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提供了中国八种土地覆被类型(森林、草灌、耕地、湿地、水体、建设用地、裸地、永久冰雪)占比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序列为2001-2018年。通过加权一致性分析的方法融合了CCI-LC和MCD12Q1数据,生产了China-LCFMCD-CCI(中国土地覆被占比数据),经数据验证和不确定性计算,本数据集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较低的不确定性。数据可使用ArcGIS, QGIS, ENVI, and ERDAS等软件打开,可为中国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对于土地覆被数据产品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刘焱序, 王慧, 王奕佳, 蔡利平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盆地到拉萨地块83件岩浆岩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样品分布地区主要有可可西里湖、南羌塘果干加年、都古尔,以及冈底斯纳如松多、萨嘎县等地区。岩石样品包括橄榄白榴岩、石英二长岩、闪长岩和花岗岩等。数据主要来自已经发表文章或者正在接受阶段文章。Sr-Nd同位素测试方法采样MC-ICP-MS,测试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重点实验室。该数据集数据结果发表的文章已经被高级别SCI或NI期刊收录,数据结果真实可靠。未来可以应用于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演化,岩浆岩成因等方面。
唐功建, 但卫, 齐玥, 王军, 周金胜
青藏高原岩浆岩单矿物电子探针数据集主要以可可西里至拉萨板块的局部地区岩石单矿物主量数据为主,单矿物测试点大于1000。样品分布地区包括可可西里湖、南羌塘宝湖以及冈底斯纳如松多等地区。岩石包括橄榄石白榴岩、闪长岩和花岗岩。测试的单矿物以长石、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为主。单矿物电子探针使用Cameca SXFiveFE electronmicroprobe等。数据来自已经发表的文章或者正在接受阶段。数据发表的文章均为SCI或NI期刊,包括《American Mineralogist》和《Journal of Petrology》等,数据结果真实可靠。测试单位主要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该数据集可以用于研究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岩浆岩岩石成因。
唐功建, 齐玥, 王军, 周金胜
大气海洋高频非潮汐去混频产品(简称去混频产品)是GRACE和GRACE-FO重力卫星解算地球时变重力场的关键背景模型之一。目前,国内外重力卫星反演团队均依赖于德国地学中心定期发布的去混频产品AOD1B,该产品的输入数据主要源自欧洲中长期气候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大气驱动场。我们基于ECMWF最新发布的ERA5大气再分析驱动场和改进的大气质量积分算法,独立研制了一套大气去混频产品HUST-ERA5,并于国内外首次实现了1小时的时间分辨率,球谐展开为100阶,覆盖2002年至今长达19年的时间跨度(重力卫星的完整生命周期),但需要注意的是,本产品目前仅包含大气分量。具体的,本产品所采取的ERA5数据集是当前最高时空分辨率气象再分析数据集之一,其水平分辨率大约为0.25度,垂直分辨率高达137层,时间分辨率由6小时大幅提升至1小时。此外,本文不仅联合垂直积分和水平积分实现了国际最新AOD1B第六版的完整计算过程,并且通过真实重力场延拓方法进一步改进了物理模型、利用温湿插值方法进一步精化了垂直分层,该改进算法用于本产品的计算。通过多组对比实验证明,HUST-ERA5在3小时分辨率尺度上完全达到了国际AOD1B第六版的精度水平,并且在长期稳定性上呈现更优的表现。在1小时尺度上,HUST-ERA5反映在重力场反演中可进一步削弱星间测距误差,对于下一代重力卫星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此外,HUST-ERA5去混频产品亦可广泛运用于低轨卫星定轨以及超导重力仪大气改正等等领域。
杨帆, 罗志才
本数据集包括南极冰盖花杆、冰(雪)芯/雪坑、自动气象站高度仪和探地雷达观测的日平均、年平均和多年平均表面物质平衡数据。数据来自已发表的文献,数据报告及国际数据共享平台,经质量控制后,形成了到目前为止最为完善的南极冰盖表面物质平衡日、年和多年分辨率的数据集,其中年分辨率表面物质平衡数据跨度过去1000年。该数据集主要用于冰川学、气候学及水文学等学科领域,特别地可用于南极表面物质平衡时空变化定量分析,气候模式验证,驱动冰盖模式和粒雪化模型等等。
王叶堂
岩相分析是探讨沉积物的源区、背景和沉积盆地性质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喜马拉雅山南坡尼泊尔多个晚白垩世以来地层的系统考察,最终选取能够相对比的Tulsipur剖面和Butwal剖面开展详细的岩性和岩相分析工作。该套地层包括由下至上的Taltang Fm., Amile Fm., Bhainskati Fm. 和Dumri Fm.,地层连续。从岩性上,包含了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等陆源碎屑岩和石灰岩、硅质岩等化学岩以及煤层、碳质层、氧化壳等特殊岩性,上述剖面的沉积构造多样,颜色丰富,是开展岩相演化分析的良好材料。按照岩相和岩相组合特征,可揭示尼泊尔地区晚白垩世的沉积环境演化经历了海相、河流相、湖沼相、三角洲相等演化过程。
孟庆泉
1.数据内容:该数据包含了国内外1280户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社会保障、受教育程度、劳动力及就业状况等信息,用来支撑分析可持续生计中的人力资本、生计策略部分。2.数据来源:课题组入户调研收集的一手资料。3.数据质量:收集该数据前,课题组及邀请的专家进行了预调研,完善了调研问卷;正式调研前,对参加数据收集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正式调研时,每份问卷均经过三次检查方可入档。4.该数据对于了解环境-经济脆弱区农户人力资本、生计策略、家庭人口特征具有重要价值,是该方面对国别、宏观数据的重要补充。
张林秀, 白云丽
1.数据内容:该数据包含了国内外1280户家庭耕地、草地、林地等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及属性,用来支撑分析可持续生计中的自然资本部分。2.数据来源:课题组入户调研收集的一手资料。3.数据质量:收集该数据前,课题组及邀请的专家进行了预调研,完善了调研问卷;正式调研前,对参加数据收集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正式调研时,每份问卷均经过三次检查方可入档。4.该数据对于了解环境-经济脆弱区农户自然资本、土地禀赋具有重要价值,是该方面对国别、宏观数据的重要补充。
张林秀, 白云丽
1.数据内容:该数据包含了国内外1280户家庭社会网络情况,用来支撑分析可持续生计中的社会资本部分。2.数据来源:课题组入户调研收集的一手资料。3.数据质量:收集该数据前,课题组及邀请的专家进行了预调研,完善了调研问卷;正式调研前,对参加数据收集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正式调研时,每份问卷均经过三次检查方可入档。4.该数据对于了解环境-经济脆弱区农户社会资本具有重要价值,是该方面对国别、宏观数据的重要补充。
张林秀, 白云丽
1.数据内容:该数据包含了国内外1280户家庭总收入及各类收入情况,用来支撑分析可持续生计中的生计输出部分。2.数据来源:课题组入户调研收集的一手资料。3.数据质量:收集该数据前,课题组及邀请的专家进行了预调研,完善了调研问卷;正式调研前,对参加数据收集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正式调研时,每份问卷均经过三次检查方可入档。4.该数据对于了解环境-经济脆弱区农户生计结果具有重要价值,是该方面对国别、宏观数据的重要补充。
张林秀, 白云丽
沉积物序列的理化指标记录能够反映源区及周边地区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历史。对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ZB13-C1钻孔沉积物开展了多指标测试分析,获得了自MIS5阶段以来的理化指标测试数据,包括粒度、烧失量、XRF元素分析与C、N元素含量数据。ZB13-C1钻孔于2013年在若尔盖盆地沉积中心区域钻取(33°54.72′N, 102°41.39′E, 3458m a.s.l.),获取沉积物102余米,钻孔总取芯率达94%。所有测试数据均为原始数据,按照对应深度顺序排列。
赵艳
1.数据内容:该数据包含了国内外1280户家庭的在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用来支撑分析可持续生计中的金融资本部分。2.数据来源:课题组入户调研收集的一手资料。3.数据质量:收集该数据前,课题组及邀请的专家进行了预调研,完善了调研问卷;正式调研前,对参加数据收集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正式调研时,每份问卷均经过三次检查方可入档。4.该数据对于了解环境-经济脆弱区农户金融资本可及性有重要价值,在该方面对世界银行国别普惠金融数据的重要补充。
张林秀, 白云丽
1.数据内容:该数据包含了国内外1280户家庭所在的社区,道路、学校等15种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及农户对这些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横向、纵向比较的满意度,用来支撑分析可持续生计中的物质资本部分。2.数据来源:课题组入户调研收集的一手资料。3.数据质量:收集该数据前,课题组及邀请的专家进行了预调研,完善了调研问卷;正式调研前,对参加数据收集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正式调研时,每份问卷均经过三次检查方可入档。4.该数据对于了解环境-经济脆弱区农户物质资本可及性及其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是该方面对国别、宏观数据的重要补充。
张林秀, 白云丽
1)建立2019年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西宁特钢)物质流分析表、大气污染物排放表,为区域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源解析和分配提供支撑。 2)数据来源于西宁特钢官方网站、现场调研和统计数据的综合,基于官方数据和现场调研结果,利用相关行业参数计算获得 3)由于西宁特钢铁矿石原料来源的差异性,计算仅针对2019年的钢铁生产过程 4)西宁特钢是青海省钢铁行业典型企业,其粗钢产量达青海省产量的90%以上,因此数据代表和反映了青海省钢铁行业物质流特征
李晓军
1970年土地利用由MSS影像目视解译而成,整体解译精度达90%以上,土地分类按照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进行,具体分类细则请阅读数据说明文档。 2005年和2015年两期数据集从欧洲太空局 (ESA) 全球土地覆被类型数据获取,包括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新疆,该数据集有22种土地利用类型,采用IPCC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具体分类细则请参阅说明文档。
张弛, 罗格平
数据包括三个主要典型案例,2000年易贡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模拟、2018年金沙江上游的白格滑坡堰塞湖溃决模拟以及川藏铁路穿越的沃卡曲流域的场景模拟。数据为堰塞湖溃决后沿下游流动的水位高程数据,带空间投影坐标信息的tif格式,为横轴墨卡托投影。对于典型的案例使用动态自适应网格的二维洪水过程模型——NewFlood进行模拟分析。模型的输入资料为地形数据、驱动数据等。地形资料采用SRTM 30米分辨率DEM数据,其中沃卡曲由于比降大,堰塞湖的水域范围相对较小,因此将DEM进行重采样后再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可以为开展相应流域的洪水动态过程分析提供参考。
王中根
中亚干旱区极端降水指数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包含了49个站点的10项极端降水指数长时间序列数据。该数据集以全球日气候历史数据网络(GHCN-D)的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异常值剔除,选取符合极端降水指数计算的站点,计算了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数联合专家组(ETCCDI)定义的10项极端降水指数(PRCPTOT、SDII、RX1day、RX5day、R95pTOT、R99pTOT、R10、R20、CWD、CDD)。其中,有15站时间序列为1925-2005年。本数据集可以作为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中亚干旱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趋势探测分析的材料,也可以作为基础数据来探索极端降水事件对农牧业生产和生命财产损失的影响。
姚俊强, 陈静, 李建刚
基于环境敏感区指数(ESAI)方法,计算获得2019年伊朗高原栅格荒漠化风险数据。ESAI方法考虑土壤,植被,气候和管理质量,是监测荒漠化风险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根据ESAI指标框架,选择了14个指标计算四个质量领域,每个质量指数均由几个指标参数计算获得。参考前人研究,确定每个参数分类及其阀值。然后,根据每个类别在荒漠化的敏感性中的重要性以及与荒漠化过程的开始或不可逆转的退化关系,把每个类别分配了1(最低敏感度)和2(最高敏感度)之间的敏感性得分。关于如何选取指标以及与荒漠化风险和得分相关性,在Kosmas的研究中提供了更全面的描述。主要指标数据集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土壤数据,欧空局的土地覆盖数据和AVHRR数据。所有栅格数据集重采样到500m并合成年度值。尽管验证综合评估指数存在困难,但根据ESAI值的时空比较,对荒漠化风险进行了间接验证,包括对ESAI与稀疏植被和草地转变关系的定量分析和分析ESAI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验证结果表明伊朗高原的荒漠化风险数据精度可靠。
许文强
采用板块构造、古地理学、含油气盆地分析和沉积盆地动力学理论作为指导,在大量收集泛第三极近年来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研究的各种资料成果,包括地层、沉积、古生物、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构造、油气(钾盐)地质等基础材料,特别是以古地磁、古生物以及碎屑锆石、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实测地层剖面的成果,对白垩纪岩相和气候古地理格局进行恢复与重建,得到泛第三极早、晚白垩世岩相古地理图(2张)及泛第三极早、晚白垩世气候古地理图(2张),旨在探讨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等对油气(含钾盐)资源的控制和影响作用,以揭示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规律,为我国海外和境内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李亚林
该数据集是青藏高原木里煤矿区2000-2020年地表要素数据,每五年一期,共5期;其中包括四个子图集: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及土壤湿度,共40张影像数据(20张原始栅格数据+20张RGB合成数据)。数据集为矩形区域,根据木里煤矿的东南西北的四个界限所划定。其中地表反照率基于Landsat8 和landsat5 遥感卫星,根据梁顺林先生的方法所计算获得的年度平均值;植被指数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制作的年度最大NDVI影像;植被覆盖度是根据年度最大NDVI合成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获得的年度值;土壤湿度是基于TVDI方法,利用土壤湿度实测数据和回归的方法制作的每期8月份的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均为栅格格式,空间分辨率为30米。该数据集对研究青藏高原地表要素的变化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对研究青藏高原水资源变化提供了一定价值的参考。
刘振伟, 陈少辉
土壤水分是水循环中核心变量之一,虽然其变化量很小,但对于一次降水过程来说,土壤水分直接决定着降水转化为蒸发、径流及地下水的比例,这对于精细模拟水文过程各分量的时空动态及准确估计黑河上游来水量极其重要。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40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的观测数据。每个节点都有4cm和20cm土壤水分观测;部分节点还包括10cm深度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小时。该数据集可为流域水文模拟、数据同化及遥感验证提供地面数据集。 具体数据详细介绍请参考附件信息: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生态水文无线传感器网络土壤水分观测说明文档。
晋锐, 亢健
青藏高原岩浆岩锆石Hf-O数据集主要以南羌塘至拉萨板块的局部地区锆石Hf-O同位素数据为主,锆石Hf-O测试点样品主要集中在南羌塘果干加年山、宝湖、都古尔以及拉萨板块萨嘎县等地区。岩石以基性岩墙群、片麻状花岗岩、闪长岩为主。锆石Hf-O测试方法分别MC-ICP-MS和SIMS。数据来自已经发表的文章或者正在接受阶段。数据发表的文章均为SCI或NI期刊,包括《Geology 》、《BSA Bulletin》以及《Journal of Petrology》等,数据结果真实可靠。测试单位主要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该数据集可以用于研究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岩浆岩岩石成因以及岩石圈演化。
唐功建, 但卫, 王军, 齐玥
该数据集为2015年孟加拉国达卡市高温热浪风险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30m,时间分辨率为年。高温热浪风险是指高温热危险性(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温热浪事件)、高温热浪暴露度(可能发生高温热浪事件地区的总人口、生计和资产)和高温热浪脆弱性(当受到高温热浪事件影响时,承灾体遭受不利影响的倾向)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有害后果的概率或损失的可能性。高温热浪风险评估采用“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评估方法。数据集经过了专家研讨论证,可以为区域高温热浪风险评估提供支撑。
杨飞, 殷聪
该数据集为2015年孟加拉国达卡市高温热浪危险性、暴露度和脆弱性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30m,时间分辨率为年。高温热浪危险性是衡量高温热浪事件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用地表温度来表示;高温热浪暴露度是指人类、生计和经济等可能受到不利影响的程度,用夜间灯光数据表示经济暴露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暴露度,大于65岁和小于5岁的人口构成了弱势群体;高温热浪脆弱性是衡量环境中增加/减少风险的因素,用距离道路/医院和救护站/水体的距离、NDVI和不透水层和贫民窟面积来代表高温热浪脆弱性。数据集经过了专家研讨论证,可以为区域高温热浪风险评估提供支撑。
杨飞, 殷聪
青藏高原岩浆岩单矿物定年数据集主要以可可西里至拉萨板块的局部地区锆石定年为主,锆石定年样品为34件。样品主要来自南羌塘宝湖、果干加年山和都古尔地区,以及拉萨板块萨嘎县和纳如松多地区等。岩石性质以石英二长岩、花岗岩和闪长岩等。锆石定年测试方法包括SIMS和LA-ICPMS两种方法。数据来自已经发表的文章或者正在接受阶段。数据发表的文章均为SCI或NI期刊,包括《Geology》、《BSA Bulletin》以及《Journal of Petrology》等,数据结果真实可靠。测试单位主要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该数据集可以用于研究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岩浆岩形成时代。
唐功建, 但卫, 周金胜, 齐玥, 王军
该数据集主要包括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B-Mo非传统同位素数据,该数据主要用来研究熔融过程中B-Mo同位素分馏机制,对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岩石主要来自错那洞地区花岗岩。其中Mo测试样品为34件,B测试数量为48件,包括重复样品检测。B-Mo同位素分析采用MC-ICP-MS,溶液的B和Mo含量分别才用那个ICP-AES和MC-ICP-MS。测试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该数据来自已经接受的文章,数据发表在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期刊上,数据真实可靠。可以应用于非传统同位素分馏研究以及岩浆岩石成因。
范晶晶
该数据集为2010年和2020年两个时期的土地覆被数据集,空间范围为孟加拉国达卡市,空间分辨率为30m,时间分辨率为年。数据来源于GlobeLand30(全球地理信息公共产品,http://www.globallandcover.com/),经过镶嵌和整编处理获得。源数据的数据精度评价由同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完成,数据的总体精度超过83.50%。该数据集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高精度的基础地理信息,在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判别、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杨飞, 殷聪
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的方法,对68个藏族样本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测序平均深度1000×,确保每个样本的线粒体基因组完全覆盖(覆盖度100%)。基于系统发育思想,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没有样本污染等质量问题。同时根据系统发育树,对每个个体进行单倍型类群划分。结果表明,拉萨藏族人群中M9a1a1c1b1a最高(19.12%),其次是G2(13.23%)、M13a(11.76%)、C4a(7.35%)、D4(7.35%)、A11a1a(5.88%)、M9a1b(5.88%),以及F1c、F1g、B4、F1d、M62b、F1a、F1b、G1、M10、M11、M8a、U7a、Z3a。从类群来源来看,包括了旧石器时期类群M13a、M62b、M9a1b等,来源于中国北方粟黍农业人群的M9a1a1c1b1a和A11a1a等,广泛分布于东亚南方的F1a等,分布于东亚北方的C4a、D4等类群。值得注意的是,拉萨藏族母系组分以中国北方粟黍农业人群组分为主,说明中国北方粟黍农业人群遗传输入对该地区人群遗传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从总体来看,拉萨藏族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出现时间分层,可能代表了不同时期进入该地区的人群的遗传印记。
孔庆鹏
青藏高原农田分布数据是在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2015)基础上提取得到的。数据集主要基于landsat 8 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生成。该数据中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耕地,其中耕地被分为两类,包括水田(1)和旱地(2)。空间分辨率为30m,时间为2015年。投影坐标系为D_Krasovsky_1940_Albers,中央经线105°E,两条标准纬线分别为25°N and 47°N。数据存储为TIFF格式,命名为“农田分布”,数据量为4.39GB。数据以压缩文件形式保存,文件命名为“2015年青藏高原农牧区农田分布30m网格数据集”。数据可使用ArcGIS, QGIS, ENVI, and ERDAS等软件打开,可为青藏高原农牧区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刘世梁, 孙永秀, 李明琦
青藏高原农牧区草地退化评价数据集是在500m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分布数据(2015)基础上,根据草地退化或改善程度进行评价得到的数据集。在该数据集中,将青藏高原的草地退化态势分为了两级评价系统。第1级,将草地退化程度评价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无变化类型、改善类型和退化类型;第2级,将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程度分为9种类型,其中无变化类型为1类,用0表示;改善类型包括四种类型,分别为轻微改善(3)、较明显改善(6)、明显改善(9)和极明显改善(12);退化类型包括四类,分别是轻微退化(-3)、较明显退化(-6)、明显退化(-9)和极明显退化(-12)。该数据集覆盖青藏高原的所有草地区域,空间分辨率为500m,时间为2015年。投影坐标系为D_WGS_1984。数据集存储为TIFF格式,命名为“grassdegrad”,数据量为94.76 MB。数据以压缩文件形式保存,文件大小为 2.54 MB,文件命名为“2015年青藏高原农牧区草地退化30m网格数据集”。数据可使用ArcGIS, QGIS, ENVI, and ERDAS等软件打开,可为青藏高原农牧区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提供参考。
刘世梁, 孙永秀, 刘轶轩
藏族人群如何适应高原极端环境目前还并不清楚,而代谢作为重要的表型,在保持个体正常生物学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一些代谢小分子可以通过调控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等生物学过程以适应外界的极端环境。鉴于此,项目通过研究藏族人群相比平原人群的特有的代谢特征,有望发现人体代谢与极端环境适应的关系,进而以代谢的视角研究藏族人群的高原适应机制。该数据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组数据,目前的数据包括了30例平原人群的代谢组数据;利用这批数据与后续的代谢组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可以用来研究高原藏族人群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代谢特征。本数据集是中国现代人群代谢组数据v1.0的更新与延续
李功华
作为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生态敏感性和脆弱性极高,同时面临人类活动和放牧活动加剧。在本研究中,人类活动强度评估首先选取8个反映人类活动强度的因子,包括放牧强度,夜间灯光指数,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密度,耕地比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率,距离道路的距离以及距离居民点的距离,然后采用熵权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通过空间叠置法获得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共6期青藏高原农牧区人类活动强度数据集。通过人类活动强度空间数据集的制备,我们的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人类干扰对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在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刘世梁, 孙永秀, 刘轶轩, 李明琦
该数据集由2020年8月青藏高原野外考察期间无人机航拍所得,数据大小为10.1 GB,包括1500余张航片。拍摄地点主要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区道路沿线、居民点及周边地区。航片主要反映了当地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设施农业分布、草地盖度情况等信息,航片均具有经纬度和海拔信息,可为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解译工作提供了较好的验证信息,还可用于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工作,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参照信息。
吕昌河, 刘亚群
青藏高原农业发展总体区划图以乡镇为基本划分单元,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植被类型和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及占比、自然保护区分布,以及生态保护重点和农业发展方向,提出了青藏高原面向生态保护的农牧业调控分区方案,将青藏高原划分为8个区(3个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农牧业限控区、5个农业适度发展区)和23个小区,分区命名采用保护+农牧业发展方向的方式。该分区图旨在有效保护生态大基础上,适度发展青藏高原农牧业,可为保障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和可持续管理提供参考信息。
吕昌河, 刘亚群
数据内容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至拉萨板块部分岩浆岩全岩的主微量数据。样品分布地区主要有可可西里湖、南羌塘果干加年、都古尔,以及冈底斯纳如松多、萨嘎县等地区。岩石样品包括橄榄白榴岩、石英二长岩、闪长岩和花岗岩等主微量元素累计300余件,对青藏高原岩石圈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数据主要来自已经发表的文章或正在接受。主量元素测试采用XRF光谱方法,微量测试采用ICP-MS。数据质量高度可信,测试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数据发表在高级别期刊,包括《Geology》、《BSA Bulletin》以及《Journal of Petrology》等。
唐功建, 王军, 齐玥, 周金胜, 但卫
采用样点法对岗日嘎布山沿海拔梯度的鸟类进行调查,按400米海拔跨度对考察区域分别设置海拔带,北坡从波密县通麦镇至嘎隆寺,由低到高设置了5个海拔带,南坡从墨脱县背崩乡解放大桥至嘎隆拉,由低到高设置了8个海拔带,获取岗日嘎布西北段南北坡鸟类多样性和分布数据,以期对理解这一区域鸟类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与适应策略、物种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保护策略等关键科学问题。
杨晓君
本数据集包含了雅砻江逆冲带的磷灰石和锆石的(U-Th)/He年龄数据,磷灰石的裂变径迹(AFT)年龄数据,该数据集后续会持续更新。第一部分数据是来自雅砻江逆冲带腹地分支断裂--玉农希断裂的磷灰石和锆石的 He以及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第二部分数据是来自雅砻江逆冲断裂带的分支断裂锦屏山-木里断裂,包括磷灰石和锆石的 He年龄数据。数据结果较为集中,很好的约束了雅砻江逆冲带的演化,为探讨其在高原扩展过程中作用提供高质量的年代学依据。
张会平
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的脆弱性评估框架,构建了青藏高原农牧区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植被数据、地形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5大类,共计12个数据指标,主要来原于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基于6位相关领域专家的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形成涉及青藏高原农牧区生态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和生态脆弱性4个1公里网格数据。数据可为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识别提供参考。
战金艳, 滕艳敏, 刘世梁
北半球过去千年(1000-2000 AD)、年分辨率、2°空间分辨率气温场数据集(距平值)。本数据集通过古气候数据同化方法产生,同化的模型算子是MPI-ESM-P,观测数据为396条年分辨率的代用资料,同化方法为集合平方根滤波算法(EnSRF)。同化重建的气温场和气温观测资料、代用资料重建的气温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平均相关系数>0.6, p-value < 0.01)。数据可为研究过去千年北半球尺度和区域尺度气温变化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方苗, 李新, CHEN Hans W., CHEN Deliang
利用粒度分解的方法对新疆博斯腾湖全新世钻孔BST04H岩芯沉积物样品粒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对湖泊水动力变化敏感的湖相悬移粉砂组分。通过结合现代过程的研究发现,该湖相悬移粉砂组分粒径变化可以指示湖泊水动力变化,该组分粒径越大,指示当时湖泊水动力越强,即入流、外流水量越大,湖泊水位越高,反之亦然。该数据可以用来指示博斯腾湖全新世以来湖泊水动力的演化过程,为研究该区域的气候、水文水资源变化提供理论支持。该方法仅适用于流域开放、且沉积稳定的湖泊沉积物分析,当沉积相发生较大变化时不宜使用该方法。
谢海超
2020年11月,利用网捕法和电捕法采集了青海省青藏高原鱼类,采样区域包含了青海省主要水系。共采集了30个样点,其中12个样点,采集到了鱼类标本685尾,包括高原鳅属裂腹鱼类。本项工作是“建立青藏高原湖泊系统水生生物检测方法”计划中的一个环节,即采用传统的鱼类调查数据以生成湖泊系统的物种列表,后将以此结合高原台面多个湖泊系统的环境水样所获取的高通量分子数据,并测试可视参数(湖泊大小、隔离、地理位置和光谱特性)是否能用于预测水生生物多样性。
刘淑伟
采用夹捕、笼捕和陷阱法调查非飞行小型兽类多样性与垂直分布格局。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法获取地栖大中型野生动物的出现数据。小型兽类调查累计采集日数达8000个,采集标本526号,组织样品1052份;红外相机调查获得野生动物照片4218张,记录到大中型哺乳动物25种。小型兽类数据包含物种、多度、体重等性状数据、环境梯度数据等,可为理解环境梯度-物种多度-物种性状间的关联及垂直梯度哺乳动物群落构建的生态过程提供数据支撑。红外相机数据主要收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出现数据,可补充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同时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及保护关键区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李学友
本数据以流域为单位,对祁连山各流域的河流陡峭指数、凹度指数、流域面积、面积高程积分、侵蚀系数、侵蚀速率、降水等地貌特征数据进行提取和收集。其中河流陡峭指数与凹度指数是基于SRTM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3 弧秒 DEM数据提取的,流域侵蚀速率数据源于Palumbo et al. (2010) 和Palumbo et al. (2011),降水数据源自Geng et al. (2017)。为增加数据的可信度,数据中还给出了置信度为95%时每个流域的河流陡峭指数的范围。该数据为分析祁连山地貌特征与构造格局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胡小飞, 张亚男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蒸渗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河北省怀来县东花园镇,下垫面为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15.7880E, 40.3491N,海拔480m。 蒸渗仪的采集频率是1Hz,发布数据为10min输出数据。蒸渗仪为圆柱形结构,表面积为1m2,土柱埋深1.5m,蒸散量观测精度为0.01mm。蒸渗仪安装有两台,一台保持裸土(lysimeter_1),另一台在生长季(5月10日-9月15日)为玉米下垫面(lysimeter_2)。蒸渗仪内还安装有土壤温湿度探头、土壤水势探头和土壤热流板。土壤温度传感器埋设深度为5cm、30cm、50cm、100cm、140cm;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深度为2cm、10cm、20cm、40cm;土壤热流板埋设在地下10 cm处;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深度为30cm和140cm处。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删除了维护期间造成的观测异常的数据;(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蒸渗仪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称重质量(I.L_1_WAG_L_000(Kg)、I.L_2_WAG_L_000(Kg)),渗漏质量(I.L_1_WAG_D_000(Kg)、I.L_2_WAG_D_000(Kg)),土壤热通量(Gs_1_10cm、Gs_2_10cm)(W/m2),多层土壤水分(Ms_1_5cm、Ms_1_10cm、Ms_1_30cm、Ms_1_50cm、Ms_1_100cm、Ms_2_5cm、Ms_2_10cm、Ms_2_30cm、Ms_2_50cm、Ms_2_100cm)(%),多层土壤温度(Ts_1_5cm 、Ts_1_30cm、Ts_1_50cm、Ts_1_100cm、Ts_1_140cm、Ts_2_5cm 、Ts_2_30cm、Ts_2_50cm、Ts_2_100cm、Ts_2_140cm)(℃);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刘绍民, 朱忠礼,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蒸渗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河北省怀来县东花园镇,下垫面为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15.7880E, 40.3491N,海拔480m。 蒸渗仪的采集频率是1Hz,发布数据为10min输出数据。蒸渗仪为圆柱形结构,表面积为1m2,土柱埋深1.5m,蒸散量观测精度为0.01mm。蒸渗仪安装有两台,一台保持裸土(lysimeter_1),另一台在生长季(5月10日-9月15日)为玉米下垫面(lysimeter_2)。蒸渗仪内还安装有土壤温湿度探头、土壤水势探头和土壤热流板。土壤温度传感器埋设深度为5cm、30cm、50cm、100cm、140cm;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深度为2cm、10cm、20cm、40cm;土壤热流板埋设在地下10 cm处;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深度为30cm和140cm处。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删除了维护期间造成的观测异常的数据;(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9-6-10 10:30; 蒸渗仪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称重质量(I.L_1_WAG_L_000(Kg)、I.L_2_WAG_L_000(Kg)),渗漏质量(I.L_1_WAG_D_000(Kg)、I.L_2_WAG_D_000(Kg)),土壤热通量(Gs_1_10cm、Gs_2_10cm)(W/m2),多层土壤水分(Ms_1_5cm、Ms_1_10cm、Ms_1_30cm、Ms_1_50cm、Ms_1_100cm、Ms_2_5cm、Ms_2_10cm、Ms_2_30cm、Ms_2_50cm、Ms_2_100cm)(%),多层土壤温度(Ts_1_5cm 、Ts_1_30cm、Ts_1_50cm、Ts_1_100cm、Ts_1_140cm、Ts_2_5cm 、Ts_2_30cm、Ts_2_50cm、Ts_2_100cm、Ts_2_140cm)(℃),土壤水势(TS_1_30(hPa)、TS_1_140(hPa)、TS_2_30(hPa)、TS_2_140(hPa));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刘绍民, 朱忠礼, 徐自为
该数据集依据中分辨率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Landsat,通过影像融合、遥感解译、数据反演等多种方式获得青藏高原1990/1995/2002/2005/2010/2015六期生态系统类型情况分布图,作出25年(1990-2015)青藏高原生态本底图,空间参考系统为Krasovsky_1940_Albers,空间分辨率为1000m。青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面积统计表明,1990-2015年间,林地、草地面积略有减少,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河流、湖泊等水体面积增加,永久性冰川积雪面积减少。该图集可用于青藏高原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管理,并可作为生态系统现状的基准,用于阐明青藏高原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时空格局,揭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格局和功能的变化规律和区域差异。
赵慧, 王小丹
青藏高原是陆地表面中低纬度地区多年冻土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存在和变化强烈影响着区域乃至全球的水文、生态和气候系统。但由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生存条件恶劣、交通极不便利,数据资源非常贫乏,尤其是在极高海拔的多年冻土区,这种状态不仅严重地限制了对于该区域气候、环境和冻土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和理解,也严重限制了适应于该区域遥感反演算法的研发、各类陆面乃至于地球系统模型的模拟和改进,而且也限制了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规划。过去几十年,我们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立了综合观测网络,展开了对多年冻土地温、活动层水热以及气象因子的系统监测,形成了能够基本覆盖青藏高原高平面的、与多年冻土有关的多要素观测数据。本数据集包括在这一区域的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12个活动层及84个钻孔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主要观测要素包括气象(气温、降水、风速、比湿等)、土壤水热、活动层厚度及冻土温度等观测数据。各观测数据在收集和处理过程中都已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本数据集面向多学科背景的科学家发布(如:冰冻圈、水文学、生态学和气象科学等),将进一步促进青藏高原水文模型、陆面过程模型和气候模型的验证、发展和改进。
赵林, 胡国杰, 邹德富, 吴通华, 杜二计, 刘广岳, 肖瑶, 李韧, 庞强强, 乔永平, 吴晓东, 孙哲, 幸赞品, 盛煜, 赵拥华, 史健宗, 谢昌卫, 汪凌霄, 王翀, 程国栋
1)数据内容: 古地磁数据、磁学指标数据、常量元素百分比数据、化学风化指数,能够建立大红沟剖面古地磁年代框架,恢复地质历史时期降水变化和化学风化历史。 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 数据来源为实验数据。 古地磁数据:采用小型汽油钻钻取2x2x2厘米的圆柱形样品,在磁屏蔽室内用低温超导磁力仪进行测量。 磁学数据:将野外采集样品用研钵磨成细颗粒装入2x2x2无磁塑料盒内,用卡帕桥磁化率仪、脉冲磁力仪和旋转磁力仪进行测试。 全样和分粒级常量元素质量百分含量和化学风化指数数据:先将全样和分粒级样品用醋酸和双氧水进行碳酸盐和有机质去除前处理过程,后用压力器将其压成直径约4cm,厚约8mm的圆饼状,最后进行XRF荧光测试分析。 3)数据质量 样品采集、实验处理均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所获数据质量可靠。 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 应用这套数据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一篇为Ni文章。
聂军胜
数据包含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古生物教研室2019年至2020年期间采自于甘肃、青海、云南的新生代植物大化石;化石均由团队成员赴野外采集而来,并在实验室中通过常规化石修复方法与角质层实验方法进行加工;化石保存基本完好,其中部分保存有角质层,可以进行实验并一步观察到气孔等微细结构,有助于分类鉴定及恢复古气候条件;对这些植物大化石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东部新生代古环境、古气候、古地理变化以及认识当时的植被面貌。
杨涛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40m塔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河北省怀来县东花园镇,下垫面为水浇地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15.7923E, 40.3574N,海拔480m。 自动气象站安装在40m塔上,采集频率为30s,且10min输出一次。观测要素包括7层空气温度、相对湿度(3m、5m、10m、15m、20m、30m、40m),朝向为正北;7层风速(3m、5m、10m、15m、20m、30m、40m),风向(10 m),朝向为正北;气压(安装在防水箱内);雨量(3 m);四分量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4 m),朝向为正南;红外表面温度(8 m),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湿度探头埋设在气象塔正南方1.5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深度为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 cm处,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深度为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平均土壤温度埋在地下2, 4cm;土壤热流板(3块)埋设在地下6 cm处。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9-6-10 10:30。有疑问的数据用红色字体标注。 自动气象站发布的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空气温度(Ta_3m, Ta_5m, Ta_10m, Ta_15m, Ta_20m, Ta_30m, Ta_40m)(℃),相对湿度(RH_3m, RH_5m, RH_10m, RH_15m, RH_20m, RH_30m, RH_40m)(%),风速(Ws_3m, Ws_5m, Ws_15m, Ws_20m, Ws_30m, Ws_40m)(m/s),气压(Press)(hpa),降水(Rain)(mm),四分量辐射(DR、UR、DLR、ULR、Rn)(W/m2),光合有效辐射(PAR)(umol/s/m2),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W/m2)、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多层土壤温度(Ts_2cm 、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平均土壤温度TCAV(℃)。 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Guo et al.(2020),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3)。
刘绍民, 肖青, 徐自为, 柏军华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