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积指数(LAI)作为植被冠层的结构参数,是很多关于能量、生物量等反演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首先在Terrasolid软件中分离植被点和地面点。然后计算激光点的透过率,透过率为地面点占所有点的比例。 激光脉冲打到冠层上后,有部分能量穿过枝叶间的孔隙继续前进,直到能量被遮挡,因此最后会有部分激光点到达地面,本研究用穿过孔隙到达地面的能量与冠层能量的比值作为激光穿透指数(Laser Penetration Index, LPI)。计算研究区各尺度下每个样点的 LPI。
赵传燕, 马文瑛
内容为2013年5月24日开始至9月3日青海云杉林的32次降雨截留数据。 样地设置在海拔2800m青海云杉林内,样地大小30m×30m,布设了90个直径为20cm的雨量筒按照3m的间隔布设在样地中,以及20个两种规格(I为200cm*20cm,II为400cm*20cm)的积水槽来观测林内的截留数据。并且在离样地50m左右的河道空旷地上布设有一台型号为DSJ2(天津气象仪器厂)虹吸式雨量计对林外降雨量及降雨特征进行观测。每次降水事件结束且林内穿透雨停止后,用雨量器量每个雨量筒内的水量并记录。
马文瑛, 赵传燕
自动气象站位置:经纬度为38.43N,99.93E,海拔高度为3100m。观测时间为2013年5月9日至2013年9月3日,参数尺度为小时尺度,10min记录数据。观测参数有平均风速(m/s)、最大风速(m/s)、40-60cm土壤水分、0-20土壤水分、20-40土壤水分、气压、PAR、气温、相对湿度、太阳辐射、总降水、20-40土壤温度、0-20土壤温度、40-60土壤温度。
马文瑛, 赵传燕
冠层截留场设置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2700m林内,共布设了60个降水截留桶,等间距放置于地面。截留桶规格为:底面半径为10cm,高为35cm。观测时间为2012年6到7月,2013年7月到9月,共记录17次降水事件(包括每次降水量)。单位为:mm。
何志斌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叶面积指数等指标是用Plant Canopy Imager CI - 110测定的
常学向
背景:此数据汇交属于“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黑河流域典型荒漠植物耐旱机理的基因组学研究”的第一次数据汇交。 本重点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以典型荒漠植物沙冬青为材料,利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对沙冬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基因转录组序列进行解码,从而发掘与抗旱相关的基因和基因群组,并用转基因技术在模式植物中验证其抗旱性。 过程、内容: 由于基因组测序需要专门测序仪器,工程浩大、过程复杂(主要有基因组文库构建、测序、数据分析及基因组组装等程序),因此需要由专业测序公司完成。在与测序公司接触后,我们了解到在对一未知基因组进行测序前,需要先对其基因组的大小和复杂度进行预测,这是设计测序方案和策略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在2013 年主要对沙冬青的染色体组成、基因组大小和复杂度进行了预测,并成功建立了其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方法。结果表明沙冬青植物为2倍体,基因组由9条染色组成(2倍体18条),基因组大小为1.07G。对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所得DNA复合测序要求,已送往测序公司建库、测序,现正在进行中。另外,为了获得大量、均一的植物材料,我们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进行了探讨,也获得了成功。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未能够按项目原计划在本年度完成沙冬青基因组测序,并提交有关数据,主要是我们之前没有将基因组预测的内容计算在内。 数据使用说明:本年度所得有关沙冬青倍性、染色体核型组成以及基因组大小的数据,对后续基因组测序奠定了必要基础,为测序方案的设计和经费预算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而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成功,为后续转录组测序和抗旱机理研究的实验提供了高质量的材料保障,也无需每次到植物原生长地取材,同时也是对沙冬青植物细胞学和生理学研究的新贡献。
何军贤, 顾力菲
该数据由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直接裁剪得到。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在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建立了中国1:10万土地利用影像和矢量数据库。 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6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数据投影有两种:WGS84/ALBERS;数据范围覆盖新的黑河流域边界(缺外蒙古数据)。
刘纪远, 王建华
降水量是气象监测的要素之一,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在山区降水是植物生存唯一的水分来源。因此,对降水是森林水文小循环的主要环节。本数据仅提供的是排露沟流域生长季节的降水量。
常学向
黑河上游排露沟流域出山口径流量记录,日期包括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该数据量测装置是位于小流域出口处的量水堰,数据单位为m3/day。
何志斌
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搭载在ENVISAT卫星上的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工作在C波段,波长为5.6厘米,具有多极化、可变观测角度和宽幅成像等特点。 黑河流域的ENVISAT ASAR遥感数据集主要通过中欧“龙计划”项目获取,数据以Image模式、交叉极化(Alternating Polarisation)模式与宽幅模式为主,空间分辨率为30米。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ENVISAT ASAR数据404景,其中APP模式82景,IMP模式7景,WSM模式315 景。获取时间分别为:APP可选择极化模式,时间范围为2007-08-15至2007-12-23,2008-01-02至2008-12-20,2009-02-15至2009-09-06;IMP成像模式,时间范围为2009-06-19至2009-07-12;WSM宽幅模式,时间范围为2005-12-05至2005-12-31,2006-01-06至2006-12-31,2007-01-01至2007-12-30,2008-01-01至2008-11-28,2009-03-13至2009-05-22。 产品级别为L1B级,未经过几何校正,为振幅数据。
European Space Agency
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2700m处阴坡草地进行了三次人工模拟降雨事件,时间分别为2011年7月15日、7月16日、7月22日,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下地表的产流量及产流率,每半个小时记录一次数据。在同海拔阳坡草地也进行了两次降雨模拟,作为对比试验,时间分别为2011年7月24日及25日。
何志斌
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2700m青海云杉林内以及林外阴坡草地分别布设了9个及6个蒸发桶。规格为口径20cm,高80cm。测量日期为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每日测量,并记录每天降水量。单位为mm。
何志斌
微气象场位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2700m处草地。数据记录日期为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时间间隔为半个小时,其中包括(1.5m湿度、3m温度、2.8m气压、1.3m雨量、2.2m风速、3.1m总辐射),单位分别为%、℃、Pa、m、m/s、W•M-2。
何志斌
数据集对黑河流域中下游2013年单生及联生的红砂和珍珠进行了野外植株生长状况、叶片形态指标的调查。 生长状况指标有:冠幅、株高,以及细根、粗根生物量等;叶片形态指标有:长、宽、厚度,以及叶面积、体积等。试验观测指标有:叶氮含量、水势、气体交换数据、叶绿素荧光数据。 数据包括:野外观测资料及其说明文件。
苏培玺
排露沟土壤水分数据包括海拔2700m阴坡草地及海拔2800m青海云杉林内。采用土壤含水量监测系统EM50分五个土壤层次进行水分含量测定,分别为10cm、20cm、30cm、40cm、60cm。林内测量期间为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另外还有2013年6月份数据。草地测量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测量结果均为体积含水量,单位为%。
何志斌
9月底10月初,植物停止生长期,进行年终生态调查。 共有8个调查观测场,分别是:山前荒漠、山前戈壁、中游荒漠、中游戈壁、中游沙漠、下游荒漠、下游戈壁、下游荒漠,大小为40m×40m。 在每个观测场固定3个20m×20m的大样方,命名为S1、S2、S3,进行灌木定期调查;每个大样方固定4个5m×5m的小样方,命名为A、B、C、D,进行草本调查。
苏培玺
2012年7月和8月中旬测定,植物种:柠条。 利用美国拉哥公司制造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 LI-COR, USA)和LI-3100叶面积仪等,对荒漠植物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观测。 观测资料中的符号含义如下: Obs,观测次数; Photo,净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 Cond,气孔导度,mol H2O•m–2•s–1; Ci,胞间CO2浓度,μmol CO2•mol-1; Trmmol,蒸腾速率,mmol H2O•m–2•s–1; Vpdl,水蒸气压亏缺,kPa; Area,叶面积,cm2; Tair,大气温度,℃; Tleaf,叶面温度,℃; CO2R,参照室CO2浓度,μmol CO2•mol-1; CO2S,样品室CO2浓度,μmol CO2•mol-1; H2OR,参照室水分,mmol H2O•mol-1; H2OS,样品室水分,mmol H2O•mol-1; PARo,光量子通量密度,μmol•m–2•s–1; RH-R,参照室空气相对湿度,%; RH-S,样品室空气相对湿度,%; PARi,光合作用有效辐射,μmol•m–2•s–1; Press,大气压,kPa; 其它为测定时的仪器状态参数等。
苏培玺
自制小型Lysimeter,模拟自然条件,选择典型荒漠植物为对象,研究干旱胁迫处理耗水状况。每种植物重复3次。 2012年,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20±5)%,进行胁迫情况下,生理需水和耗水规律实验。2013年,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10±3)%,进一步进行干旱胁迫处理下,耗水量和耗水规律实验。
苏培玺
2013年8月中旬测定,植物种:泡泡刺(不同生境为中游丘间低地和戈壁),红砂(不同生境为中游戈壁和下游戈壁)。 利用美国拉哥公司制造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 LI-COR, USA)和LI-3100叶面积仪等,对荒漠植物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观测。 观测资料中的符号含义如下: Obs,观测次数; Photo,净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 Cond,气孔导度,mol H2O•m–2•s–1; Ci,胞间CO2浓度,μmol CO2•mol-1; Trmmol,蒸腾速率,mmol H2O•m–2•s–1; Vpdl,水蒸气压亏缺,kPa; Area,叶面积,cm2; Tair,大气温度,℃; Tleaf,叶面温度,℃; CO2R,参照室CO2浓度,μmol CO2•mol-1; CO2S,样品室CO2浓度,μmol CO2•mol-1; H2OR,参照室水分,mmol H2O•mol-1; H2OS,样品室水分,mmol H2O•mol-1; PARo,光量子通量密度,μmol•m–2•s–1; RH-R,参照室空气相对湿度,%; RH-S,样品室空气相对湿度,%; PARi,光合作用有效辐射,μmol•m–2•s–1; Press,大气压,kPa; 其它为测定时的仪器状态参数等。
苏培玺
2013年8月中旬进行群体光合作用测定,植物种:红砂。 群体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由LI-8100闭路式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系统(LI-COR,美国)和北京力高泰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同化箱组成,LI-8100是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用于土壤碳通量测量的仪器,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CO2和H2O的浓度。同化箱的长宽高均为50cm。同化箱由LI-8100控制,设置好测量参数后,仪器可以自动运行。
苏培玺
在2011年7月中旬采集黑河流域典型荒漠植物光合器官(叶片或同化枝)进行生理生化分析的基础上,2012年7月中旬采集部分荒漠植物光合器官,装入液氮罐带回实验室测定。 生理分析指标主要有:可溶性蛋白单位:mg/g;游离氨基酸单位:µg/g;叶绿素含量单位: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位:U/g FW;过氧化氢酶(CAT)单位:U/(g•min);过氧化物酶(POD)单位:U/(g•min);脯氨酸(Pro)单位:μg/g; 可溶性糖单位:μg/g;丙二醛(MDA)单位:μmol/L。
苏培玺
2013年9月底10月初,黑河流域典型区荒漠类型植物停止生长期,进行年终生态调查。 共有8个调查观测场,分别是:山前荒漠、山前戈壁、中游荒漠、中游戈壁、中游沙漠、下游荒漠、下游戈壁、下游荒漠,大小为40m×40m。 在每个观测场固定3个20m×20m的大样方,命名为S1、S2、S3,进行灌木定期调查;每个大样方固定4个5m×5m的小样方,命名为A、B、C、D,进行草本调查。
苏培玺
本数据集的源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100万中国土壤图和8595个土壤剖面。本数据包括剖面深度、土层厚度、砂粒、粉粒、粘粒、砾石、容重、孔隙度、土壤结构、土壤颜色、pH值、有机质、氮、磷、钾、可交换阳离子量、可交换的氢、铝、钙、镁、钾、钠离子和根量。数据集还提供了数据质量控制信息。 数据为栅格格式,空间分辨率为30弧秒。为便于使用CLM模型,土壤数据分为8层,最到深度为2.3米 (i.e. 0- 0.045, 0.045- 0.091, 0.091- 0.166, 0.166- 0.289, 0.289- 0.493, 0.493- 0.829, 0.829- 1.383 and 1.383- 2.296 m) 数据文件说明: 1 Soil profile depth PDEP.nc 2 Soil layer depth "LDEP.nc LNUM.nc" 3 pH Value (H2O) PH.nc 4 Soil Organic Matter SOM.nc 5 Total N TN.nc 6 Total P TP.nc 7 Total K TK.nc 8 Alkali-hydrolysable N AN.nc 9 Available P AP.nc 10 Available K AK.nc 11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CEC.nc 12 Exchangeable H+ H.nc 13 Exchangeable Al3+ AL.nc 14 Exchangeable Ca2+ CA.nc 15 Exchangeable Mg2+ MG.nc 16 Exchangeable K+ K.nc 17 Exchangeable Na+ NA.nc 18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Sand SA.nc Silt SI.nc Clay CL.nc 19 Rock fragment GRAV.nc 20 Bulk Density BD.nc 21 Porosity POR.nc 22 Color (water condition unclear) Hue Unh.nc Value Chroma Unc.nc 23 Dry Color Hue Dh.nc Value Chroma Dc.nc 24 Wet Color Hue Wh.nc Value Chroma Wc.nc 25 Dominant and Second Structure S1.nc SW1.nc RS.nc 26 Dominant and Second Consistency C1.nc CW1.nc RC.nc 27 Root Abundance Description R.nc
上官微, 戴永久
TerraSAR-X是德国航天局和EADS Astrium公司共同研发的高分辨率雷达卫星星座,2007年发射升空。它不受天气条件和光照的影响,可以提供可靠的分辨率高达1米的SAR影像。其具有灵活的分辨率和观测模式以及雷达干涉测量能力,在大比例尺地形、专题制图,变化检测,数字地形模型,快速制图服务等方面具备特有的优势,能够弥补光学影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2012年共获取TerraSAR-X影像8景。覆盖范围均为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试验区,获取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2012-05-24,2012-06-04,2012-06-26,2012-07-07,2012-07-29,2012-08-09,2012-08-14,2012-08-25,过境时间均为北京时间19:00左右。 获取的8景数据均为StripMap模式,标称分辨率3 m,产品级别为MGD。其中2012-05-24,2012-06-04,2012-06-26,2012-07-07,2012-07-29,2012-08-09的6景影像极化方式为HH/VV,入射角为小角度(22-24°);2012-08-14和2012-08-25的2景影像极化方式为VV/VH,入射角为大角度(39-40°)。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TerraSAR-X遥感数据集通过德国航天局(DLR)合作项目“Estimation of eco-hydrological variables using TerraSAR-X data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China”(编号:HYD2096)获取。
德国航天局
本数据集通过马鬃山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在地下水露头点和地表水点获取样品,送有相关资质的实验室分析获得氘-氧18,氚的分析数据。数据包括样点位置,同位素送样单等信息。 本数据集可获取项目研究区地下水、地表水有关同位素信息,为研究区域水循环规律提供数据参考。
郭永海
数据为天山北麓诸河流域铁路分布图,比例尺25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code(铁路编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集为天山北麓诸河流域行政边界矢量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县界名称)、Code(行政编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覆盖数据集,来源于2000年"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属性字段包括: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 Code(土地编码)、Name(土地类型)。
刘纪远, 庄大方, 王建华, 周万村, 吴世新
数据集为天山北麓河流域HWSD土壤质地数据集,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所构建的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HWSD), 该数据库于2009年3月26日发布了1.1版本。数据分辨率为1km。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为FAO-90。 土壤属性表主要字段包括: SU_SYM90(FAO90土壤分类系统中土壤名称) SU_SYM85(FAO85分类) T_TEXTURE(顶层土壤质地) DRAINAGE(19.5); ROOTS:String(到土壤底部存在障碍的深度分类); SWR:String (土壤含水量特征); ADD_PROP: Real (土壤单元中与农业用途有关的特定土壤类型); T_GRAVEL:Real (碎石体积百分比);T_SAND: Real (沙含量); T_SILT: Real (淤泥含量); T_CLAY:Real (粘土含量); T_USDA_TEX: Real (USDA土壤质地分类); T_REF_BULK: Real (土壤容重); T_OC: Real (有机碳含量); T_PH_H2O:Real (酸碱度) T_CEC_CLAY:Real (粘性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CEC_SOIL: Real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BS:Real (基本饱和度); T_TEB: Real (交换性盐基); T_CACO3: Real (碳酸盐或石灰含量) T_CASO4: Real (硫酸盐含量); T_ESP: Real (可交换钠盐); T_ECE: Real (电导率)。 其中以T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上层土壤属性(0-30cm),以S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下层土壤属性(30-100cm)(FAO 2009)。 该数据可为地球系统建模者提供模型输入参数,农业角度可用来研究生态农业分区,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
数据为天山北麓诸河流域水库分布数据集,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综合制备,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水库名称),反应了天山北麓诸河流域2000年左右水库分布现状。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集为柴达木河流域行政边界矢量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主要为柴达木河流域县界名称及行政编码。
吴立宗
数据为青海湖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此数据集包含了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2008-2009年的涡动相关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经纬度为100°17′E,39°05′N,海拔高度为1456m。 具体信息请参见随数据一起发布的说明文档。
张掖市气象局
数据为柴达木河流域分布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包括柴达木河流域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WRRNM(流域名称)、WRRCD(流域编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为天山北麓河流域居民点分布数据,包括天山北麓河流域内市、县、乡镇、村等级分布,数据主要有两个属性字段:Code(居民点编码)、Name(居民点名称).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由欧洲联盟委员会赞助的VEGETATION传感器于1998年3月由SPOT-4搭载升空,从1998年4月开始接收用于全球植被覆盖观察的 SPOTVGT数据,该数据由瑞典的Kiruna地面站负责接收,由位于法国Toulouse的图像质量监控中心负责图像质量并提供相关参数(如定标系 数),最终由比利时弗莱芒技术研究所(Flemish Institute for Technological Research,Vito)VEGETATION影像处理中心(VEGETATION processing Centre,CTIV)负责预处理成逐日1km 全球数据。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生产10天最大化合成的NDVI数据,并将-1到-0.1的值设置为-0.1,再通过公式DN= (NDVI+0.1)/0.004转换到0-250的DN值。 该数据集为青海湖流域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数据集是主要针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包含1998-2008年每10天合成的四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10天最大化NDVI,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旬。
Flemish Institute for Technological Research (VITO)
数据为天山北麓诸河流域道路分布数据集,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包括天山北麓诸河流域内主要道路的空间分布及属性数据,属性字段:code(道路编码)、Name(道路分级).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为天山北麓诸河流域10万沙漠分布图,本数据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王建华, 颜长珍
数据为天山北麓诸河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为柴达木河流域铁路分布图,比例尺25000,经纬度坐标,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code(铁路编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集为天山北麓诸河流域湖泊分布图,比例尺25万,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湖泊属性字段:NAME(湖泊的名称)、CODE(湖泊编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PROBA(Project for On-Board Autonomy)小卫星是欧空局于2001年发射的一颗最小的对地观测卫星,CHRIS(Compact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是搭载在PROBA平台上最主要的成像光谱分光计,具有五个成像模式,以其卓越的光谱空间分辨率及多角度的优势为不同的研究目的分别对陆地、海洋及内陆水体进行成像。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获取高光谱和多角度数据的星载传感器,空间分辨率高,光谱范围宽,在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能收集到丰富的信息。 2012年共获取PROBA CHRIS数据7景。覆盖范围和获取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大野口观测区2景,时间分别为2012-08-19,2012-08-28;机场戈壁观测区1景,时间为2012-06-29;大满加密观测区3景,时间分别为2012-06-21,2012-07-10,2012-08-27;下游额济纳加密观测区1景,时间为2012-04-23。 以上数据的过境时间大约都在9:00左右(北京时间)。产品级别为L1A级,未经过大气订正和几何校正。每景影像均有5个角度的不同观测。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PROBA CHRIS遥感数据集通过中欧合作“龙计划”二期项目(ID:5322)和三期项目(ID:10649)获取(详细信息参见数据使用声明)。
中欧合作“龙计划”项目(ID: 5322,10649)
数据集为柴达木流域HWSD土壤质地数据集,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所构建的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HWSD), 该数据库于2009年3月26日发布了1.1版本。数据分辨率为1km。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为FAO-90。土壤属性表主要字段包括: SU_SYM90(FAO90土壤分类系统中土壤名称) SU_SYM85(FAO85分类) T_TEXTURE(顶层土壤质地) DRAINAGE(19.5); ROOTS:String(到土壤底部存在障碍的深度分类); SWR:String (土壤含水量特征); ADD_PROP: Real (土壤单元中与农业用途有关的特定土壤类型); T_GRAVEL:Real (碎石体积百分比);T_SAND: Real (沙含量); T_SILT: Real (淤泥含量); T_CLAY:Real (粘土含量); T_USDA_TEX: Real (USDA土壤质地分类); T_REF_BULK: Real (土壤容重); T_OC: Real (有机碳含量); T_PH_H2O:Real (酸碱度) T_CEC_CLAY:Real (粘性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CEC_SOIL: Real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BS:Real (基本饱和度); T_TEB: Real (交换性盐基); T_CACO3: Real (碳酸盐或石灰含量) T_CASO4: Real (硫酸盐含量); T_ESP: Real (可交换钠盐); T_ECE: Real (电导率)。其中以T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上层土壤属性(0-30cm),以S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下层土壤属性(30-100cm)(FAO 2009)。该数据可为地球系统建模者提供模型输入参数,农业角度可用来研究生态农业分区,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
数据为柴达木河流域道路分布数据集,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主要包括柴达木河流域内主要道路的空间分布及属性数据,属性字段:code(道路编码)、Name(道路分级)。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为柴达木河流域居民点分布数据,包括柴达木河流域内市、县、乡镇、村等级分布,数据主要有两个属性字段:Code(居民点编码)、Name(居民点名称)。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GIMMS(gla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NDVI数据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C-J-Tucker等人于2003年11月推出的最新全球植被指数变化数据。 该数据集为青海湖流域长时间序列GIMMS植被指数数据集,包含1981-2006年间的植被指数变化,其时间分辨率是15天,空间分辨率8km。GIMMS NDVI数据采用卫星数据的格式记录了22a区域植被的变化情况。
NASA
数据为柴达木河流域10万沙漠分布图,数据切割自中国1:10万沙漠沙地数据集,数据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王建华
数据为柴达木河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由欧洲联盟委员会赞助的VEGETATION传感器于1998年3月由SPOT-4搭载升空,从1998年4月开始接收用于全球植被覆盖观察的 SPOTVGT数据,该数据由瑞典的Kiruna地面站负责接收,由位于法国Toulouse的图像质量监控中心负责图像质量并提供相关参数(如定标系 数),最终由比利时弗莱芒技术研究所(Flemish Institute for Technological Research,Vito)VEGETATION影像处理中心(VEGETATION processing Centre,CTIV)负责预处理成逐日1km 全球数据。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生产10天最大化合成的NDVI数据,并将-1到-0.1的值设置为-0.1,再通过公式DN= (NDVI+0.1)/0.004转换到0-250的DN值。 该数据集为柴达木河流域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数据集是主要针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包含1998-2008年每10天合成的四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10天最大化NDVI,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旬。文件格式:.hfr和.img文件各一个。文件命名规则为:CHN_NDV_YYYYMMDD,其中YYYYMMDD就是该文件代表的当天日期,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件的主要标识。用户用来分析植被指数的后缀名为.IMG和.HDF的遥感影像文件文件,都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Greet JANSSENS, Flemish Institute for Technological Research (VITO)
本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包含网络上公开的三个观测要素,即 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数据格式为文本文件,第一栏为城市名称,第二栏为PH,第三栏为高锰酸盐指数,第四栏为氨氮,第五栏为观测日期。 包含固水子、牛背村、五佛寺、什川桥、新城桥、碧口6个断面的数据。 黄河甘肃段:新城桥(兰州上游断面)、什川桥(兰州—白银交界断面)、五佛寺(甘肃—宁夏交界断面)、牛背村(甘肃—陕西交界断面)。白龙江武都段:(固水子村断面)。 甘肃兰州新城桥水质自动监测站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建在兰州市第一自来水厂区内。点位坐标东经103度35分02秒,北纬36度07分20秒。黄河水系(黄河干流),国控省界断面。由兰州市环境监测站托管。距离35公里。建于2001年3月。 pH:表征水体酸碱性的指标,pH值为7时表示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天然地表水的pH值一般为6~9之间,水体中藻类生长时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会造成表层pH值升高。 高锰酸盐指数(CODMn):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地表水样时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在此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亚铁盐、硫化物等)和有机污染物均可消耗高锰酸钾,常被作为地表水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以别于常作为废水排放监测的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NH3-N):氨氮以溶解状态的分子氨(又称游离氨,NH3)和以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体中,两者的比例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以含N元素的量来表示氨氮的含量。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和合成氨工业)以及地表径流(主要指使农田使用的肥料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库等)。 本数据将根据数据来源进行自动持续更新。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数据集为柴达木河流域湖泊分布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湖泊属性字段:NAME(湖泊的名称)、CODE(湖泊编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环北极多年冻土和地下冰分布图是1997年国际冻土协会联合多个国家的冻土研究机构编制的目前唯一的一个国际冻土数据图。该冻土图描述了北半球(20°N to 90°N)多年冻土的分布与属性及地下冰条件。通过连续性划分冻土范围,将多年冻土划分为连续(90-100%)、不连续(50-90%)、零星(10-50%)、岛状(<10%)和无多年冻土。最上层20米的地下冰丰度通过冰的体积百分比划分(>20%, 10-20%, <10% 和 0%)。发布的ESRI-shape文件源于1:10,000,000的纸质地图(Brown et al. 1997)。该图可用于全球气候变化、极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中国部分如图例所示。更多信息参考文献(Heginbottom et al. 1993)。 数据的格式为ESRI shapefiles,可通过美国冰雪数据中心下载(http://nsidc.org/data/ggd318.html)。
O. Ferrians, J. A. Heginbottom, E. Melnikov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建华, 刘纪远, 庄大方, 周万村, 吴世新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贵州省1995年土地利用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纪远, 庄大方, 王建华, 周万村, 吴世新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建华, 刘纪远, 庄大方, 周万村, 吴世新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贵州省1980年代末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纪远, 庄大方, 王建华, 周万村, 吴世新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贵州省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纪远, 庄大方, 王建华, 吴世新, 周万村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建华, 刘纪远, 庄大方, 周万村, 吴世新
本研究所用的数据由美国EROS(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数据中心的探路者数据库提供,其植被指数NDVI的制备过程为:采用经过辐射校正和几何粗校正的NOAA-AVHRR数据源,再进一步对每日、每轨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除坏线、除云等处理,进而进行NDVI计算及合成。每日的NDVI计算公式为:1000×(b2-b1)/(b2+b1),其中b1、b2为AVHRR的第1、2通道。 Pathfinder AVHRR的参数表 参数/变量 定义 单元 值域 NDVI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无 (-1,1) CLAVR标识 从CLAVR算法中的云量指数 无 (0,30) QC标识 数据质量标识 无 (0,16) 扫描角度 传感器的角度 弧度 (-1.05,1.05) 太阳天顶角 每个像元的太阳天顶角 弧度 (0,1.04) 相对天顶角 传感器的相对天顶角 弧度 (-1.05,1.05) Ch1反射率 第一通道的反射率 (0.58-0.68um) 百分比 (0,100) Ch2反射率 第二通道的反射率 (0.72-1.10um) 百分比(0,100) Ch3亮温 第三通道的亮温值(3.55-3.95um) 开氏温标(160,340) Ch4亮温 第四通道的亮温值(10.3-11.3um)开氏温标(160,340) Ch5亮温 第五通道的亮温值(11.5-12.5um)开氏温标(160,340) 数据集包括1981至2001年6月至9月每旬中国子区NDVI的数据及1982、1986、1991和1996年全年各月每旬的数据(共84个月的343幅,其中1981年6月和7月第1旬、1994年9月第3旬缺少数据) 数据集属性及格式: 本数据集以年为文件夹进行存储,其中包含相同文件名下的.HDR头文件、.IMG文件和.JPG图像文件,其中IMG中数据以整数型进行存储。命名规则如下: avhrrpf.*.Intfgl.yymmdd_geo其中*代表ch1或ch2或ch4或ch5或ndvi,其具体含义与值域请参考表 1;yy代表年的末尾两位数;mm代表月份;dd代表具体日期。 数据投影: Size is 963, 688 Coordinate System is: GEOGCS["WGS 84", DATUM["WGS_1984", SPHEROID["WGS 84",6378137,298.257223563, AUTHORITY["EPSG","7030"]], TOWGS84[0,0,0,0,0,0,0], AUTHORITY["EPSG","6326"]], PRIMEM["Greenwich",0, AUTHORITY["EPSG","8901"]],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AUTHORITY["EPSG","9108"]], AUTHORITY["EPSG","4326"]] Origin = (70.035426000000001,54.945585999999999) Pixel Size = (0.072727000000000,-0.072727000000000) Corner Coordinates: Upper Left ( 70.0354260, 54.9455860) ( 70d 2'7.53"E, 54d56'44.11"N) Lower Left ( 70.0354260, 4.9094100) ( 70d 2'7.53"E, 4d54'33.88"N) Upper Right ( 140.0715270, 54.9455860) (140d 4'17.50"E, 54d56'44.11"N) Lower Right ( 140.0715270, 4.9094100) (140d 4'17.50"E, 4d54'33.88"N) Center ( 105.0534765, 29.9274980) (105d 3'12.52"E, 29d55'38.99"N) Band 1 Block=963x1 Type=UInt16, ColorInterp=Undefined Computed Min/Max=1.000,55480.000
Tucker, C.J., J.E.Pinzon, M.E.Brown
由欧洲联盟委员会赞助的VEGETATION传感器于1998年3月由SPOT-4搭载升空,从1998年4月开始接收用于全球植被覆盖观察的SPOTVGT数据,该数据由瑞典的Kiruna地面站负责接收,由位于法国Toulouse的图像质量监控中心负责图像质量并提供相关参数(如定标系数),最终由比利时弗莱芒技术研究所(Flemish Institute for Technological Research,Vito)VEGETATION影像处理中心(VEGETATION processing Centre,CTIV)负责预处理成逐日1km 全球数据。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生产10天最大化合成的NDVI数据,并将-1到-0.1的值设置为-0.1,再通过公式DN=(NDVI+0.1)/0.004转换到0-250的DN值。 该数据集是中国子集提取,包含每10天合成的四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10天最大化NDVI,为1998-2007年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逐旬。 文件格式: .hfr和.img文件各一个。 文件命名规则为:CHN_NDV_YYYYMMDD,其中YYYYMMDD就是该文件代表的当天日期,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件的主要标识。 用户用来分析植被指数的后缀名为.IMG和.HDF的遥感影像文件,都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坐标系及投影 Plate_Carree (Lon/Lat) PROJ_CENTER_LON 0.000000 PROJ_CENTER_LAT 0.000000 PIXEL_SIZE_UNITS DEGREES/PIXEL PIXEL_SIZE_X 0.0089285714 PIXEL_SIZE_Y 0.0089285714 SEMI_AXIS_MAJ 6378137.000000 SEMI_AXIS_MIN 6356752.314000 UL_LON (DEG) 73.000000 UL_LAT (DEG) 54.000000 LR_LON (DEG) 135.500000 LR_LAT (DEG) 5.000000 角点坐标分别为: Corner Coordinates: Upper Left ( 69.9955357, 55.0044643) Lower Left ( 69.9955357, 14.9955358) Upper Right ( 137.0044641, 55.0044643) Lower Right ( 137.0044641, 14.9955358) 其中Upper Left 为左上角,Lower Left 为左下角,Upper Right 为右上角,Lower Right 为右下角。
Greet JANSSE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
2008年6月19日,在阿柔样方1、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开展Envisat ASAR同步土壤水分观测及探地雷达观测,获取各样方的土壤水分信息;探地雷达开展了1个样带的工作。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17BJT。包括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温度、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的0-5cm平均土壤温度。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遥感反演地表温度及蒸散发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本数据集包括4个文件或文件夹,分别为:ASAR数据、阿柔样方1观测数据、阿柔样方2观测数据、阿柔样方3观测数据。
曹永攀, 盖春梅, 韩旭军, 晋锐
2008年3月20日有新降雪,选择在祁连县境内临时样地开展了针对新降雪的观测数据集,主要目的是观测新雪特征,并为积雪遥感参数反演提供了基本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新雪雪深、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测量)、雪密度(雪铲测量)等积雪主要参数测量; 2)新雪反照率(总辐射表测量); 3)新雪光谱特征测量(ASD光谱仪); 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与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盖春梅, 舒乐乐, 王旭峰, 徐瑱, 朱仕杰, 刘艳, 张璞
2008年3月15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进行Envisat ASAR同步观测,主要目的是研究利用主动雷达数据反演积雪参数方法。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34BJT。 观测内容包括 1)雪特性分析仪观测数据,观测变量包括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观测数据在BG-B、BG-D、BG-E、BG-F内获取,雪特性分析仪数据统一存放在雪特性分析仪文件夹中。 2)积雪参数观测数据,观测变量包括雪表面和雪土界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分层积雪温度 (针式温度计)、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量)、雪密度(铝盒式测量)、雪深(尺子)以及ASAR过境时同步的雪表面温度 (手持式红外温度计)。积雪参数观测在分别样方BG-H、BG-D、BG-E、BG-F进行。 3)积雪光谱观测数据,采用新疆气象局光谱仪在样方BG-H15进行ASAR同步光谱观测试验。同时利用自制不同粒径雪样筛,通过筛子筛选积雪,人工制造不同粒径的雪层结构,测量其表面光谱特性,并对雪层的粒径的长短轴以及形状进行了观测。 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白艳芬, 白云洁, 盖春梅, 郝晓华, 李弘毅, 梁继, 舒乐乐, 王旭峰, 徐瑱, 马明国, 曲伟, 任杰, 常存, 窦燕, 马忠国, 刘艳, 张璞
本数据包括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测量的光谱反射率与BRDF数据集。数据测量从2008年5月20号开始。 测量仪器与原理: 利用ASD(Analytical Sepctral Devices)光谱仪测量了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及其观测区典型地物的反射率。 1. 测量基本原理为:R =(DN1/DN0)×R0。式中R0和DN0分别为参考反射灰板的定标光谱反射率和测量所得DN值;DN1为测量目标所得DN值。 测量内容: 测量样地与数据类型: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1,花寨子荒漠样地2,以及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扁都口加密观测区等。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主要测量点,测量对象为玉米冠层光谱、小麦冠层光谱和条带光谱以及若干次玉米叶片组分光谱。在该样地还多次进行了玉米地BRDF的测量。花寨子荒漠样地1与花寨子荒漠样地2多采用条带测量方式,没有真正意义的组分光谱。盈科小麦地与花寨子荒漠玉米地与其他试验区也多为冠层和条带光谱。 测量仪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前后共计4台ASD光谱仪,即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各自1台。其中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ASD光谱仪波长为350-2500nm,为主要测量仪器;北京农林科学院的ASD波长为350-1065nm,在试验前期用于卫星或飞行同步光谱在荒漠样地测量。北京师范大学的ASD光谱仪只测量了2008年05月20日花寨子荒漠样地2光谱数据。参考反射率板有40%,50%和99%。前两者为实际测量参考对象,后者主要用于仪器间相互比对。 测量日期: 2008-05-20, 2008-05-24, 2008-05-25, 2008-05-28, 2008-05-30, 2008-06-01, 2008-06-04, 2008-06-09, 2008-06-14, 2008-06-16, 2008-06-18, 2008-06-20, 2008-06-22, 2008-06-23, 2008-06-24, 2008-06-26, 2008-06-29, 2008-06-30, 2008-07-01, 2008-07-04, 2008-07-05, 2008-07-06, 2008-07-07, 2008-07-09, 2008-07-11。 2008-07-11为光谱仪之间的比对试验, 其中以下日期为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两台仪器在不同样地测量:2008-05-28,2008-06-16,2008-06-23;测量数据配合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成像光谱仪OMIS-II航空飞行以及多种星载传感器。 数据处理: 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 原始数据为ASD光谱仪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本分数据集已导出为Excel格式。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陈玲, 任华忠, 王颢星, 肖月庭, 阎广建, 周红敏, 盖迎春, 李新, 舒乐乐, 光洁, 刘思含, 苏高利, 夏传福, 闻建光, 张阳, 周春艳, 范闻捷, 陶欣, 闫彬彦, 姚延娟, 杨贵军, 程占慧, 刘良云, 杨天付
历史时期典型岩溶环境的自然变化与人类影响:石笋记录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谭明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2.1-2009.12。 2650 年(公元前665-公元1985)北京热月(五、六、七、八月)温度数据是该项目产出的数据成果,该数据根据我国北京石花洞石笋的年层厚度与气象观测数据的相关性重建而来。土壤二氧化碳和洞穴滴水所反映的温度信号被土壤-有机质-二氧化碳系统放大,并被石笋的年层序列记录下来。尽管温度在最近的几千年中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但重建温度揭示出气候在百年尺度上存在着反复的快速变暖现象。这个结果与北半球其它不同记录相关,表明在亚千年尺度上气温的周期性冷暖变化存在一个亚半球的影响。 数据包含一个txt文件,属性字段有yr.AD,layer number,original thickness(um),maximum error in um (+-),sedimentary trend,detrended thickness(um),reconstructed temperature,maximum error in degree C (+-),temperature anomaly,temperature anomaly + error,temperature anomaly - error,maximum error in age (yr. +-)
谭明, 张虎才, 李铁英
坡面径流场观测日期为2008年6月19日至2008年10月17日,共计进行了15次流量观测。径流场(38°03′,100°13′,3472m)坡度为20.16度,地表植被覆盖为主要分布为灌木和草地,灌木高度约为20cm左右,草地平均高约为3cm,土壤厚度约为50cm,以下为砂土和碎石。植被根系深度为40cm左右。0-50cm为粘土,50-80cm间隔分布着砂土和碎石。径流场长10m,宽5m,长边垂直于坡面等高线,短边平行于坡面等高线。径流场深度为80cm。由保护带、护埂、渗水面、承水槽、导水管、观测室等几部分组成。径流流量采用量筒观测。 主要观测内容包括:在典型降水发生时,观测表面流量(地表0cm)和壤中水流量(距地表80cm),同时在径流场右侧进行单点降雨观测。 该数据集包含了1个子文件夹和2个数据文档。数据文档分别为数据观测说明,原始数据文档。
李弘毅, 李哲, 白云洁, 辛秉洁
该数据集主要内容为林地、灌木和草地样地调查数据。固定样地位于甘肃省水源涵养林研究院水文观测试验场所在的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和大野口流域,样方信息如下: 编号 海拔 样方大小 经度 纬度 地表类型 G1 2715 20×20 100°17′12″ 38°33′29″ 青海云杉林 G2 2800 20×36 100°17′07″ 38°33′27″ 苔藓云杉林 G3 2840 20×20 100°17′37″ 38°33′05″ 苔藓云杉林 G4 2952 20×20 100°17′59″ 38°32′47″ 青海云杉林 G5 3015 20×20 100°18′06″ 38°32′42″ 青海云杉林 G6 3100 20×20 100°18′13″ 38°32′31″ 灌丛青海云杉林 G7 3300 23.5×20 灌丛青海云杉林 G8 2800 20×20 100°13′30″ 38°33′29″ 苔藓云杉林 B1 2700 12.8×25 苔藓云杉林 B2 2800 20×20 100°17′38″ 38°32′59″ 苔藓云杉林 B3 2900 20×20 100°17′59″ 38°32′51″ 草类云杉林 B4 3028 20×20 100°17′59″ 38°32′39″ 苔藓云杉林 B5 3097 20×20 100°18′02″ 38°32′32″ 苔藓云杉林 B6 3195 20×20 100°18′06″ 38°32′25″ 青海云杉林 B7 2762 20×20 100°17′08″ 38°33′21″ 青海云杉林 B8 2730 20×20 100°17′06″ 38°33′27″ 苔藓云杉林 GM1 3690 5×5 100°18′02″ 38°32′02″ 锦鸡儿灌丛(中) GM2 3690 5×5 100°18′02″ 38°32′02″ 锦鸡儿灌丛(稀) GM3 3700 5×5 100°18′03″ 38°32′03″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密) GM4 3600 5×5 100°18′10″ 38°32′06″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中) GM5 3600 5×5 100°18′10″ 38°32′06″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稀) GM6 3600 5×5 100°18′10″ 38°32′06″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密) GM7 3500 5×5 100°18′14″ 38°32′08″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中) GM8 3500 5×5 100°18′14″ 38°32′08″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密) GM9 3500 5×5 100°18′14″ 38°32′08″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稀) GM10 3400 5×5 100°18′18″ 38°32′12″ 锦鸡儿灌丛(稀) GM11 3400 5×5 100°18′18″ 38°32′12″ 锦鸡儿+金露梅灌丛(密) GM12 3400 5×5 100°18′18″ 38°32′12″ 锦鸡儿灌丛(稀) GM13 3300 5×5 100°18′21″ 38°32′21″ 吉拉柳灌丛 GM14 3300 5×5 100°18′21″ 38°32′21″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 GM15 3300 5×5 100°18′21″ 38°32′21″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 YC3 2700 1×1 100°17′14″ 38°33′33″ 针茅草地 YC4 2750 1×1 100°17′18″ 38°33′32″ 针茅草地 YC5 2800 1×1 100°17′21″ 38°33′33″ 针茅草地 YC6 2850 1×1 100°17′25″ 38°33′33″ 针茅草地 YC7 2900 1×1 100°17′31″ 38°33′32″ 紫菀+针茅草地 YC8 2950 1×1 100°17′44″ 38°33′23″ 针茅草地 YC9 2980 1×1 100°17′48″ 38°33′25″ 针茅草地 样地测树数据是于2007年7月-8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 排露沟流域样地调查基本概况: a) 样地设置情况:样地号,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土层厚度,样地大小,经纬度,群落类型,土壤类型,经营状况,年龄 b) 样地每木调查:样地号,树号,树种,林木分级,胸径,树高,枝下高,树冠半径 2. 土壤剖面调查记录表 包括森林/植被情况,主要树种,林龄,土壤名称,地表土壤侵蚀情况,母岩及母质,排水条件,土地利用历史,土壤剖面记载(土层,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根系,石砾含量) 3. 标准地封面因子 标准地面积,优势树种,林分/植被起源,海拔,坡向,坡位,坡度,采伐利用方式,造林整地类型,调查方法,冠层盖度,活地被物层覆盖度,死地被物层覆盖度,枯落物厚度(未分阶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 4. 郁闭度调查:利用鱼眼相机测量 5. 草本样方(1m×1m)调查记录表 包括种名,数量,盖度,平均高 6. 祁连山水源林土壤物理性质测定结果(样地调查) 包含土层物理性质测算过程(铝盒+湿土重,铝盒重,土壤含水量,突然容重等),灌草生物量测定(灌木和草本的总鲜重,样品鲜重,样品干重等),枯落物(含苔藓)层干重及最大持水量测算过程(苔藓及枯落物厚,总鲜重,样品鲜重,样品干重,浸泡24h后重,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深,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 7. 灌木样方调查: 包括种名,数量,盖度,平均高 8. 标准样地设置及每木检尺调查表 包括树种,林木分级,年龄,胸径,数高,枝下高,树冠半径 9. 枯落物层调查记录表 包括枯落物(分解层、半分解层 、已分解层)厚度 10. 更新调查记录: 包括树种,天然更新(高<30cm,高31-50cm,高>51cm),人工更新(高<30cm,高31-50cm,高>51cm) 11. TRAC测量叶面积 本套数据集可为森林结构参数遥感反演方法研究提供地面实
马明国, 丁松爽, 高松, 钱金波, 白云杰, 王旭峰, 谭俊磊, 王树果, 顾娟, 王顺利, 罗龙发, 王荣新, 车宗玺, 敬文茂
2008年6月29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观测。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地面同步观测主要包括土壤水分、地表辐射温度、地物光谱、BRDF、LAI-2000测量LAI和鱼眼相机测量LAI。 1.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表层土壤。观测仪器:环刀(体积50cm^3), 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自东向西第六、七、航线下LY06和LY07样方(环刀9次观测),五里墩农田样方(6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环刀1次采样,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3次重复采样)。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样方数据存储:Excel。 2.地表温度辐射观测;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寒旱所6#,地理所);仪器均经过定标(请参考手持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xls)。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自东向西第六航线和第七航线下LY06和LY07样方(每个样方49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3次重复)、五里墩农田样方(选多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3次重复)。预处理数据根据热红外定标数据(标准源为黑体),将各仪器的实测温度与相应黑体温度进行直线拟合,求得拟合方程,再利用上述拟合的方程,对观测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定标处理。数据存储:Excel。 3.玉米冠层组分温度观测;观测项目:玉米冠层组分温度,包括6个方向:顶逆(冠层顶逆光),顶顺(冠层顶顺光),中逆(冠层中植株1/2高度处逆光),中顺(冠层中植株1/2高度处顺光),光照土(无遮荫裸土),遮荫土(有遮荫裸土)。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五里墩农田样方,每个观测方向20次记录。观测时间在飞机过境时间的前后5分钟内。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 4.地物光谱;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6月15日前使用40%参考板,之后改换成20%参考板。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观测目标:玉米地、土壤、含水量已知的土壤等地物光谱。数据存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后的数据。原始数据是光谱仪直接产生的二进制文件,用ViewSpecPro软件可以打开,详细观测记录见数据文件每天的观测记录;预处理得到的为反射率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 5.多角度光谱;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6月15日前使用40%参考板,之后改换成20%参考板;多角度观测架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旧多角度观测架一台、北师大2008年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遥感所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样本类型:玉米。存储方式: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数据,原始数据由二进制文件和记录表构成,二进制文件可由ViewSpecPro软件读取;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6.鱼眼相机测量LAI;观测仪器:佳能EOS40D相机和佳能EF15/28鱼眼镜头以及相机支架。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观测对象:玉米。拍摄方法:大部分照片为从上向下拍摄,较高的作物拍摄时采取从下向上拍摄,特殊情况下,比如光线太强时,采取向下倾斜45度拍摄。具体拍摄情况见当天鱼眼相机测量记录。存储方式:该数据包括拍摄的原始照片,以及用can_eye5.0软件处理以后的结果。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7.LAI-2000测量LAI;观测仪器:LAI-2000。观测样方:临泽站内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观测对象:玉米存储方式:在每天的记录表中记录了测量时间、视角盖度数、观测模式和重复次数,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等。LAI-2000每隔一段时间导出数据一次,以txt存放的数据,每个数据有唯一的ID号,后期处理中根据每条记录的ID号来确定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以及后处理数据。原始数据包括Word记录表格和txt数据文件;后处理数据为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
董建, 余莹洁, 白艳芬, 郝晓华, 钱金波, 舒乐乐, 汪洋, 徐瑱
2008年3月17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的EO-1 Hyperion和Landsat TM卫星地面同步积雪参数观测,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积雪参数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积雪参数观测,观测变量包括:雪深(尺子)、分层雪深温度(针式温度计)、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以及卫星过境时同步的雪表面和雪土界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该观测在样方BG-A、BG-E、BG-F、BG-H进行。 2)雪特性分析仪观测,观测变量包括有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该观测在样地BG-A、BG-E和BG-H进行,此外还在冰沟寒区水文气象观测站进行了连续25小时的定点观测。 3)积雪光谱观测(由新疆气象局ASD光谱仪测量),观测点位置见GPS记录文件。 4)积雪反照率观测(总辐射表)。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白艳芬, 白云洁, 盖春梅, 郝晓华, 梁继, 舒乐乐, 王旭峰, 徐瑱, 朱仕杰, 马明国, 常存, 窦燕, 马忠国, 姜腾龙, 肖鹏峰, 刘艳, 张璞
2008年5月25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针对机载微波辐射计(L&K波段)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测量内容主要为地表土壤温度、地表粗糙度和探地雷达。 1. 土壤温度:扁都口样带1、扁都口样带2、扁都口样带3、扁都口样带4、扁都口样带5、扁都口样带6、扁都口样带7测量了土壤温度。 2. 粗糙度测量:采用粗糙度板和照相机测量。处理结果:数据中文件名中含有“result”字段的文件为粗糙度的处理结果,第一列为表面高度均方根高度,其实只有一个值,所以该列数据都相同;第二列为距离,第三列为相关函数值。当相关函数值为1/e时的距离值为相关长度;单位为:cm。由于地表粗糙度在一定时期内变化不大,所以在该天前后的样方内的地表粗糙度都可以采用今天的数据。存在问题:从数据看,由于测量人员经验不足,某些照片效果不好。通过人工读取照片上的地表起伏剖面,得到1cm间隔的地表起伏高度值,写入记事本文件。然后通过程序计算地表的粗糙度中的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3. 探地雷达 同时测量探地雷达和TDR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 (1)粗糙度照片和预处理数据 (2)土壤温度同步数据 (3)样方和样带坐标点数据 (4)探地雷达数据 (5)微波辐射计数据 数据都处理为Excel格式和记事本文件存储。
白云洁, 曹永攀, 车涛, 杜自强, 郝晓华, 王之夏, 吴月茹, 柴源, 常胜, 钱永刚, 孙小青, 王锦地, 姚冬萍, 赵少杰, 郑越, 赵英时, 李笑宇, Patrick Klenk, 黄波, 李世华, 罗震
2008年3月12日,在阿柔加密观测区公路附近的平坦地面上进行了光谱测量。地面覆盖有10cm左右的积雪。测量的地物包括雪、砂石、草、冰。 数据为ASCII格式,可以使用记事本、写字板等软件打开。文件前5行为文件头,描述了数据的相关信息;之后两列数据,一列代表波长(nm),一列代表反射率(百分反射率)。 原始数据中文件为ASD自带格式,用ASD Viewspec软件打开。
彭丹青, 郑越
本数据集为机载OMIS-II传感器于2008年06月06日获取,地点在临泽站-草地站飞行区。 因为OMIS-II为扫描成像传感器,原始数据受辐射畸变比较明显,且飞机姿态变化的影响,图像内相邻像元空间位置关系不稳定,所以这里发布的是经过辐射校正,辐射定标和几何粗校正后的数据。辐射校正采用矩匹配(moment match)方法,可以消除辐射响应非均匀性、条带噪声和smile现象。辐射定标采用飞行前实验室内测量的定标系数,定标单位是W/(m^2·sr·um)。几何粗校正利用了与图像同步获取的POS数据进行了航带图像的重建,图像目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几何粗校正图像需要利用几何控制点进行几何精校正之后才能与其他带地理坐标的数据配套,这里提供每一条航带的几何控制点,用户可以自己进行几何精校正。作为例子,这里提供临泽站和临泽草地站周边的几何精校正和大气校正图像。另外,因为OMIS-II传感器扫描总视场达到73°,而飞机的窗口较小,所以扫描线左右两端受到机舱的遮挡,虽然经过辐射校正对图像有所恢复,但还是推荐只使用中部未受遮挡的图像。未经几何粗校正的OMIS-II原始数据和同步获取的短波红外高光谱(SWPHI)原始数据存档,需提交申请并通过审批后才能获得。几何粗校正处理时间为2008年10月,辐射校正和定标处理时间为2010年1月。 本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包括13条航线。各航线的飞行时间如下表: {| ! 序号 ! 航线名称 ! 文件名 ! 开始时间hh:mm:ss ! 纬度 ! 经度 ! 海拔 ! 图像行数 ! 结束时间 ! 纬度 ! 经度 ! 海拔 |- | 1 || 1-13 || 2008-06-06_09-32-22_DATA.BSQ || 09:56:32 || 39.167 || 100.044 || 2945.9 || 5718 || 10:02:53 || 39.362 || 100.191 || 2936.7 |- | 2 || 1-12 || 2008-06-06_10-02-38_DATA.BSQ || 10:08:42 || 39.373 || 100.193 || 2956.1 || 5565 || 10:14:53 || 39.182 || 100.049 || 2953.1 |- | 3 || 1-11 || 2008-06-06_10-14-39_DATA.BSQ || 10:19:51 || 39.177 || 100.039 || 2931.2 || 5432 || 10:25:54 || 39.363 || 100.179 || 2958.3 |- | 4 || 1-10 || 2008-06-06_10-25-39_DATA.BSQ || 10:31:50 || 39.376 || 100.182 || 2959.7 || 5396 || 10:37:50 || 39.190 || 100.041 || 2952.7 |- | 5 || 1-9 || 2008-06-06_10-37-35_DATA.BSQ || 10:43:06 || 39.179 || 100.026 || 2956.4 || 5399 || 10:49:06 || 39.368 || 100.169 || 2939.0 |- | 6 || 1-8 || 2008-06-06_10-48-51_DATA.BSQ || 10:55:20 || 39.383 || 100.174 || 2943.2 || 5643 || 11:01:36 || 39.1922 || 100.029 || 2944.8 |- | 7 || 1-7 || 2008-06-06_11-01-22_DATA.BSQ || 11:07:04 || 39.185 || 100.0175 || 2947.2 || 5306 || 11:12:58 || 39.373 || 100.159 || 2943.9 |- | 8 || 1-6 || 2008-06-06_11-12-43_DATA.BSQ || 11:18:57 || 39.386 || 100.162 || 2948.1 || 5604 || 11:25:10 || 39.196 || 100.018 || 2950.5 |- | 9 || 1-5 || 2008-06-06_11-24-56_DATA.BSQ || 11:30:22 || 39.188 || 100.006 || 2934.0 || 5469 || 11:36:26 || 39.378 || 100.149 || 2935.4 |- | 10 || 1-4 || 2008-06-06_11-36-12_DATA.BSQ || 11:42:30 || 39.389 || 100.151 || 2935.4 || 5570 || 11:48:41 || 39.198 || 100.007 || 2949.0 |- | 11 || 1-3 || 2008-06-06_11-48-27_DATA.BSQ || 11:54:21 || 39.205 || 100.005 || 2915.2 || 5028 || 11:59:57 || 39.380 || 100.138 || 2908.8 |- | 12 || 1-2 || 2008-06-06_11-59-42_DATA.BSQ || 12:06:00 || 39.395 || 100.142 || 2931.0 || 5523 || 12:12:08 || 39.205 || 99.999 || 2950.0 |- | 13 || 1-1 || 2008-06-06_12-11-53_DATA.BSQ || 12:18:17 || 39.197 || 99.985 || 2916.5 || 5451 || 12:24:20 || 39.389 || 100.131 || 2907.9 |}
杜奇, 肖功海, 潘明忠, 李正文, 毛闵军, 徐卫明, 杨一德, 刘良云, 张霞, 李新, 马明国
本数据集为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的叶面积指数数据集。 测量日期与内容: 2008-05-20、2008-05-24、2008-05-25、2008-05-28、2008-05-31、2008-06-06、2008-06-11、2008-06-12、2008-06-14、2008-06-16、2008-06-21、2008-06-27、2008-07-02、2008-07-09期间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用LAI3000、量角器、直尺等测量了植被(玉米、小麦)结构参数。 测量方法为:利用直尺测量玉米和小麦每株各叶片的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将每片叶子分为三段测量叶倾角,并分别测量每段的长和宽。用尺子测量测量株高和每片叶子的叶基高。用皮尺测量同一垄上N株(如20株)作物的距离,由此得到株间距,同时测量冠层高,记录多个数据求平均值作为最终冠层高度。用皮尺测量垄距和垄间距。每块样地拔两株有代表性的植株回室内,测量杆长、杆宽、杆周长,并用LAI3000测量叶片最长、最宽以及面积。 数据以Excel保存。
陈玲, 任华忠, 王天星, 王锦地, 肖月庭, 阎广建, 李丽, 刘思含, 苏高利, 闻建光, 夏传福, 辛晓洲, 张阳, 周春艳, 周梦维, 范闻捷, 沈心一, 陶欣, 闫彬彦, 姚延娟
2008年5月24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针对MODIS、ALOS PALSAR和AMSR-E的地面同步观测,ALOS PALSAR数据未获取。测量内容主要为地表温度、土壤水分、地物光谱、植被覆盖度和探地雷达。 1. 地表温度:扁都口样方1:草地;扁都口样方2:油菜地;扁都口样方3:油菜地;扁都口样方4:麦地 扁都口样方5:大麦和油菜混合地 2. 土壤水分: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取样样带:扁都口样方2油菜地。 3. 探地雷达:同时测量探地雷达和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数据。 4. 波谱测量仪器采用的是ASD Fieldspec FRTM(Boulder, Co, USA),波谱范围为350nm-2500nm,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波谱分辨率为3nm,在短波红外波谱分辨率为10nm。数据为ASCII格式,可以使用记事本、写字板等软件打开。文件前5行为文件头,描述了数据的相关信息;之后两列数据,一列代表波长,一列代表反射率(百分反射率)。原始文件夹中后缀为.txt的文件不是反射率,是计算反射率的中间文件。原始数据中文件为ASD自带格式,用ASD Viewspec软件打开。地表温度测量使用的仪器是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了地表的红外辐射温度和土壤表层的物理温度。同时记录了测量点的地表类型。测量使用的是手持式红外温度计的近距离测量模式。土壤水分测量数据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和环刀测量。数据文件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本数据集包括: (1)土壤水分测量数据(包括WET土壤水分速测仪和环刀测量) (2)地表温度测量数据 (3)探地雷达测量数据 (4)地表覆盖度照片及预处理数据 (5)地物光谱数据 (6)卫星影像数据
白云洁, 曹永攀, 车涛, 杜自强, 郝晓华, 王之夏, 吴月茹, 柴源, 常胜, 钱永刚, 孙小青, 王锦地, 姚冬萍, 赵少杰, 郑越, 赵英时, 李笑宇, Patrick Klenk, 黄波, 李世华, 罗震
本数据集包括激光式雨滴谱仪(PARSIVEL)获取的上游试验的不同类型降雨的雨滴谱资料,包括降水粒子粒径信息和其下落末速度的信息。此外利用滴谱数据可以计算得到对应X波段的双偏振雷达参数:差分反射率ZDR和差分传播相移常数 KDP。 滴谱仪取样面积:5400mm^2,液体粒子的直径范围:0.2-5mm,固体粒子的直径范围为:0.2-25mm。 观测地点在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N39.06°,E100.44°,3002m);观测时间从2008年3月14日开始到2008年4月14日结束,采样间隔时间为30秒。
楚荣忠, 赵果, 胡泽勇, 张彤, 贾伟
本数据集包含2008年黑河上游祁连县阿柔乡(具有高海拔和复杂地形特征)的车载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观测内容是250m×250m水平网格上每10分钟的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高质量连续估测数据。观测地点: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39.06°N,100.44°E,3002m),观测时间从2008年3月14日开始到2008年4月14日结束。 观测试验的目的是利用同时进行的降水粒子滴谱仪观测和地面降水加密观测来探索在高寒区利用雷达联合观测并反演地面降水类型和强度的方法,建立系统化和连续的雷达观测数据集。具体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性能指标参加数据中的说明文档。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性能指标:径向分辨率150m,方位分辨率1,体扫10~22层,扫描周期10分钟。可同时获得ZH,ZDR,KDP等偏振信息量。
楚荣忠, 赵果, 胡泽勇, 张彤, 贾伟
本数据包括上游寒区水文试验中阿柔样方1(A1),阿柔样方2(A2),阿柔样方3(A3),阿柔样带1(L1),阿柔样带2(L2),阿柔样带3(L3),阿柔样带4(L4),阿柔样带5(L5)和阿柔样带6(L6)中各采样点的粗糙度测量原始照片,及表面高度标准离差(cm)和相关长度(cm)的计算结果。每个采样点均按照南北向和东西向分别测量1次,粗糙度板长110cm,测量点间距1cm。阿柔各样方在预试验期时为3Grid×3Grid,加强试验期时扩展为4Grid×4Grid,每个Grid均为30m×30m;阿柔各样带为南北向朝向,样带上各采样点间距为100m。相片命名规则如下,以A3-1EW为例,表示阿柔样方3(A3)中的1号采样点东西向的粗糙度板测量照片。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微波遥感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粗糙度数据通过数码照相采集,然后在ArcView软件下,对照片中每根辐条的顶端以及板子的四角做手工数字化采样,获得其图像坐标值,经过几何校正后,计算得到每根辐条的高度,然后按公式计算表面高度标准离差和表面相关长度。其计算公式见《微波遥感》第二卷234-236页。 粗糙度数据中首先是样点名称,之后数据正文包括4列(编号、文件名、标准离差、相关长度)。每一个文件名,即txt文件对应一张采样照片,标准离差(cm)与相关长度(cm)即代表了粗糙度。之后是每张照片中101根辐条的长度,属于中间结果,用以检查校正。 本数据集按照每个样方和样带分别组织,共包括9个文件夹,分别为:ARou_SampleArea1,ARou_SampleArea2,ARou_SampleArea3,ARou_SampleLine1,ARou_SampleLine2,ARou_SampleLine3,ARou_SampleLine4,ARou_SampleLine5和ARou_SampleLine6。
曹永攀, 车涛, 韩旭军, 晋锐, 李新, 李哲, 王树果
本数据集为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和红外热像仪传感器于2008年04月1日下午获取,地点在冰沟-阿柔飞行区。 其中L波段频率为1.4GHz,后视35度观测,获取双极化(H和V)信息。飞机12:48(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6:35降落。13:20-13:58在冰沟摄区工作,观测了8-2、8-6、8-11和8-17四条航线,飞行高度5000m左右,飞行速度260km/hr左右。14:04-15:27完成预定的阿柔10条航线飞行任务,15:33-15:53加飞了6-2、6-3和6-4线,飞行高度4100m左右,飞行速度260km/hr左右。16:12飞过7-9水库定标线,航高100m,但水面结冰,完成观测。 原始数据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红外热像仪数据和GPS数据。其中微波辐射计L波段属非成像观测,由文本文件记录瞬时观测获得的数码值,GPS数据记录飞行时的经纬度以及飞机姿态参数等,热像仪波长范围7.5-13微米,视场角24×18º,320×240像元。使用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时需要根据定标系数将记录的数码值转换为亮温值(定标系数文件与原始观测数据归档在一起)。同时,通过微波辐射计和GPS各自的时钟记录,可以将微波观测与GPS记录联系起来,给微波观测匹配地理坐标信息。由于微波辐射计观测分辨率较粗,数据处理中一般忽略飞机的航偏、翻滚以及俯仰效应。根据使用目标及飞行相对航高(H),在定标和坐标匹配后,还可以将观测信息栅格化,L和K波段的分辨率(x)与观测足迹(footprint)可以认为一致,参考分辨率为:L波段,x=0.3H。经过以上各步处理后,可以获得用户能够直接使用的产品。红外热像仪数据需要进行几何校正并镶嵌才能使用,但该日热像仪数据不完整且几何变形大,目前还难以使用。
王树果, 王旭峰, 车涛, 赵凯, 金吉南, 肖青, 刘强
2008年7月11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开展了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试验。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地面同步观测变量主要为地表温度。本数据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本数据同步样方包括120m×120m样方和30m×30m加密小样方两种。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C(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和样方E(大麦地)利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开展地表温度测量。测量时沿东北方向行进中连续测量。 本数据集包括5个样方的地表温度测量数据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曹永攀, 钞振华, 盖春梅, 胡晓利, 黄春林, 李红星, 刘超, 吴月茹, 沈心一, 余凡
2008年7月8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航空遥感地面同步观测,共进行了土壤水分,地表辐射温度观测。 1.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表层土壤。观测仪器:环刀(体积50cm^3)。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荒漠微波同步P1至P6样带,每条样带17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一次观测, 观测点有相应照片。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存储:Excel。 2.地表辐射温度观测。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寒旱所6#,地理所),仪器均经过定标(请参考手持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xls)。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荒漠微波同步P1至P6样带,每条样带17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3次重复,观测点有相应照片。预处理数据根据热红外定标数据(标准源为黑体),将各仪器的实测温度与相应黑体温度进行直线拟合,求得拟合方程,再利用上述拟合的方程,对观测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定标处理。数据存储:Excel 。 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
解婷婷, 姜浩, 宋怡, 白艳芬, 高松, 钱金波, 舒乐乐, 宋怡, 徐瑱, 解婷婷, 姜浩, 李世华
预试验期间,2007年12月5日至12月15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了积雪光谱观测。观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验预定观测方案的可行性;二是为遥感反演提供验证数据集。所有数据均采用ASD光谱仪(新疆气象局光谱仪)获得。 观测内容包括: 1)2008年12月5日、12月6日、12月7日在冰沟寒区水文气象观测站附近选择积雪场进行积雪光谱的随机观测。 2)2008年12月10日在BG-A研究区进行MODIS和Terra MISR同步积雪光谱观测。 3)2008年12月13日、12月14日在BG-A进行的积雪纯像元和混合像元光谱特征分析试验。 4)2008年12月15日在BG-A选择积雪场进行积雪多角度光谱特征观测,使用的是寒旱所自制多角度观测架。 该数据集包括7个子文件夹,根据测量日期命名,测量日期分别为2007年12月5日、12月6日、12月7日、12月10日、12月13日、12月14日、12月15日,其中每个文件夹下包含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并附有数据说明。
张璞, 刘艳
2008年3月24日在冰沟流域开展的高光谱(PHI)航空地面同步观测,为积雪遥感参数反演提供了基本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雪特性分析仪观测,观测变量包括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该测量在BG-A样地进行。 2)积雪参数观测,包括飞机过境时(11:11-12:35BJT)同步的雪表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分层雪深温度(针式温度计),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雪密度(铝盒方式)。该观测分别在BG-A1、BG-A2、BG-B、BG-D、BG-E、BG-F5个样地进行。每个样点内有3个随机采样单元(ESU),例如E-1样点内,分为1、2和3ESU。 3)积雪反照率观测(总辐射表)。该观测在样地BG-A1进行。 4)积雪光谱观测(新疆气象局ASD光谱仪),该观测在样地BG-A11进行。 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盖春梅, 顾娟, 郝晓华, 李弘毅, 李哲, 梁继, 马明国, 舒乐乐, 王建华, 王旭峰, 吴月茹, 徐瑱, 朱仕杰, 梁星涛, 刘志刚, 曲伟, 任杰, 方莉, 历华, 常存, 窦燕, 马忠国, 姜腾龙, 肖鹏峰, 刘艳, 张璞
2008年5月28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了ASTER卫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观测内容包括土壤水分,地表辐射温度,地物光谱,BRDF。ASTER数据未获得。 1.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表层土壤。观测仪器: 环刀(体积50cm^3), 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观测样方和观测次数:荒漠东西样带(包含40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角点环刀1次采样)、荒漠南北样带(包含9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角点环刀1次采样)、五里墩农田样方9个小样方中点采样,中心的5号样方加密,4个角点也采样(每个测点环刀1次采样,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1次观测)。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存储:Excel。 2.地表辐射温度观测;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寒旱所6#),仪器均经过定标(请参考手持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xls)。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荒漠东西样带(包含40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内14-30次观测)、荒漠南北样带(包含9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内12-30次观测)。预处理数据根据热红外定标数据(标准源为黑体),将各仪器的实测温度与相应黑体温度进行直线拟合,求得拟合方程,再利用上述拟合的方程,对观测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定标处理。数据存储:Excel。 3.地物光谱;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40%参考板。观测地点:五里墩农田样方和荒漠过渡带。观测目标:玉米地、土壤、含水量已知的土壤等地物光谱。数据存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后的数据。原始数据是光谱仪直接产生的二进制文件,用ViewSpecPro软件可以打开,详细观测记录见数据文件每天的观测记录;预处理得到的为反射率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 4.BRDF;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 40%参考板;多角度观测架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旧多角度观测架一台、北师大2008年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遥感所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观测地点:五里墩农田样方和荒漠过渡带。样本类型:玉米,荒漠过渡带灌丛。存储方式: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数据,原始数据由二进制文件和记录表构成,二进制文件可由ViewSpecPro软件读取;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5. 手工测量LAI;观测地点:五里墩农田样方和临泽站内样方。观测项目:LAI,株高,间距。LAI测量方案:(1)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抽样测量和记录叶片长和宽,样方作物总株数,样方大小,计算出作物的平均叶片面积,乘上样方内总株数,得出估算的作物总的叶片面积后,除以样方面积,得到的是观测样方每天的LAI测量平均值;(2)利用LI-3100测量LAI。株高测量方案:用卷尺测量样方内制种玉米的父本和母本的高度。间距测量方案:用卷尺分别测量制种玉米父本和母本的行距,株距和垄距。存储方式:此数据为处理后数据,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
钱金波, 宋怡, 王之夏, 汪洋, 潘小多, 李静, 厉香蕴, 屈永华, 孙青松
2008年3月29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的Ka&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航空遥感地面同步观测,为积雪微波辐射特性及参数反演,尤其是雪深与雪水当量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1)雪特性分析仪观测,观测变量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该测量在样地BG-A进行。2)积雪参数观测,包括雪深(塑料直尺),分层雪深温度(针式温度计两个测量值的平均值),雪粒径(手持显微镜),雪密度(环刀法)及卫星过境时同步的雪表面和雪土界面温度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该观测分别在4个样地BG-A、BG-B、BG-EF、BG-I进行,其中BG-A测量(18个点),其它3个样地测量20个点。分层标准为挖积雪剖面,自上而下每10cm均匀分层,如果最后剩下的深度超过10cm而不足15cm则以一层划分。 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白艳芬, 白云洁, 曹永攀, 盖春梅, 顾娟, 韩旭军, 郝晓华, 李弘毅, 李哲, 梁继, 马明国, 舒乐乐, 王旭峰, 徐瑱, 朱仕杰, 常存, 窦燕, 马忠国, 姜腾龙, 刘艳, 张璞
利用热像仪ThermaCAM SC2000、ThermaCAM S60于2008-05-20,2008-05-24,2008-05-28,2008-05-30,2008-06-01,2008-06-04,2008-06-16,2008-06-29,2008-07-07,2008-07-08,2008-07-11分别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花寨子荒漠样地1,花寨子荒漠样地2、花寨子荒漠玉米地、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获取了获取视场角为24°×18°组分辐射温度数据,并同时拍摄同视场的光学照片。热像仪拍摄高度约为1.2m,其同步机载数据包括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数据,星载数据包括Landsat TM和ASTER。
何涛, 康国婷, 任华忠, 阎广建, 王颢星, 王天星, 历华, 刘强, 夏传福, 周春艳, 周梦维, 陈少辉, 杨天付
2008年03月15日,在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35BJT。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均为4Grid×4Grid,每个Grid为30m×30m。为保证同步效率,仅在每个Grid的角点进行采样测量。 在阿柔样方2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在阿柔样方3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获取土壤体积含水量;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地表粗糙度信息请参见“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地表粗糙度数据集 ”元数据。此外,还在阿柔样方1开展了同步探地雷达观测。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提供基本地面数据集。
曹永攀, 顾娟, 韩旭军, 晋锐, 李哲, 王维真, 吴月茹, 历华, 于梅艳, 赵金, Patrick Klenk, 袁小龙
本数据集为盈科绿洲玉米地与小麦地的生化组分测量参数的预处理数据集。测量的参数包括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其中小麦的测量时间为2008年5月25日-2008年6月8日,玉米地的测量时间为2008年6月18日-2008年7月4日,非连续观测。其中使用LAI-2000测量叶面积指数;SPAD叶绿素仪测量叶绿素;烘箱与天平测量叶片的水分含量。本数据集可为遥感反演叶面积指数、叶绿素、水分等提供输入参数及验证数据。 实体数据包含4个文件,除说明文件readme.txt外,小麦样点坐标.xls,小麦.xls是小麦的生化组分测量参数,盈科玉米地.xls是张掖盈科的玉米测量参数。
董晶晶, 高帅, 邬明权, 吴朝阳
2008年5月28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进行了ASTER同步观测,地面数据包括ASD光谱数据、LAI、LI-6400光合速率、反照率、辐射温度、覆盖度和太阳分光光度计CE318大气参数数据。 测量内容: (1)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本数据集为利用法国CIMEL公司生产的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丽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2) LI-6400光合仪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玉米的光合作用等。其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原始数据以仪器自定义格式保存,可用记事本等常用软件打开。处理数据以Excel保存。数据参数见数据文件中。 (3) ASD光谱仪数据。利用ASD(Analytical Sepctral Devices)光谱仪测量盈科绿洲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2的光谱数据。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光谱仪(350-2500nm),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花寨子荒漠样地2测量仪器为北京农科院光谱仪(350-1603nm),采样方式为植被(红砂)和裸土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ASD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4)植被覆盖度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的玉米与小麦。测量方式:利用自制覆盖度观测仪,相机在距地面2.5m至3.5m高度拍摄地面照片,同时在照片范围内放置长度已知的物体(皮尺、竹竿等)来标定照片的面积大小,利用GPS确定照片拍摄的位置,并记录下与覆盖度、拍摄环境相关的信息。覆盖度原始数据包括覆盖度光学照片与覆盖度数据记录两部分。利用LAB色度空间变换技术,提取光学照片绿色植被覆盖度(参考覆盖度处理数据)。本数据包括经过LAB色度空间变换提取的植被影像和植被覆盖度数据。植被覆盖度数据可由记事本打开。 (5)热像仪ThermaCAM SC2000测量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玉米、小麦和裸土的辐射温度。仪器获取视场角为24°×18°组分辐射温度数据,并同时拍摄同视场的光学照片。热像仪拍摄高度约为1.2m。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仪器黑体定标数据。原始数据可利用配套处理软件ThermaCAM Researcher 2001,也可将数据在该软件中转换为其他格式,自行编程读取。仪器黑体定标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6) 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测量样地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和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2。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具有3台仪器,测量对象为玉米冠层和垄间裸土以及小麦冠层;花寨子荒漠玉米地具有1台仪器,测量对象为玉米冠层;花寨子荒漠样地2有2台仪器,测量对象为植被(红砂)冠层和荒漠裸土。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为1s。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0.95。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7)反照率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行播玉米。测量仪器包含短波表的上表电压值,下表电压值,后经过表的敏感系数转换成反照率数据。下表视场半径R与探头高度H的关系为:R = 10H。本数据以Excel存储。 (8) LAI等冠层结构数据,测量样地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方法为:利用皮尺、卷尺、直尺测量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玉米和小麦每株各叶片的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利用室内扫描真实叶面积与最大长度和最小宽度的转换系数,获得叶面积指数。这一天室内系数来自于当天对贴在硬板上叶片真实面积的扫描数据。本数据以Excel保存。 (9)光合有效辐射比率(FPAR: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内的玉米与小麦。测量仪器为SUNSCAN冠层分析仪、数码相机。分上,下三段测量,并同时测量入射和反射PAR。FPAR=(到达冠层PAR-地表透射PAR-冠层反射PAR+地表反射PAR)/到达冠层PAR。APAR=FPAR×到达冠层PAR 。本数据以Word格式的表格保存。 (10)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2。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为行播作物,采样方式为垂直垄和顺垄条带测量;花寨子荒漠样地2沿对角线条带测量.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处理数据,处理数据为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的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柴源, 陈玲, 康国婷, 钱永刚, 任华忠, 王颢星, 王建华, 舒乐乐, 李丽, 刘思含, 辛晓洲, 张阳, 周春艳, 周梦维, 陶欣, 王大成, 李笑宇, 程占慧, 杨天付, 黄波, 李世华, 罗震
2008年6月22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PROBA CHRIS卫星同步地面样方调查、照相法测量LAI、地物光谱、土壤水分、BRDF。 1. 样方调查数据存储:Excel格式表格。主要调查项目有:GPS点号、物种、株数、高度、叶绿素含量、盖度、鱼眼照相、生物量。(1)GPS点号用GARMIN GPS 76记录。(2)物种采用人工识别法。(3)株数采用人工计数法。(4)高度用卷尺测量,4-5个重复。(5)叶绿素含量用SPAD 502 叶绿素仪测量,5个重复。(6)覆盖度采用人工估计的方法。(7)生物量取50cm×50cm样品,称鲜重,杀青后烘干,称干重。 2. 照相法测量LAI 观测仪器:佳能EOS40D相机和佳能EF15/28鱼眼镜头以及相机支架。观测对象:玉米、荒漠灌丛、杨树。拍摄方法:大部分照片为从上向下拍摄,较高的作物拍摄时采取从下向上拍摄,特殊情况下,比如光线太强时,采取向下倾斜45度拍摄。具体拍摄情况见数据说明文档。存储方式:该数据包括拍摄的原始照片,以及用can_eye5.0软件处理以后的结果。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3. 地物光谱。观测仪器:ASD FieldSpec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20%参考板。观测目标:草地、大麦、油菜的地物光谱。数据存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部分预处理后的数据。原始数据是光谱仪直接产生的二进制文件,用ViewSpecPro软件可以打开,详细观测记录见数据文件每天的观测记录;预处理得到的为反射率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 4. BRDF观测。观测仪器:ASD FieldSpec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20%参考板;样本类型:草地、大麦、油菜。存储方式: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部分处理后数据,原始数据由二进制文件和记录表构成,二进制文件可由ViewSpecPro软件读取;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本数据集包括: (1)光谱仪观测数据处理结果 (2)土壤水分测量记录表 (3)多角度光谱观测(BRDF)观测数据 (4)样方调查记录表 (5)油菜地积分球观测数据 (6)LAI-2000测量所得LAI数据记录 (7)同步CHRIS卫星影像数据 (8)鱼眼相机照片及记录表数据
丁松爽, 郝晓华, 余莹洁
2007年10月18日,在扁都口样方1和扁都口样方2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17BJT。扁都口样方1和扁都口样方2均为3Grid×3Grid,每个Grid为30m×30m正方形,共计25个采样点(包含中心点和角点)。 与卫星过境同步,在扁都口样方1和扁都口样方2,采用Hydra probe水分仪测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盐分(s/m)及土壤电导率(s/m);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同时还对植被一些参数进行了相关调查,主要包括植被高度、覆盖度、植被含水量。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及正向模型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白云洁, 曹永攀, 王建, 王维真, 王旭峰, 晋锐, 屈永华, 周红敏
2008年3月17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针对Landsat TM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地物格网化波谱测量结果,探索地物亚象元波谱空间变异特点及规律,对寒旱区地物波谱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典型地物目标与背景模型波谱模型数据库提供数据资料,为遥感影像模拟,遥感数据空间尺度转换提供基础数据。 地面同步测量的样方包括扁都口C1样地、扁都口G1样地、扁都口W1样地、扁都口W2样地、扁都口B1样地、扁都口B2样地。样方类型包括草地、麦茬地、深翻地、油菜茬地。在平坦、均质区域内选择区域中心布设样方。分别选择90m×90m、450m×450m作为三种不同尺度格网采样区。在90m×90m、450m×450m样方区内将用9×9格网划分,这样三种样方分别被划分为81个10m×10m、50m×50m的子格网。三种格网的具体含义为:以30m×30m、150m×150m作为卫星传感器的基础分辨率,在此基础上考虑单一象元八邻域象元对中心象元的贡献。并且将每个象元划分为9个子象元,探索亚象元波谱与整个象元波谱之间的规律。由于样点之间距离较远,90m×90m样方采用测绳、标志杆布设样方的方式实现,450m×450m样方采用GPS布设控制点方式实现。采样方法为剖面线测量,通过对每一个子样方中心剖面线的测量来代表整个样方像元的波谱,通过多次测量波谱统计平均值,来代替对子样方的全采样。测量路线采用巡回方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加快波谱测量速度,保证波谱测量的准同步性。 测量的参数包括:光谱数据、地表温度、大气参数、土壤剖面重量含水量(0-1cm、1-3cm、3-5cm)、表层土壤冻融深度、土壤粗糙度。时间范围大约为11:10-13:30。 波谱测量仪器采用的是ASD Fieldspec FRTM(Boulder, Co, USA),波谱范围为350nm-2500nm,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波谱分辨率为3nm,在短波红外波谱分辨率为10nm。 测量方式:1、波谱数据测量 (1)在测量前将测量点位坐标输入GPS或采用测绳确定测量点位,对仪器进行充电。 (2)同步测量开始前半小时到达试验场,检查仪器设备状态,分配测量参与人员任务。 (3)测量前15分钟前开机进行预热,使仪器暗电流值稳定后开始测量。 (4)记录天气状况、场地情况和测量人员。设定文件存储路径,设定波谱平均次数、暗电流和参考板采样次数。去除暗电流,对积分时间进行优化。 (5)对地物进行走测测量,注意在测量的过程中身体和自身阴影不在波谱仪视场范围内。每隔1分钟左右(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测量参考板。 (6)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对地物照相记录,导出测量数据,关闭仪器和笔记本电脑。 数据为ASCII格式,可以使用记事本、写字板等软件打开。文件前5行为文件头,描述了数据的相关信息;之后两列数据,一列代表波长,一列代表反射率(百分反射率)。原始文件夹中后缀为.txt的文件不是反射率,是计算反射率的中间文件。 原始数据中文件为ASD自带格式,用ASD Viewspec软件打开。 地表温度测量使用的仪器是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了地表的辐射温度和土壤表层的物理温度。同时记录了测量点的地表类型。测量使用的是手持式红外温度计的近距离测量模式。数据文件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大气参数是太阳分光光度计CE318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根据需要,其数据可以获得550nm处的各种参数,从而在MODTRAN或者6S等软件的辅助下获得水平能见度。在扁都口获得了与 MODIS和TM同步当天的大气参数和一些常规观测的大气参数数据,为进行各个遥感影像和地面测量数据的大气纠正提供有效参考数据。可以认为本数据为该地区当时的大气参数参考数据,为当天的TM同步大气纠正提供参考。 含水量测量方法是:取0-1cm、1-3cm、3-5cm土样,放入自封袋,然后用微波炉烘干,计算其土壤重量含水量。 土壤冻结深度的测量方法是通过用筷子插入地表感觉土壤硬度或者将土壤表层冻结层直接挖出测量冻结层厚度,来判断冻结深度。直尺直接测量,当土壤硬度较大并且有冰晶时,认为土壤冻结;反之,则认为土壤未冻。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本数据集包括9个文件,分别为:TM数据、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数据、扁都口B1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B2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C1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G1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W1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W2样地测量数据和地物波谱数据。
常胜, 常燕, 房倩, 瞿瑛, 梁星涛, 刘志刚, 潘金梅, 彭丹青, 任华忠, 张勇攀, 张志玉, 赵少杰, 赵天杰, 郑越, 周纪, 刘晨州, 殷小军, 张志玉
2008年5月24日在临泽站开展Envisat ASAR和ALOS PALSAR卫星地面同步观测,进行了土壤水分,地表辐射温度,手工LAI等观测。Envisat ASAR数据已获取,ALOS PALSAR数据未获取。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34BJT。 1. 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的表层土壤。观测仪器: 环刀(体积50cm^3), 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观测样方和观测次数:荒漠东西样带(包含40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角点环刀各1次采样)、荒漠南北样带(包含9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中心点环刀1次采样)、五里墩玉米地9个小样方中点观测,中心的5号样方加密,4个角点也观测(每个观测点环刀1次采样,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3次重复观测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存储:Excel。 2. 地表辐射温度观测。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寒旱所6#),仪器均经过定标(请参考手持式热辐射仪定标数据.xls)。观测样方和观测次数:荒漠东西样带(含40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14-30次重复)、荒漠南北样带(含9个子样方,每个子样方12-30次重复)。预处理数据根据根据热红外定标数据(标准源为黑体),将各仪器的实测温度与相应黑体温度进行直线拟合,求得拟合方程,再利用上述拟合的方程,对观测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定标处理。数据存储:Excel。 3. 手工测量LAI。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和临泽站内样方。观测项目:LAI,株高,间距。LAI观测方案:(1)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抽样测量和记录叶片长和宽,样方作物总株数,样方大小,计算出作物的平均叶片面积,乘上样方内总株数,得出估算的作物总的叶片面积后,除以样方面积,得到的是观测样方每天的LAI观测平均值;(2)利用LI-3100观测LAI。株高测量方案:用卷尺测量样方内制种玉米的父本和母本的高度。间距测量方案:用卷尺分别测量制种玉米父本和母本的行距,株距和垄距。存储方式:此数据为处理后数据,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
白艳芬, 丁松爽, 潘小多, 汪洋, 朱仕杰, 李静, 肖志强, 孙进霞
为配合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进行观测,分别在上游寒区水文试验区和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内布置了多个雨量筒进行加强观测。其中上游的数据由于质量较差,没有列为一个单独的数据集。中游的观测由29个RG3-M型自动采集翻斗式雨量筒组成,其中最北的雨量筒位置为100.36°E;39.16°N,最南端的雨量筒位置为100.34°E;38.61°N,最东端的雨量筒位置为100.62°E;38.87°N,最西端的雨量筒位置为100.26°E;38.82°N。观测时间R02-R09号雨量筒从2008-05-18开始到2008-10-09结束,R10-R30号雨量筒从2008-05-26开始到2008-10-09结束。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承水口径:165mm×254mm (2)温度测量范围:0°C —+70°C (3)分辨率:0.2mm (4)测量范围:0—320cm (5)测量精度:1%
楚荣忠, 赵果
本数据包括上游寒区预试验时扁都口样方1和扁都口样方2中各采样点的粗糙度测量原始照片,及表面高度标准离差(cm)和相关长度(cm)的计算结果。每个采样点均按照南北向和东西向分别测量1次,粗糙度板长110cm,测量点间距1cm。扁都口各样方均为3Grid×3Grid,每个Grid均为30m×30m。 粗糙度数据通过数码照相采集,然后在ArcView软件下,对照片中每根辐条的顶端以及板子的四角做手工数字化采样,获得其图像坐标值,经过几何校正后,计算得到每根辐条的高度,然后按公式计算表面高度标准离差和表面相关长度。其计算公式见《微波遥感》第二卷234-236页。 粗糙度数据文件中,首先是样点名称,之后数据正文包括4列(编号、文件名、标准离差、相关长度)。每一个文件名,即txt文件对应一张采样照片,标准离差(cm)与相关长度(cm)即代表了粗糙度。之后是每张照片中101根辐条的长度,属于中间结果,用以检查校正。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微波遥感算法提供基本数据。
曹永攀, 钞振华, 车涛, 秦春, 吴月茹
2008年05月24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B(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样方E(大麦地)开展了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34BJT。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盐分算法提供基本地面数据集。 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各土壤水分同步样方均为6Grid×6Grid,120m×120m正方形。在每个Grid的角点进行采样测量。 本试验共进行了以下观测: 样方B:由于盐分含量较大,采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并使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 样方D: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获得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土壤温度;并使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 样方E: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 本数据集包括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3个样方所测量数据Excel表格。但样方D的WET土壤水分速测仪的原始数据没有导出!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钞振华, 胡晓利, 梁继, 王维真, 刘照言, 唐伯惠, 韩辉, 王小平
本数据来自排露沟流域出口右边冠层截留观测样地,该样地乔木植被为青海云杉林。 共在3个样地布设了18个截留槽,分别为: 样地号 云杉林截留槽编号 Ⅰ 1、2、3、4、5、6 样地号 云杉林截留槽编号 Ⅱ 7、8、9、10、11、12 样地号 云杉林截留槽编号 Ⅲ A、B、C、D、E、F 本数据集的数据主要包括:对照的大气降雨、林内穿透降雨、树干茎流、苔藓与枯枝落叶桶的透过雨量。该数据可用于研究青海云杉的冠层截留特征,并可用于发展青海云杉的降雨截留模型。 观测时间为2007年7月4日至9月28日和2008年5月8日至9月27日。
王顺利, 罗龙发, 敬文茂, 王荣新, 张学龙, 牛云
本数据为2008年6月23日,在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开展的针对PROBA CHRIS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观测项目包括样方调查、粗糙度、BRDF、鱼眼相机测量LAI。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高光谱遥感反演生物物理参数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1. 样方调查: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数据存储:Excel格式表格。调查内容:GPS位置、物种、数量、高度、物候、盖度、叶绿素。(1)GPS点号,用GARMIN GPS 76记录。(2)物种采用人工识别的方法。(3)数量采用人工数的方法。(4)自然高度用卷尺测量,4-5个重复。(5)物候采样用人工估计的方法。(6)盖度采用50cm×50cm的网格,网格大小为5cm×5cm,人工估计的方法。(7)叶绿素含量用SPAD 502 叶绿素仪测量,多个重复。 2. 粗糙度测量:自制粗糙度板和照相机。处理后数据为文本格式。 3. BRDF观测:ASD FieldSpec光谱仪,350~2500 nm;参考板信息:20%参考板;北师大2008年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存储方式: 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4. 鱼眼相机测量LAI:佳能EOS40D相机和佳能EF15/28鱼眼镜头以及相机支架观测对象:狼毒、牧草。拍摄方法:大部分照片为从上向下拍摄,较高的作物拍摄时采取从下向上拍摄,特殊情况下,比如光线太强时,采取向下倾斜45度拍摄。具体拍摄情况见数据说明文档。存储方式:该数据包括拍摄的原始照片,以及用can_eye5.0软件处理以后的结果。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本数据集包括: (1)阿柔样方2波谱仪观测数据 (2)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多角度观测数据 (3)阿柔样地2和阿柔样地3粗糙度照片 (4)鱼眼相机观测数据 (5)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样方调查记录表
曹永攀, 丁松爽, 郝晓华, 董建, 屈永华, 余莹洁
2007年10月18日,在峨堡样方1和峨堡样方2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17BJT。峨堡样方1和峨堡2均为3Grid×3Grid,每个Grid为30m×30m正方形,共计25个采样点(包含中心点和角点)。与卫星过境同步在每个采样点,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电导率、土壤温度及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地表辐射温度;并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同时还对植被一些参数进行了相关调查,主要包括植被高度、覆盖度、植被含水量。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及正向模型提供地面数据集。
钞振华, 车涛, 秦春, 吴月茹
本数据集为预试验期盈科绿洲EO-1 Hyperion加密观测数据集。 2007年9月5至10日预试验期间,在张掖至盈科绿洲至花寨子一线,西部行动计划项目第三课题和第二课题组开展了EO-1 Hyperion卫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2007年9月10日成功获得了一景EO-1 Hyperion影像。 测量地点: 样地号 时刻 北纬 东经 海拔(m) 备注 1 9:58 38°53′53.2″ 100°26′09.7″ 1500 路东菜花地 2 10:51 38°52′39.8″ 100°25′33.1″ 1510 路东白菜地 3 11:35 38°52′39.0″ 100°25′34.6″ 1510 路东,2号样地东侧大田玉米,套种小麦已收,带间长有野荆芥 4 12:24 38°51′53.0″ 100°25′08.0″ 1510 制种玉米 5 13:08 38°51′54.2″ 100°25′09.5″ 1520 4号样地北侧,大田玉米,套种小麦,已收 6 14:40 38°51′23.5″ 100°24′45.0″ 1510 路西,制种玉米,病虫害严重(红蜘蛛) 7 15:40 38°49′26.6″ 100°23′23.7″ 1540 沙棘甜菜间作 8 16:18 38°49′06.9″ 100°23′30.5″ 1540 西红柿,苋类杂草较多 9 16:18 38°49′06.4″ 100°23′30.8″ 1540 散播甜菜 10 16:18 38°49′06.9″ 100°23′30.5″ 1540 西红柿,杂草少于8号样地 11 10:30 38°48′28.3″ 100°24′11.4″ 1540 路西沙棘苗 12 11:24 38°48′09.3″ 100°24′10.1″ 1550 路东向日葵,间作小麦已收 13 12:38 38°46′16.3″ 100°23′14.2″ 1600 旱稻 14 12:45 38°46′16.2″ 100°23′14.0″ 1600 油菜 15 12:54 38°46′15.6″ 100°23′13.8″ 1600 荞麦 16 14:52 38°45′55.5″ 100°23′00.1″ 1610 大田玉米(不套种) 17 15:28 38°45′57.5″ 100°22′28.3″ 1630 大田玉米(不套种) 18 16:20 38°43′17.3″ 100°22′53.4″ 1730 戈壁(雾冰藜、珍珠为优势种) 19 17:40 38°42′31.8″ 100°22′56.8″ 1780 戈壁(雾冰藜、何头草为优势种) 20 10:27 38°36′25.1″ 100°20′33.2″ 2260 禾本科冰草为优势种 21 11:10 38°36′24.4″ 100°20′38.1″ 2260 菊科(撂荒地) 22 11:30 与22相邻(东侧) 2260 冰草-菊科群落,前者为优势种 23 裸土 24 13:09 38°38′46.3″ 100°23′08.5″ 2030 紫花苜蓿 25 14:39 38°44′30.8″ 100°22′41.0″ 1660 杨树林 26 9:47 38°58′11.4″ 100°26′18.3″ 1460 水稻田 测量内容包括: (1)样方调查; (2)LAI-2000测量叶面积; (3)ASD FieldSpec Pro光谱仪测量地物光谱,测量仪器为甘肃省气象局干旱所的光谱仪(350-2500nm); (4)红外温度枪测量地表和冠层辐射温度; (5)LI-6400光合仪光合速率数据; (6)热像仪ThermaCAM SC2000测量得到的辐射温度; (7)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观测数据,可以直接用来反演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使用水汽通道936nm处的测量数据)。此外,可以获得550nm处的各种参数,从而在MODTRAN或者6S等软件的辅助下获得水平能见度。 (8)便携式的SPAD叶绿素仪测量叶绿素浓度。 本地面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EO-1 Hyperion遥感反演生物物理参数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马明国, 李新, 苏培玺, 丁松爽, 高松, 严巧弟, 张岭梅, 王旭峰, 钱金波, 白云洁, 郝晓华, 刘强, 闻建光, 辛晓洲, 王小平, 韩辉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