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是西部山区河流的补给水源,是西部地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工、农、牧业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冰川既是宝贵的淡水资源,又是山区形成严重自然灾害的发源地,如突发性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和冰崩等。冰川水文监测是研究冰川融水特征、冰川融水对河流的补给作用、冰川表面消融与径流关系、冰面产流和汇流过程、及冰川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诱发的洪水和泥石流计算和预报的基础。目前主要以在流域出山口建立水文监测站,开展实地监测为主。本数集为4条代表性冰川的月值径流数据 (珠西沟冰川、帕隆4号冰川、老虎沟冰川、七一冰川)。通过雷达或压力式水位计测量冰川融水相对水位变化,通过实地径流断面测流与相对水位建立径流曲线,计算每条冰川的径流总量,径流单位为m3/s。
杨威, 李忠勤, 王宁练, 秦翔
冰川表面微气象是观测冰川表面一定高度处风向风速、气温、湿度、气压、四分量辐射、冰温及降水等气象要素。冰川表面微气象监测是进行冰川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冰川表面能量-物质平衡、冰川运动、冰川融水径流、冰芯等研究及相关模型模拟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为探究气候变化与冰川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主要通过在冰川表面架设高山气象站进行自动监测,也可使用便携式气象站进行短期的流动监测。近年来,在天山、西昆仑、祁连山、羌塘内陆、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藏东南、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地区20多条冰川表面开展了相关的气象监测研究。该数据集为冰川区及冰川末端月值气象数据。
杨威
冰川物质平衡是表征冰川积累和消融量值的重要冰川学参数之一。冰川物质平衡是联系气候和冰川变化的纽带,是冰川对所在地区气候状况的直接反映。气候变化导致冰川的物质收支状况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种物质上的收支变化又可以引起冰川运动特征及冰川热状况的改变,进而导致冰川末端位置、面积和冰储量的变化。监测方法即在冰川表面设置固定标志花杆,定期监测冰川表面相对于花杆顶点的距离,以计算冰雪消融量;在积累区定时定点开挖雪坑或钻孔取样,测量雪层密度,分析雪-粒雪-附加冰层位特征,计算雪层积累量;再将单点监测结果绘到大比例尺冰川地形图上,按净平衡等值线法或等高线分区法计算整条冰川的瞬时、季节(如冬季和夏季)及年度的物质平衡分量。该数据集为青藏高原及天山地区不同代表性冰川年物质平衡数据,单位为毫米水当量。
邬光剑
本数据为藏北湖区仁错蛇绿岩中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和部分斜长花岗岩)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主量采用XRF荧光法分析获得,分析精度优于5%。微量元素采用ICP-MS质谱分析获得,分析精度优于0.05ppm。主微量元素能够有效用于样品地球化学性质分析,包括元素组成、稀土和微量元素分配特征。这些特征将有助于全面了解不同岩石单元地化特征,进而约束其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同时,不同样品的差异对比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蛇绿岩形成过程中的壳幔演化过程。
翟庆国
本数据包括青藏高原藏北湖区仁错地区蛇绿岩中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数据表包括锆石U-Th-Pb比值和校正后的数据结果。数据测试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北京科荟测试有限公司完成,采用SHRIMP IIe离子探针和LA-ICP-MS多接收等离子质谱完成。SHRIMP IIe剥蚀束斑直径为25um左右。激光剥蚀系统为ESI NWR 193nm,ICP-MS为Analytikjena PlasmaQuant MS Elite ICP-MS。对分析数据的离线处理(包括对样品和空白信号的选择、仪器灵敏度漂移校正、元素含量及U-Th-Pb同位素比值和年龄计算)采用软件ICPMSDataCal完成。
翟庆国
此数据集包括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措麦乡岩浆岩全岩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同位素、矿物化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采样时间为2015年-2016年,地区为西藏冈底斯弧措麦乡差女地区,岩石样品包括13件闪长岩和14件辉长岩。该数据为认识新特提斯洋的初始俯冲时间提供关键限定,将新特提斯洋的初始俯冲时间限制在255-214 Ma之间,对探讨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岩石样品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分别使用荧光光谱仪(XRF)和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试,锆石U-Pb定年使用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矿物化学测试使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锆石原位Hf同位素通过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测试所得,测试单位包括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该数据集关联文章已发表在知名刊物《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上,数据结果真实可靠。
张开均, 李秋环
植物化石气孔参数是统计自化石植物角质层的数据,气孔参数包括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气孔密度表示单位面积内气孔的数目,通常以每平方毫米叶片面积内气孔的数目来表示。气孔指数是气孔数占气孔和表皮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具有气孔的角质层,处于植物和大气的分界面,它包含着植物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数据,并且,角质层分析的新技术可使许多植物叶化石变为极有价值的古大气环境数据库。本次数据来自于本人团队及其他发表的论文,本人将这些已发表文章中的气孔参数数据进行统计,筛选处理,并上传。气孔参数的应用目前比较广泛,例如:运用气孔参数计算古大气CO²浓度,利用气孔参数重建古海拔等。
张明震
本数据集包括内蒙古狼山地区玄武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全岩Sr-Nd-Pb同位素数据和全岩Ar-Ar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XRF测试获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由Finnigan Triton TIMS分析获得,全岩Pb同位素数据由多收集器Finnigan MAT-262质谱仪分析获得。全岩Ar-Ar同位素数据的获得分两步进行,首先在北京快中子反应堆进行预处理,而后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使用 Argus VI惰性气体质谱仪进行测试分析。以上数据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地学期刊《Chemical Geology》上,数据真实可信。通过该套数据可以有效约束狼山玄武岩地幔源区的物质循环作用。
戴宏坤, 郑建平
本数据集主要包含辽宁西部地区埃达克质岩石的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和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其中全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ICP-MS测试分析得来,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通过TIMS测试获得。以上全套数据已经发表在国际权威地学期刊《Lithos》上,数据真实有效,完整可信。通过对该套数据的分析模拟,可以建立起大陆埃达克质岩石的成因模型,约束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模式。
戴宏坤, 郑建平
此数据集包括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蛇绿岩中基性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单矿物电子探针以及斜长石Ar-Ar年龄数据。采样时间为2014年-2016年,地点为蓬错南岸和纳木错西岸。岩石样品包括蓬错南岸的高镁安山岩7件、玻安质岩脉3件、辉长岩4件以及纳木错西岸的玄武岩14件。该数据对研究藏中洋底高原及新生洋内弧残片的物质组成、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提供了支撑,对认识班公中特提斯洋底高原和新生洋内弧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全岩主、微量元素分别使用荧光光谱仪(XRF)和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试,锆石U-Pb定年及微量元素测试使用的是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单矿物主量元素使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全岩Sr-Nd同位素测试则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以及ICP-MS测试,斜长石Ar-Ar年龄是在核反应堆对样品照射后通过激光加热和同位素分析所得,数据结果真实可靠。测试单位包括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氩氩、铀-钍-氦年代学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电子探针实验室。该数据集所在文章已发表在知名刊物《Gondwana Research》上,据谷歌学术统计目前被引已达18次。
张开均, 严立龙
本数据集包含信阳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和锆石U-Pb-Hf同位素数据。其中全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XRF测试分析所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由ICP-MS测试分析所得,锆石U-Pb同位素数据由LA-ICP-MS分析获得,锆石Hf同位素数据由MC-ICP-MS分析所获得。以上全套数据已发表在地学权威期刊《Precambrian Research》之上,数据真实可信。通过该套数据,可有效约束区域地壳结构特征和多阶段再造过程。
艾磊, 平先权
北极大河流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包括地表日最大、最小及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均风速共5个要素。数据为NETCDF格式,水平空间分辨率约为0.1度(0.083°),范围包括了Yenisy、Lena、Ob、Yukon及Mackenzie流域,该数据可为北极大河流域水文过程模拟提供驱动数据。利用进一步质量控制的全球历史气候网数据集(GHCN)、全球日气象数据集(GSOD)、美国历史气候网数据集(USHCN)、加拿大气候数据集(AHCCD)、前苏联/俄罗斯气候数据集(USSR/Russia)的气象站点日观测数据,以ClimateNA(北美)、Worldclim(欧亚)数据作为背景场,采用薄板样条函数插值方法生成。
赵求东, 吴玉伟
本数据集包含锡林浩特地区石炭-二叠纪镁铁质侵入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和锆石U-Pb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测试得来,全岩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测试分析获得,锆石U-Pb同位素数据由LA-ICP-MS测试分析获得。本套数据已发表至地学SCI期刊《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之上,数据真实可信。通过对该套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约束岩浆源区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
王珂, 李益龙
本数据集包含来自闪电河流域土壤温湿度无线传感器网络(以下简称SMN-SDR)的34个站点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降水的原位测量数据。整个观测网络覆盖约10000平方公里(115.5-116.5°E,41.5-42.5°N)。SMN-SDR 所覆盖的闪电河流域地势相对平坦,地表覆盖类型以草地和农田为主。网络中共计包含34个站点,分别设置了100公里(大尺度)、50公里(中尺度)和10公里(小尺度)三种采样尺度。站点观测使用Decagon 5TM 土壤水分传感器,每个站点统一按照五个测量深度(分别为3、5、10、20和50厘米)进行测量,其中有20个站点配备了HOBO雨量计。测量数据稳定后定期针对每个站点的每一层土壤采集土壤样品,分析重量/体积含水量、容重和土壤质地等,以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校准。数据采样间隔为10分钟(2019年6月之前)或15分钟(2019年6月之后)。 闪电河流域土壤温湿度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为卫星反演和模型模拟的土壤水分产品真实性检验提供长期的地面参考数据。
赵天杰, 姬大彬, 蒋玲梅, 崔倩, 陈德清, 郑景耀, 张子谦, 胡路, 施建成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大满超级站宇宙射线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E, 38.8555N,海拔1556m。仪器探头底部距地面0.5m,采样频率是1小时。 宇宙射线仪器的原始观测项目包括:电压Batt(V)、温度T(℃)、相对湿度RH(%)、气压P(hPa)、快中子数N1C(个/小时)、热中子数N2C(个/小时)、快中子采样时间N1ET(s)及热中子采样时间N2ET(s)。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计算后的数据,数据表头包括:Date Time(日期 时间)、P(气压 hPa)、N1C(快中子数 个/小时)、N1C_cor(气压订正的快中子数 个/小时)和VWC(土壤体积含水量 %),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 1) 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共四条标准:(1)剔除电压小于和等于11.8伏特的数据;(2)剔除空气相对湿度大于和等于80%的数据;(3)剔除采样时间间隔不在60±1分钟内的数据;(4) 剔除快中子数较前后一小时变化大于200的数据。剔除及缺失数据用-6999补充。 2) 气压订正 根据仪器说明手册中提到的快中子气压订正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气压订正,得到订正后的快中子数N1C_cor。 3) 仪器率定 在计算土壤水分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公式中的N0进行率定。N0为土壤干燥条件下的快中子数,通常使用测量源区内的土样得到实测土壤水分(或者通过比较密集的土壤水分无线传感器获取)θm(Zreda et al. 2012)和对应时间段内的快中子校正数据N,再通过公式反求得到N0。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Zhu et al. (2015)。
刘绍民, 车涛, 朱忠礼,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下游四道桥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下游四道桥站分别架设了BLS450、BLS900和RR-RSS46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接收端,南塔为发射端。观测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下垫面是柽柳、胡杨、裸地和耕地。北塔的经纬度是101.137E,42.00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1.131E,41.987N,海拔高度约873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25.5m,光径长度是2350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BLS900&BLS450:Cn2>7.25E-14,RR-RSS460:Cn2>7.84 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BLS900&BLS450:Average X Intensity<1000;RR-RSS460:Demod>-20mv);(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对于BLS900&BLS450,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对于RR-RSS460,选取Andreas(1988)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 (2011, 2013)。由于仪器故障,大孔径闪烁仪数据缺失的日期为:2020.02.13-2020.02.14;2020.05.18-2020.15.19。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下游LAS数据以BLS900为主,其次为BLS450,最后为RR-RSS460,最终缺失时刻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x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大满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中游大满站分别架设了BLS900和RR-RSS46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BLS900的接收端和RR-RSS460的发射端,南塔为BLS900的发射端和RR-RSS460的接收端。观测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6日。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玉米、果园和大棚,以玉米为主。北塔的经纬度是100.3785E,38.8607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3685E,38.8468N,海拔高度约1556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24.1m,光径长度是1854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BLS900:Cn2>7.25E-14,RR-RSS460:Cn2>7.84 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BLS900:Average X Intensity<1000;RR-RSS460:Demod>-20mv);(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对于BLS900,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对于RR-RSS460,选取Andreas(1988)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 (2011, 2013)。由于仪器维修、供电不足和信号问题,大孔径闪烁仪数据缺失的日期为:2020.06.21-2020.06.23;2020.09.21-2020.10.14。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中游LAS数据以BLS900为主,缺失时刻由RR-RSS460观测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x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地区2019年日值0.05°×0.05°地表土壤水分产品。采用耦合小波分析的随机森林优化降尺度模型(RF-OWCM),通过对“祁连山地区基于AMSR-E和AMSR2亮温数据的SMAP时间扩展日0.25°×0.25°地表土壤水分数据(SMsmapTE, V1)”进行降尺度,得到0.05°×0.05°地表土壤水分产品。参与降尺度模型的数据包括GLASS Albedo/LAI/FVC,周纪-中国西部1km全天候地表温度数据(TRIMS LST-TP),以及经/纬度等信息。
柴琳娜, 朱忠礼, 刘绍民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世界第三极,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明显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选取耕地、建筑用地、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GDP和人口密度8个因素为威胁因子,并基于专家打分法确定威胁因子的属性,对青藏高原生境质量进行评估,从而获得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共6期青藏高原农牧区生境质量的数据集。制作生境质量的数据集将有助于探索青藏高原的生境质量,并为政府制定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有效支持。
刘世梁, 刘轶轩, 孙永秀, 李明琦
本数据集包括华北克拉通秦皇岛地区的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和锆石U-Pb-Hf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数据由XRF分析得来,全岩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测试所得,锆石U-Pb同位素数据由LA-ICP-MS分析所获得,锆石Hf同位素数据由LA-MC-ICP-MS分析所获得。上述数据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地学期刊GSAB上,数据真实可信,可以有效约束太古宙时期(2.7-2.5Ga)的壳幔相互作用和地壳增生模式,为其区域构造动力学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李益龙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