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欧亚大陆腹地。天山在中国新疆境内从西向东绵延1700公里,占地57万多平方公里。学者们通常将新疆境内的天山分成西天山、中天山和东天山三个部分。西天山以位于巩留县库尔德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区域,拥有天山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天山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本子课题(2019QZKK05010111)以大中型兽类和两栖爬行类为科考对象,通过调查摸清大中型兽类和两栖爬行类动物空间分布,采集代表性物种标本及组织样本并拍摄照片。为研究西天山大中型兽类两栖爬行类物种丰富度和物种更替海拔分布格局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影响上述两类动物多样性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提供基础数据。
汪沐阳
为解析青藏高原动物多样性格局,并建立相应的兽类标本数据库。子课题2019QZKK05010110 2021年集中在四川雅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共采集200份当地野生动物中华姬鼠、社鼠等标本及组织样品,实体样品包括动物个体、皮张、组织等。本数据集包含200个样品信息表和374张照片。本数据集包含1个数据集规范表、1个标本信息表、1个组织样本信息表。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陈中正
为解析青藏高原动物多样性格局,并建立相应的兽类标本数据库。2021年本子课题(2019QZKK05010109)集中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共采集271份当地野生动物中华姬鼠、社鼠等标本,实体样品包括动物个体、皮张、组织等。本数据集包含1个标本信息表(271份)、1个组织样本信息表(271份)、西藏察隅墨脱红外相机拍摄照片。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李学友
为调查西藏鸟类分布情况,子课题子课题2019QZKK05010108 2021年在墨脱县背崩乡进行了鸟类本底资源的重要考察,尤其是在靠近非法印控区的西让村、地东村以及格林村等地的林下鸟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鸟类调查,分析了中低海拔林下鸟类群落的组成情况。共计采集鸟类标本717号,共计鸟种73种,其中结果显示在调查海拔范围内(600~1500m,主要集中在中低海拔)主要的优势种为黑头穗鹛 Stachyris nigriceps、黄喉雀鹛 Schoeniparus cinereus、金头穗鹛 Cyanoderma chrysaeum、白眶雀鹛 Alcippe nipalensis 等4种)。另有大长嘴地鸫 Zoothera monticola等偶见种。本数据集包含标本照、生境照、工作照,标本信息表、组织样本信息表。
吴飞
本子课题旨在对青藏高原薄弱和关键地区,即喜马拉雅和横断山区的两栖动物类群进行综合调查和研究,获取区域动物多样性本底数据,采集一批标本,收集所见物种标本和环境照片,分析研究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空间格局。2021年集中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采集500份当地两栖类组织样品。本数据集包括1个组织样品表,1个标本样品表,900张照片。样品信息表包括物种、品种、详细采集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袁智勇
为摸清藏南区域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种群数量、生境类型,掌握其分布的时空特点,同时建立该区域爬行动物资源种质资源库。2021年主要在西藏自治区藏南地区(察隅县、墨脱县、芒康县、林芝县等地区)共采集200份爬行动物组织样品和50份标本。本数据集包含2个样品信息表和400张照片。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郭鹏
为解析青藏高原鱼类多样性格局,评估青藏高原鱼类多样性保护现状。子课题2019QZKK05010102 2021年在甘肃武威市、金昌市、酒泉市、张掖市野外调查并采集鱼类标本及组织样本1200份。采集标本剪取的胸鳍组织样本信息,包括组织样本的编号、物种分类地位,地理坐标、海拔、栖息生境、保存方式等信息,以为excel表记录保存。本数据集还包括鱼类标本照片、生境照、工作照共计1600张,工作视频82个。
何德奎
为系统调查西藏墨脱及周边地区昆虫物种,分析昆虫多样性分布格局,本子课题(2019QZKK05010101)在西藏墨脱及周边地区使用陷阱法、网扫法、灯诱法、马来氏网法等方法采集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等代表性昆虫类群,录入昆虫标本信息,拍摄昆虫图片和视频资料。本数据集包含自2020年至2021年在西藏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林芝市、米林县地区拍摄昆虫生境照片和工作照片。实体标本保存于国家动物博物馆。
梁红斌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冰冻圈和极地环境变化关键参数观测与反演”第一课题“冰冻圈关键参数多尺度观测与数据产品研制“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张寅生课题组发展了青藏高原地区降尺度雪深产品。青藏高原积雪深度降尺度数据集来源于积雪概率数据和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的融合结果,采用新发展的亚像元时空分解算法对原始0.25度的积雪深度数据进行时空降尺度,得到0.05度逐日积雪深度产品。通过降尺度前后的雪深产品精度评估的对比,发现降尺度后雪深产品的均方根误差由原产品的2.15 cm减少到了1.54 cm。 青藏高原积雪深度降尺度数据集(2000-2018)的产品信息细节如下。投影为经纬度,空间分辨率0.05 度(约5公里),时间范围为2000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为Tif格式文件,命名规则为:SD_YYYYDDD.tif,其中YYYY代表年,ddd代表儒略日(001-365)。积雪深度(SD),单位:厘米(cm)。空间分辨率为0.05度。时间分辨率为逐日。
闫大江, 马宁, 张寅生
泛极第三极20国土壤可蚀性因子(K)数据,基于国际土壤信息参比中心(International Soil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Centre, ISRIC)网站(https://files.isric.org/soilgrids/latest/data/)下载的7.5弧秒分辨率土壤属性数据计算,所用数据包括土壤黏粒含量(%)、粉粒含量(%)、砂粒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g/kg)、土壤质地类型。利用Wischmeier(1978)在USLE手册第二版中提出的土壤可蚀性因子算法、本项目研发的土壤可蚀性因子计算工具(K_Tool),计算得到与输入数据分辨率(1弧秒,尺度地区约25m)相同分辨率的土壤可蚀性因子图。泛第三极20国土壤可蚀性因子数据,是基于CSLE进行土壤侵蚀速率计算的必备数据,同时也是分析泛第三极土壤特征的基础数据。
杨勤科
泛第三极20国坡度坡长因子(LS)数据集,基于公开的1弧秒分辨率SRTM数字高程数据(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http://srtm.csi.cgiar.org),经过去接边、去除伪条纹等和滤波除噪等预处理,利用CSLE模型中的坡度坡长因子算法和本项目研发的坡度坡长因子计算工具(LS_Tool),计算得到7.5弧秒分辨率坡度坡长因子图。泛第三极20国坡度坡长因子数据,是基于CSLE进行土壤侵蚀速率计算的必备数据,同时分析泛第三极20国侵蚀地形特征(如高程、坡度、坡度等宏观分布和微观格局)的基础数据,对于该地区地貌特征、地质灾害特征的分析,也具有参考价值。
杨勤科
埃迪卡拉纪与寒武纪早期是地球生命系统演化中的一段最为重要转折期之一,是地史上隐生宙向显生宙的过渡期,也是研究后生动物起源与演化最为热点的时期。目前,全球许多地区都已经围绕这一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地球化学以及地球物理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工作。目前,在喜马拉雅构造区,对应这段时间的地层仅在印度次大陆有过少量报道和研究。巴基斯坦北部位于喜马拉雅构造带西部,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毗连区之一。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虽然发育有新元古代至寒武纪早期的地层,但一直以来都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导致学界难以确定对这段地层的具体时代归属。因此急需做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来理清该地区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早期的沉积序列、生物地层以及化学地层,并与同期其它地区的地层进行比对,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建立时间框架。本次考察主要集中对Hazara盆地的几个剖面(Sikhar Mountain、Tarnawai Village、Salhad Village、Abbottabad Height、Sobangali、Neelor Village以及Pindkhan Khel)做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古生物以及地球化学样品野外记录与采样工作,确定Hazara盆地有较为连续的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早期的地层记录。
潘兵
埃迪卡拉纪与寒武纪早期是地球生命系统演化中的一段最为重要转折期之一,是地史上隐生宙向显生宙的过渡期,也是研究后生动物起源与演化最为热点的时期。目前,全球许多地区都已经围绕这一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地球化学以及地球物理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工作。目前,在喜马拉雅构造区,对应这段时间的地层仅在印度次大陆有过少量报道和研究。巴基斯坦北部位于喜马拉雅构造带西部,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毗连区之一。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虽然发育有前寒武纪至寒武纪早期的地层,但一直以来都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导致学界难以确定对这段地层的具体时代归属。因此急需做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来理清该地区前寒武纪与寒武纪早期的沉积序列、生物地层以及化学地层,并与同期其它地区的地层进行比对,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建立时间框架。本次考察主要集中对Panjal Khairabaddu Thrust东西两侧的Hazara盆地几个重点剖面做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古生物以及地球化学样品野外记录与采样工作。经室内分析对上述各个剖面的岩石地层单元进行了梳理,并做了横向的上的对比,完成一幅各个剖面间的地层对比柱状图。总体上,东Harara盆地的Sikhar Mountain、Tarnawai Village、Tanakki、Abbottabad Height以及Sobangali剖面与西Harara盆地的Neelor Village与Pindkhan Khel剖面的岩石地层单元可以对比,自下而上依次为Hazara组(东Harara盆地)与Tanawa组(西Harara盆地)、埃迪卡拉纪的Tanakki冰碛岩、盖帽碳酸盐岩、Kakul组(碎屑岩为主)及Abbottabad组(白云岩为主)、寒武纪的Hazira组(磷块岩、白云岩与碎屑岩)以及侏罗纪的Samana Suk组(生物碎屑灰岩)。其中,Tanakki组冰碛岩平行不整合于下伏Hazara组(东Harara盆地)与Tanawa组(西Harara盆地)之上;Abbottabad组与下伏Kakul组和上覆Hazira组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侏罗纪Samana Suk组直接不整合覆盖于寒武纪Hazira组之上。目前,埃迪卡拉系的盖帽碳酸盐岩仅在西Harara盆地的Pindkhand Khel剖面有发现,为首次在小喜马拉雅地区发现。同时根据此盖帽碳酸盐岩推测下伏Tanakki冰碛岩可能也属于埃迪卡拉纪。本次仅在东Harara盆地的Tarnawai Village与Tanakki剖面有发现有确切的寒武系地层Hazira组,其中产有丰富的小壳化石。
潘兵
埃迪卡拉纪与寒武纪早期是地球生命系统演化中的一段最为重要转折期之一,是地史上隐生宙向显生宙的过渡期,也是研究后生动物起源与演化最为热点的时期。骨骼化石在埃迪卡拉纪晚期和寒武纪早期的突然出现和快速辐射演化见证了地质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演化事件,即寒武纪大爆发。这些骨骼化石因其通常都是矿化的且个体微小,又被笼统地称作“小壳化石”。小壳化石是最早的后生动物代表之一,因而对研究许多动物门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尤为关键。小壳化石在寒武纪早期有广泛的全球性分布,并且演化较为快速,因此也被当做寒武纪早期地层划分与对比和古地理重建的重要工具。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虽然发育有新元古代至寒武纪早期的地层,但一直以来都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导致学界难以确定这段地层的具体时代归属。虽然前人在Hazara盆地东部的寒武纪早期地层Hazira组中发现了一些小壳化石,但研究程度还显得尤为不足且存有问题,因此急需重新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来理清这些化石的属种组成,为生物地层工作奠定基础。本次研究,对Hazara盆地东部的Salhad剖面Hazira组进行了系统的化石采样和室内处理分析工作,共计鉴定出小壳化石24属18种2相似种3未定种,时代上属于寒武纪第二期。
潘兵
1)数据内容包含重点区域20国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因子B栅格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0米。2)基础数据源为2014~2016年的MODIS MOD13Q1产品,空间分辨率250m,据此计算得到3年平均的24个半月植被覆盖度栅格数据,然后按地类计算土壤流失比例,进一步利用24个半月的降雨侵蚀力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B因子栅格图。3)MOD13Q1遥感植被数据侧重进行了去云预处理,计算的B因子按地类进行统计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最终取得的数据质量良好。4)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B因子反映了地表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对重点区域20国的土壤侵蚀模拟及其空间格局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章文波
1)数据内容包含重点区域20国2015年土壤侵蚀强度栅格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0米。2)基于重点区域20国13000个调查单元数据,采用中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CSLE),计算降雨侵蚀力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坡长因子、坡度因子、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因子、工程措施因子以及耕作措施因子。然后按土类进行土壤侵蚀量插值并进一步进行强度分级,得到重点区域20国土壤侵蚀强度图。3)对土壤侵蚀强度数据进行空间格局合理性分析,数据质量良好。4)土壤侵蚀强度数据对理解重点区域20国土壤侵蚀空间格局及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章文波
1)数据内容为重点区域20国30年(1986-2015)平均降雨侵蚀力R栅格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0米。2)采用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CPC)发布的基于全球站点数据生成的0.5°×0.5°网格日降雨数据计算重点区域20国降雨侵蚀力R因子。3)采用中国气象局全国2358个气象站1986-2015年日降雨数据计算R值,对采用CPC数据源计算的R值进行复核校验,发现CPC数据计算的R值系统偏低,并对CPC数据计算的R值结果进行修订,最终取得的数据质量良好。4)降雨侵蚀力R因子作为CSLE模型的动力因子,其数据对重点区域20国土壤侵蚀的模拟及其空间格局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
章文波
于2019年7月至8月在青海省西宁市至格尔木市段、青海省格尔木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段、以及格尔木市至西宁段每隔20km在远离人为扰动的地方采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样品,共计土壤样品147个,其中草地83个,沙地48个,农地14个,林地3个。数据集内容包括序号、各样点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类型、经纬度坐标、海拔、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土壤pH,数据格式为Excel表。本数据集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自主测定获得。在各样方内用随机取样法,用土钻(直径8 cm)取0-15 cm的土样,用粗筛筛去与根系脱离的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的测定是全样,用的0.15mm的土样,其中全氮通过半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全磷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全钾采用火焰光度计测定,pH测定:称取过1mm筛的风干土样10g于50ml烧杯中,加入无二氧化碳蒸馏水保持水土比为2.5:1,用PHSJ-4F实验室进行测定。此数据可为高寒生态系统修复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赵广举
2015年至2020年,青藏高原的15号冰川 (NO.15)、24K冰川(24K)、阿扎冰川(AZ)、措普沟冰川(CPG)、德木拉冰川(DML)、东绒布冰川(DRB)、冬克玛底冰川(DKMD)、敦德冰川(DD)、古里雅冰川(GLY)、红旗拉普冰川(HQLP)、康西瓦河冰川(KXW)、抗物热冰川(KWR)、廓琼岗日冰川(KQGR)、朗阿定日冰川(LADR)、蒙达岗日冰川(MDGR)、木嘎岗穹冰川(MGGQ)、木吉冰川(MJ)、慕士塔格冰川(MSTG)、纳木那尼冰川(NMNN)、尼玛冰川(NM)、怒江源头(NJYT)、帕隆4号冰川(PL4)、羌塘1号冰川(QT)、枪勇冰川(QY)、曲玛冰川(QM)、色齐拉冰川(SQL)、唐古拉龙匣宰陇巴冰川(LXZ)、夏岗江冰川(XGJ)、雅拉冰川(YL)、泽普沟冰川(ZPG)、朱西沟冰川(ZXG)共31条冰川冰雪的理化性质特征,包括DOC、TN及主要阴阳离子浓度(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样品通过0.45微米分子膜过滤后,使用岛津TOC-L仪器检测,离子浓度则通过离子色谱仪检测。指标单位为mg/L,“n.a.”表示低于仪器检测限,“\”表示缺失值。表格中sheet1为“青藏高原冰川雪冰理化性质(2015-2020)”,sheet2为“冰川基本信息”。
刘勇勤
记录冰川、径流、土壤及空气微生物样品的原始采集过程。1)冰雪微生物样品采集:采集过程中佩戴洁净手套,将冰雪采集至洁净自封袋中。2)冰尘微生物样品采集:通过软管插入冰尘穴底部,使用注射器将底泥、融水吸入到采样瓶中,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底泥和冰尘穴上部融水均用来提取环境DNA。3)径流包括冰上径流和冰川前缘径流,直接采集径流融水至采样瓶或者采水袋中。4)冰川前缘土壤的采集:使用铲子采集土壤样品,通过2mm土筛后将土壤装至洁净的whirl-pak采样袋中,然后低温保存,用于后续土壤DNA的提取。5)空气膜样品采集:将设计好的采样装置置于采样点,装置下部为电池(可持续工作48h),上部包含两张滤膜收集空气微生物,用于DNA的提取。6)冰川径流、融水中理化性质的实时监测,使用YSI多参数水质仪,直接放入待测样品中,获取温度、DO、叶绿素浓度等。
刘勇勤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