处河流断面坐标为99°52'45"E,38°15'26.60"N。
马瑞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2012年5月~2013年6月黑河上游祁连站内降雨和葫芦沟小流域土壤水二氧化硅含量。 二、采样地点 降雨的采样点样地点为葫芦沟小流域中科院寒旱所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院内,经纬度为99°53′06.66″E,38°16′18.35″N 。 土壤水取样点中科院二号气象站上方约300m处。取样点经纬度为99°53′31.333″E,38°13′50.637″N。 三、测试方法 样品测试方法是采用哈希DR2800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从雨量筒中取得的雨水及采样点采集的土壤水测试取得的。
常启昕, 孙自永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0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日尺度气象梯度数据(2011年9月底安装)。VG1000梯度观测系统观测始于2011年10月1日,每30mins记录一次数据,最终生成日尺度数据。通过对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和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监测,结合高精度、高扫描频率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分析。 2.数据内容: 主要观测要素包括四层气温、湿度和二维超声风,雨雪量计,八层地温、土壤含水量等。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韩春坛, 陈仁升
数据包含了2014/2015年7月24~9月11日葫芦沟小流域二号集水区出口河水流量数据。 采样地点:河水流量监测断面坐标位于二号集水区出口,红墙附近,坐标为99°52′58.40″E,38°14′36.85″N。 葫芦沟土壤温度监测深度分布为20cm、50cm、100cm、200cm、300cm。地下水温度监测深度为10m。观测频率为1次/1小时。观测数据时间范围为2015年5月13日~2015年9月5日。 采样地点:葫芦沟小流域土壤温度监测点设置在流域三角洲中部,其地理坐标为99°52′45.38″E, 38°15′21.27″N。
马瑞
1.数据概述 2011年祁连站标准气象场人工观测数据集,每日定时8:00、14:00、20:00人工观测各种气象要素。 2.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包括干球气温、湿球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表温度(0cm)、浅层地温(5cm、10cm、15cm、20cm)、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9E;纬度:38.3N;海拔:2980m
韩春坛, 陈仁升
1. 数据概述: 2012年寒旱所祁连站标准气象场人工观测数据集,每日定时8:00、14:00、20:00人工观测各种气象要素。 2. 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包括干球气温、湿球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表温度(0cm)、浅层地温(5cm、10cm、15cm、20cm)、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 3. 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9E;纬度:38.3N;海拔:2980m
陈仁升,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涡动协方差系统,是一种微气象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涡度相关原理,利用快速响应的传感器来测量大气下垫面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开路涡动协方差系统的核心由CR1000数据采集器、CSAT3三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LI-7500开路CO2/H2O气体分析仪(EC150)组成。涡动协方差系统为本项目新购仪器,订购时间较长,2011年10月初安装,数据较短;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0月1日—2011年12月31日30min涡动协方差数据。 2.数据内容: 观测项目有:水平风速Ux(m/s),水平风速Uy(m/s),垂直风速Uz(m/s),超声温度Ts(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水汽浓度h2o(g/m^3),气压press(KPa)。数据采样频率是每秒10Hz。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陈仁升,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大本营综合环境观测系统数据集是祁连站在大本营观测点布设1套ENVIS综合环境观测系统(德国,IMKO)。并由ENVIS数采系统自动存储。 2.数据内容 此数据集为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日尺度数据。主要包括日尺度地上两层温、湿、风,六层土壤含水量、降水量、5cm地热通量、总辐射、七层土壤温度、CO2、气压。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0.2m
陈仁升,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日尺度气象梯度数据(2011年9月底安装)。VG1000梯度观测系统通过对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和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监测,结合高精度、高扫描频率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分析。 2.数据内容: 主要观测要素包括四层气温、湿度和二维超声风,雨雪量计,八层地温、土壤含水量等。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陈仁升, 韩春坛
此数据为黑河流域中上游的SWAT情景模拟数据。情景包括历史趋势情景(HT)、生态保护情景(EP)、严格生态保护情景(SEP)、经济发展情景(ED)和快速经济发展(RED)情景。 首先利用Dyna_CLUE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然后将不同情景下模拟的土地利用图导入到SWAT模型中,模拟黑河流域上游出口(莺落峡)和中游出口(正义峡)的日径流、月径流情景数据(假设其它条件一样)。时间段为2011-2030年。数据格式为excel格式。
南卓铜, 张凌
此数据为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数据,时间段为1986-2030年,1986年为实际参考数据,1987-2030为模拟数据。情景包括,历史趋势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严格生态保护情景、经济发展情景和快速经济发展情景。在不同情景下,利用Dyna-CLUE模型进行模拟。数据格式为Arc ASCII格式
南卓铜
一、数据概述 葫芦沟小流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温度监测点设置在红泥沟中下部,其地理坐标为99°52′25.3″E,38°15′37.97″N。 采用HOBO Pendant® Temperature/Light Data Logger 64K - UA-002-64温度记录仪进行土壤温度观测。 二、数据内容 红泥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温度监测分为七层,深度分布为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观测数据时间范围为2012年9月7日~2013年5月6日。
孙自永, 常启昕
黑河流域2011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集是中国科学院寒旱所遥感研究室,以GIS为手段,基于2011年LandsaTM和ETM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考察验证,建立了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影像和矢量数据库。 该数据集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是黑河流域上游1:10万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黑河流域1:10万(2011年)土地覆被数据和以往土地覆被采用同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划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和农村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5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 土地覆被分类属性: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属性编码 空间分布位置 耕地:平原旱地 123 主要分布在盆地、山前带、河流冲积、洪积或湖积平原(水源短缺灌溉条件较差)。 丘陵旱地 122 主要分布在丘陵区,一般状况下地块分布在丘陵的缓坡以及墚、卯之上。 山区旱地 121 主要分布在山区,海拔在4000米以下的山坡(缓坡、山腰、陡坡台地等)及山前带上。 林地:有林地(乔木) 21 主要分布在高山(海拔4000米以下)或中山坡地、谷地两坡、山顶、平原等。 灌木林地 22 主要分布在较高的山区(4500米以下),多数分布山坡和山谷及沙地。 疏林地 23 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原及沙地、戈壁(壤质、沙砾质)边缘。 其他林地 24 主要分布在绿洲田埂,河边、路边及农村居民点周围。 草地:高覆被草地 31 一般分布在山区(缓坡)、丘陵(陡坡)及河间滩地、戈壁、沙地丘间等。 中覆被草地 32 主要分布在较干燥地方(隔壁低洼地和沙地丘间地等)。 低覆被草地 33 主要生长在较干燥地方(黄土丘陵上和沙地边缘)。 水域:河渠 41 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耕地以及山间沟谷内。 湖泊 42 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区。 水库坑塘 43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谷内,周围有居民地和耕地。 冰川及永久性积雪 44 主要分布在(4000以上)高山顶部。 河滩地 46 主要分布在高中低山坡面沟谷、山前、平原低地、河湖盆边缘等。 居民地:城镇用地 51主要分布在平原、山区盆地、坡地及沟谷地台地。 农村居民地 52主要分布在绿洲、耕地及路边、塬面、坡上等。 工矿和交通用地 53一般分布在城镇外围、交通较发达区域和工业采矿区。 未利用土地:沙地 61大多分布在盆地、河流两侧、河湾及山前戈壁外围。 戈壁 62主要分布在风蚀较强有沙源物质输送的山前带。 盐碱 63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及干湖泊及湖泊边。 沼泽 64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地段。 裸土 65主要分布在较干旱地区(山间陡坡、丘陵、戈壁),植被盖度<5% 。 裸岩 66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石质山区(风大、少雨)。 其他 67主要分布在4000米以上冻融形成的裸露岩石,又称高寒苔原。 投影参数: Projection ALBERS 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 25 00 0.000 /* 1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0 0.000 /* 2nd standard parallel 105 00 0.000 /* central meridian 0 0 0.000 /* 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00000 /* false easting (meters) 0.00000 /* false northing (meters) 此数据尊重数据作者意见,暂时不能共享全流域数据,
王建华
一、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取样时段为2012年7月19日~2012年8月17日。 取样点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原红泥沟出口附近,经纬度为99°52′25.3″E,38°15′37.97″N。 二、数据内容 在取样点处挖了一个深度为2m的土壤剖面,然后在深度为60cm、90cm和140cm处各放置一个土壤水收集器。当土壤收集器收集到土壤水后,利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不同深度的管子就可取到不同深度的土壤水。 此数据集包含三个不同深度土壤水的DOC值、氨氮值、二氧化硅含量以及阴阳离子值。 数据获取手段——氨氮值是利用哈希DR28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的;DOC值是利用analytikjena multi N/C 3100总氮总碳测试仪测定的;阴离子值是利用瑞士万通型号761/813型离子色谱仪测定的;阳离子是利用型号为美国热电IRIS Intrepid Ⅱ XSPICP-AES测定的。
孙自永, 常启昕
一、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取样时段为2012年6月17日~2012年8月13日。取样地点为葫芦沟小流域中科院寒旱所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院内。取样点经纬度为99°53′06.66″E,38°16′18.35″N 。 二、数据内容 此数据是利用哈希DR2800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从雨量筒中取得的雨水测试取得的。此数据包含三个降雨时段的二氧化硅值。
常启昕, 孙自永
一、数据概述: 采用Solinst Leve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二、数据内容: 我们手动观测两个断面的水位流量数据。 第一个断面: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Ⅲ号区出口,寒漠带与寒甸带分界点,该点沟谷深切,可见基岩出露。 观测点坐标(99°53′37″E,38°13′34″N)。观测时段2012.7.21-2013.5.6。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2012.7.21-7.25为1次/30分钟。2012.7.25-2013.5.6为1次/15分钟。该观测点在2012年9月15日后自动监测数据发生错误,原因可能为河道流量变小,探头暴露在空气中,水位计无法正确反应河道流量变化,同时9月份后气温降低,至冬季河道冻结,这段时间无自动监测流量数据。 第二个断面: 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Ⅱ号区出口,地形平缓,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观测时段2012.7.21-2013.5.6。观测点在进入9月份后,河道流量逐渐变小,出现了河道无水的情况。此时水位计读数已经无法正确反应河道流量变化。同时我们野外经验得知,在9月份到来年的5月份,观测点处基本上处于无水状态。
孙自永, 于立南
葫芦沟小流域2012.7.21-9.2冰川前沿融雪水温度及近地表温度观测数据,HOBO自动温度记录仪观测,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近地表温度记录仪距地表20cm。 01观测点为冰湖,由湖南坡永久性积雪补给形成,湖泊近似呈三角形,长边走向与坡脚平行,坐标为99°53′11″E,38°13′6″N。观测时段2012.7.21-2012.9.2。 02号观测点位于冰湖下方,葫芦沟东支流上游发源处,永久性积雪坡脚处,融雪下缘。坐标为99°53′12″E,38°13′6″N。观测时段2012.7.21-2012.9.2。 两点距离较近,近地表温度为统一的温度,为01号点近地表温度。
常启昕
采用HOBO自动温度记录仪观测,观测频率为1次/30分钟。 编号01:观测点位于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Ⅲ号区出口,寒漠带与寒甸带分界点,观测点坐标(99°53′37″E,38°13′34″N)空气中温度记录仪距地表100cm。观测时段2012.7.28-9.2。 编号02:观测点位于中科院划分Ⅱ号区出口,该处地形平缓,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无其它支流汇入。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空气中温度记录仪距地表120cm。观测时段2012.7.4-2012.9.6.
孙自永, 常启昕
采用Solinst Level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01号点: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Ⅲ号区出口,寒漠带与寒甸带分界点,该点沟谷深切,可见基岩出露。 坐标(99°53′37″E,38°13′34″N)观测时段2012.6.28-2012.9.2。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6.28-7.25为1次/30分钟。7.25-9.2为1次/15分钟。 02号点: 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Ⅱ号区出口,地形平缓,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观测时段2012.7.21-2012.9.6
孙自永, 常启昕
该数据包括了SWAT模型运行所需要的基础地形数据、土壤数据、气象数据、土地利用/地面覆盖数据等。所有的图件和相关的点位坐标(气象站,水文站)都采用了和我国基础地形图相一致的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坐标体系。数据内容包括: a) 基础地形数据包括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流域河网。DEM格网的大小为50*50m,流域河网是从1:10万地形图上将水系手工数字化得到。 b) 土壤数据:包括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和土壤类型空间分布资料。数字土壤图比例尺为1:100万,将其转为ESRI 的grid格式,格网大小为50*50m。每个土壤剖面可以最多分到10层。模型要求的土壤质地采样指标采用了美制标准。参数来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以及来自相关文献。 c) 气象数据: (1) 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的数据来源于流域内部和周边地区祁连、山丹、托勒、野牛沟、张掖五个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时段为1999~2001年。 (2) 降水:雨量数据来源于流域内部和周边地区俄博(1990~1996)、肃南(1990~2000)、祁连(1990~2000)、莺落峡(1990~2000)、札马什克(1990~2000)5个水文站以及山丹(1999~2001)、托勒(1999~2001)、野牛沟(1999~2001)、张掖(1999~2001)、祁连县(1999~2001)4个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 (3) 风速、相对湿度:风速、相对湿度来源于山丹、托勒、野牛沟、张掖、祁连县5个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时段为1999~2001。 (4)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没有相应的观测数据,由模型模拟产生。 d) 土地利用/地面覆盖:1995年土地利用数据,比例尺为1:10万。将其转为ESRI的grid格式,格网大小为50*50m。 e) 气象数据模拟工具(weather generator)数据库:SWAT模型的气象数据模拟工具可以在没有实际日观测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多年逐月统计资料模拟计算出模型运行所需要的逐日气象输入数据,也可进行观测资料不全时的插补。气象数据来自周边气象站。
南卓铜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