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内容:中亚大湖区数据库的2020年度更新数据库文件,包含2020年中亚大湖区生态站点中辐射总量的观测数据。 2)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数据来源于6个生态站点(站点号:1130、1131、1132、1133、1134、1137)的站点观测数据未经加工处理。 3) 数据质量描述:本数据为站点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数据质量控制过程包括2个步骤(1)内部一致性检查;(2)时间一致性检查。 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本数据为基本观测数据,为中亚大湖区数据库的重要年度补充,可为后续的气象、生态、水文、环境等研究领域提供数据支持、为项目研究的开展提供支撑。
刘铁
数据内容:Nukus灌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气温数据,单位为0.1℃。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本数据来源于Nukus灌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站采集。 数据质量描述:本数据为站点数据,时间分辨率为3小时。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可用于气象要素和地下水特征相关关系分析,也可以与其它水文气象数据相结合分析地下水时间以及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同时也可作为诸如极端气候、粮食减产以及人类健康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数据。
刘铁
数据内容:Nukus灌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地下水水压数据,单位为Pa。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本数据来源于Nukus灌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站采集。 数据质量描述:本数据为站点数据,时间分辨率为3小时。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用于分析地下水压力存在的基本类型以及分布态势,也可进一步查明和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掌握地下水动态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管理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刘铁
数据内容:Nukus灌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地下水水温数据,单位为0.1℃。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本数据来源于Nukus灌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站采集。 数据质量描述:本数据为站点数据,时间分辨率为3小时。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结合其他气象水文参数可进一步查明和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掌握地下水动态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管理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刘铁
数据内容:Nukus灌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地下水埋深数据,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单位为m。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本数据来源于Nukus灌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站采集。 数据质量描述:本数据为站点数据,时间分辨率为3小时。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可用于统计分析灌区内地下水埋深随时间以及空间的变化特征,结合其他水文气象参数可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同时也可用于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过程。
刘铁
1) 数据内容:中亚大湖区数据库文件,包含2020-2021年中亚大湖区基础生态站点中总辐射要素的观测数据。 2)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数据来源于8个生态站点(站点号:1130、1131、1132、1133、1134、1135、1137、1138)的站点观测数据未经加工处理。 3) 数据质量描述:本数据为站点数据,时间分辨率为每1分钟。数据质量控制过程包括2个步骤(2)内部一致性检查;(2)时间一致性检查。 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本数据为基本观测数据,为中亚大湖区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后续的气象、生态、水文、环境等研究领域提供数据支持、为项目研究的开展提供支撑。
刘铁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值与红光波段的反射率值之差比上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值与红光波段的反射率值之和。植被指数合成是指在适当合成周期内选出植被指数最佳代表,合成一幅空间分辨率、大气状况、云状况、观测几何、几何精度等影响最小化的植被指数栅格图像。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2021年月度合成30m植被指数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方法,利用Landsat 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
吴俊君, 李艺, 仲波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高山地区孕育了高度的植物多样性,其成分来源复杂,既是现代高山植物的分布中心,也与其它地区的植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长在这一地区的植物具有适应高原环境的独特基因资源,但受限于技术的发展,对这一地区植物的基因资源挖掘和利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龙胆科植物卵萼花锚和大花花锚开展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可解析植物交配系统进化的基因组效应,发掘与自交相关的关键基因,探讨植物混合交配系统的维持机制。本次数据汇交的内容主要为:卵萼花锚和大花花锚的基因组原始数据,包含卵萼花锚和大花花锚的三代Pacbio测序数据以及卵萼花锚和大花花锚的二代illumina测序数据。
段元文
本数据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2019)、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21)观测获得,包括O3、NOx、HONO、H2O及HCHO等物种的地气交换通量或垂直梯度。时间范围为2019年4月28日到2019年7月10日(纳木错站)、2021年5月2日到2021年5月13日(藏东南站)。 数据共包含5个文件,文件1-4分别为2019年于纳木错站观测的通量数据及H2O垂直梯度、HONO垂直梯度、NO2垂直梯度。文件5为2021年于藏东南站观测的通量数据。 监测期间由于仪器状态问题,存在数据缺失。本数据应用前景广泛,可服务于如大气科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等背景的研究生和科学家。
叶春翔
森林变化(包含森林损失和恢复)是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复杂生态过程,对全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长时间序列树冠覆盖度(tree-canopy cover, TCC)数据,采用双时相类概率模型对森林变化进行检测,得到1986-2018年中国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变化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30米,时间分辨率为1年)。使用分层随机采样方法在保护区范围内选取1000样点并进行目视解译,对森林变化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森林损失(Producer’s accuracy = 85.21%;User’s accuracy = 84.26%)和森林恢复(Producer’s accuracy = 87.74%;User’s accuracy = 88.31%)精度均较高,可以有效反映保护区森林变化状态。
王建邦, 何卓昱, 王春玲, 冯敏, 庞勇, 余涛, 李新
该数据集为利用GPS速度场及震源机制解进行约束获得的川滇地区岩石圈三维应力场模型数据。利用川滇地区岩石圈结构断裂信息,构建了区域岩石圈变形3D有限元模型,融合已有文献发表的区域GPS速度和项目组最新观测资料给出模型速度边界约束,同时利用项目组给出的区域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地幔对流作用对模型应力场进行约束,构建了川滇地区现今地壳变形和应力场模拟综合模型。该模型数据集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川滇地区大震孕震背景、岩石圈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扩展等重要科学问题。
熊熊
该数据集为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的川滇地区S波径向各向异性模型数据。首先,通过向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及IRIS网站申请共享地震波形数据,以及通过布设地震观测台站获得地震波形数据,然后按天截取背景噪声数据,并在去均值、去趋势、波形尖灭及滤波处理后,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川滇地区S波径向各向异性模型。该模型数据集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川滇地区大震孕震背景、岩石圈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扩展等重要科学问题。
高原
该数据集为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的三江地区三维S波速度及方位各向异性模型数据。首先,通过向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申请,以及通过布设地震观测台站获得地震波形数据,然后按天截取背景噪声数据,并在去均值、去趋势、波形尖灭及滤波处理后,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三江地区三维S波速度及方位各向异性模型。该模型数据集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川滇地区大震孕震背景、岩石圈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扩展等重要科学问题。
高原
该数据集为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的川滇地区三维S波速度及方位各向异性模型数据。首先,通过向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申请,以及通过布设地震观测台站获得地震波形数据,然后按天截取背景噪声数据,并在去均值、去趋势、波形尖灭及滤波处理后,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川滇地区三维S波速度及方位各向异性模型。该模型数据集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川滇地区大震孕震背景、岩石圈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扩展等重要科学问题。
高原
该数据集为利用Pn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的川滇地区上地幔顶部Pn各向异性模型数据。首先,向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申请,以及布设地震观测台站获得地震波形数据,按地震事件截取高信噪比的Pn波震相数据,并在去均值、去趋势、波形尖灭及滤波处理后,利用Pn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各个台站下方Pn各向异性,综合分析获得川滇地区上地幔顶部Pn各向异性模型。该模型数据集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川滇地区大震孕震背景、岩石圈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扩展等重要科学问题。
高原
该数据集为利用XKS分裂方法获得的川滇地区岩石圈各向异性模型数据。首先,向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申请,以及布设地震观测台站获得地震波形数据,按地震事件截取高信噪比的XKS波震相数据,并在去均值、去趋势、波形尖灭及滤波处理后,利用XKS波分裂方法获得各个台站下方岩石圈各向异性,综合分析获得川滇地区岩石圈各向异性模型。该模型数据集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川滇地区大震孕震背景、岩石圈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扩展等重要科学问题。
高原
该数据集为利用Pms接收函数各向异性反演方法获得的川滇地区全地壳各向异性模型数据。首先,向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申请,以及布设地震观测台站获得地震波形数据,按地震事件截取高信噪比的震相数据,并在去均值、去趋势、波形尖灭及滤波处理后,利用Pms接收函数各向异性反演方法获得各个台站下方地壳各向异性,综合分析获得川滇地区全地壳各向异性模型。该模型数据集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川滇地区大震孕震背景、岩石圈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扩展等重要科学问题。
高原
该数据集为利用S波分裂方法获得的川滇地区上地壳各向异性模型数据。首先,向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申请,以及布设地震观测台站获得地震波形数据,按地震事件截取高信噪比的S波震相数据,并在去均值、去趋势、波形尖灭及滤波处理后,利用S波分裂方法获得各个台站下方上地壳各向异性,综合分析获得川滇地区上地壳各向异性模型。该模型数据集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川滇地区大震孕震背景、岩石圈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扩展等重要科学问题。
高原
该数据集基于2010–2018年FY-2E卫星(FY-2E)探测全圆盘区域内的TBB产品、云分类(Cloud Classification,CLC)产品以及全球闪电定位网(World 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WWLLN)的闪电定位数据计算建立雷暴云特征数据集。对WWLLN闪电聚类使用的算法为DBSCAN算法,参考Hutchins et al.(2014)要求雷暴云中的每个闪电簇中的闪电数大于2且都落在半径12 km以内。数据集包括雷暴云时间、位置信息,用拟合椭圆表示的雷暴云形态(长、短轴、旋转角等)信息,表征雷暴云结构的云面积、相当黑体亮度温度(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统计值、包含的闪电信息以及包含的强对流核、闪电簇信息等数据信息。
马瑞阳, 郑栋
该数据集为利用双差成像方法反演获得的鲜水河周边地区的三维P波速度模型数据。首先,通过布设地震观测台站获得高质量的地震波形数据,按地震事件截取高信噪比的P波震相数据,并在去均值、去趋势、波形尖灭及滤波处理后,提取P波走时信息,最后利用双差成像方法对P波走时数据进行反演,获得鲜水河周边地区的三维P波速度模型。该模型数据集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川滇地区大震孕震背景、岩石圈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扩展等重要科学问题。
钮凤林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