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过程获得的野生动物分布位点信息。该数据集时间范围是2017年,调查范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调查物种包括藏野驴(Equus kiang)、狼(Canis lupus)、赤狐(Vulpes vulpes)、马鹿(Cervus elaphus)、雀鹰(Accipiter nisus)、红腹红尾鸲(Phoenicurus erythrogastru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大鵟(Buteo hemilasius)、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猎隼(Falco cherrug)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
张同作
本数据集包含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各个县的社区情况统计表,具体内容包括: 表一包括:行政村个数、自然村个数、户数、人口数、农村劳动力人数、一二三产业总值、人均纯收入、家畜数量; 表二包括:人口民族组成(各名族人口数)、教育的相关统计(中小学个数及学生人数)、卫生相关的统计(医院、卫生室以及医护人员个数)、人口受教育水平的统计(不同教育程度的人数); 表三包括:草地(草地总面积、可利用草场面积、中度以上退化面积、草原植被覆盖度)、林地(总面积、乔木林面积、灌木林面积和疏林地面积)、水域(总面积、河流面积、湖泊面积、冰川面积、雪山面积和湿地面积)。 总共设计四个县:玛多、曲麻莱、杂多和治多县。该数据来自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
北极的两个区域是由北极监测和评估方案工作组和北极人类发展报告确定的。 AMAP北极的地理覆盖范围从高北极地区一直延伸到加拿大、丹麦王国(格陵兰和法罗群岛)、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联邦、瑞典和美国的亚北极地区,包括相关海域。阿拉斯加北极包含所有《阿拉伯国家、加拿大北部60°N与魁北克省北部和拉布拉多,格陵兰岛,法罗群岛,和冰岛,北县的挪威、瑞典和芬兰。俄罗斯的局势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 人口学家划定的区域包括:摩尔曼斯克大爆炸区、涅涅茨人、亚马朗涅茨人、泰梅尔和楚科塔自治州、科米共和国的沃库塔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基克雷的诺里尔斯克和伊戈尔卡,以及萨哈共和国边界最接近北极圈的地区。
Arctic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Programme
本数据集为青藏高原黄河源区2015年逐像素年内最大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图,该区域的面积约为4.4万平方公里。此数据是基于2015年MODIS(空间分辨率250米) 和Landsat-8 OLI(空间分辨率30米)植被生长季(5月初-9月末)的时间序列影像,并利用最大值合成方法、像元二分模型和时间插值等方式获得。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图的空间分辨率为30米,采用WGS 1984 UTM 投影,数据格式为grid格式。
王广军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为亚洲主要河流提供水资源。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BC气溶胶对辐射具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进而对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气候环境变化不可忽视的影响因子。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排放的黑碳气溶胶经大气环流可被传输至高原内部,并沉降到雪冰表面,对降水和冰川物质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分别在青藏高原5个台站架设黑碳仪,在线测量大气黑碳含量。这对评估黑碳对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影响和大气污染物的跨境传输提供数据基础。
王茉
本数据集包括了青藏高原祁连山地区自从1980年到2013年以来的逐月的地表平均温度数据。本数据集来源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三代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该数据集采用四维变分分析,结合卫星数据误差校正等技术,实现了再分析资料的质量提升。数据集的空间分辨率为0.125°。本数据集是祁连山地区过去30多年以来地表温度网格数据集,可为祁连山地区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发展演替及相关地球系统模型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吴晓东
青藏高原在中国境内的部分涉及西藏、青海、新疆、云南、甘肃、四川六个省份,包括了西藏、青海全境,以及新疆、云南、甘肃、四川的部分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研究旨在揭示一定区域尺度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时空分配的均衡状况与丰缺程度。区域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配的一致性水平越高,其匹配程度就越高,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就越优越。采用单位耕地面积的广义农业水资源量测度方法来反映研究区农业生产的水资源供给量和耕地资源空间适宜性的量比关系。 数据集的Excel文件中包含青藏高原在中国境内的市级行政区2008-2015年的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数据,矢量数据为2004年青藏高原在中国境内的市级行政区矢量边界数据,栅格数据像元值即所在地区当年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
董前进, 董凌霄
采用WRF模式制备的青藏高原近地表大气驱动和地表状态数据集,时间范围:2000-2010,空间范围:25-40 ºN,75-105 ºE,时间分辨率:逐时,空间分辨率:10 km,格点数为150*300。 总计有33个变量,其中包含的近地表大气变量11个: 地面上2m高度的温度、 地面上2m高度的比湿、地面气压、地面上10m风场的纬向分量、地面上10m风场的经向分量、固体降水比例、累积的积云对流降水、累积的格点降水、地表处的向下短波辐射通量、地表处的向下长波辐射通量、累计的潜在蒸发。 包含的地表状态变量有19个:各层土壤温度、各层土壤湿度、 各层土壤液态水含量、雪相态改变的热通量、土壤底部温度、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被比例、地面热通量、雪水当量、实际雪厚、雪密度、冠层中的水、地表温度、反照率、背景反照率、更低边界处的土壤温度、地表面处向上的热量通量(感热通量)、地表面处向上的水量通量(感热通量)。 其他变量3个:经度、纬度和行星边界层高度。
潘小多
中亚地区荒漠化(土地沙化、盐渍化和植被退化)专题数据主要包括:中亚地区沙化土地分布图、中亚地区盐渍化土地分布图和中亚地区土地植被退化分布图,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年。中亚地区盐渍化土地分布图将盐渍化土地分为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盐渍化土地四类。中亚地区土地植被退化分布图将植被退化状况分为了显著改善、轻微改善、稳定或无植被、轻微退化和显著退化五类。数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遥感与GIS重点实验室生产,生产费用由“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30101资助”。
许文强
Koppen Geiger 气候类型地图为Rubel(2017)降尺度后的高分辨率格点数据集,提供了两个数据子集:一个数据Netcdf文件和一个用于单独可视化的NCL代码。数据集代表了1986-2010年的气候类型分布,分辨率为5弧分(1/12度,约10km)。 使用Rubel等人(2017)发展的降尺度算法,重新分析的Köppen-Geiger气候类型数据得到了5弧分的高分辨率版本。它代表了最近的25年气候类型的分布。 此外,颜色表针对更高的分辨率进行了优化,导致地图外观略有不同。
何永利
中亚-西亚地区资源环境基础地理数据集主要包括6部分:中亚-西亚地区行政区划图、地形地貌图、水系图、年累积降水图、年平均温度图和潜在蒸散发分布图。其中行政区划图为最新的国家边界数据,地形地貌图DEM分辨率为90米,水系图为最新的一级河流矢量数据。年累积降水图和年平均温度图中降水和温度数据由长时间序列的站点数据插值得到,而潜在蒸散发分布图中的潜在蒸散数据是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降水、温度和潜在蒸散数据均由原始0.5°的CRU数据基于ArcGIS软件的双线性插值方法重采样为0.25°得到,且数据集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一致性检查,相关研究(Deng and Chen, 2017; Li et al., 2017; Li et al., 2016)表明该数据集在中西亚地区对气候相关研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数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遥感与GIS重点实验室生产,生产费用由“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30101资助”。
中亚-西亚地区典型流域荒漠化关键要素数据集由4部分组成,分别是阿姆河流域农用地分布及变化、阿姆河流域草地分布及变化、阿姆河流域灌丛分布及变化和阿姆河流域森林分布及变化,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m。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遥感与GIS重点实验室生产,数据生产费用由“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30101资助”。阿姆河流域荒漠化关键要素数据集由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期数据组成,是基于TM/ETM遥感影像解译获得。
1) 数据内容(包含的要素及意义): 大气柱总含水量/可降水量、 儒略日Julian Day、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2)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 ECMWF-interm逐月再分析资料集 monthly mean analysis; 3) 数据质量描述:时间分辨率为逐月,空间分辨率:0.7°*0.7°; 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集给出了高原空中大气水资源的空间情况,用于分析高原空中水汽的时空变化及对周边地区降水的影响。
阎虹如
该数据集为中亚五国599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包括以下要素:*每日最高温度、*每日最低温度、*观察时的温度、*降水(即下雨,融化的雪),涵盖日期包括:1980年-1986年;1996年-2005年;2010年;2014年;2015年 数据来源于GHCN-D-一个包含全球陆地区域日观测数据的数据集,GHCN-Daily综合了气候记录。 数据为直接测量表面温度,无需插值或模型假设,包含许多长期的站点记录。缺点是空间覆盖不均,由于观察时间,站点位置和使用的温度计类型的变化,记录包含许多不均匀性。 有关此数据集的详细信息,可参考https://www.ncdc.noaa.gov/ghcnd-data-access
张弛
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开发的30秒全球高程数据集,于1996年完成。从NCAR和UCAR联合的数据下载中心(https://rda.ucar.edu/datasets/ds758.0/)下载了泛第三极区域的数据,并通过数据中心重新分发。GTOPO30在分发时将全球分为33个区块,采样间隔为30弧秒, 即0.008333333333333度,坐标参考为WGS84,其值为垂直方向高出海平面的距离,即海拔,单位为m,海拔范围-407到8752,这里不包含海洋深度信息,负值为大陆架的海拔;海洋处标记为-9999,海岸线以上大陆海拔至少为1;小于1平方千米的岛不考虑。详细说明信息请见说明文档。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方便,在分块数据的基础上,将-10S-90N,20W-180E内10个区块进行拼接,没有经过任何重采样处理。本数据文件为DEM_ptpe_Gtopo30.nc
何永利
青藏高原逐日无云MODIS积雪面积比例数据集(2000-2015)是在MODIS逐日积雪产品—MOD10A1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三次样条函数插值的去云算法进行去云处理后得到。 该数据集采用UTM(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方式,空间分辨率500m,提供逐日的青藏高原地区积雪面积比例(Fractional Snow Cover-FSC)结果。数据集为逐日文件,从2000年2月24日到2015年12月31日。每个文件为当日的积雪面积比例结果,数值为0-100(%),为ENVI标准文件,命名规则为:YYYYddd_FSC_0.5km.img,其中YYYY代表年,ddd代表儒略日(001-365/366)。文件可直接用ENVI或者ARCMAP等软件打开察看。 进行去云处理的原始MODIS积雪数据产品来源于由美国国家雪冰数据中心(NSIDC)处理的MOD10A1产品,这一数据集为hdf格式,采用sinusoidal投影。 青藏高原逐日无云MODIS积雪面积比例数据集(2000-2015)属性由该数据集的时空分辨率、投影信息、数据格式组成。 时空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为逐日,空间分辨率为500m,经度范围为72.8°~106.3°E,纬度为25.0°~40.9°N。 投影信息:UTM(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 数据格式:ENVI标准格式。文件命名规则:“YYYYddd”+“_FSC_0.5km”+“.img”,其中YYYY代表年,ddd代表儒略日(001-365/366),其中“.img”是为了方便在ARCMAP等软件打开察看而添加的文件后缀。例如2000055_FSC_0.5km.img代表2000年第55天的结果。其中该数据集的ENVI文件是由头文件和主体内容构成。头文件包括行数、列数、波段数、文件类型、数据类型、数据记录格式、和投影信息等;以2000055_FSC_0.5km.img 文件为例,其头文件信息如下: ENVI description = { ENVI File, Created [Sat Apr 27 18:40:03 2013]} samples = 5760 lines = 3300 bands = 1 header offset = 0 file type = ENVI Standard data type = 1 :代表byte型 interleave = bsq :数据记录格式为BSQ sensor type = Unknown byte order = 0 map info = {UTM, 1.500, 1.500, -711320.359, 4526650.881, 5.0000000000e+002, 5.0000000000e+002, 45, North, WGS-84, units=Meters} coordinate system string = {PROJCS["UTM_Zone_45N",GEOGCS["GCS_WGS_1984",DATUM["D_WGS_1984",SPHEROID["WGS_1984",6378137.0,298.257223563]],PRIMEM["Greenwich",0.0],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PROJECTION["Transverse_Mercator"],PARAMETER["False_Easting",500000.0],PARAMETER["False_Northing",0.0],PARAMETER["Central_Meridian",87.0],PARAMETER["Scale_Factor",0.9996],PARAMETER["Latitude_Of_Origin",0.0],UNIT["Meter",1.0]]} wavelength units = Unknown,band names = {2000055}
唐志光, 王建
本数据集包含自1951年1月至2006年12月,青藏高原地区历年各季度和历年各月份的温度距平序列。依照气候距平法(CAM),基于《中国均一化历史气温数据集(1951-2004)1.0版》与2005-2006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共123个站点的逐月平均气温网格化,进而以面积加权法建立了高原1951-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其中,为最大限度地利用观测资料,着重探讨了利用参考站订正短序列气温资料气候标准值的方法。参考文献:任雨,张雪芹,彭莉莉.青藏高原1951-2006年气温距平序列的建立与分析.高原气象,2010. 《中国均一化历史气温数据集(1951-2004)1.0版》与2005-2006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年各月温度距平数据表共有五个字段 字段1:年 字段2:月份 字段3:网格数 参加计算的网格数 字段4:站点数 参加计算的站点数 字段5:月温度距平 单位 ℃ 历年及各季温度距平数据表共有五个字段 字段1:年 字段2:季度 字段3:网格数 参加计算的网格数 字段4:站点数 解释:参加计算的站点数 字段5:温距平 ℃ 其中,季度字段中 1. 如果为空值,表示为年温度距平 2. DJF:冬季(上年12月至当年2月)温度距平值 ℃ 3. MAM:春季(3-5月)温度距平值 ℃ 4. JJA:夏季(6-8月)温度距平值 ℃ 5. SON:秋季(9-11月)温度距平值 ℃ 数据精度:月均温距平到小数点后三位,年均温与季均温距平到小数点后两位。
刘林山
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土壤不仅仅为作物提供养分和水分,同时也对各种养分有转化作用。此外,土壤还有自净功能,可以改良有机物含量、土壤温湿度、pH值、阴阳离子。而土壤污染导致几个方面的环境问题:工业污水, .酸雨, 尾气排放, 堆积物, 农业污染。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该数据集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所构建的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 version 1.1 )(HWSD),该数据为建模者提供模型输入参数,同时为生态农业分区,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研究提供依据。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数据包含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壤有机质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km*1km,时间覆盖范围为1979-1985年。数据来源是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生成的土壤碳含量。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残体,其中高等植物为主要来源。原始土壤中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体是微生物。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动物、植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就成为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数据对于分析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以及衡量区域土壤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方华军
泛第三极地区地震活动强烈,其地震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俯冲碰撞。在泛第三极地区(北纬0-56度,东经43-139度)1960年以来发生M≥6级地震3809次,其中M≥8级地震59次,M=7.0-7.9级地震689次, M=6.0-6.9级地震3061次。地震主要发生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边界印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苏来曼山脉的山麓地区,以及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扎格罗斯山脉地区。
王继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