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野外观测研究平台是开展青藏高原科学观测和研究的前沿阵地。基于高原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的陆面-边界层立体综合观测为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影响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数据。本数据集综合了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5-2016年逐小时大气、土壤和涡动观测数据。包含了由多层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以及气压、降水组成的梯度观测数据,辐射四分量数据,多层土壤温湿度和土壤热通量观测数据以及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二氧化碳通量组成的湍流数据。这些数据能广泛的应用于青藏高原气象要素特征分析、遥感产品评估和遥感反演算法的发展、数值模拟的评估和发展等研究中。
马耀明
该数据集记录了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17-2018年气象数据集,数据时间分辨率为天。包含如下基本气象参数:气温(距地面1.5米,半小时观测一次,单位:摄氏度)、相对湿度(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风速(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米/秒)、风向(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度)、气压(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hPa)、降水量(24时一次,单位:毫米)、水汽压(单位:Kpa)、蒸发(单位:毫米)、向下短波辐射(单位:W/m²)、向上短波辐射(单位:W/m²) 、向下长波辐射(单位:W/m²) 、向上长波辐射(单位:W/m²) 、净辐射(单位:W/m²)、地表反照率(单位:%)。 数据采集地点: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观测场,经度:79°42'5";纬度:33°23'30";海拔:4264米。 数据从阿里站自动气象站直接下载,其中降水数据是自动雨雪量计和人工观测校正得到每天的降水量,其它均为半小时的观测值经平均得到逐日均值。 观测仪器型号:温度和湿度:HMP45C空气温湿度探头;降水:T200-B雨雪量仪传感器;风速和风向: Vaisala 05013风速风向传感器;净辐射:Kipp Zonen NR01净辐射传感器;气压:Vaisala PTB210大气压传感器。采集器型号:CR 1000,采集时间:30分钟。 本数据表是由专人根据观测记录进行加工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在加工生成数据表时,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
赵华标
本数据集是建立在青藏高原基础上的高原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观测数据,用于量化粗分辨率卫星和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模型产物的不确定性。青藏高原土壤温湿度观测数据(Tibet-Obs)由四个区域尺度的原位参考网络组成,包括寒冷半干旱气候的那曲网络,寒冷潮湿气候的玛曲网络和寒冷干旱的阿里网络,以及帕里网络。这些网络提供了对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和地表水文气象条件的代表性覆盖。 - 时间分辨率:逐时 - 空间分辨率:点测量 - 测量精度:土壤水分,0.00001;土壤温度,0.1℃;数据集尺寸:标称深度为5,10,20,40和80厘米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统计值 - 单位:土壤水分,cm ^ 3 cm ^ -3; 土壤温度, ℃
Bob Su, 阳坤
该数据集记录了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9-2017年气象数据集,数据时间分辨率为天。包含如下基本气象参数:气温(距地面1.5米,半小时观测一次,单位:摄氏度)、相对湿度(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风速(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米/秒)、风向(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度)、气压(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hPa)、降水量(24时一次,单位:毫米)、水汽压(单位:Kpa)、蒸发(单位:毫米)、向下短波辐射(单位:W/m²)、向上短波辐射(单位:W/m²) 、向下长波辐射(单位:W/m²) 、向上长波辐射(单位:W/m²) 、净辐射(单位:W/m²)、地表反照率(单位:%)。 数据采集地点: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观测场,经度:79°42'5";纬度:33°23'30";海拔:4264米。 数据从阿里站自动气象站直接下载,其中降水数据是自动雨雪量计和人工观测校正得到每天的降水量,其它均为半小时的观测值经平均得到逐日均值。 观测仪器型号:温度和湿度:HMP45C空气温湿度探头;降水:T200-B雨雪量仪传感器;风速和风向: Vaisala 05013风速风向传感器;净辐射:Kipp Zonen NR01净辐射传感器;气压:Vaisala PTB210大气压传感器。采集器型号:CR 1000,采集时间:30分钟。 本数据表是由专人根据观测记录进行加工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在加工生成数据表时,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
赵华标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