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内容:泛第三极地区基于遥感反演的主要生态环境数据,包含PM2.5浓度、森林覆盖率、EVI、土地覆被、CO2等指标;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PM2.5数据来源于the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alysis Group Web site at Dalhousie University、森林覆盖度数据来源于MODIS 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 (VCF),CO2数据来源于ODIAC Fossil fuel emission dataset,EVI数据来源于MODIS Vegetation Index Products,土地覆被数据来源ESA CCI Land cover。提取出泛第三极65个国家和地区,其他未进行加工;3)数据质量描述:数据2000-2015年数据时间序列较好;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可用于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李广东
本数据集根据最新发布的NOAA全球模拟和绘图项目(GIMMS,Global Inventory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System)长序列(1981-2013)均一化植被指数产品,版本号3g,先将NDVI数据产品从1/12度空间分辨率重采样到0.5度,然后对每年的时间序列采用double-logistic方法进行平滑,并计算平滑后的曲率,选取春季曲率最大值作为植被的春季返青期,该数据可分析泛北极植被春季物候的时空特征。
徐希燕
本数据集根据NASA EOSDIS LP DAAC 和美国地质调查 USGS EROS共同发布的第六版MODIS均一化植被指数产品(2001-2014)。NDVI的时间分辨率是16天,空间分辨率0.05度,我们先将NDVI数据产品从0.05度空间分辨率重采样到0.5度,然后对每年的时间序列采用double-logistic方法进行平滑,并计算平滑后的曲率,选取春季曲率最大值作为植被的春季返青期,该数据可分析泛北极植被春季物候的时空特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徐希燕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0月18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寺大隆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张掖市肃南县康乐乡,下垫面是森林。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9.926E,38.428N,海拔3146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0.5m、3m、13m、24m、48m处,共5层;气压计安装在1.5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24m处;两个红外温度计分别安装在4m(冠层下)、24m(冠层下)处,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10cm、20cm、40cm、6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分别安装在4m(冠层下)、24m(冠层下)处;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24m处。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0.5m、WS_3m、WS_13m、WS_24m、WS_48m)(单位:米/秒)、风向(WD_0.5m、WD_3m、WD_13m、WD_24m、WD_4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0.5m、TA_3m、TA_13m、TA_24m、TA_48m和RH_0.5m、RH_3m、RH_13m、RH_24m、RH_4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A、IRT_B)(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 (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5cm、SWP_10cm、SWP_20cm、SWP_40cm、SWP_6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5cm、EC_10cm、EC_20cm、EC_40cm、EC_6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_A、PAR-B)(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该地区土壤水势很低,已超出传感器的测量量程;(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西营河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青海海北门源县仙米乡讨拉村,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855E,37.561N,海拔3616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4m、8m处,共3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4m处;红外温度计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20cm和4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2m、WS_4m、WS_8m)(单位:米/秒)、风向(WD_2m、WD_4m、WD_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2m、Ta_4m、Ta_8m和RH_2m、RH_4m、RH_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0cm、Ms_4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20cm、Ts_40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20cm,SWP_4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20cm、EC_4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2018.8.29-10.18由于电池箱进水导致的供电不稳定,气象数据丢失严重未入库;2018.10.18日起2m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故障,该位置风速数据错误;雨量筒程序错误,全年数据无效;由于程序故障,2018.1.1-3.2空气湿度采集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连城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永登连城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吐鲁坪,下垫面是森林。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2.737E,36.692N,海拔2903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8m处,共2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2m处;红外温度计安装在2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2m、WS_4m、WS_8m)(单位:米/秒)、风向(WD_2m、WD_4m、WD_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4m、Ta_8m和RH_4m、RH_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Ms_1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Ts_10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5cm,SWP_1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5cm、EC_1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2018.5.30-7.6由于供电故障数据丢失;2018.1.1-5.30土壤热通量(5cm)传感器因鼠害断线,无有效数值;由于程序故障,空气湿度采集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临泽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张掖临泽新华镇古寨村,下垫面是农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062E,39.238N,海拔1402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8m处,共2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4m处;红外温度计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20cm和4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4m、WS_8m)(单位:米/秒)、风向(WD_4m、WD_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4m、Ta_8m和RH_4m、RH_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Ms_1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Ts_10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5cm,SWP_1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5cm、EC_1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雨量筒程序错误,雨量数据无效;由于程序故障,空气湿度采集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赵长明, 张仁懿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杨林生, 钟方雷
数据集综合了藏北高原大气、水文和土壤的多站点长期监测项目,包含了藏北高原青藏公路/铁路沿线9个站点(D66,NewD66,沱沱河,D105,D110,安多,MS3478/NPAM,那曲布交,MS3608)多层或单层大气基本要素(风、温、湿、压和降雨/雪等),地面辐射各分量及多层土壤温、湿和热流等观测资料。 数据集通过架设在野外的自动气象站(AWS)、大气边界层塔(PBL)所获得的监测数据组成。所使用的温湿度和气压传感器由芬兰的Vaisala公司生产;风速风向传感器由美国的MetOne公司生产;辐射传感器由美国的APPLEY公司和日本的EKO公司生产;气体分析仪由美国的Licor公司生产;土壤含水量、超声风速仪和数据采集器等由美国的CAMPBELL公司生产。定期(每年2-3次)由专业人员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更换,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和整编。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时间连续序列。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数据包含如下观测指标: 空气温度,单位:℃,精度:0.05℃; 空气相对湿度,单位:%,精度:2%; 风速,单位:m/s,精度:0.1m/s; 气压,单位:hPa,精度:0.5hPa; 风向,单位:°,精度:4°; 降水,单位:mm,精度:0.05mm; 辐射,单位:W/m²,精度:5%; 土壤热流,单位:W/m²,精度:2%; 土壤温度,单位:℃,精度:0.2℃; 土壤体积含水量,单位:v/v%,精度:2%。
胡泽勇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 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杨林生, 钟方雷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 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 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杨林生, 钟方雷
一、数据概述 此数据汇交是“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黑河流域典型荒漠植物耐旱机理的基因组学研究”的第二次数据汇交。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以典型荒漠植物沙冬青为材料,利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对沙冬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基因转录组序列进行解码,从而发掘与抗旱相关的基因和基因群组,并用转基因技术在模式植物(如拟南芥和水稻)中验证其抗旱性。 二、数据内容 1.沙冬青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序列测定: 前期基因组预测序测得蒙古沙冬青的基因组大小约为926 Mb,GC含量36.88%,重复序列比例66%,基因组杂合率0.56%,表明其基因组重复序列多,杂合度较高,属复杂基因组。 基于这一预测序结果,我们随后开展了沙冬青基因组的深度测序,所得数据经组装后得到937 Mb的全基因组序列(表一),与前期预测的基因组大小基本一致。通过对沙冬青的转录组测序和序列组装(表二),获得了77,000余个基因编码序列(Unigene),对这些基因序列进行注释发现,绝大部分基因序列与豆科植物大豆、鹰嘴豆和菜豆等有较高的相似度(图一),与沙冬青属豆科植物的事实相符。 2.沙冬青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的发掘: 网络公共数据库已有公开发表的沙冬青转录组数据集,其样品采集地点是宁夏中卫市。而本项目组样品采集的地点是甘肃民勤县,为了研究这不同地区的沙冬青的序列是否具有序列多态性,我们首先鉴定了民勤县植物样品的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表三),随后与中卫市植物样品的转录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部分SSR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表四),这些分子标记可用于该物种植物的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中。 三、数据处理说明 样品采集地点:甘肃民勤县,经纬度:北纬N38°34′25.93″ 东经E103°08′36.77″。基因组测序:共构建8个不同大小的基因组DNA文库,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仪器测定。转录组测序:共构建24个转录组mRNA的文库,使用Illumina HiSeq 4000仪器测定。 四、数据的使用说明和意义 我们选定一种典型的荒漠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从基因组学的角度解析该荒漠植物的全基因组和转录组序列,发掘其中蕴藏的宝贵抗旱基因资源,并研究他们的抗旱机理,有利于沙冬青这一古老而重要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黑河流域抗旱植物的遗传培育、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何军贤, 冯磊
在前一项目布设在黑河下游的3个荒漠不同类型调查观测场外部,选择与观测场平均长势和大小一致的不同种类荒漠植物,进行了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全根法调查。干重为80℃下的烘干重量,根冠比为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干重比值。种类有:沙拐枣、红砂、黑果枸杞、泡泡刺、苦豆子、骆驼蓬、柽柳等。
苏培玺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疏勒河流域边界为范围切割自“中国1:10万沙漠沙地数据集”,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水权框架下黑河流域治理的水文-生态-经济过程耦合与演化”(91125018)项目数据汇交2-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 规划文档主要包括:1、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3、经济社会及生态需水分析 4、水资源配置方案 5、水权制度建设 6、主要工程措施 7、环境影响安排等方面分析撰写。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10万沙漠分布图,本数据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王建华
数据集为黑河流域各个生态系统的优势种的生理生态学参数,本数据集根据TESim模型的要求,将黑河流域分为7个生态系统,分别为: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BRD)、常绿针叶林生态系统(CNF)、农田生态系统(CRP)、荒漠生态系统(DST)、草甸草原生态系统(MDS)、灌木林生态系统(SHB)和草原生态系统(STP)。本数据集中的数据,有些数据是根据实测数据得到,有些是通过参考文件得到,但是经过验证以后应用到黑河流域的。本数据中的数据,每个生态系统系统的每个参数都有三个值,分别是在模型中的取值以及该参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该数据可为生态过程模型提供输入参数,该数据集仍然在进一步的优化中。
彭红春
数据为青海湖流域10万沙漠分布图,本数据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王建华, 颜长珍
干旱沙漠区土壤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旱区寒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新荣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3.1-2005.12。 该项目汇交数据: 1.沙坡头铁路植被固沙防护体系观测场数据集(excel) 建于1956、1964、1981和1987年植被固沙区的植物和土壤资料。观测场设立之初就进行长期的土壤水分和植被调查,本数据库记录了2002年8月中子管安装后的土壤水分资料、2003—2005年的植被资料(植被结构,草本结构,灌木结构等)、不定期调查的土壤理化性质资料(粒度,全N,P2O5,K2O,水解N)。 2.荒漠植物逆境生理数据集(excel) 2003—2005年,草原化荒漠典型植物群落及其优势物种,在天然和模拟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人工和天然植物群落优势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适应机制的异同。(包括光合蒸腾,荧光,生化等指标) 3.土壤入渗和蒸散发数据集(excel) 2002—2005年利用TDR和Lysimeters监测的荒漠人工植被固定沙丘的降水入渗过程、土壤水动态和蒸散发。 4.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土壤与植被综合调查数据集(excel) 2003—2004年,在银(川)阎(地拉图)公路,银(川)兰(州)公路穿过腾格里沙漠地区,沿公路设置的8个样带、449个样方的土壤(电导率,Ph,有机质, 全氮含量)和植被(株数,盖度,平均高,生物量,株数,盖度,平均高,生物量)情况。
李新荣
背景:此数据汇交属于“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黑河流域典型荒漠植物耐旱机理的基因组学研究”的第一次数据汇交。 本重点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以典型荒漠植物沙冬青为材料,利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对沙冬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基因转录组序列进行解码,从而发掘与抗旱相关的基因和基因群组,并用转基因技术在模式植物中验证其抗旱性。 过程、内容: 由于基因组测序需要专门测序仪器,工程浩大、过程复杂(主要有基因组文库构建、测序、数据分析及基因组组装等程序),因此需要由专业测序公司完成。在与测序公司接触后,我们了解到在对一未知基因组进行测序前,需要先对其基因组的大小和复杂度进行预测,这是设计测序方案和策略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在2013 年主要对沙冬青的染色体组成、基因组大小和复杂度进行了预测,并成功建立了其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方法。结果表明沙冬青植物为2倍体,基因组由9条染色组成(2倍体18条),基因组大小为1.07G。对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所得DNA复合测序要求,已送往测序公司建库、测序,现正在进行中。另外,为了获得大量、均一的植物材料,我们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进行了探讨,也获得了成功。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未能够按项目原计划在本年度完成沙冬青基因组测序,并提交有关数据,主要是我们之前没有将基因组预测的内容计算在内。 数据使用说明:本年度所得有关沙冬青倍性、染色体核型组成以及基因组大小的数据,对后续基因组测序奠定了必要基础,为测序方案的设计和经费预算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而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成功,为后续转录组测序和抗旱机理研究的实验提供了高质量的材料保障,也无需每次到植物原生长地取材,同时也是对沙冬青植物细胞学和生理学研究的新贡献。
何军贤, 顾力菲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