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成了多种现状自然地理图数据,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作物生长模型和情景分析等方法,生成了2015-2100年1km网格尺度下中国生物质资源及能源技术潜力,时间分辨率为5年,空间分辨率为1km。该数据集包括了3大类11种生物质资源类型(剩余物有旱地农业剩余物、水田农业剩余物、森林剩余物、灌丛剩余物、果园剩余物和草地剩余物6种,废弃物有禽畜粪便、MSW和COD 3种,能源作物有甜高粱和柳枝稷2种),全面覆盖了可资源化利用的生物质类型。数据格式为栅格数据(.tiff),可用ArcGIS及R/Python等编程语言打开。 生物质是未来中国实现碳中和技术体系中负碳技术的依赖性资源,本研究开发的生物质数据同时具备覆盖范围广(全国)、空间分辨精细(1km网格)、时间跨度广(2015-2100年)三大优点,能够为我国制定低碳减排战略及部署生物质能源技术策略提供详细的支撑定量数据。
蔡闻佳, 聂耀昱, 汪蕊
提供1990-2015年逐年的中国土地覆盖类型详细空间分布状况,空间精度为0.25°,地理坐标系为WGS84。每个栅格显示了土地利用类型占网格面积的比值(0-1之间)。数据来源于马里兰大学的全球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对原始数据进行时间线性插值、中国区域掩膜提取以及坐标系转换后得到历史均一化中国土地利用数据,以geotiff文件格式保存。历年数据的方法、标准一致,覆盖范围完整,采集处理过程可溯、可靠。实现了现有人口数据产品的均一化,为分析人文要素规律、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王灿, 王嘉琛
提供中国范围内人口数据在1990-2015年逐年的详细空间分布状况,数据为1km栅格数据,以人口数pop作为指标。本栅格数据综合考虑多因素进行权重分配实现人口的空间化,便于数据共享、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对原始数据进行时间的线性插值得到逐年数据,以geotiff文件格式保存。历年数据的方法、标准一致,覆盖范围完整,采集处理过程可溯、可靠。
王灿, 王嘉琛
提供中国1990-2015年农业灌溉、市政、工业生产、畜牧业、一次能源开采、发电六个部门取水量的空间分布,空间精度为0. 5°,地理坐标系为WGS84。数据来源于JGCRI论文数据集,对原始数据进行时间线性插值、中国区域掩膜提取以及坐标系转换后得到历史均一化中国取水量数据,以geotiff文件格式保存。历年数据的方法、标准一致,覆盖范围完整,采集处理过程可溯、可靠。本数据实现了现有数据产品的均一化,为分析人文要素规律、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王灿, 王嘉琛
青藏工程走廊北起格尔木,南至拉萨,其穿越青藏高原核心区域、是连通内地与西藏的重要通道。活动层厚度不仅是研究多年冻土区地面热状态的重要指标,而且是冻土工程建设中需考虑的关键因子。GIPL1.0的核心是Kudryavtesv方法,该模型考虑了雪盖、植被和不同土层的热物理性质,但尹国安等发现相比Kudryavtesv方法,引入TTOP模型后精度更高,因此结合冻结/融化指数对模型做了改进,通过实地监测数据验证发现:活动层厚度模拟误差小于50cm。因此利用改进后的GIPL1.0 模型模拟了青藏工程走廊的活动层厚度,并预测了SSP2-4.5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活动层的厚度。
牛富俊
提供中国1990-2015年逐年农业、能源开采、工业及燃料燃烧、地表交通、居民及商业住宅、溶剂生产、废弃物处置、国际船运8个部门BC,CH4,CO2,CO,NH3,NMVOC,NOx,OC,SO2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单位为kg/m2/yr。空间精度为0. 5°,地理坐标系为WGS84。数据来源于CEDs数据集,对原始数据进行时间线性插值、中国区域掩膜提取以及坐标系转换后得到历史均一化中国土地利用数据,以geotiff文件格式保存。历年数据的方法、标准一致,覆盖范围完整,采集处理过程可溯、可靠。
王灿, 王嘉琛
提供中国范围内GDP数据在1990-2015年逐年的详细空间分布状况,数据为1km栅格数据,单位为万元/平方千米。本栅格数据综合考虑多因素进行权重分配实现GDP的空间化,便于数据共享、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于资源环境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对原始数据进行时间的线性插值得到逐年数据,以geotiff文件格式保存。历年数据的方法、标准一致,覆盖范围完整,采集处理过程可溯、可靠。生成日期:2022.07.15,版本:V1.0
王灿, 王嘉琛
地表实际蒸散发是陆表水循环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能量平衡的重要支出项,且与地表碳收支密切相关,其准确估算不仅对于研究地球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农作物需水生产管理、旱情监测和预测、天气预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ETMonitor全球逐日1公里分辨率地表实际蒸散发数据集是基于多参数化、适用于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地表蒸散发遥感估算模型ETMonitor计算得到,输入数据主要采用的遥感数据包括GLASS产品(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和反照率)、MODIS产品(地表覆盖、积雪覆盖)、动态地表水体覆盖、ESA CCI土壤水分、GPM降水等,并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等。利用ETMonitor模型在日尺度上估算1公里分辨率像元尺度的植被蒸腾、土壤蒸发、冠层降水截留蒸发、水面蒸发和冰雪升华,并对各分量求和获得逐像元逐日蒸散发量。利用FLUXNET等地面观测数据进行直接验证,估算结果与地面实测数据一致性较好,逐日蒸散发验证RMSE为0.93mm/d,误差为0.08 mm/d,相关系数为0.75。本数据集将ETMonitor估算获得的逐日蒸散发值(https://doi.org//10.12237/casearth.6253cddc819aec49731a4bc2)进行累积求和运算,获得逐月蒸散发,并转为经纬度投影进行公开发布。本数据集覆盖全球,时间步长为每月,空间分辨率为1公里,单位为mm/月,数据类型为整型,缩放系数为0.1,无效值填充-1。
郑超磊, 贾立, 胡光成
日照时数重建可以较好的反应地表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趋势,但只是站点数据。因此要得到高分辨率网格点数据,同时保证其在长期变化方面上的精度,需要融合多种地表太阳辐射相关数据。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方法,融合了MODIS 0.1°分辨率云量和气溶胶反演以及地面日照时数重建地表太阳辐射站点数据。通过增加相邻点数方案的组合判断,有效地提高了地理加权回归降尺度结果的准确性,得到的中国区域多年平均值、长期趋势与观测和卫星遥感反演结果基本一致。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生成0.1度网格的地表风速和相对湿度数据;利用改进的彭曼公式计算了陆表蒸散数据。
王开存
持续的全球变暖和冰冻圈退化正在引起人们对适应山区环境不稳定的关注。近几十年来,与冰川有关的斜坡崩塌,如冰崩、冰川上的岩崩,已被频繁记录。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一个与冰川有关的滑塌的全球清单,以研究它们的分布、趋势、断裂以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在1901-2019年期间,共记录了737起与冰川相关的滑塌事件,包括156次冰崩,89次冰-岩崩,26次冰川滑塌,以及466次冰川上岩崩。西北太平洋地区有记录的案例最多(N=440,60%),其中以冰川上岩崩最为主要。此外,整合与完善了目前公布的地区或全球性质的冰湖溃决洪水清单,并单独分离出了冰碛湖溃决洪水事件。1901-2020年间共统计到380起冰碛湖溃决洪水事件,是目前最为完善的全球范围内的清单。
张太刚, 王伟财
云覆盖着70%的地球表面,是影响大气辐射收支平衡以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东亚-太平洋(EAP)地区缺乏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可靠云参数数据,利用下一代地球静止卫星Himawari-8开发了2016年、时间辨率为1h、空间分辨率为0.1°、0.25°、1°的云参数数据集。本数据集所提供的云产品包括宏观参数和微观参数,其中宏观参数包括:云量(CF)、云检测(CM)、云相态检测(CP)、云顶压强(CTP)、云顶高度(CTH)、云顶温度(CTT)、云类型(CT)、过冷水检测(SWC);微观参数包括:云光学厚度(COT)、云粒子有效半径(CER)。所生产的这些云参数在精度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胡斯勒图
水体覆盖是水循环、能量平衡的基本参数之一。本数据集以1982-2020年AVHRR逐日反射率时间序列为基础,生产了青藏高原39年超长期逐日水体制图产品(包含水体结冰信息)。本数据集包含39个文件夹,以年份命名(从1982年到2020年),每个文件夹包含365/366个GeoTiff文件,每个文件包含两个波段:(1)水体制图波段(WaterLayer);(2)质量控制信息波段(QC)。本产品为青藏高原水体遥感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计璐艳
数据集是基于CESM2.1.3模式进行数值模拟数据集。数据集为全球多情景逐月气候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9x2.5度,时间为2015年1月-2100年12月(里面还包含了历史数据1850-2014),数据为NetCDF格式。 数据集包括1850-2014年的历史数据(简称为Hist)以及SSP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其中每个情景包含三组(默认排放数据CMIP6(简称为CMIP6)、中国区域CO2排放实现碳中情景(简称为CNCN)和中国区域实现碳中和情景下,且CH4和N2O的伴随着碳中和情景下的变化(简称为CNCNext),数据集地理空间范围:90°N–90°S,180°E–180°W。
李龙辉
森林碳密度是量化区域碳储量及其变化的重要参数,然而现有研究存在分辨率粗且不确定大的问题。为此,研究基于地面调查数据,结合星载激光雷达(GEDI)和Landsat图像,利用深度学习自动挖掘了多维度图像特征,绘制了30米空间分辨率中国东北地区的森林地上碳密度。结果与野外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0.84 RMSE=6.28 ),研究提供的结果将为区域碳动态监测提供基准数据。 碳密度数据单位MgC ha-1
王晓昳, 汪涛, 吕冠廷
(1)数据内容:1500-2000年年平均的北半球环状模指数和南半球环状模指数;(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该数据由作者自主生产,基于PAGES2k代用资料数据集,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随机森林、极端随机树、轻量梯度提升机、CatBoost)重建而产生。(3)数据质量描述:该数据集与多个器测数据在器测时段内有较高的一致性,重建效果更好。数据可用于研究多时间尺度(年际、年代际、多年代际)上南北半球主要大气环流的变化规律及机理。
杨佼
基于12套过去千年温度资料(包括2套青藏高原夏季温度格点重建数据集、2条北极温度重建序列、1套北极格点温度重建序列、6套全球温度格点重建数据集,以及1套过去千年全球再分析数据集),利用最优信号提取法重建了过去千年(900–1999 CE)青藏高原和北极夏季年分辨率气温变化序列。青藏高原的选取范围是(27°N–36°N, 77°E–106°E),北极的选取范围是(60°N–90°N)。重建目标是仪器观测数据CRUTEM4v数据集6月至8月夏季平均气温基于1961–1990 CE时段的异常值。数据可用于研究过去千年青藏高原和北极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机理。
史锋
(1)数据内容:过去200年南极区域海冰范围(最北边界)数据集;(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该数据利用6条年分辨率的代用指标(冰芯MSA、积累率等),基于统计模型产生;(3)数据质量描述:年分辨率;包含区域:印度洋-西太平洋(50°–150°E, IndWPac),罗斯海 (160°E–140°W, RS),阿蒙森海(90°–140°W, AS),别林斯高晋海 (50°–90°W, BS),威德尔海 (50°W–20°E, WS);(4)可用于研究南极海冰的年代际演变特征。
杨佼
青藏高原(TP)在春季和夏季作为一个巨大的高架式地表和大气热源,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讨TP的热强迫效应,制备了青藏高原感热异常的全球模拟 敏感性试验数据集。 本数据包含三组敏感性试验:(1)全耦合模式CESM1.2.0中春季3-5月高原感热偏强cgcm_lar_mon_3-12-2.nc和高原感热偏弱cgcm_sma_mon_3-12-2.nc的敏感性试验;(2)单独大气环流模式CAM4.0中春季3-5月高原感热偏强cam_lar_mon3-8.nc和高原感热偏弱cam_sma_mon3-8.nc的敏感性试验。 包括:三维风、位势高度、气温、地表温度、比湿、感热通量、潜热通量、降水等常规变量 空间范围:全球模拟结果
段安民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在帕米尔高原,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盆地交汇区布设的20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选址严格,记录周期是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该数据集为P波初至前50 s和之后150 s的波形数据,事件震级大于等于6.0,震中距范围为30-95度。数据可被用于走时成像,剪切波分裂和接收函数等地震学方法,获得研究区的壳幔速度结构、典型间断面的深度和各向异性特征,为阐明印度-欧亚碰撞远程效应下的陆内变形机制提供重要约束。
徐强
数据为excel文件,文件包括4个表格,表格名称分别为:阿勒泰积雪DOC时间系列、阿勒泰积雪雪坑数据、阿勒泰积雪MAC(吸收截面)和中亚木斯岛冰川BC、OC、DUST数据四个表格。 阿勒泰积雪DOC表格含:样品编号、采样日期、采样时间、采样深度、DOC-PPM、BC-PPb和TN-PPM共七列,47个样品数据。 阿勒泰积雪雪坑表格含:雪坑号、样品编号、采样日期、采样时间、采样深度、DOC-PPM、BC-PPb和TN-PPM共8列,238个样品数据。 阿勒泰积雪MAC表格含:采样时间、MAC和AAE共3列,46个样品数据。 中亚木斯岛冰川BC、OC、DUST数据表格含:code no(样品号)、Latitute(纬度)、Longitude(经度)、/m a.s.l(海拔高度)、snow type(积雪类型)、BC、OC和DUST共8列,按采样时间分析。共105行数据。 缩写解释: 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溶解性有机碳 MAC:mass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吸收截面 BC:black Carbon黑碳 DUST:粉尘 OC:有机碳 TN:Total Nitrate (总氮) PPM:ug g-1 (微克每克 ) PPb:ng g-1( 纳克每克)
张玉兰
该数据集是支持《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论文(Ran等,2022)分析的部分数据,包括第三极区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未冻土的当前(2000-2016年)范围、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和活动层厚度的1960s以来每十年的变化,以及论文中的第三极范围数据。
冉有华, 李新, 车涛, 王冰泉, 程国栋
亚洲高山区是世界第三极,称之为“亚洲水塔”,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持续亏损,深刻改变了冰川水资源的供需关系。为了系统认识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项目通过冰川物质平衡的敏感性,揭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数据包括两张图:物质平衡对气温的敏感性和物质平衡对降水的敏感性图,冰川气候敏感性分区图。 在过去70年亚洲高山区各山系的冰川物质平衡演化序列差异显著,喀喇昆仑和西昆仑地区的冰川呈现出稳定态,物质平衡为微弱的正平衡,而喜马拉雅山、天山和祁连山在1990年之后出现加速退缩的趋势。这主要归因于物质平衡对气温、降水等敏感性。利用0.5°分辨率的ERA5 气温和降水数据驱动月尺度的物质平衡模型,通过43条监测冰川的物质平衡率定参数,2000-2016年的1°×1°ASTER物质平衡数据对参数进行空间约束,利用空间参数外推的方法重建了1951-2020年亚洲高山区95085条冰川的物质平衡序列,分析了冰川物质平衡对气温(±0.5k、±1k、±1.5k)和降水(±10%、±20%、±30%)的敏感性,根据物质平衡的空间敏感性差异,结合冰川物质平衡的影响要素(夏季气温的分布、夏季降水的比率、冰川类型的分布、夏季晴空太阳辐射分布等),对亚洲高山区的冰川气候敏感性进行归类划分,主要分为为4类: 气温主控区:指气温是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降水占据次要位置; 降水控制区:指冰川主要受降水控制,全年的冰川区气温低于0℃; 冬季累积型冰川气温、降水控制区:指冰川主要受冬季的降水补给,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是气温和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夏季累积型冰川气温、降水控制区:指冰川的补给方式是夏季降水,冰川的物质平衡是气温和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官冬辉
青藏工程走廊北起格尔木,南至拉萨,其穿越青藏高原核心区域、是连通内地与西藏的重要通道。地表温度作为地表能量平衡中的主要参数,表征了地气间能量和水分交换的程度,广泛应用于气候学、水文学和生态学等的研究中。本文利用Aqua和Terra星白天和晚上的四次观测值求得了年平均地表温度。先下载了分辨率为1公里的8天地表温度合成产品MOD11A2、MYD11A2,再通过MRT(MODIS Reprojection Tool)对两景数据进行了批量拼接和投影转化,最后使用IDL计算得到了2010年以后的年平均MODIS地表温度数据。
牛富俊
青藏工程走廊北起格尔木,南至拉萨,其穿越青藏高原核心区域、是连通内地与西藏的重要通道。冻土温度不仅是研究多年冻土区地面热状态的重要指标,而且是冻土工程建设中需考虑的关键因子。GIPL1.0的核心是Kudryavtesv方法,该模型考虑了雪盖、植被和不同土层的热物理性质,但尹国安等发现相比Kudryavtesv方法,引入TTOP模型后精度更高,因此结合冻结/融化指数对模型做了改进,通过实地监测数据验证发现:冻土温度模拟误差小于1℃。因此利用改进后的GIPL1.0 模型模拟了青藏工程走廊的多年冻土温度,并预测了SSP2-4.5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多年冻土温度。
牛富俊
该数据集是通过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中心获取了青藏工程走廊地区的高分1号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经过多光谱与全色波段的融合处理,得到了空间分辨率2 m的影像数据,在获取地面植被信息过程中,采用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自动解译与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分类技术,面向对象分类技术是集合邻近像元为对象来识别感兴趣的光谱要素,充分利用高分辨率的全色和多光谱数据空间、纹理和光谱信息来分割和分类,以高精度的分类结果或者矢量输出。在实际操作中,借助 eCognition 软件对影像进行自动提取,主要过程为影像分割、信息提取和精度评价。经过与实地定点调查验证,整体提取精度大于90%。
牛富俊
本数据集为2022年出版的西藏毛唇蚁甲亚族分类学专著《The Batrisini of Tibet: unveiling an enigmatic ant-loving beetle diversity at Earth’s “Third Pole”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Pselaphinae)》中100个图版的原始TIFF文件,包含各个物种的整体图、鉴定特征图、分布地图和采集环境图等。
殷子为
本数据集包括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等5期湖泊透明度数据。数据源为:Landsat 5,Landsat 7和Landsat 8。使用方法:利于实测光谱反射率,在分析光谱反射率与同步测量的透明度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半经验方法选择最佳波段组合,建立青藏高原湖泊透明度算法,获得水体透明度。通过实测点的验证表明水体的透明度估算相对误差在35%。
宋开山
喀拉库里湖为新疆慕士塔格冰川的远端冰前湖泊,其物质输入主要受慕士塔格冰川变化影响。喀拉库里钻孔由中科院青藏所徐柏青课题组于2013年6-7月于喀拉库里湖最深处(38°26.56′N,75°03.65′E,水深19m)钻取获得,钻孔长度为14.16m。本数据集为喀拉库里岩芯0-1416cm的地球化学数据,提供了高分辨率(0.2mm)地球化学元素的含量变化信息。数据来源于岩芯XRF扫描,所用仪器为Itrax Core Scanner(瑞典),实验在中科院青藏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集中元素含量变化明显,其中的Zr元素、Zr/Rb比值和Rb/Sr比值提供了慕士塔格地区长时间尺度的冰川变化历史,而Ti元素提供了粉尘变化历史。这些数据对研究西风带长时间序列古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徐柏青, 张小龙
本数据包括青藏高原中部的25个湖泊的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数据,样品采集时间为2015年7月-8月,使用2.5升采样器对地表水进行了三次重复采样。样品采集后立即带回北京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实验室,所取盐湖的盐度梯度为0.14 ~ 118.07 g/L。本数据为扩增子测序结果。将湖水在0.6 atm过滤压力下浓缩到至0.22μm膜上,然后通过FastDNA SPIN Kit 提试剂盒提取DNA,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引物为515F (5'-GTGCCAGCMGCCGCGGTAA-3') and 909r (5'-GGACTACHVGGGTWTCTAAT-3')。使用Illumina MiSeq PE250测序仪进行对端测序,原始数据通过Mothur软件进行分析,序列与Silva128数据库进行比对并以97%的同源性将序列划分为操作分类单元(OTU)。本数据可用于分析青藏高原湖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孔维栋
本数据集包含基于观测约束的本世纪末(2080-2099年)中排放情景(SSP245)下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分布。研究参考Chadburn et al.(2017)运用通过空间关系约束时间变化这一思路,利用现阶段青藏高原1km分辨率冻土分布图(Zou et al. 2017)和CMFD 气候数据集,建立青藏高原冻土分布与温度梯度的数值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CMIP6 SSP245情景下10个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的未来青藏高原温度预测集合平均,模拟本世纪末(2080-2099年)中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分布。可为评估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土退化的速度和时空特征提供数据支持。
魏建军, 刘丹, 汪涛
中国区域354座城市通用热舒适度指数白天和夜晚的月均值数据。该数据时间范围包括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分辨率为逐月,空间分辨率为1km。 该数据主要是基于MODIS数据集提供的MYD07大气廓线数据和MYD11地表温度数据,并融合了ERA5再分析数据提供的风速数据,最终计算得的了中国区域范围内354座城市的通用热气候指数(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 UTCI)数据值。其中城市边界采用Global Urban Boundary-GUB提供的2018年城市边界数据进行划定,为保持空间分辨率的统一,所有数据空间分辨率全部重采样至1km。 在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该数据有利于研究城市热舒适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相关分析。
王晨光, 占文凤
本数据包括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土壤细菌分布数据,可用来探索围栏和放牧对纳木错地区土壤微生物的季节性影响,样品采集时间为2015年5月至9月,土壤样品用冰袋保存,运回北京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实验室;本数据为扩增子测序结果,使用MoBio Powersoil™DNA分离试剂盒提取土壤DNA,引物为515F (5'-GTGCCAGCMGCCGCGGTAA-3')和806R (5'GGACTACNVGGGTWTCTAAT-3'),扩增后的片段通过Illumina Miseq PE250方式测序。原始数据通过Qiime软件进行分析,之后计算序列之间相似度,并在相似度在97%以上的序列聚类为一个OTU。采用Greengenes参考文库进行序列比对,去除了只在数据库中出现一次的序列。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由土壤温湿度计测得,土壤pH值用pH计测定(Sartorius PB-10, Germany),用2 M KCl(土壤/溶液,1:5)提取土壤硝态氮(NO3−)和铵态氮(NH4+)浓度,并用Smartchem200离散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本数据集对研究干旱半干旱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
孔维栋
青藏高原草地土壤细菌多样性数据。样品采集时间为2017年7月至8月,包含高寒草甸,典型草原,荒漠草原3种生态系统共计120个样品。土壤表层样品采集后用冰袋保存,运回北京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实验室,通过MO BIO PowerSoil DNA试剂盒提取土壤DNA,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引物为515F (5'-GTGCCAGCMGCCGCGGTAA-3') and 806R (5´GGACTACNVGGGTWTCTAAT-3´),扩增后的片段通过Illumina Miseq PE250方式测序。原始数据通过Qiime软件分析,序列分类依据Silva128数据库,将相似度在97%以上的序列聚类为一个操作分类单元(OTU)。本数据系统地比较了青藏高原样带草地土壤微生物的细菌多样性,对研究微生物在青藏高原的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孔维栋
本数据集包括2000-2018年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多年平均空间分布格局,1982-1999年和2000-2020年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结束日期的时间变化趋势。该数据集以AVHRR NDVI、MODIS NDVI、EVI为基础,通过四个步骤最小化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偏差和噪声。首先,去除无植被覆盖、低植被覆盖或季节性较弱的植被对应的像元;其次,将冬季(12月至3月初)受积雪、冰或两者污染的植被指数替换为冬季未受污染的高质量的植被指数的平均值;其他季节由云和气溶胶引起的植被指数负偏差通过Savitzky-Golay方法进行校准;最后,使用双逻辑斯蒂或改良后的双逻辑斯蒂函数拟合年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基于阈值和拐点的方法,逐像元提取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结束日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为250m和1/12°。数据质量可靠。
沈妙根
数据内容:该数据集是青藏高原重点河湖研究区的国产高分系列(GF1/2/3/4)2015-2020年历史存档卫星数据,可覆盖典型河湖区进行有效监测,数据的时间范围为2015-2020年。数据来源和加工方法:数据为1级产品,经过均衡化辐射校正,通过不同检测器的均衡功能对影响传感器的变化进行校正,部分数据基于同时期的Landsat8影像为底图,选取控制点,进行图像几何校正,之后基于DEM数据进行正射校正,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波段融合处理。数据质量描述:高分系列卫星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处理,有中科院空天院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的原始数据和经过加工处理形成的各级产品。其中,1A级(预处理级辐射校正影像产品):经数据解析、均一化辐射校正、去噪、MTFC、CCD拼接、波段配准等处理的影像数据;并提供卫星直传姿轨数据生产的RPC文件。具体参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数据网站文件。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为国产高分数据,分辨率高,可应用于监测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影像,检验区内其他数据的准确性。
邱玉宝
数据是本项目成员自主研发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对北极海冰密集度和海冰覆盖范围进行预测的结果。同化技术的正确选取,是北极海冰预测的重要因素,在海冰资料同化技术中,奇异值演化插值卡尔曼滤波(简称SEIK),是发展相对较早但是仍很常用的一种滤波算法,但由于计算所有格点之间的误差协方差,存在虚假的遥相关误差,因此考虑发展局部滤波方法,对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进行同化。本项目将在气候系统模式FGOALS 中,初始化处理欧洲航天局(ESA)CryoSat-2 和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SMOS)卫星遥感反演的海冰厚度数据。
宋米荣
数据是本项目成员自主研发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对北极海冰密集度和海冰覆盖范围进行预测的结果。同化技术的正确选取,是北极海冰预测的重要因素,在海冰资料同化技术中,奇异值演化插值卡尔曼滤波(简称SEIK),是发展相对较早但是仍很常用的一种滤波算法,但由于计算所有格点之间的误差协方差,存在虚假的遥相关误差,因此考虑发展局部滤波方法,对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进行同化。本项目将在气候系统模式FGOALS 中,初始化处理欧洲航天局(ESA)CryoSat-2 和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SMOS)卫星遥感反演的海冰厚度数据。
宋米荣
(1)数据内容:过去千年三极(北极、南极、青藏高原)降水场数据集(precipitation anomaly based on the millinnial mean);(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该数据由作者自主生产,通过古气候数据同化方法同化三极地区降水代用资料而生产;(3)数据质量描述:该数据集和多个器测的降水数据集之间具有高度的时空一致性(相关系数在0.35以上,p<0.001; 纳什效率系数在0.3以上)。此外,和多个基于代用资料重建的降水数据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0.6之间(p<0.001);(4)可用于三极地区过去千年降水时空变化研究。
方苗
(1)数据内容:过去千年三极(北极、南极、青藏高原)温度场数据集,温度为近地面温度(near-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omaly based on the millinnial mean);(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该数据有作者自主生产,通过古气候数据同化方法同化三极地区温度代用资料而生产;(3)数据质量描述:该数据集和多个器测的温度数据集之间具有高度的时空一致性(相关系数在0.6以上,p<0.001; 纳什效率系数在0.5以上)。此外,和多个基于代用资料重建的温度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0.8之间(p<0.001);(4)可用于三极地区过去千年温度时空变化研究。
方苗
本数据集以国家为单位进行收集和预测,1992-2020年数据主要来源于FAOSTAT网站和全球贸易流网站(https://resourcetrade.earth/),2021-2050年数据主要基于不同时间序列法寻优进行预测。数据包括(1)生产数据:不同农作物总产和单产、收获面积,肉蛋奶等畜牧产品产量;(2)消费数据: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大米、大麦、玉米及其他)、蔬菜、水果、畜牧产品(肉类和奶类);(3)贸易数据:进出口贸易量与贸易额(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畜牧产品)。
杨永辉, 韩淑敏
及时准确地监测绿洲的时空格局和动态变化对干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1986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2020年共计9期Landsat TM/OLI影像数据,采用OSTU阈值法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1986~2020年河西走廊绿洲分布数据,并结合高分辨率Google Earth影像和实地验证数据基于混淆矩阵的方法建立随机样点验证绿洲提取结果的准确性。河西走廊绿洲数据的总体精度超过94%,Kappa系数超过0.88。本数据集可以为河西绿洲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颉耀文, 张学渊, 刘怡阳, 黄晓君, 李汝嫣, 宗乐丽, 肖敏, 秦梦瑶
青藏高原六大外流河(黄河、金沙江、雅砻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平滩流量条件下河流表面SHP矢量数据,以1km为步长的平滩流量下河宽和面积的SHP矢量和XLS表格数据。 基于现场实测水文和大断面数据(1967-2020年),结合洪水频率分析,确定六大水系沿程的平滩流量、日期和河宽;采用MNDWI指数分别从Sentinel-2(2017-2020年)和Landsat5/7/8(1984-2020年)影像中提取平滩流量下河流表面矢量。 该数据库可作为全球水文数据集的补充,为研究青藏高原河床演变、河流生态、水文模拟、河流水-气界面物质交换等提供基础数据。
李丹, 薛源, 覃超, 吴保生, 陈博伟, 汪舸
数据集包含西藏纳木错地区大气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数据以及环境空气温湿度,以及离线采样的气溶胶样品。在线观测仪器为多角度吸收光度计(Multi-Angle Absorption Photometer,简称MAAP)、积分浊度计(Integrating Nephelometer),观测时间为2020年8月5日至2020年9月11日,在线仪器的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0秒,仪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数据已经剔除。离线采样为47小时的TSP样品。本数据集为研究高原中部地区大气粉尘气溶胶物理特性、时空变化特征和来源解析提供了基础数据。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二(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1)数据内容:全球气候-生态格局演变产品。时间范围包括历史时期1981-2020,空间分辨率0.5°,未来时期2021-2100(未来时期包含四个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SSP370,SSP585),空间分辨率1°,每20年1期。 (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历史时期选用GLOBMAP 的叶面积指数数据为基础,未来时期融合三个CMIP6模式(ACCESS-ESM1-5,CanESM5,UKESM1-0-LL)的叶面积指数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构建温度、降水和辐射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提取相应的系数来表征各气候变量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RGB映射图来表征叶面积指数的气候因素的影响系数。 (3)数据质量描述:全球20年1期,历史时期2期(1981-2000;2001-2020),未来时期共包含四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SSP370,SSP585),每个路径下4期(2021-2040;2041-2060;2061-2080;2081-2100)。 (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数据可用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植被和生态系统演变相关研究。
何斌
1)数据内容为慕士塔格峰周围冰川在全新世留下的冰碛物宇宙成因核素10Be的暴露年代,包括采样地点、10Be浓度、计算结果等。2)10Be浓度数据来源于发表的文献,参考全球最新的10Be产率,使用三种不同的产率校正方法来计算冰碛物样品的暴露年代。3)相比于原始发表文献的年代数据,此数据更为精确,而且三种方法给出的年代结果可以相互对比,误差范围内集中度较好。4)该数据可用于认识帕米尔地区冰川全新世变化规律,为高原西北部冰川演化的年代学对比提供数据支撑。
许向科, 徐柏青
1)数据包含了1900-2011年以来年尺度的冰芯氧同位素和积累量记录,它们分别反映了研究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变化;2)分析时,首先使用PICARRO测量冰芯样品 δ18O,并按照 δ18O的季节变化特征对冰芯定年;冰芯积累量根据冰芯密度、每年冰芯长度,并结合冰川流动模型计算生成;3)专业实验员和一线科研人员操作、维护仪器,确保分析数据可靠;4)该数据可用于分析青藏高原典型西风区一百余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规律,并能用于探讨这一时期的冰川演变,为预测将来冰川演变、水文水资源的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徐柏青
冰川表面反照率是冰川质量和能量平衡过程的一个关键参数。该数据内容包括亚洲高山区2000-2020消融期内(6月-8月)每年的年平均冰川表面反照率和年最小冰川表面反照率。基于MODIS 500m分辨率的每日积雪反照率产品(包括MOD10A1和MYD10A1),首先对上午星数据MOD10A1和下午星数据MYD10A1采用均值合成,其次采用±2天窗口内的数据采用均值滤波进行插值和空值填补,最后基于最小和平均值方法得到亚洲高山区冰川的年平均反照率和年最小反照率。相比较原始数据,数据的精度和覆盖程度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可为研究冰川反照率与物质平衡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相关冰川模型提供冰面反照率输入数据。
肖瑶
东南亚国家及澜湄流域水资源模拟数据(1980-2019)是使用WRF模式输出的气象数据作为驱动数据,并通过WAYS模型模拟的结果。数据包含东南亚陆地区域1980-2019年的蒸散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总径流、地下水、下渗、土壤湿度数据,时间分辨率为每日,空间分辨率为3km。数据情况整体良好,但由于模型的局限性,少部分变量模拟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不推荐对数据精度有较高要求的研究使用。数据能一定程度上反应东南亚地区水资源情况,对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刘俊国
本数据集基于2020年对西藏一江两河区、藏东南、川西藏东横断山区农田生产经营管理实地调查的数据。样本选择对西藏一江两河区、藏东南、川西藏东横断山区, 首先,运用典型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县、样本镇、样本村; 然后根据农户的基本情况,在每个县抽取1个样本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样本村,最后,运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样本村随机抽取1个农户。该数据集访问记录了调查地块的基本信息,受访农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信息,农业种植面积等。该数据集为实地调查、访问获得数据,可用于分析青藏高原农业种植基本情况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唐亚伟
本数据集基于《西藏统计年鉴》以及《青海统计年鉴》(2020),两本书籍收录了2019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及青海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主要从1951至2020年对农业方面进行摘取,从农村和农业基本情况、农村基本情况、乡村从业人员、分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农产品产量、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以及耕地面积等方面,以及和平解放以来各个时期的主要统计数据,是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青藏高原、认识青藏高原的重要统计资料。
唐亚伟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