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地区2021年日值0.05°×0.05°地表土壤水分产品。采用耦合小波分析的随机森林优化降尺度模型(RF-OWCM),通过对SMAP L3级被动微波36km地表土壤水分产品(SMAP L3 Radiometer Global Daily 36 km EASE-Grid Soil Moisture, V8)进行降尺度,得到0.05°×0.05°地表土壤水分产品。参与降尺度模型的数据包括GLASS Albedo,MUSES LAI/FVC,中国西部逐日1 km全天候地表温度数据集(TRIMS LST-TP;2000-2021)V2,以及经/纬度等信息。
柴琳娜, 朱忠礼, 刘绍民
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花岗岩年代学数据集,横断山区花岗岩类侵入活动频繁,分布广泛,时代从前寒武纪晋宁期直到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从东到西依次为康滇古陆、哀牢山-金沙江、临沧-左贡和潞西-腾冲等四条岩带,时代由老逐渐变新。以上各条岩带的花岗岩类同位素地质年龄研究,主要采用钾-氩稀释法和对部分岩体进行了全岩铆-锶等时线年龄测定。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一书,本数据集对于研究横断山区花岗岩年代提供了数据,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张玉泉, 谢应雯
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化学成分数据集,研究花岗岩类的元素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对探讨花岗岩的成因演化、物质来源和成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数据集中包括许多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成分、分布和含量数据,以及不同时代花岗岩类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区花岗岩类中21种微量元素,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极谱法、分光比色法、光谱定量法、原子吸收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本数据集对花岗岩类元素的种类、平均信号、平均含量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
张玉泉, 谢应雯
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花岗岩类的造岩矿物数据集,本数据集研究的造岩矿物主要是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它们的化学成分与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各种造岩矿物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可以反映其寄主岩石的物源。主要研究了各造岩矿物的产地、产状、化学成分、Or、Ab含量、结构态。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一书,本数据集对于研究横断山区花岗岩各类造岩矿物提供了数据和分析,它们的研究对花岗岩类的成因提供了大量信息,对于推断花岗岩的形成方式、条件及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是宝贵的参考数据。
张玉泉, 谢应雯
横断山区的花岗岩类时代,从前寒武纪到第三纪,岩性从中性、酸性到碱性都非常发育﹐且呈带状分布。由于构造演化导致了花岗岩类型的改变,使同一条岩带中分布着多种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因而构成了复合岩带。 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部分中酸性侵入岩的主量元素特征数据集,采用斯特里凯森化学-矿物定量分类法,将该区花岗岩类岩石分为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碱长石正长岩等。主要介绍了这些类岩石的化学成分以及采样地岩体各期次岩性的变化。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一书,本数据集对于研究横断山区花岗岩各类岩石的化学成分提供了数据和分析,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是宝贵的参考数据。
张玉泉, 谢应雯, 戴橦谟, 蒲志平, 徐光炽
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质数据集,横断山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之川西、藏东和滇西等广大地区。该区以哀牢山-金沙江深断裂为界,以东为欧亚大陆扬子板块的康滇古陆,以西为古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区。横断山区的花岗岩类时代,从前寒武纪到第三纪,岩性从中性、酸性到碱性都非常发育且呈带状分布。由于构造演化导致了花岗岩类型的改变,使同一条岩带中分布着多种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因而构成了复合岩带。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一书,本数据集对于研究横断山区提供了基础数据,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张玉泉, 谢应雯
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数据集,研究了横断山区的康滇古陆、哀牢山-金沙江、临沧-左贡和潞西-腾冲四条岩带花岗岩类岩石稀土总量和分量。重点讨论稀土元素丰度、变化规律和各类岩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并对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作了初步探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采用锶、钕同位素体系示踪法,它有助于对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其物质来源的深入了解。为此对区内四条岩带的花岗岩类出现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碱长石正长岩等,进行了锶和锶、钕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对研究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相关方面的内容有很大帮助。
张玉泉, 谢应雯
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黑云母和角闪石成分数据集,黑云母是花岗岩类中最普遍的暗色造岩矿物, 角闪石主要包括钙质闪石和碱性闪石两类,钙质闪石分布较广,是本节研究的重点对象,它们的化学成分与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本数据集主要是对横断山区花岗岩类中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地质产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研究,以及黑云母和角闪石微量元素、结构特点、红外光谱特征、差热分析等研究,来揭示横断山区花岗岩类成因,为花岗岩类的起源研究提供依据。本数据集为横断山区黑云母和角闪石成分数据集,黑云母是花岗岩类中最普遍的暗色造岩矿物, 角闪石主要包括钙质闪石和碱性闪石两类,钙质闪石分布较广,是本节研究的重点对象,它们的化学成分与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本数据集主要是对横断山区花岗岩类中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地质产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研究,以及黑云母和角闪石微量元素、结构特点、红外光谱特征、差热分析等研究,来揭示横断山区花岗岩类成因,为花岗岩类的起源研究提供依据。
张玉泉, 谢应雯
本数据集包含的气象、土壤水分、土壤温度、腾发和渗漏数据均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澎波灌区监测获得。数据集包含了西藏澎波灌区2019~2022年以小时为序列的气象数据,由全自动气象站NHQXZ601监测获取,其中包括降雨、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等。利用东方智感墒情仪监测青稞地、燕麦地和草地土壤水分及土壤温度变化,数据采集间隔以小时记,实测时间为2019~2022年。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数据较为详实,利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反映出土壤水分和温度在时、天、月、季、年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也可较好的满足农田水热运移模型的率定和验证需求。数据集还包括了作物腾发数据和渗漏数据,利用LYS80蒸渗仪实测获得,此数据优助于解析西藏高寒地区农作物在整个生育期耗水量及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及渗漏量,对明晰不同农田系统的水量平衡发挥重要作用。该数据集提供的西藏澎波灌区气象,土壤水分、土壤温度、蒸腾和渗漏数据,有助于揭示农田尺度、灌区尺度的水转化过程和充分认识西藏高寒区SPAC系统的水热传输过程,作物生长状态。
汤鹏程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18年冰川分布产品。采用经典波段比值法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18年祁连山全境的高分系列影像。参考数据为哨兵2号影像、谷歌影像和天地图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冰川ID、冰川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空间分辨率为2米,边界精度在2米(一个像元)左右。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在2018年的分布,可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定量估计、冰川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影响定量估计等研究。
李佳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19年冰川分布产品。采用经典波段比值法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19年祁连山全境的高分系列影像。参考数据为哨兵2号影像、谷歌影像和天地图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冰川ID、冰川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空间分辨率为2米,边界精度在2米(一个像元)左右。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在2019年的分布,可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定量估计、冰川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影响定量估计等研究。
李佳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20年冰川分布产品。采用经典波段比值法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20年祁连山全境的高分系列影像。参考数据为哨兵2号影像、谷歌影像和天地图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冰川ID、冰川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空间分辨率为2米,边界精度在2米(一个像元)左右。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在2020年的分布,可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定量估计、冰川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影响定量估计等研究。
李佳
2021年5月21日,5小时内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发生了漾濞6.4级和玛多7.4级强烈地震,表明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汇聚作用下青藏高原持续和频繁的剧烈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本研究利用地震记录和空间对地观测同震位移资料(InSAR)联合反演获得了这两次强震的震源破裂过程模型。结果显示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漾濞地震为Mw6.1级右旋走滑破裂,具有单侧破裂特征,破裂持续约8秒;发生在青藏高原内部的玛多地震为Mw7.5级左旋走滑破裂,破裂沿断层向两侧扩展并存在超剪切现象,持续约36秒。两次强震的破裂性质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不同部位的形变特征,同时也造成周边活动断裂库仑应力的增加。研究结果揭示的构造运动特征为青藏高原形变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和约束,为抗震减灾、地震危险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
王卫民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21年地表水体(包括液态水、冰川及多年积雪)分布产品。采用经典归一化水体指数法(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 NDWI)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21年祁连山全境的Landsat影像。参考数据为谷歌影像和哨兵2号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水体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时间分辨率为1年,空间分辨率为30米,边界精度在30米(一个像元)左右。该产品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水体在2021年的大致分布,可用于流域水资源定量估计研究。
李佳
基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和”我国土系调查和《中国土系志》编制项目“获取的土壤调查剖面资料,采用预测性数字土壤制图范式,利用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对成土环境进行精细刻画和空间分析,研发自适应深度函数拟合方法,集成先进的集合式机器学习方法,生成了青藏高原地区系列土壤属性(土壤有机碳、PH值、全氮、全磷、全钾、阳离子交换量、砾石含量(>2mm),砂粒、粉粒、粘粒、土壤质地类型、容重、土体厚度等)三维栅格分布图,并量化了不确定性的空间分布,与已有土壤图相比,较好地表征了青藏高原地区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特征。该数据集可为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土壤、生态、水文、环境、气候、生物等提供土壤信息支持。
刘峰, 张甘霖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21年冰川分布产品。采用经典波段比值法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21年祁连山全境的高分系列影像。参考数据为哨兵2号影像、谷歌影像和天地图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冰川ID、冰川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空间分辨率为2米,边界精度在2米(一个像元)左右。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在2021年的分布,可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定量估计、冰川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影响定量估计等研究。
李佳
该数据集为项目组在西藏当雄县羊易地热田采集的大地电磁法(MT)原始观测数据,数据格式为EDI,共包含36个文件。该数据集共包含3条MT剖面,测线间距大约为1 km,测点间距约 500 米。野外数据采集设备采用中国科学院研制的新型SEP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在每个 MT 测点,使用不极化电极测量电场的两个水平分量Ex(南北向),Ey(东西向),使用磁传感器测量磁场的三个分量Hx(南北向)、Hy(东西向)、Hz(铅锤向)。每个测点观测时间均超过10小时,有效频率范围320 Hz~0.001 Hz。通过对该数据集的预处理及反演,可获羊易地热田深部10千米深度范围的电性结构,为调查区内深部热源以及控热、导热构造的位置及规模提供依据。
陈卫营
碳氮磷硫钾等是生态系统重要的基本生命元素,揭示其区域变异与空间格局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未来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植被类型以及丰富的垂直带地貌和地表覆盖类型,其地表元素(碳氮磷硫钾)的生物地理格局是驱动高寒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过程耦合和相关机制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数据集聚焦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区复杂生态系统中地表物质(植物叶-枝-干-根和凋落物)的分配模式和空间变异,以期为区域模型模拟和生态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李明旭
该数据集为项目组在西藏当雄县羊八井地热田采集的大地电磁法(MT)原始观测数据,数据格式为EDI,共包含53个文件。该数据集共包含4条MT剖面,测线间距大约为1 km,测点间距约 500 米。野外数据采集设备采用中国科学院研制的新型SEP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在每个 MT 测点,使用不极化电极测量电场的两个水平分量Ex(南北向),Ey(东西向),使用磁传感器测量磁场的三个分量Hx(南北向)、Hy(东西向)、Hz(铅锤向)。每个测点观测时间均超过10小时,有效频率范围320 Hz~0.001 Hz。通过对该数据集的预处理及反演,可获羊八井地热田深部10千米深度范围的电性结构,为调查区内深部热源以及控热、导热构造的位置及规模提供依据。
陈卫营
承灾体脆弱性是在一定社会经济背景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自然灾害的扰动或压力作用之下所可能遭受的损害程度,即承灾体面临自然灾害时易于受到伤害和损失的性质。本数据在科考实际调研与专家指导的基础上,从暴露、敏感、适应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利用修订的SERV脆弱性模型对喜马拉雅周边地区(国内部分)及亚洲水塔区进行计算。为了系统分析研究区承灾体脆弱性,本数据从人口、经济、交通线、生态环境、牲畜、建筑六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将得到的人口、经济、交通线、生态环境、牲畜、建筑脆弱性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经矢量叠加得到喜马拉雅周边地区(国内部分)及亚洲水塔区脆弱性评价图。
周强, 陈英明, 刘峰贵, 陈睿山, 陈琼, 夏兴生, 牛百成, 段玉方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