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为通过自动化雨量站、泥位监测仪、撞线传感器测量产生的中季节海泥石流综合监测数据集(2021年)。以上数据采集点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景区中季节海泥石流监测点。监测数据主要在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完成数据分析。使用的仪器包括、DD-YLJ-001自动化雨量站、DD-NWJ-001泥位监测仪。数据通过Excel和origin软件处理。采集时间为2021年。
张群
基于可见光的靶标监测科学数据,来源于应用示范点迫龙沟和卡达村沟以及样机研发地,通过海康摄像机设备进行采集,数据主要内容是监测现场靶标的倾倒、人员遮挡等情况,用于测试现场算法软件——基于可见光的泥石流监测系统和可见光系统上位机软件的通信以及靶标倾倒报警、遮挡靶标报警及遮挡靶标撤销遮挡等情况下数据上报是否正常,且该数据可以为后续算法研究提供数据基础,不必重新采集。数据是未经加工处理的原始视频数据,可用于AI智能分析技术研究。
胡育昱
本数据为通过自动化雨量站、泥位监测仪、撞线传感器测量产生的纳底沟泥石流综合监测数据集(2021年)。以上数据采集点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景区纳底沟泥石流监测点。监测数据主要在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完成数据分析。使用的仪器包括DD-ZXCG-001撞线传感器、DD-YLJ-001自动化雨量站、DD-NWJ-001泥位监测仪。采集时间为2021年。
张群
附表S1--S14为巴基斯坦纳兰榴辉岩的实验数据。表S1-S3和表S12-S13是使用JEOL JXA8230电子微探针仪器在薄片上分析矿物的主要元素成分。我们使用在线原子吸收荧光(ZAF型)校正并采用以下标准:硬玉(Na、Al)、橄榄石(Mg)、透辉石(Si、Ca)、正长石(K)、金红石(Ti)、蔷薇辉石(Mn)、赤铁矿(Fe)、萤石(F)和NaCl(Cl)。Cl的分析精度为± 0.01wt%其他元素的分析精度为0.01-0.2wt%。使用程序AX(Holland 和Powell 等人,1998)软件根据化学计量约束计算Fe3+的量。对于表S4,金红石中的Zr在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分析,使用的是CAMECA SXFive EPMA,ACC 电压为 20kv,Ti的射束电流为 50nA,Zr和其他微量元素为300nA,以及Ti的峰值计数时间为10s,而Zr等微量元素的峰值计数时间为120s。Zr的检测限(3sigma)为70 ppm。同时测量了LA-ICP-MS检测的R10b的参考金红石,EPMA误差小于10%。对于表S5-S6和表S9-S10,U-Pb测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Cameca IMS-1280 SIMS进行。操作和数据处理程序是根据李等(2009年)完成的。我们使用20 × 30 μm 的椭圆形光斑尺寸并确定了相对于标准锆石Plesovice和91500的U-Th-Pb比值和绝对丰度。206Pb/238U标准锆石的长期测量误差1.5%(1RSD)会传播(Li et al., 2010),尽管单次测量的206Pb/238U误差通常为1%(1RSD)或更少。假设普通Pb的来源主要是表面污染,我们使用测量的204Pb和当前平均Pb成分对普通 Pb 进行了校正(Stacey和Kramers,1975年)。单独分析和汇总分析的数据分别以一个标准偏差(1σ)和两个标准偏差 (2σ)的形式展示。使用Isoplot/Ex v. 3.23 (Ludwig, 2003) 程序进行数据缩减。对于表 S7-S8,地质年代学数据和REE 成分是通过 LA-ICPMAS 测量得到的。标样GJ-1(校准标样)和 Plesovice(第二标样)用作U-Pb 定年校准的外部标样。Plesovice(校准标样)和 NIST 612(第二标样)用作微量元素含量校准的外部标样。对于表S9-S10,金红石 U-Pb 测年是在 Cameca IMS-1280 SIMS上获得的。我们确定了相对于标准锆石Plesovice 和 91500的U-Th-Pb 比值和绝对丰度。标准锆石的206Pb/238U长期测量误差1.5%(1 RSD)会传播,尽管测量的206Pb/238U单个误差为1%(1 RSD)或更少。对于表 S11,提供了基于上述结果的代表性 Naran 榴辉岩样品的共生组合汇总。对于表 S14。PT条件是由地质温压计计算得到了。 附图 SF1。(a)粒径小的 Pl、Bt、Amp和Qz以包裹体的形式产于大颗粒Grt的核部,样品SN07。(b)粒径小的Dol和Qz以包裹体的形式产于Grt的核部,B-B'代表大颗粒石榴石的化学成分剖面,样品SN07。(c)绿辉石斑晶被Cpx + Pl后成合晶取代。(d)绿辉石斑晶被Bt +Amp + Pl的交生结构取代。
张丁丁, 丁林
西南高山峡谷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建立生物-气候-地理数据库是研究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和形成原因的前提。在项目组提供的本区域7千余种植物分布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气候数据(来源于NCEP Reanalysis Products,https://psl.noaa.gov/data/gridded/data.ncep.reanalysis.surface.html, 1950-2020年平均值),建立西南高山峡谷区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综合数据库。生物数据包括动植物科属种名称、采集地经纬度信息等,地理数据包含海拔和坡度,气候数据包括降雨量和气温在内的24个指标。本数据库对研究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现状、形成机制和保育网络规划等提供支撑。
何洪鸣, 赵宏飞, 黄先寒
青藏高原过去千年(1000-2000AD)、年分辨率2°空间分辨率气温场数据集(距平值)。本数据集通过古气候数据同化方法产生,同化的模型算子是MPI-ESM-P,观测数据为396条年分辨率的代用资料,同化方法为集合平方根滤波算法(EnSRF)。同化重建的气温场和气温观测资料、代用资料重建的气温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平均相关系数>0.6,p-value<0.01)。数据可为研究过去千年青藏高原尺度和区域尺度气温变化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方苗
奖俊埠遗址是一处距今约12万年~9万年的古人类活动遗迹,有大量石器和动物骨骼,光释光测年显示人类活动时间为120-90ka之间的MIS5阶段,是目前青藏高原上年代最早的旷野遗址。遗址的剖面自上而下分为11层,其中文化层为6-9层的古土壤层。利用粒度分析、磁化率、全有机(TOC)和碳酸钙含量重建古环境,与已发表的高分辨率气候曲线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古人类占据的时期东亚夏季风增强,气候温暖湿润,利于人类生存。
张东菊
考古遗址出土动植物遗存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动植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基础,是揭示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与动力机制的重要材料。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早期的奖俊埠遗址和中晚期的宗日遗址分别开展系统的动物考古和植物考古分析,奖俊埠11件动物化石的分析显示,末次间冰期时期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古人类主要狩猎大中型食草类哺乳动物。宗日遗址木炭分析结果表明宗日遗址的先民广泛采集周边云杉、杨树和沙棘作为燃料。
董广辉, 张东菊
人类对高海拔环境(>2500m)的适应是人类进化和扩散过程的重要里程碑。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开展人类适应极端缺氧环境研究的理想区域。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永登县庄浪河畔新发现一处具有连续地层的早期遗址——奖俊埠遗址。2015年和2018年两个年度对该遗址进行系列取样,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遗址年代在120-90ka,这是青藏高原目前年代最早的旷野遗址,为青藏高原早期人类活动历史和生存适应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张冬菊
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流及年楚河、多雄藏布、来乌藏布等支流区域展开调查,涉及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江孜、亚东、吉隆、萨嘎、仲巴等县。在以往人类活动的空白区如错戳龙湖、多庆湖、仲珠谷、罗垄沟等多个地点发现新的人类活动遗迹点,在30余处地点采集到人类活动的重要石器证据,材质包括黑曜石、碧玉岩、水晶等。后续将通过类型学对这些石器的工艺和来源进行进一步分析,为揭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区域史前人类活动历史的时空变化及与周边文化技术交流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杨晓燕, 高玉
The excessive use of synthetic nitrogen (N) for Chinese wheat production results in high loss of reactive N (Nr; all forms of N except N2) into the environment, caus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s. Quantifying Nr loss and spatial variations therein is vital to optimize N management and mitigate losses. However, accurate,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estimations of Nr loss from wheat production are lacking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data generation and estimation methods. Here, we applied the random forest (RF) algorithm to bottom-up N application rate data, obtained through a survey of millions of farmers, to estimate the Nr loss from wheat production in 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total Nr loss was 52.5 kg N ha-1 (range: 4.6–157.8 kg N ha-1), which accounts for 26.1% of the total N applied. The hotspots for high Nr loss are the same as those for high applied N, including northwestern Xinjiang, central-southern Hebei, Shandong, central-northern Jiangsu, and Hubei. Our database could guide regional N management and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biogeochemical models.
Xingshuai TIAN
数据包含了1979年之后的生态政策文件,涉及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关于生态治理、生态管护的法律法规、条款方案等。数据梳理了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演变过程,以及建立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环境策略。课题组于2018-2021年每年在政府官网、地方年鉴等收集生态政策的各类文件.为确保资料的相对完整性和针对性,本研究按照以下原则对政策文本进行整理和遴选: ① 政策主要来源是政府官网及其下属部门; ② 符合生态政策的文件;③ 选取法律法规、规划、意见、办法、细则、条例、公告、通知、决议等体现生态环境政策的文件。 对所研究的政策文件进行类目构建,即确定分析政策文本的角度,并对主、次类目进行定义,以便主编码员和副编码员能统一认知; ② 依据主类目拟定编码表后对政策进行逐一编码,即在认真阅读政策内容后,若其内容符合类目构建表需要的分析维度,将其代码填入编码表; ③进行政策分析. 本研究数据是基于官网和实地政策调研,对政策文本中涉及类目的内容能够进行有效的判别,因此本研究的内容分析具有良好的效度水平. 政策的革新和演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态政策对环境脆弱地区的指导和影响更为明显,若能全面掌握生态政策动态变化的过程,了解生态政策的演变规律,方能制定有益于改善环境的生态政策.因此,本研究从生态政策演进的视角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法对1979年以来颁布的有关祁连山生态政策的演进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祁连山生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丁文广, 谢顺涛
本数据为黑河上游1992-2015年生长季降水产生的径流、蒸散发,数据内容包括:降水(mm)、蒸散发(mm)、径流(mm)、土壤含水量(m3/m3)。时间分辨率:年(生长季),空间分辨率:0.00833°。数据是基于Eagleson生态水文模型使用气象、土壤、植被参数模拟获得的,模拟的降雨径流使用黑河上游6个子流域(黑河干流、八宝河、野牛沟、梨园河、瓦房城、洪水河)的生长季观测径流数据进行了验证,相关系数(R)的变化范围为0.53-0.74,RMSE在32.46-233.18 mm之间,相对误差范围为-0.66--0.0005;模拟蒸散发与GLEAM ET之差在−115.36 mm 到 44.1 mm之间。模拟结果可以为黑河上游水文模拟提供一定参考。
张宝庆
该气象数据为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观测场内(86.56°E, 28.21°N,4276m)2019-2020年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气压、辐射、土壤温湿度等基本气象数据。降水量为日累计值。 所有数据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采集,在加工生成数据时,剔除了一些明显的误差数据。 该数据可供从事气象、大气环境或生态等研究的学生和科研人员使用(注意:使用时必须在文章中标明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Qomolangma Station for Atmospheric and Environmental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OMS/CAS))
席振华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驯化动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并建立相应的遗传资源库。我们于2021年在云南省采集了大额牛(独龙牛)血液、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肌肉、脂肪、大肠、小肠、胃、睾丸组织17个个体共267份酒精、RNAlater保存或液氮冻存样品。本数据集包含样品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性别、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及个体照片。实体样品保存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动物种质资源库。
李艳
青藏高原重大工程类型及分布数据集主要包括重大水电工程、重大道路工程、重大矿山工程、重大口岸工程及油田工程,其中道路工程包括国道、高速、铁路及电网工程,水电工程主要为水电站坝址工程点文件。通过收集资料及遥感影像解译的方式进行数据获取,工程数据的主要属性为工程命名(命名方式为工程类型--工程名称--工程建设年份,其中水电工程命名方式为工程类型--流域名称--工程名称--工程蓄水年份)、工程建设年份、相关工程及其他特征。数据经过多次检查修改,质量可靠。
祁生文
本数据包含国内青藏高原范围内的1:400万精度的断裂数据,属性表字段包括断裂名称、断裂长度、走向、倾向、断层性质、古地震等。该数据来源于地震局,后来通过大量查阅断裂相关的文献,又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添加了断裂的活动年代这一属性。原始数据资料精度可靠,并有专人负责质量审查;经多人复查审核,其数据完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均符合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质量优良可靠。该断裂数据可为青藏高原区域的一些断裂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祁生文
中亚是一个高度农业化的地区,其农业资源有限且非常脆弱。为了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中亚农业的潜在影响,我们基于3个全球气候模式的9千米动力降尺度结果生产了一个中亚农业气候指数(agroclimatic indicators)高分辨率预估数据集。这些农业气候指数是生长季长度(growing season length, GSL, days),有效积温(biologically effective degree days, BEDD, ℃),霜冻天数(frost days, FD, days),夏日天数(summer days, SU, days),热浪天数(warm spell duration index, WSDI, days)和热夜天数(tropical nights, TR, days)。时段是1986-2005和2031-2050,空间分辨率为0.1°。由于这些指数(除了WSDI)都是基于温度的绝对阈值定义的,对区域模拟结果的系统偏差非常敏感,我们首先用分位数映射法(quantile mapping, QM)订正了模拟的气温,然后基于订正后的气温计算指数。评估结果显示:QM方法大幅减小了指数的偏差。预估结果显示:GSL,SU,WSDI和TR在整个中亚将显著增大,而FD将显著减小;BEDD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在中亚北部和山区是增大的,在平原的中部和南部是减小的。这个高分辨率的数据集可被用于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中亚农业的风险影响。
邱源
亚洲大型半熊类的化石记录十分罕见,且保存较不完整,它们的演化和分布格局也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甘肃临夏盆地老沟地区中中新统胡家梁组口腔材料的新发现。新材料与宁夏同心县张恩宝组丁家二沟动物群的展翔半熊类化石非常相似,可作为该物种的参考。 它的上臼齿尖牙更为发达,这支持了该物种可能是在西瓦里克、元某和伊洛瓦底江下游发现的杂食性巨熊的祖先。这一谱系可能在中新世晚期迁移到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并适应了越来越多的杂食性,因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更多可用的植物性食物。 数据来源为拍摄或绘制。数据包括原始图片,清晰度高。可用于进一步引用及科学传播等工作。
江左其杲
佛罗里达Withlacoochee River 4A地区的近剑齿虎化石(Hemphillian North American陆生哺乳动物时代晚期,Hh2, ~ 7.5-6.5 Ma)是该属在北美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标本,包括颅齿标本和颅后标本,但迄今为止只有颅骨标本被描述过。在本研究中,我们描述了来自同一地点的这种熊的其他材料,并回顾了北美因达克托斯的记录。来自Withlacoochee River 4A的Indarctos具有与典型的俄勒冈Indarctos一致的牙齿特征,但明显更细长的后颅骨。来自Withlacoochee河4A的Indarctos与旧大陆的Indarctos zdanskyi有共同的特征,可能是他们在新大陆的后裔。来自Withlacoochee河4A的马齿兽显示出典型的特征(例如,存在明显的P4准备柱和下颌法兰),这使得可以将其归因于amphimachaidus而不是Nimravides。 从形态上看,该种群与旧大陆Amphimachairodus horribilis的亲缘关系较强,与Hh3 Amphimachairodus coloradensis的亲缘关系较弱。此前,北美记录的Amphimachairodus大多为晚Hemphillian (Hh3-4, ~ 6.5-4.5 Ma),与另一种熊类“Agriotherium”同时出现。来自Withlacoochee河4A的标本证明了amphimachaidus在Hh2时期从亚洲分散开来。Indarctos的特殊形态和amphimacairodus在Hh2动物群中的存在表明,环境在重要动物群出现之前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数据来源为拍摄或绘制。数据包括原始图片,清晰度高。可用于进一步引用及科学传播等工作。
江左其杲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