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上游干支流的无机水化学特征,于2020 年8 月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源和河流段采集干支流水样。现场用100ml聚乙烯(PE)塑料瓶采集河水并使用多参水质监测仪(YSI-EX02,USA)原位测定采样点的pH值(±0.2)、溶解氧(DO)(±1%)等基本理化参数,并用0.025mol/L的HCl滴定HCO3-浓度。在实验室内采用离子色谱仪(盛瀚CIC-D160型,中国)分析测定Na+、K+、Ca2+、Mg2+、SO42-、NO3-、Cl-离子浓度。采用Gibbs模型、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雅江上游干支流主要离子浓度变化、河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并对离子来源进行了解析,旨在揭示青藏高原冰川融水径流的无机水化学特征,并为高原地区典型河流的水源解析及变化趋势预估提供基础支撑。
牛凤霞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宇宙射线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四道桥,下垫面是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74° E, 42.0012° N,海拔873 m。仪器探头底部距地面0.5m,采样频率是1小时。 宇宙射线仪器的原始观测项目包括:电压Batt(V)、温度T(℃)、相对湿度RH(%)、气压P(hPa)、快中子数N1C(个/小时)、热中子数N2C(个/小时)、快中子采样时间N1ET(s)及热中子采样时间N2ET(s)。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计算后的数据,数据表头包括:Date Time(日期 时间)、P(气压 hPa)、N1C(快中子数 个/小时)、N1C_cor(气压订正的快中子数 个/小时)和VWC(土壤体积含水量 %),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 1) 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共四条标准:(1)剔除电压小于和等于11.8伏特的数据;(2)剔除空气相对湿度大于和等于80%的数据;(3)剔除采样时间间隔不在60±1分钟内的数据;(4) 剔除快中子数较前后一小时变化大于200的数据。剔除及缺失数据用-6999补充。 2) 气压订正 根据仪器说明手册中提到的快中子气压订正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气压订正,得到订正后的快中子数N1C_cor。 3) 仪器率定 在计算土壤水分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公式中的N0进行率定。N0为土壤干燥条件下的快中子数,通常使用测量源区内的土样得到实测土壤水分(或者通过比较密集的土壤水分无线传感器获取)θm(Zreda et al. 2012)和对应时间段内的快中子校正数据N,再通过公式反求得到N0。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Zhu et al. (2015)。
刘绍民, 车涛, 朱忠礼,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大满超级站宇宙射线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 E, 38.856° N,海拔1556m。仪器探头底部距地面0.5m,采样频率是1小时。 宇宙射线仪器的原始观测项目包括:电压Batt(V)、温度T(℃)、相对湿度RH(%)、气压P(hPa)、快中子数N1C(个/小时)、热中子数N2C(个/小时)、快中子采样时间N1ET(s)及热中子采样时间N2ET(s)。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计算后的数据,数据表头包括:Date Time(日期 时间)、P(气压 hPa)、N1C(快中子数 个/小时)、N1C_cor(气压订正的快中子数 个/小时)和VWC(土壤体积含水量 %),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 1) 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共四条标准:(1)剔除电压小于和等于11.8伏特的数据;(2)剔除空气相对湿度大于和等于80%的数据;(3)剔除采样时间间隔不在60±1分钟内的数据;(4) 剔除快中子数较前后一小时变化大于200的数据。剔除及缺失数据用-6999补充。 2) 气压订正 根据仪器说明手册中提到的快中子气压订正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气压订正,得到订正后的快中子数N1C_cor。 3) 仪器率定 在计算土壤水分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公式中的N0进行率定。N0为土壤干燥条件下的快中子数,通常使用测量源区内的土样得到实测土壤水分(或者通过比较密集的土壤水分无线传感器获取)θm(Zreda et al. 2012)和对应时间段内的快中子校正数据N,再通过公式反求得到N0。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Zhu et al. (2015)。
刘绍民, 车涛, 朱忠礼,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宇宙射线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亚高山山地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 E, 38.0473° N,海拔3033m。仪器探头底部距地面0.5m,采样频率是1小时。 宇宙射线仪器的原始观测项目包括:电压Batt(V)、温度T(℃)、相对湿度RH(%)、气压P(hPa)、快中子数N1C(个/小时)、热中子数N2C(个/小时)、快中子采样时间N1ET(s)及热中子采样时间N2ET(s)。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计算后的数据,数据表头包括:Date Time(日期 时间)、P(气压 hPa)、N1C(快中子数 个/小时)、N1C_cor(气压订正的快中子数 个/小时)和VWC(土壤体积含水量 %),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 1) 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共四条标准:(1)剔除电压小于和等于11.8伏特的数据;(2)剔除空气相对湿度大于和等于80%的数据;(3)剔除采样时间间隔不在60±1分钟内的数据;(4) 剔除快中子数较前后一小时变化大于200的数据。剔除及缺失数据用-6999补充。 2) 气压订正 根据仪器说明手册中提到的快中子气压订正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气压订正,得到订正后的快中子数N1C_cor。 3) 仪器率定 在计算土壤水分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公式中的N0进行率定。N0为土壤干燥条件下的快中子数,通常使用测量源区内的土样得到实测土壤水分(或者通过比较密集的土壤水分无线传感器获取)θm(Zreda et al. 2012)和对应时间段内的快中子校正数据N,再通过公式反求得到N0。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Zhu et al. (2015)。
刘绍民, 车涛, 朱忠礼,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FVC)定义为植被冠层或叶面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植被区总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数据集植被覆盖度作为反应植被覆盖状况的评价指标,0%表示地表像元内没有植被即裸地,值越高表明区域内植被覆盖越大。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2021年月度合成30m地表植被覆盖度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方法,利用 Landsat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进而计算FVC。
吴俊君, 李艺, 仲波
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9月,2021年6月,2021年9月测量得到的3幅廓琼岗日冰川高精度表面地形数据及对应的正射影像图。该数据集的生成使用了大疆精灵4 RTK无人机拍摄的影像数据,经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计算生成了相关产品,数据空间分辨率达到了0.15米。该数据是对目前低分辨率开源地形数据的补充,能够反映2020年-2021年间廓琼岗日冰川的表面形态变化,有助于精确研究气候变化下廓琼岗日冰川的消融过程。
刘金涛
该数据集提供了位于拉萨市区北郊的夺底沟径流实验站的流量、降水、气温监测数据。其中,径流监测站点2处,提供了2019年6月至12月的径流数据,数据步长为10分钟;降水监测站点5处,提供了2018-2021年的降水数据,数据步长为1日;气温监测站点8处,提供了2018-2021年的气温数据,数据步长为30分钟。径流数据、降水和气温数据均为实测数据。该数据集可以为青藏高原的水文和气象过程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刘金涛
数据集包含了雅鲁藏布江流域148个点位的实测土壤厚度数据,以及40个点位的土壤样品的物理性质及水力特性(粒径、饱和含水量、有机质含量、饱和导水率等)。采样点遍布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仲巴县至下游林芝市之间。土壤厚度数据通过开挖剖面测量得到,其他土壤数据由采集的环刀样品按标准化实验流程测试得到,因此数据精度较高。该数据集提供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壤数据,可以为青藏高原尺度的大范围土壤制图提供参照,提升相关研究的预测精度。
刘金涛
于2020年9月3日-9月9日在怒江流域上游(即怒江源区那曲流域)采集地下水与地表水,样品采集后立即放入100 ml高密度聚乙烯(HDPE)瓶。18O和D采用液态水同位素分析仪(Picarro L2140-i,USA)进行分析测试,稳定同位素比率用相对于Vienna“标准平均海水”(VSMOW)的千分差来表示。δ18O和δD的分析误差分别为±0.1‰和±1‰。为后续分析那曲流域地下水的水源解析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
刘亚平, 陈政豪
为探究那曲流域的无机水化学特征,于2020 年9 月以及2021年9月在那曲流域采集河水以及地下水。现场用550ml塑料瓶采集河水以及地下水。主要阴阳离子(Ca2+、Na+、Mg2+、K+、SO42-和Cl-)使用离子色谱仪(Metrohm ECOIC, Switzerland)进行测量,测量误差为1μg/L。重碳酸根(HCO3-)采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使用50ml酸式滴定管测定。旨在揭示那曲流域的各水体的无机水化学特征,并为那曲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解析提供数据支撑。
刘亚平, 陈政豪
本数据集提供了基于遥感估算凋萎系数优化后的全球土壤质地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25度。数据集采用了SCE-UA的优化方法,以基于SMAP遥感土壤水分估算的凋萎系数为优化目标,对两套常用的土壤质地数据集GSDE(Shangguan et al. 2014)和HWSD(Fischer et al., 2008)进行了优化。与站点观测的结果表明(北美地区44个站点),在陆面模式中使用优化后土壤质地数据集的土壤水分和蒸散比模拟准确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何晴, 卢麾, 周建宏, 阳坤, 施建成
本数据包括2018-2020年亚洲高山区(High Mountain Asia, HMA)冰川高程变化数据。该数据集基于ICESat-2数据,考虑不同高程和不同坡向上冰川变化及面积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ICESat-2数据(2018-2020年)以及2000年的SRTM DEM数据计算了亚洲高山区冰川高程变化(1°×1°网格内的各个高程和坡向上冰川面积加权平均)。该数据能够提供亚洲高山区2018-2020年相对于2000年冰川高程逐年变化信息,可以作为基础数据应用于亚洲高山区气候变化研究中。
沈聪, 贾立
本数据包括2003-2008年亚洲高山区(High Mountain Asia, HMA)冰川高程变化数据。该数据集基于ICESat-1数据,考虑不同高程和不同坡向上冰川变化及面积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ICESat-1数据(2003-2008年)以及2000年的SRTM DEM数据计算了亚洲高山区冰川高程变化(1°×1°网格内的各个高程和坡向上冰川面积加权平均)。该数据能够提供亚洲高山区2003-2008年相对于2000年冰川高程逐年变化信息,可以作为基础数据应用于亚洲高山区气候变化研究中。
沈聪, 贾立
本数据集为2021年祁连山重点区域人类活动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2m。本数据集以祁连山重点区域矿山开采、城市扩展、耕地开发、水电建设、旅游开发为重点监测内容,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比统计前后变化图斑。对祁连山地区地类发生变化的图斑,逐块调查核实;对判图可疑的地块,重新判读验证;对影像无法反映的地类,实地核实地类,采集相关数据,核对并修正位置。同时进一步核对2021年祁连山重点区域监测内容属性信息,统一进行图斑及其属性的录入和编辑,形成2021年祁连山地区人类活动数据集,实现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的现势性和时效性,为祁连山重点区域人类活动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祁元, 张金龙, 周圣明, 袁晶, 王宏伟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下游四道桥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下游四道桥站分别架设了BLS450和BLS90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接收端,南塔为发射端。观测时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下垫面是柽柳、胡杨、裸地和耕地。北塔的经纬度是101.137E,42.00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1.131E,41.987N,海拔高度约873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25.5m,光径长度是2350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BLS900&BLS450:Cn2>7.25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BLS900&BLS450:Average X Intensity<1000);(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对于BLS900&BLS450,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 (2011, 2013)。由于仪器故障,大孔径闪烁仪数据缺失的日期为:2021.03.15-2021.03.18;2021.9.12-2021.9.18。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下游LAS数据以BLS900为主,其次为BLS450,最终缺失时刻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x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大满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中游大满站分别架设了BLS900和RR-RSS46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BLS900的接收端和RR-RSS460的发射端,南塔为BLS900的发射端和RR-RSS460的接收端。观测时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玉米、果园和大棚,以玉米为主。北塔的经纬度是100.3785E,38.8607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3685E,38.8468N,海拔高度约1556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24.1m,光径长度是1854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BLS900:Cn2>7.25E-14,RR-RSS460:Cn2>7.84 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BLS900:Average X Intensity<1000;RR-RSS460:Demod>-20mv);(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对于BLS900,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对于RR-RSS460,选取Andreas(1988)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 (2011, 2013)。由于仪器维修、供电不足和信号问题,大孔径闪烁仪数据缺失的日期为: 2021.05.15-2021.06.10。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中游LAS数据以BLS900为主,缺失时刻由RR-RSS460观测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x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阿柔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上游阿柔站分别架设了BLS900和RR-RSS46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RR-RSS460的接收端和BLS900的发射端,南塔为RR-RSS460的发射端和BLS900的接收端。观测时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高寒草地。北塔的经纬度是100.4712E,38.056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4572E,38.0384N,海拔高度约3033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13.0m,光径长度是2390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BLS900:Cn2>7.25E-14,RR-RSS460:Cn2>7.84 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BLS900:Average X Intensity<1000;RR-RSS460:Demod>-20mv);(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对于BLS900,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对于RR-RSS460,选取Andreas(1988)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 (2011, 2013)。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上游LAS数据以BLS900为主,缺失时刻由RR-RSS460观测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x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地表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连接着陆地能量平衡、水循环以及碳循环等的重要变量,地表蒸散发的准确获取有助于全球气候变化、作物估产、干旱监测等研究,并且对区域与全球的水资源规划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是监测蒸散发的有效手段,目前已经生产和发布了多种蒸散发遥感产品,然而,在真实性检验过程中,存在地表蒸散发遥感估算值与站点观测值的空间尺度不匹配问题,在异质性地表尤为严重。因此,在异质性地表,通过尺度扩展方法获取卫星像元尺度地表蒸散发相对真值十分关键。本研究利用站点观测数据,结合多源遥感信息,将地面单站点观测的蒸散发扩展至卫星像元尺度,获得了黑河流域卫星像元尺度地表蒸散发相对真值数据集。 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15个站点(3个超级站和12个普通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的地表蒸散发数据为基础,结合融合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净辐射等)、大气再分析数据开展尺度扩展,获取卫星像元尺度地表蒸散发相对真值。分布图见图1。具体来说,首先进行地表水热状况空间异质性评价;其次通过直接检验和交叉检验对九种尺度扩展方法(基于Priestley-Taylor公式的方法、Penman-Monteith公式结合EnKF的方法、Penman-Monteith结合SCE_UA的方法、人工神经网络、贝叶斯线性回归、深度信念网络、高斯过程回归、随机森林以及直接把涡动相关仪观测值作为像元尺度相对真值)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优选一种综合的方法(在均匀下垫面,直接采用涡动相关仪观测值;在中度和高度非均匀下垫面,采用高斯过程回归方法进行尺度扩展),获取了黑河流域15个主要下垫面的逐日卫星像元尺度地表蒸散发相对真值(2010-2016,空间分辨率为1km)。结果表明,卫星像元尺度地表蒸散发相对真值较为可靠。与像元尺度参考值(LAS观测值)相比,三个超级站的MAPE分别为1.57%、3.23%和4.59%,能够满足地表蒸散发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需求。所有站点信息和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8),尺度扩展方法请参考Li et al. (2021)。
刘绍民, 李相, 徐自为
1) 数据为2021年7月26日至28日测量的小冬克玛底冰川厚度、测点坐标和高程;2) 数据采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工作频率为100MHz的探地雷达测量得到,冰川厚度通过对雷达回波图像的处理分析,利用公式计算得到,其中冰体的介电常数取值为3.2,测点坐标和高程采用RTK系统获取;3) 数据可用于冰川厚度变化、物质平衡和径流变化等相关研究。
付辉
数据集是青藏高原木里煤矿区2000-2020年土壤肥力数据,每五年一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共5期;共15张影像数据。数据集为矩形区域(98.82°E-100.84°E,37.5°N-38.25°N),根据木里煤矿的东南西北的四个界限所划定。数据均为栅格格式,空间分辨率为30米,数据集格式为GeoTiff。数据集以时空融合GLDAS-2.1反照率产品和Landsat 5/7的反照率产品得到的30米地表反照率、时空融合GLDAS-2.1地表温度产品和Landsat 5/7的地表温度产品得到的30米地表温度为自变量,结合多元回归模型,回归得到2000-2020年5年一期的木里煤矿区总氮(单位g/kg)、总磷(单位g/kg)、总钾(单位g/kg)数据集。多元回归模型采用2018年5月王凌青湟水河流域站点实测数据,在自变量为Landsat 5/7的反照率、地表温度的前提下,因变量为野外观测的总磷、总氮及总钾下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这些数据集填补了木里煤矿高空间分辨率土壤肥力数据集空白,为研究木里矿区土壤肥力时空变化提供了支持。
陈少辉
充分利用多源植被分类/土地覆盖分类产品各自的优势,通过专门设计与青藏高原植被类型相适应的植被分类体系,选用集成分类方法,在数据可靠性的基础上遵循一致性的原则,制作了青藏高原现状植被图,其在现势性、分类体系的针对性和分类精度上均表现更优。从分类结果的现势性来看,青藏高原现状植被图较早期中国植被图能更好地反映青藏高原植被覆盖现状;从分类体系的针对性来看,青藏高原现状植被图采用了针对青藏高原植被专门设计的分类体系,有利于从多源数据产品中充分提取出具备高可靠性和一致性的植被覆盖信息;从分类精度来看,青藏高原现状植被图的总体精度(78.09%,Kappa系数0.75)较已有相关数据产品提高了18.84% ~ 37.17%,特别是对草地、灌丛等植被类型的分类精度有明显提升。
张慧, 赵涔良, 朱文泉
逐小时空间完整的地表温度产品在冻融状态监测、夏季高温热浪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基于热红外遥感反演的地表温度精度较高,但是容易受到云雾的影响,空间上不连续,这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也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模式模拟的地表温度虽时空完整,但空间分辨率低,精度差。因此融合遥感反演的地表温度和模式模拟的地表温度,是获取逐小时空间完整地表温度的有效途径。基于此,作者发展了生成东亚区域0.02°逐小时无缝地表温度的融合方法,并制备了相应的数据集(2016-2021)。 本数据集为东亚区域0.02°逐小时无缝地表温度数据集产品(2016-2021年)。首先采用iTES算法反演葵花8/AHI 地表温度,之后对CLDAS LST 进行偏差校正以消除其系统偏差,最后使用多尺度卡尔曼滤波融合葵花8/AHI LST和CLDAS LST,生成0.02°逐小时无缝地表温度数据集。地面验证结果表明,全天地表温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约为3K,精度较好。 本数据集的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空间分辨率0.02°,时间跨度为2016年-2021年,空间范围为0-60°N,80°E-140°E。
程洁, 董胜越, 施建成
本数据包含川藏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内所有子流域单元的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一百年一遇最大24h降水值,根据《中国地面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中原始数据,对评估区域内逐年最大24h降水序列进行频率计算得到。数据根据1979-2018各栅格点逐时降雨过程累加得到逐年最大24h降水序列,拟合评估区域的降水频率曲线,求得十年一遇最大24h降水值,并使用GIS统计到子流域评估单元。可用于川藏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天气气候监测、气候变化研究、模式检验及水文预报等领域的研究。
王中根
本数据集整理和收集了川藏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实测和调查最大24H降雨量点数据。含有流域KID、station、省份、X坐标、Y坐标、rain、date等字段数据。共计43条记录。数据来源于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2006版)。将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2006版)实测和调查最大24H降雨量点数据在川藏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的点人工数字化。原始数据精度是1°×1°网格数据,适用于全国范围设计暴雨综合研究。
王中根
本数据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2019)、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21)观测获得,包括O3、NOx、HONO、H2O及HCHO等物种的地气交换通量或垂直梯度。时间范围为2019年4月28日到2019年7月10日(纳木错站)、2021年5月2日到2021年5月13日(藏东南站)。 数据共包含5个文件,文件1-4分别为2019年于纳木错站观测的通量数据及H2O垂直梯度、HONO垂直梯度、NO2垂直梯度。文件5为2021年于藏东南站观测的通量数据。 监测期间由于仪器状态问题,存在数据缺失。本数据应用前景广泛,可服务于如大气科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等背景的研究生和科学家。
叶春翔
1)青海省湟水流域典型工业园土壤环境质量数据,为区域工业活动导致的土壤污染管控提供基础支撑; 2)数据来源为湟水流域典型区域土壤样品,样品采集后迅速放入-4℃冰箱保存送尽快至实验室,经前处理后完成相关参数的检测; 3)样品采集、转运过程符合规范,实验检测过程遵照相关标准严格执行结果,因土壤环境各因素的变化,该结果仅针对本次调查结果; 4)该数据可用于对区域土壤污染状况、重金属风险评估等内容进行分析;
王凌青
本数据为青藏高原CHNZ016号网格植物多样性与分布数据,包含此网格中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纬经度、海拔、采集编号、分子材料份数、标本份数、行政区划、小地点、采集人、采集时间及创建者等信息。该数据获取自e科考网站(http://ekk.kib.ac.cn/web/index/#/),并部分完成鉴定。此数据已涵盖本区系中所有植物名录和具体分布信息。此数据既可用于本区域的区系性质研究,亦可用于探讨本区域植物水平和垂直梯度格局等。
邓涛
本数据为青藏高原CHNAC006号网格植物多样性与分布数据,包含此网格中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纬经度、海拔、采集编号、分子材料份数、标本份数、行政区划、小地点、采集人、采集时间及创建者等信息。该数据获取自e科考网站(http://ekk.kib.ac.cn/web/index/#/),并部分完成鉴定。此数据已涵盖本区系中91科200余属600余种植物名录和具体分布信息。此数据既可用于本区域的区系性质研究,亦可用于探讨本区域植物水平和垂直梯度格局等。
邓涛
中国2000-2020年去云积雪反照率产品数据集地理空间范围为72 - 142E,16 - 56N,采用等经纬度投影,空间分辨率0.005°。数据集时间范围覆盖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时间分辨率为8天。数据包含6个要素:黑空反照率(Black_Sky_Albedo)、白空反照率(White_Sky_Albedo)、太阳天顶角(Solar_Zenith_Angle)、云标识(Cloud_Mask)、林区校正标识(Forest_Mask)和反演情况标识(Abnormal_Mask)。黑空反照率要素记录了反演得到的黑空反照率,计算因子为0.0001,数据范围为0-10000。白空反照率要素记录了反演得到的白空反照率,计算因子为0.0001,数据范围为0-10000。太阳天顶角要素记录了太阳天顶角度,计算因子为0.01,数据范围为0-9000。云标识要素记录了像元是否为云,值为0表示非云,值为1表示为云。林区校正标识要素记录了像元是否作为森林类型像元被校正过,值为0表示未校正,值为1表示已校正。反演情况标识要素记录了像元所对应的黑空反照率及白空反照率的反演结果是否为小于0或大于10000的异常值,值为0表示非异常值,值为1表示为异常值。数据集基于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积雪产品MOD10A1/MYD10A1和全球数字高程模型SRTM数据,在ART模型基础上发展了积雪反照率反演模型,并利用GEE和本地端交互生产而来。
肖鹏峰, 胡瑞, 张正, 秦棽
我们提供了中国范围内1km高质量的土壤湿度数据集-SMCI1.0(Soil Moisture of China by in situ data, version 1.0),SMCI1.0是包含2000-2020年、日尺度、以10厘米为间隔10层深度(10-100cm)的高时空分辨率土壤湿度。该数据集是以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648个站点观测10层土壤湿度作为基准,使用ERA5_Land时间序列数据、叶面积指数(LAI)、土地覆盖类型(Landtypes)、地形(DEM)和土壤特性(Soil properties)作为协变量,通过机器学习方式获得。我们进行了两组实验以验证SMCI1.0的精度,时间尺度上:ubRMSE为0.041-0.052,R为0.883-0.919;空间尺度上:ubRMSE为0.045-0.051,R为0.866-0.893。 由于SMCI1.0是基于实地观测的土壤湿度,它可以作为现有基于模型和卫星数据集的有效补充。该数据产品可用于各种水文、气象、生态分析和建模,尤其在需要高质量、高分辨率土壤湿度的应用上至关重要。有关数据集的引用及详细描述,请阅读说明文档。为便于使用,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分辨率的版本:30 秒(~1km)和0.1度(~9km)。
上官微, 李清亮, 石高松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张掖湿地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下垫面是芦苇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E, 38.9751N,海拔146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四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和冠层内,冠层上方安装在6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冠层内安装在0.25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高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单位:摄氏度)、冠层上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和冠层下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D_up、PAR_D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1-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垭口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大冬树垭口,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2421E, 38.0142N,海拔4148m。发布的数据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在气象塔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土壤热流板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1-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下游四道桥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74E, 42.0012N,海拔87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7m、10m、15m、20m、28m处,共6层,朝向正北;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8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10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10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两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10m处,朝向正南,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土壤部分传感器安装在塔体南侧2m处,其中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和200cm处;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和200cm处。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5m、WS_7m、WS_10m、WS_15m、WS_20m、WS_28m)(单位:米/秒)、风向(WD_15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5m、Ta_7m、Ta_10m、Ta_15m、Ta_20m、Ta_28m和RH_5m、RH_7m、RH_10m、RH_15m、RH_20m、RH_2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向上和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Ms_20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Ts_20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1-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帕里土壤温湿度观测网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站点平均海拔4486米。观测网提供土壤水分、温度以及冻融信息,旨在为一系列卫星遥感和水文气象研究提供支持。 观测网详细信息: (1)站点数目:25 (2)观测变量:土壤湿度、土壤温度 (3)观测深度:0-5 cm、10 cm、20 cm、40cm (4)空间范围:27.7°-28.1°N; 89.1°-89.4°E (5)空间尺度:0.3°x 0.3°(对应被动微波卫星象元尺度) (6)记录间隔:30 min (7)测量精度: ±2%(土壤水分);±1℃(土壤温度) 数据文件字段描述: (1)变量1-6:观测时间(yyyy-mm-dd-hh-mm-ss;北京时间,UTC+8) (2)变量7-34:各站点观测值(实型,缺省值:-99.00) (3)土壤水分(SM):体积含量,单位:%vol(m3/m3) (4)土壤温度(ST): 单位:℃ 数据校正与质量控制: (1)土壤水分:基于实测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对“介电常数-土壤水分”转换公式进行校正 (2)土壤温度:针对实测数据进行合理物理范围内的质量控制
阳坤, 陈莹莹, 赵龙, 秦军, 拉珠, 周旭, 姜尧志, 田佳鑫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景阳岭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景阳岭垭口,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160E, 37.8384N,海拔375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由于传感器问题,6-8月风速风向出现较多NAN无效值。(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1-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下游混合林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胡杨与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35E, 41.9903N,海拔874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28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8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28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24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24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两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24m处,朝向正南,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100cm、160cm、200cm和24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100cm、160cm、200cm和24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28m、RH_2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28m)(单位:米/秒)、风向(WD_28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Ts_160cm、Ts_200cm、Ts_24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Ms_160cm、Ms_200cm、Ms_24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p、PAR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1-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为进一步查明雅鲁藏布江等流域水系固体物质运输过程及时空演变,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务二专题四水系固体物质源—汇过程与演变科考一分队,四川大学沉积动力观测分队,于2021年5月15日前往雅鲁藏布江山南市羊村水位站河段进行坐底仿生水沙观测系统投放仪式。该坐底仿生系统搭载不同类型的水沙运动要素观测设备,能长时间、连续且同步对水沙运动重要要素进行较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本数据集包含:(1)垂线分层水流平均流速数据(ADCP20210515.xlsx),(2)近底单点流速、紊动能数据(VectorADV20210515.xlsx),(3)超级浊度仪悬沙浓度数据(AOBS20210515.xlsx),(4)激光粒度仪水深、悬沙浓度及级配数据(Lisst20210515.xlsx)。该数据集记录了高时间分辨率水沙要素同步连续观测数据,时间分辨率达10分钟/次,观测时间长达近1个月,成功观测到了雅江流量增大下的水沙耦合变化过程。基于坐底仿生观测系统的水沙多要素同步连续观测技术对揭示水系源汇过程与演变、推移质泥沙输移、洪水模拟计算、山洪水沙灾害预警与防治、重大基础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许唯临, 黄尔, 闫旭峰, 罗铭, 王路, 王协康, 马旭东, 刘超
该数据为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沿程DEM和正射影像数据,采用DJI无人机搭载的照相机,按照设定的飞行路线对年楚河采样河段进行拍摄照片。相邻照片重叠度不低于70%,将拍摄的照片利用Agisoft Metashape软件生成正射影像和DEM,正射影像包含红绿蓝三个波段。年楚河沿程共包含年楚河流域4个干流和2个支流采样河段。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为<1.0m,坐标系为WGC1984坐标系。该数据集可以为年楚河流域洪水灾害的精确模拟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服务于洪水灾害的防治与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科学与社会价值。
马旭东, 黄尔, 闫旭峰, 罗铭, 王路
年楚河干流河床表面均是由宽级配卵砾石颗粒组成,洲滩及河床上有丰富的卵砾石颗粒。本次考察对年楚河干流和支流的床面级配进行了测量,本数据集包含年楚河流域5个干流和2个支流的采样地点信息(表1)、河床表面级配(表2)。采样位置一般选择在有明显河床断面附近且水流长期流经的地方。由于是枯水期采样,其河滩上的床面级配可以认为是上一场洪水期所携带的卵砾石推移质运动停留下来的,故认为枯水期河滩上采样区域的床面级配是洪水期的推移质输沙级配。床面级配测量方法是采用基于图像处理的全粒径自动识别法(Basegrain软件)进行的,泥沙颗粒识别精度较高。研究年楚河的床面级配分布特征对揭示水系源汇过程与演变、推移质泥沙输移、洪水模拟计算、山洪水沙灾害预警与防治、重大基础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科学与社会价值。
罗铭, 黄尔, 闫旭峰, 马旭东, 王路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对全球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对流层-平流层水汽分布特征是理解高原水塔的水汽来源和变化规律的重要环节。而在此地区缺乏原位观测,急需水汽探空数据集。为此,我们在青藏高原拉萨、昆明测站开展了探空观测,继而获得青藏高原对流层-平流层夏季水汽垂直分布。将数据集命名为泛第三极水汽探空数据集(Pan-Third Pole Water Vapor Sounding),主要是2009年7月至2019年8月在拉萨、昆明测站开展探空气球实验,获取的水汽廓线数据。通过常规高空探测气球搭载低温霜点湿度计(CFH)及无线电探空仪(iMet)等获取大气高度(Altitude)、水汽(H2O)、温度(Temp)、气压(Press)和位温(Theta)等从近地面到20 km高度数据。通过无线电探空仪将数据实时传回地面接收站。
卞建春
该数据集包含2016年11月至2020年8月在青藏高原采集的15条冰川共269个冰雪样品微生物扩增子测序数据,包括24K冰川(24K)、冬克玛底冰川(DKMD)、敦德冰川(DD)、杰玛央宗冰川(JMYZ)、廓琼岗日冰川(KQGR)、来古冰川(LG)、帕隆4号冰川(PL4)、羌塘1号冰川(QT)、枪勇冰川(QY)、曲玛冰川(QM)、唐古拉龙匣宰陇巴冰川(TGL)、夏岗江冰川(XGJ)、雅拉冰川(YA)、泽普沟冰川(ZPG)、珠峰东绒布冰川(ZF)。采样区域经纬度范围为28.020°N到38.100°N和86.28°E到95.651°E。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采用515F/907R(或515F/806R)引物对16s rRNA基因的V4-V5区(或V4区)片段进行扩增,并用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测序获得原始数据。所选引物序列分别为:“515F_GTGCCAGCMGCCGCGGTAA; 907R_CCGTCAATTCMTTTRAGTTT”“515F_GTGCCAGCMGCCGCGG, 806R_GGACTACHVGGGTWTCTAAT”。上传的数据包括:样品编号,样品描述,采样时间,经纬度坐标,样品类型,测序目标,测序片段,测序引物,测序平台,数据格式等基础信息,测序数据以序列文件数据格式正向 *.1.fq.gz和反向 *.2.fq.gz压缩文件储存。
刘勇勤
本数据集包括雅鲁藏布江流域日喀则地区典型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实测剖面示意图和岩性柱状图,以及剖面实测情况统计表。数据来自为期2个月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的野外实测工作,共实测剖面16条,采集宇宙核素样品89件,光释光样品39件,绘制实测剖面图16幅,实测导线共410导,岩性柱状图共38幅。数据集主要呈现了日喀则地区冲积物、洪积物、冲洪积物、崩积物、坡洪积物和冰碛物等典型松散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实测沉积厚度出露范围约1.6–70米,平均厚度约29米,横向展布控制长度为41–9059米。数据集展示了松散沉积物的离散式、疏松多孔、多砂质弱胶结的结构特征;高砾石含量(80%–95%),砾径主体分布0.05–0.1米的粒径特征;弱分化、分选磨圆度冲洪积物较好而崩积物较差;多发育下粗正细的正粒序结构、可见平行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的沉积特征。对松散沉积物的实测有助于揭示流域内水系固体物质的赋存规律,调查结果可为由松散沉积物滑动、卸载、垮塌等引发的灾害预警及相关地物防控提供重要指示。
林志鹏, 王成善, 韩中鹏, 白雅俪格, 王新航, 张建, 马星铎
该数据集围绕雅鲁藏布江全流域范围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总量估算的目标,开展了全流域松散沉积物的厚度标定工作,呈现了2020年野外实测厚度标定的典型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照片图集。具体包括16个复合一级子流域,自上游到下游分别为当却-来乌藏布、热苏-列荣藏布、柴曲–门曲、雄曲–瓮布曲、加达藏布、彭吉藏布–萨迦冲曲、多雄藏布、夏布曲–大纳普曲、年楚河、湘曲–邬郁玛曲、曼曲、尼木玛曲–拉萨河、贡嘎普曲–罗布绒曲、尼洋河、易贡藏布–帕隆藏布和香江流域,总计标定松散沉积物厚度点位584个。 图集展示了坡积物、冲积物、洪积物、冲洪积物、冰碛物、风积物、坡洪积物、残积物、残坡积物和湖积物等多种成因类型的松散沉积物,呈现了其在山坡、山麓、河漫滩、阶地、冲洪积扇和冰川前缘等地带的空间分布位置,以1米长标杆为比例尺,展示了沉积物厚度的显著差异分布特征:坡度较陡的山前地带平缓区坡洪积物通常厚度在5–10米之间,而山前冲沟口的堆积物厚度与洪积扇的规模有关,厚者可达数十米,薄者只有3–4米;山坡上部残积物的厚度一般在0.3–2.5米左右,冲积物的厚度很难见底;且从上游至下游,冲积物的厚度变化非常大,峡谷区基岩裸露,厚度几乎为0,而上游当却藏布河谷地区冲积物厚度大,未见底;冰碛物的最大厚度可达20多米。风积物在中上游常见,厚度变化范围较大,从几米到 20多米不等。 该图集提供了涵盖全流域范围的松散沉积物的实例照片,为今后开展松散沉积物精细刻画奠定了材料基础和先验知识,初步展示了雅江全流域的松散沉积物类型与厚度的总体分布规律,为估算雅鲁藏布江流域所产生固体碎屑物质的沉积总量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评估松散沉积物相关自然灾害风险和制定科学防范措施提供了依据。
林志鹏, 王成善, 韩中鹏, 白雅俪格, 王新航, 胡太宇
1)数据内容:纳木错2019年4月-7月间的大气氧化性相关参数观测数据,包括O3、H2O、CO2、NO2、VOCs及风向风速等,观测点坐标为东经90.96°,北纬30.77°,海拔4730米,下垫面为高寒草原。(2)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原始观测数据,由专人根据观测记录进行加工和质量控制。(3)数据质量描述:由于仪器状态问题,部分时段数据缺失,数据不连续。(4)数据应用前景:该数据可应用于高原大气化学分析等领域。
叶春翔
照片包含每日(2021.6.15-2021.7.24)科考灾害点和工作照,对每天所记录的灾害点在地图上进行标识,转化为KMZ格式,在GIS上分析科考区域灾害点的分布。灾害点分布发现,在东线沿途及科考县域内灾害点多分布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及崩塌、山洪等类型灾害且分布较为密集,沿线公路及人口相对较多,存在较高综合风险。在西线则相对较多分布风沙、山地侵蚀点以及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科考队伍军队以上灾害典型照片影像、灾害点、路线及日志内容做出记录。以上资料是研究科考的直观资料,对科考研究的关键输入数据以及检验资料,同时对客观判识科考区域灾害类型、分布和防灾减灾措施具有基础性意义。
张正涛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下游荒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荒漠滩,下垫面是红砂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9872E, 42.1135N,海拔1054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和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1-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花寨子荒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花寨子,下垫面是盐爪爪山前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201E, 38.7659N,海拔1731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风向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5m、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和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风速风向偶尔出现一些错误值;(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1-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黑河遥感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党寨镇东侧,下垫面是人工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756E, 38.8270N,海拔1560m。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架设在1.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在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0.7 m处;风速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高度为1.5m,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高度为1.5m,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平均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2cm和4cm;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两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1.5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1.5m、RH_1.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由于供电问题,8月20日-10月9日数据缺失;由于传感器问题,1月1日-1月22日数据缺失。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1-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亚洲水塔区域是地球上除南北极之外,积雪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亚洲水塔区域地形异质性极大,积雪在该地区呈现雪层薄且大面积斑块状分布,导致该地区积雪具有高时变特征,因此急切需要日尺度的积雪覆盖度动态监测数据。本数据集基于MODIS全球地表反射率产品MO/YD09GA产品,利用基于端元自动提取的多端元光谱混合分析算法(Multiple Endmember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 Automatic-selected Endmembers,MESMA-AGE)和基于多步时空插值的去云算法,构建了2000-2020年亚洲水塔区域MODIS逐日无云积雪覆盖度数据集。以高空间分辨率Landsat影像为地面‘真值’,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14,优于国际上常用的MODSCAG和MOD10A1两套积雪覆盖度数据集。本数据集时间序列为2000年2月26日至2022年3月31日,可为山区水文模型、 陆地表面模式、数值天气预报等提供定量的积雪空间分布信息。
蒋玲梅, 潘方博, 王功雪, 潘金梅, 施建成, 张成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大沙龙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西侧沙龙滩地区,下垫面是沼泽化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8.9406E, 38.8399N,海拔373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并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9-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大满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E, 38.8555N,海拔1556m。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5m、10m、15m、20m、30m、40m处,共7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西侧约8m处,架高2.5m;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12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12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其中两块(Gs_2、Gs_3)埋设在棵间,一块(Gs_1)埋设在植株下面;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12m处,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上;另有四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和冠层内,冠层上方安装在12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冠层内安装在0.3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高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3m、WS_5m、WS_10m、WS_15m、WS_20m、WS_30m、WS_40m)(单位:米/秒)、风向(WD_3m、WD_5m、WD_10m、WD_15m、WD_20m、WD_30m、WD_40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3m、Ta_5m、Ta_10m、Ta_15m、Ta_20m、Ta_30m、Ta_40m和RH_3m、RH_5m、RH_10m、RH_15m、RH_20m、RH_30m、RH_4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 、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冠层上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和冠层下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D_up、PAR_D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021.5.15-6.12由于供电问题,土壤部分数据缺失;由于探头出现问题,平均土壤温度在9月28日后数据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1-6-10 10:30。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亚高山山地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E, 38.0473N,海拔303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分别架设在1m、2m、5m、10m、15m、25m处,共6层,朝向正北;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阿柔超级站28m观测塔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上;土壤部分传感器埋设在塔体正南方向2m处,其中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均埋设在地下6cm处;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6cm、10cm、15cm、20cm、3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240cm、280cm、320cm处,其中4cm和10cm这两层有三个重复;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6cm、10cm、15cm、20cm、3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240cm、280cm、320cm处,其中4cm和10cm这两层有三个重复。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1m、WS_2m、WS_5m、WS_10m、WS_15m、WS_25m)(单位:米/秒)、风向(WD_1m、WD_2m、WD_5m、WD_10m、WD_15m、WD_25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1m、Ta_2m、Ta_5m、Ta_10m、Ta_15m、Ta_25m和RH_1m、RH_2m、RH_5m、RH_10m、RH_15m、RH_2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土壤热通量(Gs_1、Gs_2)(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_1、Ms_4cm_2、Ms_4cm_3、Ms_6cm、Ms_10cm_1、Ms_10cm_2、Ms_10cm_3、Ms_15cm、Ms_20cm、Ms_30cm、Ms_40cm、Ms_6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 Ms_200cm、Ms_240cm、Ms_280cm、Ms_32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_1、Ts_4cm_2、Ts_4cm_3、Ts_6cm、Ts_10cm_1、Ts_10cm_2、Ts_10cm_3、Ts_15cm、Ts_20cm、Ts_30cm、Ts_40cm、Ts_6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 Ts_200cm、Ts_240cm、Ts_280cm、Ts_32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21-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通过2019和2020年度的科考工作,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五专题3课题4地衣科考分队(2019QZKK05030400)对青藏高原地区大量的地衣采集空白区域进行了补充采集。2019年度科考首次深入对藏北阿里地区进行地衣生物多样性深度考察,2020年度对可可西里,三江源等地衣考察空白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这些考察工作揭开了青藏高原地区地衣组成的神秘面纱,填补了国内对该地区馆藏的空白。 本数据集包含自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采集的10,283号地衣标本信息,其中包括采集生境、采集时间、采集人、经纬度、海拔、拉丁学名等信息。包含标本照片4,328张,其中2019年815号地衣标本的2,425张照片,2020年543号标本的1,903张照片。实体标本储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标本采集信息和野外生态照片等均在Biotracks数据库和KUN标本数据库等各个数据库之间实现了同步,便于相关人员后期研究、整理和查询。标本目前在KUN标本馆内按时间、地区、属名排序并单独存放,便于后续研究,并且都保存了相应的分子材料或获得了分子序列,为后续标本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材料基础。目前也正在开展各类群的DNA提取和系统分类学研究工作。
王欣宇
(1)所有数据是按每次完成每条科考路线,在所在驻点测得的数据。 (2)样本编号代表参加科考的队员,数据贡献者;不同编号代表不同人。 (3)收缩压、舒张压、脉搏的数据是通过欧姆龙臂式电子血压计测得;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的数据通过鱼跃指夹式血氧仪测得;各个激素是通过上海酶联试剂盒测定所得。 (4)每批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数据有两组;一组(晚上)为到达一个新的目的地后所测得,另外一组(早上)是每日到达一个新的住宿点吃早餐前所测得;激素数据为在部分住宿点采血后拿回实验室处理测得。 (5)人体进入高原低氧环境,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是很敏感的反应指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是反映机体缺氧程度的重要指标, 尤其是连续检测受试者, 可以表现出低氧应激和调整适应的变化过程。 (6)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人们面对低氧应激后,机体为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而提高或降低激素水平来达到一种适应性的保护机制,这为日后开发应对低氧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在深刻了解急进或首进高原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时,我们可以选择进阶式入高原旅行,既有效预防了高原病的发生,又有利于青藏高原旅游业的发展。
李亚兄
1. 总编号为测量年的统一编号,如:17-001(2017年的第一个测点),野外编号为单次野外编号。 2. 时间:测量时的北京时间,如: 2017/08/01 13:25(2017年8月1日13时25分)。 3. 地理位置:测量点的经纬度,如: 29.6584,101.0884(北纬29.6584°,东经101.0884°),野外由Garmin 63sc型GPS测定。 4. 海拔:测量点的绝对海拔高程,如4500m (海拔4500米),野外由Garmin 63sc型GPS测定,精度为1 m。 5. 实测植被盖度(%):在野外用样方(1000 m*1000 m)测得。 6. 大气压:野外用DPH-103型智能数字温湿度大气压计测得,如651.7kPa,精度:0.1 kPa。 7. 气温:野外用DPH-103型智能数字温湿度大气压计测得,如15.61℃,精度:0.01℃。 8. 相对湿度:野外用DPH-103型智能数字温湿度大气压计测得,如79.1%,精度:0.1%。 9. 相对氧含量:野外用TD400-Sh-O2便携式氧气检测仪测得,如20.16%,精度:0.01%。 其中,17-001至17-065采样点的海拔通过Garmin Oregon 450型GPS测定, 精度为1 m;大气压通过卡西欧prg-130gc型气压计测定, 精度为5 hPa;氧气相对含量利用CY-12C型数字测氧仪测得,0-50.0%量程,分辨率为0.1%,精度为±1%。
史培军
本数据为青藏高原CHNYB013号网格植物多样性与分布数据,包含此网格中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纬经度、海拔、采集编号、分子材料份数、标本份数、行政区划、小地点、采集人、采集时间及创建者等信息。该数据获取自e科考网站(http://ekk.kib.ac.cn/web/index/#/),并部分完成鉴定。此数据已涵盖本区系中大量植物名录和具体分布信息。此数据既可用于本区域的区系性质研究,亦可用于探讨本区域植物水平和垂直梯度格局等。
邓涛
本数据为青藏高原CHNAB005号网格植物多样性与分布数据,包含此网格中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纬经度、海拔、采集编号、分子材料份数、标本份数、行政区划、小地点、采集人、采集时间及创建者等信息。该数据获取自e科考网站(http://ekk.kib.ac.cn/web/index/#/),并部分完成鉴定。此数据已涵盖本区系中植物名录和具体分布信息。此数据既可用于本区域的区系性质研究,亦可用于探讨本区域植物水平和垂直梯度格局等。 较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科考数据最多的网格发生了变化,可能有受到疫情或者环境的影响。
邓涛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张掖湿地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0E, 38.97514N,海拔1460.0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Gill)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2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下游四道桥超级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四道桥,下垫面是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74E, 42.0012N,海拔873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8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DS)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下游混合林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四道桥,下垫面是胡杨与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35E, 41.9903N,海拔874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2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DS)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冬季水汽密度出现一些负值,进行了剔除。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在11月3日后出现问题。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景阳岭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景阳岭垭口,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160E, 37.8384N,海拔375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B)与CO2/H2O分析仪(Li7500DS)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冬季由于供电不足,观测数据会有一些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垭口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2421, 38.0142N,海拔4148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该站冬季会出现缺电现象,导致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花寨子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201E, 38.7659N,海拔1731.0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下游荒漠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下垫面是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9872E, 42.1135N,海拔1054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7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为闭路涡动相关仪(CPEC310)。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大沙龙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下垫面是沼泽化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8.9406E, 38.8399N,海拔3739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RS)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冬季由于供电不足和采集器的问题,数据间断出现错误,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地区重点区域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草地生物量、森林蓄积量植被参数遥感产品,空间分辨率为8m。本数据集采用高分一号、高分六号、哨兵、资源三号等遥感数据源,结合气象、地面监测等基础数据,采用波段比值法、混合像元分解模型、CASA模型等植被参数反演算法和模型,生成祁连山重点区域生长季逐月植被指数遥感产品。本数据集通过构建以高分卫星为主的高时空分辨率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诊断与生态环境动态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祁元, 张金龙, 王宏伟, 周圣明, 曹永攀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流域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草地生物量、森林蓄积量植被参数遥感产品,空间分辨率为8m。本数据集采用高分一号、高分六号、哨兵、资源三号等遥感数据源,结合气象、地面监测等基础数据,采用波段比值法、混合像元分解模型、CASA模型等植被参数反演算法和模型,生成祁连山重点区域生长季逐月植被指数遥感产品。本数据集通过构建以高分卫星为主的高时空分辨率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诊断与生态环境动态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祁元, 张金龙, 王宏伟, 周圣明, 曹永攀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大满超级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3E, 38.85551N,海拔1556.06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由于供电出现问题,5月15日-6月12日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李新
青藏高原1km分辨率可利用风能资源分布数据是以数值模拟得到的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年平均风速为基础,考虑地形、水体、城镇等土地利用对风能开发的制约和限制,综合得到的非常丰富、丰富、较丰富和一般几个风能资源等级。根据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来设置土地可利用率,并将城镇周边3km范围扣除,将土地可利用率按照0.2的间隔划分成从0到1的5个区间,再将年平均风速大小划分成4个区间,通过土地利用可利用率和风速两个因子的组合得到风能资源的等级划分。数据主要用于风能资源详查和风电场宏观选址。
朱蓉, 孙朝阳
该数据包括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及恒河流域共72个河流砂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钕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包括: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48个样品、布拉马普特拉河及其支流19个样品、以及恒河5个样品。主量元素包括全部72个样品的SiO2、Al2O3、Fe2O3等共10种元素氧化物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微量元素包括30个样品的Li、Be、Sc等44种元素含量数据,以百万分比(ppm)表示;钕同位素包括26个样品的143Nd/144Nd数据及其误差值;锶同位素包括26个样品的87Sr/86Sr数据及其误差值。主量元素分析使用PANalytical Axios 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采用溶片法进行测试,测试误差<3%;微量元素使用Thermo Fisher VG-X7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采用溶样法测试,测试误差<5%;钕和锶同位素测试采用Thermo Fisher NEPTUNE plus多接受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测试, 相对国际标样测试值与参考值锶同位素的偏差<0.005%,钕同位素的偏差<0.004%。以上全部实验室测试分析均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大型流域盆地构造活动、化学风化作用、河流沉积物从源到汇搬运过程、以及评估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
刘志飞, 赵玉龙, 于名扬, 林宝治, H.M. Zakir Hossain, Suchana Taral, Tapan Chakraborty
重点考察青藏高原川藏、青藏线重要依托旅游城市和农牧区,记录收集沿线节点城市和乡村现状、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规划建设情况图像数据,评估现有重要节点城市和乡村对青藏高原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支撑能力,提出城市和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世界旅游目的地重要节点支撑城市的优化提升方案。数据来源为VR全景相机、全景高清车载记录仪、数码相机,采集数据后根据不同采集地点进行数据分类。数据资料经过多次核对,确保真实无误,为青藏高原城市和乡村旅游资源支撑体系影像资料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范书财
制图范围:张镱锂等2002版青藏高原范围。 数据源:1980年代青藏高原植被图,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数据等。 制图方法:复原植被图是反映未受人类经济活动破坏以前的原始植被分布状况的植被图。由于缺乏青藏高原早期植被分布图,在本项目组编制的1980年代青藏高原植被图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方法编制近似复原植被图。采用1980年代青藏高原植被图,使用1980年的WorldClim19个生物气候数据,分析生物气候数据与自然植被的关系,确定各类自然植被分布所对应的气候数据变化范围。对于1980年代植被图中的人工植被,使用最早的1960年的WorldClim19个生物气候数据,根据人工植被分布区的气候数据,以及上面得到的植被分布与气候关系,判断对应的自然植被,将该区人工植被替换为自然植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植被分布地带性规律及其与地形、地貌、土壤的关系,依据人工植被周边残存的自然植被、周边地带性植被,对前面的判断结果进行分析,交叉验证人工植被替换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适当修正。对于1980年代植被图中的自然植被,如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荒漠、草原、草甸等则保持不变。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获得近似复原植被图。植被分类单位与1980年代青藏高原植被图相同。基于制图使用数据精度,本图出图比例尺最大为1:50万。
周继华, 郑元润, 宋长青, 程昌秀, 高培超, 沈石, 叶思菁
1980年代青藏高原植被图制图说明: 制图范围:张镱锂等2021版青藏高原范围。 数据源:1980-1988年Landsat 4-5 TM 影像(空间分辨率约30米)、野外调查数据、1:100万植被图、Google Earth影像、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土地覆盖数据等。 制图方法:(1)初步图斑分割,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初步分割遥感影像,形成初步制图斑块;(2)目视解译,综合野外调查数据、1:100万植被图、Google Earth影像、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土地覆盖数据等,对初步制图斑块进行目视解译制图;(3)交叉验证,使用地形图、1:100万植被图、土地利用图进行逻辑验证;(4)图例系统,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 (1:1, 000, 000),2007》的分类标准、图例单位和系统,包括植被型组、植被型2个单位,制图区域共有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46个,无植被地段10个;(5)植被图整饰,采用图斑和数字相结合的方法,表示不同植被类型和制图单位;(6)基于制图使用数据精度,本图出图比例尺最大为1:50万。
周继华, 郑元润, 宋长青, 程昌秀, 高培超, 沈石, 叶思菁
以中国科学院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为基础,建成了青藏高原对流解析区域气候模式。 模式模拟区域的网格中心位于(34N,100E), 水平分辨率为3km,模式的模拟网格点数为465(经向)X 375(纬向)。垂直方向为27层。模式层顶气压为50 百帕。缓冲区为15个网格,积分时间为2010年一年,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水平分辨率为0.25X0.25时间间隔为6小时的ERA5再分析资料作为驱动场,生成水平分辨为3公里*3公里时间间隔为1小时2010年青藏高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 采用青藏高原对流解析区域气候模式进行动力降尺度后,解决青藏高原等地区缺乏长时间序列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数据集的瓶颈问题,为青藏高原气候和环境未来变化、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提供坚实可靠的科学数据基础。
熊喆
本数据为基于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的锡尔河上游纳伦水文站1753-2017年5-8月径流量数据,为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水问题水能研究所合作开展树轮水文研究取得,该数据可以用于中亚山区水资源评估等科学研究和水利工程等服务,以观测时间为校准时段,建立径流量和树轮数据的线性转换方程,重建径流量。 资料时段:1753年至2017年。 资料要素:5-8月平均径流量(m3/s) 站点位置:41.43°″N, 76.02°″E,2039m
张瑞波
碳氮磷硫钾等是生态系统重要的基本生命元素,揭示其区域变异与空间格局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未来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植被类型以及丰富的垂直带地貌和地表覆盖类型,其地表元素(碳氮磷硫钾)的生物地理格局是驱动高寒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过程耦合和相关机制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数据集聚焦青藏高原水塔区和喜马拉雅山区复杂生态系统中地表物质(植物叶-枝-干-根和凋落物)的分配模式和空间变异,以期为区域模型模拟和生态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李明旭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孕灾、致灾、承灾数据集包含了地貌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年均气温与降雨数据、承灾价值等级数据,覆盖656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该数据集主要是为了进行灾害、风险评价而准备。由于覆盖范围巨大,地貌数据采用了150m空间分辨率,其他数据采用了1000m空间分辨率。地貌、植被指数、气温降雨数据主要通过加工开源数据生产,承灾价值等级数据为叠加计算生产,综合考虑了人口数据、夜间灯光指数、建筑物、地表覆被类型。
唐晨晓
现代花粉数据库是开展花粉与植被及气候定量关系并开展古植被与古气候定量重建的数据基础。亚洲地貌、气候、植被区域差异显著,区域尺度的花粉现代过程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尚缺乏涵盖亚洲的现代孢粉数据集。作者通过收集前人的现代孢粉数据,并补充开展部分地区的现代孢粉分析,初步构建涵盖亚洲大部分地区的现代孢粉数据集。数据集包含9165个样点,能够涵盖除南亚之外的亚洲大部分地区;包含245个花粉类型,主要为科或属。该数据集可用于开展大空间尺度古植被和气候重建研究,也可用于植被和气候模型可靠性评价。本数据集是来源于论文:Cao, X., Tian, F., Herzschuh, U., Ni, J., Xu, Q., Li, W., Zhang, Y., Luo, M., Chen, F., 2022. Human activities have reduced plant diversity in eastern China over the last two millennia, Global Change Biology (accepted),详细信息在本文中有详细介绍。
曹现勇, 田芳, 许清海, 倪健, Ulrike Herzschuh
本数据包含青藏高原西部52个样点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深度的土壤碳氮含量,土壤样本是由研究团队在2019-2020年间通过土壤打钻的方法获得,将土壤过2mm孔径筛后,进行风干和挑除细根的处理,再在实验室由碳氮分析仪测定。本数据可以为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研究青藏高原西部不同深度土壤碳氮过程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模型模拟土壤碳氮循环过程提供数据支持,这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青藏高原西部土壤碳氮循环过程。
丁金枝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亚高山山地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E, 38.0473N,海拔3033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巨量固体碎屑物质是记录青藏高原隆升剥蚀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类型松散沉积物是固体碎屑物质差异输运的直接反映,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及沉积总量,对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剥露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数据集共包括雅鲁藏布江流域松散沉积物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图集、厚度空间分布图集和沉积总量估算表等三类图表数据集,以遥感解译与地质填图为主要技术方法,全面厘清了雅鲁藏布江全流域范围内(16个复合子流域)松散沉积物的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并依据全流域松散沉积物厚度实测数据初步估算了沉积总量。巨量松散沉积物也是流域内滑坡、泥石流、洪沙灾害的重要物质来源,查明其空间展布规模与总量不仅对揭示沉积物源汇过程中记录的地表环境变化、区域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关键信息具有理论意义,同时对高原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洪沙灾害预警与防治、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林志鹏, 王成善, 韩中鹏, 白雅俪格, 王新航, 张建, 马星铎, 胡太宇, 张晨敬
基于沉积物中蕴含的孢粉组合开展过去植被及气候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孢粉学家积累的地层孢粉数据是开展大陆乃至全球尺度植被和气候时空格局重建的重要基础,而年代框架和孢粉名称标准化的地层孢粉数据集是开展重建研究的前提。作者通过孢粉数据收集、孢粉类型统一化、年代模型标准化以及时间窗口插值,获得了中国全新世孢粉数据集。本数据集共包含254个地层样点,217个花粉类型。本数据集中的样点在森林草原过渡带密度较高,而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布较少,但仍能均匀涵盖我国不同植被和气候类型。时间上涵盖11.5~0 cal. ka BP期间的每100年时间窗口,但可用的样点在全新世中期(约8~2 cal. ka BP)富集,在早和晚全新世较少。本数据集是来源于论文:Cao, X., Tian, F., Herzschuh, U., Ni, J., Xu, Q., Li, W., Zhang, Y., Luo, M., Chen, F., 2022. Human activities have reduced plant diversity in eastern China over the last two millennia, Global Change Biology (accepted),详细信息在本文中有详细介绍。
曹现勇, 田芳, 倪健, Ulrike Herzschuh
本数据包含5个湖泊岩心(昂仁金错、异龙湖、郭扎错、邦达错、公珠错)共计50个14C测年数据。湖泊沉积物岩心的年龄控制是依靠放射性碳同位素(14C)定年完成的。本批次样品的化学处理和分析测试在美国迈阿密Beta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完成,测试时间为2018年-2022年,测试流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数据表包括湖泊岩芯样品编号,实验室测样编号,测年样品深度,14C测年结果,测年误差及校正后结果等。良好的年代学控制是开展古环境重建工作的基础。
侯居峙, 吴铎
综合利用站点观测输沙量、气象及遥感观测资料,改进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的降雨-融雪径流侵蚀力计算方案,并基于改进的RUSLE模型完成重点侵蚀区“一江两河”坡面侵蚀量的计算,获得了2001-2015年该区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坡长坡度因子、植被覆盖因子、水土保持措施因子以及土壤侵蚀速率的空间分布。该数据集可解析年楚河流域“水少沙多”和拉萨河流域“水多沙少”的现象,为区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王莉, 张凡
本数据集是基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区1114个样点的土壤调查数据,重点考虑了古气候在估算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中的重要作用,在综合了气候(古气候和现代气候条件)、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和土壤理化属性等)和地形等因素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重新评估得到的青藏高原3m深度土壤碳储量。结果集表明当前陆地生态系统模型普遍低估了青藏高原冻土碳库大小,模型中缺乏对古气候影响的考虑是导致模拟偏差的重要原因。因此,未来模型模拟土壤碳循环应该将古气候的作用考虑在内。
丁金枝
全面认识青藏高原现代孢粉与植被、气候及人类土地用的关系,是定量重建过去植被、气候及人类扰动强度的基础。依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项目组开展网格状的表层土壤样品采集和植被调查工作,共采集700余个表层土壤样品。该数据集是阶段性完成的318个样品的孢粉百分比数据,这些样点已经能够涵盖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的大部分区域,也能够涵盖高原的常见植被类型。该数据集可以用于构建孢粉与植被及气候的转换函数。
曹现勇
本数据包括星云湖湖泊沉积物碳酸盐氧同位素数据和岩心年代数据,第一列:岩心深度,第二列:岩心年龄框架(Cal yr BP),第三列:碳酸盐氧同位素数据。其中星云湖岩心长745cm,年龄为14ka,碳酸盐氧同位素数据共计149个。利用星云湖湖沉积物碳酸盐氧同位素重建了过去14ka以来该区域的夏季降水记录。重建结果表明星云湖流域早全新世夏季降水较高;中全新世以来夏季降水逐渐降低,主要受到夏季太阳辐射控制。
吴铎
该数据集包括8种牧草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气候土壤适宜性区划和气候土壤地形适宜性区划数据集。该数据集可为草地恢复与畜牧业平衡管理进行人工草地建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采用气候指标模型和最大熵模型,利用近40年气温、降水资料及海拔高程数据,通过构建的每种牧草的气候适宜性指标,考虑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地形因素,建立西藏牧区8种牧草适宜性种植区划。8种牧草为高寒地区重要的牧草资源,通过野外调查确保了气候适宜指标的准确性,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和土壤地形因子,确保了牧草种植区划数据集的实用性。人工草地建植是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手段,也是草地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部分,合理科学的草种建植是基础,牧草种植区划数据集在重大生态工程实施和草地科学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周华坤, 石明明, 周秉荣, 苏文将, 孙玮婕
该数据集包括8种牧草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气候土壤适宜性区划和气候土壤地形适宜性区划数据集。该数据集可为草地恢复与畜牧业平衡管理进行人工草地建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采用气候指标模型和最大熵模型,利用近40年气温、降水资料及海拔高程数据,通过构建的每种牧草的气候适宜性指标,考虑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地形因素,建立青海牧区8种牧草适宜性种植区划。8种牧草为高寒地区重要的牧草资源,通过野外调查确保了气候适宜指标的准确性,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和土壤地形因子,确保了牧草种植区划数据集的实用性。人工草地建植是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手段,也是草地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部分,合理科学的草种建植是基础,牧草种植区划数据集在重大生态工程实施和草地科学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周华坤, 苏文将, 周秉荣, 石明明, 赵慧芳
本数据集在专题实施期间(2019-2021年)通过野外实地采集了喜马拉雅山区中段典型堰塞坝溃决洪水沉积物样品,数据内包含样品编号,采样点经纬度等字段数据,通过对样本数据处理,测试分析,得到了雅鲁藏布江流域高能洪水规模如水深、流速等随时间变化的相关参数。模拟结果可以为开展相应流域的洪水动态过程分析提供参考,并初步揭示了雅鲁藏布高能古洪水对大峡谷的“构造瘤”模式提供了直接的侵蚀动力来源,可能导致了印度洋洋流的改变,并可能对下游恒河平原的古人类造成过灾害性的破坏。
刘维明
本数据包含:喜马拉雅山区30m山洪综合风险数据、30m山洪危险性数据、30m山洪承灾体数据、30m山洪易损性分布数据。数据基于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得到研究区内山洪灾害综合风险指标分布、各行政村山洪危险性指标分布、山洪承灾体指标分布、山洪易损性指标分布,形成喜马拉雅山区山洪灾害综合风险分布数据。本数据有助于对山洪灾害的空间变化特点和分布规律的分析,山洪灾害风险的分区划分对于防汛应急部门的防汛管理和防汛部署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王中根
本数据集包含喜马拉雅山区1:100万历史山洪灾害数据、喜马拉雅山区1:100万山洪防治区分布数据、喜马拉雅山区1:100万山洪分区分布数据、喜马拉雅山区1:100万重点防治区分布数据。各项数据均基于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得到研究区内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灾害类型、成因、经度、纬度、数量、分布及因灾遇难人数信息,以及研究区内山洪分区分布、防治区范围分布和重点防治区分布数据,形成喜马拉雅山区历史山洪灾害分布数据集。
王中根
青海省生态资源消耗数据集包括省级-市级-县级三个尺度的2000-2019年生态资源消耗数据,根据青海省实际情况,生态资源消耗主要指农牧业生产活动中消耗的生态资源量。生态资源消耗量计算是基于粮食产量数据、牲畜存栏量数据和畜产品产量数据,结合人类占用净初级生产力(HANPP)的评估方法,将生物量数据转换为碳含量数据,进而测算出生态资源消耗量。生态资源消耗量数据是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数据,可以直接揭示人类农牧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压力。
胡云锋
本数据集包含喜马拉雅山区水系网数据和小流域分布数据。水系网数据是根据海河版全国6级河网数据数据按喜马拉雅山区范围掩膜提取得到,为矢量数据。水系可用来确定流域面积,计算水系的特征参数如河网密度、河系发育系数、河系不均匀系数等,也可用作洪水汇流路径演算。小流域分布数据为喜马拉雅山区1:100万小流域分布数据,基于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得到研究区内小流域汇流时间分布,形成喜马拉雅山区小流域汇流时间分布数据。
王中根
本数据集分两次采集于羌塘地区(2020.11-2020.12)及阿尔金地区(2021.11-2022.01)。其中包含了361台短周期地震仪在2020.11-2020.12时间段内所记录到的4个主动源信号,及6个近震事件和2个远震事件。与315台短周期地震仪在2021.11-2022.01时间段内所记录到的5个近震事件和2个远震事件(其中包含了2021.12.19日青海茫崖5.3级地震)。在完成数据预处理后(去均值,去尖灭,去线性),对于每一个地震事件,我们从地震发震时刻开始,并固定宽度1500s对地震仪所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切取(即每个地震事件数据时间范围为[发震时刻,发震时刻+1500s])。对于记录到的主动源信号,由于节点仪器记录的是一个月的连续信号,所以根据起爆时间和位置,截取了每个仪器记录到的信号,从发震时刻开始截取200s的地震记录。时间矫正后,对每炮数据进行去均值、去线性趋势、尖灭处理。
李伦
1)数据内容: 古地磁数据能够建立花土沟剖面古地磁年代框架,粒度、磁学指标以及地球化学指标能够恢复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 数据来源为实验数据。 古地磁数据:采用小型汽油钻钻取2x2x2厘米的圆柱形样品,在磁屏蔽室内用低温超导磁力仪进行测量。 磁学数据:将野外采集样品用研钵磨成细颗粒装入2x2x2无磁塑料盒内,用卡帕桥磁化率仪、脉冲磁力仪和旋转磁力仪进行测试。 粒度数据:使用Malvern Mastersizer 2000粒度分析仪分析分解的样品。在分析前,按照兰州大学的标准程序,用热过氧化氢去除有机物,然后用盐酸去除碳酸盐。 地球化学数据:取少量样品用玛瑙研钵进行捣碎并研磨成粉末状,后用200目的筛子进行过筛,以保证样品达到测试标准。待完成所有样品研磨过筛后,将样品轻放在载玻片的凹槽中并进行刮平至与载玻片周围齐平,用PANalytical X’Pert Pro MPD 多晶 X 射线衍射仪作为测试仪器。 3)数据质量 样品采集、实验处理均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所获数据质量可靠。 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 应用这套数据发表SCI论文2篇,其中1篇为Ni文章。
聂军胜
建立和完善青藏高原及其邻区新生代地层年代框架,对揭示高原碰撞隆升变形的构造演化历史、认识高原风化剥蚀的时空变化规律、厘清青藏高原隆升及其气候环境效应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对来自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临夏盆地、伦坡拉盆地、思茅盆地、剑川盆地和曲靖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开展了基于磁性地层学、辅以火山岩/火山凝灰岩/沉凝灰岩或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或生物地层学的系统年代学研究,据此完善或建立了青藏高原及其南北新生代高精度地层年代序列。精确限定:临夏盆地对康剖面90 m黄土沉积地层年代为~8.1-3.7 Ma;伦坡拉盆地达玉剖面1890 m河湖相沉积地层年代为~41.8-21.5 Ma;剑川盆地双河剖面300 m河湖相沉积地层为~42.7-36 Ma;曲靖盆地蔡家冲剖面252 m河湖相沉积地层年代为~47-36 Ma;思茅盆地江城剖面932 m的咸水湖相夹膏盐沉积地层年代为>112-63 Ma。以上年代学结果的相关实验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完成:古地磁实验在磁屏蔽室中利用热退磁仪和超导岩石磁力仪完成;碎屑锆石及火山岩/火山凝灰岩/沉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实验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完成。本数据集为后续构造演化、气候环境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支撑,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原创理论成果。
方小敏, 颜茂都, 张伟林, 张大文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新生代地层中蕴含丰富的构造、环境、气候等信息,对揭示高原碰撞隆升变形历史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对来自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临夏盆地、伦坡拉盆地、剑川盆地、曲靖盆地和思茅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开展了系统野外地质考察,确定了一些出露发育良好的研究剖面。依靠GPS、地质罗盘等工具,对相关研究剖面进行了构造、地貌、岩性等方面的调查测量描述,并进行了相关图件的绘制,具体涉及:临夏盆地对康剖面90 m黄土沉积地层,伦坡拉盆地达玉剖面1890 m、剑川盆地双河剖面300 m、曲靖盆地蔡家冲剖面252 m的河湖相沉积地层,以及思茅盆地江城剖面932 m的咸水湖相夹膏盐沉积地层。本数据集为后续开展相关地层年代学、构造演化、气候环境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学基础。
方小敏, 颜茂都, 张伟林, 张大文
该数据提供了截止2021年度的中巴经济走廊和天山山脉泥石流分布,是基于历史资料收集、野外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结合数字地形图(DEM)和地质图,得到最新的中巴经济走廊(国外段)的泥石流分布数据,数据信息可靠性好,数据可以作为泥石流分布规律、泥石流危险性、风险计算的基础数据。泥石流流域的提取主要采用ArcGIS中的水文分析方法,考虑到DEM的精度限制,结合Google Earth影像进行必要的人工校正。
苏凤环
本数据为天山地区主要交通干道G217和G30典型泥石流沟物质物理性质数据,此数据为研究区典型泥石流灾害点的详细情况,包括流域参数、沟道参数、泥石流堆积体物质物理参数;这些数据可结合雨量数据可进一步开展该地区泥石流活动雨量阈值等研究内容。字段包括泥石流流域面积、沟宽、沟长、纵比降,以及冰湖面积、泥石流堆积体物质的物理性质等。堆积体物理性质数据通过激光粒度仪等实验设备获取,饱和渗透系数通过三轴实验获取。
陈宁生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