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集包含2000年,2010年,2018年青藏高原县级理论载畜量数据和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7年县级超载程度。基于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水文动力学模型VIP(Vegetation interface process) 模拟的NPP数据计算了产草量数据(1km分辨率),按照县行政区域尺度,计算县域产草量,并根据载畜量计算标准(NY/T 635-2015)计算得到县域范围内的理论载畜量。基于县级实际载畜量数据,计算了超载程度。数据将为草地恢复、管理和利用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
莫兴国
采用夹捕、笼捕和陷阱法调查非飞行小型兽类多样性与垂直分布格局。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法获取地栖大中型野生动物的出现数据。小型兽类调查完成5个海拔带,累计采集日数达2776个,采集标本439号,组织样品878份;红外相机调查沿海拔梯度(1050-3960m)布设红外相机60台,拟于2019年5月回收数据。小型兽类数据包含物种、多度、体重等性状数据、环境梯度数据等,可为理解环境梯度-物种多度-物种性状间的关联及垂直梯度哺乳动物群落构建的生态过程提供数据支撑。红外相机数据主要收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出现数据,可补充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同时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及保护关键区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李学友
青海省自然保护区数据集,为了更好保护宝贵的自然遗产,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开展科学研究,从1975年以来,青海省已建立了1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80.54万公顷,占省域国土面积的30.2%。国家级6处,面积2062.59万公顷;省级5处,面积117.955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中,格尔木胡杨林和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已经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12年底,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1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6个。 数据摘自中国自然保护区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 数据表共有9个字段: 字段1:序号:保护区统一编号 字段2:保护区名称 字段3:行政区域:所属行政区域 字段4:面积(公顷) 字段5:主要保护对象 字段6:类型:保护区类型 字段7:级别:保护区所属级别 字段8:始建时间:创立时间 字段9:主管部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西藏是国内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最多的地域,是地学、生物学等有关学科十分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天然实验室。为了更好保护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开展科学研究,从1984年以来,在西藏自治区已建立了13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9.3%。截至2012年底,西藏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14个、市级3个、县级21个,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34.35%,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达22个。 数据摘自中国自然保护区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 数据表共有9个字段: 字段1:序号:保护区统一编号 字段2:保护区名称 字段3:行政区域:所属行政区域 字段4:面积(公顷) 字段5:主要保护对象 字段6:类型:保护区类型 字段7:级别:保护区所属级别 字段8:始建时间:创立时间 字段9:主管部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