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由中国黄土高原会宁黄土剖面的古地磁分析数据组成。会宁黄土剖面古地磁实验分析测定的剖面总厚度为约130米,测定的样本数量为200个。系统退磁采用英国Magnetic Measurement公司生产的MMTD 80型自动热退磁仪进行热退磁,在2G-760岩石超导磁力仪上完成剩磁测量。实验分析在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对中国黄土高原会宁地区的黄土提供了进一步年龄约束,对于黄土高原西部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郝青振
本数据集由中国洛川(35°43′N, 109°25′E)和盱眙(118°39′ E, 32°51’ N)黄土剖面的光释光定年分析数据组成,包括45个样本释光年代学研究结果。其中,中国黄土高原洛川剖面21个样品的释光年代学研究,使用的是钾长石单片再生法(SAR)多步升温post-IR IRSL(MET-pIRIR)测年技术;盱眙剖面24个样本的释光年代学研究,分别为8个样品基于4-11微米石英颗粒依照标准单片再生法(SAR)测量流程的光释光定年,8个样品基于4-11微米多矿物细颗粒升温到225℃(pIRIR225)依照单片再生法测量流程的红外释光定年,和8个样品基于4-11微米多矿物细颗粒升温到290℃(pIRIR290)依照单片再生法测量流程的红外释光定年。洛川和盱眙黄土剖面的光释光定年使用的仪器为丹麦制造的Risø热释光/光释光测年仪,实验分析分别在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和罗马尼亚Babes-Bolyai大学完成。该数据对中国洛川和盱眙地区的黄土提供了进一步年龄约束,对于两地区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郝青振
通过塞尔维亚 Titel-Stari Slankamen 综合黄土剖面和中国黄土高原西峰黄土剖面过去约100 万年以来的磁化率数据,基于表土建立的黄土磁化率-气候转化函数,完成了塞尔维亚和中国黄土高原过去约100 万年以来的古降水和古温度等古气候参数的初步半定量化重建。对于研究在不同増温幅度的间冰期时期,不同时间尺度东亚季风区和西风影响区气候行为特征(持续时间、幅度、变率等)的区别和联系,具有一定意义。
郝青振
本数据集由塞尔维亚Stari Slankamen黄土剖面的黏土矿物分析数据组成。我们使用荷兰PANalytical公司制造的X’Pert Pro MPD 粉末 X 射线衍射仪(XRD),按照约10-20 cm间隔对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开展了黏土矿物测定分析,测定的剖面总厚度为约41米,测定的样本数量为279个。该仪器扫描角度重现性为±0.0001度。实验分析在泰山学院山东省旅游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反应了塞尔维亚地区长时间黄土序列的黏土矿物的变化特征,对于欧洲东南部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郝青振
本数据集由塞尔维亚Stari Slankamen黄土剖面的不同粒级组分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数据组成。共两套分粒级样本,一套是按照 Udden-Wentworth 粒级标准划分的,将单个样品划分为了6个分粒级样本,分别为<2 μm、2-4 μm、4-8 μm、8-16 μm、16-32 μm和32-63 μm组分,共计102个样本;另一套则是将单个样品划分了为<10 μm和10-63 μm两个组分,共计52个样本。我们使用PANalytical公司制造的Axios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珀金埃尔默公司制造的NexION300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测定了各样本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实验分析分别在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完成。该数据可应用于厘定西风影响区黄土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的粒度效应,对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指标进行黄土物源判别和古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郝青振
本数据集由塞尔维亚Titel-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的非磁滞剩磁(ARM)与饱和剩磁(SIRM)等环境磁学分析数据组成。Titel-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总厚度为约56米,我们使用2G-760岩石超导磁力仪,按照约10 cm间隔对该剖面开展了非磁滞剩磁(ARM)与饱和剩磁(SIRM)测定分析,测定的样本数量为579个。实验分析在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反应了塞尔维亚地区近一百万年以来黄土序列的磁学性质的变化特征,对于欧洲东南部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郝青振
本数据集由塞尔维亚Titel-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的古风化强度分析数据组成。古风化强度分析数据包括游离氧化铁和全氧化铁百分含量,两者的比值是土壤学界广泛使用的评价土壤化学风化程度的指标之一。游离氧化铁和全氧化铁分别用CBD(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溶液)方法和HF-HNO3-HClO4酸溶法提取,在 GGX-600 型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的。该剖面总厚度约56米,按照约5 cm间隔对该剖面开展了游离氧化铁和全氧化铁测定分析,测定的样本数量分别为683个和622个。实验分析在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反应了塞尔维亚地区近一百万年以来黄土序列古风化强度的变化特征,对于欧洲东南部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郝青振
本数据集由中国黄土高原洛川和西峰黄土剖面的色度分析数据组成。我们按照约5 cm间隔对洛川和西峰黄土剖面开展了色度测定分析,测定的剖面总厚度分别约为57米和86米,测定的样本数量分别为1138个和1726个。使用的仪器为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造的CM-700d 分光测色仪,实验分析在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反应了黄土高原中部地区近一百万年以来黄土序列的色度参数的变化特征,对于黄土高原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郝青振
本数据集由塞尔维亚Titel-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的色度分析数据组成。我们使用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造的CM-700d 分光测色仪,按照约5 cm间隔对Titel-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开展了色度测定分析,测定的剖面总厚度为约56米,测定的样本数量为1128个;我们使用安捷伦公司制造的Cary5000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按照约10 cm间隔对Titel-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开展了色度测定分析,测定的样本数量为565个。实验分析分别在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反应了塞尔维亚地区近一百万年以来黄土序列的色度参数的变化特征,对于欧洲东南部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郝青振
本数据集由中国黄土高原会宁黄土剖面的粒度分析数据组成。我们按照约5 cm间隔对该黄土剖面开展了粒度测定分析,测定的剖面总厚度为约231米,测定的样本数量为5329个。使用的仪器为英国Malvern仪器有限公司制造的Mastersizer 3000 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该仪器测量范围为0.01 ~ 3500 μm,每个样品统计约10秒钟,准确度优于1% ,可重复性优于0.5% ,重现性优于1% 。实验分析在泰山学院山东省旅游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反应了中国黄土高原会宁地区近两百万年以来黄土序列的粒度参数的变化特征,对于黄土高原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郝青振
本数据集由塞尔维亚Titel-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和Stari Slankamen黄土剖面中上部样本粒度分析数据组成。其中,Titel-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总厚度为约56米,43.1米以下为Stari Slankamen黄土剖面中下部(L6-S9);而Stari Slankamen黄土剖面中上部厚度为29.7米,包括了S0-S5的地层。我们按照约5 cm间隔对Titel-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开展了粒度测定分析,测定的样本数量为1120个;按照约10 cm间隔对Stari Slankamen黄土剖面中上部开展了粒度测定分析,测定的样本数量为296个。使用的仪器为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制造的LS 13 320 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该仪器测量范围为0.375 ~ 2000 μm,测量过程中样品悬浊液处于循环状态,每个样品统计 5 ~ 10秒钟,每秒钟统计1000次,平行样的相对误差<1.5%。实验分析在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反应了塞尔维亚地区近一百万年以来黄土序列的粒度参数的变化特征,对于欧洲东南部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郝青振
本数据集由中国黄土高原会宁黄土剖面的磁化率分析数据组成。包含一个主剖面和两个末次间冰期黄土剖面,主剖面总厚度约为271米,两个末次间冰期黄土剖面的厚度分别约为21米和24米。我们按照约5cm间隔对上述黄土剖面开展了磁化率测定分析,测定的低频磁化率样本数量分别为5336个、436个、484个。使用的仪器为英国制的 Bartington MS2 磁化率仪,实验分析在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反应了中国黄土高原会宁地区近两百万年以来黄土序列的低频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对于黄土高原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郝青振
本数据集由塞尔维亚Titel-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和Stari Slankamen黄土剖面中上部样本磁化率分析数据组成。其中,Titel-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总厚度为约56米,43.1米以下为Stari Slankamen黄土剖面中下部(L6-S9);而Stari Slankamen黄土剖面中上部厚度为29.7米,包括了S0-S5的地层。我们按照约5cm间隔对Titel-Stari Slankamen黄土综合剖面开展了磁化率测定分析,测定的低频磁化率样本数量为1129个、高频磁化率样本数量为1129个;按照约10cm间隔对Stari Slankamen黄土剖面中上部开展了磁化率测定分析,测定的低频磁化率样本数量为297个、高频磁化率样本数量为297个。使用的仪器为英国制的 Bartington MS2 磁化率仪,实验分析在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反应了塞尔维亚地区近一百万年以来黄土序列的低频磁化率和高频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对于欧洲东南部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郝青振
闪电河流域L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集收集了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18年9月在闪电河流域开展了的地基L波段移动观测实验数据。将L波段微波辐射计安装于长春净月潭遥感车升降台上,平台升高至5米,进行双极化多角度观测,微波辐射计系统的上位机系统直接将数据存储为.dat文件,可以使用Excel或Matlab进行读取处理,汇交的数据已经整理成Excel。本数据可以用于土壤水分反演方法研究。
姜涛, 郑兴明, 李晓洁
该数据集是利用气候模型COSMOS运行的,37.5-32kaBP轨道变化瞬变试验TRN40ka,来自Zhang et al(2021, Nature Geoscienc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1-00846-6)。 具体的试验设计请参考原文献。 COSMOS(ECHAM5-JSBACH-MPI-OM)是德国马普所研发的海洋大气植被耦合气候模型。大气-陆面模块ECHAM5-JSBACH的空间分辨率为T31(∼3.75°),垂直19层;海洋模块MPI-OM是不规则网格,水平分辨率为 (3°×1.8°) ,垂直40层。
张旭
本植被含水量数据集来源于滦河流域土壤水分遥感试验中的地面同步观测,包括:(1)70 km×12 km 典型试验区(南北航线)的17个样区;(2)165 km×5 km复杂试验区(东北—西南航线)的8个样区;(3)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的6个样区。地物类型包括草地、玉米、土豆、莜麦和胡萝卜。数据测量时间为2018年9月13日到2018年9月26日。植被含水量的测量方法为收获法,行播作物按照长度进行收获,草地按照面积进行收获。本数据集经过称重、烘干和植被含水量计算等步骤处理得到。
郑兴明, 姜涛
该数据集包括中国2001~2018年月尺度或年尺度的地表短波波段反照率、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叶面积指数、森林覆盖度和非森林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地表净辐射、地表蒸散发、地上部分自养呼吸、地下部分自养呼吸、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辨率为0.1°。此外,还包括在气候驱动下(无人类干扰)的以上11个生态系统参量在2001~2018年间的时空变化。因此,该数据集可以反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21世纪中国陆地生产系统的影响。
陈永喆, 冯晓明, 田汉勤, 武旭同, 高镇, 冯宇, 朴世龙, 吕楠, 潘乃青, 傅伯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05年5月17日至2006年9月26日的清华大学位山(高营)站涡度相关系统通量及气象观测数据。站点(116.0542°E,36.6487°N,海拔30m)建于2005年3月18日,地处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肖庄镇境内,属于位山引黄灌区。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3mm,大部分降水发生在6月至10月之间,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为1950mm。站点土壤类型为粉砂壤土,表层5cm土壤饱和含水量为0.43 m3m-3,田间持水量为0.33 m3m-3,凋萎点为0.10 m3m-3。通量塔高10m,下垫面为冬小麦-夏玉米轮种制农田。冬小麦一般在10月中旬播种,次年6月初收割;收完小麦后立即播种玉米,玉米通常在9月底或10月初收割。具体的播种、收割及灌溉日期见数据集中名为Supplementary data_WeishanGaoying20052006.xlsx的文件。 地表通量数据由涡度相关系统测得,该系统由三维超声风速计(CSAT3, Campbell Scientific, Inc., Logan, UT, USA)和开路式红外气体分析仪组成(Li7500, LI-COR, Inc., Lincoln, NE, USA),安装高度为3.7m。采用Eddypro软件对原始10Hz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30分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数据。预处理步骤包含:野点识别和剔除,30分钟时段平均,两次坐标旋转,频谱校正,WPL密度校正并采用“0-1-2”方案对数据质量进行标记。对Eddypro处理后输出的30分钟通量值进行质量控制:(1)剔除标记为2的质量差的通量;(2)将H和LE分别限制在-200~500 W m-2和-200~800 W m-2的范围内;(3)剔除降雨时段的数据。之后,采用REddyproc软件对低湍流混合状况下的数据进行剔除(即根据摩擦风速u*对通量数据进行过滤),对数据序列中的空缺值进行插补,然后采用夜间分割法将NEE分割成生态系统呼吸(Reco)和总初级生产力(GPP)。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年(year),月(month),日(day),时间(time),大气压(P),红外地表温度(Tsurf),风速(Ws),风向(Wd),2m处空气温度(Tair)和相对湿度(rH),向下短波辐射(Rsd),向上短波辐射(Rsu),向下长波辐射(Rld),向上长波辐射(Rlu),净辐射(Rn),太阳光合有效辐射(PAR_dn),反射光合有效辐射(PAR_up),降雨量(precip),地下水位(GW),5cm/10cm/20cm/40cm/80cm/160cm土壤含水量(soil_VW_5cm/10cm/20cm/40cm/80cm/160cm)及土壤温度(soil_T_5cm/10cm/20cm/40cm/80cm/160cm),5cm深度处的土壤热通量(soil_G),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原始值(NEE_raw),潜热通量原始值(LE_raw),显热通量原始值(H_raw),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插补值(NEE_f),潜热通量插补值(LE_f),显热通量插补值(H_f),生态系统呼吸插补值(Reco_f),总初级生产力插补值(GPP_f)。数据均为30分钟时间间隔,以.xlsx格式存储。数据集中空值用NA表示。 具体的站点信息及观测仪器型号请参考Lei and Yang (2010a, 2010b)。
雷慧闽
格拉丹东地区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典型的大江大湖源区。本数据集提供了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分辨率的,覆盖长江和色林错源区冰川的DEM,用以计算源区冰川表面高程的季节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数据集包括了2016-2017年7景不同月份5米分辨率的TanDEM-X数据,可用以冰川表面高程的季节性变化计算;包括了1景1976年30米分辨率的KH-9 DEM,5景2011年30米分辨率的TanDEM-X,1景2014年和3景2017年30米分辨率的TanDEM-X,可用以计算1976-2000,2000-2011,2011-2017年期间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同时采用Landsat ETM数据勾画,并按照RGI6.0分割了1976年的冰川轮廓数据;右图显示了该数据集的空间和时间覆盖信息,底图为正射校正后KH-9影像。
陈文锋
华北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产粮基地之一,然而该地区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用水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 该地区水循环过程变得愈加脆弱。 因此如何准确估算蒸散发、 掌握蒸散发的时空变化规律, 进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维持粮食产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研究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基于华北平原及周边的8个通量站点,并结合气象及遥感数据,对华北平原农田区域的蒸散发进行估算,并生产了年限为2001-2015年,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8天的蒸散发数据集。该模型在交叉验证试验中表现良好, 说明其空间泛化能力较强,适用于区域蒸散发模拟。
雷慧闽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