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内容:柴达木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物种名录及其分布数据,包含纲、目、科中文名、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属拉丁名、种拉丁名、种中文名、国家、省、市县、镇乡等分布地;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2007至2021年间对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两栖爬行动物野外科考,记录该地区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范围;3)数据质量描述:标本的调查、采集和鉴定人员均为专业人员,样品的采集信息经过核对,确保分布数据的质量;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综合分析柴达木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数据,可以为西北荒漠区及亚洲中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编目提供重要资料,为评估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郭宪光
本数据集包含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南亚: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中亚:土克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富汗斯坦;西亚: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耳其、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巴林、卡塔尔、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黎巴嫩、塞浦路斯)的2017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排放网格化清单。排放清单来源于IIASA网络公开的数据集,通过使用ArcGIS软件技术将排放清单处理为50km*50km的网格数据集,其质量可以保证。该数据可用于模型工作者对于第三极区域气候及空气质量的进一步研究。
吴清茹
本数据集包含了中国第三极地区(西藏、新疆、云南、青海)的2019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排放网格化清单。排放清单来源于清华大学王书肖教授课题组排放清单数据库,通过使用ArcGIS软件技术将排放清单处理为1km*1km的网格数据集。排放计算的基础数据基于公开数据搜集、卫星观测数据、文献搜集等方式,以排放因子法进行计算,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及其它行业统计年鉴。该数据可用于模型工作者对于第三极区域气候及空气质量的进一步研究。
吴清茹
1)数据内容:草地围栏工程内外对比土壤理化性质数据集,包含样方编号、草地类型、调查县、调查地点、工程类型、采样时间、工程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经度(°E)"、"纬度(°N)"、"海拔(m)"、"pH (0-15cm)"、"pH(15-30cm)"、"SOM (0-15cm(‰))"、"SOM(15-30cm(‰))"、"TN(0-15(‰))"、"TN(15-30(‰))"、"TP(0-15(‰))"、"TP(15-30(‰))" 2)数据来源:实地采样数据 3)数据质量:质量较高 4)数据应用前景:青藏高原草地围栏工程将在保护草地、恢复区域植被生产力上获得显著成效,工程的实施为区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保障了当地农牧民收入与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此外,工程的实施保证并支持了藏区牧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实现了牧区草地保护与牧民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这对维护西藏社会全面稳定,促进西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洪江涛, 王小丹
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5-8.5情景下4个CMIP6模式2015-2100年的模拟结果。选取标准为这四个模式水平分辨率均小于1°,且均有日数据。从原始模拟结果中提取了8个代表极端气候的变量,分别是日最高气温的极高值(TXx)、日最低气温的极高值(TNx)、日最高气温的极低值(TXn)、日最低气温的极低值(TNn)、连续干旱日数(CDD)、连续湿润日数(CWD)、降水强度(SDII)和强降水日数(R20mm)。数据时间分辨率为年,空间范围为青藏高原地区,时间范围为2015-2100年。
张冉
该数据主要为中国科学院藏东南站2014年4月架设位于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阿日村,然乌中湖边的气象站的气温数据,地理位置96.7699E, 29.4364N,3920m. 仪器探头型号为HMP155A,探头距离地表2m,下垫面为高寒草甸,部分原始数据有缺失,通过同样位于该地的通量站以及附近的四道班气象站和气象局的然乌站进行矫正,插值得到。 该数据为区域内少有的可共享数据,该数据可作为区域气候、河流、湖泊、冰川、生态等的背景基础数据。 数据使用时,文章中应该体现中科院藏东南站,更高精度的数据可以和数据作者联系。
罗伦
此数据集是基于中科院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集,经过裁剪、拼接等操作得到的1985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土地利用类型的数据。数据生产制作是利用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生成,得到的矢量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森林、灌木林、草地、湿地、水体、苔原、人造表面、裸地、冰川和永久积雪这10个一级类型。可以分析祁连山区域历史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当前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分析祁连山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年雁云
数据为青藏高原地区FY-4A地面太阳辐射产品,包括GHI\DNI\DIF.FY4地表太阳入射辐射反演算法涉及的通道包括成像仪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的6个通道:CH1(0.45-0.49微米)、CH2(0.55-0.75微米)、CH3(0.75-0.90微米)、CH4(1.36-1.39微米)、CH5(1.58-1.64微米)、CH6(2.1-2.35微米)。算法依赖的回归模型需要事先通过辐射传输模拟和统计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定义了地表太阳入射辐射与成像仪多通道辐射观测之间的回归关系式,是太阳观测几何与最重要影响参数(云、气溶胶、水汽含量、地表反照率、地表海拔高度等)的函数。算法利用FY-4卫星成像仪通道1至通道6的短波辐射观测,来获取大气和地表的瞬时状态参数信息,同时由地表高程数据获取地表海拔高度信息。在确定瞬时的大气和地表状态后,结合太阳角度和观测角度,根据事先建立的回归模型数据,进行多维线性插值,获取地表太阳入射辐射反演产品。
申彦波, 胡玥明, 胡丽琴
1) 数据内容:2021年青藏高原为中心的泛第三极钩虾物种多样性比较分析结果;2)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567条遗传数据运用BEAST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基于青藏高原3180条分布数据,包括经纬度、海拔,运用ArcView、Maxent软件构建LGM、Mid-Holocene、现在、和未来时期的预测分布图;3) 数据质量描述:样品的采集和经纬度、海拔信息经过核对,确保分布数据的质量,分析人员均进过实验室的严格培训;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发现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泛第三极包括丰富的钩虾物种多样性,但大多数物种还没有正式描记和发表,有待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该研究为西藏地区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侯仲娥
本数据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门源盆地乱海子湖泊岩芯的年代和孢粉数据。课题组采用AMS14C方法对LHZ18岩芯9个年代样品进行测试,测年材料为植物残体和富含有机质的全岩样品,AMS14C定年样品在美国Beta实验室和兰州大学完成测试。孢粉分析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孢粉鉴定统计在光学生物显微镜下进行,地层孢粉样品共计140个,表土孢粉样品10个。孢粉结果主要包含乔木、灌木、草本和水生植物等科属的粒数。
黄小忠, 张军, 王涛
采用板块构造、古地理学、含油气盆地分析和沉积盆地动力学理论作为指导,在大量收集泛第三极近年来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研究的各种资料成果,包括地层、沉积、古生物、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构造、油气(钾盐)地质等基础材料,特别是以古地磁、古生物以及碎屑锆石、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实测地层剖面的成果,对新生代岩相和气候古地理格局进行恢复与重建,得到泛第三极新生代岩相古地理图(1张)及泛第三极新生代气候古地理图(3张),旨在探讨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等对油气(含钾盐)资源的控制和影响作用,以揭示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规律,为我国海外和境内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李亚林
基于2019-2020年我国高分一号及二号数据,采用深度学习分类方法,结合人工目视解译修正,生产出青藏工程走廊冻融灾害分布数据。数据地理范围为青藏公路西大滩至安多段沿线40km范围。数据包括热融湖塘分布数据及热融滑坡分布数据。该数据集可为青藏工程走廊冻融灾害的研究工作及工程防灾减灾提供数据基础。 青藏公路西大滩至安多段沿线40km范围冻融灾害空间分布基于国产高分二号影像数据自制。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从高分二号数据中提取泥流阶地区块;然后,利用arcgis进行人工编辑。在制作过程中,规定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同时由专人负责质量审查。
牛富俊, 罗京
该数据集主要内容为青藏公路G109、青藏铁路以及新藏公路G219国道沿线地质灾害、路面病害以及桥涵病害调查数据集,调查时间为2020年8月12日--2020年8月19日,2021年7月26日--2021年8月15日。调查对象为南亚通道及喜马拉雅山区工程。调查的病害类型主要包括冻融诱发的地质灾害(落石、危岩体、泥石流冲沟及碎屑坡)、路面裂缝类病害、松散类病害、坑槽类病害、路基变形类病害以及桥涵病害等等。采用人工调查的方法,观察各类病害破损情况,按要求详细记录路面、桥涵以及地质灾害各种破坏类型的数量(范围)、破坏程度及所在位置。该数据集可为全面了解南亚通道及喜马拉雅山区工程冻融病害情况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李国玉
1)数据内容:过去千年(850AD~1850AD)11个模式集合年平均200 hPa和850 hPa纬向风速(反映高、低层西风)、HadCM3模式月平均850 hPa经向风速(反映季风环流),中世纪气候异常期为1000~1200AD,小冰期为1400~1600AD;2)数据来源: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第3阶段(PMIP3)多模式试验逐月数据,加工方法:多模式等权重算术平均,气候平均,3)数据应用:用于古气候变化和动力学机制研究。
燕青, 江南萱, 王会军
1967-2020年湖水表面温度(LSWT, 下社站); 1994-2020年湖冰冰厚和和结冰期(下社站); 1956-2020年流域径流(布哈站); 1956-2020年水位(下社站); 1956-2020年湖泊面积 ( 根据2001-2020年Landsat数据提取的湖泊面积和实测的湖泊水位建立面积-水位关系,从而利用实测水位数据估算无Landsat影像年份的面积); 1958-2019年气温(刚察站); 1958-2019年降水量(刚察站)
张国庆
本数据为“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数据中的生态供给NPP数据集。该数据集基于植被光合作用模型(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VPM)模型遥感反演生成,其中,VPM (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 模型是一个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通量观测数据发展起来的光能利用率模型,模型的主要遥感驱动数据是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与LSWI(Land Surface Water Index)时间序列数据。NPP数据集的时间尺度为2000-2015年,空间分辨率为500 m,空间范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该数据集表现出良好的模拟能力,可用于“一带一路”地区及其中个别国家的生态供给量、生态承载力等的准确估算,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时空动态研究。
胡云锋
该数据集于2021年5月底至6月在青藏高原野外考察期间使用无人机航拍所得,航片数据量为 3.4 GB,共包含330余张无人机航片。拍摄地点主要位于西藏的拉萨、林芝,云南省的大理、怒江,四川甘孜、阿坝、凉山等州市地区的道路沿线、居民点及其周边地区。所拍航片主要反映拍摄时点当地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设施农业用地分布、植被覆盖度等信息,航片具有经纬度和海拔等空间位置信息,不仅可以为土地利用分类提供基础验证信息,而且还能通过计算植被覆盖度,为大尺度区域植被覆盖度的遥感影像反演等工作提供参考。
吕昌河, 张泽民
1. 冰湖面积数据(1960s-2020年) 该数据包含基于1960s的Korona KH-4和2016-2020年的Sentinel-2和Sentinel-1等卫星绘制的不丹喜马拉雅冰湖面积。 2. 冰湖潜在溃决洪水灾害等级 该数据包含面积大于0.05平方公里(n=278)不丹喜马拉雅冰湖潜在溃决洪水灾害等级。 数据详细处理流程请见论文。
Sonam Rinzin, 张国庆
数据包括4种:CryoSat-2 L1B Baseline D 提取的244个湖泊水位 (2010-2020年);ICESat-2 ATL13 提取的356个湖泊水位 (2018-2020年);Sentinel-3A SRAL L2 提取的125个湖泊水位 (2016-2020年);Sentinel-3B SRAL L2 提取120个湖泊的水位 (2018-2020年)。数据包括日期、十进制日期、水位、标准差以及每个湖泊的地理位置。数据详细处理流程请见论文。
许凤林, 张国庆
土地资源供给能力是决定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指标。该数据集包括:(1)青藏高原耕地资源供给能力数据;(2)青藏高原草地资源供给能力数据。耕地资源供给能力是基于西藏统计局主要农产品产量,归纳关键节点粮食、肉、蛋、奶畜产品产量;草地资源供给能力是基于西藏统计局草地面积和牲畜数量数据,结合野外采样数据与气候数据,依据地上生物量模型,计算关键节点典型县域草地平均生物量与总生物量。数据可用于分析青藏高原的土地供给能力空间差异,对青藏高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有重要意义。
杨艳昭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